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血透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4 09:35:55

序论:在您撰写血透护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血透护理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血管通路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影响患者透析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内瘘容易堵塞、自体表浅静脉血管条件差,难以建立直接动静脉内瘘,不得不选择人造血管来建立透析生命线。现对我科5例应用了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1.6岁,血透龄均>5年,使用人造血管平均 > 2年,每周透析时间为2~3次,每次4小时,血流量为200~280ml/min. 1.2 方法 1.2.1 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方法 采用人造材料聚四氰乙烯血管于患者左或右前臂与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肱静脉U型端吻合术。 1.2.2 人造血管穿刺方法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时不使用止血带。?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应轮流替换,切记定点穿刺。沿着人造血管的平行轴每两个穿刺点距离0.5~1cm,动静脉间的距离应在4cm以上,距吻合口3cm内的位置不能穿刺。?穿刺方法:穿刺前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动脉穿刺的方向可以顺血流也可以逆血流,静脉穿刺方向始终顺血流方向,即向心方向,使重复循环降至最少。由于人造血管的修复较差护理论文,也可动脉穿刺人造血管,静脉穿刺周围血管,这样既减少了再循环又延长了人造血管寿命。采用16G*1英寸金属内瘘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呈40°~45°角刺入人造血管,进入血管后,有明显的落空感,见回血后放低针尖角度,将针头全部送入,安全固定。

1.2.3止血方法:让患者自己指压,此方法对人造血管创伤最小,并且止血效果最好。指压方法是在拔针的同时在皮肤穿刺点上0.2~0.3cm处进行指压,压迫的力量为既能保持穿刺点两端有搏动,又能控制出血。压力过轻会引起皮下出血或血管穿刺处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应做到起针和压迫动作协调,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压迫时间一般为10~15min.2、结果

5例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均通畅,血流量200~280ml/min,2例因血栓形成闭塞再通后血流量通畅,杂音响亮。使用有效率达100%。 3、 护理

3.1 血透析前的护理

3.1.1检查人造血管功能状态,如有无震颤,搏动及血管杂音等,若发现减弱或者消失,应立即通知医生,进一步确认人造血管是否闭塞。

3.1.2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技术,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直至5cm~8cm直径的范围,穿刺时戴无菌手套操作,以免用未消毒的手或器械等接触穿刺部位。

3.1.3 人造血管若穿刺失败,立即拔针,动脉去远心端,静脉取近心端,在人造血管上另行穿刺,适度按压穿刺点,观察血管有无出血,红肿热痛等现象,并及时处理。若局部形成血肿,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湿敷,24小时后热敷血管周围血肿部位,用喜疗妥软膏按摩。人造血管禁止冷敷和热敷。

3.2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疼痛等情况护理论文,及时处理。人造血管侧肢体禁止测血压、抽血、输液等治疗。严密监测血压,避免发生低血压,确保人造血管流量通畅。人造血管侧肢体制动。

3.3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3.3.1治疗结束后小心的拔出针,在拔出针后的瞬间立即加压,以免穿刺针刮伤血管。轻压棉球针刺血管的位置,指压10~15分钟,压迫时间不能过长,压迫力度的大小应根据既能止血又不影响人造血管的波动和震颤为宜。

3.3.2健康宣教 嘱患者术肢体不能负重,不能用力,不穿紧身的衣服,避免外力碰撞。注意睡觉时勿将术肢枕于头下,避免压迫人造血管肢体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闭塞。教会患者每日摸、听血管震颤和弹性。嘱患者术肢疼痛、瘙痒、肿胀等异常时,立即到医院就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肢体清洁,透析当天穿刺点避免弄湿,以免感染。

4 、体会 人造血管

摘要。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林惠凤、徐筱萍、翁素贞.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率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生出血症状。全部透析病例均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100ml~260ml,诱导透析2h~3h,维持透析4h。

1.2方法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

2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龄12岁~85岁,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失,5例次肌肉痉挛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20例次出血症状及5例次凝血症状均可继续透析。

3原因及护理

3.1低血压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它可引起身体不适、血液通路阻塞、增加死亡率,常见的原因有:超滤量过多超过心血管的代偿,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3];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不全,出现心力衰竭;血液经过透析机后,血浆渗透压及细胞外液容量下降,但患者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减弱,血管舒张因子(腺苷、NO等)释放导致血管扩张;透析前服用降压药。护理:控制脱水速度,防止脱水过量,需确定合适的干体重,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减少透析过程的脱水量;改变透析模式,对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高钠透析、序贯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适当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时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冷汗、便意等高度提示低血压,需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出现低血压时应立即减慢血流量、关闭超滤,非糖尿病患者须迅速给予50%葡萄糖、高渗钠,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或结束透析;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由于超滤脱水,血液可能降低[4],因此,透析前停服降压药1次或减少剂量。

3.2高血压主要是因水钠潴留容量负荷过重,肾素活性过高所致,故护理主要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干体重,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特别是患者不遵医嘱,随意服用中草药尽量避免,须低钠饮食,按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3.3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心脏疾患史,未很好控制;电解质紊乱,出现高血钾居多,低血钾也经常出现。护理: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疾病,严格控制出入量。尿少患者严格控制钾的摄入,香蕉、蘑菇、坚果类含钾特别多,需特别注意。低钾者按医嘱补充钾,密切观察尿量,保持钾的平衡。按医嘱服用消心痛等。

3.4肌肉痉挛常见原因:过度超滤,使用低钠透析液。护理: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避免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导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有必要时采用高钠透析,给予泵前输入生理盐水、50%葡萄糖等。

3.5凝血症状常见原因为血流量过小,肝素用量不足,手臂外露血管收缩造成回流障碍,高凝血状态等造成,故须保持循环管道通畅,开始透析时要严密观察血流量,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可增加肝素用量。如血液过度浓缩,可适量增加患者饮水量,在透析中注意肢体保暖,患者出现寒颤要及时处理。

3.6出血透析中出血可分为体内出血及体外循环管道漏血,体内出血大多数发生在血透导入期的新患者。发生此症状应减少肝素用量,加强透析,改善尿毒症,透析结束时采用等量的鱼精蛋白静脉注射对抗,或使用进口低分子肝素,如Fragmin和Fraxiparince。严重者使用无肝素抗凝血透析法,须注意增加血流量运行速度,每分钟达到250ml~300ml,或间歇性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避免在透析中进行输血或静脉营养输入,及时观察血路运行的状况、透析器及血路管道血液有否变黑等[5]。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这些急性并发症的发生,轻者造成患者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密切观察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极为重要,是确保血透的顺利进行,有力地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透析中死亡率。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护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指出尿毒症在现今医疗水平下治疗的存活率是很高的,并做好家属工作,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配合医务人员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02.

[2]崔敏,李群,熊云春,等.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0):568.

[3]PietroZucchelli:DryWeightinHemodialysis.VolemicControl[J].SeminarsinNephrology,2001,21(3):286290.

[4]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J].医学综述,2000,6(2):9193.

[5]左力,王梅.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09111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例次发生症状性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发生出血症状。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提前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

第3篇

热量:为保证蛋白质有效发挥作用,每天应摄入充足的热量。主食的热量以5~6g/(kg•d)为宜。

补钙:血液透析患者还应补充钙剂,每天需1000~1500mg,因患者活性VitD缺乏以及机体对活性VitD作用抵抗,钙水平容易随病情变化而变化。故应在严密监测血清钙水平条件下补充足够的钙剂和VitD。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D3或罗盖全,1.25羟骨化醇等。

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丢失水溶性维生素,加上限制高钾、高磷食物等因素,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量也相应下降。故血液透析在除补充维生素丰富的主食外,还应有计划地配以绿色蔬菜。如将绿叶蔬菜浸泡0.5h以上,去掉根、茎类蔬菜的皮,不吃菜汤等。此外,还应辅予药物补充,以B族维生素和叶酸为主。

限制钠、钾、磷的摄入:给予低盐饮食,血液透析患者每天可进食4.5g左右,若伴有高血压、水肿等,则应低于3g/d,防止因进盐过多而引起口干,摄水量过多导致水钠潴留而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排钾能力下降,血钾升高,故应限制钾的摄入,以免加重高钾血症。橘子、葡萄、香蕉、花生含钾量高,应尽量不吃,水果中橙子、苹果、梨、西瓜、大枣等含钾量也较高,因此,水果宜少食。磷过高易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代谢性骨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高磷食物有奶制品、蛋黄、动物内脏、虾仁、花生、坚果类、豆制品和汤等。

第4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200例终末期肾衰竭且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28±6.16)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60、25、15例。对照组:男75例,女25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93±6.04)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55、30、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1.2.1.1患者的风险因素

患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系统出血等;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抑郁、焦虑以及绝望等;③随着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患者给医护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2.1.2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传染病风险。实际操作中有被血源性传播感染的风险;②环境因素。血透室人流量大,再加上通风不良,为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③体外循环系统风险。如护理人员没有固定好穿刺针,发生脱落,从而导致患者失血。

1.2.2护理管理措施

1.2.2.1加强法律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关于健康体检以及安全防护的培训,组织学习护士管理法、输血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培养出懂法、守法、专业素质过硬的现代透析护理人员。对于透析护理人员而言,应做好巡视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不允许擅自离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1.2.2.2规范操作,明确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包括透析护理告知制度等)以及操作流程,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各司其职以及团结协作为血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透析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为通过考核的透析护理人员颁发合格证,同时禁止无证上岗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求护士长重视和加强风险监控,如结合实际制订风险预防及处理预案。

1.2.2.3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血透患者普遍缺乏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因而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及时发现抑郁患者,对其病情以及心理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估,通过温馨的语言和友好的肢体动作来关心和安慰患者,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从而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血液透析治疗,相关调查显示,超过80%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血液透析这一治疗方式。血液透析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操作,再加上风险系数较大,所以,如何规避血液透析中的风险便成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对血液透析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保障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200例终末期肾衰竭且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28±6.16)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60、25、15例。对照组:男75例,女25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93±6.04)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55、30、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1.2.1.1患者的风险因素

患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系统出血等;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抑郁、焦虑以及绝望等;③随着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患者给医护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2.1.2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传染病风险。实际操作中有被血源性传播感染的风险;②环境因素。血透室人流量大,再加上通风不良,为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③体外循环系统风险。如护理人员没有固定好穿刺针,发生脱落,从而导致患者失血。

1.2.2护理管理措施

1.2.2.1加强法律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关于健康体检以及安全防护的培训,组织学习护士管理法、输血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培养出懂法、守法、专业素质过硬的现代透析护理人员。对于透析护理人员而言,应做好巡视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不允许擅自离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1.2.2.2规范操作,明确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包括透析护理告知制度等)以及操作流程,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各司其职以及团结协作为血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透析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为通过考核的透析护理人员颁发合格证,同时禁止无证上岗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求护士长重视和加强风险监控,如结合实际制订风险预防及处理预案。

1.2.2.3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血透患者普遍缺乏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因而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及时发现抑郁患者,对其病情以及心理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估,通过温馨的语言和友好的肢体动作来关心和安慰患者,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从而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

3讨论

第6篇

【关键词】互文性;创作;阅读;再度阐释

自克里斯蒂娃确立了“互文性”的概念之后,诸如巴特、福柯等西方著名理论家都对此进行了独家阐述。那么,“互文性”这一概念的产生对文学创作与阐释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文本踪迹背后的对话

1.明确的借用

帕特里克・奥唐奈在《互文性与当代美国小说》中指出,克里斯蒂娃对互文性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互文性的引文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或直接的,而总是按某种方式加以改造,扭曲、错位、浓缩或编辑,以适合讲话主体的价值系统。1这就是说互文性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作者服务。譬如中国诗文讲究用典,往往把前人好的辞句或是丰富的文意嵌进自己的作品里,使之化为新作的一部分,形成新的意义。江西诗派黄庭坚就曾提出过“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文学主张。麦克尤恩的小说《只爱陌生人》蕴含着无数隐喻,与众多经典文本高度互文,充满了对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E.M.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意味深长的正引或戏仿。尽管罗兰・巴特宣扬作者已死,强调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作者赋予的意义仍然是文本价值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2.无处不在的渗透

中国文人讲究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读者了解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就有利于解析作品的构成要素。提起笔的那一刻,神话传说、方言杂曲纷至沓来,此时无数前人说过的话、写过的文本分裂成千千万万个符号在作者的脑海中盘旋,等待他的择选。尽管他本人尚未意识到,种种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概念和规则以及那些无法追溯来源的代码早已潜伏在他的脑海,而不仅仅是借用某一具体文本的。 “在正式归宗于杜威的实验主义之前,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倾向。这些观点和倾向大体上来自王充《论衡》的批评态度,张载、朱熹注重“学而用疑”的精神,特别是清代考证学所强调的证据观念。最早的思想来自他父亲的《日记》。但是这些观念都是零碎的,直到他细读杜威的著作之后才构成一种有系统的思想。” 2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写作时会显露出神学背景,他们的思想或多或少得存在着一种犹太情感,是因为他们中大多出身于一个被同化的犹太人家庭。

3、读者的接受

在互文状态下,无论是作者有意地借用他人的语句、思想,还是间接受到所处社会的文学传统、历史缘由的影响,作品一旦生成,它的原始意义就被定格,作者要表现的思想等待读者的领会,在对话的那一刻文本实现其价值。文本中标志性的场景或是经典人物的身影带给读者莫名的熟悉感,于是读者追根溯源,找到词源,观察文本中语句迷宫般的语意分歧和置换,探寻作者赋予文本的原始寓意。读者理解作者意图所能达到的深度在于其独有的知识体系和情感认知与文本符号共鸣的过程。决定读者与作者对话的深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读者的文学素养。“一个作品的构成势必需要一些选择,而确定乃至提出这些选择都是不容易的……如果说人们如此乐于谈论作者的“作品”而不更多地深究的话,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它已经被某种表达功能所确定。”3也就是说人们找到了文本的集中意义,大多数人能够认同某一文本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二、读者再度阐释的无限空间

1.阐释阅读

巴特曾经写道,“读者是无历史、无生平、无心理的一个人;他仅仅是同一范围之内把构成作品的所有痕迹汇聚在一起的某个人。”4读者参与阅读作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充分释放出语言本身的内在解构能量。假使读者能够借他人之言,悟自身之道,理解自然达到了新的高度。巴赫金认为,读者不但要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原始意图,更应该在此基础上达到更深更广的理解。钱定平写的《破围――钱钟书小说中的古今中外》,一方面解释了钱钟书的《围城》中万象纷呈的来源,另外一方面他通过解析《围城》这一经典文本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变读者为作者。福柯在《词与物》中说,语言本身的颠覆力量只有在“文字游戏”中才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作者表达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地被读者重新阐释,产生不同的意义,阐释无尽,意义的变化也无终结。在互文性的状态下,作者和读者的主体性并未独立出来,作者、读者以及文本都在永不停歇地延伸。也只有这样,文本的阐释空间能够无限扩张,意义才会不断增值。

2.整体阅读

此类阅读的方式是读者将文本放置在整个文化场考虑,不单单依靠截取文本的一个词语或是一个人物形象与其他文本产生关联,更多是涉入一个多元的世界。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所言,“在书的题目, 开头和最后一个句号之外, 在书的内部轮廓及其自律的形式之外, 书还被置于一个参照其他书籍、其他本文和其他句子的系统中, 成为网络中的结。”5文学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脱离广阔的世界去孤立看待文本是无法理解文学的。只有当文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找到它们之间交融的相关节点,把握各种文化领域的潜在力量对文学的影响,才能领悟文本的真实意义。另外,民间文化潮流要揭示强大而深刻的文化潮流,特别是底层民间文化潮流对时代真正宏伟文学的影响,深入揭示伟大作品的底蕴。

当然 ,这种文本踪迹的追寻似乎又会带来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即互文性批评如果不停地在文本的世界中寻找可能存在的互涉性 ,那么是否会在文本的海洋中造成自我的迷失 ? 所以 ,从这个角度看 ,互文性理论是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网络中 ,它必须由文本深入到更为广阔的影响文本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罗兰・巴特.《作者的死亡》[M].怀宇译:《罗兰・巴特随笔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

[3]罗兰・巴特.《语言的环佩之声》[M].Seuil出版社,1973年

[4] 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窗体底端 》[M].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5]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M].中心编译出版社,1996年

注释

1帕特里克・奥唐奈等编:《互文性与当代美国小说》(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9),第260页。

2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 三联书店,《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第158页

3福柯《知识考古学》,三联书店,2003年第一版,第48页

第7篇

摘要: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内瘘的通畅与否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由于反复穿刺或护理不当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还可能导致内瘘堵塞,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血透病人极为重要,笔者在血透室进行护理工作近12年,现将临床工作中对内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内瘘手术的术后护理

内瘘术后,最关键的护理是观察术肢切口部有无血管杂音,如无应考虑血栓形成,要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同时,伤口敷料包扎不可过松或过紧,过松则可能导致伤口渗血多,过紧则会导致内瘘封闭,笔者的体会是包扎后绷带可勉强插入一个小指头为度,且可闻及血管杂音;经过精心护理后,一般10天左右可拆线,拆线后应鼓励患者多做术肢的活动,增加血流量,促进内瘘成熟。6~8周后,内瘘静脉扩张,管壁增厚,即可正常使用。

2内瘘的穿刺护理

2.1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术,确保一次成功进行穿刺时,操作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内瘘感染,因一旦感染,轻则进行抗感染治疗而暂停使用内瘘,导致病人痛苦增加,重则内瘘闭塞甚至导致病人的菌血症或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增加医患纠纷;同时,操作护士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技术,我们的经验是,持针手握紧穿刺针翼片,另一手固定内瘘血管,快速刺入内瘘后放平针头再调整进针深度,这样病人痛苦较少,不紧张,反应很好;新进护理人员我们一般要求其先观摩2个月以上,再通过模拟穿刺考试合格方可在内瘘条件好的病友进行首次穿刺,如一次不能成功则更换资深人员。

2.2治疗过程严密观察,保障治疗成功内瘘的护理最终目的是通过穿刺建立治疗用的血液通路,完成血液净化治疗,因此,治疗过程的观察护理至关重要,主要通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疼痛感、血流量、血压、心率等,部分病人因疼痛导致紧张而血管收缩,流量不足,此时用温和语言抚慰患者放松,同时适当调整针头,逐步提高血流量,常可解决;穿刺点渗血虽不导致较多失血,但常引起患者不满,我们的经验是首先采用阶梯法、纽扣法选择好穿刺点,避免在近期内穿刺点重复穿刺;如发生穿刺点渗血时先用棉签擦净再用折叠好的蝶形无菌纱块放于穿刺部位,胶布适度加压固定,一般可解决;治疗过程中可能因患者肢体活动至针头贴在血管壁上,发生血流量不足,及时观察到后,先关闭血泵,再对针头进行适当调整即可;如回血针刺破血管壁至血肿而未及时发现可发生低血压,当发现低血压时也应观察内瘘周围情况,对症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