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4 15:22:20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一、英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护士在急救室或手术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急救药物及物品。这些仪器、药品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使用说明书,包装等都会使用英语,需要护士看懂说明,准确使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其次,随着接诊外籍病人的增多,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史,掌握病情,实现快速救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沟通、能否为救治赢得时间。

当外国人来医院看病,具有英语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例如了解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帮助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内容,告诉病人应该去哪里就诊,必要的话带病人去做体检,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涉外护理的持续发展为护士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03年起我国向美国、欧盟等29个WTO成员方提出允许中国护士到成员方境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求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现象已越发严重,例如,近几年美国护士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递增,护士年均缺口12万,美国为了吸引护士不仅提高了待遇,而且提出了“绿色移民通道”。这样的现象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满足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不仅要专业动手能力强,英语方面还要能说。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基础方面

近年来,卫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对英语课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了英语课“上课难”的局面。

首先,卫生类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短片,然后通过实例、数据等解释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英语。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知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讲解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进行一些模拟临床的情景对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医学英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是有价值的。

2.教材选择方面

当前,卫生学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公共英语,涉及护理专业英语比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即教材要针对护理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护理方面的英语知识。

3.教师学识方面

卫生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缺乏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解英语基础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护理专业这种陌生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承担授课的教师可以从书本上阅读或上网查阅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还可以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距很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在表达时可能会引起误会或闹出笑话。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课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端.护理专业涉外英语教学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

第2篇

关键词:护理新生;入学教育

以多种途径探索、多方位育人为出发点,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在教学一线与学生的接触,同时通过与各用人单位及护理专家的交流,笔者越来越意识到护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为突出其重要性,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

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成绩中下)或初中毕业生,以培养高技能、实用性的人才为目标,这些与普通院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也使高职生成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学生经过中高考的考验,都有很大的挫败感;再加上整个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充分,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混”的心态来到学校。这样的心态在刚入校时与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如环境的适应、同学的相处、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使得矛盾尤为突出,如果不及时地引导、调整,将导致学生产生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辅导员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校及系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班风建设,为新生营造友善和谐的人际氛围,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二、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在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今天,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实验设备,还是在后勤保障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对新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护理专业学生多为女生,交往较为单一,因此,在矛盾尤为突出的新生人群中更应加强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心理咨询中心应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并建立心理档案,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指导新生自己解决心理困扰。对于个别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援助和辅导,做到知根知底,防患于未然。

三、讲解课程设置,合理规划学习生涯

职校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前初高中学习中养成按照课表来上课的习惯,对于每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理由不是很清楚,再加上刚入学的不适应等,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护理作为一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护理工作任务为主线架构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线并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是“三线”的平台,护士执业能力培养是最终的目标。同时,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职业通用技术平台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这当中又可以分为必修、限选、任选。因此,作为辅导员或学分制导师,在新生入学后就应该给学生做具体的讲解,使其对整个的课程设置理解并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重视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对于护理专业,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不能仅仅是一个操作者,而应该是一个思考者,尤其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及今后的校园学习中,都应该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了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鼓励发散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并打破思维的定势,注重反省思维,增强学生对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在思维的训练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四心”,即雄心、决心、耐心和自信心。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有理想、有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价值表现出坚定的决心,执着的追求,不为内外环境中的各种纷扰、诱惑和困难而放弃自己的信念、持续不断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我校的人才论证交流会上,各个医院的护理专家都提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紧缺、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的环境中,新进护士的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而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两天、一个学期就可以得到成效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岗位的需求,从学生入校的那一刻就开始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及培养。

五、认清自我优势

护理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多,因此提高我院护理专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但是,竞争力的提高不仅靠学校、教师,还得靠学生。刚入校的新生,自信心严重缺乏,连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能去竞争。因此,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分析自己的优点,在有限的校园生活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我价值。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在这个社会中才能立足,才能够去竞争。

六、明确专业特色,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护理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的特色,利用好学校的平台,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院护理专业自1951年创办以来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是学院办学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并与2011年被列入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因此,我系的培养理论及培养方式都较为成熟,同时能够结合护士这一职业的特点,不仅开展在校教育,还开展了一系列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继续教育,让学生把学校当做其职业生涯的起点。

七、培养母校情结,学生与学校共同成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也一样,每个学生总有离开的那一刻。口号、标语总是在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前面是对学校的要求,后面是对学生的要求。作为学生工作者,好像已经习惯了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对自我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自己,爱上学校,并能够用包容的心去看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学校共同进步、成长。

当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提及母校时能有一种自豪感,这既是对学校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一个学生,如果连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老师都不爱的话,那何来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母校情结的培养也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体现出来,同时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

参考文献:

[1]沈兴华,饶红,王成洲.多途径探索 多方位育人[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3):209-210.

[2]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6-98.

[3]许有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风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43-245.

[4]宋华.医护人群心理卫生调查[J].医院管理杂志,1999,6(5):389-391.

[5]陈晶,吴均林.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07,20(12):6-7.

第3篇

1•1管理方面的因素

1•1•1岗位设置因素医院由于护士编制不够,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不能按常规完成一些工作。

1•1•2质量监控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监控管理机制不严格,措施不力,把关不到位;管理者对护士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等都将严重影响管理质量,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患者行为管理因素临床工作中,一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就离院,使得一些护理工作不能够按常规进行,或者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某些治疗,致使护士左右为难,而出现不遵医嘱行为,这些都将成为不安全因素。

1•2护士个体方面因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行为缺乏严肃性,往往被患者和亲属认为是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执行医嘱不严谨。医嘱是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法律依据。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之间执行医嘱时代签字或随意签字;在非抢救时间擅自执行口头医嘱;有的护士在工作忙时医嘱漏签字,过后又遗忘等这些因素如发生医疗纠纷时,护士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护理记录、病情讨论记录、医嘱、用药情况、输液、输血等作为直接证据,原始证据以及在发生医疗纠纷时需封存哪些资料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精湛。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工作疏忽大意,巡视病情不及时,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延误患者病情;有时护士对患者解答不耐心,治疗不细心,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熟练,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护理记录等客观资料保存于病历中作为法律依据。有的护士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医疗护理记录,破坏了其原始性和真实性;护理人员随意同意患者外出或离院,又未做任何记录;医护人员随便讨论他人。

1•3患者及家属方面因素

患者及家属由于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可能为达到某种私欲制造纠纷,也可能因为医疗护理行为不理解而将医院推上法庭。根据民法及有法律规定,对因不可抗拒的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情形造成的损害,形成免责条件,但医院或医务人员要提供证据证明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情形造成的损害。

2对策

2•1完善考核标准,加大质控及检查力度。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针对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要重新制定相关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做到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使护理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2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在学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了解自己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2•3加强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永远是医务人员首要的职业道德。这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医院要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使护理人员明确职业道德,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目前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患者尊重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使工作出现某些失误,也可得到患者及亲属的理解,从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护理学在不断的发展更新,这就需要护士不断学习,充实和更新知识,努力学习执行先进的技术和仪器操作,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丰富的专科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5严格查对制度,做好各项护理记录。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正确及时执行医嘱。遇特殊情况延迟执行医嘱的应做好记录,认真交接班。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危重患者和手术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做好记录。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执意拒绝某种必要的诊治时,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解释无效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为证。

2•6注意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合理调配人为资源。护士是医院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要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避免差错的隐患。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护理中专教学;重要性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被广范的运用到各个方面,尤其对于教育方面来说,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已经充分的对多媒体技术进行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学习到一些拓展的知识,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一、护理学学科的特点

护理学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有重症护理、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护理都存在共同的特点,在护理当中是要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患者的,为了达到护理康复的最好效果,那么就需要护理人员的心思能够非常的细腻,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因此护理学是一门比较精细的学科,而在护理学科当中也同样包括很多内容,例如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化学等等包含不同种类的学习科目,是一个比较综合类的学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操作都是需要反复练习,因此在护理学的教学当中更应该多加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增进理解,增强其操作的熟练度。

二、护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的授教为主,学生在整个过程当中一直都处在被动的状态,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灌输理论上的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性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一直作为我国教学的主导模式,影响非常深刻,直到今天,还是有大部分教师会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目前来说,我国护理学中专教育当中,就还是沿用着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当中,只是老师单一的进行书面上的讲解,通过看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护理学的学习。而护理学是对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如果只是长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性的操作课程,那么会导致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的差,在医院里也有在护理当中出现问题的现象发生,例如在2018年4月22日,在一家医院里面发生了一起医疗纠纷,起因是患者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不能进食,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有肺部感染、脑梗塞。在上午主管床位医生嘱咐给予留置胃管及鼻饲饮食,当班的护士两次插管不成功,并向医生汇报,给予停插,但是由于患者还是不能饮水以及药物,在经得家属同意后给予留置胃管,但是在插胃管时因刺激到迷走神经,引起患者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引起了医疗纠纷,这起纠纷产生的原因就是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护理安全意识差没有把握好病情的动态变化。

三、多媒体教学在护理中专教学中的重要性

1.调动学生们的情感,激发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护理专业的教学当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乐趣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时的目标。那么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作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的调动课堂的气氛,并且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们的内心活动。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原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具有动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在教师进行授课时,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据统计,现阶段护理学教材都会附有一张CD,这极大增加了教材的存储容量,该CD存储680MB的信息,相当于一小时的动图或27.5万页文章和1.8万页计算图标,这一技术相配合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老师已经从传统的授教者变成了知识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当中,不再以灌输学生们硬性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主,例如在护理学科的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出课程的课件,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把课件里面的内容非常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在学生们观看的同时再配合着老师的讲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性。对于护理专业来说,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在实际医院的护理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各种类型的病情与患者,因此在实际护理学科的教学当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对问题的分析与决策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们硬性的记下护理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在实际护理当中很少能够运用的上,也就说明这些学生严重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不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当中,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可以用更加生动形象的病例、操作视频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把理论与实际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第5篇

[关键词] 人文精神教育;影响因素;建议

1护理专业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人文精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还能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人文精神是护士的心理支柱。如果人们缺少人文精神,那么人们的思想将逐渐庸俗与世俗,缺少精神支柱。传统观念对护士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所以,一直以来,护理工作被认为低人一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但是,医院仍然存在着重视医疗轻视护理的现象,同样是中专毕业,临床医生比护士的待遇要高得多,这将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在中专院校的护理教学中,需要指导护理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与崇高的专业理想,所以,必须重视护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影响护理专业人文知识教育的主要因素

2.1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

我国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是理科生,他们在入学以前,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理科知识,因此,人文知识与文科生相比,基础比较薄弱。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渴望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但是人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不佳,与临床等其它课程相比,提高较慢,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相对轻视。

2.2人文课程设置不足

对于护理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专业课、专业普通课以及基础课,也就是说,传统护理教育基本上忽略了人文知识的教育。根据研究调查,发现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在总学时中,我国人文课程的学时不到十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人文课程的学时约占四分之一。此外,我国的人文学科,在知识结构以及学习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最近,虽然医专院校开始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并出版了人文课程教材,但这些教材不能形成统一的人文教育体系。

2.3人文课程师资匮乏

目前,在我国的多数护理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缺少人文课程师资力量的现象,为了完教育工作,很多学校中人文课程的教师是由护理专业的教师担任的,他们与专业的人文教师相比,人文知识相对薄弱,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尽管现在有些学校已经设置了人文教研室,但其中的老师缺少医疗与护理知识,他们只能机械的传授人文课程的教学,不能将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较好的融合在一起,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没有现实指导意义。

3提高护理院校人文教育水平的建议

3.1完善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精神是个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整体,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在学习阶段,学生拓展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人文课程的学习。所以,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人文教学工作,完善人文课程体系,并使其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护理知识与人文知识完美的结合为一体,为学生以后较好的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3.2护理专业教师加强人文教育

事实上,在护理专业知识中,也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医学专业知识中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因素,由此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将学生的人文关怀转化为自觉行动,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分析实际医疗事例的方法,如医院因为某位癌症晚期病人无法上交医疗费用,予对其停止治疗,启发学生从人文角度对医院的行为进行讨论。

3.3补充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

目前,师资力量匮乏是大部分护理学校中人文教学工作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提高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引入部分医学心理学的工作人员,由此来补充学校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完教学任务,解决人文师资匮乏的难题。

3.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加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周期性的开展人文辩论会、演讲会或体现人文精神的画展等活动,成立健美操、瑜伽等健身俱乐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王芳.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S1).

[2]张运生.关于护理人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4,(02).

第6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养;自我修养

当前,每年从高职院校护理毕业的学生,已经慢慢成为大学生就业大军中一支重要的队伍。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自我要求也能比较贴近企业的实际要求,因此被广大用人单位所接受。从2008 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劳务市场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时过八年,如今应该可以说这项改革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延续以往的教育模式,在学校里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走出校门进入职场要成为职业人的高职学生,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较低水平的职业素养却不相匹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观念,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即在办学过程中不仅仅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职场认识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1、职业的内涵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从目前高职学生就业的情况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劳动方式逐步由简单向复杂方面转化,过去单一技能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往往需要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协作大大加强,增加了一些以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为表现形式的内容,职业的内涵也由此扩大了。

2、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由于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有着共同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受到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特征。职业情感是人体对某种特定职业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职业人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地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引发强烈的职业热情,形成对职业的长久注意力,时刻关注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新技术。

二、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措施

1、按行业、组织特点确定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标准

在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的标准要明确,什么标准才算是有素养,在很多国家是有标准的,把标准定下来后,就按此培养。

确定标准,让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在完成专业学习之前,规定在完成专业教育计划以取得毕业证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获得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

参照标准,明确所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学生可根据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承担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参照所确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能力要求,评价自身职业能力的优势与缺陷,平衡其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的发展,同时可通过确定的职业能力框架为学生制定即将从事的职业标准提供指南。

按照标准,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评估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时,集中衡量通过学习之后职业素养的获得与保持情况,比衡量已完成的各种学习活动更优越。也就是说,在评估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时,应评价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职业素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而不是评价其是否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

2、结合专业开发职业素养教育课程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因地制宜,可开发相应的选修课程,加强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之情,进而加深对专业的研究。

3、在专业教学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创设职业问题情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如通过模拟学习,可让学生扮演职业人角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模拟各种真实情境。有意识地了解行业的历史,激发对职业的情感体验。培养从事该行业的自豪感和意志力,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由此产生对从事该工作的强烈职业情感。

在专业教学中,有些行业岗位有其特殊性,无法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因此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职业习惯的养成因缺乏恰当的环境而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仿真环境,让学生扮演职业人角色,这样也可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养成职业习惯。

参考文献:

第7篇

首先,进行妇产科临床护理理论教学,由教学组长组织和负责对同期入科的护生进行学,内容包括妇产科主要疾病(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人工流产、顺产、剖宫产等)基础知识、专科护理基本操作(会阴冲、阴道灌洗上药、产程观察、妇科手术前准备、剖宫产术前准备等)、护理伦理和礼仪。然后,进入临床实践操作阶段,主要由带教老师负责,对每一项需要护生掌握的专科护理操作由:

(1)理论;

(2)准备步骤;

(3)示范操作:每个要点动作均进行程序化编号并形成流程向学生传授;

(4)实践练习:指导护生按流程进行操作练习,掌握操作技能,经过带教评价、互评和自评认为达到掌握的程度后方进行下一程序教育;

(5)临床操作:带教老师从旁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护生应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6)专科护理整体实践:由护生独立完成对妇产科主要疾病(至少1例手术和1例产科患者)患者完整专科护理内容,包括病历书写、执行医嘱、专科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等,并完成一份护理心得体会。在专科护理程序教育过程中,每位护生在完成一个程序并达标后方能进行下一程序教育,为达到熟练掌握者可通过反复练习该程序内容达标后进入下一程序,同期护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进入不同的教学阶段,无需统一进度,做到因材施教。

(一)效果评价。

出科前进行统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核满分为40分,实践操作考核满分为60分,总体实习成绩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分之和,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80-89分,一般为60-79分,不合格为<60分。采用问卷由带教老师对每位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性、纪律性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理论和操作得分、总体实习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两组带教老师对护生评价比较。观察组主动性、全面性、纪律性和动手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