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职业能力优势范文

时间:2024-02-01 17:12:17

序论:在您撰写职业能力优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职业能力优势

第1篇

认识能力优势

能力优势是指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逐渐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向。有的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空间想象能力强,有的人际沟通能力强,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强,运动知觉能力强,这就表现出各自的能力优势。

能力优势的形成与遗传、环境、教育、社会等因素都有关系。一个人能力优势对其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等也有重要影响。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能力优势对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不同能力优势的个体适合学习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区别。比如,空间能力强的人适合从事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建筑等理工科的技术类专业,以及与这些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言语能力强的人适合学习语言文学、文字编辑、翻译、文艺创作等方面的专业和从事相应的职业。此外,在能力优势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影响时,不仅要考虑某方面的能力优势,而且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优势发展的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

能力优势与专业选择

根据相关专家对中学生能力测量结果以及大学专业分类情况的分析,将中学生的能力分为九个方面:一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数学逻辑能力、空间判断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处理资料能力、艺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一般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能力是掌握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要求或专业发展水平越高,对一般学习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比如,当一名外科医生,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以解决实现问题,但在医院传达室工作的人员就不需要那么高的一般学习能力。

2.言语能力。言语能力是指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编辑和处理资料、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与观点的能力。不同职业对人的言语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同学未来的职业选择是教师、管理者、市场营销员、营业员、护士、咨询人员等职业,那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言语能力;而一个同学若想做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科学研究者,则不一定需要很强的语言能力。

3.数学逻辑能力。数学逻辑能力是指个体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逻辑、推理和数学、物理、机械工程等问题的基本能力。大部分职业都对数学逻辑能力有所要求,但程度不同。比如,对于数学家、哲学家、统计师、精算师、建筑师、化学家、电脑程序员来说,必须具有较强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法官、律师、历史学家、文艺工作者而言,具备中等水平的数学逻辑能力即可;而对于演员、话务员、厨师、营养师、服装设计师、化装师来说,数学逻辑能力要求就较低。

4.空间判断能力。空间判断能力指对空间事物的空间关系的感知觉能力,是处理空间信息和工程技术、几何、美术及各种设计问题必备基本能力。如果你在中学爱好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且成绩较好,一般来说,你的空间判断能力较强。与图纸、工程、建筑等打交道的工作,以及牙科医生、内外科医生等职业,对空间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对于裁缝、电工、木工、无线电修理工、机床工来说,也需中等的空间判断能力才能胜任;而对于公证人、哲学经济学研究者、翻译人员而言,其空间判断能力要求较低。

5.形态知觉能力。形态知觉能力是对事物的视觉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明暗、结构等)的观察、比较和辨别的能力。对于生物学家、建筑师、测量员、制图员、医生、药剂师、画家、造型师、雕塑师来说,需要较强的形态知觉能力;对于法官、哲学家、教师、演员、营养师需要中等以上的形态知觉;而对于文学编辑、社会学家、办公室职员来说,对此能力要求则不高。因此,形态知觉能力强的学生适合选择理学类、医学类、美术专业,如化学、生物科学、测绘学、生态学、建筑学、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美术学等专业。

6.资料处理能力。资料处理能力也称为文秘能力,是处理日常工作(包括文字编辑、各种资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必备的能力。统计员、经济学家、会计、出纳员、办公室职员、打字员等工作,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资料处理能力。如果你此项能力高,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可选择图书档案学类、金融财务类、社会工作类等方面,如图书馆学、档案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统计学、社会工作、外语等专业。

7.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高的人在身体运动与协调方面灵活自如,眼手协调能力较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一些复杂的、高难度的动作或操作。对于驾驶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雕刻家、运动员、舞蹈家来说,这些能力尤为重要。

8.艺术创作能力。艺术创作能力高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音乐、绘画、舞蹈、艺术设计等艺术方面的能力,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具有潜在的艺术发展潜能。对于音乐家、书画家、演员、作家、舞美以及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必须具备较强的艺术能力;其他职业对艺术的能力要求不高。具备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的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可选择艺术类专业,如音乐、绘画、雕塑、艺术设计、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行业所应具有的技能、知识和行为的总和。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通识能力,还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能力。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规范和有序,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必要对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性,对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探析。

一、专业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要求学生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先行具备学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指导能力、实践与实训教学能力。旅游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紧跟发展步伐,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尽可能参加一些旅游行业学术会议,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不间断进行企业调研,了解旅游企业的从业需要,筛选、提炼信息,把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质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揉进讲课内容中;教师应坚持轮流到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顶岗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带回学校,

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并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如,导游讲解、旅行社计调业务、外联业务、酒店基本技能(包括餐饮技能、客房技能、调酒、茶艺等)。鼓励教师在旅游行业中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或兼职某项工作。要求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还应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考评员证、旅行社计调师资格证、茶艺师证、调酒师证等。

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1.职业教育能力

(1)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应掌握最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实习实训等方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了解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般高职学生中大多数在高中阶段对大学都充满了向往并树立了远大理想,可能由于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学校,使得他们对前途感到失落彷徨,与自己想象中的大学存在差距,因此学习目标不很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需要毕业生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管理经验,这就与大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希望一就业就能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相差甚远。如何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想法,调整学生心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二者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对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点深入分析了解,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个性,端正就业心态,引导学生自我培养旅游专业所需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意识。

(3)把握旅游行业岗位能力要求

高职教师不应该只是传统的“说客”“讲师”,传授的也不应该是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而应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对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2.职业教学能力

(1)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历史、地理、经济、社会、人文、心理等,每位教师都有其专长的领域,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都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时,可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各门课程的内容,从整体上认清全局、明辨方向,理清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确定授课章节、选择教学方法等。

(2)教学设计、组织实践、课堂控制与考核能力

高职旅游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组织实践、课堂控制和考核方面积极创新,找到适合高职旅游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真正培养出行业急需的有用人才。

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利用自行制作的地方景点影像资料;利用现有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要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层次清楚、文字设计合理、色彩逼真、图文并茂等。为使课程制作的课件内容更丰富,可成立课程资料库,不断更新和增加信息,实现资源网上共享。还可采取幻灯片、投影和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所以,现代高职教育教师必须熟练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教学技术,生动、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利用信息,优化设计教学进程,合理选择教法,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备超前性。

4.教学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目前,在高职教育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和学习内容,教师应根据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的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成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1)教师应与行业紧密联系,与行业专家、一线能手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按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旅游行业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运用高职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2)能参与旅游行业或同类院校的一些专业课题研究,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旅游类教材,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等。(3)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要,以某项专业知识为核心,以多方面的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知识作为辅助知识,注重有用知识的积累,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

四、交流沟通能力

高职教育必须紧跟市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新动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所以,教师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提高教育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能跟学生有较好的沟通,还必须与外界有较强的联系和沟通,多跟行业的专家交流学习,多参加一些学术、行业会议,多跟企业打交道,为学生就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旅游专业高职教师,必须提升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学会学习,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波,孙玉中.探析高职教师能力标准的构建.中国高等教育,2009(01).

第3篇

幼儿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教师在发现小朋友在玩完玩具之后随手就扔掉的行为,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捡起玩具,并且对玩具说:小玩具你太可怜了,我捡起你来,看看摔疼了吗,这样小朋友则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再随意的丢弃自己的玩具。同时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与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比较感兴趣,比如稍有不留意就会给孩子的安全构成威胁,比如近期幼儿园发生的多起幼儿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幼儿教师缺乏责任意识,他们没有对幼儿教育形成足够的重视。

2如何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责任心

基于责任心的重要性,中职院校一定要强化学前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单靠书本的知识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职院校要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增加案例教学,通过现实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责任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近些年所发生的幼儿园学生安全事故的真实案例,并且配以相应的图片,通过这些凄惨的图片等激起学生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以此强化他们对责任意识的重新认识;同时中职院校也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

2.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仅仅表现在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上,而要具备幼师教学的综合技能,其中教师的责任心是幼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的内容:一是要增加关于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相关知识,在现有的教学课程中增设责任心培养课程,当然这种责任心培养课程不一定非要按照相关的书本知识或者有关理论进行,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中的某些实例等进行探讨,强化学生的责任心;二是整合学前教育课程,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比如中职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就责任心这一教学任务,整合相关的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流程性。

2.3拓展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虽然与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培养,只有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团队才能为幼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中职院校要为教师团队教学质量的提高创建一切条件,比如鼓励年轻的教师继续深造,提高教师的责任心,通过教师责任心的提升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2.4完善实践教学,为学生创建承担责任的机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与社会幼儿园的合作,鼓励学生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了解幼儿教学工作的真实环境,让他们参与到幼儿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幼儿园内的学生性格各异,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不仅要关心幼儿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如果他们任由幼儿学生发展,那么其最终就会对幼儿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被幼儿园所解聘;同时中职院校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等,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故意增设一些难题查看学生在遇到这些难题的表现,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

2.5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多种考核形式的多元化考核机制: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的综合技能,将责任心考核转化为量化指标,提高对学生责任心、爱心以及童心的考核;二是构建以“平时表现+实践考核+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制度,增加对实践表现的考核分析,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考核。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专业 教师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195-04

随着近些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不仅要求旅游人才的数量,更要求旅游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兼具高超实践技能,同时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服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近几年高职旅游专业和旅游院校的发展却呈现出缩减的态势,旅游人才的培养也陷入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不足。

1 调查问卷设计和样本选取

为了更加客观的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该文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在广东、浙江等开设旅游类专业的六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6个部分组成,共设计24个题目,涉及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基础、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生管理能力、指导实习实践能力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等多方面。问卷在阻碍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渠道的题目设置上采用多选题和开放式问答,使问卷的结构更科学、更合理。

2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

该次调查是从2016年10月份开始的,问卷共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达到93%左右。在此之中,有效问卷达到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也达到97.8%。通过对所搜集数据的汇总、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1 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基础条件不容乐观

教师职业能力的形成依靠教师自身的学历、学科背景、职称等,这些是构筑教师职业能力基础的主要条件,也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面。职业能力基础条件参差不齐是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最主要最明显的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1 学历结构不合理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是水涨船高,表现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逐渐增多,而且正在逐步增加。但从整个教师团队来讲,这种学历分布依旧是不合理的,表现在本科和硕士学历教师数量依然较大,博士研究生数量极少。这种不合理的学历构成不利于教师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院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以问卷调查中广东某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来看,其总共有教师10人,其中硕士4人,占到40%,其余均为本科学历,无博士学历教师,梯队分布比较模糊。

2.1.2 教师来源单一

教师来源的方式很多,但是其往往都是和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以及研究方向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渠道:一是来自于同等级高职院校的教师较多,来自本科高校的教师数量较少;二是毕业于国内高校的教师较多,来自国外或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数量较少;三是应届生较多,有从业经历的教师较少(如图1)。

2.1.3 教师职称较低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称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决定了专业教师的科研学术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从问卷结果来看,70%左右的旅游专业教师都是中级以下职称,而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到23%,仅有6%为教授。这表明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职称大多并不高,职称构成和梯度分布不可合理,职业能力提升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2.2 教学能力欠缺

在对教师队伍质量进行合理评价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对其教学能力的评估。其中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都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2.2.1 教学经验方面

调查中可见,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应届生占很大的比重,他们几乎都是从学生直接转变为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以及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也就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2.2.2 理论联系实践方面

结合旅游专业技能性较高的特征来看,旅游专业教师在知识传授的时候,必须和实际情况时刻紧密结合,而且实践性的教学比例一般而言是不得少于理论教学的。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有轻实践而重理论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中很容易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收回的样本数据中,仅仅有19.4%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进行讲解,而对于更大部分的教师来说,其一般都是照本宣科较多,很难自然地联系到实际。

2.2.3 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方面

由于多年来存在的高考制度的影响,在生源方面,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本身就有着某种层次的差距,从入校开始,就必然会遭受一定的成见看法,其中也包括来自教师群体的偏见。在问卷中,尽管有62.5%的教师认为本专业的学生性格外向、合作能力较强、实践能力突出,但是也有30%左右的教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持有“础较差”、“学习不积极”、“自律性差”等负面看法。如果教师不能客观全面的看待教学对象就很容易影响到自身的教学情绪,严重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影响专业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

2.2.4 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结合问卷来看,国内该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方式依旧是传统讲授式的方式,很少有人采用情景演示等创新方法,部分教师会结合案例教学(如图2)。浙江省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旅游专业教师指出: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律并不是特别了解,因而缺乏实践和行业经验,其讲授的内容有可能出现和实际并不相符的情况,对旅游管理的过程也很难清晰地表述,因此经常发生讲课停留在书本上、教学与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2.2.5 实践能力和旅游从业经历方面

教师对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旅游从业经历的重视度不够。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认为实践能力十分重要的只有37.8%。还有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本职工作就是上课,其他的与教师无关。由此可见,教师总体上对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旅游业属于服务业,技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一直较为明显,人力资本的增加使得众多的旅游企业更加愿意希望毕业生可以直接开始工作,而不再进行繁琐的岗前培训,这就要求该专业教师的专业教育要与市场相接轨,尤其是对岗位技能的培养。

2.3 科研能力缺失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其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而一些高职院校却将教学课时和教学水平看作是衡量教师能力的主要指标。问卷统计表明,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并不高,科研成果数量不多,等级也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经费不足,另外更主要的则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直是面向社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输出,在科研方面一直不够重视。

2.4 学生管理能力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庞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本科学生弱,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专业教师不仅仅要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还要加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当中。通过调查发现,仅37%的专业教师有过做班主任的经历,13%的教师有想做班主任的意愿,67%的专业教师课下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和生活上的交流,29%的专业教师有过辅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的经历。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里教学和学生管理相分离依然是大部分教师的传统观念,多数教师认为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上课,而学生管理与自己无关。

此外,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较多,学生实习实训时间较长,但由于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琐事繁多,压力较大,且少有补贴或者绩效,多数专业教师不愿意承担此类工作,导致旅游专业教师指导实践能力较低。

3 对调查结果的原因思考

3.1 教师自身方面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只是能够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导致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水平低下的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1)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欠缺。

知识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调查统计发现,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学历普遍不高,拥有本专业博士学位等高学历人才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为硕士及以下学历学位,这其中还有一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非旅游专业科班出身,因此,教师本身的理论知识欠缺,基础不深厚,在理论教学乃至科研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对专业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

(2)教师实践教学的运用情况不容乐观。

少部分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进实际案例进行指导,而实践课程的设置也不会超过总课时的1/3。由于旅游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就显得极为重要,由于相关课程的设置长期以来都缺少案例以及实践操作的部分,因此使得很多学生都只能将知识停留在书本之上,专业教师也无法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3)教师严重缺乏行业经验。

在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现在的高职教师很少可以有行业实习的机会,从业经历自然也相对较少,使得其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践能力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与本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严重脱节,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

3.2 学生方面

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如果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势必影响教师教学情绪和教学能力发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也就无法收获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受我国高考选拔制度的影响,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与本科学生尤其是重本学生相比较,课堂纪律较差、学习气氛不浓、上课不活跃、与教师互动不多,加之基础知识浅薄,上课屡有讲话、睡觉、玩手机、听音乐、逃课等不良情况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讲课积极性,教学能力也受到负面影响。

3.3 学校、政府组织方面

3.3.1 教师培训供需错位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培训。培训工作既可以由国家或者是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也可以由学校直接安排,培训的内容可以是相关的教学理论、专业技能或是行业培训。虽然教师培训具有培训对象广泛性、培训内容系统性等优点,但是由于多数培训和教师自身的需求不能够完美契合,所以很多时候培训也都是流于形式,培训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其主要问题如下。

(1)教师自我提升途径单一。调查发现,在自我能力提升方面,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所采用的方式一般包括:70%左右的教师都是从课本或者是网络上摄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技能,13.6%的教师一般会选择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培训学习的更少,仅仅占到12%左右,剩下的21.5%的教师一般都会采取参加各式讲座的方式。以上这些都表明,国内的大部分旅游专业教师,不管是求知热情,还是自我提升的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但因为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他们缺少的是有效提升的渠道。

(2)培训内容忽视教师需求。就目前高校教师的培训内容来看,培训的内容基本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确定,因此常常会忽略教师的真实需要。杭州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旅游专业老师提到,目前教学培训的主要内容或是对教学技术的培训,或是对当前政策的解读,内容往往是空泛简单,缺乏实际效用,对职业能力的价值更是不大。单从目前的培训内容来看,大多数是和行I发展的方向是相背离的,对职业发展没有任何价值。

(3)培训方式单一。大部分培训都是由学校统一进行讲座式的培训,很少有学校是按照教师的需求而实行相应的培训项目。这说明,目前高职教师的培训方式依旧不够多元。教师的培训形式依然与教学活动一样的班级制存在,培训对象只能像学生一样被动地灌输专家口中的理论,难以满足教师多元化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每一名教师在实际授课和工作中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除了亟需获得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外,更要随时掌握最新的研究现状,而非仅仅是参加培训学习,更不是因循守旧的灌输和讲授。

3.3.2 职称评审机制欠完善

职称评审因素一直以来是制约旅游职教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职称评审不能公正进行。由于申请名额的限制,同等条件下,即使学历、科研水平等都达标,但是由于教师来源以及学校性质等外在条件,不同院校的教师依旧会受到不同的对待。第二,评审渠道的障碍。由于我国大多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晚,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较弱,因此高职院校既不具有自行评定职称的资格,因此其教师职称的评定依旧需要通过个人申报的方式,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进行。这样一来,经常会出现因为申报数量庞大、细节难以把握、透明度低等影响,评审渠道不顺畅。第三,评定职称不被认同。在高职院校获得的职称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称,而得到这一职称的教师如果想要进入本科院校任教的话,其职称经常会受到质疑,这使得公平对待的可能性更是大大降低,对优秀教育人才在高校间的合理流动非常不利。

3.3.3 科研审批难以公平兼顾

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者之一,高职院校也本应成为重要的科研场所,但现实情况都不尽如人意。

首先,没有完善的管理、促进机制与科研环境。国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师考评机制中,学术论文或者是科研项目等内容通常并不在考评项目之内,而是单纯地把完成规定的教学量作为考评的第一标准,导致教师缺乏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因而科研难以开展。

其次,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与审批过程中,高职院校经常被排除在外。不管是在课题评审方面还是在分配任务上,政府部门普遍会偏向本科院校,这就给高职教师申请科研项目带来极大困难。

最后,高职院校本身并没有设立相对规范的科研团队。几乎所有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都是教学,却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尽管组建了科研团队也只是空壳而已。

3.3.4 保障机制不健全

(1)教育管理忽视高职院校。

我国各级各类高校虽然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的相互作用使得高职院校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首先,政策制定偏向于本科院校。由于本科院校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多,实力较强,发展先于高职院校,所以在相关政策的扶植力度方面,教育管理部门通常都会更加看重本科院校,而对高职院校的重视却不足。

其次,管理方式传统而生硬。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中,大部分专业的开设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地契合地方经济以及产业发展态势的需求,因此和本科院校相比,技术类专业的数量就相对较多,旅游专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但是在旅游专业教育中缺乏专业的技能认证工作,技能证书的设置更是非常少。因此,创新原有的工作方式、搭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连接渠道将成为今后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借此为教师实践提供机会。

(2)资金和考评制度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未设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专项资金,严重缺乏物质保障。调查中近一半的教师表达本校的考评指标不全面,没有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辅导学生参赛获奖纳入到考评体系中。因此,是否拥有合理的考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3.4 社会环境方面

由于旅游业但发展时间短、发展不完善,因而社会、企业、政府、学校普遍存在严重的短视行为。社会上多数人会认为旅游专业属于边缘学科,特点不突出,社会贡献不多,技术含量不高,因而不被重视;众多的旅游企业也极不愿意在培训工作上投入太多的资金;学校内部经费不足,教学投入也并不高,学科优势不明显,教师水平不足,科研水平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产出的人才质量也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该产业迅速地发展,使得政府有关部门也仅仅简单地注重景区建设,尤其是景区的外部包装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才培养建设,对旅游行业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4 结语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是一个由多方面能力构成的较为复杂的能力体系,其中的每一项能力都不可忽视。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参差不齐,高低不一,问题颇多,但只要找出其制约和影响的因素,精准地为其把脉,便可对症下药,努力探寻提升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推动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高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钧.浅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J].新校园旬刊,2016(9):145-146.

[2] 刘玉姝.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 蔡娟.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分析[J].知识经济,2014(23):137.

[4] 李莉,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J].旅游论坛,2009(4):628-631.

第5篇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而愈发重要。大学英语培养目标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高度统一。文章结合微课资源和翻转课堂模式建立起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英语翻转课堂,对高职幼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幼师;英语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1998年劳动保障部颁布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我国核心技能的八个大类:交流、演算、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同时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可见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高度一致。

一、高职幼师公共英语课堂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现今多数高职院校在“就业导向”目标引导下重技能而轻能力,只关注学生“马上上岗”、“马上就业”,而忽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幼师公共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追求短期英语过级率,而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重视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这种传统且被动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能力不仅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反而丧失了最初学习英语的自信和兴趣。

二、基于微课的英语翻转课程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2]以视频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堂一节40-45分钟,微课只有5-8分钟。微课的出现是作为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3]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因2011年可汗学院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在TED上了一个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4]而备受世界关注。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教学结构,旨在“先学后教”:学生在课外先观看视频预习知识点,然后集中精力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伴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共同解决问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微课为教学载体,通过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该模式涵盖传统课堂的所有教学要素,其最大的特点是翻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顺序(见表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知识内化,促进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学堂转化,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三、基于微课的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在幼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能力。不同于传统分模块教学,微课可将整个课程的知识分解成许多很小的知识点。同时微课的设计时长与人的注意力紧密相关,一般以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呈现基本教学单元知识点。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差且任务繁重的高职幼师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抽出整块空闲时间接受过多的知识点。随着手持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接入在线微课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无形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课外预习微课视频时,可对视频进行暂停、重放或返回等操作,使得学生对学习节奏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主动性[5]。学生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和查询资料信息来解决预习期间遇到的难点,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完成微课知识点学习,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交流合作能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互动。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程在线讨论中来,对于一些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或者需要小组合作的课后任务,学生可以在在线讨论平台中相互讨论,共同合作。在线讨论将更多出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解答,学习平台也成为了一个“亦学亦师”的交流讨论平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职业生存方式,仅培养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高职幼师的英语课堂作为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践场所,应实现课堂环境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高职英语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渗透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就业时不仅具备学前双语技能,还具备可使其终身发展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60.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

[3]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07):33.

[4]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08-10.

第6篇

关键词:石油行业 职业技能 鉴定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207-02

质量是职业技能鉴定的生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是管理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活动的机构与场所,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鉴定质量的好坏。因此,鉴定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认证,是保证鉴定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也是鉴定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个服务机构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服务对象满意和本机构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这就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鉴定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使鉴定需求调研、鉴定项目策划、鉴定组织实施及鉴定证书发放等全过程受控,最终目的是使鉴定工作达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员工的高素质+高信誉。

1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和基础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流程(试行)》建立起来的体系文件,一旦形成便成为所属鉴定机构的制度文件。它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标准》向各鉴定机构提供了一个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它包括:质量方针、鉴定项目的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这五个方面逻辑上连贯一致、步骤上相辅相承,共同保证体系的有效建立和实施。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首先得到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形成指导原则和实施的宗旨,即质量方针,同时需要一套程序来支持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并制订质量管理方案;为保证体系的适用和有效,应设立监督检测机制,如建立质量督导制度,配置一定的人财物;最后通过审核与评审,促进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高。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思想,它指引鉴定机构不断地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坚持质量改进从而取得长期成功。持续改进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

1.1 计划阶段

在年初,鉴定机构要根据上年鉴定情况及对企业需求调研情况的分析,制订年度鉴定计划,并查找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

1.2 执行阶段

实施计划,并收集相应的数据,作为下一步进行整改的依据。

1.3 检查阶段

组织专业人员如内审员对鉴定实施全过程进行内部审核,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方案,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验证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的吻合情况。

1.4 处理阶段

如果整改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否则,重新制订整改方案,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机构内各职能部门到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永不停止。这种连续改进质量的方法,把整个鉴定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而对PDCA过程进行分析,一般则采用5W2H分析原则即按如下步骤进行分析:主题:What—— 要做的是什么?该项任务能取消吗?目的:Why—— 为什么这项任务是必须的?位置:Where—— 在哪儿做这项工作?必须在这里做吗?

顺序:When—— 什么时间是做这项工作的最佳时间?必须在那个时间做吗?人员:Who—— 谁来做这项工作?应该让别人做吗?为什么是我做这项工作?方法:How—— 如何做这项工作?这是最好的方法吗?还有其它方法吗?成本:How much—— 现在的花费是多少?改进后将花费多少?鉴定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当然,管理者的水平也是完成PDCA循环的重要因素。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研究

2.1 为鉴定工作的科学规范、公平公正提供制度工具和运行机制

第7篇

关键词:能力提升 系统培养 人才选拔

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围绕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应具有一支较强理论基础、较高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队伍。而刚出校门的本科生,理论知识丰富,职业技能不足,如何使其较快成为富有工作能力又有岗位经验;既是技术骨干又是开拓创新的管理者,是公司发展关键。我公司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结合我公司的行业特征及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岗位选拔、历练提高、发挥使用的“三期”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三期”培养实施原则

1.1岗位入职

“三期”培养方案整体采用“岗位学习”的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岗位上学习职业素养、企业文化。

1.2系统培养,动态管理

“三期”方案是我公司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整体方案,进入此方案培养的学员一贯制完成全部培训,公司视个人能力、素质完成人员岗位确定、选拔。

1.3突出技能,强化素质

“三期”方案中所有培训内容围绕学员技能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企业文化的系统教育,确保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全面发展。

2.“三期”人才培养实施

2.1岗位选拔培养期

该期目标:将单纯知识型的学生,通过纵向、横向系统培养,使知识型学生转化为实用型人才,在此期间加以选拔分类,确定每个人的培养发展方向。

2.1.1培养内容

实际专业知识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2.1.2培养方式:

①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跟班作业。每个人至少锻炼2个岗位,具体岗位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人员发展需求进行分配。

②实行“一对一”双向导师制。各基层单位要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能(高级工以上)、技术人员(工程师以上)担任指导老师,其中研究生的技术导师由主任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做好传、帮、带,负责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使他们快速的成长。

③上、下监管考核制。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对新入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牵头负责对新入职员工制订培养规划。三年培养期满,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基层单位共同制定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三年培养期满考核。人力资源部根据各方面考试成绩汇总,评定出优、良、基本称职、不称职等,对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找其谈话,纠正不足,调岗。对考核成绩为不称职的,终止劳动合同,解聘。考核期满考核表如表2所示。

2.2历练提高培养期

该期目标:结合前期人才培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能力、品质、素质甄选划分不同类型的人才,向不同的方向培养。把具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人向管理型人才培养;把具有钻研业务技术,创新发展能力,思想活跃的人向技术专家型人才方向培养;把不善言辞,吃苦耐劳,按部就班的人向专业技术骨干型人才方向培养。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让人才发挥其最大价值。

2.2.1培养内容

如表3,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集中学习、考试。根据成绩,宣布竞职演讲学员,由组织及人力资源部组织竞职演讲选拔赛。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人才选拔,确立下步人才培养目标。

2.2.2培养方式

①压担子、传帮带。在中期培养期间各基层单位要对学生大胆分配生产、技术等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通过压担子磨练,促进增长才干,负责导师要从技术及管理角度对其进行帮助和辅导,使其更好的成长。

②试用、挂职。基层单位内部可试行“内聘挂职”工作机制,有计划地挑选综合素质相对优秀的学生,在保留原定岗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到重要岗位(技术、管理岗位等)上担任技术、管理助理。

③提供展示机会、拓宽成长渠道。公司将根据基层单位人才需求,不定期进行内部竞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同时在薪酬福利上给予激励,使他们具有努力敬业而有被提拔的机会,让他们有为晋升提拔而不断努力的热情,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

2.3发挥使用培养期

经过前两个周期的培养和锻炼,人才已成熟,对领导管理、技术领军、业务骨干等不同岗位的人才,赋于他们一定职务,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将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为公司创造财富。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公司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考核,每年岗位胜任率达98.8%,中期培养阶段的高校毕业生在公司已成为业务骨干的达40.14%。进入高、中层管理部门的达到20%左右。建立了持续的可发展的公司人才梯队,对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好坏是多方面因素及周围环境决定的,但在培养中切不可忽视三个问题:一是时间。人才培养不可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二是学习。学习有很多方式,个人自学、外出短期培训,继续工程教育学习、在职学历学习,参加各种会议、经验交流等。公司应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采用不同的学习形式,增加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让想干工作,又能干好工作,学习能力强的人才及时学习充电,补充知识和所需的技能,人才才不会贬值。三是考核与评估。在培养的每个时期,公司人力资源部和用人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与考评机制,按照目标计划要求,按时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让人才按照目标要求尽快成长,对考评不能完成目标的需要调岗或淘汰。

总之,人才培养工作,要大胆创新,坚持有针对性的长期培养,使人才能得到最好的使用与发展,为公司发展需求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主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辅导手册》,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