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理念的改变范文

时间:2024-02-24 15:22:18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理念的改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理念的改变

第1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有效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多元化发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变化,而美术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比较被动,比较低效的程度,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低效”呢?据大多数农村美术教师集体反映:一是教学资源匮乏,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学硬件差,特别是学材无法准备齐全,学生往往只靠一本教科书上美术课,使得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实施,只能是“放羊式”的玩一节课;二是教研氛围不好,一学期难有一次集体教研培训活动。由于种种因素的困惑,大多数一线美术老师也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得不到根本的提高。如何有效地把农村中学美术课教堂教学衔接好,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益,我想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转变教学观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采用相对单一的讲授形式,即便是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媒材,通过老师的讲授,也往往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大家一致认识到,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否让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新课课程理念的指导,使沉闷的课堂焕发了活力,教学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但形势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教学效果的提高。

特别是农村美术课堂低效体现以下方面:①农村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少;②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人不多,略显被动;③学生的课堂作业效果也不太理想,没能当堂完成课堂作业。所以说作为一线的农村美术老师应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点,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习方式等,使基本课堂教学得到基本态势与面貌发生改变。再不要课堂上的“假合作”形式泛滥,一味盲目追逐活动的“情趣”表面热热闹闹,从而冲淡甚至埋没了主题,知识与技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实效教学,实际上对教学毫无价值性。

二、巧用各种教学技术,达到教学理念的有效发挥

1.利用多媒体使美术教学更灵活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设计课在美术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美术课的作业形式就是让学生运用水彩笔、铅笔、蜡笔、毛笔、颜料、墨汁在画纸上作画以及运用剪纸、泥塑、扎染等形式来手工制作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不断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就给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信心。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2.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延伸扩大欣赏吸纳量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要摒弃狭隘的“学科”思想,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新掌握的知识,从而产生新念头,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激发其新思想的诞生。如(人美版)教材《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墨与彩的韵味》、《笔墨的情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国画的形式美》和(湘美版)教材《傲雪梅花》、《苍松翠柏》几课,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欣赏著名画家作品如:关山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报春图》、陈子庄的《龙泉山小景》、郭伟璋的《江山古树图》时,加配音乐和诗朗诵,使中国传统文化将梅花、松柏、兰草、竹子、荷花、等植物人格化,比喻和象征高尚的品德。让学生在学过的诗词散文中找出这些比喻和象征的词句。有的学生找到: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资。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王安石《独山梅花》“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在学生掌握画松柏、梅花技法后,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表现水墨画效果,学生思维活跃想到用吹墨点染法表现梅花,速度快效果明显,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水墨画来。

三、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第2篇

关健词:健康第一

快乐教学

运动兴趣

终身体育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学生上体育课是怀着激动,渴望的心情来的,这种心理包含着放松、发泄、忘我、纵情、尽兴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希望体育课给他们提供这样一种环境、一个发泄的机会,激情展示自我的一个场所,无拘无束在自我爱好的运动中享受快乐,心理上得到一种巨大的满足。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有时又常被来自社会的、家长的、学校的、教师的,同学之间的有形、无形的压力击的粉碎,使本应活泼可爱的孩子心理发生扭曲。为什么体育课也让他(她)们失望,究其原因是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生硬刻板。

传统体育课教学活动是按部就班式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一切行动听指挥。从课堂的准备部分开始:慢跑、做操;基本部分:某种练习,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再讲解、再示范、再练习。结束部分:集合、小结、下课。这样一节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体育教师忽视了,那就是学生的心理感受。他(她)们是怎样看待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活动的?他(她)们的心理感受是什么?他〈她〉们在体育课上希望得到的是什么?难道我们的体育课仅仅是传授一些体育知识,学习一些运动技能,锻炼一下身体吗?

不重视学生心理感受。必然导致体育课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久而久之,教师没有热情,学生失去了激情,而且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如在体育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或示范的同时,有些活泼的学生会忘情地自我表现,相当多的体育教师会非常气愤地严厉指责或体罚学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战战兢兢,不敢多说多问。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没了、激情没了,他(她)们都变成了一群听话的小绵羊。

没有了激情的体育课,学生看似非常认真地做着各种练习,实际上他们是在用无言的行动,应付着体育教师。慢慢地体育课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体育教师采取“大放羊”式教学方法。一只哨子两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评估考核送你个优秀,学生运动技能一无所长,体育教学一无是处。其结果是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冷眼相看,体育工作受到其它学科排挤,认为体育活动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更是身受其害,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甚至反感,终身体育意识付之东流。有的甚至影响到他(她)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不让他(她)们的后代参加体育活动,产生恶性循环。难道说这就是体育教师用辛勤的工作所获得的结果吗?这种教学模式必须结束,让它成为历史。

二.新《课程标准》的新内含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从事体育活动不仅使人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使人的情绪得到改善,摆脱情绪困扰。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少学生承受着很大的负荷,再加上每天生活较为单调,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做练习,导致不少人精神紧张。而降低紧张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体育活动。因此说;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它不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而最直接的作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新《课程标准》提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它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理的、它的宗旨是快乐教学,让体育课变成欢乐的乐园。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彻底放松,忘掉烦恼,解除压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把运动能够作为一条宣泄的途径,把紧张、郁闷的心情发泄出来,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同时又学会一些运动技能。转贴于

健康理念应是将学生放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激发、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之终身受益

新《课程标准》给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笔者认为此提法非常及时,非常科学。“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的这段优美的话语,早就给我们指出体育运动的本质,那就是乐趣。没有乐趣的机械运动,学生的兴趣何在。这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运动兴趣的培养,首先是放弃过去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少一份讲解、多一份练习;少一份硬性规定、多一份自主活动;少一份指责与批评、多一份引导与鼓励;少一份严肃、多一份欢乐;少一份限制、多一份创新练习,再多一份和谐、平等、友爱。把体育运动变成欢快的活动,它使身体健康舒畅,而从这种健康、舒畅中培养出一个愉悦、开朗的心灵。欢乐是体育课的手段,没有欢乐的运动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生自身爱好的运动,有受社会、家人影响爱好的运动,有受时代影响爱好的运动,最重要是受体育教师的直接影响而爱上某种运动。所以说体育教师就是样板,你的运动风采;高超的运动技能,直接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师加以引导、指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之终身受益。

3、体育课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

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体育课程新理念,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全方位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应是主动、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以此为中心,全面展开。找准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明确介定,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角色应是:兴趣的培养者;方向的引导者;情感的激发者;探索的合作者;方法的指导者。学生的角色定位应是:体育的实践者;情感的宣泄者;方法的学习者;创新的发明者;终身受益者。明确定位,突显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要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松散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快乐的、重要的是健康的,重中之重是身心健康。在一种充满欢乐,充满创新能力练习,充满和谐、平等、友爱的气氛中完成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这样把教学活动变成了师生双方一种享受,才真正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评价中,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区别对待,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运动水平、运动能力、运动兴趣、性别,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可分为意志分、友情分、随机分、技术分等方面进行评价,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学校运动会也可分为选手运动会和健康运动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享受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综上所述,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改革、创新体育课教学活动,使之与时代同步前进。

参考文献

第3篇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但观察分析发现,有的没有经过专门师范类培训,从中专或非师范类大学毕业;有的经过了专门的师范类培训,但自身不注意知识的积累,知识结构单一,单科发展,且知识陈旧,对新教材学科渗透有相当难度。不少教师虽然满腹经纶,但在知识的运用上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常规和传统教学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很多仍然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下的学生是被老师用“灌铅”的方式强硬注入的,当然这样的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是不能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更多学生记住所讲的知识,因为许多学生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细节可能记得不太清楚,可老师采用的方法和过程却还记得,这本身就体现了方法的重要性。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采用幽默教学。幽默是一种艺术,是能感染学生情绪的艺术,能在上课时给学生以欢笑与乐趣,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使用幽默教学时可根据课堂上的情况而定。

可借题发挥;比如:当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而疲倦瞌睡时,可以借用这一事件告诉学生避免瞌睡的方法,“火柴棍撑眼皮法”“胶布粘上眼皮法”“大头针刺肉法”,当然说这些学生并不真正去做,但他一定会因为老师讲了这么多稀奇古怪而有趣的“法”而忍俊不禁。

可故意出错。比如:讲到“独领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目时,说到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几位“子”字辈的思想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等)时,故意将老子姓李说成姓张(我本姓张),然后又突然表现出发现错了,特意制造出活跃气氛,一般这时学生都会因为这个小插曲而情绪高涨,后面的内容讲解起来就更为顺畅。

第二、采用小品教学。小品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娱乐形式,它本身也是幽默教学的一个方面,但这里主要强调学生以小品形式来表达教学中的知识和内容。

第三、采用游戏教学。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最活泼阶段,他们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即上课坐不住,特别是初一学生,他们才从小学步入中学,上课精力仍不集中,采用游戏教学,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讲初一“新学校、新同学”一目时,让四个学生分成两组,让每一组的同一个学生蒙上眼睛,第一次在没有同学帮助的情况下过障碍物寻找物品;第二次让另一个同学帮助他去找到物品。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做游戏的只有几个人,但其他同学都在关注他们的表现,游戏结束之后,让蒙眼睛的同学讲讲没有同学帮助和有同学帮助时的感受有何不同,从而在整个游戏教学环节中体现了班级的团结、同学的帮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二、教师的感情投入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革新;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就应当充分认识到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对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了迫切的更新和改进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转换角色,才能真正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新需要。

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仍然是教学。教材、教具、教师和学生四要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其中教师是可提高可改进的。教师及其教学观念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变化,必然使教师要完成的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发生变化,教学中我们不再强调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不再强调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而是强调教学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这种变化打破了多年来教师习惯的教育教学目的,并且对于知识体系的界定是明确的和较为简单的,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具体职业能力的界定与评估却是相对模糊和困难的,这使教师一时无法适应,教师要适应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就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一个学生职业能力设计的引导者和训练师。

1.教师角色转换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我们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在当今社会,职业要求和个人职业能力的一一对应法则已被否定,新职业和就业领域中,岗位要求和个人技能是一种开放式的对应,两者处于一种相互动态适应的过程。基于这种形势,在职业技术教育计划课程的设计中,教师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设计者,而首先应当是一位学习者。教师要不断认识和解读职业领域中的需求变化,判断这种变化给就业者职业能力带来的新要求,思考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来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才能实现学生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动态适应。

教师在计划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个主观的设计者,而应当首先是一个观察者,学习者,是一个学生职业能力设计的协助者,是在企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之间的一个协调者,我们要做的是像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所作的那样,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个相对多样的,能满足学生不同个性的方案选择,提供一个参考服务。

课程教学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集中体现了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形势,应当首先从教师的角色观念作起,从课程结构与管理、教学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等方面作全面的变革,具体包括:

课程结构与管理方面:改变过去课程以学科为基础的做法,以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改变过去一元化、专业化的倾向,向多元化和均衡性的管理转化;改变过去教学过程管理的同一性与指令性,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灵活的,指导性的教学管理模式;突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参与性与自觉自律。

在课程内容与教材的设计中,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组织习惯,代之以职业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为课程内容的组织中心;改变过去课程组织强调系统与规范的做法,强调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减少过去课程组织中原理与经典知识,增加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与技术政策问题;变旧有课程教学的难、窄、旧为浅、宽、新;将过去教学过程的概念、法则、练习的渐进模式变为经验、思考和应用模式;将过去的教学重心从注重结论、获得知识转移到关注过程、强调体验。通过课程内容与教材的设计,使教学从一个单向的授递过程变为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在课程内容与教材设计发生以上变化之后,教师的角色必然随之转变,教师不再成为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研究者。

2.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师如同一部运输知识的翻斗车,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也不管学生能否消化吸收,更不顾能否转化为能力,按部就班,掀起斗车箱,倾囊相授。学生如同知识的储藏室,老师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考试考什么,他就取什么。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其实“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建构”,而且,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为了知道某种知识,它并不只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目的,还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高职教育尤显突出,因为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教学质量由社会来检测,检测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适应岗位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方式应当以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过程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指导操作以外,还要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构建一个和谐轻松、平等友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和仿真实训、实际操作等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方式。

3.更新考试观念,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到目前为止,考试仍然是各类学校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形式,从小学到大学几乎都是闭卷考试,学生把老师讲的、书本上写的原原本本地搬到考卷上。可把这些搬到工作上,难免不张冠李戴,画蛇添足。这就是升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职业教育应当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演算题等题型的闭卷考试方法,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考试的目的。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机试、现场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而且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突出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这是历史赋予高职教师的神圣使命。教育教学评价应当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出发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的评价。新形势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应当是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的,通过评价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过程中应以评“学”为主,改变过去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被动地位,多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精神与学习收获的总结评价。具体实施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少给定标准化答案,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其次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形式,多采用论文、答辩和制作作为考核学习效果的方式;在此从评价考核的内容出发,减少知识掌握的测试,加强技能、技巧、参与性、多元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考评,以此种评价的指向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升能力。

第5篇

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的要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也面临着不少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一、发生的积极变化

实施新课程后,我继续深入学习经济理论。广泛搜集教学素材。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确立了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具有了初步的自觉的教学反思意识,能及时反思和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按照政治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自觉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凸显德育性。

课堂生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教学原则,不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注重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设计教学情境。注重开发和生成本土的、校本的、具有学生个体特色的课堂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多发言,让学生多表现,注重师生互动。由原来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讲、问转向在学生中间的交流、合作、谈话,由一味的指责失误转向经常性的表扬鼓励,由原来关注知识的结果转到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到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建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认真对待和加强根据课标要求设计课时教案,重视每课时学生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实验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结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

二、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困惑

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的同时,发现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水平不一,且班级人数众多,对于学生的具体指导不好解决。教学程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如何把热闹的活动课堂与保证教学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评价与考试评价方案是什么 ?,怎样帮助学生实现高素质和高分数的双赢?在现实高考命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教材背教材仍是教和学的现实。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仍然只是分数。新课改基于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开发,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到底对自己学科的教学质量有多大帮助?

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以上种种困惑,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与目前教学观念和能力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还客观存在。

三、主要原因是还存在着教学传统的惯性

原来的教学学科教学体系已形成一个严谨的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已是轻车熟路。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实有点困难。

还有教师培训的相对滞后。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除了暑期的集中培训,就是在网上学习别人的教学理念,听别人的展示课,尽管这些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活动以体现对“主体”的尊重,都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思维的活跃,但听完之后,总感到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缺少一种厚重感。问题出在哪儿呢?对自己的课,反思起来也有同感。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地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要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因此,我就目前情况来看,更重要的是找准“切入口”的问题。参与课程改革的切人口恐怕还得从备课、写教案、上课、评课等日常工作着手。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师,必须改变的是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引起人类社会全面和深刻的变化,包括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

1,课堂教学评价: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2.课堂教学设计: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3.课堂教学进程: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 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第6篇

关键词:新教改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思考主体目的核心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其目的在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和适应社会的应用需要,教育教学管理的结构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重点教育向整体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推进,文化单一教育向素质整体教育迈步,因此,原有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新课标新教改改革,寻找探索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已势在必行;新课改并不是人们简单理解字面意义上的课本改变和课程改变,相比较之下课程的改变,新课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其目的性在于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空间,还注重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引导。因此,新教改下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从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教育教学方式的核心、课程结构改革的目的等三个方面来学习、思考和改变。

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管理改变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中,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增强课程和教育在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改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广大教师实施适应新课改的能力,主要是把握课程的教学能力、学生接受新课改的心理和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配合、融合与提高以及效果显示的综合指标。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全新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四大“观念”。

其次,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领会新教改的相关知识,树立终身从教,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指导教学,不懈追求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更新、提高、拓宽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知识面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最后,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教法与学法。在不断学习充实的过程中,了解、调查、总结、研究,综合教与学的适用性、合理性与科学性。

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的改变本身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因此,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中,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上。

一是学生要在学校与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发展性,改变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二是学生要在自身思考中自觉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知识,更新理念,改变由单独文化升学追求向多元素质结构方向全面发展。

三是学生要经常性地受教师指导并向教师请教,了解教师在新教改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掌握自我个性、特长及素质文化的需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体现着教师教育的自觉性、丰富性和探究性;同时学生也体现出学习的适宜性、实践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科学性。

二、引导和培养是教育教学方式改变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排除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单纯接受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求、勤于动手。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知识性,还要强调其选择性,更要包括其基础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爱好、特长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团队意识和个体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②掌握基本科学方法;③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发展和需要是课程结构改变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改变,与以往课程相比较,从发展和需要的目的出发,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实现以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模块学习的改变;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并且相应地增加了社会综合实践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中在所增设的课目中,有机地结合了文化知识,体育锻炼、思想发展、社会实践等四大板块,综合性地突出整体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独立创新;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86-01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教材有什么,考试考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都是由“我”主宰,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所以学生的问题和思维总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问题相应就新颖而广泛,教师也会被他们的问题难住了。比如碳纳米管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殊性能?什么是超导体?它有什么用?它的应用意味着什么?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等等。教师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教师只起到一个参考作用,需要什么仪器、药品都由学生自行确定,不再是以往教师做、学生机械地看。在教学中,这一改变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方法。

二、由“实施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实施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身份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传统的行为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实施新课改后,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收益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双方共同收益。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将实现成果共享。新的教学方式能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相关的空气、西红柿、黄瓜、饮用水、饮料、洗发水、护发素等的酸碱性,了解了厨房用的洗涤剂和卫生间用的洗涤剂的酸碱性的不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这样能使一节枯燥无味的课变得兴趣盎然。还可以用多媒体或者图片卡片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许多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学生轻松快乐的掌握知识。现在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研究方法上学到了多少,而不是只注重教而忽略学,这样才能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带来最大的收获。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是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就应该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想做的事情就会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自主查阅资料等去解决问题,老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事实证明,很多问题是通过学生们交流讨论得到解决的,这就是新理念中的“自主、交流、合作”。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能有很多问题的知识方法是教师所不知道的,在双方的辩论下都能解决。因此自主、探究、合作并不是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三者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探究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合作学习则是学生适应未来全球化人才需求的一种前提保障。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不能不对新课改认真学习和思考,新理念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多年来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强烈地意识到:作为现代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冲破束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愿所有的教育同仁,能用新理念、新方式进行现代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中树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能独立创新的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