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26 15:52:28

序论:在您撰写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

第1篇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迟缓,其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刻板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感知的对象,离不开行动。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留意自己生活,将生活体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来,在语文的学习中增长自己的生活知识,更好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样既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增加学习的乐趣,促进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1.教学内容生活化

1.1选择生活化的教材。教材选择上,要选能凸显生活化教学的教材。教材中应该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另外,教学不应完全依赖某套教材,可以教材为主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努力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校本教材。

1.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从本地的地方特色出发,可以了解本地的物产,可以欣赏本地的奇山秀水,可以学习本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字词,练习描述看到的景物,练习说一段通顺的话。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难度,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教学效果非常好。

2.教学方式生活化

2.1在生活环境中进行教学。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适应语文课程的内容时我们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障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智障儿童大多情况下独立生活能力差,容易依赖他人,生活天地狭窄,社会交往十分有限,使他们很难融入社会,更没有能力去参与社会活动。所以,课程内容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起码的适应能力。

2.2模拟生活场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从而??进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学"上超市"一课,有的同学扮演收银员,有的同学扮演顾客,上课时模拟人们购买商品、结账等生活情节。这种情景设计,贴进生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很多内容是从生活中来,并最终掌握了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

2.3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场景。善于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化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悯农》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老农在烈日下劳作,汗水滴入土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农民耕地的辛苦,使学生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智障学生的生活语文化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语文的学习不能和生活脱节,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3.1学校生活"语文化"。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读书看报,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等。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2家庭生活"语文化"。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智障学生对亲情的感受体会不深,为了让学生体味亲情的可贵,家长配合老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放学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每天回家将一天的校园生活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第2篇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有效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语文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活动面对的是一群具有特殊性的教学对象,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生活化教学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

 

一、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教材中知识进行讲授,而完全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如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多数学生均无法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实现。

 

二、培智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并组织生活化的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整体智力水平较差。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的掌握能力均处于较差水平。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用素材应该来自于学生较为熟悉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易于接受。同时,应用生活素材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对话,可有效提高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并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老师的学校非常漂亮,如果你走在校园里散步,可有看到高大的教学楼、四季常青的树木、宽阔的篮球场等等,下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校园里做游戏,开心极了……,然后让学生回想自己的学校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并组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相互想对方介绍自己的学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校的能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学习语言知识仅会读会被是没有认识实质性用处的。语文教学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不提倡将各学科的教学界限分得太开,如语文教学不应仅注重对学习进行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时,也理解并掌握其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衣、鞋、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了衣、鞋、伞三个字后,组织学生联系生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相关事物进行组成,如衣服、雨衣、衬衣、皮鞋、雨伞等。衣指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脱下自己的外套,然后在自己将衣服穿上。

 

这个过程就可以对学生的穿衣进行锻炼,同时加深其对“衣服”的理解。同样,鞋指的是穿在脚上的鞋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脱鞋、穿鞋训练。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活动,不断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日常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均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训练。

 

(三)在教学过程中再现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品味生活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他们在知识迁移及适应能力上存在较大难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均为让学生获取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地与他人相处,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与生活实际存在的联系,进行生活场景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再现生活场景,展示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现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扮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促进其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场景设置,可以将课文例讲述的情境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课文寓意,使其能够用心感悟。例如在《骆驼和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特点,然后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生活场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骆驼和羊,让学生来进行课文中骆驼和羊的对话,然后再让学生讨论骆驼和羊为什么会发生争吵,最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看自己或别人均要全面,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学习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既充分体现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其学生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有效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同时,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生活技能训练、生活场景再现等方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生活基础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3篇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与依据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培智学校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即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学生从抽象的语文课本中引领出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情境设置,方便智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并培养智障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学会独立生活,进而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求。培智学校的学生较一般学生有较大的智力缺陷,这是影响其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其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力求适应智障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特点,目的在于培养其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其教材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中一般涉及生活中的常用基础字词、生活常识、生活习俗等内容,在教学时能激起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出和谐友好的氛围,使智障学生真正融入到集体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二是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现实的需要。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其接受事物直接感知知识的能力渐强,因此,为了培养其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必须依据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使他们直接与生活实际接触,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实践学习的兴趣。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一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一定的工具或具体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引出知识联系,将知识生活化地传授给学生。

有效策略

建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 教室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气息的温馨和谐的教室环境,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智学校的教室应该重视环境的规划和布置,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氛围,促进学生在生活的场景中广泛地交流与学习。与此同时,还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不局限于教学课堂,操场、宿舍、食堂等都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地方。在宿舍,语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生活洗漱的知识;在教室可以利用墙面,粘贴有关生活小常识的海报;在食堂则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用餐的相关知识;这些细节的教学情境能为智障学生强化生活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多样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 其一,加强生活实践的语文教学。关于培智学校语文的实践教学方法,通俗的理解就是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这也是由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应该创设条件,带领学生进入实际生活环境进行实践学习。这些实践教学活动能培养智障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生活的独立性。其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教学。教师通过对有关教材生活内容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为智障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和听觉效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知识,还能激发其思维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提升。培智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其三,积极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活动。这能够释放学生的天性,尤其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能够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趣味游戏模拟语文教学方法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并能从教学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打电话”“捉迷藏”“唱儿歌”等,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表演与做游戏,此过程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能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记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并掌握基础生活技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其四,积极开展个别化的语文教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其各项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智障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存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其自身发展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做好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不同教学目标与不同教学策略的设定,由此实现不同智障程度的学生可以得到自身的身心发展,最终达到所有智障学生掌握基础生活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加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由于智障学生在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较差,其学习语文的意义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基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智障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加强应用。如在学习讲故事的课文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空闲时间为他人讲故事;学习了《春天》,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在周末的时间和亲人去探寻春天的脚步。在不断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环节中,强化智障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生活适应能力。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国分类法】:H09

在进行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具体语文教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理念展开论述。

一、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

培智学校的学生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语言、思维以及动作上比较迟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生活走进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场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随着智障学生的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要加强德育渗透,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热爱家人的观念,同时结合学生家长的相片,讨论他们为爸爸妈妈做了那些事;同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然后从爱家人到爱同学和老师,再到爱社会和国家,合理的引导学生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生活情境。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蔬菜》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真实的蔬菜带进教室,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引导学生蔬菜的名字,然后让学生自己具体分清蔬菜的根茎叶,再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画出蔬菜的形状,从而使学生对蔬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还会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再次,教学要贴近自然生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自然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当涉及到红花绿叶等语文词语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充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断亲近自然,用鼻子闻花香的味道,用眼睛观察树叶的颜色,通过实际体验认识和感知大自然的魅力,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最后,要加强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利用多种体验式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学校要重视学生安全工作,不断呵护学生。比如在讲到交通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模拟进行红绿灯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了解基本的作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则,树立安全交通意识,提高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基本的生存能力。

二、让语文改变生活

根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标准和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智障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保证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交往能力,实现生活的自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享受生活。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与用的练习

教学的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然后充分利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常识。比如在进行电灯和电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或者熟悉的电器,然后讨论各种电器的作用;然后回家把根据不同的电器向家长讲述其作用,在与家长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充分了解电器的性能和特点,注意在生活中,要做好安全和节约用电,通过这样的练习,使语文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让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家庭生活。

(二)教师要不断拓展学习空间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不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比如进行《上医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医院中,去体验真正看病的过程。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体会,理清看病的过程和顺序,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展学习空间,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

(三)要不断整合社区学习资源,获得更多的劳动技能

在培智学校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阶段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其中社区为学生提高广阔的实践空间,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了解社区的功能和特点,同时让有能力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四)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帮助学生获得新闻或者其他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高校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内容要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生活,比如在阅读报纸过程中,引导学生看的什么报纸。出版的年月日,通过阅读标题,大致了解报纸的内容。

三、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化的思考

为了保证培智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情况,对培智教育的教育目标、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分析研究教材、方法以及对象,在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编制单元读本,确立教学的主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加强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教学,比如衣服、食物、电视、颜色以及音乐等,有效提高知识点的结构性和使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促进智障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记录和捕捉学生生活的点滴进步,不断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取得进步。教师要肯定学生取得积极进步,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进行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树立以生活为核心的思想,感受生活中语文知识,利用语文知识指导生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好的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吴雪利.浅谈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数字化用户.2013(04)

[2]高春英.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中的“三多”[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2)

[3]黄艳萍.基于课堂观察的学生参与度研究――一堂培智学校语文课课堂观察评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3(07)

第5篇

【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智障学生认知能力差,因此我们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入手做到生活化,尝试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陶冶情操,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智障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从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弱。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生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的目的,真正培养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智障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入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整合生活化的语文素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智障学生普遍存在多种缺陷,适应社会存在困难,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表现在两方面:联系生活,由生活导向新知;走向生活,由生活决定教学。

由于现有的培智语文教材是针对轻度智障学生编写的,内容陈旧,与生活脱节,因此许多培智学校都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我们在前几年整合、借鉴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对象障碍程度一年比一年严重,校本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从前几年开始,我们以54个“主题单元”为纲领,以“实用性、生活化”为原则,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居家生活等领域,从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出发,编写适合本班学生的“班本教材”,已初见成效。估计几年后,一套套适合各个层次、多种残疾智障学生的主题单元读本将给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们提供很好的参考。

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且符合其认知特点,智障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自主,更为积极。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一问三不知,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开始思考了,孩子的眼睛有神了,孩子脸上有了自信和欢快了,孩子的学习更有效了。

2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语言,促进智障学生思维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教育首先是一种语言的生活方式。”智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问题,有些还伴有多种身体残疾甚至语言缺陷,这些客观因素构成智障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过程中的障碍。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存在一种误区:因为学生听不懂,就一再简化自己的语言,结果导致教师的课堂语言简单、不生动、无情感。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为目标,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同时伴有幽默、明快的话语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智障学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首先,用精彩的导入,把他们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应该多运用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生活语言,加以一定的组织整理,运用到导入语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他们自然而然地被吸引,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其次,课堂提问语言生活化。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为源泉,使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听懂教师提问的内容。而且提问语言要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我们教师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学生,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起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这种介于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生活化教学语言提问,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最后,小结语的生活化。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在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更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亲切熟悉的课堂小结语言,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和交流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参与。

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的,以生活化为原则,清晰、有创造性的语言能取得较好的语文学习成效;简洁、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节省教学时间;富有魅力、学生爱听的语言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

我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得到启示: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学方法更应该灵活多样。教学方式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注重走进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玩中学、学中玩,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可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1 生活环境利用法。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生活化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营造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智障儿童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如:我在黑板的一角布置了日期、星期和天气预报,让学生自己去更换;我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了生活语文板块,其中有例行词语、常用词语和语文主题单元内容,例行词语包括每天或每周必做的事情,如起床、睡觉、吃饭、上课、升旗等等;常用词语就是按季节、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应知应会的词语:如春夏秋冬、奥运会、世博会等等;语文主题单元就是目前生活语文正在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布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巩固、记忆,更利于教师根据契机适时教育。

3.2 生活场景体验法。这是生活化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去学习。对智障孩子来说,生活中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场景体验,应该先创设模拟场景学习、体验,再去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中巩固、应用。例如:我在教学《做客》这课时,采取的是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分清了主人、客人以及主人和客人应有的礼仪,学生学会了怎样招待客人、怎样去做客,效果非常好。后来,我去城区一名学生家家访,我想正好带着我的学生一起去做客,检验一下教学的效果。在真实的场景中,又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环节:如主人问好后自己回房间玩去了,客人变换了地方,不知如何落座等等一系列因情况的突发变化而引起的不知所措,所学的知识和礼仪不会灵活运用。通过几次这样的模拟、再真实的情景体验,我发现,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应用能力更强。

3.3 生活游戏活动法。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促进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打电话”、“问侯”、“过生日”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与人交往,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4 主题单元综合教学法。结合学校开展主题单元活动,我力求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将语文知识溶于活动中,不但巩固了语文知识,也巩固了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在我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带学生学完了《如何购物》这个主题单元后,让学生把看商品说明书、选择商品、比较质量和价格等知识融为一体,按派对任务的方法带领学生去商场实际操作。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积极而兴奋地思索着,乐此不疲地参与者,而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变化,并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技能等多学科知识进行了综合,让学生在亲自经历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将语文问题还原为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引导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将使我们的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智障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实践证明,智障学生需要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如按单元主题活动的形式组织生活语文教学内容,有时会出现生活语文与生活技能课程内容的重复;带学生去实际情境中教学,起初会引起社会人的不理解,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生活语文需要在生活中反复实践、巩固,才能使生活语文由知识变成技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培智;低年级语文;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39-01

随着随班就读的稳步开展,如今我们学校低年级智障学生都是智力和认知水平处于中、重度的孩子,他们的身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我所教的是培智二年级,在我班有的学生不会写字,有的没有言语能力,有的很自卑,不会主动与人交流,有的自理能力较差,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鞋穿袜等等。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最需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做一个生活可以自理,并自立的人。因此,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让这些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

199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编委会编著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一至九年级教科书,从轻度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参考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它很难适应中、重度弱智学生,同时在内容上与现在的生活实际存在差距。所以我们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语文教材,这套教材适合中度智障孩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选择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第二册的第四课《上厕所》和第三册的第11课《文明用厕》,我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进行了整合,让学生认识了厕所,也知道了不能随地大小便。具体如何操作,我觉得还是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而定。

二、 在生活态的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

选择了贴近生活、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在生活环境中进行教学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智障孩子的思维比较直观,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让智障儿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比如说:人人都要上厕所,公共厕所有男女之分。我们班上的学生知道男同学上男厕所,女同学上女厕所,可是分不清男女厕所,有时会发生走错厕所的尴尬事。在具体教学时,我就带着学生来到厕所,让学生先看图标,门上有穿着裙子人像的图标,那个厕所就是女厕所,门上是穿裤子人像的图标的,那个厕所就是男厕所,知道男女厕所,就让学生看厕所牌子上的字:男厕所、女厕所。重点认识“男”“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认识了字:“男、女”,以后在其他地方上厕所,碰到不同的图标,只要认识男、女,就可以避免走错厕所。

在语文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着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宗旨,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模拟生活场景

比如说:教学红绿灯的时候,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考虑到安全性,一开始我把十字路口的场景搬到了教室里。用彩色卡纸制作了红绿灯,用白粉笔画了斑马线。让学生认识了红绿灯、斑马线,知道了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行人要走斑马线等规则。模拟行走后,我再把学生带到了十字路口,让学生看清楚红绿灯,在斑马线上过马路。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增强了交通法规意识和安全意识,为以后独立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场景

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变成形象的直观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特殊的交通工具》中,我用课件展示出了警车、救火车和急救车,并播放了这三种车子的声音,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了这三种车有什么用途。鲜亮的图画,形象的动画,逼真的声音,都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利用角色游戏演出生活场景

角色游戏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游戏中进行实践练习,在游戏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还是在教学《特殊的交通工具》中,学生认识了警车、救火车和急救车,知道了这三种车子的用途,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让学生演一演遇到失窃的时候应该打哪个电话号码?让学生表演一下邻居家烟囱里冒烟了应该怎么做?遇到有人需要急救的时候应该打哪个电话?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紧急电话的号码,同时还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黯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斗争着要演一演。又如学习“打电话”、“对不起、没关系”等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练习使用礼貌用语。所以,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 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运用

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这对学生而言,是最直接的肯定,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会感到无比快乐和兴奋!通过运用知识,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这些语文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说:清明节的时候,带学生步行去烈士陵园扫墓,学生都知道排队靠右走,走到红绿灯路口的时候,我们班学生会叽叽喳喳地告诉我:老师,红灯停,绿灯行,现在是红灯,不能走!学生会主动的等红灯过去才通过马路!经过一个公共厕所的时候,有同学要上厕所,我就说:老师看不清楚,哪个是男厕所,哪个是女厕所啊?学生就很认真地看厕所上的牌子,然后告诉我那个是男厕,那个是女厕。看到他们一脸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他们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而感到高兴。

第7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对培智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为了让培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学校应在现代特殊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培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际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来自生活

一直以来,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没用了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形式,实施分科教学,缺乏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培智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及时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与现代课改中提出的“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联系生活,教学就满堂皆活;离开生活,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所以,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把较难理解的内容转化到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体系中来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把学生生活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运用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与课堂学习密切相关,既以够学到知识,又能够学会适应生活。

二、教学方式应立足于生活

(一)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加深对生活的体验

我们知道,培智学生观察事物一般都很肤浅,不深刻,满足于表象的认识,通常不会去深入地观察对象的形状、大小,更不用说主动地思考它的特点及事物间的关系了。因此,教学中,针对培智学生这种对熟悉事物和现象“熟视无睹”的特点,我们应当注意指导他们留心,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觉的事物和现象,加深生活体验,扩大视野,加深对语言文字处理理解,提高观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首先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例如,让学生观察月季花,课前要先问学生:月季花有哪些颜色?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茎上长着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头问题去观察;其次,要教给学生简单的观察方法。如观察一件物体,可以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摸摸它的外表,闻闻它的气味。对于较大的物体,要按照由远及近、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进行。教师要循序渐进,降低坡度,逐渐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获得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二)创设模拟生活情境,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教学生活化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具体场景、生活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帮助培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如教学《我们的教室》一文,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劳动工具打扫教室,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拔萝卜》时,可事先创设一个遇难解难的情境:当你一个人拔不动大萝卜时,你该怎么办?学生可能想到劳动工具、找人帮忙、电话联系别人等各种办法。通过创设情境,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尝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发展培智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生活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在“动”中感觉生活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适应的提高。必须针对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单调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都能够动起来。语文课上,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写生字、读词语、讲读课文、做练习,也可以画,可以听,可以唱,可以做,可以演,这样,学生的身份从被动听课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从中获得的生活经验也才更加牢固、深刻。

(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凡是没有被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对于培智学生也是如此。死记硬背本来就培智生的弱项,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培智生必须经过真正的理解,及时进行强化,充分练习巩固的过程,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去发现去比较,并把结果与同伴交流。例如,教学美丽的衣服》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并认识了一些常见衣服的名称。在巩固阶段,我让学生寻找这些衣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自己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这件衣服适合在哪个季节穿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忙着去发现,去回答。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还理解了不同衣服的不同穿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五)注重家校配合,在生活实践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