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脱贫攻坚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31 16:35:21

序论:在您撰写脱贫攻坚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脱贫攻坚概念

第1篇

一、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

(八)加强饮水安全保障。

10.积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集中供水。

计划:配合水利部门的工作,对需要审批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按流程审批。对接省发改委,对符合政策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

(十五)强化消费扶贫。

27.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组织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关协作方面和各乡镇(街)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购买、销售各类农副产品,多措并举解决“卖难”问题。

计划:协助镇村扩展滞销黑木耳网络销售渠道。

(十六)强化生态扶贫。

28.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项目,提高收入水平,落实好全省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计划:配合林业部门的工作,对需要审批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项目按流程审批。对接省发改委,对符合政策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项目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十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32.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政策,强化就业创业,发展后续产业,提高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

计划:一是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特岗”等就业帮扶政策,安排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二是对新生适龄搬迁贫困人口做好登记,保障搬迁贫困户适龄子女在迁入地就地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和“雨露计划”等助学政策;三是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及时将搬迁后符合低保、残疾人条件的搬迁贫困户纳入城乡低保和残疾人补贴范围,加大搬迁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四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搬迁行政村,依托村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对可行性强、收益性高的扶贫产业项目优先予以资金支持;五是对搬迁贫困人口劳动力情况进行排查,掌握就业需求,建立搬迁贫困劳动力台账;六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村级光伏电站,特别是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的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光伏电站要优先吸纳搬迁贫困群众就业;七是对建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及鉴定为存在安全隐患的旧房,必须即搬即拆,确保旧房全部拆除;八是对集中连片的迁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生产开发,如积极推进四道沟镇三合城村迁出区土地流转开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九是依托村级电商服务平台,线上销售村级特色农副产品、乡村手工艺品,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对具备能力和有意愿开展网络销售的搬迁贫困户,予以政策和技术支持;十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宣传力度,推介好经验好做法,讲好搬迁群众脱贫发展故事,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二)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37.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荷载能力,补齐农村电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及智能化水平,确保“两率一户”供电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计划:作为牵头单位,积极与地方水电公司联系沟通,随时掌握工作进展,做好调度工作。

四、光伏电站安全检查

采取“一看、二听、三查、四反馈”一听企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二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台账,三查企业工作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四反馈检查结论意见的方式,计划每季度对光伏电站检查一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检查工作。如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依法采取现场处理措施,督促被检查单位立即予以纠正或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四、项目审批与争取资金支持

第2篇

自我加压、全面扶贫、首战必胜

《决策》:滁州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虽然是非重点贫困地区,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滁州贫困人口和扶贫工作有哪些特点?

张祥安:滁州是农业大市,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4位,人均商品粮产量居全省首位。滁州市现有1个省级重点贫困县――定远县,4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五个县(市)共有贫困人口5.26万户13.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贫困人口分布不均衡。县与县之间不均衡,全市约55%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定远县。全市123个贫困村,定远县就占70个。村与村之间不均衡,全市13.2万贫困人口呈零星分布,其中73%的贫困人口分散在非贫困村。低保、五保贫困户比例较高。全市低保贫困户人口5.4万,占41%;五保贫困户人口0.9万,占7%。从致贫原因看,因病贫困户比例较高。全市贫困户因病致贫占55%,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尽管上级只认定滁州市5个县有脱贫任务,但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我市在天长、南谯和琅琊3个市、区同步开展脱贫攻坚,自我加压、全面扶贫,识别出1.3万户,2.2万相对贫困人口纳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范围。

《决策》:今年初,滁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1号文件。近一年来,滁州市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待克服和解决?

张祥安: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全面实施“十大工程”,聚力落实八项机制,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快速扎实推进,55个村出列、4.5万人脱贫首战目标任务定能实现。突出抓好五个方面:

突出联系帮扶。市、县、乡三级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1112”定点联系帮扶制度,即1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包保2个贫困户,39名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了好头。全市共安排17134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县、乡、村、户”包保帮扶全覆盖。

突出精准识别。将关口前移到公示环节,实行“农户申请、四邻签字、组级评议公示、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复审公告”,程序更加精准,有效解决了“群众公认”的问题。三次“回头”,确保质量。先后开展两次大督查,4月中旬进行了第三次“回头看”。其中剔除不合格人员5.1万人,新识别贫困人口5.4万人。

突出因地制宜。每个县市区都组织5个以上懂生产、懂技术的工作组,成立专家智囊团,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制定“四项清单”,解决一般干部帮扶措施拿不准和“一村一品”产业选不准的问题,用技术保障精准。市扶贫办还特别制定了“入户信息采集和脱贫方案制定样本”,“帮扶责任人月度帮扶记录登记表”和“贫困户家庭全年主要收入支出来源明细表”,对四项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突出产业扶贫。着力抓早,早在1月份就制定了产业扶贫百种模式,2月份成立了45个专家帮扶指导组,抓住了春耕备耕这个关键,争取主动;着力抓快,3月份研究制定了补助政策,4月份全面组织实施;着力抓好,一月召开一次会议现场推进,比学赶超。全市已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共2.8万户,占除五保户外的贫困户比重达48.7%,为实现“造血”扶贫夯实了基础。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市财政资金投入的扶贫项目共3329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实现资产收益1970多万元。

突出调度考核。在调度上,推行“八个一”工作法。即,每日信息一交流、每周工作一小结、每旬重点工作一通报、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月开展一次督查、每双月一次过程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年一次总考核。在考核上,实行分类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分项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拟定了一系列考核办法。

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是资金拨付不快,需要改进资金管理办法和使用办法,做到早拨付、早实施、早发挥效益。二是要加大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当前,对贫困村的资金、人力投入、支持很大,对非贫困村相对较弱。我市大量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应适当加强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的扶持力度。

产业扶贫创新模式

《决策》:滁州市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近年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如何将“三农”工作与扶贫结合起来,用改革新思维、发展新理念打好脱贫攻坚战?

张祥安:“三农”工作和扶贫工作是总体和部分、系统和关键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滁州市必须不辱使命,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供给侧改革的新思维和五个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强产业、破瓶颈、补短板上下功夫,担负起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跑责任。

一是强化统筹理念,坚持“四化同步”。利用工业化的理念、信息化的手段、产业化的要求和城镇化的成果,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补齐农业不强、农民不富、农村不美这个短板。二是强化现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思维,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推动以“规模化、原料化、机械化、电商化、复合化”为要求的现代农业发展,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符合供给侧要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不断释放和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三是强化绿色理念,提升共享成果。大力建设“生态宜居村f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攻坚提供方向引领、环境保障和信念支撑。

《决策》: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开发,走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的路子。滁州在方面探索出哪些好的模式?

张祥安:做好产业扶贫,关键是走好“龙头带动、资本投入、科技支撑和产业融合”的路子。实践证明,单一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靠自身发展产业,往往受到市场、技术、资金等制约,难以实现稳定发展。针对这个情况,我市在发展产业扶贫上,重点推广三种模式。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产业+贫困群体”模式。目前,全市已有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0家合作社、329个家庭农场参与帮扶,吸纳1654个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0503个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二是“村集体+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如定远县定西村在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搭建“桥梁”,规划建设了一期面积200亩、投资200万元的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基地,建立“企业、贫困户、村集体”三方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三赢”机制,覆盖全村40户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贫困户中的自种户年均蔬菜收益超过3800元,代种户获得年分红收入3800元。

三是折股量化合作模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来安县舜山镇六郎村贫困人口共42户、72人。该村将6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以每股10元折算成6万股,按比例进行分配。目前年资产收益6.56万元,每股收益1.093元,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每年人均资产收益分别为378元、568元、946元。凤阳县姚湾村投资177万元建设了3个大棚蔬菜项目,将财政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107万元,以每股1万元折算成107万股,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在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同时,让贫困户取得固定的资产收益分红。

《决策》:滁州不断开拓脱贫新路径,在特色种养业脱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方面探索创新。这些做法实践中的效果如何?

张祥安:近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为代表的农业多功能开发快速发展,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和必由选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特色种养业脱贫方面,贫困户在获得资金、技术和销售等支持下,找到一条勤劳脱贫的路径,既能获取较高的收益,又能坚定劳动致富的信心。如,凤阳县东陵村贫困户陈如芬通过种植大棚草莓,年收入达10万元,如今不仅脱贫而且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乡村旅游扶贫方面,通过“景区捆绑贫困村”,“大户带动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旅游脱贫。如,明光市柴郢村同八岭湖景区建立合作关系,贫困村通过资产租赁收益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户通过务工、餐饮、民宿和销售农副产品收益,户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全椒县三合村农民刘莉流转了10户含贫困户在内的900亩土地和水面办起了“龙王山生态农庄”,并聘用这10户农民在农庄务工,月月发工资,年底还“按股”分红,使得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此外,按照“宜游则游”原则,“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精选出15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6个富民工程重点村,直接带动2000余人脱贫。

让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决策》:从长期来看,脱贫离不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二五”以来,滁州市奋力跨越赶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滁州速度”。“十三五”,滁州如何让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张祥安: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经济发展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为脱贫提供了物质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滁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让滁州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一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当前,我市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十三五”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M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向新的更高的水平,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要着力抓好贫困地区发展。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推动发展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重点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推进滁州西部贫困地区大工业基地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形成全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3篇

从上学到工作,从学生到员工,从汝南埠到铜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正阳农商银行的所见所闻一直激励着我勇担责任、奋勇向前,不负韶华!

起初,“脱贫攻坚”是个模糊的概念。2016年9月,大学刚毕业的我到了我的家乡——正阳县汝南埠镇农商银行工作,这是一个距离县城30公里,坐公交车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偏远小乡镇。怀着对职业生活的憧憬和满腔的热情,我开始了一年多的前台柜员生活。当然,刚上班时作为一个银行柜员,我并未意识到“脱贫攻坚”这个词未来会和我有什么联系。后来,2017年五一我休息回家时,见到村里有的人门前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村里人说,这是国家“脱贫攻坚”调查后发的卡。“脱贫攻坚”,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语又一次在我心里轻微地撞击了一下。

后来,“脱贫攻坚”意味着一份责任。2017年10月底,我被调到铜钟镇农商行担任网点会计,正是这个岗位的改变让我对脱贫攻坚有了深刻的认识。脱贫攻坚必然少不了金融力量的支持,我所在的单位,正阳农商银行更是地方金融主力军。在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中,聚焦精准、定向发力,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作为根本目标,为贫困户量体裁衣、量身订制专属信贷产品。我也开始了和客户经理一起下乡调查扶贫贷款的工作。我们迎着朝阳去养猪的农户家调查,我们在深夜还坐在贫困户家里交谈,我们在大年二十九冒着风雪走去住在河边的村民家里......这期间的风霜雪雨,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让我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是贫困群众的一份希望,是我身上的一份责任!

最终,“脱贫攻坚”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方磐石。脱贫攻坚战承载着百姓福祉,凝结着民族梦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资金短板,让扶贫工作有“米”下锅。特色服务“精准化”,基础金融“普惠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正阳农商银行立足县域实际,针对农村金融网点少、百姓取款不方便的现状,依托村委和村内小超市,建起215家“金融自助服务站”,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实现了金融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银行”开到了百姓家门口。截至目前,正阳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3408.5万元,余额29571.5万元,累计带贫9668户,带贫人数26520人。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八个字所包含的意义,也更加坚定地扛起了自己的责任,“脱贫攻坚”已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方磐石,让我的青春之路坚定果敢。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冲刺阶段,我们正阳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勇于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持续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做到精准扶贫。而我,也将继续在我的岗位上,更加集中的学习、更加坚定地奋斗、更加精细的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点亮乡村振兴,勇担责任、奋勇向前,不负韶华!

第4篇

关键词:特色小镇;扶贫开发;河北馆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6日

一、引言

2014年底,特色小镇的概念最早由浙江省提出,其概念的出现迅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同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开行联合的《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指出,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尤其推进特色小镇在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将特色小镇建设和特色产业协同推进,实现致富和脱贫的同时推进。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无特色产业支撑。现有特色小镇的建设基于一定的地方产业,有时简单地为营造特色,直接吸纳当地传统产业,并嫁接互联网平台等一系列“互联网+”的概念进行改造,这些产业并没有融合具有现代意义的概念,即便一时打造成特色小镇,也很难永葆生机。没有深层次的、突出的、差异化的小镇特色产业内涵,小镇的建设也就失去了其灵魂,同时没有特色产业的支撑,也就缺失了小镇扶贫开发持续发展的动力载体,而只能是“昙花一现”,贫困户无法长效脱贫。

(二)建设资金短缺。目前,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特色小镇快速建设发展的“瓶颈”,分析原因:一是城镇经济自身发展较弱,从江浙沪实际发展经验可看出,经济发展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就是说小镇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整体经济的水平;二是融资渠道的单一,据实地调查数据得出,现阶段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投资,缺乏一个稳定的融资渠道,政府方较少地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资金筹集,也势必会造成建设资金方面的短缺。

(三)文化传承欠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民族传统特色。虽然有一些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也强调了对历史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在实际建设当中,有些还是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和内容,鲜有结合自己当地城市文化的塑造。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要与传统产业平台有区别,深度挖掘特色产业的历史内涵,做好文化传承与自我特色的深度融合和对接。

(四)农村基层政权的错位与失衡。近年来,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明显增多,其直接原因是基层政权组织功能弱化、权力的错位与失衡问题。在扶贫开发中,农村基层政权的有力治理也关乎着脱贫攻坚的实现。因此,在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中,强化基层政权的建设,实现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同时注重加强村民理想信仰教育,激发群众建设特色小镇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馆陶的实践与发展经验

(一)馆陶实践。馆陶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华北平原的南部。馆陶是河北省省级贫困县,总人口36万,4乡4镇共277个行政村。截至2015年底贫困人口15,828人,贫困发生率5.69%。

自2014年以来,馆陶县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的新途径,以产业兴镇、文化提升、生态改善为高度融合的农村就地城镇化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特色小镇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的成功之路。馆陶县按照“尊重民意、留住乡愁、做强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思路,打造了粮画小镇、黄瓜小镇、羊洋花木小镇等一批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特色小镇,每一个美丽乡村都有一个特色鲜明的产业支撑,使大批贫困户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受益,实现脱贫致富,成功打造了河北省贫困村脱贫出列的“升级版”。

(二)馆陶发展经验

1、因村制宜,培育富民特色产业。馆陶县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每个小镇都有一个清晰的产业支撑。在产业的培育上,馆陶县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培育全县富民大产业。依托特色小镇,馆陶在全县培育了蛋鸡、黄瓜、黑小麦等富民产业,使更多的贫困村依托全县大产业布局“搭便车”,实现“一产带多村”;二是扶持“一村一品”。羊洋花木小镇着力打造花木种植业。依托冀南花木集团,着力打造占地5,000亩的中国农民花博园,通过土地流转挣租金、到企业务工挣薪金,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以太阳湖、月亮湖为中心,建设了饮食、客栈、商业等旅游配套设施,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儿童拓展、采摘等功能一体的生态景观园区,使30余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6,600元。在培育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馆陶县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以集体土地参股企业;二是合理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废弃大坑,种植经济苗木或者合作搞旅游开发;三是设立发展基金。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吸引当地社会资本投入资金。

2、财政资金撬由缁嶙时荆拓宽融资渠道。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增加对扶贫开发的投入是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相配合的反映,也是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相融合的体现,对帮助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为破解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难题。馆陶县在创新投融资模式上分别采取:一是财政资金撬动。政府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方,用现有的财政资金去撬动、引导一部分社会资本加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道路、水利、电力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让村庄具有市场运作的条件和可能。截至目前,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000万元(不到20%),撬动社会各类资金2.3亿元(超过80%);二是村级自筹促动。村集体经济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活力资金来源,可以率先行动,扩修村内道路、建设文化广场,从而为村整体的脱贫攻坚打下良好基础。如“黄瓜小镇”翟庄村2015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余万元,利用这部分资金小镇建设了具有特色的村史馆、黄瓜大学等,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发展,使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民资涌入牵动。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单单的财政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也是缺乏长久持续发展动力的,因此馆陶县在融资方面,注重社会资本的引入,让更多“聪明”的民资加入到其中,有力补充了财政资金的不足,在这其中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社会责任的舞台,使更多的企业愿意加入到其中。

3、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贫困村面貌改造提升。馆陶特色小镇的做法是依托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作为小镇的灵魂,构筑了一批留得住乡愁、听得见乡音、闻得到乡味、感受得到乡情的魅力小镇,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但又不失现代气息,针对此,馆陶制定了“万人小镇”规划纲要,利用3~5年建成9个万人小镇,如粮画小镇是“一镇四社区”,包括寿东社区、寿南社区、寿北社区和法寺社区,其中寿东社区是省级贫困村,四社区共享基础设施,都以粮画产业为主导,其他各类手工画为辅助,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体验融合发展。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馆陶县不搞大拆大建、千村一面,而是秉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理念,打造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小镇特色。真正将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平台,使两者有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同步推进。

4、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脱贫攻坚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保障。在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中,馆陶县探索小区自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逐步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为了让群众得到实惠、尝到甜头,馆陶县积极学习借鉴浙江、江苏等先进地区的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筛选试点贫困村,开办村民学校,让群众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建设特色小镇与脱贫致富之间的关系,激发建设热情。同时,在小镇还开展了情景式党校教育,将党的理想信念传递到村民的自觉行动中去,使之自发地、情愿地参与到小镇建设和发展中去。

主要参考文献:

[1]韦福雷.特色小镇发展热潮中的冷思考[J].开放导报,2016.6.

第5篇

一、要践行慈善职能最新使命,就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树立最新慈善意识。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中央和省市要求,立下愚公移山志,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做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据有关资料显示,长治市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44.2万人,下降到2015年21.6万人,减少了22.6万人,减贫率51.1%,年均减贫5.65万人。到2020年需要确保全市现行标准下21.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武乡、平顺、壶关三个国定贫困县,沁县、沁源两个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我们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及广大慈善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中央及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中央及省市最新判断和最新部署,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领,树立最新慈善意识,落实慈善宗旨新要求,充分发挥慈善公益事业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兜底”补充作用。

二、要践行慈善职能新使命,就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构建最新慈善途径。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 长治市市县两级慈善组织成立十多年来,在认真总结全市本土实践活动情况,积极借鉴外地鲜活经验的基础上,突出扶贫济困重点,改善贫困群众民生,为扶贫开发工作“补短板”“拾遗阙”“救急难”。 为此,一是要注重慈善公益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创新和构建。山西振东集团把慈善扶贫项目与药材种植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目前种植苦参、黄芪、连翘、柴胡等20种中药材种植基地近40万亩,带动10万户贫困群众奔小康。同时也要积极学习福州市兴建“长乐慈善产业楼项目”,晋城市“千只羊扶贫救助项目”和“中蜂养殖扶贫慈善项目”的经验;二是要注重易地搬迁慈善公益扶贫项目规划和建设。不仅对搬迁易地的盖房等特殊困难户予以适当资助,而且对栽树造林建大棚的贫困户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同时还要借鉴陕西经验,以爱心为动力, 帮助贫困群众修建便民桥、修建储水窖;三是要注重慈善公益圆梦助学行动项目的开展和推进。“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十多年来,全市慈善企业和爱心人士累计募集和发放资助金2959.72万元,帮助8177名贫困学子圆了入学梦。同时,市县两级慈善组织还积极搭建“慈善阳光班”,兴办“希望学校”,启动山区寄宿制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工程,同山东皇明学校联合举办“慈善阳光生培训班”等,实现“培养一人,脱贫一户”的慈善助教目标;四是要注重慈善公益敬老助孤扶残项目的组织和激励。慈善公益扶贫攻坚,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支撑,而且更需精神文明的托底。最近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长治市连续开展第七届“百名孝星”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孝星楷模”80名,“孝星”802名,不仅弘扬了中华美德,彰显了德孝文化,而且营造了关爱老人培养敬老家风,从“心”开始建设和睦家庭的社会氛围。市县两级慈善组织积极开展“天籁列车” 贫困家庭听障患者慈善救助活动,1490名患者免费配发助听器,捐赠总价值302.2万元。还建立了“慈善助孤基金”,继续开展“慈善助孤”活动,同时继续推进“尊老爱老”活动,这种精准之举,促进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五是要注重慈善公益助医康复救助项目的设计和打造。长治市两级慈善组织成立十多年来,联合西安高新医院治疗贫困家庭先心病患者394例,减免医疗费用700余万元。联合长治市人民医院救治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300多例,减免医疗费用近200万元。联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关爱血透患者”慈善救助活动,累计救助贫困家庭患者9000多人次,资助善款70多万元。联合李新如医院开展了“关爱贫困家庭骨病患者”医疗康复慈善救助活动,门疹免费检查1900余人,住院治疗736人,慈善资助280余万元。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开展了四届“慈善医疗济困行动”,争取到国内外捐赠价值6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192台(套),35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明显得到好转。广大群众反映,“救治一名患者,幸福一个家庭,平安一方百姓。”

三、要践行慈善职能新使命,就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创新最新慈善措施。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为此,长治市县两级慈善组织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样,我们慈善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就需要做好三项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创新和提升“大扶贫”的慈善工作理念。深刻阐述了“大扶贫”的工作理念,要求汇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长治市慈善工作就是以此为基本遵循,突出扶贫济困重点,与社会救助工作紧密衔接,与政府的社会救助形成合力,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截至2014年,全市累计筹募善款善物4.11亿元,发放善款善物4.06亿元,帮扶贫穷群众近33万人次,受到中华慈善总会、山西省慈善总会、长治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贫困群众的认可与赞誉。

第6篇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

(一)金融扶贫的概念

金融扶贫是指金融机构在资金方方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支持与帮助,从而增强的农村贫困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达到其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1)对贫困地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政策支持。(3)改善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4)加大金融对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的支持。

(二)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

金融精准扶贫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准确界定,依据贫困的原因进行分类管理,并依据动态化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进行定量考核,从而实现当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与贫困地区人口的彻底脱贫致富。其特点是精确界定、分类管理与动态考核。

二、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

(一)推行联动机制,加强扶贫合力

一方面,专门成立了自治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区市县三级金融扶贫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推行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指定主办行,开展金融扶贫县试点工作,实现集中地方资源与金融扶贫工作方式的创新。

(二)出台金融扶贫的具体政策

新疆出台了《金融支持新疆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2016年新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计划》、《自治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在金融方面出台一些支持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细则,扩大信贷对南疆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授信评级,保证贫困地区贷款的正常投放。

(三)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

推出一批符合新疆实际的具有地域特色金融模式,国家开发银行主导的巴里坤县金融扶贫模式、农信社吉木乃县金融扶贫模式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模式都取得了好评。

(四)“访惠聚”平台助力,金融精准扶贫绩效凸显

利用驻村工作组优势,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进村、精准扶贫。各金融机构积极与驻村工作组进行对接,推出符合农牧民需求的“访惠聚”专项优惠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响应。

三、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贫困地区金融体系不健全

新疆贫困地区多集中在南疆连片特困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加大了南疆三地州金融机构运营、开发和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比平原地区高,但利润率却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甚至出现亏损,从而使金融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二)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单一

大部分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业务的占比不高,而农信社等金融服务机构自身能力有限,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贷款主要以短期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主,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三)政策红利释放不到位

短期的扶贫贴息贷款与种养殖业生产周期极不匹配,贫困农牧户持续生产资金需求不能满足,导致扶贫贷款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贫困地区地区人口金融知识匮乏,对政府出台的金融扶贫政策知晓率不高,大部分贫困户尚无主动利用金融扶贫政策资金发展生产的主观能动性,严重依赖村干部推广宣传。

(四)脱贫人口的退出与返贫之间矛盾的协调困难

精准扶贫不仅要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有效监测与考核,还要重点注意的是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让需要得到帮助的贫困人口及时进入得到扶助,但目前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婚返贫等现象的出现,使得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尽管脱贫人口的再返贫可被二次界定为新的扶贫对象,但由于退出造成的扶贫帮困的中断,存在时空差使得再次被认定为扶贫对象难度加大。返贫人口的出现,一方面造成前期的帮扶成效的消失,另一方面也使精准扶贫的总体进程减速。因此,及时合理解决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与返贫再生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难点。

四、加强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普惠金融工程建设

一是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特别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必须优先扩充。二是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纵深发展,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的实施,解决贫困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与转账不方便的问题。

(二)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

一是依托访惠聚平台的优势,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运用金融信贷的意识,提高运用信贷工具的能力;二是通过建设农民培训学校,使贫困群体加强金融教育的学习,最终达到解决贫困地区农牧民贷款困难的问题。

(三)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程

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数据库,精准定位金融扶贫对象。继续发挥好金融扶贫主办银行和示范县的模范带头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扩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依据不同贫困群体的现实状况,专门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扩大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量,满足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

(四)推动产业化金融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

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金融对农业生产、初加工、深加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扶持,创建农业生产新模式。积极改善商贸物流金融体系,风险投资机构要进入贫困地区,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与技术革新,实现产业链的升级改造。构建金融自助组织,支持产业的发展壮大。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实行产业链贷款模式,建立产、工、销一体化机制,实现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的协调发展。构建新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依靠金融扶贫专家团的力量指导产业扶贫项目主体制作专业化、可操作的融资方案,以此来提升融资的成功率。

(五)构建金融扶贫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发挥一行三局、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积极作用,达到政策协调,信息分享,积极落实中央、自治区以及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扶贫的各项政策。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各个金融机构要积极制定关于金融扶贫的各项计划。各地、州、市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有效地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来助力金融的精准扶贫。三是建立考核机制。通过构建金融支持扶贫考核评估制度,明确目标与责任分工,奖罚分明,严格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下达金融信贷任务,督促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雪莲.新疆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16(4).

[2]李寿龙.新疆连片贫困区的金融扶贫[J].中国金融,2017(4).

[3]董翠英.金融精准扶贫瓶颈[J].中国金融,2016(23).

[4]张怡.对新疆南疆三地州金融扶贫开发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6(11).

[5]潘功胜.以普惠金融理念为引领创新服务助推脱贫攻坚[N].金融时报,2015-12-25.

[6]张宇飞.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与金融精准扶贫[J].现代商业,2016(23)

第7篇

打有准备之仗,是取胜的法宝。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脱贫理论是对我们党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开创了新时期脱贫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精准”就是打胜仗的“准备”。

如何做到“精准”二字,“知”和“行”则是其核心要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知不清,则行无径。

推进精准脱贫,前提是认知的精准。

要认知贫穷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不可轻易战胜。联合国的数字表明,有10亿的世界人口目前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是世界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经过多年的脱贫工作,使数亿人实现温饱,走向富裕,目前,仍有7017万贫困人口,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他们的贫困程度更深,脱贫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而且事关区域的社会稳定和边疆的安全。无疑,西部地区成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要认知数十年的脱贫成就辉煌,使我们对实现未来目标充满自信。更要清醒认知我们面临的困难和艰辛。目前,西部地区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大,既有富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需求不足、防灾抗灾能力弱的问题,更有因病、因残的突出问题。破解这些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又不能久拖时日。同时,还要认知具体工作层面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一些数字虚假问题,资金虚报冒领问题,扶贫人员不接地气问题,尤其是优亲顾友等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亟须加以解决,切不可懈怠,否则,脱贫工作将事倍功半。

要认知精准脱贫不是普惠性的社会福利,而是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必须做到脱贫对象的甄别和分类,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什么是贫?贫者,“分贝”也,即“钱财从一家转移到多家,家室空空”之谓也。从这种意义上说,贫与穷是有区别的,贫与弱的概念也有所不同。简言之,“贫”是有潜在能力或现实能力的,是需要辅以一定的条件以使其实现转化而已,“穷”则比“贫”的困难程度要深得多,是达到极限之意,多数是因为自身历史原因抑或是自然条件不允许所致,对其扶助之力度比“贫”显然要更大。相比于“贫”与“穷”,“弱”则是最深层次的,是近乎于无能或低能的群体。正所谓没有区别,就没有对策,既然要精准脱贫,当从区别入手,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兼口号连天是没有多大出路的。

所以,只有认知精准到位,行动才能有所遵循,才能富有成效。比如给贫者以机会,给穷者以帮扶,给弱者以保障,就是行之精准的开始。

行之主要路径,中央明确提出,是全面实施“五个一批”,各地应因地制宜,灵活施策。通过资金技术之扶持,给贫者以发展特色产业或转移就业之机会,为贫者打造造血能力。通过异地搬迁安置,确保穷者挪出穷窝,斩断穷根。或者通过生态补偿,让有劳动能力的穷者就地转移为生态保护人员,增加收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使贫穷者有更广阔的脱贫渠道。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保障弱者这个最困难的群体,一个也不掉队。

这是“行”的一方面,“行”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工作要做,比如,不同地域、不同人群脱贫的精准规划,帮扶措施的扎实可行,帮扶项目的可持续性,帮扶资金使用的合理科学,帮扶人员的优选落地,考核管理工作的简便有效,达标验收的真实可信等等,都需要下功夫来梳理、安排和落实,都需要苦干、巧干和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