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共管理的经典理论范文

时间:2024-02-23 15:55:05

序论:在您撰写公共管理的经典理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公共管理的经典理论

第1篇

农村供电企业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人才结构失衡,缺乏高层次、高学历、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供电企业的资产及人员大多数是从乡镇电管站演变而来的,尤其是在农村供电所,员工主力基本是原电管站人员,粗放型管理的偏多,平均学历较低。以安图县农村供电所为例,目前,本科毕业生仅占员工总数的5.76%,大专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18.52%,初、高中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76.72%。人才结构的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供电企业的长足发展。2.电网架构薄弱,稳定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电网的弊端影响了农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农村供电企业虽然先后实施了农网改造、农网补充、农网完善等民生工程建设,但电网结构整体薄弱、供电半径局部偏大、自动化程度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且农村电网大多处于山区,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遇有雷雨或季风天气,经常会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另外,由于农村电网具有负荷分布不均衡、城镇居民直供用电大客户相对较少、农村用电户数较多等弊端,因而造成了线路损耗高、设备利用率低、资本金投入高、回报率低等现象,大大影响了农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3.利润空间萎缩,造成了农村供电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农村供电企业受地域经济因素影响,增供扩销受到极大限制,售电量增幅拓展空间不大。同时,农村供电企业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它不能单纯地像其他行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这就束缚了农村供电企业“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能力。由于农村供电企业点多、面广、战线长,用电群体大多分布在山区农村,地处偏远,客户分散,负荷率低,有些比较偏远的自然屯甚至只有二三十户居民,用电量很小,根本无效益可言,却同样要投入巨额运营维护费用。4.农村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成本逐年加大目前,吉林省基层农村供电所设置基本与乡镇政府的设置相对应,受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政策影响,农村供电所虽然属于农村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但基于农村供电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特征,仍然会时常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甚至有的乡镇要求农村供电所为其招商引资项目无偿提供用电设备及安装服务。另外,随着政府对供电企业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大,服务纠纷投诉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对这类投诉不但增加了农村供电企业的服务成本,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农村供电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管理创新是农村供电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电力改革新形势下加快农村供电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不断提高农村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农村供电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建立起更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生产率高、安全生产水平高、供电可靠率高、供电成本低、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服务型电网企业。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人为本是为了增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与企业的全面和谐发展。科学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无从谈起,也就根本做不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是农村供电企业管理创新的最佳选择。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不断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形成一个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人才集团,塑造全体员工认可的共同理想、信念、愿景目标和核心价值观,认真做好针对每一个员工的人生职业规划,把员工个人成长的目标与企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让全体员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人文环境。2.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吸引、留住、激励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科学管理、健康运行的保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农村电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认可,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两改一同价”之后,农村供电实现了“四到户”的管理模式,使得最基层的员工身上的担子更加繁重。一个基层员工不仅要负责300~400户农村客户的供电服务,同时还要担负供电区域内的线路设备巡视、工程施工、故障抢修、设备维护、夜间值班等任务,工作量大、收入低,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实现农村供电的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全员全面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员工绩效评价系统,制订规范合理、科学灵活并能够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工作岗位的员工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农村供电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实现岗位、职责、报酬三者的统一。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制度的创新和流程的改造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农村供电企业的管理创新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流程改造为对象,以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现有的企业制度和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进一步理顺农村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开展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加强农村供电规范化管理和示范窗口建设,制订配套的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形成完整的农村供电管理标准体系。积极推行农村供电企业内部专业分工改革和管理,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为农村供电的科学发展夯实管理基础,从而实现农村供电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第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要点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建设一个美丽、环保、绿色、安静、空气清新的公共休闲场所,因此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园林景观工程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研究。因此,针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园林景观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

2 园林工程的施工特点

2.1 园林工程设计比较自由化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设计人员更倾向于自我发挥的设计模式。而这就更加显现出设计人员的重要性,而其必须拥有独到的眼光,拥有能够临场发挥的能力和艺术细胞。因此,在招聘队伍里的设计人员时,应当严格把关。并且合理调整设计人员的薪资水平,招纳全能型的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除此以外,在园林设计时,每一个设计要点和物品摆设的方式都应给出充分而详尽的理由。一份优秀的设计图纸是打造好园林景观的关键,因此也就需要設计者在各种设计中力求出新,合理设计,继而建造出一座打动人心的园林。

2.2 景观设计须符合大众审美

在园林设计时,每一块景观石,每一处水景,每一快草地的摆放都须确保景观设计的美观程度,甚至于色彩的搭配,花草树木的高矮程度,植物的品种分类,都需要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而花草树木的生长状况也需要园林工人的精心打理和呵护。每逢干旱时,须给其浇水;每逢虫害时,须给其打药处理或者提前给树木刷石灰预防;每逢树丛或灌木长出多余的枝节时,需要将多余的部分剪去以追求美观。要将艺术的美融入到工程设计中来,做到“步移景异”,令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效果,这也就需要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进行园林景观的工程设计。

2.3 施工对象主要针对活体

在现如今的我国的大多数园林设计中一般都以植物的设计和摆放为主,比如各种不同乔木灌木花卉的栽培以及草地的合理配置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要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栽培,以保证其后续的成活率,继而达到美化园林的效果。针对活体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设计人员需要制定非常详细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分配、栽培以及后续的不定期维护来使其展现活体的特色,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观光休闲环境。

3 园林景观施工工程要点

3.1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由于园林设计所涉及的学科和知识面十分广泛,因此园林景观管理与设计团队就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型人才。这就要求管理团队对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要求要相应的提高,在招纳人员时,对员工的考核也应该加强,而不能马虎了事,继而从人员的软实力上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在现如今的园林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施工人员只重视园林施工的质量,而忽视园林设计的美感;或者是其只追求园林景观的外在表现,而不注重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和水平。所以在园林景观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理念进行施工,并且在此基础上追求质量,严格对施工材料进行审核,以符合大众审美为标准,建造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休闲空间。

3.2 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衡量标准

在对园林的景观设计进行衡量时,首先应考虑其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是否结合当地气温变化进行植物的种植,然后应考虑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园林景观施工的正常进行,继而进行科学的维护,最终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水平和施工进度。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审查时,要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工程用料和绿化配置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比如在土建工程中所需要的预埋材料、给排水、和强弱电等,在施工之前就一定要严格检查,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还有植被种植时所需要的土壤等也要符合植被的生长需求,在进行植被的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植被的生长状况,尽量不伤其根部。在进行植被种植时,要对植被进行筛选以保障其成活率,筛选一些树形较好、无虫害、生长茂盛的植被。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既具有美观性,还具有科学实用性。

3.3 与市政土建工作进行良好的对接

在现如今园林景观工程中,大多都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主,因此需要在市政和土建的主体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时也须配合市政的主体工程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因此在进工程中的空白点和交叉点的时候,就需要依赖后期的工程施工情况来进行完善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进行施工管理,而这也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且拥有一定的大局观,做好与市政人员的协调工作。同样,施工人员也要在衔接时出现的空白区域和交叉区域进行跟进设计。

3.4 对园林景观进行不定期的后期维护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句老话是这样的--“三分重,七分养”,因此建设完园林景观工程后,后期的维护也相当重要。不仅要及时修正施工要点,还要对园林景观进行后期的科学管理和维护,比如植被的及时修整、裁剪以及预防虫害等,都要在专业的园林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进行,继而保证园林景观植被的成活率。因此在后期维护时维护团队也需要制定详尽的规划和设计,及时更新整理关于园林景观现状的数据,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园林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机械化作业。

4 小结

良好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优秀的景观工程管理和设计组织,因此首先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设计能力的队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任何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离不开严格的考核。对工程层层把关,才能确保园林施工的质量水平,进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园林景观工程管理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书声.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南方农机,2017(22):120~121.

第3篇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与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电力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外界竞争压力日益剧烈。电力施工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电力施工企业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的问题是困扰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来自于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影响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我们能够把握并加以改善的是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为了避免或者减少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亏损现象,我们必须深入的分析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改善经营措施,创新管理理念,使企业能够步入持久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电力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营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善

面对经济日益激烈的电力施工有建设市场,不同的电力施工企业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所反映出的最终收益或亏损情况大不相同。其中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优劣是决定企业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外界客观条件只能在一时上左右企业的运营情况,关键仍然在于企业经营体制本身。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盲目的追求高利润,却忽略了对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升级与改革,表现在内部组织结构混乱,没有实现科学化管理。财务管理体制陈旧,缺乏成本控制观念,造成施工人力、物0力、财力上的浪费。此外,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的不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把握好人才资源以结合现代的经营管理新体制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不灵活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明显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表现在公司管理层且缺少对其相应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体制建设。员工的雇佣身份复杂,企业正式工与临时工分布缺少统一配置,分配制度不合理,形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分配、资源配置、人力支配方面的极度迟钝性。造成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形成“船大难调头,船小难翻身”的经营窘境。

3、项目施工人员的“三多三少”现象突出

由于电力企业施工项目工作环境的独特性,企业员工的稳定性较差,造成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其中“三多”指的是企业各部分冗余人员多、没有实际职责的管理人员多、企业整体上低素质的员工多;“三少”指的是具有高级管理能力的人才少、具有创新工作能力的员工少、企业整体人才储备资源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电力施工企业一般按照传统的电力系统规定的员工定制标准来进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在具体实践中缺少相应的变通性,与时代的高速发展与高标准要求相背离,这种粗放型的模式仍是属于计划体制范畴。导致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定员体制上在宏观和微观方面上的难以调整,势必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高素质的员工外流现象严重,冗余人员的日益增加给企业日常经营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影响企业项目经营的高效开展。

二、改善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措施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

(1)首先,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内部管理组织结构。

将企业管理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将其细分为:企业管理层、施工项目管理层以及劳务作业管理层三个层次。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其中企业管理层即决策层主要职责为制定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计划,为企业的利润目标设置相应的资源分配机制。施工项目管理层主要由项目经理部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资源配置以及成本控制,在配置上,应该具备项目计划、资源组织、质量检验、安全管理等部分。施工作业劳务管理中心是劳务作业管理层的中心职能,项目管理体制下, 劳务作业层的人员应来自于与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劳务分包企业, 合同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劳务作业层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是履行劳务分包合同的关系。

(2)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顺企业管理层、施工项目管理层、作业劳务管理层3 者的关系可以总体概括为:“2 层分离, 3 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分离” , 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的关系, 企业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的关系, 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是电力施工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后, 企业管理层重点抓好企业的法人地位巩固和企业施工资质建设与升级工作, 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放在头等位置来管理。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后, 企业作业层逐步过渡到专业劳务分包法人实体, 不再是企业的组成部分, 而是社会上的专业劳务分包公司。作业层着重抓好自己专业劳务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高、精、专技术的实用人才, 打造企业劳务品牌。

2、完善企业资源配置与管理新制度

电力施工企业的资源配置分为面向企业内部和面向市场两个方面。企业资源配置的实施标准应该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为前提。因此,企业在体制改革上要按照市场运营规律适应性的规范内部资源配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资源的有偿占有、经济核算和责任考核。另一方面,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控制是实现企业资源管理的两种方式,优化配置包括资源的科学合理性选择与整合,并根据特定的时间分配确立资源的周转配置方式等;动态控制是资源管理目标过程控制, 包括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的监督、闲置资源的清退, 资源随施工任务的增减变化及时调度等, 通过管理活动予以实现。

3、重视人才培养、确保人才的合理结构

项目技术及施工人员是项目的主体,决定施工项目的质量及效益。因此,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更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和绩效激励,体现出责任和收入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结构,使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这对电力施工企业在项目经营中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结语

电力施工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各个方面, 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勇于改革, 勇于创新, 为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社会化、市场化、效益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世嵘.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 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6,(1).

第4篇

一、电力工程监理现状与特点。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于1988年开始试点,5年后逐步推广,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电力工程监理作为建设工程中的电力工程专业化监理的一种形式,具有建设工程监理的共同点与电力工程专业化的特点。

、现阶段工程监理所面临的共同点。

1、工程监理企业是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后,在业主方的授权下开展项目监理工作。

2、监理企业实行的是项目管理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为项目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3、监理企业的项目管理与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存在交叉点,“小业主、大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难以实施,监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难以全部体现,导致监理方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地位尴尬。

4、监理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结构性缺乏,无法满足高技术要求下的项目管理需要。

(二)、电力工程监理的专业化的特点。

1、与建设工程监理多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理所不同,电力工程监理增加了电力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调试阶段的监理和职业健康与环境监理的内容。

2、电力工程监理服务的各方主体有其专业化的特点。电力工程建设市场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般都有其电力工程专业化的特点,各方责任主体相对稳定,监理工作中协调作用相对容易。

二、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电力工程监理企业逐步推进项目管理一体化。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1、我国政策要求,监理企业推进项目管理是必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快速变化。为此,我们监理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搞工程监理工作,还要积极涉足其他领域,必须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建设部在2003年2月以建令【2003】30号文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文中指出: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以及规范市场管理的需要;有关企业调整经营结构,迎接入世,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需要;贯彻中央“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2、我国工程监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敢于面对问题,走出困境。

我国建设监理制度建立的初衷和目前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建立建设监理制度以来,我国建设监理的发展仍主要停留在施工阶段,有的甚至只做了施工阶段的某一方面的控制工作,而没有进入推行之初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控制工作。

目前我国监理行业业务范围狭窄、服务内容单一,只能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只有极少部分监理公司兼做工程管理的咨询工作,提供全过程服务的专业化咨询公司几乎没有。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职业道德差、人员结构不合理、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严重影响了监理企业的服务质量,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监理行业取费低、行业内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导致监理公司人才流失、服务质量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为了摆脱监理行业目前的困境,应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向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转变。

3、我国加入WTO后,迫使我国监理企业尽快转型。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将逐渐趋于国际化。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的投资企业已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大承包商必定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的工程建设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能更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

因而从行业发展和“走出去”的角度来看,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尤为迫切。首先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其次要按照国际工程公司的做法健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组建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公司,要强化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推进总监理工程师的国际化。

4、业主需求的变化,致使工程监理企业只有适应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投资主体呈现出外资、私营投资、股份制投资和国有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并存的格局。业主将对工程投资效益愈加重视,工程前期的决策阶段监理工作将大量增加。监理企业应始终以业主关注为焦点,具备提供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交验、后评估、运营等全过程、全方位优质服务的能力,以尽量满足业主的不同需要。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国内的监理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监理企业必然要对自身进行多方面的调整。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获得向国际化企业发展的机会。其次还要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体系,要创出有特色的名牌产品,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现代化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每一个行为都基于自身明确的发展目标上,通过系统管理得以顺利实施。要实现企业服务标准化战略,企业的品牌体现在项目管理服务上,必须对监理服务的内容、深度、原则等各方面实施标准化。

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适应国际发展潮流,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管理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监理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采取对策,发展成为大型的建设项目管理公司。

三、应用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几点建议。

1、对于业主来说,要选对实施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一体化模式的监理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因为选择公司决定着项目的成败,要从资质、业绩、人员配备、声誉等多方面进行考察筛选。

2、业主要预先建立完善的项目控制制度,加强项目控制能力,避免失控状态。

3、业主同受委托的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公司签订具有激励性的合同付酬模式,以激励监理单位或项目管理公司同项目利益相关,调动其积极性。

第5篇

一、ERP的概念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它通过一种系统对企业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共享资源,使企业更好地运营。ERP是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整理和传递,使企业资源在科学的计划下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ERP系统处理了大量的信息,是一种对企业管理非常有效的实用工具,通过收集广泛的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二、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一)创新资金管理

现如今全球经济文化稳定发展,我国供电企业应适应发展潮流,在管理方面进行改进创新,供电企业在财务方面首先要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因为近几年科技发展迅速,所以在更新升级电力企业的设备资源时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随着企业改革工作的展开,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企业管理标准,为实现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创造条件。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要不断创新,首先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形,综合得出整个供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使企业工作执行的紧密有序。然后筹备企业资金,规划资金的安排用处,根据预算资金来设计企业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得到收益,偿还筹借来的企业资金。最后对企业的两大部分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分别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这两部分资产有本质上的区别,应该结合各自不同的特征,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降低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使它持久稳定发展。

(二)改革成本管理

如果说创新资金管理是供电企业的首要任务,那么成本管理则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成本管理包括整个企业的很多部分,企业通过成本的波动而改革发展方向,对总体有着决定性作用,供电企业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从而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使成本管理更加符合供电企业的财务标准。

(三)收益管理

供电企业的收益是从所有用电的国民中收取的,包括个人用电和工商业用电,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供电企业为顺应新时展的需求,也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供电企业收入利润实行新型的管理方式。在满足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准则下,控制企业的收益效果,使收入与成本统一,有助于供电企业的全面发展,实行收益管理使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三、ERP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供电企业基础建设投资量庞大,所以供电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应该做出一种新型的改革,将ERP系统应用于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必然的,并符合企业持久发展战略。供电企业应用ERP来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巨大资产,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主要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准企业成本的核算

企业成本要想达到精细化管理,要先将企业工作进行总体概括,大致上制定一个项目标准,涵盖企业各部门的开展项目,为接下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造条件。然后将制定的项目大纲逐一的精细划分,将项目的每一组成部分都做精细的分析,使项目结构更加符合标准。ERP系统可以使供电企业在成本核算时更加精准,保障企业的资金成本。

(二)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ERP系统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排除财务报表与实际资产不统一的难点,利用科学的技术设备管理资产。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各部门提供资金保证,同时ERP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企业固定资产,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并节省了人力资源。固定资产与供电企业的各项工作通过系统配合相关信息,使企业工作任务与企业资产协调发展。

四、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ERP的改进

(一)提高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

虽然将ERP应用于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是必然趋势,但如何应用也是一大难题,为保证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实行,将ERP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完善优化到最大限度,使系统本身不存在漏洞,再加强工作人员对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再通过职工培训,在短时间内掌握ERP系统的操作过程。提高工作人员对ERP系统的适应性,从而加大ERP系统的使用效率,也使工作人员掌握学到了一门现代化技术,实现个人价值。

(二)加强供电企业业务交流

无论何时交流沟通都是人类世界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与供电企业进行业务交流,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秀经验,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注重合作的优势,扩大员工的知识面,相互协助实现共同发展,取长补短,培养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人才。

(三)逐步完善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将ERP系统运用于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帮助供电企业共同完善电力企业管理机制,利用先进的科技产品,建立精细化管理结构,使实际工作完成的过程更加顺畅。将ERP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进行合理化的整理,收集出来重要的信息,为企业工作分析提供条件。将信息经由互联网传播到使用处,而且在整理财务信息时,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加现实立体的掌控财务现状,降低企业财产风险,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逐步完善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深化ERP系统的应用。

五、结语

我国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执行方式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着诸多困难,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克服它,加强执行力度,增强ERP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向先进化发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竞争力 不确定评价模型 系统论

一、供应链竞争力的含义

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市场竞争形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今,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具有更强的供应链竞争能力,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更清楚的认识供应链竞争力非常重要。

关于供应链竞争力概念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观点有: (1)供应链竞争力是指企业联合其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在市场竞争中,对顾客多变的需求做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快速、更有效的反应的能力。(2)供应链竞争力是指某一供应链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的一种外在市场力量,是与竞争对手抗争、赢得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或能力,它是供应链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实力、能力、素质的综合作用最终在市场竞争上所体现的力量 。

根据国内外对于供应链竞争力的研究,本文认为:供应链竞争力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应链组织能力、供应链运营能力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综合发挥的情况,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项能力的缺失都将导致供应链竞争力的下降 。

二、系统论简介

系统论其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纳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供应链也应该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供应链管理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而且对待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从供应链系统、企业、外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纳规律性,来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系统论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然而在物流方面应用较少,特别是关于供应链管理问题方面尚未得到应用,所以本文从新的角度去探讨供应链及供应链竞争力。

三、供应链竞争力重要性的不确定评价模型

供应链竞争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还不被很多企业所重视,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供应链竞争力,现对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性进行不确定评价研究。供应链竞争力是由供应链组织能力、供应链运营能力及供应链整合能力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对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则评价方案U={组织能力,运营能力,整合能力},其权重如表1所示:

对于每一能力的评语又有很重要,较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几类,因此有评语集={很重要,较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根据实际问题,我设计了抽样调查表如表2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和不确定综合评判模型中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不确定评判举证中不确定分量服从的分部如表3所示:

= (0.573,0.075,0.460)

经计算可得到在很重要这一评语上的不确定测度0.573为最大,因此对供应链竞争力重要性的评价结果为很重要。

四、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方式

由以上研究可见,供应链竞争力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重视供应链竞争力的管理与提升。但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较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甚远。

供应链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要想更加快速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竞争力,就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在供应链合理化工程中必须有系统观念,通过系统整合来实现供应链上各成员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来实现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

1、增强系统有机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而且有机整体不是诸要素的简单相加之和。即各要素构成的整体,其整体功能往往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各要素仅仅注重其自身的活动,那么势必影响整个产品价值增值过程。所以,为了更好地维护供应链的系统有机整体性,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而是要把从供应商、制造商到销售商的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保证供应链中的成员能最大程度地获取各自的利益。

2、注重系统要素的相干性

相干是一种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联系,具有一种"通讯机制"且非线性相关的联系。就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企业而言,供应商、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彼此的信息必须分享。相干作用之所以能提高系统的整体效应,其原因在于相干作用构成了要素之间较为稳定的联系。

3、关注系统的结构层次性

系统的整体性质,是由组成要素的性质、数量及各要素间的结构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就供应链系统而言,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供应链上具有层次性,他们各自功能及利益趋向是不相同,从而导致它们的行为侧重点也不一样。要想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以期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应,就必须以整体观念来设计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结构。

五、结语

通过对供应链竞争力进行不确定评价分析,证明了供应链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发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供应链竞争力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是我们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吴金椿,朱应亮.《供应链竞争力的探讨构建》.《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卷(第1期).

[2]余晖,张文杰.《供应链竞争力内涵与模型构建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13卷(第5期).

[3]刘建军.《不确定综合评判方法》.《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机大会论文集》.2010年,第17卷(第5期).

[4]穆东.《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与评价方法研究》.2010年,第7卷(第3期).

第7篇

摘 要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有效的电厂经济管理是电厂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围绕强化电厂经济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 强化 电厂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1. 影响化电厂经济效益的因素

影响电厂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设备运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大部分电厂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需要维护管理人员不断地对机器设备的运行进行优化和调整,在这过程中有一些体力活,使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而且也影响电厂设备的经济运行效果。其次,技术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由于有些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导致技术运用时没有发挥最大的效果,严重影响了电厂的经济效益。另外,在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案过多,导致最终方案的确定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些电厂在选择时没有充分地考虑电厂的实际经济情况,导致选择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在应用新技术一段时间后,技术运行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最终影响了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 强化化电厂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化电厂的经济效益。首先,降低煤耗。目前,我国许多的电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煤炭进行发电和供热,所以主要成本是煤炭,煤炭消耗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电厂的经济效益,而有效地控制煤炭成本是大部分电厂关注的重点。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各大煤场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合理的燃煤管理制度,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全过程的对煤炭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保证煤炭质量的控制的基础上,实施浮动煤价,根据厂方计量化验,对供货方进行索赔和拒付。同时进行市场调查,充分地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对煤炭的价格进行适当地调整,降低煤炭的销售价格。另外,可以将多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电厂内部对煤炭的消耗,比如,有效地加强燃煤管理、制定盘点制度、实施严格考核制度等方式。这样可以最大化地降低煤炭的消耗量,促使煤炭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从而有助于提高发电量以及供热量,有效地节约燃料成本。其次,加大运行管理制度。实施现代化的生产运行管理,将经济技术的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对各项重要的经济指标进行分解,具体到电厂的各个机组,将月生产计划具体到个人,将经济指标与员自身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按照员工平时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实施奖惩制度。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整个电厂的经济效益。

2.2以经营指标为中心建立经营和生产统一的指标体系

制定明确的经济目标是实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因此,各个电厂首先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并且能将生产指标和经营指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指标体系。电厂需要制定明确的主要经营指标,即利润总额,利润总额等于经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所以,企业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需要以经济利润为中心,分层次地建立科学的经济指标体系,全面地分析各个经济指标对企业成本以及收入的具体影响,从而科学合理地分析各个经济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的经济利润有何影响。由于化电厂的各个经济指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对经济指标进行调整前,需要充分地分析指标调整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程度。目前,我国的电厂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够科学,还缺乏一套系统的方法以及科学成熟的理论,电厂基本都是进行技术分析,主要目标是追求最高的技术效率。因此,急切地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经济理论体系,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技术分析为基础,在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电厂经济管理工作。

2.3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现阶段,大部分的电厂注重生产忽视经营管理,重视技术更新,忽视经济。许多技术工作人员的经济知识相对缺乏,在处理实际工作中的经济问题时,一般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以及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处理。但是事实上,技术与经济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任何技术的应用都与经济与技术相关。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经济目的性,任何一项技术都涉及到经济问题,因此,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经济知识的学习,必须掌握基本的经济知识。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能够充分地考虑到经济问题,从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需要实施精英制经济管理,重点培养一些既熟悉生产经营管理又掌握较多经济学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电价。

3.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电力企业逐渐向市场化趋势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电厂企业需要不断强化经济管理工作,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以经营指标为中心建立经营和生产统一的指标体系、提高全员经济意识,保障电厂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都能得到保障,实现电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玉恒,楚洁品. 提高热电厂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水平降低热电产品单耗.海峡两岸第二届热电联产汽电共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12(1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