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和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30 15:14:00

序论:在您撰写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和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和前景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探讨在当代中国科学构建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出发,展开阐述了在当今视觉传达美学标准混乱的状况下如何构建更科学、更优良的美学观,在此基础上积极展望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良好秩序和美好前景。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我们首先需要对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刻而清楚的透视,之后,再根据其实际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修正各种混杂的观念并使其形成体系。 

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如前所述,处于一个假性繁荣的阶段。其“繁荣”是·由于当代社会的商业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是商业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所谓“假性繁荣”则指它是在一种中外设计观念混杂、设计风格混乱、美学内涵半缺失的状态下取得自身的自发发展的,缺乏科学美学观的指导。特别是商业视觉传达方面,其商业味道渐浓,形式感越来越强,内在的文化艺术性则日渐缺失,艺术形式沦为商业目的的载体。而这些,都是美学观缺失或沙化的直接反映和后果。在认识到并承认这个现实之后,我们需要直面这个事实,既不要抱怨,也不要沮丧,而是要以端正的心态接受这个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同时还要以科学的头脑、正确的态度去理清现状,纠正其不良倾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美学观。 

由前面可知,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界多种风格并存,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也有外来风格的,还有其他自发形成带有一定模糊性的尚未定性的风格。多种风格并存向来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格局,我们不可能抹杀其中任何一部分而搞成整齐划一的模式,故而就需要在“多元共生”的基础上形成“和而不同”的局面,在各个风格类型内部促进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不要过多地去扼杀新的尝试和追求,设计界同绘画界一样,历来就是在各种风格的激荡交替中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的。但并不是说要受众纵容和忍让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谓无益的尝试,而是在坚守视觉传达的文化艺术性的根基上,仍然坚持真善美的原则,简化和美化视觉传达的语言和外在表现形式。在传播各种社会、商业信息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载体,使人们更乐意、更健康地接受其携带的内在的各种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鸦片性质的消费观的传播。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良性诱导,以其内在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清华,来协助创建科学和谐、秩序盎然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三、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之前景 

 

构建科学的美学观,首先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成为有根基、有内在生命力的学科体系和行业体系,走向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视觉传达设计最终要在当代中国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本土生命力,和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与世界设计相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体和风格特点,并在世界设计领域确立一枝独秀的地位。 

其次,构建科学的美学观,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环境范围建立起科学的、优秀的视觉秩序,消除视觉污染,美化视觉环境。在科学的美学观的正确引导之下,中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必将成为一种优秀的设计门类和行业,在社会范围内起到优秀的文化艺术诱导作用,在美化社会环境的同时,对视觉环境和精神氛围起到优化建设作用。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中国视觉传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取得一个优化、长足的发展,走进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真正繁荣的生命阶段。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探讨在当代中国科学构建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出发,展开阐述了在当今视觉传达美学标准混乱的状况下如何构建更科学、更优良的美学观,在此基础上积极展望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良好秩序和美好前景。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转贴于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我们首先需要对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刻而清楚的透视,之后,再根据其实际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修正各种混杂的观念并使其形成体系。

视觉传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如前所述,处于一个假性繁荣的阶段。其“繁荣”是·由于当代社会的商业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是商业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所谓“假性繁荣”则指它是在一种中外设计观念混杂、设计风格混乱、美学内涵半缺失的状态下取得自身的自发发展的,缺乏科学美学观的指导。特别是商业视觉传达方面,其商业味道渐浓,形式感越来越强,内在的文化艺术性则日渐缺失,艺术形式沦为商业目的的载体。而这些,都是美学观缺失或沙化的直接反映和后果。在认识到并承认这个现实之后,我们需要直面这个事实,既不要抱怨,也不要沮丧,而是要以端正的心态接受这个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同时还要以科学的头脑、正确的态度去理清现状,纠正其不良倾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美学观。

由前面可知,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界多种风格并存,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也有外来风格的,还有其他自发形成带有一定模糊性的尚未定性的风格。多种风格并存向来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格局,我们不可能抹杀其中任何一部分而搞成整齐划一的模式,故而就需要在“多元共生”的基础上形成“和而不同”的局面,在各个风格类型内部促进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不要过多地去扼杀新的尝试和追求,设计界同绘画界一样,历来就是在各种风格的激荡交替中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的。但并不是说要受众纵容和忍让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谓无益的尝试,而是在坚守视觉传达的文化艺术性的根基上,仍然坚持真善美的原则,简化和美化视觉传达的语言和外在表现形式。在传播各种社会、商业信息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载体,使人们更乐意、更健康地接受其携带的内在的各种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鸦片性质的消费观的传播。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良性诱导,以其内在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清华,来协助创建科学和谐、秩序盎然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三、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之前景

构建科学的美学观,首先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成为有根基、有内在生命力的学科体系和行业体系,走向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视觉传达设计最终要在当代中国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本土生命力,和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与世界设计相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体和风格特点,并在世界设计领域确立一枝独秀的地位。

其次,构建科学的美学观,有助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环境范围建立起科学的、优秀的视觉秩序,消除视觉污染,美化视觉环境。在科学的美学观的正确引导之下,中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必将成为一种优秀的设计门类和行业,在社会范围内起到优秀的文化艺术诱导作用,在美化社会环境的同时,对视觉环境和精神氛围起到优化建设作用。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使中国视觉传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取得一个优化、长足的发展,走进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中国真正繁荣的生命阶段。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86-01

在新媒介环境下,各种艺术形态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不断侵入传统设计格局,从数字技术演变而成的平面设计理念已无法适用于现阶段媒体传播需求。从发展前景上看,信息图像、电子图像、激光图像等视觉传达设计模式的传媒价值更高。

一、新媒介视角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与艺术创作不同,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平面修饰信息,改变信息原有的传播表现,突出信息的视觉传播效果,让人们在感知信息互动性能的同时,感受到新媒介艺术在色彩运用上、图像合成上、影像资料编辑上的突出作用。以往,视觉传达设计注重于平面设计与信息赋予,从多元化的语言词汇中找到具有功能性的视觉图像是非常困难的,在新媒体艺术的促进下,视觉传达设计慢慢转变了其设计理念,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多功能、个性化、多视角的视觉设计模型。浏览、阅读内容会按照预先设计的信息按次序呈现给观众,在固定编辑体系中展现设计思维能力和平面设计风格。

二、基于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特征

在二维空间上,传统设计理念对包装图书的形象设计能力突出,文字编辑、色彩点缀、图形组合等手段都可以突出视觉传达效果。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多种形态,所以设计理念、图像结构、传递效率是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内容。平面设计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静态向动态

人们长时间接受静态图像信息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视觉信息在固定框架内所展现出来的感染力被大大削弱,所以在新媒介艺术的促进作用下,平面设计的主体逐渐转变成了动态设计,动态信息在给人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能丰富信息的内涵和意义。虽然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所体现的是一种静态视觉设计,但在虚拟环境中,其设计内部隐含的动态元素非常多。人们在虚拟购物环境、沟通平台上使用二维码进行信息验证,其构图的动态可能性非常多。因此,二维码虚拟构图形式对促进静态平面设计向动态平面设计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二)多元化设计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使得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格局更加丰满,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打破固定界限,让设计师在赋予其良好信息能力的同时,具有高超的传播效果是多元化设计的重要目标。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是多元化设计中做成功的案例之一,从科学的角度讲,二维码所代表的信息含义独一无二,信息的准确性非常高。目前很多大型认证服务平台都开始引用二维码识别技术,由此可见,二维码在信息表达上传送的功能性极强。从艺术角度讲,二维码外观形态不易被人们记住,其设计的表象内容并不直观,但是在复杂的乱码条纹中人们能够寻找到不同种类的视觉传播理念

(三)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

新媒体环境下,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信息从物质形态向非物质形态的转变,标志着大多数视觉设计手段已经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如果但就图形信息的内容价值上来分析,二维码的非物质价值非常高,虚拟设计作品作为一种服务性信息设计内容呈现在大众面前,这种特立独行的设计模式给视觉传达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二维码设计还充分利用了平面设计信息的交互功能,改变了传统“填鸭式”信息造成的传播障碍,让人们更加关注于信息传播的形式,而不对信息的视觉效果产生过分的需求。新媒体与网络的联合发展,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的信息传播价值、认证价值大大提升,从交互体验上来讲,公众对这种设计模式的认可程度很高。由此可见,计师要将事物变成虚拟的数码编号,可以通过构图版式、线条轮廓、借助数字、色彩和图形技术手法来虚拟现实。

结论:通过上文对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二维码外观形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从传媒艺术角度上分析,二维码设计满足了新媒介环境信息传播的需求,让传媒信息更具真实性、更具准确性。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外观形态设计,二维码都能够满足设计师的设计要求,也能满足公众对新媒介信息的需求。综上所述,在新媒介环境下,二维码外观形态平面设计项目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大,具有虚拟特征的视觉传达效果,在当今社会中的研究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何赞.论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的媒介和发展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9):119-124.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86-01

在新媒介环境下,各种艺术形态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不断侵入传统设计格局,从数字技术演变而成的平面设计理念已无法适用于现阶段媒体传播需求。从发展前景上看,信息图像、电子图像、激光图像等视觉传达设计模式的传媒价值更高。

一、新媒介视角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与艺术创作不同,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平面修饰信息,改变信息原有的传播表现,突出信息的视觉传播效果,让人们在感知信息互动性能的同时,感受到新媒介艺术在色彩运用上、图像合成上、影像资料编辑上的突出作用。以往,视觉传达设计注重于平面设计与信息赋予,从多元化的语言词汇中找到具有功能性的视觉图像是非常困难的,在新媒体艺术的促进下,视觉传达设计慢慢转变了其设计理念,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多功能、个性化、多视角的视觉设计模型。浏览、阅读内容会按照预先设计的信息按次序呈现给观众,在固定编辑体系中展现设计思维能力和平面设计风格。

二、基于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特征

在二维空间上,传统设计理念对包装图书的形象设计能力突出,文字编辑、色彩点缀、图形组合等手段都可以突出视觉传达效果。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多种形态,所以设计理念、图像结构、传递效率是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内容。平面设计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静态向动态

人们长时间接受静态图像信息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视觉信息在固定框架内所展现出来的感染力被大大削弱,所以在新媒介艺术的促进作用下,平面设计的主体逐渐转变成了动态设计,动态信息在给人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能丰富信息的内涵和意义。虽然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所体现的是一种静态视觉设计,但在虚拟环境中,其设计内部隐含的动态元素非常多。人们在虚拟购物环境、沟通平台上使用二维码进行信息验证,其构图的动态可能性非常多。因此,二维码虚拟构图形式对促进静态平面设计向动态平面设计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二)多元化设计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使得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格局更加丰满,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打破固定界限,让设计师在赋予其良好信息能力的同时,具有高超的传播效果是多元化设计的重要目标。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是多元化设计中做成功的案例之一,从科学的角度讲,二维码所代表的信息含义独一无二,信息的准确性非常高。目前很多大型认证服务平台都开始引用二维码识别技术,由此可见,二维码在信息表达上传送的功能性极强。从艺术角度讲,二维码外观形态不易被人们记住,其设计的表象内容并不直观,但是在复杂的乱码条纹中人们能够寻找到不同种类的视觉传播理念

(三)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

第5篇

 

关键词:科学构建 视觉传达 美学观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第6篇

 

关键词:科学构建 视觉传达 美学观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第7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视觉传达 人才培养 现状

一、高等职业院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信息载体,以设计信息组合而成的具有传播性图像的一门艺术学科。根据市场所需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定位于为市场输送一流的,既有艺术知识、又有技术知识的交叉复合型“设计精英”。可对于当前很多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选择方面,问到自己应聘的岗位工作,在设计、媒介、策略、文案、美术、排版等方面,对职位的选择不敢肯定,由于专业涉及较多,很多毕业生面对当前问题无法回复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这样的现状在当前很多。对于当前艺考生的人数不断增多,人数“量”上得到提升,而“质”却没有很大的优势,设计院系往往大多以安于现状来面对,很多学生往往需要在校外报培训班等“二次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由于学艺不精找不到工作“失业”现象大有存在。[1]

二、高等职业院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方法对策

1.改变教学方法以更新教学模式

如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很多大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设计的教师在这方面要转变以往的经验型教学方式。例如以前多是理论和技术教学,转变后的教学方式要多以开发性来对学生思维起到启发作用,让学生多以主动来参与课堂学习,科学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照明学习的发展方向。[2]

建议:视觉传达教师在设计专业课程时要将理论与专业相结合实施的方法,多让学生来回答相关的问题,以在课堂上演示、即兴表演、小组讨论、单元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并锻炼学生演讲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与此同时也推进了专业创作的实验性,尊重学生个体,展现出多样性的视觉形式。

2.贯穿大学就业指导的课程设置

经过与各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已毕业学生的交流,本人发现关于视觉传达专业在大二下学期首先还存在很多学生不明白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对毕业感到困惑;其次,还有许多学生到了毕业前设计创作时,对设计作品才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错过了最佳学习的时间,很多学生只好通过专业再培训来弥补过失。这两个问题在高职院校视觉传达专业普遍存在,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在将近毕业学期结束时,发现的问题,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方面还要注重对新生的培养,这方面经常被专业教师所忽视。[3]

建议:在大一时,针对新生,院校专业应开展相关的讲座,如“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优秀校友”讲座,让学生知道他们选择的专业的就业方向,认识到与报纸杂志、广告设计公司、网站策划、个人工作室等相关,让自己有个良好开端,来进入大学的学习阶段;另外在新生入学时,设计系可以开展一些创作性的“视觉传达设计趋势和主题赏析”,“社会职业设计”类似的课程,让新生意识到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将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

3.遵循市场需求以调节课程安排

首先,专业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对重复的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区域性的课程。一般高等院校大学四年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四年里非专业课程占有很大的比例,专业课程的学习仅仅一年时间,因此出现很多学生都没有了解如何设计,就蒙混过关毕业了。而高等职业院校是大学三年制,课程设计相对紧凑,但是课程设计安排遵循的路线往往是:“基本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这样的“拿来主义”的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块,出现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教师脱离的状况大有存在。[4]

建议:合并课程,对基础训练和专业创作进行有效的过渡,延长课程时间,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深度。例如在“平面构成”和“版式设计”合并成“平面版式设计”,“色彩构成”和“装饰设计”合并为“装饰色彩”,将“立体构成”和“纸盒结构”合并为“三维包装构成”。 对于重复的课程“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合并成“结构设计素描”,“海报设计”和“广告设计”合并成“广告海报设计”等等。

其次,从“口头文化”到“读写文化”,到今天的“网络文化”,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不能再依照传统的教育原则,要多贯穿现代科学技术,这样设计教育部门才能做好“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开拓”,让视觉文化跟随时代的发展。诚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大一的课程安排上往往都是色彩、素描、速写,强调手绘的创作,到了大二渐渐步入设计软件相关的课程,相对于在技能和实用性的运用方面没有过多的注重。

建议:在设计软件的课程教学上,要做好对授课时间的合理安排,让学生掌握好电脑技术的学习,以获得更多的创作进度,使学生经过培训练就好一技之长。此外,高职院校要结合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发新的课程,以促进专业发展,努力开展更广阔的前景,如“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多媒体艺术”等,这些课程处于视觉前列,为学生专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意平台,有利于将学生往新型视觉设计师方向培养。

第三,视觉传达设计整体课程结构,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调“达”的研究。“厚基础,宽口径”是强调设计文化的传承与拓展,“达”是以研究设计行为,为受众传播的最终目的研究。只有着眼于这一点,可以让学生拓展设计思路,并产生有价值的想法,而不是仅仅趋于在设计表面的表现形式。

建议:在课程结构安排上,将“外国艺术设计史”、“外国平面设计史”、“消费者心理学”、“文案”和“新媒体”等课程作为专业的必修课,“信息学”、“市场营销”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对专业的考察和对专题教学的市场实践,例如在“广告设计”课程上,专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设计最初考察好广告目标,拟好广告策略,做好广告调查结果、文案等因素。

4.重视实践,推进“开放式”教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最终目标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市场进入“消费需求营销设计决策制作发展生产消费者新需求”这样的循环阶段。然而,目前的设计公司在招聘上,往往是需要有相关两到三年的设计工作经验,这说明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没有信任感。

建议:视觉传达设计系内部各部门成立“工作室”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在完成设计技术相关的学习之后,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设计所涉及到的材料和方案进行计划实施;将设计愿景变成现实,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的问题,巩固学生的就业基地。与此同时,加大学校和社会企业公司的合作力度,以大型设计企业为本来对专业系的设计进行开发,注重“产、学、研”的相结合,实现促进学院的专业课程水平、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拓宽企业设计机构,以此达到共赢;而且在学生学习中,能够过多的意识到团结的合作,了解到前沿的设计观,对就业建立信心。[5]

三、高等职业院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资源保障

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目前存在一些新成立的院校,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只有两三个专业教师,教师在职位上“身兼多职”,对于全能型的教师,很难保证所授课的教育质量;一些学校,顺着教育浪潮,将一些子虚乌有的教师隔夜间冠以“视觉传达设计专家”的称号。此外,还有更多的高职院校在招生之后,学生过多,由于缺乏教师,以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到大学教师中,这些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在教给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上,往往没有真实的专业能力;甚至一些学院将社会上一些低层次的设计人士收入在教育领域进行教学;还有在聘请真实的视觉大师方面,有的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个人艺术项目或其他经济收入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因此要狠抓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留住人才上下功夫才是艺术院校资源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些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学院应安排他们在假期阶段到一些大型的设计公司进行交流学习,让教师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形势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而一线专业教师,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安排高级课程,增强专业灵敏度。此外,还可以创建开放性课程,扩大校际教师在课程上的交流和沟通,以资源共享;聘请大型设计公司有十几年行业经验,受过高等教育的设计师为客座教授,进行战略经验教学。教研室内部要多以自我激励、自我调整、集体备课,对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互听,对存在的问题敢于提出,集思广益,以达到教学的共同提高。

2.强化环境育人意识

在设计教学中,课堂地点安排除了教室、工作室、画室等教育和资源是必要的安排,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更好地整合有利于教学用书、计算机网络、工具设备等各种物质基础。例如在图书资料方面,高职院校主讲教师往往都是自备教案,但“学高”方能为师,对于设计院系要保证对教师所用教材、教辅资料经费的持续投入,来保证教师自编教案及学生课堂质量,建议建立专业院系的书籍书库,以鼓励教师阅读,并拥有对所需图书的自行购置权,院系买单后,存于系部书库作为通用资料供全系师生借读通用。在“网络”方面,专业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第二课堂”,利用网络无国界互动的优势,积极关注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在其基础上提高自己专业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设计部门教师之间也应定期组织内部,与其他大学之间,与业内人士和市场机构之间进行学术方面的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聘请设计师、学术专家、视觉大师、美协会员等作出创意设计思路谈要,定期举办设计比赛,如校园内的广告大赛,学校与学校结合的包装大赛,网站举办的设计,企业直接的项目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对得奖的教师和学生以奖励,来不断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造潜力,以促进院校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高等职业院校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1.开设高水平就业指导讲座

例如,邀请大型设计公司设计师到院校做“人才就业”的讲座;以专业系赋有一定造诣的教师联合对毕业生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系就业形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求职技巧”、“大学生就业知识”等讲座。来帮助毕业生充分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深入了解有关国家就业政策,如“大学生创业计划”、“选调生”、“留学海归”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前景。

2.建立与时俱进就业服务网

根据毕业生和企业单位提供合理的信息服务平台。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毕业生就业趋势、毕业生求职信息、单位招聘信息、国家就业政策、创业政策、就业辅导、邮箱文件面试等。高职院校与大型企业、社会中介、知名求职网站做好链接,以便更好地提供快捷、方便的查询,给毕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3.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与服务部门及时通过电话、互联网、邮箱、来访等,做好人才市场、当地就业部门、报纸杂志、新闻媒体和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获取招聘方面的相关信息,力争做到“早”、“广”、“实”、“准”,以尽早给学生信息内容。高职院校要加强院系办学特色的大力宣传,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实施“订单式”的联合推送人才。此外,对院校往届优秀毕业生,可以选择一部分作为学校毕业生推送就业的“联络员”,以帮助学弟学妹起到“帮传带”的作用,给企业单位也引进了优秀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还是存在一定量的需求,高职院校在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同时要时刻跟随社会和时代的转变,不断持续对就业市场人才的分析和毕业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视觉传达学科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并完善专业教师教学方法,从而确保高职院校的高就业率,让高职院校在竞争上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舒白,视觉传达高等教育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电子测试.2013-07-15

[2]唐倩,视觉传达专业汉字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0-15

[3]张焕芳,新形势下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美术大观.201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