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27 16:03:48

序论:在您撰写高考化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考化学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考化学答题,失分

 

2011年的化学考纲和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固定“8+4”的模式,即8道选择题,4道大题,与去年相比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大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专家研究发现许多考生审题不准确、不细致、不全面,答题不规范,应试技能不强仍是制约考生拿高分的关键,因此关注高考化学试题审题和答题的研究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答题技巧十分重要

一、高考化学试题审题问题的研究

我们知道化学具有“深”、“杂”、“混”、“特”等特征,在高考中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审题是关键.审好题不仅能为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路创造条件,找到解题的捷径,还可以帮助我们破解谜团、化难为易,审题一定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关键字词: “一定”、 “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 “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等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2抓专业术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氧化剂、还原剂等。

3抓专业概念:温度、压强、物质的量、质量、密度、摩尔质量、摩尔体积;

4抓解题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二、高考化学试题答题问题的研究

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回答简答题时,一定要避免“简单化”或烦琐不得要领,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要答到问题的“根本”

(1)化学方程式书写问题

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最佳答案选择问题

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是一种最佳选择,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杂志铺。

(3)简答叙述的条理性问题

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语言;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4)表达式书写规范问题

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或者是要注意空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

三、高考化学试题的应试技能的研究

掌握应试技能,控制好答题时间这是考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如有机物抓住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的一系列变化关系;解无机推断题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解题突破口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要通过复习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备考建议

对教师而言必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在后阶段复习中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引导学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或评分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的答题表达能力,同时结合高考化学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对前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依此来指导学生化学高考备考。

第2篇

目前迫于高考的压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一言堂”、“填鸭式”授课,教学方法单一、僵硬,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发言的机会很少,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大多数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普遍地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等特点[3]。学生机械的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知识点掌握的很牢固,但是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策略不当,忽视学科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采用拉网式训练的复习备考方式。这种复习方式虽然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不利于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2.结合时代特征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是空前发展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改进教学方法。

2.1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相关信息,增加自己化学知识的储备,将教学内容清晰、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在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教师可以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改编成网络流行的歌曲如小苹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方便学生记忆。

2.2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每一个课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图文合一,动静相辅,形象直观。它能够动态的演示复杂的过程,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如果只是靠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但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原子核排布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

2.3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3.逐渐引导社会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的心理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当前化学教学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单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课堂位于的价值取向。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束语

第3篇

化学科高考命题的范围是根据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和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的调整意见确定的。命题的主要依据是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化学科考试说明》。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体系和结构,考试说明则规定了化学科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等,二者相辅相成。目前,新的教学大纲对旧大纲的部分内容作了增删和调整,新的考试说明颁发在即。但就1995年考试说明对化学科内容的要求看,有八点内容删去,有八点内容调整,有两点内容的要求降低。因此,组织高中学生复习,首先应当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同时要及时掌握考试说明所给予的信息,准确把握命题范围及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化学高考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近年来,化学科高考命题的特征表现为:出活题、考基储考能力。试题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以及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这种常模参照性考试,其主要功能在于选拔优秀学生,并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因而在命题原则上体现出既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又有利于对中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样,命题的目标和立足点可概括为“稳”、“变”、“新”、“活”,注重能力考查,1995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研究和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对于今年乃至今后的教学走向和高考复习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95’化学高考命题分析及96’命题趋势

总的来说,1995年化学高考试题无偏怪现象,重视基础考查,联系实际,不超纲。从试题的变化来看,着重突出能力的考查。这也是今后命题的趋势。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稳中有变

(1)重视双基考查能力

1995年高考化学命题在重视双基考查的基础上更突出了能力的测试。试题1、2、3、4、5、6、7、10、15、16、19、20、22,27、28、30、35题均取材于教材,注意了源于教材知识及这些知识的迁移和拓宽。

(2)经典试题仍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那些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尽管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或经典试题,仍然重视。这些试题的难度适中,且有根好的区分度。例如氧化----还原、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度等问题。

2、变中有新有活

试题(Ⅱ)卷变化较大,力求创新,侧重能力考查,在题目设计上一改往年难易安排有序的格局。各小题难易相间起伏性很大,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充分发挥选拔功能。

四、今后中学教学走向

1、扎扎实实抓“双基”教学

把(Ⅰ)卷(Ⅱ)卷中“送分送到手”的题先牢固抓祝在基础上求变、求新、求灵活。从1995年考卷分析可知高一年级基础知识在命题中高达70%,综合性强的重要知识仍是高考的热点,今后仍然要考,但在题型和试题情境上将有新变化。

2、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基本实验的操作和原理,综合实验的不同方案选择、评价和分析、定性与定量实验结合应给予足够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应多做一些,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也可结合电化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实验习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实验在考查学生实验能力方面有局限,但仍具有一定的参照性。

3、熟练应用数学工具

注意在计算中应用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进行巧解妙答。运用概念,分析试题,不算即能做出科学判断,并能熟练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仍是今后复习的一大热点。

4、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第4篇

一、通过与2001、2002、2003年《考试说明》的比照,可以看出:

1、今年的《考试大纲》仍然坚持

(1)突出考查学科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内容,坚决淡化或删除过于繁、难、偏、旧的知识;(2)突出考查学科双基及综合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强调对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4)关注理论联系实际;(5)立足学科内综合。

2、《考试大纲》是到达胜利目标的指路牌

要搞清以下四个方面:

(1)化学科考试知识内容范围———各部分的要求层次,是了解、理解,还是综合应用。(2)化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在化学学科的体现。(3)化学科考试题型示例的各种题型功能的展示及难度层次的认定。(4)样卷的编排组成形式与结构、化学科本身的整体难度。

二、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考试专家曾对高考中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有精辟的说明:

(1)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

(2)高考考查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

(3)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高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

(4)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能体现的能力,并不是不顾知识基础的超越能力。

考试的难度是由总体形势决定的。不要把考试说明当成浓缩的复习资料,试图从中挖掘命题源头或考题的相似形是徒劳的。

1、注意考查范围,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坚决、果断、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不要求的、老师不讲就不可能知道、必须靠记忆才能掌握的、无再生性的内容。比如: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电石的生成、二烯烃的1,4———加成和1,2———加成、乙炔与水的加成、乙炔三聚成苯、六六六的生成、苯与溴的反应实验装置与现象、加成规则、消去规则、果糖的结构式、烷烃异构体的熔沸点变化规律、硝酸盐的分解规律、硫化氢的可燃性及其与二氧化硫反应、硫化氢的强还原性及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性、硫酸氢钠固体与食盐晶体加强热制氯化氢、五氧化二磷与冷水、热水的不同反应、偏磷酸及酸式磷酸盐、双指示剂的使用、配位键、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复杂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硅和强碱溶液的反应、铁盐溶液与碳酸盐溶液等双水解反应、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重晶石、萤石、冰晶石的成分……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期稳定不变的内容,往往是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点、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规律、思路和技能。

2、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深度广度,务求落实,万万不可含混不清。

例一:已知NH4NO3N2+NO2+H2O

指出何种元素被氧化、指出何种元素被还原、指出何种物质是氧化剂

指出何种物质是还原剂、指出何种物质有氧化性、指出何种物质有还原性

指出何种物质是氧化产物、指出何种物质是还原产物、指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如果只能从配平入手就是低水平,若能以电子得失守恒去解题才是真正掌握氧化还原的知识和能力

例二:指出下列符号里各数字的意义

明白其中各个数字的含义是对化学用语的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必然。

例三:(1)以镁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指出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时的负极和正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2)以镁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指出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钠时的负极和正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3)以铜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指出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时的负极和正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4)以铜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指出电解质溶液是浓硫酸时的负极和正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命名、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的认识,是在解此题时得到检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在解此题时得到巩固和升华,更加深刻理解电解质溶液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中的作用、书写电极反应时的作用(维持电荷守恒、维持物料守恒)。

3、重在提高能力。

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都比较原则,不够细致具体,要善于把这些原则的东西具体细化。比如理解能力就要从对概念原理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要能表述;推理能力必须跳出只记结论的误区,关注过程和方法。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只有在复习中对每一个实验的全程“悟”理的思考来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只能在回归课本加强阅读的实践里提升;解题能力需要在“建模”上下功夫,如:

热化学方程式:查状态(g、l、s)———查H正负———查单位(kj/mol)———查热量与化学计量数对应。

有机物的推断:抓官能团———抓典型反应———抓特殊条件———抓特殊产物——抓特殊现象

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PV=nRT、PV=mRT/M

第5篇

例1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铜丝过量的浓硫酸的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确认CuSO4的生成,可向①中加入定量水,对颜色进行观察;

B 若上下移动①中的铜丝能够对SO2的生成量进行控制;

C 在②中采用品红溶液能够验证SO2的生成;

D 可在③中采用NaOH吸收多余的SO。

2高考导向下分析

本题设置的各选项不仅考查考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还考查考生对相关试剂的原理的了解程度.此类题型在高考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把握,构建知识体系,明确化学实验目的,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从而找到教材中的延伸点及其落脚点.2 了解考查内容,重视双基学高考试题涉及内容越来越紧扣教材,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出题方式的灵活多变,更加注重了对知识的科学性及严密性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应熟练操作教材中的基础实验,规范化学用语,能够采用准确及专业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

例2 某实验小组为了科学验证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1)观察A中所产生的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为了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采取的相关操作步骤是.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装置图的观察及其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实验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而且还应将学生实验的内容与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接受、吸收及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3 高考导向下分析考查实验,重视实用性

例3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利用图3所示装置对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足搅拌、过滤.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

A 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 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 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 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分析。

第6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化学实验;应对策略

化学实验题最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表达、探究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2009年高考课改卷更加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突出了实验在学科中的地位。新课改2009年高考化学大纲强调了对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这将更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本文就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提出一些建议。

一、准确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高考化学实验题中既有常见仪器的规格和使用,又有正确操作的了解和错误操作的辨别,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1.熟悉常用仪器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结构、用途是提高实验答题能力的必备的基础。在复习时,建议让学生接触感受这些常用仪器,掌握这些常有仪器的名称,结构,规格,用法及用途。

2.掌握基本操作

基本的实验操作有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试纸的使用、试剂的存放、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等。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设置不同的实验情景,积极疏导,大胆动手,多向思考,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做好实验基本操作。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

二、认真分析课本实验基本原理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倾向于回归教材,体现了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特点。问题多围绕教材实验展开,如基本操作,变换原理,方法,角度等进行命题,增强教材实验的开发、迁移、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实验时要多问是什么(即实验目的)?(即实验原理)为什么?怎么做(即实验步骤)?不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即实验拓展)?尤其要重视课本实验,认真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认真分析实验原理,掌握典型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并进行相应的挖掘和提升。三、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应用性和开放性试题已成为高考试题的新热点,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复习时要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上做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改进、完善、拓展教材实验,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综合性,使之更贴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科学的研究中,科学、合理、周密、巧妙的实验设计,往往能导致化学科学的重大发现。”化学实验设计也成为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综合测试最好的方法,近年高考实验方案设计题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考查的重点。[2]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其认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评价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强化创新能力。

四、加强习题选编、训练和讲评

综合实验题属于能力考查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其命题思路是依据化学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其他板块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考查的内容可以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也可以是化学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同时包括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研究、分析、比较、筛选,把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习题进行整理,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让学生了解这些试题的主要类型、功能和特点,掌握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强化训练,增强他们的题型意识。要学生明白高考实验考什么、怎样考、只有学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楚、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分析典型综合实验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达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真正提高实战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化学复纲实验反思纠错

冲刺阶段高三化学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复习中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如今年《考试大纲》中.删去“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删去“思维能力”中“(4)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也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二、重视实验复习,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也会为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但是考生在实验试题上的答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就是考生在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视不够,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而在实验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更显不足,因而在高考中暴露出实验能力差距较大。例如:2006年理综实验题(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题目考查了带有一定思考性的化学实验操作,还考查了考生的文字表述水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绝不是靠死记硬背书本就能解决的。有些实验试题的解答,首先要考虑化学反应原理的科学性,其次才考虑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在最后阶段的实验复习中,考生应尽量创造机会多实践,并且在解答实验题时,把答题过程当作动手做实验来对待,同时要加强书写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三、建立知识结构,突出主干知识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

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重要的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重要的非金属氮、硫、氯)、有机知识(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若干个知识点。对于这些主干知识一定要加重复习,具体到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复习也要有所侧重,可以按照平时老师交代的重点知识复习,也可以根据高考出现的频率去复习。研究近五年高考我们发现,尽管考点有120多个,但是常考的知识点却比较稳定:

1.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

2.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无机;有机

3.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和结构简式

4.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5.实验设计

6.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7.元素周期表知识及其应用

8.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9.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0.同分异构体

11.有机反应类型

12.醇、醛、酸、酯的衍生关系

13.简单定量计算;统摄、归纳的能力

在复习中最忌讳的一种情形是总感觉到有许多知识点自己没有复习到,看到哪一道题都担心高考会考到,这种心态实际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经过半年的集中训练,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学生都见过。退一步说,高考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题型,那也绝不会正好和你看到的那道题吻合,这种概率近似为零。

四、及时反思和总结,严格纠错

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要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要及时归纳总结。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所以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穿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结构图,教师不要全部包办,要在学生自己归纳整合后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意识整合过程中的不足。:

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失分原因,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看练结合,优化应试策略

有两种极端的认识必须更正。一种是认为高三最后阶段不做练习,只是看错题,归纳知识点;另一种则是认为这一时段应该大量做难题,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做练习”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在高考中只知道如何分析,却不能正确地书写,至少是不能准确规范地书写。因为长时间不进行训练,会使手生,对题意的理解也会感觉困难。有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陌生度的增加会使考生得分率明显下降。而“大量做难题”更不可取。因为这样做除了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导致自己的信心不断遭受打击之外一无是处。这和我在前面所提到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正好相反,所以提醒有的同学,一定注意。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哪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要解决“高考化学得高分难”的问题,优化考试心理是高考复习不可忽略的一环。面对一套题,应该有稳定的心态,在按题号顺序作答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同学科、同类型)的策略,以最佳状态去克服慌乱急躁、紧张焦虑和丢三落四的情绪,对会做的题,要特别注意表述准确,考虑周到,书写规范,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重视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只有关注了时间,就有了时间,就有了效率,就有了速度,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机智。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