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23 15:55:06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民生政治 高校 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1],因此,从民生政治的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少民生政治教育

所谓民生,简单而言就是人民的生活、国民的生计,主要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民生政治时代已经到来,表明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关于民生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政治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应该体现政治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应该体现政治社会发展的内容。正如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2]。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增加民生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少民生关怀

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实现同中国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社会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他们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个人品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责任感都以现实社会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利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腐败分子的存在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处于社会现实中的大学生很难理性认识和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对各种腐朽思想和消极情绪抵制能力弱,导致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的出现,甚至对某些社会现象感到迷茫。这些问题的出现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少民生关怀有关。

二、民生政治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民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方式

任何政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政治社会化,而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社会实践者,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同时民生政治是一种新型的政治理论和政治过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定的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是二者的有机统一”[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谓民生政治的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和接受民生政治理论,形成民生政治观念和民生政治思维的过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民生政治政治社会化问题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传统优势,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利于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和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权威性。把民生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利于传播正确的民生政治理论。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民生政治发展

民生政治是党在新时期对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总结,是发展中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民生政治发展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运用高校学术优势,研究和完善民生政治理论。民生政治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理论和政治过程,需要研究和完善,而高校具有学术优势,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鼓励高校优秀教师研究和重视民生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运用高校学术优势,完善民生政治理论,促使民生政治理论转变成为一般性政治理论。另一方面,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易于接受新知识且富有创造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民生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考和实践民生政治理论,丰富民生政治的科学内涵。

三、民生政治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重视民生政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全面合作来进行。因此,民生政治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重视民生政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首先是政府重视。在我国,政府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民生政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也不例外。其次是社会重视民生政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社会重视主要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支持学生努力学习。

(二)建立民生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主要作用是在制度层面保障民生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良性运行。建立民生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重视民生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们根据事物发展规律而制定和完善的过程。建立和完善过程是一个系统且连续的过程,因此,建立和完善民生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体制机制,要求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于体制机制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实践民生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一旦被建立就需要人们遵守,实践是完善这一体制机制重要一环,所以应把这一体制机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第2篇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即是指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其价值,引导大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目前,高校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不足,轻视生命,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种种现象都表明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刻不容缓。大学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正确的三观树立离不开系统的、深入的生命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生命观教育体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视角。

关键词:

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观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27-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得到改善,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之相应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随着生活压力不断的增加,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全世界高自杀率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因自杀而导致死亡的约有一百万人次。而在我国,近年来,由国家疾控中心和北京回龙观医院对我国的自杀情况作出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我国每年的自杀人数大约有二十五万人,其中两百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按照比率全球每年自杀身亡者的1/4集中在中国。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自杀率也出现了不断地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我国的自杀率在不断提高?为何并没有直接面对生活压力,还在校园中成长、学习的在校大学生自杀率也在不断地攀升?这一系列的疑惑使得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的重视和热烈讨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要性,已成为了在校大学生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予以重视的课题。

1 生命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目前,高校的生命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引发人们的重视,应该说有其自身存在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的原由。

首先,社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尤其是在校的青少年施加了一些无形的、甚至比较严重的社会压力。由于现今社会文化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的规范都在被不断的打破,这就致使人们对于生命存在的价值产生疑惑,生活的意义逐步成为空白。人们觉得仿佛一切都可以做,一切也可以不做;对于身边的什么都无所谓,任何事情都仿佛只是一场游戏而已,对于现代人来说生命似乎堕入价值与意义都难以界定的虚无世界之中,而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成长并未发展到成熟状态,这种状况在青少年身上则更为突出。对于当代的青少年而言,他们面对任何事情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喜好与感觉,很少真正的思考做出行动的后果及意义。

其次,生命教育的概念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即是现代教育本身的缺陷。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教育是为了让接受教育的人们能够更快的融合到社会生活中,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强,以及就业压力不断加重,现代教育不得不将知识的传授放在了教育的首位,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这就意味着,整个教育体制中凡是与“升学”和“就业”无关的东西,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不重视。因此,很多青少年不论是在道德素质,还是文化素质,甚至于性格、人格等等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有些还相当的严重。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泰戈尔曾说:“教育应当是以传播给人类生命的气息为目标的”;美国的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即是生活”。现代教育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当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让受教育者明白“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如何才能够更好地“生活”;也就是说,现代教育真正的核心应当是,要让人们主动提升自己对于“生命”与“生活”的追求。这就是为何生命教育能够在当今社会引起广泛讨论的最为重要的历史背景。

2 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自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许多的学者越来越觉得教育应当加深对生命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他们对生命教育提出了许多意见。近年许多有识之士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逐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重视,印发〔2004〕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对于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着重做出了强调。同年12月23日,在辽宁省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省范围实施生命教育工程系列工作,旨在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加强心理健康等生命教育内容。2006年12月28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改善青少年生活的社会环境,使其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该活动还得到了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联合支持。

虽然社会各界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时至今日,对于生命观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大部分高校都未能就提出一个明确的,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方针。高校教育任然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将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想中“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人们通常更加重视对“生”的研究,而甚少愿意提及“死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教科书关于几乎从不涉及死亡教育,在这一部分的教育内容上,存在明显缺陷,其理论探讨更为薄弱。面对死亡,大部分青少年缺乏客观而理性的认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死亡充满着神秘与恐惧。这些观点的产生正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死亡并不了解,以及整个社会对死亡话题规避的态度造成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也要加强学生对死亡的认知,加强学生对“生”与“死”的认识,让学生们正视死亡,建立理性的生死观。

3 构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探究

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实际实施的范围来看,国内大学生生命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方法,设法找到适应于中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模式相当的重要。

3.1 转变教育观念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当是以强化教育的意识为前提。在高等教育愈发普及的形势下,大学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产品。一些院校总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教育价值取向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容易导致学生对现实世界接受困难,使学生不重视现实生活。因此,高校从教育观念开始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2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

大学应专门设置生命教育相关的科目与课时,如此一来,可以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生命观教育,让学生能够掌握生命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树立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学会感受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同时,必须为所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撰写教材。直接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其重点在于让他们了解“生命诚可贵”的真谛。

3.3 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关键

高校应当在学校开展内容丰富,内涵深厚的生命观相关教育,让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全方面了解与认知。其内容旨在以下几点:第一,要提高大学生保护自我的意识与能力。第二,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生命价值教育。让学生们领悟到自己生存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第三,要加强学生的抗击打能力,让学生们学会享受人生中的挫折与苦难,面对逆境要学会苦中作乐,迎难而上。第四,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社会关怀的精神,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加强对别人的包容和理解,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以及不要轻易的伤害别人生命的意识。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保障

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在生命观方面的缺失除了与高校自身的体制不完善相关之外,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生命观教育的忽视也是导致学生对于生命不够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等院校因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点对教师进行培训,从教师入手,打造重视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

3.5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补充

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运用新兴媒体所搭建的公共平台是学生们接受信息、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利用新兴媒体,建立适当的公共平台供学生学习交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学生们潜移默化生命教育。另外,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领悟生命的真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

[2]戴艳等.生命教育,让学生生命飞扬[J].四川教育,2009,(1):31-31.

[3]张丽霞.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6):10.

[4]罗华玲,刘寒雁.云南特色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之路[J].昆明学院学报,2009,(6):5-5-8.

[5]闫燕,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8,(4):15.

[6]张娜.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9):9.

第3篇

一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对社会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知识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带来了高中生思想观念、道德判断的多样化以及生活方式、情感评价的多样化,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社会形势的变化。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在高校中仍有一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相对较为空洞、形式化、见效期比较长的工作,没有什么“抓手”可以做到立竿见影,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其实,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起到效果。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比较丰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甚至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执行该项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并且,仅仅依靠课堂内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创设一种氛围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建设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巩固和促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模块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以高中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2006年3月4日),既是中华民族传统荣辱观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同时也高度凝练了人类社会的优秀成果,为当代高中生指明了成长的方向,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抓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 关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化体系结构的思考

针对大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构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块;针对每一个模块设计出相应的子模块,并针对子模块设计相应的实施途径,形成菜单式的工作内容,以便于实际操作。

当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求高中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新领域,才能把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引向深入。同时,必须认识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的工程,要不断地丰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四 结束语

本文所构建的模块化的教育思想充分借鉴和吸收了“CBE”教育理论中模块教学的优点,将“模块”概念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性、单一性、零乱性、盲目性和形式化。作为德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化的建设思路对整个德育工作的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具有很大的启示,是将德育工作化虚有为实际、化空泛为充实、化零乱为规范的有效途径。

新教学理念下的思想品德学习是一个体验自我、打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指导现实生活,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思想品德课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于是,每学完一节课,笔者都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道德体验的机会,使学生了解道德知识,增强道德情感,树立道德践行意识,真正使学生的思想有感悟、道德有升华。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27

1.部分高中生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

(1)受教育者。高中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分析高中生自身的特点显得尤其重要。引起高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好胜心理。高中生目前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目光敏锐,好胜心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现自己,标新立异,很多时候会故意表现出和别人完全不同的态度。而在这对峙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好胜心理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对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②极强的自我意识。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希望摆脱成年人的束缚,对很多事物都会持有批判的态度,以达到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另外,现在很多高中生遇到事情都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做事情,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多情况都是事与愿违,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时间长了,就演变成逆反心理。③人生态度和阅历缺乏。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影响,易倾向于偏激,产生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高中生往往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任何问题都看得很简单片面。(2)教育者方面。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计划者、实验者。在师生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中,大多因为教师自身的问题。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往往会导致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这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教育者放松自我教育、降低自我要求。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讲究的就是以身作则,但是在现实中,有些思想教育者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难以服人,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②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育者拥有超强的实践能力和高度的智慧。但在工作中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机械,思想陈腐僵化,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3)教育环境方面。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形形的负面现象,使部分高中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抵触情绪,引发了逆反心理。①党内一些腐败分子违法乱纪,他们不仅损害了党的威信,而且玷污了党的形象,更加败坏了社会风气;在一部分人中间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部分高中生的心灵,影响着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②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带来的“消极效应”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很容易让高中生产生逆反心理。

2.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措施

(1)围绕焦点开展工作。现代高中生他们关心社会发展,但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认识不清,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解答,热点就变成疑点。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问题开展工作,以民主协商、平等讨论的方法解决他们思想的疑问,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2)以理服人。高中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18岁之间,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而且他们大多明事理,识大体,教育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要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力求做到理论上的灌输、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严格要求相结合,把教育的针对性和理论的趣味性及深刻性融会贯通起来,不要泛泛而谈,力戒肤浅。(3)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对于教育工作者,高中生不仅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会以理服人,更要身正为范,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育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能力上、知识水平上都要更高一筹,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4)批评要讲究方法。批评教育很难被学生接受,方法不合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它不像表扬和赞美可以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弄清事实真相,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场所,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其进行教育,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生命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75-02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生命教育不仅要依赖教育主体的参与和教育平台的搭建,更要重视教育方法的选择与教育时机的把握。

一 教育主体多元化

为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促进教育的主体多元化,强化教育主体的教育意识。

1.学校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

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调整片面强调知识教学,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落实新课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素质、人格的培养,加强生命教育重要性的宣传,采取措施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例,组织生命意义研讨会和宣传讲座,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建立生命教育效果考核体系,切实提高生命教育实效性。

2.教师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导者,不能片面地紧抓专业素质,更应该重视自己作为学生的“生命关怀者”“价值观培养者”的作用发挥,努力以学生为中心,践行新课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提高教学生活化水平,积极触及学生心灵深处,以求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认知转变。教师首先要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增强挖掘教学资源的能力,钻研教材知识,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生命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等知识的深入学习,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和技巧,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敏锐察觉学生的异常表现,及时引导学生排遣负面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悲剧的发生。最后,教师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不带情绪教学,不带偏见育人,尤其是处理教学问题和师生冲突时要保持理性,控制情绪。

3.学生主动提高参与意识

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对象,应该主动提高参与意识,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积极参与生命教育。首先,通过课内外生命教育场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这一主要的生命教育场所中,学生应该反思自身经历,结合社会热点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和专项研究,思考生命之意义,感悟生命之价值,同时在其他课程中,应该积极挖掘生命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在语文课上学习爱国诗人杜甫的《春望》,感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贵,或是在历史课中研讨黄花岗起义中七十二烈士的英勇就义,体会今日和平时代的来之不易。其次,通过多种生命教育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课外读物、电影电视、网络平台等各种形式参与生命教育,走下课堂,走入社区,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参观历史纪念馆,重温革命烈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事迹,或是走访基层群众,在社会调查与实践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或者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感悟不屈生命的执着精神,从而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二 教育平台多样化

积极搭建多样的生命教育平台,切实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扩宽课外渠道,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1.充分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这一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和核心,《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新课程标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四个必修模块之一 ――《生活与哲学》对教学目标作出以下规定:“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选修模块――《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要求增强学生法律常识、伦理常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等内容都是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和场所,具备特殊的地位优势,教师应该增强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意识,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重视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内含的生命教育资源,深挖课程内容与生命教育相通点和结合点,将知识讲授、价值观构建、思想引导、生命教育相互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达到“润物无声”之效果。

2.积极开发课外资源,建立生命教育的课外课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课程理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使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与社会热点息息相关、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把握时代特征,联系学生生活,努力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资源的开发者,以积极的态度投身课外资源的开发,提高课外生命资源开发利用能力;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小组研讨会等形式建立生命教育课外课堂,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生命教育;利用社会焦点问题和生命教育典型案例,引发学生认知矛盾,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解决认知问题,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教育方法多重化

要增强生命教育教学实效性,需要在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促进多种教育方法灵活结合与优势互补,发挥教育合力。

1.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充分利用、有机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注重生命力课堂的构建,根据生命教育的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加强讲授与讨论人文关怀和挫折类教育,辅以案例和谈话,挫折类教育要注重反思与总结、交流与沟通,根据生命教育的不同内容适当选择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结合相关的经典案例,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感受案例人物行为及其后果,引导学生自省,学会换位思考,理性对待矛盾,客观接纳挫折,学会尊重生命。

2.突破常规,积极践行

除了通过课堂上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外,还应该重视在行动中感受生命价值,在交流中反思生命意义。教师应突破常规教学,适当提供下基层、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志愿服务、社会走访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审视社会问题。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调查问卷,通过谈话、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人际关系状况,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生命教育,防患于未然。

四 教育时机巧妙化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对象的多变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要素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效果的滞后性等原因都会影响教育效果。

1.抓住生命教育的“敏感期”

生命教育的“敏感期”指在诸如暴力、自杀等涉及学生生命的敏感事件发生后近一周的时间。此类事件往往发生在学生周边,对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思想冲击和情绪感染,教师应抓住这段时间进行生命教育,既不能对学生情绪置之不理,又不能过早地进行心理干预,应该在学生恐慌情绪得到一定平复时及时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和不良情绪缓解。

2.总结反思常规化

教师应该时常强调反思总结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自省习惯,在开展典型案例讨论、走入基层活动之后及时组织反思总结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不断加深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健全生命观。但要注意反思总结要体现学生切身感受和内心触动,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既要积极动员教育主体、慎重选择教育内容,同时应该灵活运动教育方法,巧妙把握教育时机。教育主体积极,教育内容科学,教育方法得当,教育时机恰当,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要求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优质化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生活认知能力,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2.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纲要还提出了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为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领域的课程选修,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为扩大教育优质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挖掘学生潜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课程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对社会职业初步的认识,方便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但是少有学校具备完善的条件,大多数学校也只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专业课程指导,在生涯教育这个路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发展。

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当代社会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根据行为差异、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并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为以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加强对职业、社会的认知

知己是为了能够抓住自身特点,形成客观的评价与自我定位;知彼是为了能够对社会发展要求有长远、整体的把握,从而尽快适应社会,选择自己擅长、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提升生活品质、幸福指数。

例如,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中有大量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商品置换中,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增加,而需求的变化又最终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这对于消费者的生活而言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当角色转变为生产经营者时,又该如何处理?课程还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高质量的生产销售的产品,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提前抓住了问题根源,而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未来生活中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高二必修4“哲学生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清晰地认识世界、了解自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古今中外一些伟大哲学家的思想理念。如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荀子、韩非子、古希腊时期的赫拉克利特、培根;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王阳明、苏格拉底等。

哲学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理念,教他们如何科学管理时间、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取舍高中课程、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规划的行动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连续系统的规划过程,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为未来做必要的准备活动,提前设想自己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与职业内容。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教育即将成为核心内容,其他课程的开展都应建立在该课程的基础之上,并紧紧围绕此课题。

高中时期学生就面临着高考选考科目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这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占据一定比重。然而,很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求,逃避自己所不擅长的科目,选择认为简单的学习,从而有了大学专业的差别乃至以后人生道路的分歧。

在前些年江苏高考中出现的文理倒挂现象,就是因为学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认真思考,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造成的消极后果。很多学生对自身有什么特点,优势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将要面对的专业、学校选择方面,也没有根据自身所喜欢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方面考虑,使得最终进入校园后发现并不适合,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

例如,在开展“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化的影响”的教学之前,以现实的生活情景为导向,让学生了解“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然后借助案例教学,告之学生假如去购买空调,如果购买空调的人多,供不应求,就形成了卖方市场;反之则形成买方市场。当出现卖方市场时,空调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度提升,而出现买方市场时,空调闲置过多,卖家为了减少库存商品,就会降低价格,培养学生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把握社会实践机会,丰富生涯教育内容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内外兼备的特点,既能让学生体会书本理论知识,又能适当补充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特别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正确认识相关的社会现象。

在寒暑假空余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一些有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相关课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都很有帮助。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企业相关的运营模式等信息。同时,针对某些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让学生结合企业结构形式提出自己认为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自身实践和参与过程,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亲身的经验和感悟更能增强他们的思想境界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涯教育;职业规划

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涯辅导与咨询都备受关注与重视,并把其作为一项社会责任认真对待。相对而言,我国在生涯教育的开展上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后都面临着两难问题。就业时因缺少必要技能,对社会充满未知与不安;如果选择深造,又对未来职业发展缺少认识,盲目选择专业,大学期间可能专业不对口,自身不适合,导致毕业后就业的迷茫与失落。因此,针对相关问题,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在学科知识中发挥其应有功效,将生涯教育融会贯通于课程中进行论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要求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优质化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生活认知能力,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2.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纲要还提出了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为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领域的课程选修,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为扩大教育优质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挖掘学生潜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课程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对社会职业初步的认识,方便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但是少有学校具备完善的条件,大多数学校也只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专业课程指导,在生涯教育这个路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发展。

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当代社会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根据行为差异、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并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为以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加强对职业、社会的认知

知己是为了能够抓住自身特点,形成客观的评价与自我定位;知彼是为了能够对社会发展要求有长远、整体的把握,从而尽快适应社会,选择自己擅长、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提升生活品质、幸福指数。

例如,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中有大量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商品置换中,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增加,而需求的变化又最终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这对于消费者的生活而言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当角色转变为生产经营者时,又该如何处理?课程还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高质量的生产销售的产品,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提前抓住了问题根源,而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未来生活中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高二必修4“哲学生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清晰地认识世界、了解自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古今中外一些伟大哲学家的思想理念。如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荀子、韩非子、古希腊时期的赫拉克利特、培根;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王阳明、苏格拉底等。

哲学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理念,教他们如何科学管理时间、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取舍高中课程、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规划的行动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连续系统的规划过程,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为未来做必要的准备活动,提前设想自己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与职业内容。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教育即将成为核心内容,其他课程的开展都应建立在该课程的基础之上,并紧紧围绕此课题。

高中时期学生就面临着高考选考科目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这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占据一定比重。然而,很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求,逃避自己所不擅长的科目,选择认为简单的学习,从而有了大学专业的差别乃至以后人生道路的分歧。

在前些年江苏高考中出现的文理倒挂现象,就是因为学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认真思考,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造成的消极后果。很多学生对自身有什么特点,优势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将要面对的专业、学校选择方面,也没有根据自身所喜欢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方面考虑,使得最终进入校园后发现并不适合,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

例如,在开展“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化的影响”的教学之前,以现实的生活情景为导向,让学生了解“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然后借助案例教学,告之学生假如去购买空调,如果购买空调的人多,供不应求,就形成了卖方市场;反之则形成买方市场。当出现卖方市场时,空调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度提升,而出现买方市场时,空调闲置过多,卖家为了减少库存商品,就会降低价格,培养学生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把握社会实践机会,丰富生涯教育内容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内外兼备的特点,既能让学生体会书本理论知识,又能适当补充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特别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正确认识相关的社会现象。

在寒暑假空余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一些有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相关课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都很有帮助。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企业相关的运营模式等信息。同时,针对某些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让学生结合企业结构形式提出自己认为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自身实践和参与过程,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亲身的经验和感悟更能增强他们的思想境界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效地渗透生涯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实现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衔接过渡,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更加理性和成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秦琴.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