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学习策略范文

时间:2024-02-06 14:44:05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学习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物理学习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策略;教学对策;教育改进

一、学习策略及教学对策概论

学习策略与教学对策是相对应、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的匹配是构成新时期初中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策略的形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它包括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使用,并养成一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满足高考分数需要,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好的学习成果。

相对应的,教学对策是根据课堂教学为重点,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适合本学科的属性,以便教师备课,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握对时间的运用,因材施教、因事施教。

1.学习策略概论

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是根据结构制定的,即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存在的层次,是形成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更是促成战略化学习策略的核心。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中所包括的内容是围绕着应用理论展开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理想状态,例如在摩擦力理论方面,研究重点已经从基于重力、摩擦系数和角度综合计算,转移到基于摩擦力应用方面。换句话说,计算工作作为研究理论的一部分,具有验证功能,但学习策略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数值,而是更科学的研究手段。

2.教学对策概论

初中物理学科具有理科显著的特点,在教学对策方面,很显然“填鸭式”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学对策的主要目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字一句的传授计算方法,更不能以单个的题目计算为标准。

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才是教学对策的功能,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与分数并重的情况下。初中教育体系中所分配给物理学科的实践并不多,教师所获取的课堂教育时间更少,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成果,只有在日常的学习行为中促使构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在教学资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节学习,监控学习,获取成果。

二、初中物理学习策略研究

学习策略本身不是一个新生的理论,更不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而提出的方案。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发展学习策略的观点,并确认了其重要性,这对规避学生智力培养的做法大有裨益。但从形式上说,学习策略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包括所培养出来的记忆方法、思维方法。

具体到初中物理学习策略而言,学生具有了这一技能之后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科的研究任务,并将实际应用与学习联系起来,形成学以致用的思路,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习策略的培养主要是基于课堂的,由于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能像初中阶段,每个问题分解的极为透彻,所以教师针对知识点的讲解应该转化为如何“此类问题”,而不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对策研究

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对策的研究和应用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展开。

首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平台的标准配置,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理论具体化。书本上语言描述的物理学理论不太容易了解,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参照物而扭曲思维,甚至将理论脱离实际。多媒体教学互动可以将语言难以描述的问题具体化,例如抛物线运动、曲线运动、碰撞远离、入射角折射角等物理现象。

其次,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将一些看不到的物理现象具体化。例如电磁原理中,电磁线是看不见的东西,但通过铁粉形成的轨迹可以进行判断。对照书本上的知识,形成更加容易理解的内容。物理实验是初中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形式,它促使学生亲身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讨论结果,这种方式明显要比“填鸭式”的教学对策更具有吸引力。

四、结束语

从现实角度出发,初中教育阶段中还存在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为了突出高考中较大分值比例的学科,存在教学资源争夺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由于授课时间较短,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成果。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教学对策的改革,完全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为中等教育阶段培养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颖.初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97.

[2]孔德安.浅析初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J].才智,2013,04:185.

[3]赵兰霞.浅谈初中物理难学的原因和对策[J].学理论,2012,36:306-309.

第2篇

为什么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怎样的实践意义?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整个课堂显得枯燥而死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互动与交流,遇到了困惑还可以相互讨论和研究,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实际效果,肯定会在活动设计和内容选择上认真备课,教学内容大多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化枯燥抽象为生动具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能够长时间地维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与人合作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与他人交往,展示自我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近更完整、更正确的物理规律,体验规律和概念被发现的过程,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小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成与他人合作的强烈愿望,合作探究中与他人思维碰撞、摩擦生成新的智慧火花.从整个班级来看,小组内部的合作,组间的交流,让物理课堂更具凝聚力.3.关注每一个学生,客观评价每个学生的得失《左传》中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初中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受制于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基础,所以全班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或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达到同样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根据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评价从学生各自的目标完成情况出发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注重“提出问题”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必须“限时讲授”,那么是不是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呢?设置情境和任务让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规律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问题不能都是由教师提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并生成新的问题,并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探究和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我们教师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应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验角度进行思考,联系日常生活和一些自然现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和表象,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浮力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同一盆水中石头沉在水底,而木头浮于水面上;给学生提供人躺在死海上看报纸等等.这些情境学生很容易接受,并提出问题:“浮力是否与什么因素有关?”再回到现象思考“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综合起来如何判断“沉浮”?学生提出问题后,顺着自己的思考越来越接近最为本质的规律.

三、放手探究,但要注意方法的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学会放手,不过要积极巡视确保学生的探究更为有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引导,强调数据记录和证据收集的重要性.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对于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实验探究,为什么要进行实验探究,不应该是教师灌输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猜想未知的多种可能性,再根据原有的探究经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实验前小组要分好工,确保实验有序开展和实验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遇到障碍,为了节约时间就反复地讲读和示范,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做缺失了探究味.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勇气,给学生留下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广阔的空间,多尝试,多思考,失败了再试,因为科学家得到一个规律本身也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学生多失败几次后获得成功会更兴奋、印象会更深刻.例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欧姆定律”,学生在改变滑动变阻器测出了多组电阻上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即使实验操作是正确的,由于初中学生没有学习“电阻定律”,也很难一眼看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正比关系.必须引导学生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用作图法要求高了一点,不过可以让学生根据U和I的数据线猜测是什么关系,然后去计算验证自己的关系,在学生完成了这一步骤后,老师可以用电脑载入数据直接画出过原点的直线,进一步佐证正比例关系,当然此时一定会有人提出问题:“如果电阻是变化的,结果又该如何呢?”此时进一步将问题的探究过程还给学生,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U不变,发现I与R之间的反比关系,再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征规律.

四、整合教育资源,借助于媒体辅助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一、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

(一)学习方案

学习方案是间能够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有效途径。在学习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案是在具有学习策略意识的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是适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学习风格的学习活动计划,它的学习效率较高,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等等。

学习方案的基本性质是:它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活动计划。它与日常所讲的学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习方案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

(二)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方法、技巧、规则与调控。学习策略是学习理论通向学习实践的桥梁。学习理论以一系列学习步骤生动具体地阐述了抽象的学习理论,能帮助学生有效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展现了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

学习策略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学科要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只有将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和具体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是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动到学习中去,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具体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策略就是学生在观察、实验、质疑、释疑、总结、反思等过程中,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学习物理知识的策略。初中物理学习策略以现代的认知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学习如何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和调控学习过程等。

二、探究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案和策略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轻学习、重传授的思维方式,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在观察实验室,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观察。

例如,我在讲授阻力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说明小车停止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在课堂上安排了演示实验。分别让小车三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并在桌面上放置了光滑程度不同的三个表面。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三个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小车所走距离有何不同,这三个表面有什么不同,提供了小车运动的什么不同的条件等。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由我来为他们解决问题,进而加深他们对阻力的理解。通过类似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不同的学习策略所起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对学习策略的结构进行分析,使策略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时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策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内容时,我创设了两个学习策略,供学生研究和选择,第一个是参照课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另一个是找来两只铝制牙膏管,将其中一只牙膏管直接扔进水中,将另一只牙膏管做成小船的形状,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对比,我发现,第二种策略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根据学科特点,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这是对学习策略的优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边观察,边总结,边思考。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反对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老旧的学习方法。而应该在实验结束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最终得到结论。

(四)巧用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物理学习的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合理利用网路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恰当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提高教学的立体感、直观性和动态感。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补充和拓展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音调、响度和音色”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很难找到各种乐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但是在互联网上寻找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另外,利用相关软件演示乐音和噪声的不同波形,可以直观地看到其振动的规律性,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掌握效果较好。

(五)发扬民族,尊重学生学习物理的差异性

物理教学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地位较低。新课程理念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意识的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的对象,而是学习活动中独立的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在情感上与学生达成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物理教育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结语

初中物理学习中方案和策略的选择和建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思维、积极行动,并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使物理学习成为一门受欢迎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管建祥.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学习方式[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05).

[2]张晖.论学习策略教育[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第4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问卷法;成就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成绩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即开始同时注重动机因素与认知因素的研究,时至今日,动机因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仍然是比较热点的问题。前者试图解决学生愿不愿学的问题,后者试图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动机因素、学习策略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同时动机因素与学习策略的使用也是相关的。但是,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一般采用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测量学生的动机水平、策略因素和学习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因为动机因素、学习策略会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这样的方法不能深入研究动机因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立足于对初中二年级学生在新开设的物理学科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动机因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变化,分析探讨动机因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内外在动机理论以及将动机分成表面型、深层型、成就型的理论等从不同侧面研究了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近年来不断丰富发展,在国内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本研究拟从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成就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在各自的研究中作了不同的划分,Mckeachie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4个班级共180名学生。经过前后3次实测,因为被试各种原因缺失和填写无效问卷,最终共有164名被试参加了所有3次测试并作答有效。其中女生94人,男生70人。

2.2 研究工具

2.2.1 成就动机问卷 该问卷由3个子量表构成。包括自我概念、期望和价值。

2.2.2 学习策略问卷 该问卷由4个子量表构成。包括元认知、一般认知、物理学科学习策略以及努力管理策略。动机问卷和学习策略问卷均由Pintrich、Wigfield及周国韬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重新编制修订而成。通过在学期前期和学期后期施测的数据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所有分量表的Cronbach α值都在0.70以上,学期前期测得的策略量表的Cronbach α为0.8417,成就动机量表的Cronbach α为0.9036,学期后期测得的策略量表的Cronbach α为0.9413,成就动机量表的Cronbach α为0.9312。

2.3 施测过程

2.3.1 学期初成就动机测量 开学第l周当学生对物理学科还未熟悉的时候进行成就动机测试。成就动机问卷包括3个子成分,即自我概念、价值和期望。此时物理学科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科自我概念还未形成,由一般学业自我概念代替。此时获得被试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

2.3.2 学期初策略使用测量开学2个月左右,物理进行了两个单元的学习并进行了期中考试,此时进行学期初策略使用测量。同时获得学生期中物理学科考试的成绩。

2.3.3 第2次成就动机测量在进行学期初策略使用测量的同时进行第2次成就动机测量。

2.3.4 学期末策略使用测量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之后1周之内,进行学期末策略使用测量。此时获得学生期末物理学科考试成绩。

2.4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物理学习成绩的相关 表中列出了学期前期、学期后期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物理学习成绩相关的情况。在学期前期和学期后期,成就动机的3个变量不论与一年级综合成绩还是与期中、期末物理成绩都存在相关。学期初期,一般自我概念与成绩的相关系数值要小于在学期末期物理学科的自我概念与成绩的相关系数值。学期初期,期望与期中物理成绩的相关系数值要略大于学期后期期望与期末物理成绩的相关系数值。学期初期价值与成绩的相关系数值小于学期后期价值与成绩的相关系数值。

学期初期和学期后期两个时间点上,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都存在相关。在学期初期,元认知策略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认知策略与学习成绩呈较低的正相关,特定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与努力管理策略与学习成绩呈较高的正相关。在学期后期,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值要高于特定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以及努力管理策略与学习成绩相关的系数值。

3.2 学生在不熟悉物理学科的情况下成就动机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预测以及二者对学习成绩的预测通过路径分析来检验在学期前期成就动机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影响以及它们一起对期中物理成绩的影响。首先以成就动机的3个变量一般自我概念、期望和价值为因变量,以一年级综合成绩和性别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因为先前的学习成绩对于成就动机、学习策略是有影响的以及性别在不同学科学习中的不同影响作用,本研究把先前的学习成绩和性别作为预测变量投入到回归分析中);然后以每一种学习策略使用变量(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特定的物理学科使用的学习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为因变量,以综合成绩、性别和3个动机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后以期中物理成绩为因变量,以所有其它变量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有回归分析使用的都是强迫进人法。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绘出学期前期成就动机对学习策略使用以及二者对期中物理成绩的影响路径图,也就是在学生不熟悉物理学科的条件下,成就动机影响策略使用的情况以及二者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

3.3学生在熟悉物理学科的情况下成就动机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预测以及二者对学习成绩的预测通过路径分析来检验在学期后期成就动机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预测以及它们一起对期末物理成绩的影响情况。首先以成就动机的3个变量物理学科自我概念、期望和价值为因变量,以一年级综合成绩、期中物理成绩和性别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然后以每一种学习策略使用变量(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特定的物理学科使用的学习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为因变量,以一年级综合成绩、期中物理成绩、性别和3个动机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后以期中物理成绩为因变量,以所有其它

变量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有回归分析使用的都是强迫法。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绘出学期后期成就动机对学习策略使用以及二者对期中物理成绩的影响路径图,也就是在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熟悉物理学科的条件下,成就动机影响策略使用的情况以及二者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

4 讨论

4.1 成就动机与物理学习成绩的关系从表、图发现,期望在学期前期和学期后期与物理成绩的相关较一致,都存在较大的关联。这说明,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期望水平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本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和价值与物理学习成绩的关系在学期前期和学期后期是不一样的。在学期前期,一般自我概念和期中物理成绩的相关较低,一般自我概念不能预测期中物理成绩,到了学期后期,物理自我概念和期末物理成绩相关较高。价值与期中物理成绩的相关系数值较价值与期末物理成绩的相关系数低。在学期前期,学生自我报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不能更好的预测物理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自我概念和价值对物理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因为,当学生还不熟悉物理学科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形成物理学科的具体的自我概念,学生还没有对这门学科的价值形成全面的认识,因此,学生所具有的一般自我概念不能预测刚开始学习的物理学习成绩、学生自陈的价值水平不能预测刚开始的学习成绩便可以理解了。而到了学期后期,学生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全面、深刻、客观的认识,由此形成的物理学科的自我概念和对这门学科的价值认识会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总之,学期前期和学期后期的数据对比,进一步说明了自我概念和价值对学习成绩是会发生影响的。

4.2学习策略与物理学习成绩的关系从图中发现,在学期前期,元认知策略负向的预测了期中物理成绩,认知策略没有成为期中物理成绩的预测指标,特定的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正向的预测了期中物理成绩。在表2中发现,在学期后期,4种学习策略均与期末物理成绩存在相关,比较而言,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与期末物理成绩存在较高的相关,而特定的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则与期末物理成绩之间的相关较低。在图2中发现,元认知策略预测了期末物理成绩,而认知策略、特定的物理学科学习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则不能预测期末物理成绩。

从学期前期和学期后期4种学习策略对物理成绩的预测的变化情况,我们可大致了解从不熟悉物理学科到熟悉物理学科的过程中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当学生对物理学科还不熟悉时,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要受到这种不熟悉性的限制,学生面对并不熟悉的物理问题并不能发现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条件,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还不够灵活,学生还不能在新的学科中使用他们在其它学科已经能够灵活使用的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这两种策略的使用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了效用。此时,学生便去寻求其它策略来促进学习。此时,物理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教授的特定的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便会起作用,学生会经常的使用此类学习策略。这种策略对于学生了解初学学科的特点,把握所学知识的本质会有帮助。同时,学生更多的努力、更大的坚持性对一门初学学科也显得格外重要。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渐渐了解以后,学生便开始能够灵活、恰当的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尽管此时,学生也会经常使用特定的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以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如何调节、计划、监控和使用一些认知策略进行学习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奇心,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以及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取并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形成探索性思维,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科学态度对物理学习、物理课程价值体现的学习目的和重要内容。[1]探究性学习方法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开发和挖掘,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整合的、结构化、灵活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有助于创新性、探索型人才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需要以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为引导来逐步展开。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探究性学习策略成功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设计课堂问题。第一,寻找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问题入手,培养问为什么以及从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描述他们的形态、颜色、弹性、用途等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冰、水蒸气、水都是什么物质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调动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第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通过一定的问题使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无法解释一种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心理从平衡到不平衡,然后再通过课程讲解、探究性活动开展使学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2]例如,在滑轮组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一定一动”滑轮组和“二定二动”滑轮组的提升效果来制造悬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一定一动”比“二定而动”更省距离的结论。教师不必立即纠正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验对两组滑轮做工情况、机械效率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研究,从而学生的结论,得出“同一机械来提升不同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不同;提升的重物越重,其机械效率越高”的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思维。

二、诱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互动已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紧张活泼的教学氛围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教学环境和氛围对课堂效果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探究性教学情景的营造贯穿教学过程,即使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与自己当前知识水平存在的冲突,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假设和猜想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进行实验证明,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积累相关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别有心裁的想法、与众不同甚至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应该基于表扬和鼓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诱发学生探究灵感。[3]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寓学于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魅力,从而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或者物理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和猜想、总结与评估、互动交流等几个环节。在验证环节包括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三个具体步骤。如此,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得到激发,相关的课程内容也会在提出、分析问题、解决、总结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到很好地掌握。[4]

四、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探究性学习与被动性、接受性学习相对,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总结而开展系统性学习方法,以“灵活”和“动手”为主要特点。学生需要在求知欲、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动脑思考、总结。要开发学生探索潜能,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带动学生做好课本规定的基本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和探索思维,根据课堂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活或者实验器材等丰富素材,做出具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学习兴趣的课程设计,并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并动手验证,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总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形态,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因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得到整体提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掌握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立海.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2]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2010,(35).

第6篇

1借助实验导入和激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推理严谨周密, 知识的应用灵活多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物理充满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非常高, 能自觉地学习物理.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大,同时由于学生对所学的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得不透彻、掌握也不牢靠,在解决相关物理问题时常常遇到困难,教学要求不断提高, 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挫折感,尤其是在物理练习和物理考试中连连失败,使得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对物理学习由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地学习, 进而发展成不愿意学习物理,失去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放弃了物理学习.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我们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如何发挥实验的概念教学功能呢?

简单地说应该注重实验过程的严谨性,以及需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对比.“比较法”是物理学进行科学研究较为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学生初学物理的初中阶段,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辨析物理现象、概念中的异同,能够促进新的物理概念生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物理知识.

例如,“比热”这个概念的教学,“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是重点内容,在实验时要渗透控制变量法,同时要注重实验的严谨性:

实验观察:“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现象.

控制变量:要保证比较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必须排除对“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对实验条件进行如下控制: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控制初温相同,两者吸收的热量也相等.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必须要突出主要因素,比如上述实验主要应突出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

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引导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而主动去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的特点在经过认真分析之后主动制定学习策略并在实际的学习中反复使用来提高概念学习效果.

2运用“比较法”,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初中物理概念多,不同的概念都具有各自本质,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些非本质的表象往往容易模糊学生的视线,导致了混淆,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概念间的联系,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例如,对于“重力”和“压力”这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错误地认为“压力总是与重力相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有些同学更极端,认为 “压力就是重力”,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A物体重15 N,将其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A施加一大小为7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求此时,A对地面的压力?

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并画出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从而认识概念的本质.

3联系生活、对比生活建立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但是大多与生活有联系,或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教学,将一些看似深奥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常识联系到一块,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例如,“电压”这个概念,从其本质上看该概念与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不过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交代,而是单刀直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更说不出它的物理意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进行对比的方法.用多媒体展示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从现象的观察中总结得出水要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引导学生从电路、电流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进行类比,建立概念.

4循序渐进、拾阶而上

物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将“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上升为“规律化”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实现,学生学习时如果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学习过程中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从“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中发现混乱和变化,从中探索一种有序的规律,实现现象与意义上的和谐统一,总结出结论并用来解释物理现象,实现对直接经验的超越.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积累,其次在积累的基础上要对资源进行归纳和抽象,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在理论知识自然得到后,物理现象退到客置,用理论知识来进行物理现象的解释,同时作为辅助记忆理论知识的重要媒介,因此,从物理现象出发通过个体感受、类比、理解等一系列理性分析过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策略 研究

我国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减负运动已经初见成效,但作为初中生,作业多,课业重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初中物理课作为初中阶段比较难学的科目之一,一直困扰着初中生的学习。他们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实现初中物理课的高效学习,就必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一、做好初中物理课的预习工作

据调查发现,初中生遇到生僻的问题经常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如果是遇到熟知的问题或者遇到过的事情,即使不能及时解决也不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如果学生熟知学习的新课内容就会感觉轻松,更容易理解,由此可见,预习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新知识,学生要结合以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在预习后,要结合一定的例题,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还要学会总结,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做题方法的联系。老师对预习工作也要加以重视,进行一定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并进行一定的奖惩,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透镜》时,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预习。学生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 照相机。(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的像。(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二、发挥课堂有效功能,实现高效学习

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必须做好课堂学习。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要专心听讲,一是,仔细看物理老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是,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是,要积极思考、联想;四是,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在课堂学习中,不要一味的去听老师讲解,要主动参与,与物理教师形成互动和双向交流。对于课堂知识,要尽量随堂消化,不懂就问,针对比较难的题目,一定要迎难而上,不可自暴自弃,故意避开不懂的知识。

三、结合实际,多加练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相关练习则是侧重于对知识的消化与巩固。为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知识,做好一定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知识能否有效利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是检验题目课堂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做好相关的练习可以检验题目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物理学习的知识能联系实际,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题目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如在讲解完《熔化与凝固》时,可以让学生做这道题目,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

四、掌握初中物理课的记忆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课来说,牵涉的物理知识比较繁杂,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并且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同学会感到比较难记忆难,并且容易忘记。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做到理解记忆,只有理解了知识,领会到了它的真正内涵,我们才会记忆深刻。其次,做到趣味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谐音记忆、分组记忆和相同点记忆等等。对于个别应用不多、暂时不好理解的知识,可以采取机械记忆。如顺口溜记忆法,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要放平,游码复位再调衡,左盘放物左砝码,砝码要用镊子夹。连接电路怎么办:串联很简单,各个元件依次连,并联有点难,连干路,标节点,支路可要条条连,连好再检验。还有电表怎样连:A表串其中;V表并两端。

五、充分的物理学课外阅读和实践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适当的课外学习和课外阅读时十分必要的。在部分课外阅读刊物中,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生物、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另外,翻看一些科学杂志刊物,看些有关于物理知识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都有助于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一个知识面宽泛的人,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对于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也是一样,掌握一些物理课外常识也会促进初中物理的学习。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