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内容范文

时间:2024-02-22 16:37:14
高中思想政治内容

第1篇

1.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人们思想道德存在客观差异,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这四方面内容并不直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为构建走向大众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的重任,因此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出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出发,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将高中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人才保证。在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难以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接受选择的途径关注不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以中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积极探索适合于中学生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是中学生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接受内容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的过程,使中学生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

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例分析

张明是某中学高三学生。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校实验提高班,并任班级临时负责人。由于对网络形成依赖后,对现实对学业很迷茫,产生了厌学心理,已不能正常的进行学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出发,引导其自身行为的反思,并辅之以感恩教育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认识到个人行为对家人以及老师带来的消极后果。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出发,从经济上控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工作;让他当学生干部激发他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失时机地赞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自然会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恋。

第2篇

【关键词】中国;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日本与中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二战以来,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很有特色。对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与不足,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对国外高校思想政治的研究和借鉴已经成为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之异同

(一)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立要求相同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时都要服从于该国的政治活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与国家政治任务是密不可分的。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四有”新人,这符合党的思想基本原则,也紧跟着党的基本路线,其最终目的便是配合现代化建设,使我国成为民主、文明以及富强的共产主义国家。而在战前的日本,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和魂洋才”,即为了赶超发达国家,要强民强国,进而加大军事建设,而在之后,这一教育目的更是为该国进行侵略做好了充分准备;战后,日本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做了调整,定为培养人的完美人格,可见,这一教育目标又是围绕该国的经济发展需求而设定的。

在任何一所高校学校,都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作用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完成其他学科的教育任务具有促进作用,而其他学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所以,一个学校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任务,即要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揭示着一个学校很大部分的教育内涵, 甚至在有些学校,其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即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导向的目标。在我国,学校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教育目的,而其中培养有纪律、有思想的学生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样,在日本,学校的教育目的为“和魂洋才”,其中,“大和魂”(神国主义精神以及神国观念),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战后,学校的教育目的又变为培养具备完美人格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便也随之改变。

(二)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通过中国与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旨在培养“四有”(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而日本旨在培养“和魂洋才”,以及战后又旨在培养人的完美人格。无论是在提法上还是在内在涵义上,两国的教育目的明显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深层次分析,两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截然不同,其对应的政治制度也不尽相同。所谓政治制度,即一个国家如何运作与组织社会的问题。无论是社会还是政治的制度,都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造成影响,从而决定了其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作用是极其深远的。中国的社会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其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自然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并具体的落实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的培养计划上,即为培养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日本的社会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体现着“民主主义”。

从中日发展历史角度来看,两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不同致使中日在文化环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文化环境方面的差别也导致了两个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面的差异。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及其沉淀下来的思想,直接塑造着一个民族,影响着其心理特征发展,并改变着这个国家后续发展的方向。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因此,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便也更侧重于个人的道德素质培养。而在日本,历史上残留着的武士道以及神国主义的思想非常浓重,所以该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便也或多或少地与“大和魂”、军国主义等息息相关。

二、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异同分析

(一)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相同点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批判性的,其中,爱国主义、道德以及人生观的教育等,都对历史文化传统进行了有选择性的传承与革新;而在日本,存在与爱国尊皇以及体团主义相关的教育内容,这些都保留了传统思想的精髓,又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中国和日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都根据当今的现实状况,对传统文化做了选择性地传承,同时保证其更适应现展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现实这一特征,中国和日本的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政策等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不论是政治、社会制度的渗透,还是法制与民主的教育,以及国家发展的方针、路线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教育,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所体现。不管两个国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多不一样,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都始终围绕着各自的政治目的。法制与民主的教育,可以贯彻落实该国关于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详细制度,还拥护了统治阶级的地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引导作用是很大的,它能积极调动每位受教育参与政治的活跃性,从而体现出国家成员的政治觉悟,凝聚所有力量,为政治服务。

其次,强调义务教育以及集体主义观念。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多内容都包含了公民的基本义务,比如,有一项是培养“五爱”——学生要爱祖国、爱社会注意、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而日本则认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社会义务的履行。微妙的区别在于,日本不仅强调义务,更借鉴了西方,将权利也综合考虑在内,在保证学生个性不致缺失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开展公民义务教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带有很浓的集体主义思想。中国在道德的培养方面,特别提出要以劳动人民等无产阶级的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的建设作为终生事业而奋斗;国家、集体和人民永远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能考虑个人的利益;并指出,在有冲突与矛盾发生时,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日本也同样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强调: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其次才是集团、家族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则在最后。

(二)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不同点

首先,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内容有差异。每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然而,两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不同,传统文化也不一样,民族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自然也不同,这些,都使两个国家有着不一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强调结合国际主义,以加强民族自信,培养学生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从而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使社会公民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保卫事业中。从小到大,中国的学生也都接受着不要自高自傲、随时保持谦卑与客观的态度去认识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的教育。但是在日本,存在根深蒂固的“神国”思想,人们始终把自己的国家看做是神圣的,把自己当作神的后人,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爆发时,日本人都带着强烈的军阀主义封建思想,在战争中“乐此不疲”,无处不体现着民族沙文主义。这些,都是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下的结果。二战后,这种带有明显的色彩的教育,仍然没有改变,并演变为日本要做“国际大国”、“政治强国”的野心。

其次,在集体主义的教育中,两个国家也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和日本都有针对集体主义的培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中国的集体主义,是在长期的阶级与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并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其主要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集体大于个人,个人要服从集体,让集体的利益有机结合个人的利益;另外,特别注重培养人们对集体的深厚情感,强调要对集体负责,以集体为荣。而在日本,则提出把集体(工作的单位)当作家,通过人们身处家族而产生的团结精神来培养集体主义,特别指出每个人对于一个集团的重要影响,注重通过个人的努力去争取集团的成功。

三、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比中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异同对我国合理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体系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的教学内容之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切实的达到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的目标。

其次,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丰富的民族文化中,从具体国情和人情角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素材。把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摒弃与创新、借鉴与改造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切实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最后,应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灌输的弊端,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的方式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切实的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致的方面,同时也存在显著的不同。分析其不同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两国的文化环境、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因此这就客观上表明,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切实的从本国的传统文化出发,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元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切实的达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薛传佳.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 王荪瑞.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王丽荣.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42-48.

[4] 苏寄宛.日本道德教育的特色[J].外国教育研究,2012(29):10-12.

[5] [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6] [美]罗伯特·克里斯托弗大和魂[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7 年版.

[7] 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12-01.

[8] 康健佳.中日韩思想政治教育比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9] 余廷文.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第3篇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走出人生迷途,让高中思想政治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虎添翼。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可以依据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从下列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在人生之路上健康成长。

一、依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一个高中学生高中毕业后都要选择一个大学的专业就读,或者走向社会直接参加工作,所以这是一个人确立自己的志向,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预备时期。现在有不少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觉得毕业后的前途是由出身和家庭决定的,找工作就是“比爹妈”,如果没有关系和后门,就很能难有所作为,对于前途觉得非常的茫然无措,所以抱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生观和随波逐流的价值观,天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和学生增加接触机会,不仅要在课堂上,还要利用各种机会耐心的与学生谈心和交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巩固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时,老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用真实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丛飞是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喜爱音乐,长大后虽然按照家人的期望在银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还是辞掉了工作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并且靠自己艰苦打拼,在广州和深圳一带唱出了名气,但丛飞没有像现在有些歌星和影星一样,用挣来的钱供自己和家人享受甚至挥霍,而是在他短暂的37年人生中,使183名贫困儿童得到了上学的机会,累计捐款捐物达到300多万元,甚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所及,自己累出了胃癌,无钱医治,陷入了困境,这时有些缺乏感恩之心的家长却还在索要学费,但丛飞却对自己的爱心奉献无怨无悔,去世后还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为活着的人带来了光明。

而徐虎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凡岗位上的一个普通房屋修理水电工人,出身贫寒,但他没有选择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而是从掏马桶和修水电等小事做起,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采取的夜间挂箱服务的方式,方便了居民的生活需要,却牺牲了自己的许多休息日和假期,成为全国房管行业的标兵和新时期的学习楷模。丛飞和徐虎职业不同、收入也不同、但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向社会展现出了自己的的人生价值。让所教的高中学生通过以上事例,充分认识和理解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要抱怨出身的贫贱,而要在将来自己的人生路上,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并为此努力奋斗终生。

二、联系学生实际根据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学生走出人生迷途

作为高中学生,情感日益丰富,交际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再只是周围的亲戚朋友和教师同学,还有各种素不相识的网友。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例如,对待学生早恋和网恋的问题,老师一方面不能视学生的恋情如洪水猛兽,如临大敌的在各种公开场合进行批评,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把一些学生本来只是处于朦胧状态的好感,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可能把这些学生推到一起,变成了真正恋爱关系。另一方面也不能听之任之,高中学生毕竟在思想感情上还不成熟,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感情,如果让这些同学沉溺于所谓爱河之中,甚至离家出走和网友约会见面,不仅会影响学业,如果造成怀孕等后果,尤其更会对其中的女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和身体伤害,甚至影响终身幸福。所以教师要从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角度正确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早恋问题,运用思想政治内容帮助学生走出人生迷途。如可以根据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所有的矛盾发展中,又分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和处于从属地位的次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时期又可以互相转化,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看待早恋的问题,到了青春期这个阶段,对于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都不同,这是矛盾的特殊性,而在高中这个人生的重要学习阶段,谈情说爱只能处于次要矛盾阶段,将来大学毕业走向社会,那么恋爱结婚问题才会转化成主要矛盾。而现阶段主要矛盾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立足社会的本领,所以作为高 中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即使有心仪的异性朋友,也要克制自己,不能整天花前月下,浪费学习知识的黄金时光,可以相约在大学相见,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化作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两个人真的志同道合,就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只是一时感情冲动,将来也会分道扬镳,不会影响到各自的生活,而高中生活就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两全其美之法吗?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教学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王怡.浅说中学思想政治系统化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第4篇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走出人生迷途,让高中思想政治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虎添翼。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可以依据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从下列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在人生之路上健康成长。 

    一、依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一个高中学生高中毕业后都要选择一个大学的专业就读,或者走向社会直接参加工作,所以这是一个人确立自己的志向,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预备时期。现在有不少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觉得毕业后的前途是由出身和家庭决定的,找工作就是“比爹妈”,如果没有关系和后门,就很能难有所作为,对于前途觉得非常的茫然无措,所以抱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生观和随波逐流的价值观,天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和学生增加接触机会,不仅要在课堂上,还要利用各种机会耐心的与学生谈心和交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巩固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时,老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用真实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丛飞是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喜爱音乐,长大后虽然按照家人的期望在银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还是辞掉了工作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并且靠自己艰苦打拼,在广州和深圳一带唱出了名气,但丛飞没有像现在有些歌星和影星一样,用挣来的钱供自己和家人享受甚至挥霍,而是在他短暂的37年人生中,使183名贫困儿童得到了上学的机会,累计捐款捐物达到300多万元,甚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所及,自己累出了胃癌,无钱医治,陷入了困境,这时有些缺乏感恩之心的家长却还在索要学费,但丛飞却对自己的爱心奉献无怨无悔,去世后还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为活着的人带来了光明。 

    而徐虎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凡岗位上的一个普通房屋修理水电工人,出身贫寒,但他没有选择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而是从掏马桶和修水电等小事做起,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采取的夜间挂箱服务的方式,方便了居民的生活需要,却牺牲了自己的许多休息日和假期,成为全国房管行业的标兵和新时期的学习楷模。丛飞和徐虎职业不同、收入也不同、但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向社会展现出了自己的的人生价值。让所教的高中学生通过以上事例,充分认识和理解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要抱怨出身的贫贱,而要在将来自己的人生路上,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并为此努力奋斗终生。 

    二、联系学生实际根据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学生走出人生迷途 

    作为高中学生,情感日益丰富,交际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再只是周围的亲戚朋友和教师同学,还有各种素不相识的网友。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例如,对待学生早恋和网恋的问题,老师一方面不能视学生的恋情如洪水猛兽,如临大敌的在各种公开场合进行批评,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把一些学生本来只是处于朦胧状态的好感,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可能把这些学生推到一起,变成了真正恋爱关系。另一方面也不能听之任之,高中学生毕竟在思想感情上还不成熟,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感情,如果让这些同学沉溺于所谓爱河之中,甚至离家出走和网友约会见面,不仅会影响学业,如果造成怀孕等后果,尤其更会对其中的女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和身体伤害,甚至影响终身幸福。所以教师要从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角度正确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早恋问题,运用思想政治内容帮助学生走出人生迷途。如可以根据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所有的矛盾发展中,又分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和处于从属地位的次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时期又可以互相转化,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看待早恋的问题,到了青春期这个阶段,对于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都不同,这是矛盾的特殊性,而在高中这个人生的重要学习阶段,谈情说爱只能处于次要矛盾阶段,将来大学毕业走向社会,那么恋爱结婚问题才会转化成主要矛盾。而现阶段主要矛盾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立足社会的本领,所以作为高中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即使有心仪的异性朋友,也要克制自己,不能整天花前月下,浪费学习知识的黄金时光,可以相约在大学相见,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化作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两个人真的志同道合,就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只是一时感情冲动,将来也会分道扬镳,不会影响到各自的生活,而高中生活就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两全其美之法吗?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教学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王怡.浅说中学思想政治系统化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第5篇

关键词:政治课 德育 内容 途径

【分类号】G633.2

高中肩负着向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既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完成课程任务的需要,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国家意志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发展趋势,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旧的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不再适应。农村高中学生普遍住校,缺少家庭教育;在校获得信息的渠道又非常狭窄。如果不创新政治课教育模式,发挥德育教育功能,学生很难获得正面指导,进而加重社会负担。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发挥德育功能上大有可为。

一、德育内容的创新。

1.基本道德和法律常识的教育。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校园暴力都是由不起眼的小事引起的,说到底与学生的文明习惯密切相关。不文明的行为、言语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律常识的教育,教导学生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热情大方,适当使用肢体语言;遵守课堂纪律和公共秩序,打饭排队,按时作息;掌握打架斗殴的法律后果;开展校本课程,使学生懂法、守法、用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

2.政治品质的教育

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基本的政治品质,是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所在。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政治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国民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人生的弘大的人生目标,并努力的实现人生价值。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高中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和步入成熟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二、德育教育的途径:

1、突出时代特色,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

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学科,与时代、与社会、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相连是政治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政治教师应该有较强的时政敏感性,及时掌握第一手时政信息。通过时政热点的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2、坚持平等的教学方式 。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歧视后进,要相信人人都是可塑之才,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来。教师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与学生展开平等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才能形成平等的人格,并平等地看待他人,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对于学生形成权利平等的观念,最终成长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教师讲的多了,不免就会流于说教,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抵触心理,觉得德育内容中的人和事离自己太遥远。如果不打破学生这种疑惑,德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充分重视和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讲亲身经历的故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每个月定期邀请一位家长来学校分享自己的亲身感受,,所邀请的家长涉及的行业和领域要广泛,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时效性。不定期在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

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分通过学案事先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就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将自学和互学相结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我们思想政治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站在发展的前沿,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内容和途径,是学生喜闻乐见,提升德育的效果,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

[3]顾明远主的《教育大辞典》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2010.。

[5]舒达、蒋长好主编的《素质教育全书》

[6]《中学德育大纲》

[7]《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第6篇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转型

从古至今,“和谐”一词一直都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对人际关系、对事物发展方向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先秦时期法家韩非子提出“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墨子则提出“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直至今日,人类社会的主流无不倡导和谐的思想教育。

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学脱离实践、说教空洞无力、教育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弊端却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扭转。往往导致学生不愿听、老师不想教的尴尬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秩序重新调整,文化强调“百家争鸣,和而不同”,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而转型。这一转型包括内容转型和方法转型。在此,笔者仅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转型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过去,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编写与教学操作上的缺陷,理论学习总显得空洞而不切合实际。但事实上,这些看似空洞的理论其实有着极其深厚的社会和实践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之处的根源在于理论脱离实际。理论思想的时代联结应当成为贯穿教育始终的指导方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要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活力,在日常教育中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2、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教育。通过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矛盾,学会解决矛盾,真正将对立统一观念贯彻到实际生活中。树立科学的辩证法观点,避免陷入观念上的偏执。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同志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等。大学生作为积极进取的青年群体,十分关注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矛盾观,就无法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些问题存在的辩证特点,从而也就容易陷入认识的误区。转贴于 3、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教育。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社会。人在整个社会秩序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需要人来建设,制度需要人来保障,道德需要人去推崇,法律需要人来遵守,价值需要人的认同,文化需要人的传承。离开了人,和谐社会的构建无从谈起。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中,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人的价值的体现离不开对社会的贡献,二者相互依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教育学生奉献社会,最大限度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当前,要鼓励优秀的大学生投身于西部建设,学会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4、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始终贯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信念。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继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校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强其诚实守信意识,培养以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5、增强责任感教育。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竞争合作的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构建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的校园。

6、加强法制教育。道德与法律一直以来都相互依存。“人生百年以诚为贵,国家兴旺依法则灵。”构建和谐社会,德治与法治并重,缺一不可。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高智商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守法意识,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秩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7、兼顾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第7篇

中国梦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民族富裕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追求,它既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西藏各族人民要与全国人民到2020年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积极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西藏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要理解中国梦、认同中国梦,更应该自觉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加强中国梦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教育工作就成了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一、宣传中国梦是当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西藏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确保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维护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早在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代西藏高校大学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践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生力军。高校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中国梦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使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现实选择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发奋学习、不懈奋斗”[1]的必然要求。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既是无产阶级的梦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梦。“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2]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一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当代大学生的肩上。因此,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用中国梦激励大学生勇往直前的动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政治准则和社会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并努力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育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影响力的有效性,集中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调控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能力。“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3]。但是,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着逐渐远离社会生活不“接地气”、教育主客体集体失语的困境,其实效性不容乐观。

中国梦融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一项现实工程。中国梦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特点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载体和有效途径。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把中国梦和大学生青春梦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生动性,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度理论化的问题;也能让大学生和教育者有更多共同的交流话题,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中国梦是现阶段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抓手

(一)中国梦是社会转型期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多元化价值取向冲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西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主义信仰不坚定、民族意识淡化、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趋势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对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出了挑战。“只有50.9%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能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继续前进;只有52.9%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持乐观态度,‘有所怀疑’或‘丧失信心’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9%。”[3]。“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一些不同于中华民族传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逐渐被一些人接受和信奉”[4],西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使西藏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其差异性、多变性特点显著增强,严重影响了西藏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西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较大的阻力和障碍。

中国梦不仅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更是激励所有华夏儿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现阶段,中国梦是引导西藏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遏制多元化价值取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有力抓手。

(二)中国梦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处理西藏特殊矛盾,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力量的现实抓手

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综合起来看,当前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十四世达赖借助其身份的特殊性以及藏传佛教在藏族群众中的影响,别有用心地歪曲我国的民族政策、煽动不明真相群众的抵触情绪,煞费苦心、不择手段地拉拢藏区青少年。加之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完善、心理成熟的过程中,心理还不够成熟、知识结构正在完善、社会阅历比较少、政治经验不足,很容易受到蛊惑。西藏特殊矛盾是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面对而且要着力解决的重中之重。

中国梦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具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青春梦融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在大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为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激发出内在驱动力。中国梦是凝聚大学生力量的重要桥梁,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西藏特殊矛盾的性质,从而形成对待西藏矛盾的科学态度、采取科学理性的表达方式。

(三)中国梦是引导西藏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承担建设祖国历史使命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