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范文

时间:2024-02-17 11:38:22

序论:在您撰写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第1篇

【关键词】统计 课程 发展 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梧州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基于教育部新课标的大学概率统计课程衔接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部分成果;2010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教师教育立项课题部分成果(桂教师范[2010]60号,项目编号:C类17)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25-01

一、中国统计课程的研究现状

课程研究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统计教学的研究自然也离不开对统计课程发展的讨论。统计课程的发展一直和统计学的学科地位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前,统计学的学科发展一直依附于政府统计工作,人们对于统计课程的研究多局限于政府各个部门的统计指标、方法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统计学科更多地与数学和社会经济学科相关联,统计学的课程研究逐渐更多地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统计学设立为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统计学课程的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前进,关于统计课程结构、规格和目标的研究都更深入、更全面。

二、中国统计课程的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中国统计课程的发展和其它课程一样,具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社会教育、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统计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统计课程从数理统计中分离,回归自身的本质和特色

过去,统计在中国常被认为是数学的一部分,该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刚开始只片面地强调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教师以数理统计为核心把统计课程作为数学的分支来组织教学。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数理统计知识,逐渐还原统计的本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以此解决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设置为本科一级专业学科,从此,统计学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吴启富,2012:48)。统计课程也在学科发展带动下,得到全面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了统计的课程结构、内容、教材以及学习的方式和评价的方法。

2. 统计课程开课范围扩大和数量剧增

随着统计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统计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数量也越来越多。全国大约 40% 的高校学生学习统计相关课程。现在全国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了 2000 万,以 40% 推算,大约有 800 万在校大学生学习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课程(刘超、吴喜之,2012:105)。我国高校大部分工科、理科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都把统计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非统计专业学生的统计课程和概率论合二为一,教师着重讲授统计的基本方法、思路和统计软件的操作,更多地考虑统计学和其它各个学科的关系,为庞大的统计学习群体找到实际应用的方法。

3. 统计课程发展具备良好的教育基础和持续性

统计是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知识。针对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教育部颁布的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方面强调要树立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针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高中三年的五大学习模块之一,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统筹法等统计学知识更是高中数学的选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方面把统计作为基本技能之一,必备的常识。针对大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育部没有颁布统一的课程标准,大学专业种类繁多,统计课程的类别更是被划分得多样且细致,也不可能为此制定统一的全国课标。但是统计课程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是基础,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课程着重介绍统计学的初步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统计素质;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除了介绍常识性内容更注重讲解数据的方法论本质(吴启富,2012:49)。由此可见,统计课程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教学背景,其内容发展从中小学到大学是一脉相承的,教学的持续性强。

三、结论

中国的统计课程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研究仍缺乏更多的实证调查,希望有兴趣的教师共参讨。

参考文献:

[1]李长吉,贾志国. 教育价值研究三十年[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2):76-81

[2]刘超、吴喜之. 统计教学面对的挑战[J]. 统计研究. 2012,(2):105-108页

[3]潘惫元, 王威廉. 高等教育学[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36

[4] 檀传宝. 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 2000,(3):14-20页

[5]吴启富. 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沿革及存在问题[J]. 统计与决策. 2012,(3):48-50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一观察学习理论的有关研究

班杜拉曾在1965年进行了一项有关攻击行为的模仿作用的实验。他让幼儿观看一个成年人攻击塑料的电视短片。成人对拳打脚踢。并叫嚷“打你的鼻子!”“把你打倒在地上!”。该短片有三个版本,除上述内容相同外,三个版本的结局各不相同:第一个结局是成年人做出攻击行为后,得到饮料和糖果的奖赏;第二个结局是成年人受到另一个成年人的训斥、惩罚;第三个结局是既没有奖赏也没有受到责骂。班杜拉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看一个版本。之后,将三组幼儿分别安置在与电视短片的场景很相似的一个房间里,里面有,也有其他一些玩具、书籍等。结果发现。观看第一和第三版本的两组幼儿,都模仿了短片中的成年人的攻击行为,而观看第二版本的幼儿没有表现出攻击行为。后来,研究人员告诉幼儿,凡能模仿短片中的攻击行为的,都可以得到果汁或其它奖励物。于是,三组幼儿都能模仿出攻击行为。这表明,幼儿能够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进行学习,而学习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又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制约。[2]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受注意、保持、再现、以及动机等心理过程支配的。[3]

注意过程。班杜拉认为,我们要模仿一个模式,首先要注意这个模式,观察学习起始于对学习者行动的注意。如果人们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注意或者不正确的知觉,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决定了从丰富的示范中选择观察什么,以及从正在观察的范例中提取哪些信息。在注意过程中,观察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受示范活动的显著性、可变性以及复杂性的影响,例如,显而易见简单易行的行为就容易被儿童习得。注意过程不仅仅是单单的接收个体的感知信息,还包括对于各种情境注意者的自我探索以及自己构建的意义。此外,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注意过程的重要因素。

保持过程。如果人们不记住观察到的行为信息,那么观察学习就无法进行下去,所以,保持过程作为观察学习的重要的第二个阶段,观察者要想在以后的行为中重现观察到的行为信息,那么就必须先保持住这些行为信息,也就是说,保持过程就是示范者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这些记忆代码在日后便能指导操作,也就是说依据描绘符号的能力,人们可以建造动作的内部模式。

动作再现过程。这一过程是把以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成适当行为的过程。这是一种由内到外、由概念到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作再现过程比较复杂,个体如何组织自己的动作,能否进行自我反馈与矫正,能否对行为进行监控都影响着动作的实际再现。总之,班杜拉认为,“为了正确的复现示范行为,人们必须具有必要的动作技能,否则就不可能产生最佳的模范榜样的示范行为”

动机过程。经过前面三个过程,在第一个阶段中,个体已经或得了大量的行为和信息,实际上,人们并不是把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表现在行为上。个体是否愿意模仿并实际做出某种行为,还取决于所傲的行为是否可以获得强化。如果可以得到强化,则产生一种动机力量促使自己去注意、保持和复现榜样的行为。所以,动机过程也是观察学习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

以上是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归结以上四个过程,就是:要成功地模仿一个示范行为,首先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模式,然后将观察到的这一模式用符号的形式保持在脑中,而要复现这一模式行为,有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我们是否复现某一模式由强化和动机控制。反之,下列因索均可以导致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观察到的示范行为:没有产生注意,记忆中无相关的储存信息,没有能力再现或没有足够的再现行为的动力。

三观察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念揭示了人类(以及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4]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个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观察学习,并且,个体的知识经验、品德、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许多方面是通过观察习得的。因此观察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强调观察学习中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替代性强化,这些对于实际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观察学习理念使我们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班杜拉提出榜样,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挖掘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充分利用其身边的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其产生观察学习。譬如,在教育中,在生活中,父母、教师、伙伴、儿童身边的成年人、文学作品和大众传媒中的人物都是孩子生活中模仿的对象。这些孩子的重要他人和媒介对教育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一,父母的榜样作用。孩子在出生以后,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5]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孩子的成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父母的行为也是孩子榜样学习的重要来源,父母的思想、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等都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在生活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儿童营造一个充满爱、宽松民主、乐观积极的家庭气氛,在良好的家庭气氛中积极的发挥好自己的榜样作用,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从而促进儿童健康的成长。

第二,教师的榜样作用。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即传授为人之道,传授知识,说得具体些,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研究表明。儿童对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教师是他们最先也是最直接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个人爱好、举止神态、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品格等,都将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力的大小,又与教师本身在儿童心目中的地位直接相关,威信高、重要性大、为儿童所喜欢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教师首先应当做幼儿的表率,因为不仅仅是教师鼓励的行为才有可能被儿童学习,同时,教师作为儿童观察学习首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模仿学习的重要榜样。应时时刻刻注意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

第三,伙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除了父母和老师之外,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伴。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国古代圣人孟子从小就随母亲“择邻而处”、“三迁其居”,为的是有一个良好的伙伴群体。班杜拉认为,在儿童的同伴中树立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由于同伴在年龄、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同伴的行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激起模仿和学习的兴趣,儿童往往会模仿他们佩服的同学,模仿受到教师、家长赞扬的同伴。因此,教育者要注意选择儿童生活、学习中比较接近的、影响较大的同伴作为榜样;同时,也要引导儿童善于分析各种示范榜样,分清是非,对照自己,找出差距,见诸行动。[2]

第四,大众传播媒介的示范作用。除了父母、教师以及同伴的影响之外,社会的传播媒介也会对儿童产生极大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它可以迅速地向人们传播有关社会实践与社会变革的消息,尤其是电视、电影网络,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示范榜样,这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网络要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的人物,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榜样作用,从而也要避免不良的反面的榜样的影响。[2]

总而言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于人类的教育、生活以及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他在当今时代中,呼吁环境教育,重视榜样的教育的环境里,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在当今的生活教育中,灵活积极的运用观察学习理论,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儿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芬.观察学习综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6).

[2]高新平.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现实意义[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第3篇

【关键词】动画 传统美学 发展演变

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同的,在观赏动画片时,一般成人观众会被动画中的玄妙形式吸引,但是作为成人,他们更希望获得更深层次的趣味,同时也希望更深厚的情感体验来充实精神世界。少年观众则是被其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面对生动的故事情节,他们就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动画电影中,这也是他们充实自己情感世界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他们都希望能够从动画电影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精神享受。审美趣味会随着时生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趣味。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保持与全球化一致,是现阶段国产动画电影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艺术经验,这也是中国动画传统美学风格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创作了很多政治讽刺作品。审美观念的形成一部分与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有关,还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在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饱含激情,还要有艺术技巧和审美情感,并把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融入其中,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活力。艺术家除了有高超的技艺和创作激情外,还要具备崇高的艺术情操。在物质缺乏的年代里,他们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仍然饱含激情,用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情操创作动画电影,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尽到了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使国产动画电影走向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也受到了冲击。传统的动画电影主要的文化元素以民间文化为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国产动画电影,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就是动画电影的素材,甚至有些民间故事直接改编成了动画电影,这样的动画电影很受影迷们喜爱。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产动画电影中融入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例如,国外一些浪漫主义文化就渗入到了国产动画电影中,有了这些外来文化元素的渗入,使原本显得有些单调的国产动画电影有了新的活力,喜爱国产动画电影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它主要是满足国内影迷的需要,这就需要艺术家的审美观念有所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观念在发生着转变,与此同时,影迷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艺术家在寻求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影迷们会随着年代的不同,欣赏动画电影的趣味也会发生转变。早期人们只是追求最低标准的视觉享受,不会从深层次的趣味方面去欣赏一部动画电影,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享受,对动画电影的艺术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今后的国产动画电影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发展方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首先,一部动画电影要想更好地吸引观众,就需要在艺术效果上有所创新,不仅在动画电影中要有创新精神,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创新精神,这也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动画电影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上,因为人们在观看动画电影时,是用审美的心态去观看的,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动画电影的创作就需要在审美效果上有所创新,现今主要是采用3D动画效果,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需要注重这方面的创新。

其次,现今的国产动画电影有了很快的发展,不仅在题材上有了改变,而且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所转变,传统的动画电影主要采用民间文化元素,很少有外来元素,比较保守,不像国外的动画电影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然而现阶段的国产动画电影逐渐与世界动画电影挂钩了,有很多的外来元素和先进的技术,这就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更能够受到国内动画影迷的喜爱,也能够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总而言之,国产动画电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将会在世界动画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

(注:本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课题名称:中国动画艺术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C023)

参考文献:

[1]段运冬.动画文化的品格探讨[J].装饰,2004.

[2]宗白华.意境——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小林.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5]万然,左珂.中国动画与国外动画色的色彩研究[C]. 2007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

[6何臻婵.试谈影视动画中的民族化[C].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7.

[7]张松林.再谈振兴中国动画业[J].电视研究,2003.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个性发展;个性特点;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43-1.5

初中生正处于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年过渡的青少年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不仅在身体方面发育很快,而且心理方面与小学时期比起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儿童时期的幼稚心理,发展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对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如何通过引导初中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

目前的教育体制强调发展学生个性,这个观点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有很多学生拿这个作为借口,成天想着学习以外的很多“闲事”,以此来表现自己所谓的“个性”。当前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内在方面来看,他们更加关注自我,包括关心自我的外在形体和衣着、关心自我的交友范围和心理感觉,并且开始对人的内部世界、心理品质发生兴趣,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性格特点,十分重视别人或者外在世界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

在交友方面,他们非常注重独一性――即要求找一个一心一意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倘若偶尔出现一个“第三者”,便很可能会造成原有的“友谊失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初中语文课本上都会引用一些友情破裂的事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们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和有效地处理。

在对于个人理想的盲目崇拜这一点上他们表现得甚为狂热,典型的例子是:大量中学“粉丝”的产生,足以说明在中学生的心里,学习对他们的吸引力远远不如追求明星来得更加强烈和狂热。

比较令人欣慰的一点就是,他们开始能自觉地评价自己,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榜样,只是他们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是从认识和评价别人过渡来的,因此需要外界力量采用正确的期待和引导方式。

第二,从外在表象上来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趋向于模仿和接近成人的模式。他们已经开始把自己看做“成年人”,对自己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自觉性。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成年人”,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在各种场合中都想表现自己,力争参加成年人的各种工作和实践活动,这种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另外,他们最怕别人把自己看做“弱者”,为了表现自己是强者,有时容易出现一些冒险行为。由于成人感的发展,中学生开始要求独立,尽力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家长和教师的过多照顾和过细要求,常令他们产生反感情绪。

二、通过引导初中学个性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成绩的提高

第一,有效纠正和改善学生对于自我的关注方式和内在心理。初中阶段是学生非常关注自身身体发育状况的一个关键时期。从体格的发育、体型的变化,到声音的改变,无论细微或巨大,都能引起中学生们强烈的反应。他们往往把“我”放在第一位,这主要跟小时候父母的培养方式有关。作为独生子女盛行的时期培养出来的孩子,现在的初中生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这样的现象要慢慢改变,不可急于求成。首先,应尊重规律,懂得接受这样的现实。其次,要心平气和地与初中生群体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作较量,用老师们所具有的成熟性个人魅力来吸引和引导学生。再次,对于其中出现的改善现象(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等)要及时表扬和褒奖,给予此类学生高度的评价,从而让其他学生受到触动和感染。也许突破自我的过程很缓慢、很辛苦,但是只要老师始终坚持正确引导,学生最终会逐步朝这个方面过渡。

第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例如,强调对学生情感的关注;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长远发展而不是过分强调呆板的结果;讲究授课和教育的艺术;一般人都渴望得到别人或群体的表扬,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老师要抓住机会,适当表扬,注意一定要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若是要批评,请找一个私下的场合与之交流。这样对这个学生的管理便会很快见成效,因为他只会觉得感激这个老师,也就是说这个老师对他而言是具有魅力的,他会从内心里接受和认同这个老师的管教。评估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估的结果,因此无论如何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把整个学生群体管理好。

第三,拓展各种教学途径,有效激励学生正当的个性发展,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首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会。其次,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将老师从无穷无尽的“口水”工程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让他们多说、多练、多参与活动。其三,鼓励学生交流自我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学习成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对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的发展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对其学业成绩起到促进作用,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班杜拉著,缪小春译,自我效能感: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韩庆祥,张洪春,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 图形推理;学生运动员;认知过程;眼动

中图分类号: G 804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5046505 文献标志码: A

图形推理是根据一幅大图形中的图案或符号的变化规律,推出并填入大图形中空缺部分的图案或符号的认知活动。它通过不同图形特征的组合及不同图形组成的逻辑关系的复杂程度来控制难度。与语词材料相比,图形材料可以避开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的影响,并且直观可行,所以它能更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思维过程。近年来,对图形推理的研究日渐成为推理研究中的热门领域[12]。目前,关于图形推理的研究主要是以瑞文推理测验为工具,多集中在图形推理策略[36]及图形推理水平的年龄发展特征[710]的研究上。这些研究大多是以完成时间、正确率为指标,或是通过被试的自我报告,推断不同年龄段个体推理水平及推理策略的差异,有些研究重点考察人格特质、认知风格和认知方式对推理的影响。已有结果表明,从小学到大学阶段,推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人格特质和认知风格对推理成绩也有不同的影响[712];然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动员在图形推理能力上的具体差异、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还有待探索,不同推理能力的个体在图形记忆、表象构建能力,以及推理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为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标准瑞文推理测验为工具,测量并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运动员图形推理能力和各维度的发展规律;通过图形记忆和表象构建能力测试,分析影响青少年图形推理能力的因素;通过眼动仪记录并分析青少年图形推理过程中注视和扫描策略。比较成绩优良组与不良组学生在注视顺序、注视时间、眼跳次数、瞳孔直径等,分析造成推理能力差异的原因,从而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青少年图形推理能力的发展及认知过程的认识。实践上可以为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认知发展不良,提高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为此,本项目以学生运动员为对象开展了系列研究。

1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运动员图形推理能力的差异及相关因素

1.1 研究方法

1.1.1 被试的选取

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和初中体育俱乐部学生,以及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员共72名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表 1 被试基本情况

1.1.2 实验材料

实验采用标准瑞文推理测验,共由60张图案组成,由易到难分成A、B、C、D、E 5组。A组主要测知觉辨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力等;B组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等能力;C组主要测比较、推理和图形组合能力;D组主要测系列关系、图形组合、比拟等能力;E组主要测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通过软件开发,使测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从而便于测验过程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又便于结合眼动仪进行实验。将标准测验拆分成等难度的A、B 2部分,A部分为全部测验的奇数题目,B部分为偶数题目,各30道题目,满分为30分。A部分作为考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图形推理能力差异的材料,B部分作为后续研究中施加实验因素后进行再次测试的等值工具。

在A、B 2个测验的图形矩阵中,按照位置关系选取30个图形作为记忆材料。在B组测验中选12个图形矩阵作为表象构建任务的材料。

1.1.3 实验程序

被试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测试程序主界面,如图1所示。填写完成个人基本信息后选择测试模式A。播放完标准指导语和完成例题后,进入正式测试。被试只需用鼠标点击认为正确的答案即可,点击后进入下一题。系统自动记录被试的基本信息、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和正误。测试完成后可输出被试的总得分、总用时、各组得分和各组用时。

在完成模式A测试后即刻进行图形记忆的测试,被试只需用笔确认30个图形矩阵是否出现在刚刚进行完的测试中即可,满分为30分。表象构建是指被试对没有备选项的图形矩阵进行分析后,运用表象在头脑中构建出答案,然后在空白处画出答案,共12道题目,满分为12分,如图2所示。

1.1.4 实验设计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瑞文测验模式A的总分、总用时和A、B、C、D、E各组得分为因变量。考察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否存在年级间的显著差异,同时考察不同年级之间图形记忆与表象构建的成绩是否相关。

1.2 结果与分析

不同年级瑞文测验(模式A)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各年龄段被试的正确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小学组下降速度最快、初中组次之、大学组最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级在总分上差异显著

2 推理测验高分组与低分组的眼动特征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选取

小学和初中的全部39名被试均参与了眼动实验,被试裸视正常,无瑞文测试经验。

2.1.2 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德国SMI公司研制的I View X HED头盔式眼动追踪系统,可以测量被试的注视时间、注视位置及眼跳次数和瞳孔直径等。用Lenovo ThinkPad T400笔记本电脑运行标准瑞文测验,并通过SONY VPLPX41投影仪将测试题目投屏幕上。

2.1.3 实验程序

投影屏宽2.4 m,高1.6 m,被试距屏幕3 m,端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佩戴好眼动仪的头盔后,进行5点定标。用笔记本电脑运行瑞文测试程序,被试注视投影屏幕,用鼠标点选答案。

2.1.4 数据处理

由于不同年龄组之间仅有D组和E组的推理成绩有显著差异,因此,将眼动分析的重点集中在这2组的测试过程上。将每一个题目的注视区域划分为9个:题干及8个备选图形。通过眼动仪数据分析系统,导出全部眼动数据,眼动统计数据为D组E组12道题目的平均值。

2.1.5 实验设计

将组别作为自变量(高分组和低分组),平均眼跳次数、题干注视时间和瞳孔直径作为因变量,考察高分与低分被试在眼动过程上是否存在差异。

2.2 结果与分析

在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中各有16名同学的眼动数据符合要求,结果见表4。

3 计划策略和表象构建引导对低分组学生图形推理成绩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选取

3.1.3 实验程序

对照组直接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测试程序主界面,如图1所示。在姓名下拉菜单中选择自己的名字,然后选择测试模式B。

实验组在测试开始前首先进行5 min的策略引导和表象构建练习,具体指导语如下。

测试模式B与模式A在形式上是一样的,在完成测试模式B的过程中,希望你认真分析题干中图形矩阵的横向及纵向关系或变化规律,尽量在找到某种规律后再比照答案选项作出选择,或者在找到规律后想象出可能的答案的图形,再去选项中点击符合的图形。你明白我表达的意思吗?之后进行5个题目的练习,并小结。练习完成后开始模式B的测试。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模式B的测验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在进行短暂的策略引导和表象构建练习后,实验组的模式B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总用时上也短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计划策略和表象构建的引导对提高青少年图形推理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什么短暂的策略和表象构建引导后就会产生如此明显的效果呢?本研究的被试均来自于小学和初中的模式A测试中的低分组被试,在完成图形推理任务过程中,他们可能没有通过对前面较容易的题目形成明确的推理策略,在面对较难的题目时对题干的分析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结合眼动的视频可以发现,低分被试更多地表现为在题干上的盲目扫视和试误性地在题干和备选项之间反复注视。在经过策略和表象构建引导后,被试在题干规律的分析上有了较多的计划性,从而提高了推理的正确性和效率。实验组被试在解题时间缩短的情况下提高了推理成绩说明了这一点。相比之下,对照组在解题时间延长的情况下推理成绩不升反降,也说明他们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推理策略。

4 讨论

4.1 学生运动员图形推理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图形推理是形象推理的重要形式,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已知图形推出另外一些图形或信息的思维过程,是以推理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综合性思维过程;因此,图形推理也经常作为非文字智力测验的主要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使用。研究1的结果表明,从小学到大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被试的推理成绩逐渐增加。这与张厚粲[13]等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主持的全国范围内的瑞文标准测验的修订研究中的结果一致,也与大多数智力发展速度与趋势的研究结果一致。值得探讨的是,本研究在测验总分与前人研究表现出一致趋势的背后还有更多重要的信息。研究1的结果显示,年级差异在A、B、C各组得分上不显著,但在D组和E组得分上具有显著意义。表明在知觉辨别能力、图形比较、组合能力和简单图形系统变化的认识能力上是基本接近的,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各年级均有较高的正确率。说明在小学阶段,约11岁以前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均有较好发展。沃建中[1]等人的研究也表明,8 岁以上儿童已经具备解决矩阵填充任务的逻辑思维能力,但高低水平组儿童在解决任务的能力水平上存在差异,对形状、颜色维度的识别最容易,对大小维度的识别次之,对方向维度的识别最难。D组和E组的得分年级差异表明,在系列关系、图形比拟,以及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上体现出了随着年龄增长的递进式规律。由此可见,这种较复杂的推理能力是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逐渐提高的。从题目完成时间上看,各年龄组解题时间的差异主要来自难度最大的E组题目,大学生在积极寻找着图形矩阵中的各种关系,很少存在放弃的题目。相比之下,小学生被试常常在找不到图形规律时进行盲目选择,或选一个与缺失部分相邻图案一样的图案为答案。对于复杂的图形推理任务,反应时间不适合作为评价推理能力高低的指标[14]。

对图形推理能力影响因素的探讨多集中在人格特质、认知风格和认知方式上[1112]。研究记忆对推理能力的影响很少见。在本研究中未发现记忆对推理能力有显著影响,与沈莉[14]和汪夏等[15]的研究不一致。也许是因为本研究所采用的无意图形记忆与其研究中的工作记忆代表了不同的心理能力。表象与知觉的关系一直是空间认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16],已有研究表明表象与知觉认知过程的眼动轨迹具有相似性[1718]。由此,本研究探索表象与图形推理任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象构建的成绩与图形推理能力高度相关。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表象构建任务本身也是一种推理任务,2种任务在题干部分的相似性导致结果的相关;另一方面就是良好的表象能力可以很好地对题干的图形矩阵进行形象运算,如方向、位置的规律变化、加减等,从而更准确地提取出题干图形间的关系。

4.2 学生运动员图形推理过程的眼动及认知特征

戴斌荣、俞国良对初中生瑞文推理过程的眼动研究表明,成绩优良学生对题干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显著高于成绩不良学生,对整张图片的持续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低于成绩不良学生。研究2的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被试在眼跳次数上具有显著差异,但对题干注视时间上差异不显著,与上述研究结果部分一致。高分被试较多的眼跳次数和相对较长的题干注视时间可能代表着被试进行更积极的信息加工,尝试更多的推理策略。Hunt等[1920] 的研究表明,解答图形推理问题的策略往往不止一种。林崇德等[8]人的研究也发现图形推理解题策略有分析策略、不完全分析策略、知觉分析策略、知觉匹配策略、自主想象策略、格式塔策略6种。Carpenter等人[4,21]发现图形推理过程包含抽象思维和工作记忆2个心理加工成分。抽象思维又包含2个相关但独立的成分:视知觉识别成分和归纳推理成分,前者指对视觉刺激的编码和对视觉刺激意义的解释,在图形推理中表现为发现图形横向、纵向或对角线上的变化及赋予这种变化以某种意义。这些具体策略和认知过程上的差异是导致图形推理能力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3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观点。同时也提示我们可以通过策略引导和表象构建练习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图形推理能力。

5 结论

不同年龄段学生运动员图形推理能力的差异不表现在知觉辨别能力、图形比较、组合能力和简单图形系统变化的认识上,而是表现在系列关系、图形比拟,以及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上。

不同图形推理能力的学生运动员在推理过程中的眼跳次数具有显著差异。图形记忆能力对推理过程没有影响,但表象构建能力与图形推理能力高度相关;短时间的策略引导和表象构建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动员的图形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沃建中,李琪,田宏杰.不同推理水平儿童在图形推理任务中的眼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610.

[2]张涤,张海燕.不同阶段学生图形推理能力的研究现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232234.

[3]陈浩莺.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发展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4]Carpenter P,Just M,Shell P.What one intelligence test measures:A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processing in the Raven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J].Psychological Review,1990,97(3):404 431.

[5]Inhelder B,Piaget J.The early growth of logic in the child:Classification and seriation[M].London:Routledge,1964:45108.

[6]沃建中,林崇德,陈浩莺,等.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个体差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1 8.

[7]查子秀.3~6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84(4):373381.

[8]林崇德,沃建中,陈浩莺.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2 9.

[9]毕鸿雁,彭聃龄,于海霞.儿童的直接推理能力及策略的发展[J].心理学报,2004,36(5):558562.

[10]Siegler R,Svetina M.A microgenetic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matrix completion:comparing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change[J].Child Development,2002,73(3):793809.

[11]周颖佳.不同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水平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12]靖新巧.大学生场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影响的眼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8.

[13]张厚粲,王晓平.瑞文标准测验在我国的修订[J].心理学报,1989(2):113121.

[14]沈莉.青少年信息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广度对图形推理发展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5]汪夏,陈向阳.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对图形推理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1):1824.

[16]金一波,王鹏.表象建构中的眼动机制[J].心理科学,2006,29(4):887889.

[17]Totten E.Eye movements during visual imagery[J].Comparative Psychology Monographs,1935(11):146.

[18]Antrobus J,Antrobus J,Singer J.Eye movements accompanying daydreaming.Visual imagery,and thought suppression[J].Journal of Abnormal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1964(69):244252.

[19]Hunt E.Quote the raven Never more.In L.W.Gregg(Ed)[J].Knowledge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74(32):235248.

第6篇

(一)发展历程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从中得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统计学作为知识体系的核心,还具有较为独特、清晰的发展流程。这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利用3个发展阶段概括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下文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经济学专家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研究比较国家经济实力的实际发展情况。第二个发展阶段:属于国家经济核查体系的完善阶段。多数和本体系有关的部门,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使得国家经济核查体系逐渐完善。在本阶段,统计学设计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确定核心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和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体系,细化国民经济结构部分等,不断充实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体系。在科学应用统计学的基础上,优化资料配置,将社会经济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个阶段,也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目前所处的阶段。在本阶段,在经济统计领域中,形成了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不断完善的新局势,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网络购物以及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独立性地位更加重要。这就要求人们要从新的社会发展途径中,深刻理解经济统计,为统计分析打好基础。一些人无法全面理解国民经济核算,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是只是用来说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这无法发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作用。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在旅游业、收支分配调节、交通运输、物流、金融体系以及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统计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二)欧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数经济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都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其中经济学家、统计学法威廉•配第就对国民收入总量进行分析、统计。随后,出现了价格与需求函数关系量化分析,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进而实现统计和分析这两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国家经济核查体系,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充实国家经济核查体系。此后,出现了投入产出分析法与资金流量表。这些都极大了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统计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检查与制定工作之一,在企业,乃至国家所有部门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成为了总结与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统计学数据等有关内容并没有获得较为深刻的利用,统计学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统计学在整个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心地位、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所在等,并不断发展此趋势,利用措施弥补数据的不足和数据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现代统计学分析法,实现统计学的独立发展,以此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二、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32

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经济管理的效率与合理性。由于经济的涉及面广且影响因素较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理论,从根本上处理经济管理问题。实践表明,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理论,并且将其合理的应用于经济管理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统计学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以数学的搜索与整理为前提,以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可对经济学等多种现象做出正确的解决和判断。进入新时期,经济学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局势,其发展需要有力的理论支撑,统计学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都能够吻合。目前,统计学已经在经济管理的多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代经济的发展是有管理学与经济学共同构成,管理是经济的重要方面,管理学同样具有复杂性,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完成管理活动,要促进管理手段的合理化,就需要统计学作为支撑。

2统计学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2.1统计学可以合理化企业报酬分配

职工的薪资分配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企业报酬分配问题,数学在职工的薪资分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可以作为员工薪资定量计算的辅助工作,能够确保员工的利益合理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统计学主要可以用于企业职工的薪资比例调节,从而使企业形成一种公平的气氛,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高,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充分利用统计学的有关规定

经济问题是庞杂的,统计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可以解决经济学发展中的多个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后,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的统计具有多样化的手段,在经济政策调整中具有促进作用。另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统计学也使管理过程更容易。数学公式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对象中,数学的量变和质变关系可以解决经济学发展不稳定问题。数学也是十分严谨的学科,所计算的经济学数据可供经济学者和企业作为依据,经济学发展和研究的严谨性与数学保持惊人的一致。

3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3.1数学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市场分析是营销管理的前提条件,数学的众多理论都对经济学营销管理提供理论的支撑和指导,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日常的销售情况,分析市场的未来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缺少统计学这一保障,营销管理会显得比较混乱。并且作为经济学的关键工具,通过间接的和直接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分析出营销所需条件,使企业营销更加顺利。

3.2统计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JP3]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涉及大量的数据和表格,统计学的应用不可缺少。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数据统计,了解员工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基本状况,以便于在招聘和人员分配上更加合理。另外,员工具有个性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统计学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分析员工特点的工具,使管理人员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使人力资源调配能够更加合理,同时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统计学还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提供必要的依据,抓住人力资源分析的重点,从而使人力资源能够全方位、高效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3统计学应用于审计中

[JP3]现代企业离不开审计,审计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加规范,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统计学应用于审计,主要体现在其样本统计上,由于每个样本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只有采取统计学的理念才能审计更加合理,抽样更加高效,使每种概率都能够有样本的加入。可见,在审计实务中,统计学的介入是一种必然现象,要确保审计的准确、灵活和高效性,必须认识到统计学的作用并且正确应用统计学理论。现代审计也处于发展过程中,审计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统计学作为审计的基础工具,可以促进审计的合理性,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总结

统计学是数学重要理论之一,统计以解决多数据、复杂的问题为主。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审计、还是在预算和管理中都遇到较多的数据、图表问题。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具有指导意义。通过统计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审计人员更轻松的获得员工和企业的基本信息,并对企业做出评价与策略调整。当然,我国企业在统计学的应用上还不够,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对统计学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使企业员工与管理人员进一步认识到统计学的作用,也能够掌握更多统计学的应用方法,从而发挥这一工具的积极意义,解决企业内部的多种问题,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