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4 16:55:17
序论:在您撰写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从主体性和全面性出发,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素质教育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英语素质教育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
因此,英语教学中要在思想上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上课时,要认真动员。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应以准确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丰富的语言背景知识和纯熟的语法知识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授课艺术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其次。要诱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素质教育的先导,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方面;其一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内部动力驱使:其二是来自外部的吸引。在英语教学中,刚开始学英语的学生对自己能说英语非常高兴,说用英语的愿望非常强烈,兴趣很浓。随着学习的深入。生词多,语法深,练习难现象的出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设法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充分发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授课要讲究趣味性。做到生动活泼,多利用直观或电化教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时有一种新鲜感。总体上的英语教学应尽量做到在乐中学,在说中练,在情景中交际,在游戏中提高,在复习中巩固,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从全体性和基础性出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它与选着性淘汰性的应试教育是不同的。同时,素质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纵身受益无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掌握所讲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时。要注意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了解记忆的技巧,掌握语言知识。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呢?语言知识由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预习,听课,复习等环节教会学生周掌握这些语言知识的学习方法。
学期开始,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编排的意图,指出教材的语言材料按英语语法结构的繁简采用循环式编排。以交际功能项目为线索,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了解单元交际项目的有关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在单课预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色,理解对话或课文大意,并对生词,短语和句型进行归纳,以便有的放矢地去听课。
在指导学生听课时可以从指导学生领会教师的授课意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等几方面入手。另外。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导学生进行巩固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针对单元测试的全面复习。
三、从普通性和发展性出发,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素质教育具有普通性,它不是就业教育,也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同时,素质教育又不同于只着眼于现在的“应试教育”,在注重基础性和普通性的前提下,强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迁移,强调开发心智,培养能力。因此,从着眼于未来发展潜力考虑,英语教学重点就应放在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上。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转化为一种交际能力。”交际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英语素质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素质,而这几个方面的素质又集中表现在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方面。指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坚持多用英语授课,少用中文为中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增加接触英语的机会。在介绍和操练新语言项目的时候,应让学生多注意发音。
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所谓利用情景是指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随机应便地利用现有的情景。例如,在教“形容词最高级”时,教室里明显有非常好的实物(如长中短的尺子,高中矮的学生)而如果还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就显得舍近求远了,笨拙僵化了。在呈现新知识时,可以设置大量的情景,辅导教学。设置情景时,注意选择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的人。实物等。有时也可带一些水果。卡片,杂志封面自制的钟等进行直观的情景教学。长期的坚持情景教学无疑把课堂变成了交际的小舞台,使学生不断地得到锻炼和实践,使他们所学的英语达到交际化的目的。
四、坚持课内和课外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巩固这一步驺里,坚持训练学生的笔头交际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学新东西后,边让学生试着去写。写,一般是边想边写。比如,在学了Wei Hua Day一文的活动后。可以让学生边画边写。在学了There be句型后,我们也可让学生边想象边画出他家周围的环境。学生根据所画的内容,尽可能的多写出there be结构的句子,在学生学了一些阅读短文后,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巩固加强。画图可增添了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边画边写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强化了他们的笔头交际能力。
在课外,坚持开展诸如英语即兴表演,英语情景对话英语故事演讲赛的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交际活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教学实践;素质教育;看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教学为基本途径,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也就是学校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应该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美个性的发展。以上教育任务的完成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除了明确教学过程的特点,认清教学规律之外,还必须研究和掌据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其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学受制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主观努力等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年龄段中的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对具体情况作分析,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素质教育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本身就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各方面能力尽可能地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总的目标,同时也是对个性素质的整体要求,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提高个性素质的目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统一。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存在着很大差异。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性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和约束的内在机制。素质教育最终还是要必须落实到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是素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主体,既具有一定的素质潜能,同时又有一种发挥这种潜能的强烈欲望。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关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依据,教育界阐述得很多,其理论内涵也非常丰富。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生本理论学生主体论等。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内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具有了内在的学习要求,才能具有学习动力,并且将这种学习动力保持持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独立意识空前提高,他们服从真理而不盲从权威,热爱自由的学习生活,而且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比过去的学生多的多,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深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规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是淡化教师的教育作用,降低教师的教育职责,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一)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认识规律,依据规律组织教学。儿童和青少年认识事物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这种规律在不同的年龄和环境又显现出各自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来组织教学过程,教授一个新知识,不是像成年人那样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能具体则不抽象,能直观观察,则不用概念描述,可通过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和具体的感受,学生就容易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切实转变观念、适应教师的角色转变。传统教师的作用好比是一个体育运动队队长,他的责任是领着大家训练,他自身的技能和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全队的训练强度和水平。现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条件下的教师,则应是教练,他不再凭自己的体能直接参加比赛,而是用他的思想、知识及经验指导训练比赛。他可以指导队员,但不能替代队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是想办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替代学生学习。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思考
一、 引言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培养大量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时期,学生逐渐成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为应试服务,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手段也乏善可陈。这种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英语的爱好,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建立。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铺开,不少教育专家意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内容,是现今广大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中学英语的教育目的,不仅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主动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热情,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英语教学里去。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自身的生活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在课程上学习的英语知识可以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英语的应用价值,自觉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形成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英语建模能力的培养
有人将英语比喻成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是一个成年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首先应该重视学生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对相关英语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们不能仅仅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重视对这些知识背后的原型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知道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了解知识的用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场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构建适当的英语场景,是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大前提。让学生构建英语场景,也就是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运用英语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中选择一些场景,也可以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中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训练。最后,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将构建的场景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英语的乐趣,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一个教育经验丰富的初中英语教师,应该能够充分挖掘出英语教材里蕴含的启发性材料,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思考。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开放式的课堂教育氛围中,往往会萌发出大量的新思维,此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教授,而是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课堂内容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个人观点,耐心倾听他们的思想,平等地参与讨论,这样的角色转换不仅能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融为一体,增进感情,同时还能够从过去枯燥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表达出来,课堂气氛更加活泼,学生打开思维的禁锢,畅所欲言,有利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对话者,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诉求。对于初中教育来说,课堂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场所,也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场所。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逐渐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只有在教师全面理解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后,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观才有可能不断被激发出来。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与学生的平等教学环境,重视赋予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而不是仍然拘泥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后,不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手段上,初中英语教师都应该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教师必须要加强自我知识体系的更新,才能够保证素质教育能够在课堂上得以顺利实施。
三、 结语
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鉴于比,初中英语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做到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更好的素质教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丽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成才之路 2011(7)
一、注意师生关系的转变
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索物理知识,使师生的交流更加协调、平等、全方位。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家长式的、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喜欢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开阔、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中应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敢想、敢猜、敢说、敢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师生间共同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
三、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不少学校,物理实验成了薄弱环节,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口授、耳听、笔演”,解题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在手脑并用的科学过程中形成的,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僵死的东西,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实验,要鼓励学生课外用生活用具、玩具做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
四、重视学法指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学物理教材、怎样听课、怎样完成物理作业和课外小实验等。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有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的学法指导应站在完善思维过程和优化思维品质的高度,培养学生排除干扰信息、捕捉本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概括地说,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物理观点、物理思想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
五、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发明创造是多人合作共同搞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学生学习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中的漫画作文《进步与退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社会带来极深的震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因此,教育体制的转轨,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理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门学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各种教育而最终成才。因为一个人无论要想说话还是写文章,无论要读书还是要思考问题,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高低。语文素质包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即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诸如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只有当一个人把他掌握的语文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进而形成其相应的语文能力,我们才能肯定地说这个人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时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概念,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把握。下面就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四方面能力来探讨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读”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读,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基本功,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口头上虽然也强调“读”,但实际上是以教师对字词语法的满堂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教师的繁琐讲析,把学生宝贵的课内阅读时间挤占了;而堆积如山的课外作业,形式繁多的复习资料,严厉的专制式家庭管教,又把学生难得的课外阅读时间给挤占了。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成为空谈。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也强调“读”。但这种“读”应该是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的:有默读、朗读、背诵、朗诵、精读、泛读,搜集整理资料,勤做读书笔记等。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和时间,并适度进行读的方法的指导。在课外,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电视,让他们广泛阅读,勤奋阅读。在“读”的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等。大诗人杜甫的名言更是千古流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强调阅读功用的至理名言,不都是反复培养语感,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方法吗?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永远无法被其他手段代替的。诗歌、散文、小说这类文学作品尤其需要多读几遍,那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根本无益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不利于能力的培养,相反,严重伤害了学生对作品整体艺术的感受,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典型错误做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未来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次性接受教育的落后方式,必将被终生接受教育的科学方式所取代。到那时,具备自读能力就愈发显得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尽快教会学生掌握“读”。
二、在“写”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1.向生活学习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根据历届高考及中考作文反馈的信息,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写作上的通病,那么,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认识生活。据材料记载,某年有一学校入学复试的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一只母鸡拿着一张纸片,上面写道:“本母鸡郑重承诺:下的蛋一定没棱没角,有蛋黄蛋清。”命题要求,先表述漫画内容,再阐述其含义。
漫画意在讽刺社会上的某些行业,把本属分内的工作和义务也当作时髦的承诺,大搞形式主义。然而这道其实不难的作文题却难倒了不少考生。原因何在?初中生大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既暴露了考生思维能力的缺陷,也折射出考生们生活经历的贫乏与不足。
可见,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不单纯是写作技巧的指导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多关心社会和时事,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倾向。有一幅漫画讽刺某个学生干脆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为“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其实这就是对如今社会部分人只重视成绩,忽视素质教育现象的最好写照。一个对国事家事漠不关心的人,必定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的文章。
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把学生带出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或是空话大话连篇。“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水平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才能锤炼出来,毕竟社会生活才是一切写作的源泉。
2.在“听”“说”中学习写作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必须协调发展。“听”能培养人的多种思维能力:(1)注意力:必须聚精会神,才能把握要领。(2)理解力:不仅要听懂,还要听出弦外之音。(3)记忆力:要边听边归纳要点,把握中心。(4)辨析力:准确判断内容正误是非,给予评价和反馈。(5)想象力:以上诸能力都是写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
“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交谈、发言、演讲、辩论等。“说”实际上就是口头作文。加强“说”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听”“说”作为口头交际的两项基本能力,它与“读”“写”等能力密不可分。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会成为一名好的政治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二)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行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二、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的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教学课堂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读、议、讲、练”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错、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既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要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和谐统一。
三、在教学中要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激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思考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例如针对经济常识中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景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魅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提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的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是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是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使用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四、强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之所以进行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变“学会”为“会学”。在引导学生强化记忆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预习环节,预习,是起到一个“心中有数”的作用,在预习初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明确方向,指明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思路清晰,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当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并试着找出重点和难点。最后则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却不能缺少一定的制约,否则将会成为“放羊式”教学。其次是复习,复习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这已成为千年不变的真理。通过复习,可以起到巩固和查缺补漏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改错本,在英语教学中是每个同学必备的。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很多错误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造成“一错再错”的现象,学生只有将其错误写在改错本上不断地提醒自己,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过来。
五、及时反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