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文学语言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26 14:51:53

序论:在您撰写文学语言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文学语言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我与地坛》;文学语言;陌生化

Let student comprehension litera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talk 《I and ground altar(the stanza choose) 》practice three of processing

Ren Zhi-gang

【Abstract】This text wit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I and ground altar 》is example, discussed literature language of an importance characteristics:Unfamiliar turn.Unfamiliar turn an impor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e used as the literature language, to large high school student, also"unfamiliar".《I and ground altar 》empress the lesson practice three is exactly a good material that the teaching literature language be unfamiliar to turn.This text take this as an example, let student concrete feeling unfamili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language, to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literature appreciate dint doubtless is helpful.

【Key words】《I and ground altar 》;Literature language;Unfamiliar turn

《我与地坛(节选)》文后“练习三”是:

下边是本文和有些当代作品中的一些语句,它们不符合一般的语言习惯。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评价?

1.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2.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阿城《棋王》)

3.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就此题给出了一段“解题指导”,但过于简单笼统,没有明确指出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原则。为此,我引导学生逐题展开讨论,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原则,并由此拓展开去,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师生的讨论意见简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第1语段主要是拟人手法和倒装句的运用。“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几句话把地坛人格化了,“它”即地坛,“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的高墙”、“玉砌雕栏”均由“它”之手“剥蚀”、“淡褪”、“坍圮”、“散落”,地坛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极其生动形象。若改用一般的说法,“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不但原有的情味荡然无存,而且地坛也不再能充当主语,得不到强调,与作者的原意违背。“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也是一个拟人句,“自在坦荡”本形容人的生命自由舒展,现在用以形容野草荒藤的茂盛,实为一语双关,与后文“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相照应,意即昔日的繁华荒芜了,生命却自由舒展地生长。若换用一般的说法“到处的野草荒藤都茂盛而舒展”只是叙述了一个事实,而原文的双关意将丢失,表现力将大为削弱。另外,“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几句也可视作倒装句,具有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因为这几句话与人们通常的表述习惯大不相同,当人们读到这几句时,就会感到惊异,这就达到了作者预期的目的。

第2语段“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一句表面不合事理,却“无理而妙”,这一句是从观众的角度来写的,棋王王一生比赛时全神贯注,宛如老僧入定,加上等待的漫长和心情的焦急,让观众觉得王一生的生命仿佛浓缩在一头乱发中,“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这一句写出了当时特定的场景及观众的独特感受,极其贴切传神。但是由于缺少对《棋王》的整体阅读,需要教师的补充介绍,学生才能理解这段描写的妙处。

第3语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实验小说领军人物余华的代表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一段话。小说叙述的是十八岁的“我”第一次出门远行的经历,集中表现了世界的荒诞。与此相适应,这篇小说采用了非同一般的叙述方式。习以为常的事情,经他一表述,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带着诗人般的想像力向我们走来。“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就是这样的句子。细心揣摩之下就会发现,这三句话各有妙处:“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乍看似无理,人怎么能从早晨里穿过?其实则是说时间过得飞快,反映了作者第一次出门远行因兴奋故而感觉时间飞快的心理状态。“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一句,以“尾声”借喻下午与黄昏的交接点。同时“下午的尾声”以音乐比喻时间,把听觉与时间感互相沟通,有“通感”之妙。“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昏人格化,“头发”位于人体的最上端,意指黄昏刚刚开始。三句话打破了语言常规,极其新奇。

总之,以上三个语段的特点都突破常规,看似不符合语法,不符合逻辑,但却使语言新奇,有深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是“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妙用。语言陌生化规律主要有:

1、运用修辞手段(主要是移用、通感、拟人、比喻等),使语言陌生化,使之显得生动新鲜。

2、运用非常句式,使语言陌生,增加理解长度和难度。

3、用同整篇文章极不相谐的语体,引起读者特殊注意,加深思考,扩大审美广度。

需要一提的是:陌生化不能与含糊、暧昧、晦涩、强求新奇划等号,陌生化本质上与语言情调、文体及内容是谐调一致的,失却了可理解性、美感和语言的规范,那就是一种对语言陌生化的违背。

第2篇

摘要:文学的语言第一应该生活化,倾向于王安忆所指的具体语言中的风土化,即便这种语言不来自乡土,不来自方言,但是小说应该是用来讲故事的,讲故事的语言就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其次文学语言应该精致,这里的精致倾向于王安忆所说的抽象化的语言,我理解的抽象化语言就是语言的“文学性”,即也许这种文字不似唐诗宋词搬雕琢附丽,但必须传神精准,寥寥数字便蕴藉深刻。

关键词:池莉;张爱玲;文学语言;生活化;智慧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王安忆在《心灵世界》提到文学语言的具体化和抽象化,她认为具体化的语言分为两类,一是风土化的语言,如文学寻根运动中所追求的更接近人性原初的语言;第二类是具有时代感的语言,王朔作品中的语言就是具有时代感的语言,他创造了一种依托于具体环境的语言的市井风潮。至于抽象化语言,王安忆仿佛更青睐于这种语言类型,“没有一个冷字,也没有一个色彩性的字,全是用语言的骨骼架构起来的”①她认为这样的语言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语言才是小说世界真正的建筑材料。

基于她的观点,我认为文学的语言第一应该生活化,倾向于王安忆所指的具体语言中的风土化,即便这种语言不来自乡土,不来自方言,但是小说应该是用来讲故事的,讲故事的语言就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其次文学语言应该精致,这里的精致倾向于王安忆所说的抽象化的语言,我理解的抽象化语言就是语言的“文学性”,即也许这种文字不似唐诗宋词搬雕琢附丽,但必须传神精准,寥寥数字便蕴藉深刻。如阿城的《棋王》,阿城通篇只用最“白”的文字,但却达到了最立体化的效果:“他静静的像一块铁”,“眼睛虚望着”,用了这种实物的比喻以及副词的巧妙使用,即便是最简单的语汇也能让读者迅速体会到作家想描述的意思。

语言的生活化和精致化,例举两位作家,一个是池莉另一个是张爱玲。在当代作家作品中,新写实主义的代表的作家池莉,她的小说语言无疑是平实不过的了,池莉在《写作的意义》中言辞激烈的反对了两种文学语言的样式:一是翻译式语言,将国外的东西和“五四”时代莎菲女士的自我情结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作品;另外是启用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语言“掺杂老庄老道佛学禅宗的玄妙机制”。至于张爱玲,有评价说张爱玲是“语言的妖姬” ,张爱玲做到了将自己有限的情感经读者传达为回味的无穷。

一、池莉小说语言的选择

(一)明快、辛辣、谐趣

池莉小说的语言“汉”味儿十足,有鲜明的生活化语言风格特点,而且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如:

1、女人们说:“猫子真是个好男将哦,又体贴人又勤快又不赌又不。”――《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是好》

2、猫子说:“个巴妈苕货,你儿子是你是幺事。”――《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是好》

3、大家说:“徐师傅啊,我们哪有思想,比不得您家,思想武装的。”――《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是好》

在选文中“男将”是武汉方言中对男人的称呼;“个巴妈”、“苕货”是典型武汉骂人的话,但是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侮辱,而是有些亲昵感在里面的;“您家”是对对方的敬称,在您的后面加上个家,更有敬重的成分,但是在文中又有调侃的意思。很多人称池莉为“汉味作家”,她对这个“味”也有自己的理解:“味是一种本质的东西,一种神韵,远不只是表面的地方色彩、习惯用语和风俗人情。味在作品的骨子里头,要靠读者品出来。”②

(二)使用短句

池莉在与读者见面会上谈到她的《所以》时说:“《所以》更特别的是,我对自己有个强行要求,一定要用短句。因为我觉得叶紫的性格属于冲动型、神经质型的,内心会有被压抑的强烈情绪。这种人说话或短或长,但我认可选其短。因为长句子看起来累,跟现在的阅读习惯和生活节奏不匹配”。同时,排比短句“使文本的语盲极具智慧,凌历而温柔,锐利而蕴藉。从而内涵更加个人,更加辽阔.使读者的阅读也更有弹性和韵律。”再如:

1、林珠因祸得福,暗结佳缘,越发神清气爽,妙眸生辉,娇艳无比,一路夺尽了世人的目光。――《来来往往》

2、他们面对着同样的彤势,林珠潇洒自如,不以为然;康伟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来来往往》

这种四字结构的反复使用可以畅快淋漓地书写人物表达情感,也和读者更加亲近,读起来效率也更高。

二、张爱玲精悍语言中的意味深长

(一)智慧的语言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始终做到了语言上的跳跃与新鲜,这种跳跃不是无厘头的搞怪,新鲜也不是刻意追求艰深奇崛的词汇,而是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最适合的情感和道理,每一帧字句都不是闲笔,都饱含了作者赋予作品、人物的殷殷期待。如:

1、这是一个脏的故事,可是人总是脏的;沾着人就脏。

――《沉香屑・第二炉香》

2、郑先生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他夫人则是一出冗长的单调的悲剧。――《花凋》

3、自己拣的和父母拣的是不相上下的两个人,但总是对自己拣的偏心一点。

――《琉璃瓦》

这两句话中无一字雕琢附丽,但是在作品中却显得很有智慧。关于《第二炉香》张爱玲在故事的开始就说“这是一个脏的故事”,读到最后也许才明白,作者说的“脏”并不是在说两性之间的关系,恰恰相反,正因为故事中两个女儿不谙人事,导致了两个无辜生命的终结和两段不幸的婚姻。《花凋》中,郑先生五个女儿成了他下半生唯一的指望,而郑太太恨他的男人“不知怎么一卷就把她那点积蓄卷的荡然无存”,小妹妹川嫦苍白多病又懦弱,四个姐姐整日叽叽喳喳各怀心思。而张爱玲在文中只用了“闹剧”和“悲剧”两个词就把这个故事概括的滴水不漏。《琉璃瓦》中姚先生七个女儿的婚事是姚先生最大的心病,而在选夫婿这个问题上作者写的诙谐调侃,女儿们都各怀主意,姚先生反对又奈何不得,直到自己一病不起。这种情景在小说的对话中比比皆是,生动可感。

(二)传神写意的语言

张爱玲的语言,经常体会到的是言有意而意无穷的境界,只是那么不经意的几个语言符号,却传达出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的微妙感觉来,使人回味良久。如:

1、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沉香屑・第一炉香》

2、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童言无忌――穿》

例一中作者用两个典型的地方菜来形容那里的女人,或骨感或丰腴,形容的精致且有韵味;例二这句话是张爱玲的经典语录,将衣物看似言语,“袖珍戏剧”传达的其实不单单是人对服饰的品味,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真实的人生态度,颇值得玩味。

三、总结

池莉小说的语言倡导通俗易懂的语青风格,用俗人之语讲俗人之事。她成就了一个流派的文学典型。她的作品具有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和朴实平易的世俗化语言,但俗而不庸,在看似俗不可耐的言语里,绽放出缕缕的光芒,作品呈现出了极具个性的风貌。张爱玲的作品语言,都试图在叙述的深度和语言的经典间架起一条沟通的桥梁,使读者读着精致的语言陷入深沉的思考。作者的敏感体现在了她睿智的语言上,使她平实朴素的叙事方式、精心雕琢的语言符号得以彰显。阅读张爱玲的作品,会感到只有用中文来表达才准确,她的语言是唯一合适的语言。文学的语言就是应该游走在生活里,归结于智慧中。这两点池莉和张爱玲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做了近乎完美的阐释。

参考文献:

[1]王安忆《心灵世界》2007年11月第二版。

[2]张艳玲、刘东莹 池莉作品在选词上的特点[A]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C] 2003年16卷6期。

[3]林莺,张爱玲建构的汉语视界[A] 学海[C] 2008年第6期。

[4]穆迪,论池莉语言的俗与雅[A] 时代文学[C] 2010年第2期。

[5]王卫英,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A] 文学理论研究[C] 2008年第1期。

注解:

第3篇

关键词:文学语言;基本特点;研究

1.前言

文学语言属于规范性书面语,其构成主要借助艺术手段将文字重新进行组合排列[1]。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不相同,其无法直接传达信息,不具有传达工具性能,不过从本质上来看,文学语言属于自足性语言文字,在生成发展过程中和民间用语息息相关,是时代滋养而成的,其高级形态是具备创造性和隐喻性的文人语言,特点较为明显。

2.文学语言特点研究

2.1形象性特点研究

文学语言具备有形象性特点。无论在叙事上、描绘景物上还是在抒情上都具有事物的具象性以及体验性特点,形象性特点为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也是最首要的特点,能够满足文学语言在修辞方面的基本需求,其形象性特点能够产生具体可视化效果,比如在《天净沙秋思》中,词中通过多个景物融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夕照图,“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在这些景物当中无不透露出哀愁和悲凉,将诗人凄苦漂泊以及愁楚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简单的景色形象描写却意蕴深远,引人深思[2]。又如《虞美人》中诗人也将内心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不复还。文学语言中常常将静态的事物借助动态事物描写来展现,将思想情感等抽象的事物使用实际事物描写来展现,令语言生动,具有强烈的文字感染力。

2.2隐喻性特点研究

文学语言具备有隐喻性特点。不过这一个特点主要是相较于现实语言的,所谓的现实语言就是能直接传达信息和现实意义的语言,如常用的日常用语就是现实语言,通过表象只能表达出感性经验,通过理论性语言也只能将知性经验以概念的方式进行传达,现实语言无法揭示人的生存体验和人生真谛等,而哲学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揭示出人的生存价值,不过却无法将具体鲜活的体验展现出来,只能将这些体验抽象化、虚拟化[3]。而文学语言不同,其能够将人的生存体验完完全全描述出来,还能够映射出人生哲理。文学语言的超越性让其能够穿透现实语言的框架和限制,让文字含有多层隐喻意义。如贾岛诗人的《寻隐者不遇》,从表面上看,诗词中只是描绘了简单的寻找隐士却扫兴而返的故事,但是在诗词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人生感悟,如诗人对于隐士的高洁风骨有钦慕之情。虽然自己也想追寻,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又如《长恨歌》中,表面上诗人是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委婉动人,但是在诗词背后也揭示了正是这份爱情酿造出了安史之乱这一苦果,如果不是“汉皇重色思倾国”,荒无度,不思进取,罔顾朝纲又岂会导致安史之乱,这首诗正是用以垂诫后世的君王的诗。文学语言的隐喻性赋予了其无限遐想。

2.3蕴藉性特点研究

文学语言具备有蕴藉性特点。即在文学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意蕴,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作品里这一特点展现得最为明显,最初意蕴一词出现在《美学》(黑格尔)翻译里,和王国维所说的意境意思相近,我国文学主要特征就是含蓄美,而象征手法是我国文学作品常用来表达意境的手法,如在朦胧诗里面,主要将某样具体事物或者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形象来象征人的主观情感或者对社会的认知态度等等。即使用具象事物来展现出抽象的事物,让文学语言充满意蕴。具体如《双桅船》,诗歌中的双桅船主要是一种象征,纵观全诗,其目的并非描写客观存在的双桅船,诗人只是借助这一个具体形象来将自己的复杂情感以及双重心态表现出来,在诗歌里面的“风暴”、“岸”以及“灯”都具有象征意义,如“风暴”主要暗指诗人所遇到的不公平境遇,“岸”主要暗指女性最后的归宿,也为爱情归宿,而“灯”则暗指了诗人的光明信念。又如《雨巷》里象征色彩同样十分浓郁,诗人用狭窄寂寥的雨巷暗指当时沉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在那个社会中没有欢喜也没有阳光,只有压抑的令人透不过气来的阴雨,在诗歌中反复提到丁香般的女子暗指诗人的美好愿景,不过诗人也清楚这美好愿景非常难以实现,因为那“女子”很快便消失在雨巷中,徒留下诗人在现实里彷徨。

2.4时代性特点研究

文学语言具备有时代性特点。不同时代的特征变化会使得语言也随之改变,文学语言让时代具有时代性,而时代给予了文学语言新的色彩,如楚国著名的诗人屈原,其所处战国时代,楚王昏庸,朝政黑暗,群小猖獗,诗人虽有美政的理想,但是仍不敌内外政客排挤,最终被贬流放,屈原所作诗词中,如《离骚》和《怀沙》里既有面对残害流放的苦闷和感伤,又有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誓死与黑暗现实作斗争的情感,即使是最后一首《怀沙》中,屈原也希望能借助自己之死激励楚王,唤醒国民,希望楚国能够摆脱黑暗迎向光明。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岑参在写出这一作品时身处大唐盛世,因长时间在边疆生活,对于征战和塞外风光见识较广,所以所写诗词意境鲜明,气势磅礴,展现了塞外送别的情景,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艺术感染力十分强,在诗词中没有屈原诗词里的无奈和挣扎,这便是不同时代背景所成就了诗词语言。

3.结语

文学语言除了上述的形象性、隐喻性、蕴藉性以及时代性之外还有许多特征,如情感性、音律性、借境性和精确性等,不过想要一一挖掘其中之美并非一朝一夕,毕竟文学语言千变万化,所蕴含的哲理,所传达的思想、生存体验复杂而曲折,需要仔细感悟和深思,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故本文仅分析文学语言的四个基本特点,供读者研究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荣启.论文学语言及其构成[J].美与时代(下),2012,482(10):81-86.

[2]安茹静.论文学语言的情感表达[J].民营科技,2012,143(02):72.

第4篇

关键词:文学语言;主要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0-02

一、英语文学语言概述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和造型的艺术,或者称为语言艺术。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语言为材料来构筑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高尔基在《论文学》就曾谈到: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饰容有赖铅黛,同样文学要借助语言才能塑造鲜明的形象,烘托各类气氛,表达作品主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也就是艺术的语言,从这个意义看,文学语言属于美学的范畴,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往往深藏不露,单纯的看是无意义的。所以,应当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作家的风格和作品语境才能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英语文学的主要特点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由纯描写性研究转向以解释为目的研究,由侧重英语本身特点的孤立研究转为侧重语言普遍性的比较研究,由侧重语言形式的研究转为形式和语义并重的研究,由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的习得、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由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词法、历史、方言等传统领域的研究发展到英语的各个方面及相关领域的全面研究。目前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文体学、历史语言学,语言学的其他主要分支学科,如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也主要基于对英语的研究。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涉及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文学语言特有的使读者能够“感知”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艺术形象的特征,就是它的形象性。语言的形象性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抽象化的,具有概念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和形象有着密切关系,具有表象的功能。作家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描绘事物,展现场景,用精炼含蓄的笔触表现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面貌,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培根在他的佳作《论美》当中对美的阐释,即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文章开头就点出,:“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best Plain set: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than beauty of aspect.”的确,世界上没有一 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领悟到培根对美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他认为的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之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In beauty,that of favor i S more than that of color,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 motion,more than that of favor.This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which a picture can not express:no,nor the first sight of life.”形体、颜色、行为,这三者中,行为美才是最高境界,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己的内在美。正如培根在文章结尾处所表达,“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and can not last:and for the most part,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but yet‘certainly again,if it light well,it makes virtues。shines,and vices blush.”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无疑,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二)含蓄性和音乐性

在The Lord Of The Rings 中,托尔金以优美的诗歌贯穿全局。他为不同的人物写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诗,其内容有讲述故事抒情和描写景致的,还有些是寓言文字上大都流畅易懂琅琅上口象是民谣或山歌。诗如其人,诗随其境,精灵的诗华美飘逸,战士的诗豪迈沉重。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会几首诗,这些华丽而优美的诗篇自然运用到了形象、象征和各种修辞手段。以具体表现抽象,以有形表现无形,以艺术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接触到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世界。请看下例:

Out of doubt, out of dark to the day's rising.

I came singing in the sun, sword unsheathing.

To hope's end I rode and to heart's breaking:

Now for wrath, now for ruin and a red nightfall!

这简短的四行诗句,通过三个动作的描写:singing in the sun 阳光下一路歌唱、sword unsheathing宝剑出鞘和rode策马前,进形象地描绘了冈多王子伊奥莫尔在即将战败孤立无援的情形下,依然决心拼死一战的昂扬神态,表达了他宁可失去生命也要摒弃黑暗奔向光明的坚定决心,这是通过动态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如果说上面的诗句却是表现形态声音的话,那么下面的诗句着重描写静的。请看下例:

When winter first begins to bite

and stones crack in the frosty night,

when pools are black and trees are bare,

'tis evil in the Wild to fare.

严冬、霜夜、开裂的岩石、乌黑的池水和凋谢的花木这些具有消极意向的景物,都将人引入一幅荒凉黑暗的图画中,最后一句才点明主旨:邪恶正在悄然扩散。这种描法与我国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颇为相似。在《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通过对枯藤老树等九种景物的简洁描写,衬托出孤寂旅人的思乡情怀和无限愁绪。这是以景喻情的手法,作者通过对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进而体会到作品意图表达的深层次含义,这正是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结论

英语文学是英国国家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明的结晶,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文学,对于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特点与价值观,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广度与深度都有新的拓展,对各英语国家文学思潮、理论、流派的研究,对英语文学的各种体载及其表现手法的研究进行得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林莉兰.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第5篇

关键词:流行语;文学性;日常语言;含混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工具的极大普及使人们早早告别了小国寡民时代的封闭,享受着信息多元化带来的畅快。伴随着这一趋势,许多流行语迅速蹿红网络,迅速的被大众接受。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一方面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一方面是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想象发挥。那么网络流行语究竟属不属于文学语言呢?新时期下文学语言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流行语的演变

网络风云瞬息万变,网络上的新兴词语也是层出不穷。从08年初的“很黄很暴力”,到后来的“打酱油”“山寨版”;从最早的“雷”“囧”到“槑”“靐”“orz”;从“做人不要太CNN”到后来的“范跑跑”“俯卧撑”。这些由网络制造的流行语,有的是网络象形,有的是社会事件网络热炒后的产物,它构成了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认为,文艺学上讲的文学语言是指具有文学性的语言,除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它还包括具有文学性的口头语和反常语,网络上的新生代词语也理应包括在内。一般说来,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探索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化手段作用于普通词语而使它们的结构更加突出,达到一种与日常语言不同的陌生化效果。众所周知,日常语言的“实用性”“通俗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无为性”和“独创性”,流行词语一旦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语言,它以实际的交流为目的,为达到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丧失了个性化的特点。正如玛克斯·徳索所说:“语言的美学功能并不是去确定地表达内心生活中完成的事件,而是在艺术创造中证明自己是个自我活跃的力量。”[1]文学语言极度注重语言的独创性,流行语在诞生之初,首创者以变形、歧义、反论等各种手法使语言颇具文学性,当流行语盛行于网络、杂志、报纸等传媒中时,它使得描述或转载它的文章熠熠生辉,颇具文采,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流行语是属于文学语言的。一旦流行语进入了日常生活,成为大众习以为常的口头谈资,流行语逐渐丧失了它诞生之初的独创性与新奇感,逐渐淹没在大众的日常俗语之中,就逐渐变成了日常语言。

当流行语逐渐变为日常语言丧失其新奇性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更具新意的词汇所代替,流行语的诞生、使用乃至消亡构成一个周期循环,在循环往复之中语言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更新,也正式在这种往复中,文学语言才显示出其勃勃生机。

二、文学语言的特点

媒体、网络新兴词语是文学语言最新发展动态的风向标,它不仅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也为文学语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抛却传统上对文学语言特定的认识,仅仅从当下流行语的角度,文学语言又兼具备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一)自身突出性。所谓的自身突出性是指文学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倾向于表露自身语言的独特。体现在具体作品中,便是文学语言往往有意逾越常规体式,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对作品形式加工、变形甚至歪曲,使文学作品极力凸显其与众不同,以达到一种文学性的效果。文学语言这种强烈的“运用自我指涉的强化作用而增强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使它更容易打动和感染读者,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审美知和审美情感,也就是给意象、意蕴、意蕴、意味三个方面给读者予以强烈的审美感受”。[2]

(二)含混性。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也无法想象如果“orz”没有表现出来的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姿态,这孤零零的三个字母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三)图像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使得文学语言越来越多的与图像相伴而生,而有些语言干脆本身就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形色彩,例如:“囧”像是一个人的表情,眉毛低垂,沮丧无奈。而“orz”更是以一副双手伏地下跪的姿态,省去了语言的过多描述。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上的畅销书籍总爱以大篇幅的插图穿插于文字当中。图像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在文学语言中,以其鲜活生动的面貌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发展的新趋势。

注释: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文学 语言 主要特点

一、英语文学语言的概况

文学又称作“语言艺术”,从字面可见,其是一种通过语言来表达或者用语言造型的艺术。英语文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指其构筑艺术形象的材料使用的正是语言,以语言的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

文学中的形象都是借助语言的形式来塑造和修饰的,英语文学语言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功能变体,是艺术的语言,属于美的范畴。文学语言从单一的传递信息,以所蕴藏的深刻涵义转化为给人美的享受,若是要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需要与作家的创作背景、语言风格以及作品的语境结合来理解,让人充分的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在英语文学中,体裁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性,但是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却也有很多共同点。

二、英语文学中语言的主要特点

1.英语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英语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形象性,其涉及到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在作品中,让读者能够尽情感知的艺术形象,还能够引起读者的想象,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艺术形象的特征。

语言形象性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是抽象化的,具有概念功能特性;另一方面,与形象的关系密切,而且具有表象的功能特性。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形象的塑造、事物的描绘以及场景的展现,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以简练的语言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为读者营造一种具体形象的环境氛围,让读者感同身受。

以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文学作品《彼德・潘》中船长胡克出场时语言描绘的片段为例。

“……胡克安安逸逸地躺在一辆粗糙的大车子里,由他手下的人推拉着走。他没有右手,用一只铁钩代替。他不时挥动着那只铁钩,催手下的人赶快拉。这个凶恶的家伙,把他们像狗一样看待和使唤,他们也像狗一样服从他。……”

这个片段将胡克船长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使其成为英国文学作品中最具鲜明特色的文学形象。首先是胡克船长催促手下人的样子,通过连串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而后又是对他外貌的刻画,或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胡克船长的形象醒目了然。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能够让人物的描写更加传神,同样对于环境和景色的描写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2.英语文学语言的情感性。语言的情感性,又叫做抒情性。这种特性蕴含于文学作品语言的意象、词语的情感力量及情感色才之中。文学语言的情感性的运用,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状物写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带有自我的抒彩。以莎士比亚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中的某一句台词为例:“那就是东方, 朱丽叶就是太阳! 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

这一段抒情的句子里,作家表现了罗密欧的一种炽热而真挚的情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朱丽叶的仰慕之情。这属于一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当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也会根据作品的需要采取相应的表现手法,例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等。文学语言将客观环境与人的主观心理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来抒发作家的感情。让读者在语言描述中揣摩作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3.英语文学语言的含蓄性。英语文学语言的蕴含层面, 就是指语言的含蓄型, 属于深层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往往通过“有限”的文字语言来表达“无限”的意境或者情感,文学语言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和回想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在不断的思考中得出结论。

一部好的英语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启发性,能充分的调动起读者的参与性,人、事、物,都是通过坐着本人自己来理解和认识的。作家不能把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强加给读者,在一部作品中若是描述的太直接,很容易让读者失去回味的念头。 在《圣诞之夜》这部作品之中,作家在描述青年军官和美丽少女的神态、表情、行为等时,让读者已经感觉到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但是并没有直接表述。这也正是英语文学语言含蓄性的表现。

4.英语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英语文学语言的语音层面指的是音乐性,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特征包括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等,在阅读过程中让读者朗朗上口且和谐动听。英语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在《圣诞之夜》作品中表现明显,其描述让人几乎听到了具体形象的声音描写。

三、结论

本篇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英语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在学习英语或者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特点特别的重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译文忠于原作,将语言形式、思想感情等信息准确的传达给读者。

参考文献:

[1]周丽红.试论英语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李艳芳.浅谈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J].世界家苑.2012.

第7篇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三、培养分析和鉴赏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语:(模拟经典儿童文学对话语言)同学们对这些儿童文学形象都非常的熟悉。美国《新闻周刊》一期报道说,儿童文学作品以天真的情怀、纯净的语言、分明的善恶和曲折离奇的故事,不仅受到儿童的欢迎,而且也受到成年人的喜爱。1997年在百老汇首度上演的《狮子王》赢得六项托尼大奖,现在仍然长演不衰。儿童小说更是纷纷抢走那些本来为成人书籍准备的奖项。吸引成年人的到底是什么?儿童文学被称为浅语的艺术,我想请问同学对这个“浅”字的理解。

鲁迅先生在翻译《表》时曾打算“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仍也可以看”,结果“译得不三不四”(《表译者的话》),这种自谦的说法从另一角度说明浅易、简洁的艰难。

高尔基认为:“文体的简洁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学质量的办法来达到的,这是真正艺术技巧的结果。”正像郭沫若所说“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达到这样的境界,必然要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梯:(板书)

一、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语言,它的读者又是正在学习语言、正在长知识的儿童,因此更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艺术语言,它必须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或通过词语的选择,或通过语法关系的多样组合,来唤起读者的形象感。

三、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儿童文学语言,它必须从儿童的艺术欣赏水平与欣赏趣味出发,通过“巧妙运用”形成儿童读者心目中的艺术形象。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一同摆脱文学以外的种种功利目的和戒备心理,进入到一种与儿童的纯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

俄国乌申斯基的作品《风和太阳》(教师阅读,内容略)

以上描写的风和太阳都能说话,还争论谁的力量大,这是童话、寓言经常采用的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或非人类的人格化,构思人类发生的矛盾、事件,给人以某种启示。人们看了以后,不觉得是胡编乱造,反而感觉情真理真。

台湾诗人杨唤的诗作《家》,(与学生作品对比)引入儿童熟悉的各种事物,用鲜明生动、自然贴切的比喻把“家”这个生活中最平常的所在描绘出来,充满温馨、快乐、美好的情感。(老师配乐朗读,内容略)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很突出,因而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他们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与自己所具有的经验世界相连接,获得新的或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中的拟人化的语言:(学生朗读,内容略)

通过这样的描述,溪流、树叶和蝌蚪的情态就活跃在小读者的脑海中,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都映现在孩子们的心头了。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抓住了海水的特征,并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的空间。

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具体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或如北风和太阳也会说话,或如小溪流也会奔跑,这类与现实不符的“差错”,却符合儿童的感知、表象、随意联想、无意想象,这种现象世界成为儿童文学特有的通向艺术的桥梁。

在儿童文学语言中有叙述性的语言,有描写性的语言,还有人物对话等。如法香的《格丽赛达》这样写: 她10岁,曾祖母110岁。……可是她和格丽赛达竟像同龄人一样。 以上具体形象主要显示格丽赛达和曾祖母年龄上的差异和性格上的九九归一,内含天伦之乐,适合孩子的口味,也有成年作家的情趣,人物之间的关系既稀有,又合乎情理,有一种内在辩证关系或自然规律寓于其中。与这具体形象联系一起的艺术语言,虽然在用词上少有华丽词句,但经过词的巧妙组合,却给人以生动、幽默与新奇感,很能调动孩子的想象,并刺激着他们对形象进行寻味、思索。

还有一种对话语言,如贝洛童话《小红帽》中的一段对话:

“我的外婆,你的胳膊怎么这样粗?” (分角色朗读)

……

“这样,才可以吃你!”

以上两个形象一个是年幼善良、对外婆怀着深情与信任感的小红帽,一个是狠毒、狡滑、诡计多端、急于吞掉对方的恶狼,两方面一问一答,问者随意、真切,答者欺诈、做作,二者交锋,步步逼近。句式重复,既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又符合情节需要。由此将故事情节推向,并完成了小红帽和恶狼两个不同形象的塑造。

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例如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

如林焕彰的《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可感、可思、可咀嚼,亲情母爱情结互相辉映。

小结:其特点真是百花齐放,学术争鸣,然而我觉得我们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将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品与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进行一一的对号入座,它们只是一种观念性的界定,重要的是创作出真正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要再争论《伊索寓言》要不要得的问题,只要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来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