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2-22 14:55:46

序论:在您撰写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工业4.0;兰州市;物流智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m 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智能物流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其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美国物流公司Catepillar就具体的物流运送进行了仿真软件设计,其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对不同的仓库、运输以及客户相关服务进行评判,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良好运输,减少成本。 Fisher作为自动控制阀门的专业生产厂商,其在公司内运用了相关的软件,使得其销售额提升了65%,运货量提升了44%,周转率甚至达到了25%。日本一直关注集成物流的仿真设计,因此其相关的研发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国内智能物流的具体发展情r

物流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但是我国的物流行业因为受自身的经济体制影响,其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相关的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受现今技术水平因素的限制以及企业对物流行业的错误认识影响,我国的智能物流行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因此物流行业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整体规模还受到限制。在现今时代,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降低相关的投入成本,增加相关产出,相关企业逐步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作用,并提升了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从整体来进行观测,RFID 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今的物流公司已经逐步加大对物流的重视度。此外,尽管我国的信息平台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平台建设,山东省、浙江省更为普遍。

三、兰州市未来物流智能化发展探析

兰州市未来智能物流从发展方面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配置,完善物流过程,降低整个过程所带来的资本的耗费;同时不断强化物流过程管理,促进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智能物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链接也是愈发密切和复杂,对之管理的难度也愈发加大。

由于现今兰州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还相对低下,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实现稳步前进。此外,物流行业也应当针对有效信息加以合理调用与适配,从而降低物流的相关成本。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整个行业会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兰州市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其相关的管理及调度也会复杂,其优化配置水平会不断提高,对资源的管理以及整体调度也会更难。因此要实现行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提升产业的智能信息化水平。

四、兰州市智能物流发展的初步策略

当前的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应用手段较为单一,诸如传感技术、蓝牙技术以及更多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彻底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如果能够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中,那么企业不管是在采购、生产抑或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这对智能物流发展来说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物联网是智能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智能物流实现跨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推动,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商品物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这不仅仅是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更是新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兰州市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状态,要实现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智能发展,就需要不断整合资源,不断进行合理配置。现今我国各部门企业只是单纯追求高科技,而没有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它对兰州市的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差。因此,在工业4.0条件下,要实现兰州市物流行业的智能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相关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篇

物联网在中国物流行业应用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

在中国现代物流系统中,智能机器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事堆码垛物流作业的码垛机器人,一种是从事自动化搬运的无人搬运小车AGV,这些智能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执行物流网络系统的堆码垛作业指令和自动化智能搬运作业指令。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物流 物流互联网

一、引言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相结合,推动传统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互联网+”是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新发展,它其实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新的发展和进一步实践,代表了一种新形势下的先进生产力,为各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改革与前进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网络平台。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处于“新常态”,这是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是不同于以往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的,要将反常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逐步稳定的发展状态,成为一种常态。而要实现“新常态”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新”,是将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新常态是经济转向平稳发展的一个过渡期,既存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契机,也存在各种难于预见的挑战与阻碍。而“互联网+”则是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

物流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行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物流业集成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等一系列的产业活动,它与制造业和消费者直接相连。物流业的发展经过了传统的1.0物流时代;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关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多的进行沟通和系统运筹,从总体上掌控和调节各物流作业的功能性环节,这样的化,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体化的2.0时代;随着进一步的物流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在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也就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都融合到了一起。物流进入了供应链管理的3.0时代;而现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一直在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和变革,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等结合,使物流业进入了4.0的互联网时代,而这也正是“互联网+”所倡导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传统物流的缺陷352

传统的物流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以管理模式为例,以往的物流管理模式承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准样式,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各个物流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交互的效率低下,也就难以进行统一的调控。这样就会存在重复管理的现象,总体效率较低。生产企业缺乏新的管理思维,在传统的物资采购、供给和管理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使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浪费。仓储环节缺乏总体控制,物资的采购合格率存在问题,并且实际的存储时间较长,物资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导致仓储部分投入的资金较多,长期以来资金周转效率不高。传统的物流信息更新较慢,对数据缺乏有效的控制,所以物流总体上缺乏方向性,无法根据消费者的动态进行调整。总的来说就是,成本高、资金流慢、服务质量低。

二、物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全面变革的一年。而物流业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速发展。

(1)首先,是快递数量的变化。2014年快递数量突破了140亿,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只有57亿,2013年是92亿,可见2014年增长之快。而这一切包含着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其次,是需求方式的变化。现在的商业模式从B2B逐渐转变成了B2C,例如主流的网上购物平台京东、天猫等,除此之外,苏宁发展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小米、海尔等的C2B(Custom-ers To Business)模式,这些新的商业模式都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服务价值。

(3)然后,是物流载体的变化。公路货车物流的流量同比下降了2%-5%,但快递企业的流量增幅却达到了50%-100%。这说明其他的运货方式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航空运输的比例。另外,像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也增加了40%左右。物流的载体在随着行业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4)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转型。例如小米的C2B模式,海尔家电的DIY定制模式,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所不具有的,新型互联网更多的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带动了个性化的定制消费。物流行业也是消费者驱动为核心的,O2O加上B2C模式,更加要求的是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这也就要求了库存的信息化而非传统的积压式库存。

“互联网+” 在201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行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物流业也借此开始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出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信息化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因此,物流业也需要适应新形势进行整合和变革。互联网经济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式,物流市场的格局也要加快调整,加速洗牌。“互联网+”一定会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物流智能化水平。

要实现“物流互联网”的新时代,就要提升物流行业的“四化”水平,即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标准化也是互联网的基础和必要保障,有了标准和协议,信息才能在不同计算机间正常通信。而物流行业要实现互联状态,标准化也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这是实现物流网络化、运作智能化、资源共享化的基本保障。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物流的联网、可流程化、可运筹优化等都需要高度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智能化是建设物流互联网的必然要求和无限追求,如果无法实现智能化也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物流互联网,无法带动物流行业的产业升级。集约化是物流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目标,集约化追求的是最大化的节省资源,高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断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所以,实现物流业发展的“四化”,是实现物流互联网的基础和条件。

三、“互联网+”物流业发展新思维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思维会推动物流业的变革,平台思维、跨界整合、众筹思维、流量思维等新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重大的商业价值。

(1)平台思维

2014年,互联网引发了物流业的变革,中国物流的各大平台陆续出现,物流园区平台、运力资源平台、公路港平台、物流打车模式平台、零担物流专线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等等,虽然物流的平台化商业业态还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平台的商业模式在今年和之后将不断的升级和创新。互联网具有开放、无边际、无时空约束的特点,因此,互联网思维下的平台模式也就是开放的、共享的、共赢的。物流平台结合“互联网+”一定要具有开放的思维来进行创新。著名的网络平台阿里巴巴,其创新的生态模式为诸多个体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实现了创业和发展的梦想。小米的所谓“不务正业”的模式,通过物流平台来整合上下游产业,并不是通过主流产品或服务来赚钱,而是通过平台延伸的服务来获利。著名的免费安全软件360,正是靠其免费的模式迅速的在国内的安全软件市场占领了重要的席位。物流的平台经济是一种以商业生态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是多种商业模式的很好的融合,也是战略思路的协同,同时具有十分长远的战略价值。而这种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2)跨界思维

物流企业连接了企业与消费者,本身就是一种交互式的产业,而目前很多物流企业也提出了“跨界”的经营战略。例如,宝供提出的“四轮驱动、两翼腾飞”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使物流的交易额度达到1 000亿元,而这就涉及到了进军商流,也就是要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产品分销平台。怡亚通则提出了打造“两天两地一平台”,目标是在五年内使企业的业务规模达到1 000亿元,方式就是进军目前市场比较薄弱的域镇电商,在农村发展电商,补充城市。顺丰物流提出了一个在城市社区里面开“嘿客”的有趣设想,用新的O2O模式来进军零售电商。跨界对物流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在选择跨界时也要充分做好准备。因为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开阔的思路和统筹兼顾的能力,还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认识。

(3)流量思维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部分,反映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想要借助“互联网+”建设物流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来说,要从传统的“销量思维”走出来,转变向“流量思维”。现在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APP(应用终端)。通过流量,充分的分析数据,运用好大数据,就能够实现精准营销。物流行业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潜力巨大。以2014年的快递包裹为例,140亿的包裹数量,背后是4亿的中国网民和巨大的购买潜力,而这些流量信息也恰恰给了商家深入分析网民的地理位置、购物喜好和购物频率等特征。

(4)众筹思维

众筹(Crowd Founding)刚刚兴起的一个互联网概念,也迅速得到了追捧,众筹的门槛低、品类多样、新意不断,并且众筹依靠大众的力量,每个人只要出一小份即可,这一小份可能大家都不在乎,但其结果又具有吸引力,因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网民的追捧。众筹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及其分散化的资金集中起来,模式平易近人、易于操作。目前,类似的产品有很多,例如,百度的“众筹频道”、阿里巴巴的“娱乐宝”、京东预售“凑份子”、好润仓的O2O连锁仓储等等。互联网时代不是传统的靠商品和服务赚钱,更多的是靠资源和信息赚钱,而众筹恰恰是这样一种新的模式,满足了互联网经济的要求,秉承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思想,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流量、衍生服务和金融工具等是众筹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众筹的发展也是消费者意识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在国外早已兴起,而在国内刚刚起步,所以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尝试空间。物流行业如果引进这种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不论是资本的众筹亦或是资源的众筹,都很有潜力。

四、“互联网+”物流业发展前景

毫无疑问,互联网为物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一些企业都纷纷涉足物流产业。值得关注的有,谷歌宣布要开始进入城市物流领域;马云对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亚马逊要开始全面布局物流;张瑞敏和柳传志也即将进军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环节。这些都表明了“互联网+”物流的良好发展前景。

物流结合互联网是从传统的互联网商务平台开始渗透的,现在大幕刚刚开启,未来的前景不可预测,但将传统的物流网络与互联网进行完美融合后,肯定有不可预估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首先就是互联网的加入,将会在总体上控制和调节物流网络的流量和流向。通过大量物流的数据,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不断的对物流网络就行运筹和优化,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实现智能化物流的发展。其次,实体运货网络与互联网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提高物流效率,还能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型,有更多的商机出现。简单举例,如果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来整合一些中小散户货运车辆资源,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货运O2O模式。这样车队资源与货运资源就能实现更好的衔接。最后,物流进入互联4.0时代,不会仅仅是自身的变化,还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物流连接了制造业与销售服务业,因此,物流互联网也很快会推动上游制造业的互联化,实现制造业的智能互联和控制等,这些连锁反应无疑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而要实现“互联网+”物流的转型之路,也要从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促进物流的产业融合,与制造业、商贸和金融业等相关行业同时联动,将产业的合作层次也从原本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向订单管理、物流金融、订单管理等高层次拓展延伸。产业升级不仅涉及到产业也涉及到企业的层面,需要引起多方面的重视。其次,营销模式在信息整合和流量分析的基础上向精准营销转变,借助大数据进行订单预测,优化营销策略,不仅能有效减少库存、节约成本,也能积累和发掘更多的潜在用户。最后,物流的服务不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而要主动服务,就像现在新兴的定制消费一样,这也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型方式提供优质的服务,给客户带去贴心体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这表明了物流业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物流转型和建设的关键性。“互联网+”物流,前景广阔,但目前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 2014,(8).

第4篇

从下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及深入的了解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当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普及情况分析,如下所示:A:有信息系统39%B:无信息系统69%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当前在我国,信息化在物流业中普及率并不高,人工作业方式还是在多数物流企业中占主要地位。

2.就当前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情况分析,数据下所示:A:仓储工作管理38%B:库存管理31%C:运输管理27%D:财务管理38%E:其它30%就当前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情况来说,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各个环节都有存在,这就说明了物流企业在信息发展中的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3.从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数据图如下所示:A:远程通信功能26%B:业务管理37%C:查询功能34%D:决策分析17%从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是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却缺少决策、分析、互动这些功能。

二、信息技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对比起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其中的原因有物流发展历史的长短,也有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另外在经济体制方面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一些技术条件问题也是主要的约束,这就造成了如组织形式、市场规模、竞争方式、设施条件等一系列难题和困扰着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市场规模受限难以扩大,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形成较大的市场约束。手段单一的物流企业服务,而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难以发展。使物流自动化水平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难以提高。物流活动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协调困难,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能力和竞争力都受到影响。流程优化技术如ERP、SCM等和信息共享技术如EDI、互联网等在我国的企业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这就造成很多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活动得不到协调,这直接造成这些企业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上并无法开展,同时也造成这些企业间出现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物流活动问题难以解决,进一步的造成低效的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使物流的资源占用和成本开支难以缩减,这就是我国企业库存水平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方面,一般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基本缺少建立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机制,这使得他们在对市场需求变化中显得反应迟钝,这不但使企业竞争能力削弱,更是扩展到上下游企业甚至在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智能化、标准化和全球化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自动化、信息化的在高层次应用中体现在智能化。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体现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例如设计与优化物流网络、选择运输(搬运)路径、选择运输的装载量,优化货物的拼装、排程和调度运输工具、确定库存水平、选择补货策略、调配有限资源、选择配送策略上都必须考虑优化处理,这些都要求管理者要懂得运用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同时在国际上,由于近年来出现的相关技术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运筹学、仿真学、数据挖掘、智能商务和机器人都已经具备着比较完善的研究成果,且能够在实践中的物流作业中得以运用。所以,物流的智能化趋势将是物流行业物流发展的方向。另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是标准化技术,这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标准化技术体现在物流活动的环节如: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技术都要求要有一套准确科学的标准。如在物流设施、商品包装及设备上的标准化等,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必须在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表现中尤为明显,在国际间还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的时候,全球化的物流运作根本不能开展,所以说这些都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发展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之下,我国互联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物联网,也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从数字医疗的构建,到智能交通的实现,都是物联网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体现出物联网的应用价值。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物联网发展,是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从国家、社会等层面,搭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应用

1.1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构建信息一体化“数字医疗”体系,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手术室、智能就诊服务,进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切实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因此,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新时期智能医疗发展的有力支撑。如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下数字智能医疗体系图。从中可以知道,在物联网的应用之下,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医疗模式,“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智能化医疗服务。

1.2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

在电子商务时代,构建更加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领域发展的重点。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物流领域,并未数字物流的构建,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技术支撑。如图2所示,是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应用的拓扑图。从中可以知道,互联网视域之下,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物流与车队管理”方面,进而为新一代物流信息细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跟踪。企业企业不再需要为找物流、找货源、找车辆等琐事烦恼,数字物流系统可提供“Stop-here”的一站式服务。

1.3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需要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构建智能交通,成为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实际来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诱导系统平台,强化交通运行的疏导及管理;二是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构建一体化交通视频监控,提高监控效率;三是智能终端设备,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设备工具,这是新时期智能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2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发展

2.1互联网为物联网行业提供了载体保障

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医疗、物流及交通建筑等应用,充分体现出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在笔者看来,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提供载体保障,进而推动物联网的层次化发展。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涉及制造业、物流、交通及医疗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互联网发展,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互联网+”的战略推进,为物联网的应用及发展创设了条件,也实现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化规划,是物联网迈向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保障;再次,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基于载体发展下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2.2新时期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困境,在于行业标准不统一,进而导致网络与终端配置存在问题。一方面,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重复开发等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维护开发成本高,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制约了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为此,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是新时期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应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建设,消除行业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发展壁垒;其次,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建设,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构建良好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03).

第6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0 前言

本文结合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为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率,使机械自动化早日实现智能化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为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使机械自动化技术有效带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提供了科学借鉴。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目前,物流系统分为生产、邮政、化工、煤炭、海运、铁路等物流运输系统,物流作业中的运输、集装、搬运、装卸、仓储、配送、分拣、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对机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物流操作。例如,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物流层次方面的应用,首先,计算机作为物流管理系统中的中枢,对控制层发出指令,控制物流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完成计算机下达的指令,并通过监测系统对物流系统状态进行监测,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计算机。此外,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执行层主要是由机械自动化设备组成,该系统按照计算机控制器下达的指令控制和操纵机械设备,使其完成物流运输任务。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其最佳优势,利用自动化技术准确地将物流运输商品和原材料运输到指定地点,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还能极大地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但是,物流机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应用于一些特定环节作业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1]

1.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检测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需设备和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检测工作变得日益繁杂,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众多商品和机械设备的检测工作需求。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在检测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以往检测工作中的检测误差和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大幅度提高检测工作效率。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设备检测、电流信号检测,在商品检测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不同检测物体需要不同的机械自动化检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检测技术中输入检测数据和标准的虚拟化检测模型,按照标配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对物体参数进行读取,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被检测物体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1.3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人工和传统的机械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各个行业发展的需求,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对机械零件进行了完善和改进,还将自动化技术、机械技术以及人工职能技术等进行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库信息和生产环节的不同运行参数,对生产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当机械自动化生产设备在监控中发现问题时,及时通过控制系统停止生产,有效地避免了生产环节更大问题的发生。有些机械设备的生产环节存在一些危险问题,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生产环节对生产人员的危害。机械自动化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设备的角度和使用程序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2]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机械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是指由智能机器人和人类机械制造专家共同组建的人机一体化的智能机械自动化,在以往的机械自动化基础上又增添了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功能,极大地完善了机械自动化技术,智能机械技术通过智能机器和人的共同合作完成现机械作业。[3]此外,智能化发展趋势还体现在虚拟化方面,机械自动化的虚拟化发展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和模拟,利用机械自动化中的虚拟技术检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是否合理,从而达到优化产品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利用机械自动化中的虚拟技术进行检验,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虚拟化技术的根本就是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可以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在机械自动化中,通过仿真模拟系统来有效保证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工艺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

2.2 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趋势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生产低成本高效率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具有较广阔的前景,市场需求的潜力也很大,同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是最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一种发展趋势。[4]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主要有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JIT模式、美国的精简生产LP模式、成组技术GT和全面质量管理技术TQC等,其中LP精简生产技术在生产企业的应用使一些自动化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取得了突出的效益,它实现了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同时也适应我国国情的需求。借鉴国外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2.3 全球化发展趋势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有很多的国内外机械制造企业都纷纷被淘汰。追其根源,主要是机械制造业的陈旧保守观念和落后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需求。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式下,我国机械制造业需要更新观念,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聘用高端人才,不断地完善企业机械自动化生产,为机械自动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提供重要前提。而实现全球化发展趋势首先需要实现全球技术网络化,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全球化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将机械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信息普及化,为完善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设计、零件制造、产品销售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跨境电商的兴起也为机械自动化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5]

3 结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企业日常生产中,它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变革,将机械技术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企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性化生产。机械自动化技术将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朝着新的趋势发展,新的发展趋势将会使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生产和运营中发挥最佳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2] 闫志明,王家勇.FANUC机器人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上的应用[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4(04).

[3] 齐继阳,吴倩,何文灿.基于PLC和触摸屏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3(04).

第7篇

机遇与挑战并存

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对促进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物流运作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效率,促进供应链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解决物流领域信息沟通不畅、市场响应慢、专业水平低、规模效益差和成本高等问题,提高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支撑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物流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物流信息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逐步增强,初步显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工业物流信息化不断深化,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集成发展成为新趋势;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信息流对业务资源的调配能力不断提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重点行业基本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并在各自系统内部形成了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较低,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二是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大量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三是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四是物流信息标准制定和应用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因地制宜 大力推进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正在兴起,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日益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务求实效,因地制宜地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主要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提高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推动相关政府部门、重点物流行业、企业、军队等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运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公益机制,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和安全管理。全面推进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全面推进各主体加强物流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推进相关联主体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以价值链为依托,以标准为支撑,处理好安全与协同的关系,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换,贯通信息链条,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联动和协同,提高物流的效率效益和服务水平。

提高政府部门物流服务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推进铁路、公路、水运、邮政、航空、海关、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监管、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部门电子政务系统中物流相关服务与监管职能的建设和完善。推动道路运输危险品监管平台和邮政业监管信息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政府部门的物流服务和监管能力。开展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物流的跨部门联动与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有效实施流向跟踪、状态监控和来源追溯,规范危险品安全管理,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物流的联合监管能力。

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以及船舶动态信息、运输业户、营业性驾驶员、船员、身份信息和危险化学品等基础数据库,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信息资源的社会开放服务,提高社会化、市场化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诚信体系建设,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促进系统间必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电子口岸等跨部门物流监管和服务平台的建设,着力实现跨境、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企业的数据交换,提高协同服务和监管水平。

提高政府部门应急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能力,促进重点生产、运输和流通行业与政府应急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提高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货运、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仓储等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行业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升运输、仓储等基础设施及港口、机场、货运站场等交通枢纽的信息化水平,支撑物流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行。

推进跨行业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支持跨行业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着力促进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发展。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促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连接,提高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过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务水平。

重点支持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全国各物流区域、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和经济园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的跨区域开放、交换和有效利用。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发展。

充分发挥核心物流企业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推进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和储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和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单元化器具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供应链全程管理方式,缩短物流响应时间,提高物品可得率和资金周转率,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和物流总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率和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