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机械行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4-02-08 15:56:51

序论:在您撰写机械行业信息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机械行业信息化

第1篇

辅助领导决策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领导者起着十分关键的因素,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需要来自领导者的重视和支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领导者对信息化的认识能力、实施能力以及持续改进能力。在“十五”期间,北汽福田、柳工、天拖等企业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巩固基础通讯网络,构建ERP、SCM等系统平台,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与业务运营效率。通过过去几年信息化应用实践,企业领导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作为海量数据高效存储、信息快捷通信的单纯技术应用,更是作为提高集团管控水平、优化产业链供应、增强内在竞争实力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大大增强了领导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我国加入WTO后,日本小松、卡特比勒等国际机械制造巨头纷纷登陆中国,使原本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企业领导面对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压力,必须将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管理优势。企业信息化应用核心价值不仅在于保障和提升企业日常经营水平,还在于通过信息化辅助领导决策和及时应对市场变化。随着各大企业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企业领导必将以大手笔、大力度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进行资源投入,全面建立起包括企业应用、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信息安全等在内的完整企业信息化体系,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统一规划、业务驱动、重点建设的原则,按照业务领域的划分构建关键应用系统,全面支持研发、物流、生产、营销、售后、质量、人事、财务、办公等业务流程,引领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推动业务流程的创新、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并大幅度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率。

管理向集团管控发展

当前,中国机械市场呈现出热销的局面,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特别是工程机械产品(如液压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起重机和压路机等产品)销售几乎全线走高,年增长率超过了20%,成为国内机械制造系统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许多机械制造企业正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要。卡特彼勒、美国迪尔、日本小松等国际知名机械企业抢滩登陆国内市场,国内众多其他生产企业也纷纷涉足,这些都加剧了国内机械市场的竞争。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为应对市场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这也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近年来各大企业努力推进企业管理改革,目的是以集团管控的管理模式驱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革新与市场环境竞争加剧,需要高效、务实的集团级业务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近年来在各大企业内部,先后以各专业厂或事业部(SBU)为单位,构建了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应用范围涵盖了人力资源、采购、财务、生产等业务。可以说业务部门与管理职能科室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正在不断增强。但在强调集团管控、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下,目前的业务单元级信息化发展状况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集团级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将成为“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重点。通过集团级系统应用,增强集团在财务资金、战略采购、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控力度,并实现在集团层面上科学、合理的调配企业内外部资源(资金、物料、人力、信息等),更好地协调各SBU间的业务关系,更好地促进各SBU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异构平台阻碍信息共享

厦工、柳工等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长时间的持续发展,以事业部、分子公司为应用主体的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现已初具规模,这些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正在业务开展与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信息化建设中单独开发,独立运行,分散管理,缺乏规划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各类信息系统在技术实现、应用环境、数据库平台等方面的异构性,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数据沟通与功能联动。因此,随着机械制造企业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加,信息孤岛现象变得越发严重,使企业很难发挥信息系统整体效能。

随着企业内部市场化进程加快,各业务单元间的信息沟通、业务交流越发频繁,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安全性、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旗舰的集团母公司,需要通过及时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各单元的业务运营状况;需要对大量异构的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整合,提高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信息共享水平以及业务处理效率,从而增强系统对企业业务与管理的服务、支持能力。因此,构筑跨系统、跨平台、跨网络、跨业务的信息集成应用平台,成为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促进IT管理改革

在“十五”期间,国内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先后在集团层面建立了独立的IT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必要的技术规范、运维流程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机构内岗位职责。经过几年的努力,IT管理业务范围逐步覆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规划、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目前,各事业部以及下属公司的IT组织仍不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仍缺乏保障,使集团推行的IT管理制度、规范与信息化发展战略无法立即响应、快速落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引入先进IT管理理念与规范标准,对现有IT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高IT服务能力与管控力度。

第2篇

关键词:缝制机械;信息化;可行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81

0 引言

自从2008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缝制机械行业也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的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从行业的整体现在来看,近年来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特点还不够突出,没有形成气压基本认同的重点推进工作领域以及行业信息化推广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技术的不够成熟和行业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而在当前我国成为世界最为主要的缝制机械产品生产国,品种丰富、门类齐全,在世界缝制机械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今天,全面实施信息化工作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缝制机械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产业的集群化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成长空间

首先,缝制机械产业呈现集群化特点,为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信息化工作技术提供了空间。从国内当前的缝制机械产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台州、宁波、江苏、上海等地区,呈现出了典型的集群化特点。产业区域的集群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在之前推广信息化工作技术的话不仅面临着由于产业分布较为零散的问题,更面临着信息化工作技术的应用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问题,那么缝制机械产业集群化现象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和之前的产业分布相比,当前的缝制机械产业分布具有以下优势来支撑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第一是很多相关产业聚集在一个地方,物流、能耗和生产成本得到了很大的降低,这个时候应用信息化技术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二是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距离很近,这不近为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便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信息化工作技术含量;第三是产业的集群化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未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不得不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

2 行业对品牌建设重视的加强

其次是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企业更加的重视品牌的建设。虽然说当前我国的缝制机械行业产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但是仍旧无法在和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竞争时取得优势,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的缝制机械行业的整体技术含量比较低,目前只有一些常规产品如平缝、包缝等机械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缝制机械走向世界的一大“瓶颈”。面对这一问题,国内缝制机械企业开始从过去“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的转变为“小而精”的经营战略,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不再一味的模仿国外产品,走上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科学发展道路,这可以说为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技术仍旧是为了科技发展的主要发现,因此缝制机械企业欲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积极的采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化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真正做到自己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品牌附加价值才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3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推广

然后是当前缝制机械行业中小企业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在积极的寻找突围之道。我国的缝制机械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超常规的高速扩张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机会主义”普遍的存在缝制机械行业中小企业中,近年来随着缝制机械行业整合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要么被其他企业兼并,要么积极的采取先进技术实现“突围”目标。而信息化工作技术可以说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个时候推广和应用信息化工作技术毫无疑问是大有可为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的举措必将会对大型缝制机械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大型缝制机械企业不得不积极的进行企业改革,应用新的生产技术,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优势,更加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4 国内政策对信息化工作技术的支持

最后是国内对轻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支持使得缝制机械行业实现信息化工作具有了可行性。面对国外品牌纷纷打出高效率牌、环保牌、节能牌,国家愈加重视缝制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大力的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研究,实现缝制机械产品的创新。集中体现在机电一体化、绿色节能化、工作信息化上。其中工作信息化主要就是指当前的缝制机械企业将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生产过程的控制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方兴未艾,对于众多的缝制机械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国内缝制机械行业整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外产品的竞争,国内缝制机械企业必须拥有“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的心胸,结合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本身的技术优势和特色,真正的打造出缝制机械的民族品牌。

参考文献:

[1]林君焕,胡政.国内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广西轻工业,2008(01).

[2]周玉竺.以体系为基础 创新行业标准化工作――缝制机械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上海标准化,2008(01).

第3篇

1、机械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机械行业总体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压力,行业分化明显。从行业情况看,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等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发展势头较好,如汽车制造,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100万辆,由此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体发展稳中有升,部分企业抓住机会,做大作强。轨道交通受益于国家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大,发展迅速,在技术转化和积累方面也进步较快,高铁装备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名片。其它一些行业,如核电和高压输配电设备,得益于政策引导,同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机会。

但对于较多的基础机械设备行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如钢铁设备,机床、工程机械等,市场需求不足,竞争较为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较大。如何转换生产方式和转型突围,是这些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行业相对平稳,但受制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的影响,转型的压力同样存在。普遍的趋势是企业沿行业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供应链打造,缩小自身的制造规模。这些企业在业务销售上已经开始利用日益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协同设计,也开始关注工业云平台。

总体来看,机械制造面临比以前阶段更大的挑战,企业对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先进制造技术、信息化应用、精益生产等概念投入更多的关注度,这是客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此转折点,部分企业会淘汰出局,部分企业也会获得快速发展机会。

2、机械行业应用的主要工业软件及其当前应用情况

机械行业应用的主要软件包括CAD、CAPP、CAM、CAE、PDM、ERP、以及CRM、OA、MES、DNC等软件系统。

CAD是机械行业使用最为普遍的设计软件,CAD包括二维CAD和三维CAD,接近100%的机械行业已经采用二维CAD进行绘图,实现甩图板。三维CAD使用率总体不高,尤其是在以按单设计为主的制造业,三维设计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出图的要求。三维CAD应用的深度在制造企业也不足,大部分企业停留在数字样机展示层面,缺乏对三维数据后续的应用。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三维CAD应用的比例逐年提高,是机械行业设计工具的发展方向。

CAPP是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大型企业、军工企业、汽车等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应用普遍,该软件用于编制标准的工艺文档,统计工艺数据,用于保障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CAM用于生成数控机床所需的加工代码,一般可以从三维CAD模型中通过后置处理生成G代码,驱动数控机床加工产品。在制造为主的企业,如模具、精密机械、航空航天,CAM得到普遍应用。

CAE是在三维CAD的基础上,对零部件进行强度、应力等分析,实现对数字样机的校核。CAE涉及的专业较多,如电磁场分析、流体分析等,专业的CAE分析软件应用在专业性产品设计过程中。

PDM作为对产品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实现对产品相关数据和设计流程进行管控,在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公司中近半已经应用。PDM是企业数据管理的统一平台,用于管理产品数据源头,为ERP等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并逐步发展为管理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技术文档的PLM系统,是机械行业重要的基础平台。

在年产值3000万以上机械企业中,应用ERP的比例较高,已经达到50%。ERP用于管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但从应用效果看,大部分企业应用ERP停留在进销存模块,与企业整体资源管理理念还有较大距离。

CRM是客户管理关系系统,与OA(办公自动化)一样,是机械行业的辅助管理系统,总体应用比例不高。

MES(制造执行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车间的排产和派工管理,是生产制造的执行系统,企业具有信息化基础后,一部分具有先进生产现场管理的企业实施了MPM。网络DNC主要用于数控设备的联网,收集设备运行数据,下发加工代码,这种系统在数控车间已有部分应用。

3、机械行业工业软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行业工业软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工具软件的正版化率低,应用有待深化。机械行业处于工业产业链的基础端,投入信息化的资金相对不足,导致基础的设计工具软件盗版率较高,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CAD软件的盗版率高达70%,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另外,在工具软件的深度应用上,也面临从二维设计到数字化产品定义过渡的关键阶段。

三维CAD不能适应客户需要,普及速度慢。目前的三维CAD属于通用型产品,较少体现客户的行业特色,在产品设计速度上,对比二维绘图,设计周期延长,在目前机械行业订单交期短、快速出图的背景下,企业难以大规模采用三维CAD进行设计。目前需要面向行业的三维CAD,要求能大幅提高工程师的设计速度。

企业关注ERP较多,对PLM认识不足。ERP和PLM是机械行业两大重要的信息支持系统,但企业主管往往偏重于以财务和物流为主的ERP系统,而对代表产品创新和产品研发的PLM系统重视不足。导致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先实施ERP,而忽视了PLM系统的建设。由于企业缺乏数据源的支撑,单一的ERP系统在企业应用效果普遍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缺乏软件系统的整体贯通,形成信息孤岛。机械行业的信息化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企业逐步采用了很多不同供应商的工业软件,导致软件系统各自独立运行,无法实现数据传递和流程贯通,影响总体应用效果。

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足,信息化驱动落地难。工业信息化以工业自动化为基础,以前制造企业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足,大量的人工操作环节带来管理上复杂度增加。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底层自动化提出了较高要求。

4、对本行业工业软件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工业软件的发展处于从单元应用到总体应用转型的关键阶段,工业软件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大力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当前机械行业对工业软件的总体需求是快速、高效,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由于行业差分,不同的行业对设计软件和工具软件的需求有强大的差异。这种需求一方面要求工业软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求软件服务商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版本。这种符合行业特色的需求也为国内软件供应商提供了新的机会与空间,如CAXA公司推出的汽车零部件、煤机、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即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

借助云平台实现超越发展。2013年,工信部开始启动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工业云是面向制造业的创新服务平台,运作方式为依托产业联盟,整合信息技术服务、设计服务、制造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认证服务等优质服务资源,降低创新工具使用门槛、沉淀行业共性技术并建立开源共享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避免低水平重复设计,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从仿造、仿创到自主创新发展,激活社会创新活力,用创新创造需求、创造市场。目前工业云服务平台已经在国内15个省市开始试点推广,企业可借助此次活动,获得信息化支持与服务。

整合新技术支持工业软件。目前信息技术处于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得到高度关注,并已经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即具有代表性,其影响已经开始扭转企业传统的市场渠道。通过这些技术搭建起协同制造服务平台,为企业提能效率对标服务,切分、重组现有制造资源,服务个性化长尾市场以及创业、创新所创造的新市场,是信息技术为机械工业搭建的新舞台。企业只有适应和迎接这种变化,才能在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获得先机,持续发展。

第4篇

国际化路线加速信息化进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店后厂式的洗衣连锁加盟模式开始在中国兴起,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企业通过引进外来洗衣品牌或管理模式、自创品牌等形式,给我国的洗染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管理,在洗染业掀起了加盟连锁的热潮。

抓住这一契机的航星机械得以迅速发展,起初航星机械专注于干洗机领域,并一举成为国内干洗机领域的领头羊。航星机械的国际化进程开始于1999年,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航星机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相继组建了航星美国和航星欧洲公司,并拥有了意大利灵都士公司50%的股份。航星机械发展历程中另一重要里程碑是对德国博威的全资收购,德国博威曾经享有“干洗机领域的劳斯莱斯”称号,这一殊荣,以并购的方式被航星机械继承。

但毫无疑问,领跑干洗机市场并不能让航星机械满足,成为整个洗涤设备领域的“劳斯莱斯”,才是航星机械的企业愿景。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和海外合作,以及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航星机械不断在国内外洗涤化工产品领域开辟出新的市场,这也使得航星品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攀升。

在工业洗涤设备这片红海中领跑,并不意味着航星机械可以满足现状。尽管走在洗涤设备市场的前列,杨明军认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依然是洗涤设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倡导创新、专业、团结和忠诚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先进的研发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予以支撑,而信息化系统支撑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平台必将加速洗涤设备行业研发创新及信息化进程。

开启设计制造一体化时代

“直至如今,洗涤设备行业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发展初期,甚至很多企业还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在航星机械工作了近20年的杨明军说,“在信息化领域,航星机械无疑是这个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相似,在实施信息化之前,简单的库存软件、记账软件和多年的经验就足以支撑企业业务的需要,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业务多元化的发展、以及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如何打通从研发到生产之间的鸿沟,领导如何及时高效地管理决策,车间如何科学地安排生产计划,如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差错率等诸多问题横亘在航星机械面前,制约着它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企业。

2011年初,航星机械开始实施ERP系统。杨明军回忆说,因为基础数据需要从零开始梳理,实施ERP的阻力非常大,好在一步一步坚持了下来,当时航星机械除了驻外办事处员工和生产线的工人,几乎全员参与了ERP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上线后的ERP系统,实现了采购、库存、生产和财务方面的数据统一和联动。杨明军说:“上ERP之前,财务统计的采购数据经常有出入,因为采购件的价格会有波动,不及时输入就会造成统计的误差,通过ERP U8的实施,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产供销的数据问题解决了,航星机械还面临着另一道难题。作为洗涤设备行业的领导者,航星机械的产品和技术很容易被模仿,为了高效的研发,研发部门的图纸通常处于共享状态,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研发人员的离职都有可能造成技术的流失。这个简单的诉求,是航星机械选择实施PDM系统的初衷,通过研发管理平台的应用,为不同的研发项目设定不同的权限。而显然,PDM的价值,要远远超过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通过All in one一体化解决方案,航星机械在设计和生产之间建立了互通的数据连接通道,实现CAD/PDM/ERP系统间的信息集成、数据交互,消除各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对于航星机械来说,这意味着开启一个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时代。

PDM助信息化再上台阶

从航星机械的总部行政楼穿过,有一座九曲桥连接的独立办公区域,这里是航星机械的研发部门。称其为研发重地亦不为过,据杨明军介绍说,这是航星机械唯一有独立办公区域的部门。的确,作为一个有着“做国际市场领导者”愿景的企业,研发创新是企业赖以基业长青的基础,而研发管理水平同样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实施PDM之前,航星机械的产品研发项目过程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项目管理难以实现;针对变更的控制较为困难,版本的控制设计的可追溯性难以保证;企业内部缺乏电子化的管理环境,文档管理的效率低下。

杨明军说,在实施完ERP的基础上,航星机械将PDM项目分三步进行:图文档管理、项目管理、工艺管理。这样的规划与航星机械的研发管理思路十分契合:长期以来,人员流动和历史数据的积累一直是研发管理的难点,通过PDM的实施,图纸资料的共享得到很大改善,检索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提高了图纸的安全性;针对新产品开发项目,研发项目可以通过PDM管理,使得开发过程可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工艺管理的实施,打通了PDM到ERP的数据流,一个完整的流程可以顺畅运转。

第5篇

关键词: 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2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公路交通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公路建设的发展使交通工程机械及其配套零部件的总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为我国交通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不仅带来了发展带来机遇,而且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是,我国属于世界上交通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于机械产品之技术水平、机械产品质量水平和先进的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强国相比依旧存有一定的距离。[1]因此,我们仍旧要对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及企业本身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

1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地位。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应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行业、技术、以及企业组织等结构方面正在平稳发展。[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与公路维护工作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蕴育着很大的商机,交通工程机械市场定会成为可持续的开发热点。今年是“十二五”规划之第四个年头,同交通建设紧密联系的交通工程机械行业自然也期望能借此顺风走出发展低谷,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2 目前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自主研发机械产品能力 目前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发展的阶段。但是对大部分企业来讲,许多方面同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大的差距。此种差距不但体现于产品的品种、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品质、产品的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更主要的是体现于产品之技术含量与对核心技术的把握程度方面。许多产品因为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之核心技术,致使关键零部件只好依靠进口。

2.2 机械行业基础发展落后 相较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达的国家,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基础零部件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全球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针对我国来讲,因为高端技术核心严重依靠进口,对于机械关键零部件愈来愈受到进口的约束,价格的增长,交货期限保障方面,均严重制约了我国交通工程机械的发展。

2.3 机械产品质量较差 尽管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年的技术引入、合资与联合制造,切实履行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诸项工作,整个行业总体的产品质量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仍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国际市场上总是排在二三流产品的位置。据调查报告表明,应用我国产交通工程机械的利用方一致认为国产交通工程机械运用周期比较短、液压件极易产生漏油现象,发动机动力不够,部分零配件容易损坏及至出现伪劣产品。

2.4 机械行业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还不具备适宜机械制造行业信息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之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不健全,集成度过低,使得行业中联系平台不能较好的交流联系,导致出现“信息独立”的局面,致使资源未得到科学的利用,偏低水平建设行为多存在于行业之中。此外,对信息化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企业针对电子商务系信息化的认知度有待于提升。

3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零部件即构成整机产品之基础,其决定着整机之质量、整机之可靠性和整机之发展水平,因此,提升零部件质量是化解交通工程机械质量矛盾与振兴交通工程机械之基础工作,要放在首要位置实施攻克。应重点搞好关键部件之专业化生产与质量管理工作,以部分基础较好之零部件生产单位为重点,由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促使这部分企业把生产做大做强,为交通工程机械发展与竞争力提高打下有利的基础。[3]此外,整机厂能够实施有效零部件发展战略,针对核心零部件增大投入、偏重发展,针对非核心零部件实施外包形式,以达到“重主业,轻辅业”之目的。

3.2 强化对机械行业人才的培养 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强化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组织员工展开技能培训、综合知识学习等,以此来提升我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要建立一支富有活力的企业营销人才队伍。不断更新营销管理理念,培养高品质的营销人才,熟练掌握营销技巧,构建科学的营销管理机制。这样,我们方能达到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的最终价值。

3.3 注重机械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要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的实情出发,加大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换工作,在因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定下重视产业结构之调整,促进经营方式的转换,以适宜不断改变、发展之市场行情。对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来说,企业之合并、重组愈来愈频繁,此对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来讲,不仅存有机遇而且存有挑战。这便需要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应当具备雄厚的资金储备、卓越的管理团队等方面之优势,应当做好此充分的准备,不仅不会被同行业兼并,而且有机遇对发展不利的机械行业实施重组收购,此不但为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对企业本身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3.4 提高机械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企业若想具备自己的品牌,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若想有长足的发展,则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要一味依靠引进的国外技术支持。因此,我国要集中力量搞好企业集团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大大中型企业引入技术汲取能力与技术创新力度,让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的主体,并且联合科研院所、大学院校等与此行业相关的科技力量,紧密结合市场与生产之需要,实施科技攻关与产品研发。促使将来的技术来源应从国外变为国内为主。[4]在这方面,我们应像日本、韩国那样,在引入别人领先技术的同时,归纳经验,创新出自主开发之路。

3.5 促进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的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业已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之中,针对交通工程机械行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更深层次的融合,对于本行业的产品开发、销售等诸多方面的业务流程实施深入的变革。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化信息化系统与机制的构架与健全,一个适宜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系统的构架与健全,是构建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增大软件开发力度,推动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规模朝着智能、网络、服务的方向转变。

4 结语

总之,交通工程机械是保障交通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关键手段。交通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制造产品水平之高低,直接对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起着推动或者抑制的作用。因此,正确探究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问题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2]贺文晖.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中华建设,2012(08).

第6篇

信息化技术在机械工业领域内的信息交流机械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械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机械工业领域内的机械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有益于创新机械制造技术,完善已有的机械行业缺陷;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使机械工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得到更高效的发展,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国际间的机械技术交流和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信息化技术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将机械产品等数字模拟化,使相隔千里的机械研究工作者都能进行探讨。

信息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技术在机械发展中迈向智能化领域以微电子、Internet为重要标志的信息化时代,不断的研制出集液压、微电子及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将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的产品设计之中,进一步提高了机械产品的性能及高科技含量。机械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电液控制自动换挡变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负荷传感全功率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与遥控及无人操作技术等。另外,像GPS、GPRS技术在机械设备、产品中广泛的应用,也会增加了机械的性能。信息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技术发展,将成为机械发展的一种趋势,控制技术和电子监测技术也将更加广泛的应用的今后的机械产品中。信息化技术的转换方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机械制造与管理体系将更多地融入信息化技术一是建立覆盖机械制造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使机械行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实现各机械行业生产企业内部间充分的信息交流,实现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和合作,形成有效的、敏捷的信息交流系统。二是实现全机械行业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以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现象出现;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机械行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机械生产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四是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五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加强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机械行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发展,行业,创新,机遇

中图分类号:F4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机械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全面的创新机制:即高效和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大力开展以企业效益为主的自主创新,多设置一些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攻关任务:具体思路主要是由机械企业根据相关新产品的开发提出一些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并且努力邀请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所参与其中,进行配合攻关;同时积极恢复和筹建机械行业中的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科研中心、技术中心和试验中心;大力弘扬人才是自主创新关键的理念。我国的机械行业如果想要进行自主创新,就必须要有一大批有经验、有创新意识、积极进取、善于攻关、有魄力的人才。技术创新才是机械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灵魂。

1、我国机械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业背景

自从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26年艰苦卓越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从目前看来在总体上我国经济任然处于“导入型经济”的发展阶段。所谓的“导入型经济”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依靠“外力”,即通过引进消化外国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等来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最终通过不断推动外贸的增长从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我国的机械行业就是在导入型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是我国的机械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实际发展情况。

如果任由国家的经济发展长期停留在“导入型经济”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上那将势必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问题。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外资外商的依赖,国家和民族的主体性将不断的衰落下去。而只有走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由导入型经济向内生自主型经济转变则,否则,我国机械行业和经济的发展将会举步维艰。

2、我国机械行业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机械行业在世界上是一个具有很大容量的市场。但是这个大容量的国际市场大部分由世界上著名的卡特彼勒和约翰・迪尔等十家大公司控制着,这十家公司共占有这个大国际市场75%的份额。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外商都在努力入侵我国的机械市场,这一形势给我国的民族机械行业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全力以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机械来与之抗衡,那么恐怕我国的机械产业将会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国外的著名跨国机械公司不但霸占了国际机械市场75%的份额,而且机械市场的集中度也慢慢越来越高。跨国巨头机械公司不但具有资金、标准、产品、技术、品牌、专利、销售、管理和自主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的核心资源和优势,而且它们是安全、环保和知识产权等关键技术壁垒的创造者,并且在整个国际市场上拥有非常健全和成熟的销售服务网络,尤其善长打政府牌;这些巨头公司在机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纵横驰骋了一百多年,经过多年的实战,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机械公司很善于利用这些优势和经验对别国的机械行业进行挤压。我国的机械行业也遭遇到了国外技术的严重挤压和剥削,这就是迫使我们行业要进行自主的创新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环境。

3、对机械技术改革创新的理解和运用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优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宝。综合国内外所有的客观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机械行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中国机械。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生于改革创新、死于固步自封”是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了呼唤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即主要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对于未来机械新技术的发展趋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和不同的判断。由于机械行业自身的特殊性,行业内的科技进步主要通过提离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减排、安全和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反映。对于产品的技术支撑则主要体现在液压传动及液压控制技术、信息化及通讯技术、动力及动力传动技术、复合动力技术、材料和工艺技术及材料表面技术等。而目前我国的机械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产品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

从最初的PLC技术到后来的微处理器技术再到嵌入式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机械产品快速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例如,柴油机的电子控制与管理系统使工程机械在节能减排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卡特彼勒公司提出用该技术把柴油机的NO2排放量降低到普通汽油机的1/3以下,机械柴油机颗粒物降低了90%以上。而日本的小型挖掘机生产企业则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与管理在小型挖掘机上采用双动力系统,预期节能达到普通机械的20%-30%,有效的减少了排放污染。装载机上则运用嵌入式技术实现燃油精确计量与控制,使得输出功率与外负荷自适应能力更趋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