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信息学前景范文

时间:2024-02-26 15:09:34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信息学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信息学前景

第1篇

一、注意生命的物质性,掌握规律

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线粒体学习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质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2)内膜向内折迭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3)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4)基粒、基质、内膜上有有氧呼吸所需的很多酶,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遵循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要脚踏实地,由点到面的学习。如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于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相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把握。

二、用比较的观点学习,善于思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如观察生物群落,目的是了解群落的成员、数量及其关系,顺序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时应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确定比较项目时过程不能太具体,而是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反应前后变化,抓住此重点,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突破重难点,抓住关键

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 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要听老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内容;听老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的;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笔记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些同学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或习题做一些笔记,对于习题也只需记一些主要的分析过程,课后再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万万不可顾此失彼,因为忙着做笔记而忽略了听课。

四、积极参与,勇敢表达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要总是依靠于老师的讲,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积极思考,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好吗?哪种表达更为准确?不妨将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可以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会出错,即使出错了或出现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也一定会帮你把问题纠正过来,还会帮你找到出错的原因。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思考和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成绩的提高,思维的拓展,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学习。在今年的高考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学会敢想敢说才有助于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体现自己优势,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来验证自己的做法。

五、做到思考和训练的有机结合

我们都熟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这里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其实,学习生物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和答题方法,学会思维。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在训练中加强对于知识的掌握,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思考。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相对不多,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训练。同学们要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答题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提高同学们解答生物试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1-01

1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精神类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现阶段的医院药学已发展到药学服务阶段。药师的工作模式从曾经的调剂配方,以保障供应为主,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并为其提供优质药学服务。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因而,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是药学服务核心。在精神卫生中心开展精神类药物的药学服务,是为临床一线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信息,从而保证精神病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2精神类疾病患者用药遇到问题及用药指导

精神类药物是指能改善病态的精神活动,又不影响正常精神活动的药物。它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等,它们能选择性改善各类精神症状。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发生率也较高,有的不良反应容易与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精神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体重增加、催乳素分泌增加、下降、嗜睡、头疼、心电图异常、性低血压、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记忆减退及意识模糊等。该类药物服用时间较长,但又因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尚未完全阐明,其诊断也有主观因素,在治疗上多为对症治疗,用药上存在同病异药和异病同药的情况。个体之间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病期用药剂量相差较大,有的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用药剂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往往血药浓度监测也不能说明理由。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和所用药物了解不多,又因为疾病的原因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所以他们对用药存在较多的疑问,所以强调药师与患者必须直接接触,开展形式多样的用药咨询服务。

精神卫生中心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对于初次用药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疾病和治疗药物不甚了解,因此他们的咨询心理更迫切,更关心药物的疗效。在回答该类问题时,药师一般主要对药物的治疗作用进行说明。对一些特殊不良反应,应提醒其服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发生时的处理方法。对病人或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精神类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对于长期用药者,因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和所用药物有所了解,其所咨询的问题往往较具体。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药师应告知精神类疾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过早停药或擅自停药易引起疾病复发。

3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药师应具有较为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作为精神卫生中心药师更应掌握精神类药物的用途、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做到专业知识精深、相关知识广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精神类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同时还需注重心理治疗。作为药师则更要善于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尽量缩短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交谈中应尽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了解用药常识。同时, 药师需保护患者隐私,掌握咨询分寸,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药师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脚踏实地地开展药学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减少了精神类疾病患者用药的盲目性、恐药性和无助感,使患者对用药有了更大的信心,有利于促进其合理用药,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医疗质量及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药师的地位,也相应的提高了整个精神卫生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参考文献

[1]程锦梅.门诊药房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02.

[2]安鸿志,张斌,陈卓.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工作的方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5):308.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法,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生物为例,对于如何使用情景教学,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作一简要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课堂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认知冲突得到引发,从而让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被引发出来。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不断询问。比如,高中生物中,“减数分裂”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在导课的时候,我就向学生说:“有性生殖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有丝分裂?假若是,以人为例,结果会怎样?”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学生从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出发,对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量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学习中的问题。

就是:假如是两性生殖细胞,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46条。但是在受精后,染色体的数量增加一倍,增加到92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生物前后代遗传性状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从中可以看出,通过有丝分裂不能得到有性生殖细胞。当学习到这样的程度,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就迫切想要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要相机追问。对学生提问:“要保证子代与亲代保持染色体不变其关键是什么?”对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很轻松就回答出来:“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减半”。教师要将这个问题及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给学生一些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构建起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较,主要表现在生活性更强更直接。主要原因是生活是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基本来源。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也是表现生活场景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要利用我们生活中的生动具体的事实。比如,在对免疫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去防疫站打针的的场景辅助教学。讲到病毒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将SARS流行时的情境穿来。比如,在讲到呼吸的时候,可以从减肥等方面这些熟悉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进行。但是,生物中有些知识同我们的距离是比较远的。在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进行。

三、创设直观情境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的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他们所不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展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这些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将这些教学素材展示出来之后,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从而进行有效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许多形象的生物学科知识。比如,在讲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时候,这些知识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假如照着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会越听越糊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flas并配合精练的语言讲解,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直观情境创设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变得主观。可以有效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创设实验情境

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演示实验做到位。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没有太多的演示实验。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组织设计一些有效的实验,给学生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生动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与认可。比如,在进行“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的时候,可以采取下列教学方法进行。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采用平均人数的分法。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必要的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讨论之后,从而引导学生从相应的讨论中找到生物实验过程中有着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可以将生物知识较好地展示出来。在这样的讨论阶段,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从而对具体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完成的时候,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较好的教学情境。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从而进行有效性学习。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初中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81-02

一、引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伴随着生物科技技术日益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诸多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生物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中阶段是生物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生物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育,只有在初中阶段打好生物知识的基础,学生才能顺利地开展日后的深造学习。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育体系进行了审视,提出生物教学应以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制定教学大纲,设置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快乐、高效地进行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来看,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老套、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成效低下等。

1.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数外是学习的主导科目,其他的科目都被称作是“副课”,尤其是初中生都是刚渡过小学阶段,这种思想极为严重。很多教师因为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学应当抓重点,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而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之小的,因而,很多教师根本就不重视生物学科。这样不重视的态度,即便是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初对生物学科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也会逐渐在自我及教师观念的引导下,对生物学科的热情也会逐渐减退,最后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科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2.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互动较少。虽然新课改提出要树立学生、教师教学“双主体”教学思想,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很多教师习惯于自己讲学生听、自己板书学生抄写的模式,再加上生物课时较少,教师、学生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教学任务重,因而,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得不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由此造成课堂上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对于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是否存在一定的疑惑等,教师丝毫不知,同时,也会滋生学生的厌烦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3.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众所周知,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和手段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而,为了提高效率,教学中要广泛采纳、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很多问题,学生可能无法单纯地从课本中的讲解进行理解和认识,借助教学设备可以将那些灵活多变的生命运动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大多数情况来看,大多数初级中学都配备有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在生物课堂上的利用率却极其低下,教学依旧依靠传统的方法开展,效率低下。

当然,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远远不止上述这几点,还包括评价、反馈不及时以及教学灵活性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作为初中生物的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地调整自我,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三、现阶段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科。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分数要求,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杜绝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偏科”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学生学习的问题,而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首先我们要做好自我思想工作,转变生物分数少就不应该受到重视的传统观念,并在教学中狠下功夫,课前做好充足准备,课中转变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课后积极做好反馈工作,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好每一科,多样化知识结构,锻炼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实现长远的人生目标,让学生的观念面向长远、面向未来、面向全面发展,树立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视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学好生物。

2.转变教学思维模式,树立“双主体”教学。新课改根据现实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境。如在教学的课堂中,为了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随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讨论、回答,并与老师探讨正确观点;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讲课的形式,让学生自相组合,搜集资料,并对讲解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得出结论,并将成果在课堂上展现给大家,获取教师的评价。这些教学互动、“双主体”的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上课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对策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得掌握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提高的倾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改变传统的考核标准,不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生物知识掌握的唯一参考标准,而是以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为评价的标准。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实验。但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被动,知识的掌握也只是通过教师的传授,缺乏学生自己的探究实践。这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二)教学资源匮乏

高中生物对于学生的抽象能力的发展有较高的要求,也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呈现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生物教学只局限于课本,而缺乏必要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尽管一些学校设有生物实验室,配备生物实验的素材,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探究性实验的学习中。

(三)教学缺乏实际性

生物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因为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真正的教学中,生物教学却变得枯燥无味,难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常常难以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导致学习仅局限于知识而不是技能,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新课改下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高中生物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学生的有效性学习为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应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应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到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导入部分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高中生物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导入时用学生讨论的方法,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物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助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有效性;此外也可以用传统的提问方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率;但也可以综合这些方法,让课堂更加的活泼、有趣。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先针对这章节的学习重点,为学生展示一些细胞结构图,让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描述,使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通过视频,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展示细胞内的主要结构,以此将细胞结构这类微观的看不到的东西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学生观看细胞结构的视频时,应注重用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有这些结构而这些结构又有什么作用,继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3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很多理念也逐渐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深处,其中,注重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理念之一。为此,在很多教学领域内,各任课教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探讨,而这些探讨的前提,应该是建立在与所授科目的学习特点相契合的教学方式。从这一角度讲,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提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契合初中生物教学规律的授课方式,具体来讲,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良好的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巩固和实现。

一、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转换

初中生物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与生活有着或浅或深的联系。具体来讲,初中生物的学习内容中,诸如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都是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知识。但是,在长期的教科书发展过程中,初中生物的教学和学习,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授课以及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上,而对其中蕴含的生活化的气息,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活化的趣味,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忽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上,要更加突出其生活化的特点。

当今,新的教学背景逐渐产生,在教育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逐渐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理念的变化也应当从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在教师教学行动中的转化。教师的教学行动可以包括教学之前的备课阶段,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及课后阶段,其中,在教师的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做到相应的备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促进自己的教学更接近于生活化的教学。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出现的那些文字型的、抽象的初中生物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加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比如在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对某些植物进行呼吸相关的实验,然后让学生对实验后的现象进行分析。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接受初中生物知识,能够减少知识与学生学习之间的陌生化的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生活化教学情景的设置

在初中生物的知识设置中,除了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的知识,还存在一些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但是很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式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有些远的初中生物知识,产生与学生的学习更近的距离。

具体来讲,一方面教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类举的方式实现。所谓类举的方式就是指,教师在相似的知识的前提下,对某一个相关的案例的讲解中,可以通过这一案例与其他事例之间的相似性的知识特点,进行合理的转移。比如说,教师在遇到与“生物变异”相关的知识讲解时,我们知道,这一原理来自于生物知识中的与遗传相关的知识,因此可以将其转换为我们所熟悉的遗传知识,如我们平常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等俗语知识,以及生物遗传中常被提及的身高遗传、双眼皮遗传等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自己对熟悉案例的分析和理解,不仅可以增加对相似案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能够在一种趣味化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自身对初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这种生活的创设,也是一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方式,在这种轻松环境下,学生容易放松自己的学习紧张的状态,从而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自身的情感学习的体验。同时,在这种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下,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课下作业更具生活实践性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在课上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能够获得生活化的体验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与知识相关的练习或者是课下作业,对学生初中生物这门学科进行进一步的生活化的体验式学习。

之所以在初中生物的生活化的教学和学习中,既提倡学生在课上的生活化体验的学习,还提倡学生在课下进行与生活化相关的学习体验,是因为任何学习只通过单一的学习方式,都无法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上的深层面的效果。因此,在巩固和运用一种学习效果的前提下,一种学习方式还需要另一种学习方式的补充。正如我们所讲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仅仅通过教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在小范围内的生活体验,难以达到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应该起到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布置相关的生活化的作业,然后通过这种作业训练的教学方式,对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巩固。

第7篇

关键词:问题教学 创新环境 培养 物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63-01

当今开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最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的重心。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要深思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探讨。

1 在教学中要把“问题解决”放在首位

在物理教学中就是以问题为载体,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形式达到对客观世界和数量关系本质、认识过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虚心、好奇和探索的态度,是进行试验和猜测的意向,因此“问题解决”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问题解决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就物理教学而言,“问题解决”就是创造性地应用物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出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人的思维才有可能逐渐地深入。

创新精神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才能有所创新。

2 寻找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

学生的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是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其中包括对创新活动的前景、目标的信心,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的敏锐性,对创新活动的热情和投入,对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和不断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关注的是学生,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努力创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师生可以平等地研讨,自由地交流。

3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物理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创造能力得以培养的重要所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特点,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思考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感悟、体验、内化知识,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物理知识及各学科的知识,探索和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由乐学到爱学、会学、善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帮助、促进和调控。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促进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锻炼创新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

物理教学要体现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今的学生喜欢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学生在亲身体验、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识物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喜欢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加强了发散思维、横纵思维的锻炼。这是物理学习一个新境界,这种“氛围”的形成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物理教学的面貌,改变物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提高。

5 关注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

中国教育有一个弱点,就是太关注知识的灌输,从而忽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形成,这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学物理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物理思想方法。物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物理观念和物理能力,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活动创造性纲领方法,只有从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度来认识物理问题,才能把握思维活动的方向和全过程。

6 对学生要加强物理应用能力的训练

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训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一直以来,物理教育是以概念和物理基本原理,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物理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对物理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生活脱离较远。长久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应用物理,不断创新就会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一种需要,成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逐渐形成观念,形成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物理的头脑”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7 加强对学生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