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目标范文

时间:2024-02-21 15:44:31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信息化目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信息化目标

第1篇

今目标企业工作平台是一款永久免费的企业在线办公管理软件,于2006年正式上线。今目标专注于中小企业市场,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提供多种功能服务,易用性和实用性极强。今目标集成了20余种企业日常办公工具,包括企业即时通信、邮箱、项目、任务、计划、日志、考勤、审批、知识等,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今目标采用免费使用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使企业能够快速实现高效的协同办公管理。

2010年10月25日,亿企通旗下的企业管理平台——今目标宣布永久免费,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一个新时代悄然开启。回顾历史,很多人难以相信,打响了企业级软件服务免费的第一枪的是今目标这个在业界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企业信息化零成本时代已经来临,不管服务商愿意或不愿意,企业应用服务免费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一年多后,国内30多万家企事业单位选择了今目标,使用人群近400万,今目标的免费举措直接惠及企业,受到了企业用户的广泛拥护。随后,不少在线软件企业开始追随今目标的步伐走上了免费的道路。

今目标为何选择免费路线,很多人对此心存疑问。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文荣在此和广大读者分享他的想法。

免费源于对产品的高度自信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在线软件是免费的,就意味着用户的退出成本为零。假如用户对产品不满意,或者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产品时,用户就可以轻易地退出,并选择其他产品。

面对采用收费方式的产品,用户弃用并选择其他产品时,不得不考虑退出成本。企业只有对自己产品有充足的自信,才敢选择免费。当然,在面对免费产品时,国内用户首先要去除“便宜没好货,不要钱的东西你还敢要”这样传统思维的束缚。

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今目标做足了功课。在平台中,用户使用统一账号,即可体验到超过20种常用办公工具,对于云时代的软件来说,今目标提供的丰富应用已然遥遥领先;在移动办公方面,今目标手机客户端全面支持iOS、Android、Symbian等多个操作系统,打通PC与手机的数据交互,实现全网络化的企业协同办公管理。

自正式上线以来,今目标已连续6年实现安全运营。系统性能稳定、良好的服务给今目标带来了极佳的口碑。

“虽然能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这样的成果,我们却不得不承认,采取免费远远要比收费面临的压力更大。”文荣如实地说道。自采用免费模式以来,今目标提供的功能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今目标升级的周期不仅没有拉长,反而更短了。“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免费后能拼的只有产品。今目标要跟竞争对手拼功能、拼安全、拼用户体验。产品只有做好了才有发展的未来。”文荣表示。

免费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

互联网产品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个人领域的产品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有些产品谈免费还似乎是一种奢望,但对今目标这样的通用型、工具型的产品来说,免费则是必须选择的道路。

今目标是多种信息化工具的结合,是整合多个信息接口的工作平台。这种每个企业都需要、人人都需要的基础性工具,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是免费所必需也是赖以生存的用户基础。

在企业级在线产品中和今目标类似,且专注于企业日常办公的协同产品少之又少。今目标企业工作平台整合的很多工具在个人产品市场上已经实现了免费,如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备忘等。基于对通用型、工具型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领悟,今目标坚定地选择了免费路线。既然我们已经熟悉且不再疑问为什么邮箱可以免费、微博可以免费、即时通信可以免费、小软件可以免费,那么就没有理由再怀疑同样基于互联网提供服务的平台型产品可以免费这一发展趋势。

如今,今目标采取免费模式已经快两年了,国内外的同行不管情愿或不情愿,也大多走上了免费的道路。也许不久后,我们就会发现走这条道路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今目标笃信,免费道路符合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公司和用户利益黄金分割线

目前,今目标企业工作平台服务于近30万家企业,在业界很难找到比它用户群更大的互联网软件提供商。30万家企业使用了今目标的邮箱、即时通信、微博、项目管理、日志计划等20多个办公软件,再加上手机客户端的移动终端应用,企业在今目标工作平台上可以轻易地实现移动互联。今目标为一家企业用户提供市场价值高达数万甚至几十万元的服务,向全社会输出的服务总价值约为数亿元。

今目标面对的用户结构复杂,覆盖企业、学校、政府机关等。零售商运用今目标管理区域内的十几家卖场,集团公司用今目标管理千里之外分公司;有些企业可以灵活地运用今目标的“友好企业”工具对合作商进行管理,有些中小公司用今目标进行财务审批;有些企业管理者把公司的整个运营放在今目标上,有些用户只使用到今目标的部分功能。由于每个用户的使用需求和方式不同,今目标提供给每个用户的价值也不同。对于成熟用户来说,今目标的价值无法估量;对于不熟练的用户来说,今目标的价值很低。用户很难根据功能评估今目标的价值。

客观地说,今目标系统的开发和运维费用远远低于今目标输出的市场价值。如果今目标向企业收取费用,今目标将是一个暴利企业。诚然收费后可能不会有这么多企业选择今目标,但即便如此,其利润也是惊人的。不过这也将制约今目标最大程度发挥社会价值。今目标相信,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基础,为了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免费是今目标最好的选择。

是工具而非解决方案

互联网工具与知识具有同样的性质:共享。一个用户使用今目标并不影响其他的用户使用,今目标提供给所有用户的产品是一样的。

今目标为用户提供的是办公工具,而不是解决方案。行业内很多企业在推广产品时经常强调针对某个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实际上在线软件提供商大多数只能根据用户的共同特点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没有哪个服务商可以为所有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形象地说,今目标为用户提供“积木”,具体怎么搭,不同的企业都可以有不同的搭法。

今目标作为一个工具性的平台,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比如今目标的微博,企业可以用来进行内部讨论,也可以当作公告通知平台等。用户的使用方法和我们预期的差别非常大,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对产品功能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运用,也只有这样,工具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使用价值。

第2篇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cess is an opportunity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improving business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uring down is beneficial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exist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goal.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planning;goal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11-02

0引言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这是国际国内众多成功的现代企业经验之路。

为了以现代化的手段改造企业的管理基础,满足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信息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制造企业应该整合物资流、资金流、财务流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内部各处室和分厂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各自为政

企业的信息化由于缺乏控制与管理,企业内部的软件系统非常多,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造成系统之间信息的不畅通,虽然各处室和分厂感觉似乎解决了手工上比较麻烦的问题,但是没有使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达到最高的效果,造成了投资浪费。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够形成企业的整体化管理条件。

1.2 企业内部业务没有完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使得各处室和分厂应用计算机管理业务的水平不一致,比如物资处可以将采购业务反映到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其它处室和分厂的采购业务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厂的软件系统可以管理车间派工和完工汇报,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库存信息等。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反映企业运行状况。

1.3 企业内部各层面的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不一致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信息化是辅助企业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

现阶段企业由于各部门分散管理,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和业绩,因此使得各自使用的软件系统强调个性,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统一的数据归集。因此,现有信息化系统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信息数据控制的要求。

2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划

2.1 以及时的提销存和财务信息为依据,提高决策的精准度

企业管理者无时无刻不在做各种决策。如企业的目标决策、投资决策、生产决策、市场营销决策、风险决策等。每种决策都需要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大量的、系统的、及时的信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决策的结果准确、科学。因此,及时提供第一时间的生产、销售、库存、财务信息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

2.2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规范企业管理流程,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一切涉及到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管理的触觉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约束着其他部门。企业的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在企业的财务指标中有所反映。因此,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能够体现出对业务的监控作用,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目标。

2.3 以动态化的信息管理与数据交流为条件,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便利互信的协作关系,畅通企业的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及时准确的将市场信息反馈给企业,及时采取对策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及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市场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

2.4 以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信息传递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封锁现象,强化企业内部的协同工作,实现部门、员工间的优势互补、信息流畅,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达到原有资源增值,实现价值创造,最终体现信息资源的价值,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因此,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

3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

3.1 企业基础管理(财务与物流一体化)

①企业决策层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够掌握企业的整体财务物流业务信息,实时的进行企业决策层灵活及时的企业运作控制和决策制定。

②拉通企业物流流程,使企业内部各种物资的流动均处于可控状态,并能够及时的跟踪和查询物资流向。

③整合企业整体财务信息,使财务主管和企业高层足不出户便能详细把握企业资金命脉。

④减少企业中层用在统计方面的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各项数据,为企业中层提供了更多决策分析的空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耗费,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效地管理了企业库存,任何时刻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物资库存的查询和监控,减少了由于库存信息不准确而带来的物资耗费或待料怠工。

3.2 计划、车间管理

①使制造处成为企业计划的中心部门,掌握企业生产采购的全面明细计划,实现整个企业计划协调统一。

②转变生产(分厂)、采购(物资处及其他)的运作方式,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计划制定和协调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本职业务。生产:专注于成本和车间管理,负责制造计划的调整和反馈;采购:专注于供应商和价格的比较选择以及物资质量的监控。

③企业生产部门进行车间工序派工,车间物资管理,解决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实现企业物流和生产的整合,使企业业务管理更加精细化。

④物资处实施采购定额和采购计划的管理,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各类型物资仓存、物资采购定额以及采购提前期等采购业务属性并制定出科学、精确的企业物资采购计划;并灵活地提供一系列物资供应的统计信息和报表。

3.3 人力资源管理

①人事资料档案的管理和查询。便捷的人事查询是企业管理现有员工的基础,实现按不同人事属性灵活的组合查询登记将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重的资料录入和检索工作中解脱出来。

②人事招聘管理将能够通过自定义的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灵活的处理。详细记录每次人事招聘的信息和应聘人员的资料,对企业招聘流程完全按照企业管理要求自行定义。

③人才培训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事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为人才培训建立全面的跟踪信息,详细跟踪每次培训的组织过程和效果。

④人事考评和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和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根本任务,通过强大的自定义考核体系和考核流程将使企业明确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业绩情况。

3.4 办公自动化

①企业内部信息流的跟踪与控制。企业收发文是基础信息流、是企业正式文件信息的管理,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其他面向部门或者员工个人的信息将也能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网络上应用;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强大的流程定义功能实现企业各种不同信息传递的应用需要。

②企业内部知识数据的管理。企业知识库是全球企业梦寐以求的,但是由于没有优秀的知识收集、整理、存档和共享的工具,使得大多数企业存在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存档和共享四个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代办公自动化将帮助企业完成知识管理的全过程。

③办公自动化应该是企业各层人员的沟通场所,将帮助企业建立各层人员独立的以及共享的交流平台。

3.5 客户关系管理

①制定市场战略,确定细分市场,组织市场活动,并对市场活动进行动态跟踪。

②寻找过滤销售线索,确认商机,跟踪商机的销售活动阶段,实时的记录每次销售活动的细节,进行销售过程管理。

③成交客户的跟踪服务,质量反馈,再次销售评估。

3.6 企业财务管理

①建立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健全财务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机制。

②通过管理会计系统协助企业制定企业全面预算、滚动预算,并对预算和实际业务进行比较监控,制定预算及实际业务发生流程。

③通过企业控制设定企业并账的规则,简单并实时的实现月度和年度整体财务业务的汇总和合并。

4结束语

本文重点讨论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规划及目标,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将会有一定帮助,但是也会对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挑战,总体来说信息化系统建设将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信息;使企业的财务、物流、生产计划得到最大的控制与管理,形成整体协同性;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大统一。

参考文献:

[1]邱思开.论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J].科技和产业,2007(1):29-32.

[2]柳白成.我国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J].航空制造技术,2006,1:30-31.

[3]吴晓波,凌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5.

[4]王守宁,郑婷婷.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J].情报科学,2003,21(2):152-155.

第3篇

企业信息化与3A的亲密关系

何谓3A?传统意义上讲,即营销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

何谓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3A模式,就是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使企业全员都处于3A状态,大大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有关专家指出,基于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此,实现3A,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传递将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特别是在提高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上,3A模式是强大而有力的。有研究表明,企业的管理者离开办公室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办公桌旁的时间,随身携带的信息化终端可以帮助他们不间断地管理企业的运转,即使在离开办公室的环境下仍然可以进行管理。在全员管理方面,广东中小企业计算机人均拥有率不到5%,却有90%以上的员工拥有移动电话,而且所有的企业都有移动的网络覆盖。无论管理者与员工身在何处,依托移动信息化网络,都能马上对事件做出反应。

建设移动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性

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催生出了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它有着响应速度快、应用灵活以及设备应用门槛相对低廉的特点。它可以为企业实现:

1.提高决策质量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中小企业的老板们经常同时分饰多种角色,总经理、业务员、采购员等等,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至关重要。依靠移动信息技术快速响应的特性,移动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信息,这就为提高决策的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辅以信息系统科学的决策模型和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决策者的方案选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

如在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中,企业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实现全国各地的数据采集、统计、查询和,让企业决策人员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运筹帷幄,真正随时掌握最准确的市场数据,作出正确的决策。在湛江锦华通讯公司的应用实例中,采用了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使数据采集的周期从原来的一周到数周缩短到1小时,既有效地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时间差,也避免了层层汇总带来的数据错误,获得了降低超过20%的库存压力的显著成果。

2.增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提升企业整体快速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一个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企业的管理者要随时了解企业内部与市场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关决策之外,更要求企业整体从上到下也必须迅速响应,根据管理者的决策作出应变。

现代信息系统能够在瞬间处理并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实现了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管理者的决策指令能迅速传达到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而企业内部各环节也能迅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并把相关反馈信息收集整理后回传到管理者,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应变速度的提高。

3.有效解决资金不足情况下的营销问题

对于部分资金、渠道不足的企业,要实现有效的营销运作并不容易。移动信息化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营销上的好出路。利用移动信息技术,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创造不同的营销方式。如使用短信系统发送最新的促销信息,以及使用手机互联网平台,使企业拥有能有效直达消费者的广告媒体和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平台等,这些都能够让消费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了解到企业的最新情况,其覆盖范围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既增强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大幅节省市场营销的成本。

4.有利于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现代企业要赢得市场竞争,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小企业通过移动网络与重要客户连接在一起,可以直接实现与客户的一对一沟通,随时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效果,为自己创造更多商机。如在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中,汕头金海湾国际旅行社采用该系统实现有效采集客户特征等数据和将最新旅游线路、黄金周优惠线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目标客户的手中,大大提高了与客户的互动效率,也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利用移动信息化,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对企业员工的束缚,实现企业内外信息在第一时间的反馈与统计,加强远程协作,尤其是可轻松处理常规操作中难以及时反应的紧急事务,从而将公司内部决策机构与在外的营销人员连成一体,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促进内部信息沟通。因为移动信息化有着如此的优点与特性,它让我们看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3A的希望。

为企业量身订做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前推出的动力100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就是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行之有效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对于上述问题,广东移动的负责人说,“我们目前以产品与服务整合为主要思路,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政府、行业协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在产品结构上采用以标准化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相结合的方式,已开发了多种适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且市场反应良好。”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战略目标;框架模型

一、引言

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步伐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都来源于生产能力不平衡从而导致了从商家主导市场到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根本性转变, 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都预示着如今的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同类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深化业务流程再造, 从信息化角度构建核心竞争能力, 才能在同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从而谋求生存和发展。

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对于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都有显著的影响, 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使能器。为了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众多企业不惜投入巨资引进MRP 、MRPII 、ERP 等系统, 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具体几个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理解有着误区与盲点。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支持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下也能完成快速反应、实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间的柔性和动态性? 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此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通过利用战略目标转化法(SST)提出并建立基于企业总体战略逐步转化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分析框架模型, 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战略匹配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一)什么是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战略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是William King教授于1978年提出来的,他把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发展趋向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等。战略性的系统规划就是要把组织的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集合,而后者由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规划组成。

(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的应用步骤。首先识别企业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企业是否有成型的战略式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其次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企业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的信息化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信息化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上报决策层。

三、利用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

(一)企业总体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关系。企业总体战略是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基础,信息化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撑平台,也是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总体战略作为指导,经营战略和信息化战略就会迷失方向;没有信息化战略作为关键的支撑,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基础战略就无法有效地实施。企业总体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来清楚表示:

简而言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源于企业总体战略,支持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因此,企业应该规划出与总体战略目标一致的信息化战略目标,信息化战略目标必须聚焦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上面来,并且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发展和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是从公司总体战略出发,先分解为业务发展战略,再提出支持业务发展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则由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结合原有信息化能力对这些信息需求进行对照分析,然后由规划小组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

(二) X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集合。本节基于黑龙江某知名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简称为X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为例, 根据X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可以得出X有限公司的总体战略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将它拆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打造优质品牌、加强供应链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有效的库存控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化服务水平,通过这几部分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总体战略与公司的愿景“成为中国化肥产业领跑者”相互呼应。

X有限公司的总体战略依赖于以下五个具体战略的实施:

品牌战略――提高企业品牌意识,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差别利润和价值。

供应链战略――将原材料供应商与产成品经销商紧密联系在一起,采用信息共享的形式保证资源互通,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来应对市场变化。供应链战略包括了采购,生产,销售,仓储和运输等一系列活动。

人力资源战略――科学地分析预测公司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公司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

财务战略――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

服务战略――保证企业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使服务资源与变化的环境相匹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动态体系。

(三)X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目标。识别出X有限公司的企业战略集之后,下面我们通过 SST 战略集转化法将X有限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战略集合、实施策略与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公司愿景关联起来,使信息系统能有效支持这些目标的实现,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战略目标集转化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战略必须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再结合信息化现状评估可以设定X有限公司信息化目标即完成从企业单机级管理向IT 服务级管理的转变,也就是达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第四级别,建设由公司愿景驱动实施的辅助公司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的统一化管理的企业级/跨企业级信息化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完善信息资源管理,整合企业内外业务相关的部门,以高度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和 IT 服务管理体系为依托,综合运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

综上所述,X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的总体目标:以公司经营管理和生产业务流程涉及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将各个部门紧密结合统一管理;通过对原有信息化系统与新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从而整合公司内外资源,推动企业实现从传统的、分散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的、集成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公司具有更敏捷的市场应变能力,提高公司基础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X有限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概括为三个关键词:高效管理、业务整合和成本控制。

四、结束语

限于篇幅, 本文没有对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模型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也没有对每一步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详细叙述, 对介绍的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还需要更多企业的进一步具体实践, 特别是针对我国特定行业的应用实践,借助更多的更为完整的案例分析与应用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篇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不断地发生变化,所谓顺势者昌,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企业的财务目标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重新定义。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从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探讨,拟为企业明确财务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财务目标;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43-02

收稿日期:2015-01-18

作者简介:侯晓宁(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引言

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它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所有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企业制定财务计划、财务战略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自市场经济发展以来,西方经济学就开始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探讨,从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到后来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再到现在较为流行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纵观企业财务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企业面对的条件和环境变化时,财务目标也必须随着改变,如果一味地保成守旧,错误的终极目标将致使企业做出错误的战略目标,成为时代弃儿。

白驹过隙,当下已是进入21世纪的第15个年头,21世纪号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也给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影响。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相比,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都出于一种公开和共享的状态,各个子系统得以相互连接,信息孤岛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信息的交流不在是传统的单向式、封闭式的沟通,而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多向式的模式,此外,信息化环境也影响了会计核算的方方面面,传统的纸质单据逐渐被电子单据取代,网上授权进行账务处理和审核逐渐成为主流,纸质货币也越来越多地被电子货币取代,内部控制制度更是深受影响,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可以说,信息化环境与传统的企业经营内部环境完全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对企业的财务目标没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企业终将陷入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状态,顺应时展更是一种奢望。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目标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利润最大化

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自很早以前就开始受到诟病,但是逐利为企业的本性,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润最大化在很多企业的骨子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毕竟,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虽然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主体,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无可厚非,但是倘若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个至高战略目标,势必会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无利不起早”的态度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得不到重视,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中,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终将因小失大。试想,一个企业若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企业的行为将围绕追求最高利润而展开,不管是否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不管是否是以损害企业信誉为代价,只要有利可图,企业都不会对这些因素过多的考虑,以损害发展为代价而获短期利润的行为将会受到鼓励,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的共享将会加速这一行为的传播,群起而效之,只能是更快地加速一个企业的消亡。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自股份制盛行以来,考虑到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所带来的缺陷,济学家又提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这在股份制盛行的年代颇受追捧,在资本市场上也颇受欢迎,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目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也考虑了相应的风险,但是就我国目前资本市场来说,难以获得评价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手段,即使是上市公司,股价跟公司的经营也存在着脱节的情况,加上信息环境下,信息的共享以及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将很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囊括其中,很难建立有说服力的模型或者理论来计算真实的股东财富。此外,由于竞争的加剧和经营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的每个项目的都将面临各种风险,有的风险甚至超出了企业的可预计范围,这便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可以依赖信息化系统进行风险监控和项目控制,但是信息化环境本身隐藏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问题又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因素。若是过于依赖于信息化系统进行项目分析,一旦前期数据录入错误或者系统出错,造成的损失将难以预计。

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牵涉的对象太多,若是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难以将目标量化,同时在进行项目的分析和判断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主要掌握在资本所有者的手中,自然而然,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企业财务活动便毋容置疑地体现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的环节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和地位发生变化,企业已经不再完全是所有者一人所有,还会影响依存于企业的各相关主体,而各个相关主体也会对企业的发展甚至存亡有重要作用,当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个主体的关系复杂化,也使越来越多的要素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例如现在较为流行的erp管理系统,将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信息也纳入企业信息网络中,有的企业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的形式,实现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相互连接、数据共享,将企业内部链条上的所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本、采购、销售、财务信息等的共享,于是乎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发散式的信息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相关利益者只要与企业相连接,都或多或少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说,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才与企业面临的环境相适应。

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般是指经由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策略,并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的关系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总价值最大化。可以看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的因素较多,适应于“共同治理”的逻辑,将企业这块“蛋糕”做大,相应的,相关者的利益自然也会得到增加。这样的财务目标使得企业在财务活动中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转换,这也是与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那么企业在制定财务计划以及财务战略时,就不得不摒弃只考虑自身的观念,对相关者利益的影响也必须考虑其中,可以说,企业的决策从受单一因素影响(即追求单一最大化)变成了多方博弈的结果。其次,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要求企业需要考虑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而风险因子在信息化环境中变得更加多样而变幻莫测,因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都需要加以改进,以使可预见的风险可以在企业能承担的范围内,而内部控制更是需要紧随信息化技术的变化。最后,从信息链的角度,信息化的环境中,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传递变得快速,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使得企业开发和改进产品时可以更好地把握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样的,企业员工也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产生和传递者,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一份子,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也从传统工业社会的雇佣关系变成了利益共生关系,企业价值最大化员工的利益才可能得到提升,员工利益增加又会刺激其为企业最大化努力做出贡献,可见,信息化环境改变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才符合各方的预期,才与时展相契合。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也变得更加准确。企业价值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运用所表现出来的最终结果,企业价值也是被市场所认可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目前常见的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有企业的整体价值(包括股权价值和净资产价值)、经济价值(包括现时价值和市场公平价值)等,为了准确地评估企业价值,首先需要了解评估对象,包括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以及企业的资源等等,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信息的共享和多方面传递,这些信息的获取较原来更为容易,信息也更为丰富和准确,这就为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奠定了基础;其次,现在公认的、较为准确的价值估计方法为现金流量折现法,这是在假定企业将进行永久发展的基础上,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按照折现率进行折现后计算出来的折现净值。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并充分考虑了营运投资和必要的资本投入,扣除向债权人和股东支付的现金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产生于经营活动,并对持续经营、投资等所需的现金流量予以考虑,避免了受会计政策和管理层操纵的影响,因而有较为广泛的接受度,但是,自由现金流量的相关参数的获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可以建立模型对经营过程中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计算一系列的企业价值,这比单纯地凭经验确定相关参数要更为可靠,可以说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价值估计的准确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而,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的可行性得以提高。

三、信息化环境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注意的问题

在传统工业时代,由于物质资本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企业财务目标更为单一,而在信息时代,信息、知识、企业形象等都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因素,实现企业财务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繁杂,信息爆炸给企业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识别、筛选信息的难度,企业需要更多的甄别能力,对信息的重要性、时效性进行判断,再加上企业利益相关者都与企业建立了连接,企业想要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多个问题进行分析,既要对诸多因素进行考虑,又不能过于受到束缚,本末倒置。

另外,由于信息化环境导致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的加速传播对决策速度也有了一定的要求,集权式的管理不再适应现在的环境,更多的企业员工拥有一定的决策权,由于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人员也逐步从初级的信息搜集和整理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决策分析,所以信息化环境下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就不得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一方面不仅要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处理系统,另一方面也要就信息化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建立一套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企业置于一个新时代,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了,企业的财务目标也要变化,为了在新时代中立足,企业不得不对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目标进行重新考虑,目标的变化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只有找准目标,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取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炳礼.信息化环境下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

第6篇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 信息化 成本控制

我国物流产业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小物流企业是该产业的主力军,他们以富于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服务于各类物流需求企业。他们彼此竞争,优胜劣汰,不但推动物流产业向前发展。然而由于物流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物流行业和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中小物流企业比较注重成本核算分析的事后处理,忽视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生产过程相关环节的控制,因而使得物流成本高居不下。

一、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与控制概述

物流企业的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在包装、装卸、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增值服务以及物流信息等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货币表现的总和。物流企业成本大致是由包装成本、装卸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成本、增值服务成本及物流信息成本等构成。其中增值服务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在达到传统物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顾客需求额外提供的延伸业务所发生的成本。在物流企业总的成本中,运输成本及配送成本占得比例较大。

当前,物流成本控制主要分为部分成本控制和全面成本控制。部分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形成物流成本的各个部分施以控制,例如,运输成本控制、装卸成本控制、包装成本控制,等等。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对物流活动事前预算控制,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信息反馈及偏差纠错控制。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对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制约

现代信息系统的使用是物流业务开展和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通过信息技术,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将影响到物流成本的各块作业活动信息很好地共享,从而对物流作业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从而对物流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与控制。并且,现代信息系统网络除了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效率外,还使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形成一种效率链接,能有效地将搜集到的物料的价格、数量等在网上传输、共享,从而避免交叉、重复的物流现象发生,通过构建物流企业与其他相关方企业之间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巨大网络,中小物流企业能够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采用的是手工操作,很难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化控制。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中小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因此,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制约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控制成本的目标

目前,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一些发展瓶颈,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在哪里,因此对它们而言一个小而全的信息化方案是必要的。中小物流企业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仓库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其中成本分析子系统是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建立这些系统解决中小物流企业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小运作成本。信息化管理需依靠软件开发人才与会计人才合作,一同开发适应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应用软件,此软件的功能应做到方便实用,最基本的要求是可对中小物流企业接到的每个任务的全部成本、费用进行核算,所有数据只需输入原始数额以及所设定的参数,结果能自动生成。

四、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中成本控制的策略

1.间接成本分摊时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法

很多中小物流公司一直采用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由于间接成本分摊不合理,无法对客户进行有效的成本和利润分析。我国研究物流成本的控制文献中,对合理控制物流成本主要采用定额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而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管理为中心,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作业环节分工明确,对各个作业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控制成本,所以中小物流企业有必要以作业成本法等新的核算理论作为指导,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改进,根据客户的物流作业活动,准确地计算出物流成本,不仅可以为物流服务的报价提供依据,对客户进行选择,而且可以对具体的物流作业过程进行更准确的成本控制,进而使企业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在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前提下,以信息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法开始变得具有可行性,通过信息的共享与有效传递,中小物流有可能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分析成本,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2.以派车单号(订单号)为对象归集各种运输费用的方法

中小物流企业的运输业务和信息反馈常采用如表1所示的表格,以便汇总各项费用。该表格虽然便于物流公司按照车辆汇总费用,但是不利于公司计算每次运输作业的费用,从而计算每个客户运输业务的盈亏,企业无法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价,导致客户的流动性较大,客户的维护费用较高,公司的效益一直停滞不前。

表 某中小物流公司按照车辆汇总费用的工作表格示例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信息系统及实施成本等的制约,使得严格意义上的作业成本法在中小物流企业难以得到应用。笔者认为,针对在运输中发生各种费用,例如燃油费、停车费、修理费、装修费等,物流企业在建立成本管理模型时可以以派车单号(或者订单号)作为对象进行运输费用的汇总,然后与客户运价相比,计算某一客户的收益贡献。这种在作业成本法指导下的简易模型的建立使得成本核算按派车单号来划分,从整体上来控制成本,而不是分解来控制成本,从而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此外,根据这种模型可以及时统计各种数据,将客户进行分类,也便于将客户等级和服务费等挂钩,为财务进行物流成本分析提供真实资料。

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结构分析图

3.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中合理设置和运用关键指标以控制成本

中小物流企业为了对物流成本客观、科学地进行控制,有必要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和运用关键指标控制成本,并提供财务提醒功能。下面列举几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指标:

(1)燃料消耗指标。评价燃料消耗的指标主要有单位实际消耗、燃料消耗定额比,它反映了运输活动中燃料消耗的情况,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对燃料消耗的管理。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实际油耗(升/百吨千米)=报告期实际油耗/报告期运输百吨千米数

燃料消耗定额比=百千米燃料实耗量/百千米燃料定额量

(2)配送成本指标。配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配送通常通过集中、配货等环节,将不同供应商和众多品种的货物进行统一运送,利用规模优势以较低的单位运作成本来开发利润空间。配送成本指标主要用于考核分析配送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

①每吨重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总重量

②每容积货物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货物总容积

③每车次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总车次

④每公里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总距离

(3)车辆空车率指标。车辆空车率指标可以用于衡量车辆的利用率。若该比率过高,表示物流企业未能充分做到回程顺载的原则,或者未能合理安排好配送路线,以致造成实车去、空车回的现象。

空车率=空车走行距离/配送总距离×100%

五、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使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与管理更为方便有效,而实施全面信息化方案对中小物流企业而言成本较高,开发出合适的物流软件并非易事,需要很大的投资。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帮助中小物流企业克服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障碍,使其物流成本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杨英.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4月

[3]蹇令香,李世民.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绩效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4]王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6

第7篇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标

档案信息是企业原生信息源,随着经济发展其重要性正日益凸现出来;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档案部门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各业务部门提供以有效的数字信息为主要形式的档案利用服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服务,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最终目标。

二、全面系统采集有效信息

是保证系统目标实现的前提

为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建设一个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档案管理体系,形成涵盖企业生产、研发和市场等领域的信息应用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该系统应能够实现信息的全面、自动、实时采集。档案工作人员应根据完整性、准确性、适应性等标准及时对系统自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将其中应作为档案永久保存的部分,交由档案信息化系统自动批量地提取档案著录项,标引出分类号和主题词,并将文件保存在相应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中,至此一份电子档案正式形成。

三、准确加工处理信息是保证系统目标实现的基础

未经加工处理的档案信息,要么偶尔发挥极其有限的作用,要么终年沉睡在档案数据库中不为人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只有从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完整意义出发,针对一定题目,对分散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有序化系统化,才能实现系统的最终目标。

这里所说的分散无序的信息是相对而言的。虽然对系统自动采集的信息进行鉴别以决定是否可以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时,已依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适用性进行了筛选;但这种筛选是针对单个的、具体业务活动而言的;而针对档案数据库整体内容考察,就会发现很多信息在内容或结构上还处于无序状态,给信息有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也就要求档案人员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有序化整理,以提高信息密度和传递速度,为企业经济技术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多形式输出档案信息是保证系统目标实现的关键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系统中,全面系统采集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加工,主要是为实现信息的有序化存贮;换而言之,是为实现系统目标做好准备工作。至于系统目标的实现关键还在于:以何种方式不失真不滞留地将档案信息输出给广大用户。

1、开展广泛的档案信息网上借阅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快捷地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以研究院档案管理工作为例,档案部门可在局域网上设立档案信息网站,并建立用户界面友好的查询系统,完成档案的查阅。对于外部用户,可引导其浏览本站点信息,并为用户方便地索取档案信息提供技术保证,以期扩大企业社会的影响和提高企业知名度。对于内部用户,根据用户权限,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局域网为企业各业务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必要、及时、可靠、大量的基础性原生档案信息,满足各部门日常工作自动化过程对信息的需求,为各部门的信息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充分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并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起到支撑作用。

经过系统内部对信息的准确加工和处理,档案部门根据借阅者权限在网上为其提供实时借阅服务,应是十分准确和快捷的。通过用户全方位、大面积、频繁地对档案的查阅,一是活跃了整个档案工作;二是档案信息充分发挥了其在企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基本建设活动的发展;三是通过用户与档案信息的频繁接触,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档案意识会不断增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可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

2、举办网上档案展览

以研究院为例,可以根据以往举办实物档案展览的经验,通过内部局域网,举办网上档案展览。运用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馆藏档案的内容及构成形式,让基层科技人员根据特定专题自己去挑选、阅览所需档案信息。网上展出的档案信息可以按专题组织,是较为集中、系统的材料。在内容上,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在选材上,依据展出的目的不同有所差异:如主要是为科研、生产服务和以宣传教育为目的的展览,可以利用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原始性的特征,充分表明档案信息在研究院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是为科技交流和科研、设计成果转让服务的展览,可以选择技术上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档案信息,表明交流和转让的科技成果是先进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举办网上档案展览,不仅可以活跃档案工作,而且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由半封闭向开放式的转变。

3、注重档案信息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档案人员根据利用者的需求,以馆藏档案信息和有关知识,帮助利用者解决难题的一种智能服务。与网上借阅和展览相比而言,咨询服务对档案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档案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此外,承担此项工作,还要求档案人员要认真负责,谨慎从事。对于咨询的问题,应经过反复比较论证得出结论;对于涉及政策、权益、机密的咨询,应准确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五、加强反馈控制,是保证系统目标实现的手段

根据控制原理,企业档案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反馈,是指信息化系统输出的档案信息,经过与外部环境作用后,其输出效果返回档案信息化系统,并由此引起系统各项工作内容、规章制度的调整,以期更好地实现系统目标的过程。反馈控制的基本过程如下:

1、搜集反馈信息

全面准确的反馈信息是实现反馈控制的首要环节。反馈信息获取渠道如下:一是建立利用情况网上登记制度。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及时记录有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访问情况;而通过建立严格的利用效果登记制度,档案部门可以系统、全面了解利用者查阅档案材料的具体效果。二是深入基层随机走访用户。档案人员经常不断地深入基层,向广大用户直接了解利用档案信息产生的效果、对各种提供利用方式的满意程度及对档案部门各种规章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可以搜集到更加准确的反馈信息。三是定期向用户发放利用情况调查表。定期通过内部网络发放利用情况调查表给那些因为工作关系不能经常留守在岗位上的员工,可以搜集到利用情况登记及随机走访过程中,难以搜集到的反馈信息。

2、对积累的信息分析整理,宣传档案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

搜集齐全的反馈信息,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不间断的反馈控制的目的在于:使之真正成为保证系统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对于系统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反馈信息,经过不断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后,反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反馈信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档案信息化系统利用有关档案信息后产生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此类反馈信息应选择其中有典型意义的实例大力宣传;二是用户对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意见或建议,对于此类信息经过认真地分析可以发现,用户意见较多的方面正是信息化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3、对反馈工作定期总结,使其自身不断完善,从而保证系统目标顺利实现

随着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档案信息参与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程度不断提高,档案部门应把档案信息化系统中的反馈控制,与企业各职能单位的职能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这种职能控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必须定期对反馈控制工作加以总结,如反馈信息搜集是否齐全准确、定期分析整理是否客观全面、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宣传力度是否足够、对于不足的整改措施是否有效,以便对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反馈控制工作加以控制,以消除系统反馈控制执行中的误差,保证实现系统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路凤英:《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北京档案》1999年第6期。

2、何嘉荪:《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3、唐小燕:《背景信息—电子文件不可或缺的元素》,《档案学研究》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