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4-02-05 15:29:07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第1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当前,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借助特定具备启发性与代表性的案例情境中,教师充当知识引导者与组织者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分析。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激l学生学习兴趣

真实形象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守旧,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苦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知识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通过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将教材中实际案例设定为探究主体对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案例,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自主探究将会不断树立学习信心,积累学习经验技巧,进而有效构建知识体系[1]。

(二)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知识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学习内容较为繁杂繁琐又存在较强规律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案例,以具体的历史案例作为论据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概括,进而有效获取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通过有效的案例对比,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历史思维,比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人言的教学形式更具时效性与实用价值[2]。

(三)有利于全面形成历史学习素养

在大力落实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内容。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关注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则是当前最佳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借助一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深入解析总结。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处于两难的学习处境,教师此时则需要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的作用,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鼓励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实际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学习素养也会随之不断提升。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保证案例贴合课程教学要求

在当前阶段,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选取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一个教学误区:单一从学习兴趣这一视角出发挑选设计教学案例,严重忽视了课程教学发展需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需要在教学初期,紧紧围绕课程教学改革标准,构建符合学习需求及课程发展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案例,使案例真正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时,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案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如:请学生朗读这首诗歌,并从中感受当时种桑养蚕的普遍性――“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这是一首情歌,女主人公一见她倾心的男子非常开心,但又不好意思表白爱慕,只好每天思念。《诗经・隰桑》把爱情和桑树联系起来,反映了蚕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反映当时种桑养蚕已经非常普遍[3]。借助案例分析,有效构建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并通过案例隐含条件的整理与再现,创设简易可感知的情境,结合教学启发与激励,不断加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二)案例的设计侧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久远史实内容的教学,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背景及社会群众价值观不同,学生在学习此类史实内容时比较困难,很难把握学习重点,所以教师更要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4]。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一课时,罗马法系是古代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的法系,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罗马法的起源、发展、确立和完善及其作用和影响,为学生后面学习的资产阶级政治法制作铺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将本节课程知识转变成为一场现实的法庭审判:“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婆婆焦母对兰芝百般刁难,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兰芝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请问在古罗马时代,如果你是法官,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会经常出现吗?为什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担任法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讨论后得出:“不会。罗马法的内容之一: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得到保证。罗马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更高,因为罗马法制约或消除夫权,而中国古代妇女要遵从‘三从四德’。”借助案例分析,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内容,并为下面归纳、思考罗马法的作用奠定基础[5]。

(三)深入挖掘教学时机,运用现实案例导入课堂教学

从现有调查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对于高中生而言,能否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案例导入是否有效。只有充分利用具备启发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才是最佳的历史案例教学活动,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案例导入课堂教学时,需要侧重寻找最佳的教学时机,并有意识地制造学习矛盾,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侧重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在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时,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有意将美国当时总统三权分立的现状作为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当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后放映幻灯片,展示当今美国史学界和政治界对1787年宪法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教材中学思之窗进行小组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1787年宪法展开评价。通过模拟情景,使情景再现,让同学们自己探讨、交流,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通过材料的阅读和思考,探究学习,自我开拓思路整理一个知识结构的框架。学生在此类学习情境下,可以自主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加深学习印象的基础上,有效构建相关历史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出自我学习潜能。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利用教学方法前,精心设计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案例展开分析研究,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引导的功能,利用现实案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曾伊钦.高中历史教学结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李文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胡忠艳.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6.

第2篇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历史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都是直接向学生灌输死板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高校的大学生是具有自我学习思考能力的一个群体,所学习的知识也能立即在实践中运用。在历史专业课堂中,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设定一个教学的情节,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二)能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校的历史专业学习中,抽象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法是具有一个严谨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的教学方法,能够将许多历史知识点简单化。在历史专业课堂中,合理的使用教学案例法,将历史直面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中,教师再通过举例与分析两种方式配合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全面的接受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锻炼提高。

(三)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历史的运用,教师通过在历史教学实际操作,让学生自身在课堂中对历史进行讨论、研究与分析,逐渐了解历史。

二、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制定一个适合高校学生的案例结构,只有一个好的案例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教学。教师编制一份案例素材,使其在大学生的接受范围内。教师必须严格审核素材,使素材具有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的特征,能够满足学生的思维需求。使用这种方式,激发出大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把握教学进展

学习历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高校课堂中进行案例讨论后,如果不能按照其正常进度的发展,那么案例教学法使用后将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同开展讨论,避免出现课堂冷场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在课堂进行深入讨论课题时,不能偏离题目的本意,要及时的将偏离的主体扭转回来,走向正题。总而言之,教师与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紧扣历史主题,关注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始终坚持让学生将案例讨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及时进行总结,明确教学内容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就就会有讨论的环节设定,在课堂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后,教师须用一点时间将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总结是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最后环节,更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最好时机。

三、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历史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案例教学。要在其中运用出恰当的案例,就必须精挑细选,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意义。总的来说,在编写历史案例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历史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史记,历史教学中的案例是依据教学要求真实引进的材料,只有真实的历史材料才更具有说服力。所以,高校教师在编写历史案例时,要搜集大量的真实历史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合理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真实的案例,在社会发展中才不会显现的突兀,在高校教学中,才能很好的运用。

(二)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

广大高校教师首先要明确知道,案例教学法是针对高校历史课堂的,所以要编制一个针对高校历史的案例。选取的案例既要反映出历史真实事物的客观规律,还要表达出历史真实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将教学的视野扩大,提高自身的历史感悟性,找寻更多的对高校历史课堂有针对性的案例。

(三)历史案例要具有时代气息

历史随着年代的变化,也会出现各种不同视角的评价。在高校历史课堂学习中,教学案例要根据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及时的跟上时代的进程。只有具有时代气息的历史案例,才能让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校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有从历史案例中学会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明确历史案例为课堂服务理念

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历史案例是为课堂服务的理念。当然,要选取符合历史知识的历史案例,或者是采用数据和图表来叙述历史进程,改变让学生乏味的课堂。历史课堂教学的性质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历史中的事件,明确历史案例为课堂服务的理念。

四、结束语

第3篇

很多历史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即仅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案例,而忽视了课标的要求,结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课标是案例的“灵魂”。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初步阶段,就紧密围绕课标内容,建构出本课知识体系,在此框架之上设计案例,让案例真正为课标服务,为教学服务。如人民版必修一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学生掌握英、美、法、德四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特征。为了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其他教师的相关经验,设计了“李鸿章环游欧美记”这一教学案例。本案例利用李鸿章于1896年4月-9月出访欧美的史实,以李鸿章的视角,观察德、法、英、美四国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这样的设计,让平日里始终是“家—学校”两点一线的学生仿佛伴随李鸿章一行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和李鸿章一样思考和探究不同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为风雨飘荡中的大清国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在此案例背景之下,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活络起来。接下来,学生积极阅读教材,对教师设置的情景问题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了对该四个国家代议制特点的学习。最后,教师再通过案例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表格,落实教学目标。

2案例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应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距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久远的历史知识时,由于政治经济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对这些史实较难理解,教学重点更是无从突破。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则有助于加强其对史实的了解和知识的把握。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过于困难。针对此问题,笔者同校的一位青年教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场法庭断案:“布鲁图是罗马城的贵族,喜欢到各地旅游。在旅游途中,他因经费紧张而向埃及铁匠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卡西并没有收到钱,卡西因此将布鲁图告上罗马法庭。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这个“以下犯上”的官司呢?为什么?”在课堂上由学生担任“法官”,现场断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课堂上一瞬间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接下来,为了完成“断案”的任务,教师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第一,回归教材,让学生分阶段归纳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二,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断案”;第三,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法庭宣判”和相关法律依据。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断案”表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阶段的罗马法在其所处的时代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罗马法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和具体法律条文的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并且对罗马法的性质有了直观的体验,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案例语言力求生动化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 历史选修课 应用

自2004年起,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随着这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完善。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其中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培养高中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高中历史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涵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

在高中历史中,案例教学法又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历史案例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而所选择的历史案例必须是具体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情景,教师可以这个案例为引子揭示相关的教学主题。

二、高中历史选修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价值观及情感态度

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案例的学习、探讨以及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吸取历史的经验及教训,探究如何有效地避免历史惨剧的发生,同时又能学习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时期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

在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去,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案例教学法的这一个特点,需要通过营造相关的问题情景,使得学生较为直接地面对历史实际中的问题,使得他们之前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感,并由此产生了解相关历史并进而探究这一方面历史知识的愿望,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际相联系,巩固所学知识。

(三)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是错综复杂的,有着不断变化的多种因素,但是历史教材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通常都较为简单,有时还显得比较枯燥无趣。这就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并感悟历史这种复杂的魅力,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打破传统的定式化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历史的基础性知识,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历史演进的内在原因,深入地思考具体历史事件发展的历程以及主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个或几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归纳出知识点的内涵以及特点,并深化对这些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并编排合理的案例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以教材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认真地选择或者自己撰写相关的历史案例。为了能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和学习时一定要处处留心,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选取案例的渠道非常广泛,比如专著、历史文献、电视、网络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搜集到的历史案例编撰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案例库。

(二)把握时机,将案例导入课堂教学

在历史选修课堂上,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意愿,去探讨历史案例,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案例的导入。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具备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吸引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导入通常需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学习意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导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分钟内。除此之外,导入需要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相契合。

例如,在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总统难产引发的司法大战》这一案例引入到教学中。选择这一案例的原因在于,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美国政体的三权分立,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时会专注于讲述理论及制度层面的知识,但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这一案例是通过当今美国总统选举的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政体中的三权分立,这样既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又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模块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解读历史案例

将历史案例导入到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需要将这一案例进一步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讲述法,并配合课件的演示、播放相关视频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分析案例,使得学生尽快进入到案例的学习情境中去。

仍以上文中的案例为例,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经过适当的编辑和剪裁工作,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案例内容,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高中历史选修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分析和解读案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独立探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必修I教学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05).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案例;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只需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而且学生本身就觉得所学内容在实践中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而优秀教学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所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利于推动学生的历史思维。高中历史知识有着严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很多知识点抽象复杂,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摸不着头脑。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案例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教师通过举一反三的例证和类比分析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3.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案例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是通过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辩论、分析、归纳中验证历史。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老师、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会了学习方法与操作的基本技能,所以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案例选编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教学案例的编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恰当的案例,能为教学提供最有益的保障条件。历史教学案例必须精选,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教学价值。具体来说,选编案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要来源于客观存在。历史教学案例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引据的一些历史材料,真实的材料才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所以案例必须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源于自然和社会的存在。然而客观真实并不是毫无取舍、无所选择,所以对于教师自己编写的案例,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历史素材,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精心编制,而不是自己主观臆造。

2.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不是任何一个事例都可信手拈来作为案例使用,选取的教学案例要既能反映历史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能生动表达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广泛的领域,要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历史感悟性,多寻找一些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对验证历史规律有典型性的案例。

3.案例要富有时代的气息。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要使教学跟上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进程,教学必须快速反映客观现实,与时代进程合拍。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感。富有时代感的历史案例教学,具有鲜活生动的特色,更能充分显示历史教学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

4.案例要切实地为历史教学服务。作为历史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历史知识的教学要求,能为历史知识的教学目标服务。历史教学案例应多采用图表数据和图示、图片并辅之以简练的文字叙述更祥实的说明历史问题,才不显空洞乏味。

第6篇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下面本人结合《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介绍一下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几个步骤。

1.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案例。

教师的课前备课,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案例的挑选丝毫马虎不得。在进行案例的挑选时,应选择那些贴近教学课本、符合历史事实、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案例。案例在选择上要精、要有丰富的内容,在注重其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其趣味性、新颖性,要寓教于乐、情景交融。比如在《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当中,笔者便选择了荣氏企业这一案例进行教学。荣氏企业作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重要典型,显示了实业家在当时的年代通过实业救国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通过了解荣氏企业在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几个阶段不同的发展历程,能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与特征进行很好的解读。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例,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充分做好课前预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预习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学生在课前对书本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他们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很茫然。因此,在每次进行案例教学前,笔者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根据案例围绕的中心问题熟悉相关知识,同时对课外素材、资料进行整理、收集,为案例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对布置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梳理。在学习本课时,笔者便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少走弯路,更加扎实地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吸纳、掌握。笔者在备课时列好提纲,通过简单的方式将书本核心知识点问题化。教师在现代教育中充当的不应是知识点的灌输者。很多人都将教师比喻成园丁、将学生比喻成幼苗,如果大量的浇灌,我们都知道水分会通过花盆的通气孔流失,而幼苗亦会因过度浇灌而枯萎。所以,知识传授的问题在于精,而不在于量。通过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对教材能够达到一定层面的理解,而对重点、难点则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

3.积极组织课堂总结。

在案例教学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进行总结与点评。教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指导、纠正,避免学生一步错、步步错。接下来让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课堂观点阐述,教师进行总结。笔者在进行本课中的案例教学时,便采取了这一措施。在学生进行讨论前,先提出疑问:荣氏兄弟靠办面粉厂起家,因为没有送礼拉拢关系,被当地士绅所抵制,而两江总督刘坤一下了八道批示力保面粉厂。当时刘坤一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实业的创立对我国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踊跃发言,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产生的效果

第7篇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战国时的楚辞、两汉时的赋、两晋南北朝时的骈文、唐时的诗、两宋时的词、元时的曲、明清时的小说等流传都非常深远,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诗和宋词,中国历代着名的大诗人、大词人比比皆是。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钩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拉近中国古代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介入学习。而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要从几千首唐诗宋词中认真挑选,既能符合教学实际,又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把握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情景去独立创作诗词,这样达到的效果会更加意想不到,因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关心的往往是教师自身的因素,而教师所肩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相比教师自身因素所受到的关注要小一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将两方面有效结合,肯定会使你在学生中间有大批的“粉丝”。

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我们在导入时可以先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接着我们引用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穅。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

案例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笔者特意自创了一首诗作为本节课的导入──

共和国之恋

李荣伟

鸦片战争国祸起, 虎门硝烟抗争开。

太平天国壮志悯,义和拳团神威显。

戊戌百日六君子,辛亥短暂孙逸仙。

半殖半封悲中国,牛鬼蛇神祸华夏。

十月革命劲春风,七月建党耀神州。

二十八年终奋斗,百十余载尽雪耻。

终朝一日换旧颜,万民欢腾谱新篇。

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主义万年存。

诗词导入法相比其它导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在教材基础上深挖诗词本身的内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那么教学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二、歌曲、戏曲导入法

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古今中外历史上歌曲、戏曲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歌曲中的民歌、童谣、影视歌曲或是流行歌曲,再诸如戏曲中的京剧、晋剧、黄梅戏等,这其中不乏被人们所广泛传唱的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在影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歌曲、戏曲通过电影、电视等传媒手段迅速传播并广为流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知识迅速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易于受到身边诸多外在事物的影响,特别是歌曲的影响,早先广泛存在的“追星族”就最能说明问题。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结合教学背景并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选用古今中外健康向上的经典名曲以期产生学生学习历史的共鸣,这是我们所必须要做到的。当然,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单纯用歌的形式如教师清唱或是学生合唱,可以单纯用曲的形式如播放经典名曲或是现场弹奏名曲,亦可以用歌曲相结合的形式如播放经典歌曲、戏曲等等。

案例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我们在导入时可以参用着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来进行,在播放乐曲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体会到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浪漫、真挚的爱情氛围和泰坦尼克号最后的悲剧情节,然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这艘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豪华邮轮在当时为什么能够被建造出来?当时有没有办法让濒临绝境的泰坦尼克号免于撞上冰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去寻找答案。

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三字经》歌曲版来作为这节课的导入,《三字经》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接受,再加上以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给出学生问题:“《三字经》这首歌曲非常好听,但是《三字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字经》的来历?”学生回答(当然答案不要求唯一)。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说明:《三字经》是儒家的经典着作,我国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当时除了儒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思想学说?他们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去探寻答案。

案例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我们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引入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名曲《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歌曲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为了增加课堂的气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意在课堂上清唱了这首歌曲,然后讲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多么令现代人向往的“男耕女织”的田园般的生活啊,那么在古代这样“男耕女织”的生活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和影响?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来探询究竟。

总之,歌曲、戏曲导入法因其形式灵活、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是故教无定法、学无常规,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能够独立构建历史学习场景、独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可都不妨一试。

三、影视导入法

影视导入法即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来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具体来说,可供我们选择的有:利用经典影视歌曲导入、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寻找明显历史性错误来导入等等。利用影视歌曲导入在前述歌曲、戏曲导入法中已有叙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影视作品中既能突出历史主题,又能激发学生认知和调动学生兴趣的经典片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而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寻找明显错误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做到,这既需要平时注重对学生文史知识的灌输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对所选影视作品的细心推敲、精心设疑、小心求证。当然,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虚构历史,所以我们集中几个有明显错误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来作为课堂的导入,只要用心是能做到的。

案例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我们可以如下导入:给出镜头──(给出学生问题:注意观察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怎样发展)

镜头一:电视剧《汉武大帝》──在朝堂上,皇帝与大臣议事(君臣皆坐)

镜 头二:电视剧《水浒》──在朝堂上,皇帝与大臣议事(君坐臣站)

镜头三:电视剧《锦衣卫》──在朝堂上,皇帝与大臣议事(君坐臣跪)

学生给出结论:君臣皆坐──君坐臣站──君坐臣跪。接下来我们可以提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皇帝始终保持着坐的姿态,那么为什么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呢?好,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关注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以探寻答案。

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影视剧镜头并提出问题:大家来看这些片段,你认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镜头一: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郭靖请黄蓉吃饭花了19两多的银子(假)

镜头二:电视剧《楚留香》──楚留香扮作一个大老板在济南赌钱,一次就输了三十万两银子并且当场给钱(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结论并说明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然后给出问题:既然前面两个镜头都不可能,那么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到底如何开展?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商业的发展去寻找答案。

四、对联导入法

关于对联大家并不陌生,我国的习俗中在春节会贴春联,新人结婚会贴喜联,有人亡故会有挽联等等,可以说对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联包涵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言也是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所以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不衰,是我国的又一大文化遗产。对联因为和律诗有很强的渊源,对联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所以对联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只有上联和下联,除语言精炼外,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这些特点充分满足了寻常百姓的需要,也为我们利用对联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历史课程导入时,如何选择对联,怎么通过对对联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

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猜猜里面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着名人物。“砌墓修城,残士毁文,多行暴政千夫指;并国设县,铸钱定制,一统神州万代功。”学生很自然会想到并回答是秦始皇。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是否真如对联所说,让我们走进秦朝探寻其中的究竟──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