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01 15:39:41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产业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产业分析

第1篇

体育通过培养、发展、保护、恢复维持劳动力的机制,提高全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将优质的人力资源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使体育通过劳动者的媒体,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体育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相关的经济关系,创造需求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体育的发展还有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等作用,具体而言,体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交通、邮电、通讯以及整个市政建设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整个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组相关互补的姐妹行业或部门它们之间的作用之所以相关互补,就是一方的发展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因为发展体育运动,组织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设规模巨大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而且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邮电通讯、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设施配套。这就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旅游业、伙食业、服务业和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产业中第二组相关互补的行业关系。因为,如果这些行业不发展,体育运动比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体育发展对这部分第三产业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一部分第三产业也对体育发展起着同样促进辅助作用。如1990年是亚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市旅游等服务行业、商业的振兴年,两者是相关互补的。

(3)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体育部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部门就业人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宽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体育有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增加自然就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开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基本的市场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对于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体育产业体系,现有体育产业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下的体育事业改革转轨而来。一方面,需要由政府投资的公共体育设施显得相对不足,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竞技体育之上,对国民体育事业投入不够;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单一,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没有形成。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产业滞后,中介产业缺位。由于我国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与产出及其回报的体系机制。巨大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进而影响社会资本向职业体育流动。核心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体育产业升级的原动力。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域间不平衡和项目间不平衡。由于受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由于各运动项目在普及程度、经济水平、观赏性以及广告价值上存在差异,各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以及产业开发的效益也有很大的不同。如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已经形成市场;排球、乒乓球等正在形成市场;而游泳、体操等较为冷僻的项目尚未形成市场。

(3)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体育产业属于服务业,从市场消费的角度上看属于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急需国家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和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政策。例如:从体育产业化角度该如何规范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从体育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的开发,既要合理合法地保护国有和集体的权益,又要合法合理保护个人权益,其中涉及的“产权”等问题还有待于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4)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总量、质量、专业与分布构成状况都不容乐观,并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从专业结构来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领域,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5)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法制从总体上而言还不够健全,在体育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上也存在着很多漏洞,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体育市场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管理标准。不仅在总体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各个地区和部门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也存在矛盾甚至相冲突的地方,这些都制约着统一和有序的全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形成。

面对市场化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结合以上分析的问题,现提出解决方案:深化体育发展机制改革以及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到来,体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加强体育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逐步实现政府和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只有进入市场以后才能形成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只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才能形成并促进体育产业的进步。考虑到国外筹集体育经费的经验,我们认为,今后我国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2 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使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必须逐步增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但完全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人人享有一定的体育资源的。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用。所以,我们对体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对国家而言:国家应重点支持经济体育,而对相关产业和体育办的产业,应该开放。为弥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使用市场筹集资金。同时,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为其在经营上提供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大力培养和扶持大型体育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体育要通过产业化途径,通过走向市场,经营创收,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自身的补偿机制。

3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企业为了使自己成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个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中形成一定的特殊偏爱,其实质使为了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我国体育市场定位的应该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化。因为,体育的规则是世界的,体育的魅力是永恒的,在我国体育产品与国际化接轨的前提下,越具有中国特色的品质越易经济化,越能抢占市场空白处,,进而占领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树立产品形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 着力推进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石,体育经济也必须依赖健全的市场体系发育、成长。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资本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 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体育产业中体育理念的导入是体育文化、品位的塑造和升华,这也为建立企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名牌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谋求增加无形资产的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之一是建立于文化战略基础上的品牌创新。

6 顺应加入wto和奥运会等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品牌竞争空前激烈,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要利用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在利用先进的国际体育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引领自身的体育品牌走向世界。

第2篇

关键词: 体育产业;网络文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2-020 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美国体育产业的年增长值能够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而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则达到了11个百分点;反观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仅有7个百分点;贡献率与美国差距则更大,仅为美国的十六分之一[1]。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国的体育产业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因此,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进程,发展体育产业的潜力,借助新的平台推动体育产业的不断更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1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意义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而体育产业中的多项分支产业,都具有明显的文化产业特征,比如,竞赛表演类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转播、电子竞技产品等的开发;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网络也成为各种产业开展的新领域,因此,网络文化产业也就无可代替的成为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国务院2010年3月颁布的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提出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种网络产品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因此,合理借鉴网络文化产业的的有效载体,不断研究体育产业理论边界,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形成新的体育产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2]。

2 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途径

2.1 构建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 任何方案的施行,都需要理论基础做支撑,因此,要告诉重视体育产业与文化网络产业联动发展的理论架构,以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作为理论体系,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定位。首先,在国家政府的角度,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做好体育事业的分类管理,形成多种形式共存的体育产业发展局势。其次,在社会的角度,形成多元的网络体育文化产业服务体系,提升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2.2 网络科技技术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将能够发挥体育产业创意资源的积极效应,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体育产业的信息资源建设。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来,体育赛事的转播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文化产业来实现,因此,将网络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有效的转化为体育产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中重要生产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体育产业的科技信息含量,是体育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就要使体育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高度融合,高度关联,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突破行业壁垒、地域限制、推动体育产业的网络化,按照市场化的模式,使体育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促进体育元素和网络文化元素的融合 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重大国际比赛的传播,多画面,多角度的展示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发挥体育品牌功能,这是网络传播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随时随地”,“任何信息”能够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无障碍、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的传播,使消费者能够及时的获取各种资讯。

2.4 注重电子竞技业的发展 网络动漫产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是未来体育产业进入“体验营销”发展的一大趋势,玩家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体验到体育明星的风范。我们可以将“电子竞技运动”理解成: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正是因为电子竞技运动这样的内涵和功能,国家体育总局才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之列为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在wcg2011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中国队以1金3银1铜的成绩仅次于韩国队,位居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消费者的加入,影响到与体育文化产业最密切相关的青少年群体,发挥体育产业的号召力,给电竞产业的发展带来发展生机。

2.5 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 在网络社会化的的背景下,打造多元体验的体育产业,例如,我们可以通过X360系统的kinect来观看ESPN的众多体育赛事节目[3],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观看比赛的的同时与其他观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发表自己对比赛结果的意见以及发起各种投票等。因此,大众参与是体育产业消费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特征的消费人群对体育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一致,而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众多的小体育文化族群[4]。因此,体育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归根就是满足这些系体育文化族群的需要,特别是互动式的体验需求。在增加体育文化产业自身内涵的同时,合理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满足体育消费群体浏览、观看、评价、讨论、下载等各种需求,完善体育产品的体验需求,发展真正的网络体育产业,打造体育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帆,齐琳.体育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公布,2万亿市场待唤醒[N].北京商报,2010-03-25.

[2]阴涛,周勇.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体育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6(4):36-42.

第3篇

[关键词] 江西体育产业现状分析改良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产业关联度大、需求潜力大、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充满潜力和机遇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将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扩大就业渠道,丰富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较为落后的省份,无论是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都明显滞后,探究原因,探索良策是当务之急。

一、江西省体育产业现状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临浙江,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岭南而达广州,据对江西省体育产业普查显示:专门性体育企业800多家,私营企业的比例占72.8%,国营、集体、合资和隶属体育系统的分别占9.3%、6.2%、5.2%、6.5%,有48.2%的经营单位有亏损, 29.5%基本持平, 22.3%的略有赢余;在经营规模上,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几乎没有,多数投资额在100万元左右,1万元以下的占有41.88%;经营单位的面积,从几平方米到上千亩不等,最小的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仅有2名,最多也不过100多人;本体产业的经营单位虽然达到了全省体育企业的48.12%,但其服务项目较多地集中在旱冰、滚轴滑冰、舞厅、保龄球、网球、健身、乒乓球等,调查表明, 我省的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规划不合理,经营领域较窄,主导产业实力不足。而广东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门性体育经营企业达2000多家,光深圳市体育企业就有160多家,投资额定1000万以上的就有50多家。据统计上海有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娱乐,购买体育服装等支出)达到了100元以上,而江西省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超过100元的不足20%。体育场馆等体育硬件设施是发展体育产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保障,江西省体育场地22738个,占地面积3225.2万平方米,而广东省体育场地77596个,场地占地面积6276.9万平方米,浙江省体育场地35869个,占地总面积4569.4万平方米等等,这些都显示体育产业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

二、江西省体育产业落后主要原因分析

1.经济不发达制约江西省体育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扩张速度日益加快,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成员对体育消费需求增强趋势也日益凸现,从而刺激了体育投资的增长,由于历史发展原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区域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制约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制约着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经济水平决定体育投资的资金规模,政府体育支出来自于财政收人,一个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就高,财政收人也就越多,用于体育支出的部分就越大;反之则少。

2.管理体制不适应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省体育设施的投资、经营主体是政府,而政府投资体育设施的目的并不是赢利,但在体育产业化、社会化之后,政府投资的体育设施也参与赢利性的经营活动,而政府较少考虑成本等相关因素,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对体育投资的民营资本产生排挤效应。从体育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可以知道,实质上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应该依靠社会,依靠民间资本。再则,政府在体育产业管理的高度集权,使得体育产业还没有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因而,体育产业化、社会化也就只能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一大原因,诸如体育市场竞争秩序、体育项目经营行为、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体委系统产权关系不明晰,体委与协会(中心)、体委与所属企业、协会(中心)与运动员的财产划分没有制定一个有效的标准。

3.体育人才严重缺乏,体育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江西省体育产业部门的经营管理者大多不是体育经营领域的专门人才,据统计只有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系在培养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还主要是培养体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学校体育教师,而不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管理水平,

当前大众体育设施主要由政府投入,省财政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往往很难保障体育设施的稳定投入和管理,这样造成已有公共体育场馆使用率低下,场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目前已有的22738个场馆完全开放的占22.62%,部分开放的占31.33%,不开放的占46.1%,根本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要,导致体育活动难以开展,人们的体育意识也难以提升。

三、大力发展江西体育产业对策

1.经济发展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

江西应抓好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在优化结构中提高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并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得益彰的,体育产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消费,从而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使二者很好的结合,相互影响呈螺旋上升态势发展。

2.政府管理要转变观念,加强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体育政府部门在管理上要消除计划经济下的老观念,实行政企分开,使体育事业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一致,建立健全适应本省市场经济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制定政策法规和依法监督管理,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体育发展投融资机制,着重培育和开发体育资本市场,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把体育用品、竞技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和休闲体育整合起来,引入并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3.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其可持续性发展

以培育和繁荣体育市场为目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江西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拨款资助、税收优惠、土地审批,以及信贷杠杆等经济手段,选择重点项目,从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投资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为不同所有制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保障体育产业持续性发展。

4.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体育业务和经营管理意识俱佳的人才

体育产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体育产业素质的提高,关键则是人才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包括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经营创新人才,省政府应制定措施,营造吸纳省内外高层人才投身江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和其他经济管理类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实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为我省体育产业整体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5.加强体育设施的投入

根据江西省目前的体育设施现状,应该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模式,既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盘活体育场地设施的存量资产,又要通过整体或局部使用权的招商,进行综合开发、运作和多种经营,以加快新体育场地的建设,保证运动设施遍布城市、社区、街道、机关、学校、企业和购物中心等,每个社区都有网球、篮球、健身器等设施;街上儿童娱乐场所处处可见;从小学到大学,校园里体育设施都应完善。

6.加快特色体育产业建设,推进体育旅游开发

第4篇

(一)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在国外,体育产业诞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他们的体育产业发展已经很完善,成为扩大就业人口、获得巨额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行业。目前,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为4000亿美元,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界第二位。体育产业将同旅游业、影视业和网络业一起,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

(二)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主要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体育消费属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虽然发展时间短、起步晚,但吸取国外的一些经验在竞技体育、体育用品销售、发行体育彩票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二、奥运后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

(一)带动功能强,涉及面广

奥运会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很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进而决定了体育产业可以带动和推动相关社会活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这种高度的带动功能,使得体育产业无可取代地占据了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澳大利亚认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带来的不仅是16天的运动会,而是10年的发展机遇。奥运会后新增加的旅游生意将为澳大利亚赚取30亿澳元的外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闻名的历史大国,所以奥运会后我国有更多的赚钱机会,更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提供就业机会多,影响大

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能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从国际经验看,举办一次奥运会或者世界杯足球赛之类的大型赛会,可使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20―50年,并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汉城奥运会给韩国创造了3.4万个就业岗位,从申办成功到赛事正式开始,共增加了76万个就业机会。在我国已有各类体育经营企业2万多家,总投资额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为6000亿元人民币。1998年在上海举办的八运会,成为20世纪中国最大的体育盛会,为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了浓烈的时代气息,解决了许多下岗再就业的机会,而且使上海在那一时期成为亚洲单个城市中体育设施最完备的城市。

(三)拉动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传统体育项目向现代竞技运动的演变,体育的经济功能日趋显现。从世界范围看,体育已成为现代社会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石化工业、汽车业,在经济行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收支相抵后有1600万美元结余。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乃至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而发展体育产业由此带来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因此奥运会后发展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是时展的必然。

三、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政府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作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看待,体育属于上层建筑,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适当考虑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同时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二)实现促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乘奥运东风,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体育运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充分发挥体育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弘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奥运会过后,我们还应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的新提高,掀起群众体育的新,推动体育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体育管理的现代化;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乘奥运东风,聚人心、抓机遇、求发展、促和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促进体育消费的多样化、层次化

只有多样性的体育产业及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分类,才能满足民众体育消费的需要。其中,尤其要注重特定形式的产品、服务、品牌与各种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力相适应。体育产业的扩张与发展,不但需要适应市场,而且需要培育市场。在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健全体育保险体制,大力发展体育经济行业,通过专业培养、岗位培训、在职进修、招聘引进等多条渠道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我国体育市场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四)国际化经营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其中,名列世界最有价值品牌前茅的耐克公司,1995年销售额为54.48亿美元。因此,许多跨国公司的奥运赞助商往往把奥运盛会看作展示实力、形象、品牌的良机,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柯达、三星都与奥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李宁品牌就是在奥运会上充分地展示着我国品牌实力和发展的象征。

第5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产业分类;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日渐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由维持生存向追求休闲转化。休闲时间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意识到休闲时代的到来。据国际休闲研究权威人士(格雷厄姆・T・T・莫利托)预测,发达国家将在2015年前后进入“休闲时代”,紧随其后的是一些先进的发展中国家。[1]而休闲时代则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休闲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体系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1.休闲体育产业

休闲体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休闲体育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系统,它包括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如健身娱乐业、体育文化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等),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的经营活动。休闲体育产业将是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它将在今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休闲体育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2.休闲体育产业的分类

本文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定义以及我国2004年3月29日颁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标准,把休闲体育产业分为休闲体育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如图1。休闲体育主体产业是指直接为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休闲体育相关产业是指间接提供休闲体育活动产品与服务的产业。[2]

图1 休闲体育产业结构分析

3.中外休闲体育产业比较分析

3.1 国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较早,其中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水平较高。美国是世界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美国休闲体育总产值超过了石油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占到GDP的1%。美国人平均有1/3的时间、2/3的收入、1/3的土地用于休闲,其中以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 休闲产业为美国创造了约2500万个就业机会,占美国就业职业的1/4。据统计,到2005年1月份,美国的健身俱乐部数量达到26830个,相当于欧洲各国健身俱乐部的总和。[2]

日本在1987年提出了“集团度假村”式的新型综合休闲体育产业,该计划的开发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20%。计划指出将休闲体育产业在高山、高原、临海、丘陵以及其他地域全面展开,使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业得到全面发展。英国的体育休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当于英国整个化工、人造纤维业的就业人数,超过了煤炭、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德国每年有将近3200万人从事与体育休闲有关的活动,占德国出国旅游人数的55%;瑞典则有高达42%的人闲暇时间喜欢散步;西班牙的体育旅游创汇收入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96%。[4]意大利体育休闲产业以足球业为主,产值在意大利十大部门的行列。

国外在休闲和休闲体育有关方面的研究、培训迅速发展,新的研究将休闲产业创新、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产业和城市复兴、休闲业的国际化等内容融入其中。在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机构做出了贡献。如:世界休闲组织、联合国世界休闲和娱乐协会、美国休闲和娱乐协会 、加拿大成立休闲研究协会等等。[4]

可以看出,休闲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及拉动关联产业增长的功能越来越被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视。

3.2国内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早在1995年6月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通过《全民健身条例》。[5]国务院还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被确定为“全民健身日”规定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将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6]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这些都加速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根据全国第一次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数据及2010年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我国休闲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有2006年的983亿元增加到2220亿元,增长126%;占GDP总量比重由2006年的0.46%增加到0.55%,增长20%;从业人数由2006年的256万人增加到337万人,增长32%。当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已经形成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的体育市场,同时拥有两万多家的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上涨。

但是我国体育休闲企业规模不大,缺乏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还不完善,体育休闲服务业还未成为体育休闲产业的支柱。我国休闲体育在整体发展水平上相当于当达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体育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31.2%。休闲体育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低,体育人口比重远远低与发达国家。

4.结论

休闲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及相关体育行政部门应该调整发展战略,重整业务架构,积极制定产业政策并吸取国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使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马惠娣.21 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7):89-94.

[2] 曹琛.中外体育休闲产业的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3] 申亮.困境与超越―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

[4] 周英,周新华.休闲体育产业研究进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4.

第6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效应;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03

1 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概述

1.1 体育产业的基本含义

现阶段的体育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其逐渐演变为经济效用和价值更高的一项社会活动。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构成部分及基础产业之一,体育产业是向人民群众提供各项体育产品及服务的活动,加上和种种活动相关的活动集合。一般来讲,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行业,它们的产品通常包括体育精神产品以及体育物质产品两种,具体可分为运动用品、体育服务和有关的劳务产品。《体育及有关产业分类》中表明:体育极其有关产业可分成核心层、层及相关产业层三类。其中,作为体育产业本体产业的核心层主要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和健身娱乐活动场馆的管理活动等;层主要是指以体育产业服务为宗旨所提供的各项产品及服务项目;除此之外,作为体育产业物质基础的相关产业指的是凭借生产及营销体育产品为依托的行业。众所周知,迎合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是体育产业的最重要目的,其内在动力则为同体育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体育消费者。目前,人们对于体育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体育运动已经转变为一项特殊的、可供休闲娱乐的消费项目。所以说,和其他追求简单经济效益的产业不同,体育产业起着增强社会大众健康素质及精神素养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全面展现其社会效益。

1.2 国内体育产业的特点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巨大,再加上本行业内市场情况的变动及体育消费品供求利益的作用,除了和另外一些国民经济产业项目具有一致性外,体育产业还具备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拥有非实物性的特征,它的利用价值一般表现于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其产品在生产环节中需要消费者的直接参与。该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情况的变动而变动,特别是受到经济发展模式及经济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双方互惠互利、相互影响。其次,每个人均可以变成体育消费者,体育产业能够贯穿人的一生。再次,该产业具备极强的行业整合性。由于众多的类目、很高的行业交叉性,体育产业渗透到了服饰、视频甚至机械等领域;此外,体育产业还具备强烈的社会效应。其最早的目的即为增强人们的身心素质,由于人类对于休闲娱乐的追求不断提升,具备此社会功能的体育产业慢慢转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认识的持续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2 国内体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应

2.1 体育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剖析

体育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间所具有的联系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最近,不少专家学者从侧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比如:闻扬对四川绵阳市体育产业和各经济指标关联程度的研究。其提出,地区性体育产业总量和该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644;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604;和第三产业从业者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745。再比如说,李国强等人借助对京津唐地区体育产业总值和经济发展指标的关联度研究,这些人提出:体育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19;和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则为0.701;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3312;和金融行业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7112。

综上所述,国内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指标间关联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体育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拥有很强的关联性,双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2.2 体育产业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的产业化及社会化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吸引企业的投资、拉动消费的增长、扩大内需和提高人们的就业机会等等。下面我们从这些具体方面进行论述。

2.2.1 吸引企业的投资

体育产业对于企业投资的拉动在上世纪就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日本富士胶片企业是当时的主要赞助商之一。此届奥运会落幕后,日本富士公司进行了相关统计,得出了惊人结论: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富士胶片在美国的销售数量比四年前整整提高了一倍。作为全球各国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世,它的影响范围广泛深远,参与其中的公司知名度肯定会迅速扩大,而后获得意想不到的经济利益。所以,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吸引企业进行投资,给企业创造商机,这也体育产业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具体反映。

2.2.2 拉动消费、扩内需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市场经济迅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物质消费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国民消费结构开始朝着精神文化领域转变,像休闲运动、体育健身所占的比例更大。总体上看,国内人民日常的消费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体育文化方面的支出比例每年都有上涨,尤其是那些沿海城市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品质的迅速提升,其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总体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也会继续上升。

2.2.3 提高就业率

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给大众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增长。例如,耗资4亿美元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吸纳了两千多名人员的就业,除了给这部分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外,也吸收了大量外商投资。北京奥运期间,当地投入了超过七百亿元用作体育设施建设,同样给社会大众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可见,体育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对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就业机会的增加具有关键的作用。

3 国内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3.1 培育体育市场,健全体育产业的市场机制

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培育体育市场,同时以此为主线继续推动体育机制的改革,推动体育资源的整合及市场化进程,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而释放结构效益,借助这些举措激发体育消费的潜力,拉动体育消费。此外,还必须进一步健全体育产业市场与人才市场,增强和传媒业、旅游业等的协作,为现代体育产业市场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3.2 推动体育产业的集团化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要想同世界接轨,更好地融入到国际体育经济这个大环境中,首要任务就是转变当前这种“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现象,以市场为向导,以产权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股份制为基本形式,加快对集团化企业的构建步伐,努力实现体育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突破传统体育经济发展的束缚,最终达到体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3.3 推动民族体育产业的进程

因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造成东西部体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为了转变这种体育经济发展失衡的状态,不仅应当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应当推动西部民族体育产业的进步。像赛马、摔跤、弓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应当重点扶持,借助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增强上下产业链间的整合,进一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迅速进步。

3.4 加强有关人才的培养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目前情况下,我们应当借助对现有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同其他国家地区体育组织的沟通合作等手段,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体育机构同各高等院校间的联合办学,建立起多渠道、多途径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3.5 加快体育产业的法制化进程

体育市场的法制化管理是我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做到统筹兼顾,互相协作,职责明确,除了进一步细化管理法规及准入机制外,还应当简化审批程序、规范监督行为。经由对有关法律规范的调整和健全,进一步增强体育市场的管控能力,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体系,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加上人们对具备休闲娱乐功能的体育产业的关注,对体育产业的特点、发展现状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更好地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发挥其社会效益,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第7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组织;体育赛事;体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2-0085-04

一、前言

体育产业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产业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来说,我国体育产业还很落后,对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要素既包括理念也包括行动,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实质和表象、战略与策略都对体育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对体育产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通过问卷、访谈、实地参观和查阅文献等方式,收集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发现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即需求要素、资本要素、政府行为和相关支持产业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都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见图1)。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EBSCO期刊库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为本文奠定了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对从事体育产业方面的相关人员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经专家检验问卷效度为8.7。

(三)访谈法

对各地市体育局产业规划办领导进行了访谈,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请教。

(四)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问卷进行整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需求要素

消费需求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需求要素是影响体育产业增长力的基础要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细分化,对体育产业的消费从实用消费到服务层次消费逐渐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闲暇时间、消费偏好等直接影响着需求结构,消费需求是否具有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体育产业竞争力。

1.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就会根据自己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偏好,增加对体育产品的需要。可支配收入低或者没有时间的人可选择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而可支配收入高、有闲暇时间的人可以选择去现场观看。同样,健身休闲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及可支配时间有密切关系。与此同时,跨期消费理论告诉我们,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人们的当期收入水平,而且还受到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可持续性是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2. 消费者偏好。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使体育产业提品多元化,也使区域体育产业间的竞争力更加激烈。在具有消费实力和可支配时间的同时,消费者对同类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取决于消费者偏好。如钟爱某一品牌的服装就会长期购买,喜欢哪个球队就会选择看哪个球队的比赛。

但事实证明,需求因素只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由于跨区域选择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便利,不能因此判断需求能力对本国或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贡献的大小,如何把有利的需求条件转化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还取决于本地体育产业能够提业和服务的水平与特色。

(二)资本要素

需求因素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但这种动力的持续性则取决于体育产业资本要素的禀赋。资本要素是体育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关键要素。体育产业资本要素包括资金投入、人力资本、产业组织、产业文化和体育科研能力。

1. 资金投入。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竞技体育比赛场地、健身休闲体育基础设施、体育营销的广告投入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以及政府的财政及税收支持对体育产业提品和服务的质量有重大影响。

2. 人力资本。美国学者Julian L. Simon认为,人类发展的“终极资源是人——拥有技术、充满朝气和希望的人”。体育产业也是如此,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产业内其他从业人员在内的人力资本的增值效应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优秀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把对人的运动技能投资要素转化为人的商业价值的活动过程,是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表现、性格和知名度而吸引大众关注形成的价值。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能否运作成功则取决于体育经纪人的水平。同样,体育比赛的竞技性与可观赏性也离不开知名教练员的培养与体育场上裁判的公正。足球界的黑哨现象影响了整个足球产业的发展。体操运动员李宁借助“体操王子”的品牌为李宁公司的品牌增值;篮球运动员姚明的出色表现吸引了上亿中国观众的关注,为“火箭队”带来可观的收入,也使自已商业价值位于中国运动员榜首;刘翔因其在雅典奥运会赢得了“飞人”的赞誉,也获得了耐克等知名公司的青睐。

3. 产业文化。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育文化包容了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总和。体育文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战略等都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起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体育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内涵,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倡导公平竞争、强调享受体育、强调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中国体育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中国体育文化倡导健身、友谊、和谐、协作和爱国。但一段时间内,在“金牌至上”的价值观左右下,中国体育的爱国情结在某些方面异化了真正的体育精神,使中国体育在世界上虽然金牌总数一直攀升,但却忽视了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导致目前中国至今没有一项具有国际品牌的本土赛事(如世界杯、NBA、英超联赛等),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

体育产业的文化属性是其倡导进取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显性文化,又可以体现在具体的体育产品、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作品中。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赋予体育产业不同的时代内涵。要完成从“金牌至上”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的道路,体育文化也要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与体育经济和市场发展紧密相联,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以体育文化推动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4. 产业组织。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组织能力对市场资源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的体现,有效竞争力的体育产业组织及合理的组织结构,对于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竞赛业为例,体育组织是竞赛业经营的主体,对比中国CBA、中超联赛、乒超联赛和NBA、英超联赛,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NBA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职业体育赛事,其吸引力一方面源于赛事的可观赏性,更是源于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NBA董事会由30个俱乐部的最大投资者组成,NBA联盟分为NBA管理俱乐部和篮球俱乐部,NBA最高权力机关是总裁办公室,由总裁、副总裁和一些主要业务负责人组成。NBA董事会和总裁及各部门是雇佣关系,董事会拥有决定权。NBA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联盟除了负责联盟公共产品经营外,还负责竞赛规则制定与修改,联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裁判员的雇佣和培训,代表联盟与球员工会谈判,开展联盟推广活动,扩大联盟影响等。NBA的成功在于内部能够成功协调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外部与市场、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合作,通过各种营销活动获得利润,并且所得利润都会分配给各个球队,从而形成了一个运作高效、和谐互动的系统。60多年来,NBA电视转播权和门票收入及球员收入都成为NBA发展的不竭动力。

与此相比,我国体育组织从体育事业走向体育产业型组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目前事业型行政组织仍占主导,其弊端也暴露无疑。CBA是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我国最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赛事,授权CBA联赛及相关各项事务,下设联赛会员全体会议、联赛委员常务委员会、联赛办公室三个机构。截至2012年,共有18支CBA联赛俱乐部,多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演变而来,绝大多数只能行使由监管中心所认可的有限权力,且俱乐部的双方所有者和出资企业还要对这些权限进行二级划分。这种组织结构导致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增加,球星流失严重,另外,由于出资企业的利益分配受到影响,导致融资渠道受限,资本实力偏弱,又受到国际高水平职业联赛的影响,CBA品牌影响力在本土远不及NBA,比赛上座数与转播收视率偏低。

我国体育产业组织处于松散状态,组织松散不能对原有状态的偏离防患于未然,对环境的变化不能形成新的功能耦合系统时,其结果则是破坏性的。因此要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组织结构,科学、合理、高效的运作机制是必须的。

5. 体育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革命性力量。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能力更为重要。从宏观的体育产业规划制定到中观的体育市场开拓,再到微观的场馆的设计和利用、体育器材的研制和新材料的开发、运动员健康水平、体能、技术、心理、康复等方面都离不开强大科研实力的支持。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大小也是这个国家体育科研水平的体现。

发达国家的体育科研都有自己的特色。美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科研网络,美国科研管理体系却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系统,体育科研工作者多数来自高校,还有企业、私人研究实验室等组成,其融资的多种渠道,包括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的研究经费、企业合作基金、私人基金、政府资助以及职业体育组织。在这种体制下,由体育工作者自我管理,政府很少干预,科研的价值由市场决定,使科研工作者能够围绕市场需求决定其研究方向。德国体育科研的严格规范、研究的缜密、强调方法积累和科研创新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团队为德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目前中国体育科研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体育科研网络,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为科研机构龙头,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科研机构,下设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日常办事机构,以及运动训练监控、运动心理训练两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编辑出版两份体育类学术期刊。我国的体育科研机制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昆明电子设备科学研究所和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等民间科研机构,科研转化能力和效率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体育科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某些竞技运动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政府管理科研机制导致在课题分配、人员培养和经费配置方面缺乏灵活性,市场转化率低,并且造成了一些搭便车现象。

(三)制度要素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而纳入经济分析之中。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产业革命与主导产业的更替与其说是科技创新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制度创新的结果更为准确。经济的增长依赖于有效率的制度的支持,体育产业的成长离不开合适的制度支撑,制度要素是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支撑要素。

制度与体育产业的成长具有高度的匹配关系,保守、僵化、封闭的制度抑制体育产业的成长活力,开放、自由、不断变迁的制度则能显著促进体育产业的成长。具体地讲,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举国体制,制度因素的影响力非常大,制度对体育产业成长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国家规划将体育产业置于什么样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与政策走向。第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对于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产业政策、融资渠道等具有重要影响,产业主体与消费者行为也会受到影响。第三,政府资金投入与政策优惠。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体育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从多方面帮助体育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同时特别提到要促进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促进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媒介、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强调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等。

(四)区位因素

区位空间结构理论提示了经济活动各种客体在选择区位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反映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区位空间结构是其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是区域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空间组合形式,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显示器。产业空间格局的经济性取决于区位资源、社会环境、产业政策等空间基础。

区域环境的优劣主要是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的,地理位置、环境质量、区域结构和区域差异等方面所显示出的综合优势是动态变化的,自然条件、资金实力、基础设施、行政效能、人口因素、交通运输是形成区位资源优势的基础。区位资源优势与良好的社会环境会带来政策的优惠而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或极化效应又会进一步优化区位环境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兵.基于结构范式的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4).

[2]卢金逵,倪刚,熊建萍.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9,(6).

[3]肖畅明,周良君.洛杉矶体育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管理学刊,2009,(6).

[4]王健.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