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治理重点范文

时间:2024-02-24 09:44:49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治理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治理重点

第1篇

关键词:山区水利建设 工程质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山区地势地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制约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还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后期养护成本,为了使水利工程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作用,就要根据山区各方面的用水状况来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山区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现阶段,我国山区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水利工程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保证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应用,而且涉及的领域是比较广泛的,有体现了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联系紧密的节能环保水利工程,也有新型的生态工程、绿色工程,还有与文化传承有关的历史文化景观工程等等。总体来说。在山区建设水利工程会受到地势地形的影响,导致整体的施工难度非常大,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的集中性比较弱,对于管理工作也会带来相应的困难。

为了确保山区水利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施工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把握好施工的技术和质量,不能对现有的条款进行生搬硬套地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拓宽山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渠道和方法,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预期的效果。

山区水利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首要的制约因素。山区的地形地势比较复杂,导致交通运输条件有限,很多水利工程修建的地方都没有公路可通,给工程材料的运输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山区水利工程一般情况下都是规模比较小的工程,例如农村的人畜饮水工程,而且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比较分散,投资的款额也多少不一,少的在3万到5万之间,多达几十万,铺设的输水管道的长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实际需要,有的长达几千米,有的则长达几十千米,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工程的大小就出现了各种差异,分散性增强。在山区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施工的环境比较差,而且施工的条件也很差,经常是在无水无电的情况下借助人力来进行施工的,而且受天气的影响也非常严重,如果赶上下雨天,很多施工材料就无法搬运,有些在施工地点的材料还要进行相应地转移。

在山区建设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尤其重要,这关系到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从目前我国的山区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来看,资金投入少是最大的问题,其次是水源工程底子薄、基础差。政府对山区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比较小,群众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筹集资金,所以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在水利工程的计划阶段,缺乏对区域供水的总体规划,有些细节的设计上也欠缺合理性,水利工程的总体标准不够明确,现行的标准又比较低,所以导致整体的建设水平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少就使得施工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对骨干工程的投资力度不够,施工的效率就得不到应有的提升。群众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意识也相当关键,如果当地的群众在资金上不积极投入,就会给组织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二、山区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山区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尤其关键,不仅关系到施工的质量还关系到使用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管理:

首先要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到一起,在进行审批的时候要将项目本身的审批工作与水利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审批结合起来,从宏观上来把握审批的内容。

现阶段的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普遍存在重视建设过程忽视工程管理的现象,这就导致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比较小,管理效益非常低下。一些规模小的山区水利工程可量化到户的尽量到户,不能到户的可以设置制度健全的“用水户协会”实施共同管理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利设施的私有化情况的发生。关于收费标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从刚开始的能够维持正常运作的标准,逐渐过渡到后期的保本盈利的标准,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其次要不断加强山区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力度,同时要提高山区水源建设质量。要把所有种类的水利工程都纳入到科学管理的范畴之内,并对骨干工程实施重点的建设,还要不断加强水利工程由于水质性、季节性、资源性缺水和时空分布不均的调控能力。相关部门要做好定期的勘探和测量工作,尤其是在农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方,要设置便利的水利基础设施,以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农业的发展。政府要发挥组织和带头的作用,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强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管理。

再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网络化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对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水利工程,山区人民的生活很难富裕,甚至得不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非常贫困。规模小的水利工程是山区水利工程的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水利工程的水源供水比较单一,往往是仅仅依靠集蓄降水径流的小型集雨工程来提供水源的,这就不能确保水利工程供水的稳定性,当降雨量比较少的时候,小型集雨工程所贮存的水根本满足不了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降雨量比较多的时候,小型的集雨工程容量又很有限,当积满之后就不能急需贮存了,造成很多水资源的流失浪费。根据实践的经验,水利工作者与农户共同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水利设施网络化工程。网络化的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山区中的塘坝、池、山泉水利用集道、管道相互连接,作为水利工程的补给水源,同时在田间配套节水灌概工程。这些工程有的是将小流域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网的结构,有的是以某个水库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开来的结构,最终都形成了集截流、蓄水、灌溉等为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仅实现了山区供水的均衡发展,还可以加大一些水库的蓄水容量,为水利工程的供水率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化水平,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最后要加强对山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运用技术的监管,同时提倡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综合的考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并不断提高施工的效率,简化施工的工序,将主要的财力物力都投入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来。前期的准备费用要合理安排与规划,尽量降低水利工程审批论证会的召开次数。对山区水利工程项目要进行严谨的勘测、规划、设计,有效控制技术质量,确保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规划符合山区生态建设,为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结:

综上所述,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工程的资金投入、政府的政策、施工技术、工程的管理与审核方法密切相关,为了克服在山区建设水利工程的不利条件,就要切实将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增加水源的供给力度,大力建设网络化的水利工程,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实惠。

参考文献:

[1]申万炎.浅谈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9)

第2篇

关键词:瑞典学习圈 社区治理 制度变迁 多元治理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国都在寻求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以应对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在中国同样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集中统一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我们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社区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新生力量,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其在公民美德和社会价值方面有着法律和体制的约束力无法实现的作用。所以社区是公民社会重要的的培育基地。

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中国相比于国外起步晚,也不如国外研究深入,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模式经验,借鉴国外有价值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移植。不管是美国的社会组织主导型的社区模式还是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型社区模式都是切合本国实际,社区治理制度移植并非市照搬外国模式,而是将先进的经验引入中国后不断“调试”,使之适合中国现阶段在国情。

学习圈式社区能够凭借其互动性和参与性为社会民主、多元治理奠定基础。学习圈式社区能够进一步培养公民美德,进而逐步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同时又能为公共行政提供参考,是公共治理的补充和重要组成。制度分析框架下,本文通过分析制度的主体及社区治理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探讨社区治理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1.理论基础――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按照诺思的定义,制度均衡是指在给定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任何人或者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1]制度均衡可以说是一种帕累托最优,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同个人或群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利益存在冲突,对于制度的需求和供给是不同的,因此不一定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显然现阶段社区治理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所以需要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是从一个制度的均衡想另一个制度均衡转移的过程。基于制度主义理论分析,学习圈模式作为一种社区治理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所以本文对其进行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分析并探究学习圈模式在中国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2.学习圈模式的制度分析

2.1瑞典“学习圈”模式

瑞典的学习圈产生于一百多年前,是一种“大众成人教育”模式,如今已成为瑞典非正规教育的主干部分。1902年,奥斯卡・奥尔森创立了瑞典第一个学习圈,并撰写了第一个学习圈的内容。学习圈采取铁三角模式,即:训练有素的领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催化性的材料而不是教本、主动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受教者组成了学习圈的铁三角。

2.1.1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每位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到学习圈中,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习圈的成员享有、平等的发言权,每个人的观点都应该被接纳,每个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圈的领导者只能对学习圈进行主持,而不是主导。

2.1.2具有自发性和自愿参与性。公民因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相近的地域、教育背景而自发组成学习圈。人们也可以从报纸等媒体上获得各种学习圈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

2.1.3具有高效性。学习圈的规模一般控制在5到10人,这确保了成员获得均等的参与机会,更好地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与合作,分享彼此的观点、收获,共同承担责任;还使成员们能够深入地学习、探讨。此外,学习圈是成员自主组成的,所以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1.4成本性较低,资金来源范围广。学习圈的地点选取较为灵活,多选在成员的家中进行学习,其花费一般用在购买学习资料上,是一种低廉的学习形式。同时,学习圈受到政府、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支持,有较广泛的资金来源。

2.2学习圈模式下社区治理的主体分析

治理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互动”。[2]社区治理则在一定区域内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互动下实现配置有效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长期实行的单一制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更无法满足现阶段复杂多变的社区问题,以及居民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借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社区治理的主体应多元化,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生产应区分。本文将社区治理的主体归纳为公民、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

2.2.1公民

这里的公民主要是指社区居民,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他们是社区最核心的主体,我们应对他们给予充分重视。社区是否能够达到善治,关键在于社区居民是否能够树立起公民美德。我们可以将社区看做国家为了实现善治的一种手段和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共同体。社区治理不仅是为了公民生存,不仅是为了提供交易便利的场所,不仅是提供治安保障,而是要实现美好的生活。学习圈是组织管理学习的一种形式,还是一种持续探索、质疑的精神和学习气氛(奥斯卡・奥尔森)。学习圈参与者都是平等、自愿、自我负责的,在这种氛围下,有利于公民民主意识、权责观念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培育公民美德,最终实现公民社会。

2.2.2政府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主要是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学期工作站来提供公共服务。[3]根据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政府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4],政府应该向社区分权而不是集权。但是依据我国现阶段实际,社区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并未真正分离。在学习圈模式下,政府无法直接管理每个学习圈,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提供财政支持,制定方针政策,简政放权,由社区具体实践。

2.2.3市场

在政府与市场差异功能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将市场机制引入社区治理,在市场准入规则的条件下,明确市场和政府承担职能的界限,把市场激励和服务机制以提高资源在社区中配置的效率。

2.2.4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与宏观经济运行相似,同样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象,而社会组织凭借其非营利性、民间性、互益性很好地弥补市场和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无法实现的作用。社会组织能够为学习圈提供必要的公共资源,能够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能够营造社区公益氛围。正如瑞典的学习圈就是起源于社会组织和大众运动,如工会、禁酒社团和农场主运动等,社会组织对学习圈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5]在学习圈模式中,财政问题可能会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瑞典亦然,所以我们必须把社区基金会纳入社区治理中。

2.3在中国应用学习圈模式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

2.3.1制度需求分析

正如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区治理主体对社区治理制度的需求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制度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制度均衡。社区治理对于学习圈的需求,是因为学习圈能够给公民提供便利,增加收益,这也就是学习圈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学习圈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推动社区治理制度趋向制度均衡。分析制度需求就是要说明中国社区为什么要移植学习圈制度。

传统社区制度是以政府主导,单位制为核心的社区管理制度,人情关系为纽带的管理制度。社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逐渐被打破,但是它的残余势力还在侵蚀现代社区治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社区迫切需要一种现代社区治理模式,它不仅依赖于制度,还依赖于人的能力和素质。

社会资本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社区人口流动性强,结构复杂,居民的社会背景差异较大,导致人与人之前的信任感大大降低。社区治理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信任感和公共精神,通过托克维尔的观点可知,结社可以促使人们形成公共参与的习惯。[8]学习圈模式下能为人们结社减少机会成本,降低风险。通过学习圈系统性、程序化的构建方式,为学习互动提供稳定和秩序,减少人们学习互动所消耗的精力和财力,提高人们结社的效率。人们依据个人偏好,自愿组成学习圈,平等对话,主动参与,增强了互动与沟通能力,逐步建立与他人的信任感,方便在生产生活中的合作,最终为社区培育公共精神奠定社会基础。

集体利益的需求。现代社区系统比以往更加多变,社区治理面临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现代社区常常需要利益代言人,以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形式表达集体利益诉求。参考学者的相关调查(闵学勤,2009)我们发现,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即使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也无法真正代表集体利益。居委会机关化、行政化[9],被大量行政事务拖累无法扮演好利益代言人的角色,业主委员会缺乏动力机制,社区居民参与合作能力不足,导致其“形同虚设”[10]。瑞典前首相奥罗夫・帕尔梅(Olof Palme)把瑞典称作为“一个学习圈的民主”。学习圈创建公民聚会的场所,通过平对对话,共同讨论,互动参与,缩小社区中不同人群知识和信息的差距,加强社会民主文化,让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民主的价值,从而激发民主的活力。充满民主活力的社区中,公民拥有较高的参与能力,能够为业主委员会运行创造动力,调解社区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区。学习圈下,成员拥有平等的学习权利,是否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收益,取决于是否能对自己行为负责,这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权责意识。学习圈下的公民能够以文明的方式,在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中解决利益冲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有事就找“组织”,这就推动居委会职能转变,使其为化解利益冲突提供机会。

教育稀缺的需求。中国教育资源有限,导致成人教育发展不足,成人教育的渠道少,教育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拥有了基本生存资料,教育资源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但社会供给不足。学习圈因其成本较低,学习范围广,教育门槛低,受众面大,能够满足社区教育需求,整合、创造更多的教育资源,维护教育资源公平,形成开放性、激励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社区教育体系。

政府失灵的需求。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领域并非万能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效率,对于长期的公共供给不足,官僚机制膨胀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扩大趋势,政府为纠正外部性采取的行动可能会形成新的外部性。[11]在社区治理中,政府也会面临以上难题。社区治理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成本高效率低,政府难以满足人民对公共物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场无法完全弥补政府在公共领域的失灵,社会组织也只能在社区治理的局部提供公共物品。经由社区的集体交换是达到基于经济公正的实质自由的最好途径[12]。学习圈能够激发社区自身的生产力,实现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弥补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不足。

2.3.2制度供给分析

制度供给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即制度的生产。分析学习圈的制度供给也就是研究学习圈对制度需求回应的方式。即学习圈制度如何对社区治理产生效用。影响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主要有:宪法秩序和规范准则,知识积累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当权者的利益,制度的设计与实施的成本[13]。

宪法秩序和规范准则。1982年,社区居民自治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82年《宪法》第111条)。这使学习圈能够在法律的保障下得以确立,并以宪法精神发挥作用。规范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学习圈只有与文化准则相和谐才能使制度迁移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国熟人社会中人情在社区治理中尤为突出,诚然随着单位制社区的瓦解,熟人社会开始分化,但是熟人社会与人情文化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学习圈能够承接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为传统的人情关系提供互动的平台,并且建立有共同偏好的新的人情关系。这种人情关系更加趋于非利益化,有助于够打造和谐社区。

知识积累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学习圈可以采用远程学习互动的方式,打破地理局限,为社区居民共同探讨问题提供更多的渠道,拓宽基层民主的方式,使公民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同时能够使政府多渠道把握民情。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步一样都会使制度供给曲线向右移。因为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发展的成本。[11]学习圈能够有效提供社会科学知识,比如瑞典的一些农民、工人,就是通过学习圈获得了社会、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知识,后来成了议员和贸易联盟、工会组织、政党的领导。

制度的设计与实施的成本。按照菲尼的观点,制度设计的成本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等要素的价格。就人力资源而言,若要保证新的制度安排的供给是非常高素质的尖端劳动力投入,这种制度的设计成本必然很高,反之,设计成本则较低。由业余爱好者担任领导的学习圈相比于由专业老师组成的学校教育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很小的,并且其收益更加有效,因为参加者共同为学习的结果而负责。

当权者的利益。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上层决策者对制度供给起重要作用。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方向与当权者的利益一致,上层决策者才有激励供给新的制度。学习圈式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解决社会冲突中文明温和的治理模式,是与当权者维护社会稳定的利益需求向一致的。应用学习圈模式治理中国社区响应学习型社会的号召,适应精神文明社会建设,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结论与启示

3.1结论

经过以上论证不难发现,学习圈模式能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制度移植的方式,将该模式引入中国,以完善我国的社区治理制度。

3.1.1逐步构建以公民自治为核心、以学习圈为依托的社区多元治理模式

在社区治理中,培育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独立互助的公民美德,调动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合理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力量,完善市场激励机制的学习圈模式,全面整合政府、社会和公民三方面优质资源,实现科学高效的社区治理机制。

3.1.2进一步形成互助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治理网络

通过学习圈模式,培育公民的合作互助能力,相互激励,共同创造社会精神财富;逐步编制资源共享型、邻里互助型、环境友好型的治理网络。

3.1.3稳定性、包容性、开放性社区系统

新型社区治理模式能够整合单位制崩离后的分散资源,维持社区秩序,维护社区稳定;能够包容社会群体的差异性,协调社区发展;能不断容纳新的外部资源,内外统筹兼顾。

3.1.4通过社区学习圈由点及面建成学习型社会

结合宁波镇海的案例,学习圈可以从局部试点到大范围推广,由点到线, 由线及面,从而实现“学习圈―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国家”的发展模式。

3.2启示

3.2.1以社区治理需求为导向

社区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组织学习圈时应根据社区自身特点,考虑不同社区的需求类型。组建学习圈时要依据原有规范、经济水平、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

3.2.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社区治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治理应当借鉴学习圈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区的运作机制,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3.2.3以民主平等、权责统一为关键

民主平等作为学习圈最大的特色,是公民自治的本质,社区治理的必要条件。平等协商为公民参与创造激励机制。区分治理主体权责,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实现社区治理的效益最大化。树立公民权责意识,积极行使社区自治的权利,对社区负责,进而协调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区。

3.2.4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实现社区善治必须大力发展社区自身生产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习圈模式能够社区根据社会环境变化自动调试、自动整合。社区治理平衡供给关系,从而从不均衡走向均衡。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斯・诺思. 制度创新理论[D].见:[美]A.阿尔钦,D.诺斯,R.科斯,等.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的译文集[M].刘守英,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97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30

[3]沈千帆.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7-45

[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2-56

[5]高淑婷,[瑞]托瑞・珀尔森.中国远程教育[R]. 常波译.

[8][法]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0-63

[9] 陈淑云.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效整合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出 版),2009(5)

[10]丁军.业主委员会良性运转需四大制度[J].中国改革2007(11)

[11] 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56

第3篇

广电品牌竞争应把握社区终端营销方向

所谓终端大致有两类,一是传播终端,如传统广电媒介、社区媒体等贴近百姓生活的传播方式,其主要作用在于传播信息;一是销售终端,如超市商场的货架堆头、卖场的各种活动促销等,其意义在于销售产品。传统上人们认为传播终端使消费者对产品形成初步认知,销售终端能唤起消费者的记忆,从而产生事实消费行为。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受众的生活行为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生活圈概念的城市社区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品牌营销阵地,无论是对于文化精神产品还是物质产品来说,围绕社区终端的营销推广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广电品牌在发挥自媒体的功能属性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在众多竞争台网和栏目的围追堵截中寻求自身品牌突破的问题,这种双重角色定位决定了广电媒介必须在市场推广和营销环节不断创新,寻找和发现新的有效的精准营销传播渠道。当受众普遍为当今过于庞杂的信息堆积和爆炸所困惑的时候,在一个相对洁净、休闲和放松的小区户外环境中出现的新型媒介介质渠道则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吸收,这也正是当前“贴近受众做传播,营销做到家门口”渐成趋势的原因之所在,这种基于受众心理和习惯的改变所产生的新型传播渠道也就是这几年在国内各城市中高档小区兴起的网络化社区新媒体,其代表则是被誉为中国社区媒体第一品牌的“安康快告”。

广电品牌营销做到居民家门口

近年来,各地广电品牌营销已开始关注居民生活社区领域,但在相关工作力度、手段、规模范围和投入方面仍差强人意,局限于传统的海报张贴、有限的广场活动等手段,在传播载体与居民生活的结合方面还较为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广电品牌营销的目标需求。在这方面,国内卫视频道新势力安徽卫视则通过与安康快告社区新媒体的全国性合作,开创了广电品牌制胜社区终端拦截的新渠道,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安康快告是近年来国内新起的是一种集多种媒体形式于一身的,包括灯箱(橱窗)、电子导购屏(LED网络GPRS)、LCD显示屏及配合社区深度营销活动支持的综合系统传播平台,主要设立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中高档小区的出入口位置,总媒体数量12.8万个,有效覆盖全国近两亿目标人群,是目前国内最新且唯一的创新型户外媒体形式,具有快捷更新、精准覆盖、互动参与、灵活投放等特点。

安徽卫视这几年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正确选择媒体投放对提高收视率有直接受益。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广告主对广告费用更加精打细算的特点,围绕提高收视率,争夺受众是安徽卫视的重中之重。而社区既是家所集中、受众足迹最后回归的地方,直接面对安徽卫视的领域,同时也是电视剧场1v1的所在,信息轰炸的最前沿阵地。通过安康快告网络化社区传播系统平台,稳固安徽卫视的“独播剧”主题,加强自身宣传,精准覆盖监测点,迅速提高监测点的收视率,强塑品牌影响力,建立强势的广告平台。安康快告为安徽卫视度身打造了“安徽卫视社区体验站”,通过精准、多元、互动、体验式的方法,集多种媒体之所长,展安徽卫视之雄风。

以安康快告为载体的“安徽卫视社区体验站”通过多元化传播,以创意吸引主力收视群体,受众主动参与,摆脱了广告强制灌输带来的负面影响;触觉、视觉、听觉多维体验感受,安徽卫视魅力得以完美体现;在受众家门口,只需轻按按钮,即可观看任意安徽卫视栏目的视频广告及电视剧预告。作为安徽活体电视预告,并可按自己喜好选择相应栏目按钮,新颖度、互动性强。每天即时更新当晚黄金时间的强档栏目,精彩与时效完美结合。LED无线电子杂志采用3G技术,

配合热播剧情,设置节目播出时间预告,配合开展有奖问答,互动参与,激发受众热情,每天100屏次播放,可播放民生新闻、天气预报等,更可为社区活动做市场预热。通过体验化传播,以小区活动感染主力收视群体,设立“安徽卫视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或主持人”征文大赛,电视节目角色扮演等,在市场监测点社区选择性的开展活动专场,深入受众,与之产生互动沟通,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安徽卫视、选择安徽卫视。

广电品牌制胜社区终端拦截

社区精准营销真正贯彻了受众导向的基本原则,实现了与受众的双向互动沟通,这是社区精准营销与传统营销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广电品牌应在建立精准的市场定位体系基础上,通过新型社区传播平台,与受众建立个性传播沟通体系,通过精准定位的人群对信息感兴趣,开展这部分人群感兴趣的活动并促成其参与,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栏目或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的双向互动沟通,从而使沟通的距离最短化,沟通效果最大化。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化维护资源;多管道信息驱动

中图分类号:TM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108-03

为适应省广播电视自身发展新平台的需要,广电新中心建设即将开始,其建设目标是:功能设施齐全,工艺技术先进,装备精良适用,建筑布局合理,造型新颖独特,环境优美宜人,并具有安徽特色兼有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功能的广播电视中心。为达到舒适、节能、安全、快捷、满足广电行业需求等目的,这一现代智能建筑将安装各种用途的智能化系统,如智能变配电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央空调及冷热源系统、机房专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电梯系统、安防系统、一卡通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公共广播及多媒体信息系统等。同时还将安装其它一些建筑物附属设施,如绿化景观喷泉、热饮水装置、卫生节水洁具等。

现代建筑是建筑艺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完美结合。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建筑的运营、使用和维护成本是建设成本的20倍,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将是比建设好智能建筑更重要的问题,特别是智能建筑设施设备由于大量采用现代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无论是工作性质还是运行管理都与传统的机电设备有较大的差异,如果管理思路不能符合智能化系统的特点,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广电管理服务中心来说,在“管理集约化、保障科学化、服务人文化”的经营理念指导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提高设施设备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

传统的物业设施设备维修和管理一般采用二级保养、定修结合的事后维修方式,管理模式为静态管理的计划定保定修,有的是手工台帐,有的虽然应用了设备管理软件,使得设备的静态信息数据记录规范化,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仍属于对手工管理的简单模仿。传统静态管理模式最大不足之处就是滞后性,缺乏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无法准确掌握设备的实时状态,对维修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另外各部门分管的设备系统无法实现协同,领导无法及时了解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不能实现设备的精确管理。况且对于像广电中心这样的建筑园区来说,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设施设备管理模式,将是不可想象的。

智能建筑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际物业设施管理协会(IFMA,International Faci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对FM所下的定义是:“以保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以最新的技术对人类有效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整备和维护管理的工作”。物业设施管理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它包括对不动产、土地、建筑物、设备、房间、家具、备品、环境系统、服务、信息物品、预算和能源等设施的管理。

智能建筑设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IBMIS)就是以系统思想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并结合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智能建筑物业设备管理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分析、统计、输出,并形成支持组织决策的信息系统。动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改进了静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基本实现了对设备的动态管理。两者的对比见表1:

管理服务中心通过现代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模式将能全面获取建筑物的环境、业务、财务、设备的信息,从经营战略的高度进行设施设备管理,全面提高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服务品质,真正实现状态监测、检修、动态管理的目的,应当应用基于多种信息驱动技术实现设施设备动态管理。

二、智能建筑设施设备动态管理的实现途径

广电中心智能建筑园区总建筑规模达35万平米,根据未来管理和使用需要,将建设基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物业管理系统(PMS)、通讯与网络系统(CNS)四大控制与信息数据系统的网络化综合信息集成与交互管理平台。采用Internet/Intranet和Web技术,建立以浏览器/服务器(B/S)为模式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授权的计算机桌面系统,都可以在.NET信息安全保护模式下通过网络浏览、查询、监控园区设施设备综合信息,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报警与故障信息、必要的设备控制和运行,以及设备的维修管理等。IBMIS隶属于物业管理系统(PMS)的一个主要应用模块,并且需要与BMS、0AS进行集成。实现的途径如下:

(一)维护管理资源的系统化

园区所有需要被维护和管理的各种设施设备的基本个体及其复合体的集合统称为维护管理资源。为了便于IBMIS识别和管理,我们要按其系统构成进行分解,在不增加管理成本和无用数据的情况下而区分出来的最小单位资源可以被定义为简单个体。例如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维护资源包括了被控设备所属的维护资源和控制系统所属的维护资源这两个部分。理想的分解是将设备所有组件和部件分解到零件,并按其连接关系予以组织,实际应用中为减少系统信息量,分解到能满足正常维护即可。

系统化维护资源管理为我们找到了从被控对象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线路、接口、专业控制子系统到集成平台的完整资源组织形式和资源分布表达形式,方便了设备实体与IBMIS维护资源的关联,使之成为实现园区设施设备动态管理的基础。

(二)构建设施设备与系统档案

狭义的设施设备档案为以固定资产管理为目的,反映设施设备属性的文件或文件管理系统。基本属性包括: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家、制造日期、产地、出厂编号、购买日期、价格、经办人、安装位置、使用日期、技术文档等。

广义的设施设备档案以系统化维护资源管理为目的,反映设备或系统属性的文件或文件管理系统。其结构除了包括基本的狭义设备和系统属性,整个设备系统属性是一个分级的分布式树形结构,与对应的维护资源管理树同构,其属性分布在树形结构的不同层次上,以表达构成设备或系统的组织结构。所以广义档案由设施设备静态档案和动态档案两个部分组成,静态档案是反映资源个体原始属性部分,动态档案包括设备状态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变更管理等,反映的是资源个体属性随对象条件状态变化而变化的部分。为便于新中心建成后的管理,工程建设期内就要按照系统化维护资源管理的思想,对所有采购安装的设施设备的静态数据予以登记、编码和备案,成为将来构建动态设施设备档案的基础。

第5篇

[关键词] 电解质;危急值制度;社区医院;建立;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080-02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lytes experience critical value system in the community hospital

WENG Xiao-ying

Linqi Center Hospital of Chun'an County in Hangzhou City,Chun'an 3117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system of electrolytes experience critical value system in the community hospital and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lectrolyte imbalanc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of whom 60 cases before December 31,2011 were as non-intervention group,60 cases after January 1,2012 were as intervention group,all were used IMS-972 electrolyte analyzer blood sodium,calcium and blood chlorine,and blood potassium after intervention by the inspection department proposed critical values,strictly controled the supply of clinical departments audit,consultation and hospital leaders approved by sampling time,the sample quality and the time,method of operation,and the critical value of patients report system were compared with electrolyte and meaningful critical values were compared bwtween two groups.Results In intervention group,low potassium,low sodium,high potassium,high sodium of effective detection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intervention group (P < 0.05).Conclusion Electrolytes critical value system establishment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live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Electrolytes;Critical value system;Community hospital;Establishment;Application

血清电解质危急值发生的年龄段没有限制,而且性别差异现阶段也没有具体的结果,其危急值检验的积极作用对于临床主治医师以及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检验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社区检验中发现患者电解质结果及其异常,须立即提高重视,并进行必要的筛查之后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本研究主要探讨社区电解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电解质紊乱患者120例,将2011年12月31日前未实施干预者60例作为未干预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81岁,平均(38.6±5.1)岁;2012年1月1日实施电解质危急值制度后的6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80岁,平均(38.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IMS-972电解质分析仪(深圳希莱恒产)进行血钾、血钠、血钙及血氯的分析,其中危急值的确认,首先由检验科提出具体初步方案,该方案需要送至临床科室进行审核并随后与其进行协商以确定最优化方法,然后,将经过协商之后的措施由医院领导批复及审核[2],在血清电解质的危急值检测中,要注意采取样本的时间、样本的质量、样本的放置时间、操作方法等[3]。

1.3 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临床表现依据临床医师送开检验申请单项目进行检查,其中未干预组实施常规检验和报告措施,干预组则实施本研究电解质危急值制度,比较两组有意义危急值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院电解质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

本院电解质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见表1。

2.2 两组有意义危急值的检出情况

干预组低钾、低钠、高钾和高钠有效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 < 0.05)(表2)。

3 讨论

“危急值”制度作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实验室检验进行和确认,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早于20世纪70年代初便将检验危急值制度进行立法确认,将其作为检验实验室获得资格的重要指标。在社区检验工作中,因客观条件以及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等受限,所获得的检验标本在检测前中后各个环节所受的影响因素不同于综合性医院[4-5],并且社区就诊的患者一般病情较轻,一旦遇到急危重症患者,均建议转诊上级医院治疗,所以社区医院出现电解质“危急值”的概率较小,一旦出现应仔细甄别,以免耽误患者病情。同时一部分患者出现的危急值因为实验误差所致,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差甚远,所以在社区检验中,尤其是对电解质的检查,一定要综合考虑留取标本过程的可靠性,接受标本后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所用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性,排除是否存在人为差错事件,因为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特别是血标本的质量,若其发生了溶血现象,会严重影响钾离子的浓度,进而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一旦出现危急值,首先建议通知医师提高警惕,并立即进行标本的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前次结果完全吻合,则再次与医师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处理。

社区检验工作相对简单,且工作量较小,但其检验结果对社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通过建立电解质危急值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对异常电解质的判断能力,及时地进行分析与复查,提高了社区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与责任心,更利于提高检验师的理论水平和面对危重患者的应急能力,同时有利于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6]。在出现电解质的危急值后应立即复查,确认达到危急值的标本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医师进行处理,将工作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沟通,而且在收到检验标本的时候要进行标本可检性的判断,避免因标本误差而导致的检验结果错误。通过定期与护理部沟通,并手把手地传授采取标本的方法,从源头上解决标本留取的质量问题。本研究通过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发现低钾、低钠、高钾和高钠有效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干预者,低钾高钾、低钠高钠等危及生命的电解质水平的把握对于社区医师而言,亦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职责,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电解质水平的正常值、参考值进行设定,并对危急值及其医学决定水平等进行有效的区别,把握危急值的临床意义。针对异常的检验结果,首先要进行有效区别,分清主次,所以社区电解质危急值的建立意义重大,对于社区就诊患者一旦出现电解质水平异常达到危急值,首先排除该结果的检验误差,在确定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符后进行积极处理,如果患者检验值与临床症状差异较大[7],此时应该立即将标本重新进行检验[8],必要时再次留取标本重复检查,对于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符者,在得到检验结果确认后,应该迅速组织医学干预。本研究认为,社区电解质检验危急值制度的确立,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建忠.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01.

[2] 王喜,郑华丽.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55-1256.

[3] 胡亚远,王建华.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14.

[4] 马宗东.65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147-148.

[5] 苏月南,关常青,梁健.检验危急值在内科急症患者的合理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1):1317-1318.

[6] 冯品宁,颜绵生,姚真荣.血清钾离子危急值与临床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70-1873.

[7] 吴力争,于卉.电解质危急值在社区诊治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145.

第6篇

关键词 藉河;重点支流;治理项目;效益;甘肃天水;麦积区

中图分类号 S1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70-02

天水藉河重点支流治理二期项目是我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区域性治理工程,于2006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立项实施,4年内共治理小流域1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62 km2。项目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为中心,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山川秀美为目标,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经济和生态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3]。

1 项目区概况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天水藉河重点支流治理二期项目位于麦积区中部,地处秦岭山脉和陇西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项目区面积246.56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30.59 km2。区域地貌特征为梁峁山地与河谷地相间地貌,海拔高度在1 086~2 310 m,沟壑密度为3.3 km/km2,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是第四纪黄土覆盖。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7 ℃,≥10 ℃活动积温为2 513 ℃,无霜期184 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0 mm,降水在季节上分布不均,年均径流模数为8.73万m3/km2・a。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有干旱、连阴雨、冰雹、暴雨、霜冻等。项目区土壤类型为褐色土、黑垆土、黄绵土、红土、淤淀土5类,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有少量的常绿针叶林,主要乔木树种有刺槐、油松、侧柏、杨树、柳树等,经果林树种主要有苹果、梨、葡萄、花椒等,草种主要有紫花苜蓿和红豆草。区域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3 810 t/km2・a,年侵蚀总量为93.94万t,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是重力侵蚀。

项目区是麦积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典型的城郊型水土保持项目区。涉及花牛、马跑泉、甘泉、社棠、新阳5个镇和道北街道办事处,83个行政村,总人口7.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7万人,1.45万户农户,劳动力3.4万个,人口密度295人/km2。项目区总土地面积246.56 km2,其中:农地面积7 490.61 hm2(农村人均耕地0.1 hm2),乔木林面积5 798.15 hm2,经果林面积6 827.16 hm2,草地面积1 108.04 hm2,荒地面积653.95 hm2,非生产用地面积2 778.4 hm2。

经过4年治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林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林果产品品种增多,产量增长较快,已发展成为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发展快,养殖大户增多,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初步显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工副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的形成已初具规模。治理期末项目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6 728.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 760元,人均占有粮食360 kg。

2 项目建设情况

藉河二期项目是2006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立项实施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区域性治理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巩固藉河示范区一期工程治理成果,持续规模化治理,全面实现藉河示范区总体规划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提升藉河示范区的整体综合治理水平,扩大示范效应。

项目建设坚持 “综合治理、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强化管理、突出效益”的建设方针,以“巩固提高、集中连片、适度扩展、加强示范”为核心,以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监测技术为支撑,突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产业开发、水源涵养、科技示范等,全力打造集生态、经济、科研、监测为一体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标准、高产出效益、高示范效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样板工程[4-5]。

项目实施4年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62 km2,治理程度达到87.6%,其中梯田1 382.66 hm2、水土保持林1 476.84 hm2、经济林1 446.71 hm2、种草56.11 hm2,修建谷坊600座、淤地坝9座、农路136 km、路涵8处,栽植行道树32 km,配套上水工程6处。项目建设总投资3 194.3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69.33万元,地方配套2 525.03万元。投入劳动力56.15万工日,投入铲车、推土机等大型施工机械5 550台班。完成工程量425.21万m3,其中土方425.14万m3,石方0.07万m3。

项目的实施,不仅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措施配套齐全、管理运行规范、三大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的综合治理精品工程。而且对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探索出了一条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路子,项目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 治理效益评价

3.1 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通过对项目区各项新增治理措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效益计算期内,共增产粮食4.35万t,蓄积活立木13.2万m3,产果品65.1万t、枝草10.26万t,产草籽0.03万t。项目区新增措施直接经济效益61 649.40万元。

(2)间接经济效益。目前对保水保土效益的经济价值难以确定,从减少泥沙进入下游河床、减轻下游的淤积和清淤量、节约加固堤防费用等方面来分析。粗略地估算,每减少1 t泥沙,可节约下游清淤费用约10元,拦蓄1 m3水折合1元,按此计算,各项措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的间接经济效益可折资302.9万元。

3.2 拦蓄效益

根据水保效益监测结果,对各项措施的保水、保土效益进行计算,效益计算期内各项新增措施保土量为417.82万t,累计保土量1 895.62万t,年土壤侵蚀总量由治理前的93.93万t减少至现在的30.59万t,保土效率为67.4%;效益计算期内各项新增措施保水量为4 796.95万m3,累计保水量27 073.75万m3,年径流量由治理前的2 152.47万m3减少至现在的1 247.81万m3,保水效率为42.1%。

3.3 生态效益

(1)水资源利用提高。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改变了地表径流状况,发挥了调节径流、涵养水源的作用,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入渗,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淤地坝和谷坊工程拦泥蓄水,可增加作物的灌溉面积,配套实施的节水灌溉措施可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可提高项目区的抗旱减灾能力。

(2)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质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3)气候条件得到改善。项目区荒山荒坡全部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由43.62%上升至55.7%,植物种类日益增多,生物群落得到恢复和改善,有效地调节了气温,减小了风速和蒸发量,增加了空气湿度,使项目区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水热条件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流失明显减少。随着项目区梯田,造林和沟道工程等措施的不断完善,很好地发挥了蓄水保土功能,蓄水保土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各项措施每年可拦泥沙63.34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3 810 t/km2・a下降至1 240 t/km2・a;每年可拦蓄径流904.66万m3,径流模数由8.73 m3/km2・a减少至5.06 m3/km2・a。

3.4 社会效益

(1)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项目区梯田累计达到6 382.02 hm2,农村人均梯田面积0.1 hm2,有56 个行政村实现了梯田化。项目区建成水利提灌工程6处,集雨节灌水窖1 000眼,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 100.33 hm2,配套人畜饮水工程25处;修建乡村公路136 km,实现了道路畅通,交通便利。项目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6 72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760元,粮食总产量达2.6万t,人均产粮360 kg。随着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产业基地规模较大,形成区域主导产业。项目建设将水土保持治理与区域产业开发相结合,加快“花牛苹果”和“下曲葡萄”基地建设。一是在南山建成了万亩花牛苹果基地。4年来,在南山5条小流域完成治理面积23.59 km2,栽植花牛苹果1 707.61 hm2,建设示范样板园760 hm2,绿化农机主干道38 km,并配套上水工程3处,发展节灌面积687 hm2。二是建成了北山万亩优质葡萄园。园内新修梯田931.43 hm2,栽植优质葡萄640.16 hm2,修农机路30.5 km,道路硬化12.6 km,建成集雨场1处,布设谷坊275座,打水窖300眼,新建上水工程3处。初步形成了“林成网路相通、窖进地水上山、果飘香户增收、产供销一体化”的优质果品产业示范基地。

(3)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土地利用率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耕地面积由37.1%下降至30.3%,林果面积由39.3%上升至51.2%。村庄四旁绿化,道路栽植行道树,大面积荒坡、荒沟被绿化,沟道建有谷坊、淤地坝拦蓄工程。项目区经果林面积达到6 827.16 hm2,林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花牛苹果”和“下曲葡萄”形成了主导产业,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达到86.1%。

3.5 效益评价

藉河二期项目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62 km2,共投劳56.15万工日,总治理投入3 194.36万元。按静态分析计算:总治理投入3 194.36万元,产出效益61 649.40万元,年运行费32 807.42万元,净效益25 626.33万元,效益费用比为1.71,投资回收年限9.7年。按动态分析计算:总治理投入2 564.18万元,产出效益26 094.27万元,年运行费16 764.91万元,净效益6 765.18万元,效益费用比为1.35,投资回收年限11.7年,内部收益率10.3%。

经过计算分析,藉河二期项目在计算期内的各项经济评价结果为:一是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IRR)为10.3%,大于社会贴现率8%,说明该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超过要求水平,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合理。二是国民经济净现值(NPV)等于6 765.18万元(>0),项目在国民经济上具备盈利能力。三是经济效益费用比(BCR)为1.35(>1),项目建设经济可行。四是投资回收期为11.7年,说明项目在计算期内能够收回投资。

综上所述,通过对项目区各项治理措施的拦蓄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计算,项目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了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在财务上可行,国民经济上合理,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4 参考文献

[1] 靳青森.湟源县治理水土流失的总体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57.

[2] 杨万盈.汉水流域安康段的水土流失及对环境影响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22-23.

[3] 李艳云.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探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5):48-50.

第7篇

>> 多中心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如何加强住宅电梯安全管理 浅谈燕鸽湖社区高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广场舞管理模式的分析 多中心视角下的“公地悲剧”治理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新型城镇化下社区商业中心宏观选址研究 住宅电梯安全问题的探析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学术失范治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市中心性及腹地界定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创新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北京“大城市病”治理研究 国内住宅电梯的舒适性研究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城市更新模式转变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公共物品维护机制研究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机制研究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治理网络框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刘润莉,白金平,唐平.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J].控制工程,2011,18(S1).

[3] 张长凤,梁启东.棚改高层住宅电梯管理隐患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8,(6).

[4] 中国法制出版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5] 任广浩,解建立.公共服务中责任政府的构建模式创新:由单中心到多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09,(1).

[6] 余军华,袁文艺.公共治理:概念与内涵[J].中国行政管理,2013,(12).

[7]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毛寿龙,李梅.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8] 孔繁斌.多中心治理诠释――基于承认政治的视角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6).

[9] 尚海涛.公共性和效率性观点下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多元化及其潜在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