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5 14:50:02
序论:在您撰写中西医治疗的区别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实践
临床的实践经验表明,虽然中西医治疗手法和体系有所不同,但是中医和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缺点。随着时展,很多医学人才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经过长时间的探究,总结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总体比较缓慢。目前,中西医结合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所研究的病症范围在逐步扩大,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内科方面针对如肠胃炎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再对中西医结合应用于内科临床治疗的发展状况做一概述,列举其部分治疗优势,最后对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1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和联系
说起中医,大家经常用“老”来形容,是在说中医越老经验越丰富;西医是从国外引进的,与时俱进。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医强调整体思维,系统诊治,西医的特点是局部思维,但具有较强分析的能力。很多人喜欢用是否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区别中西医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对科学手段的运用已经不能作为区分两者的方法,因为现在中医也已经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中医和西医各有特点,互有联系,而能够让中西医之间产生联系的桥梁就是人体。它们都以人体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并且都以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另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让人们让人们远离疾病,身体健康。正是由于他们的不同之处,才使得中西医得以实现良好的结合,在思维和医学方法上各自取长补短,互相汲取精华,也是由于他们的相同之处,让中西医的结合更加紧密且不可分割。
2 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发展
2.1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当展趋势 目前,中西医相结合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的认可。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我们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实践。而且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知识和理论基础,表示中西医结合在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得到很多外来医学人士的喜爱与研究,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医学人士对中西医结合的认可,在未来中西医结合一定可以形成一个医学分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很多的中医药品来实现西式化的制作,将中药也制成针剂、口服药剂等等的形式,这样不仅让汤药的用途变得更加广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去接受中医的治疗。
2.2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认为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治内,西医治外。这种观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和西医各自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总得来讲,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的目的都是通过医疗手段来为患者治疗疾病。所以,中西医结合也许可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2.2.1中西医结合在内科疾病诊断中的优势 中医检查主要包括望、闻、问、切,然后将四字诊断出来的结果结合起来,来获取下一步的治疗所需要的资料。这样检查在最终下结论时会存在一定的客观片面性,缺少对患者身体内部具体情况的了解。西医检查主要包括通过声、光等科学技术,可以通过CT、核磁共振、超声波检测等一系列检查将患者体内的详细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而血、尿常规检测能够清楚的反映人体病变情况,很好的补充了中医检查的不足。中西医结合可以通过各自的优势对患者身体内部和外部都有一个详细的判定,可以更加全面准确的检查出患者的病情、病因,利于医生对症下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2.2.2中西医结合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中药一般气味浓厚难闻、味道苦涩难喝,杂质还伴有一定的毒性,患者在服用中药时常常产生排斥,甚至很多人服用不进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中药的治疗效果,虽然在一些特定疾病方面经过几剂中药的坚持治疗之后,能够实现根治,但有些人还是较为排斥。西医用药常常以针剂或者口服的形式出现,服药容易,患者较少排斥,一般见效很快,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疗,如在治疗一些炎症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疾病时的运用,可以针对不同的症状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集中了中医和西医两门医学手段的优势,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治疗患者,使患者早日康复。
2.2.3中西医结合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感觉自己肚子或是胃不舒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消化不良。消化内科疾病的种类很多,治疗手段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诊治难度也比较大,这种疾病常伴有吐血,咳血,腹痛和腹泻的症状出现,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痛苦。中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类疾病时往往选择几种适合的中药材进行,西医选择药剂来抑制胃酸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中西医结合是将两种治疗方法中和,采取整体调理的方法,针对病因和临床症状的消除展开治疗,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让患者及早药到病除。
3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的临床思路将不再是我们的一种幻想。不管是从中医方面来说,还是从西医方面来说,医疗事业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很重要,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只有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才会让国家的发展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发展。根据中西医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中西医结合,两者取长补短,不仅能够减小医疗技术以及学术上的不足,还可以使医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颖,曹克刚,孙塑伦.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研究30年的回顾与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2010.
这个话题的内容最初受教于我的恩师王再谟先生,而我执业以来,三天两头都会和患者谈及,这是因为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会发表对中西医的看法,经常会听到“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见效慢,西医来得快”之类的话。但实际上既有“中医来得快,西医不见效”,也有“中医整不好,西医断其根”的情况。应该说,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根本原因是中西医治疗疾病基本思路的差异。
要说中西医在治疗思路方面的区别,在于基本主流策略不同,这种不同就跟我们平时教养孩子很相似。夸张点说,有的人,娃娃没钱了就给他一大笔钱,谁惹到了娃娃就替娃娃出头。西医应对疾病的主导策略与此类似,日常我们说西医主要是“三素一刀”,即营养维生素、内分泌激素、抗生素、手术刀。通常是缺生命营养素、内分泌激素就补充支持,这是缺钱给钱;微生物侵袭就抗生素杀灭,局部异物形成就手术修整,这是替娃娃出头。而有的人,则是娃娃没钱了,引导他自力更生,要是被别人欺负了,引导他自强以抗争。中医的传统主导思想则是如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运脾即是补脾”、“滋肾莫如温肾”……总之都是为了要提高机体自身应对能力。两种方式也类同于“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出现的结果往往也就不同。
很多时候,溺爱扶持导致依赖成性,难以自力更生。所以我们看到,补再多钙还缺钙,补充糖皮质激素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抗生素换代跟不上微生物变异,做了胆结石手术,胆管长结石,做了胆管结石手术,肝内胆管有长结石……以中医“自强”的思路来看,不强大脾胃转输功能,补充再多也是穿肠而过;不改善内分泌腺体自身的功能,“扶贫”补充只会“越扶越贫”……“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说法或即来源于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就比西医厉害,比西医优越。试想面临的是很糟糕的情况,例如破坏力极强的瘟疫类致病菌已经侵入机体,机体内的结石、肿瘤已经压迫主要脏器、阻塞通道之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去除,短时间内就会有恶性的结果,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其自身功能恢复来消除病患。这个时候,恐怕还是现代的治疗手段具备优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教学 误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90-02
中医历史悠久,讲究望闻问切。它以研究人体易产生疾病的病理,并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为主。19世纪开始,西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给中医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在现代医学教学中,中医与西医的结合课程成为教学重点。中医伤害小,西医见效快等特点也使其结合成为必然。但是受到中国传统思想以及一些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医学课程教学上,对中西医治疗效果认识不清的问题。过分强调中医或过分强调西医的作用,这使得医疗机构在治疗方法选择上存在误区。因此,对于现代医学教学来说,明确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将两者合理的结合才是关键。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文章对面现代中西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 中西医结合中的误区
1.1 主从之争严重
医学教学在确定医学起源上,过分强调主从问题。一些人认为中医发展时间较长,因此西医应作为其从属部分。而一些人则认为西医在治疗时效及发达程度上均高于中医,因此中医应从属于西医。这样忽视了中西医本身的特点和疗效。实际上,中西医属于不同的发展体系,其发展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具备从属关系,在治疗不同疾病时也应正确选用和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首先,中医强调宏观调养,而西医强调微观治疗;中医强调辩证,西医则强调辨病;因此,我们在进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中西医看作同等地位的两部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中医与西医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医学教学的效果,从而在临床上合理运用中西医治疗,提高医疗效果。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并不是讨论谁是主流的问题,中西医有各自的优势,医护人员在进行结合时应以对病患的治疗效果为主。
1.2 理论知识混淆
中医是与西医分别强调不同的理论体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医讲究五行、阴阳,强调精、气、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论。通过观察人体的精、气、血判断病理,主张由表及里。一些学生甚至教师本身将中医学的指导思想看作是唯心的、不科学甚至是玄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套用西医标准理论来解释中西思想。实际上,中医与西医不同,如中西的五脏观察强调人的气色、饮食调理等方面。而西医则以解剖实验为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中西医理论混淆,使中西医的特点均无法表现出来,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正确选择中西医手段。中医与西医知识混淆还体现在医学研究上,对于一些医学研究者来说,在进行某项医学科研时,往往将中医思想和西医思想强加进去,或者将两种理论牵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医学研究成果不具有实际意义。
1.3 理论与实践不符
在现代中医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理论教授的实践远远超过实践的时间,并且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医学实践基地不发达或设备较少,缺乏实践准备和实践经验。这是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差距,一些中医教学者为了提高中医教学实践水平,将中医教学理论与西医实践生搬硬套,不但没有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目的,反而是中医理论更加晦涩难懂,实践也无法验证中医理论。在教材方面,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只停留在表面上,高校在教学时也往往是中西医教学分开,不能时学生同时感受中西医的差距和差别。而在课时安排上,为了追求西医的专业性和先进性,西医课程的安排明显过多。总之,在现代医学教学中,中西医并没有真正实现结合,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更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1.4 盲目进行结合
中医与西医从属于不同的体系,因此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通之处但又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现代医学教学时不能盲目的将二者进行结合,而是应该尊重其个性和特色,使其优势充分表现出来,这也正是现代医学教学存在的最大矛盾和误区。将中西医理论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理论和思想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取的,中西医之间的差异要求医生在不同疾病面前要区别对待,而不是将某一种理论强加给另一种。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中医理论都能找到相应的西医实践,我们将中西医相结合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临床治疗,而不是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望闻问切是中医独有的特点,不能盲目的与西医的听诊等混淆。现代医学教学习惯性的将中西医之间进行一一对应,这使得医学教学的实际作用大大降低。如何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中西医教学的结合发挥实际作用,就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首先,医学研究者和教学者应平衡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平等对待两者,善于发现中医与西医之间不同的优势,这样才能为其正确的结合提供前提;其次,从教材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中医理论与西医实践的真正结合,提高现代医学教学效率。
2 如何解决中西医结合中存在的误区
中西医结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在二者结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但是在当今社会,中西医结合只是从表面上得到重视,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中西医之间的结合更加密切,提高现代医学的治疗效率。其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2.1 适当提高西医的主动权
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由于受传统中医思想的影响,西医往往作为跟从,即使是在某种疾病治疗上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仅仅被作为辅助手段。结合面不够广,结合存在漏洞。因此应改善这一点,加大对西医的正确宣传,控制传统医学对西医的排挤,通过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和接受西医中的先进思想和治疗手段。在医学科研上,应将西医和中医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将中医理论强加给西医,中西医之间的结合并不是理论上的一对一,也不是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应以提高医学治疗效率为前提,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中西医结合。
2.2 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提倡,一些医院引进了西医技术。在技术方面实现了结合,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教育往往将中西医分开,导致能够具有中西医两个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偏少。实际上,医学人才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二者结合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应结合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在高校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增加中西医结合的内容,并在临床实践上提倡两者之间互相交换实习场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2.3 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
这一点得到了广大医院和医学工作者的认可,目前,很多医学已经实现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但是在具体病症治疗上,选择西医还是中医问题上,往往并没有根据病情。而是根据医生个人的思想。这样不但没有将中西医完美结合,还使得医院的办院宗旨不明确,缺乏特色。因此在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立上,还应充分考虑各个疾病的病理,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其正确理解中西和西医的治疗手段以及结合要点。
2.4 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目前,中西医的结合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在临床治疗上效率低下。要实现中西医的真正结合,首先应加大培训力度,要求医生掌握中医治疗技巧和西医治疗手段,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医学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实践的结合毫无意义。医院应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基地,逐步缩小中西医之间的差距,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5 加大政策干预能力
虽然中西医结合属于医学层面,与政治无关。但实际上,中西医结合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就是由于政策不明确和干预能力不强导致相关人员对中西医结合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刻。因此应加大相关管理部门的干预力度,要求卫生管理部门将中西医的结合看成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中西医的结合,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医疗事故的惩治措施,并建立合理的医护人员考核制度,要求其严格执行,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提升自身意识,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
3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达,中医与西医之间的结合就成为必然。中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其在预防某些疾病方面存在着优势,并且能够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从根本上清除疾病。而西医的出现则提高了医学技术和治疗水平,是进步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坚持中医理论的同时,必须将其与西医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当然中西医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临床特征;临床疗效
Analysis of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dhesive Ileus
HE Xiu-bin.The 3r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People Hospital of Luzhou,Sichuan Province,Sichuan 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dhesive ileus.Methods Review the information of 257 patients suffered from adhesive ileus between 2005 to 2009,analysis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内三科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dhesive ileus.Results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dhesive ileus is better than the western medicine,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P
【Key words】Adhesive ileus/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linic character/clinic curative effect
肠梗阻(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一种常见急腹症。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在众多肠梗阻患者中,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leus)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有文献报道占肠梗阻60%,甚至更高[1,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就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及部分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普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病史完整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57例,男169例,女88例;年龄19~75岁,平均42.7岁;发病时间最长为15 d。其中98例保守治疗1 d无效采用手术治疗除外,其余159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及结合实际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69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90例)。
1.2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3,4] 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
病史是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指征,因粘连性肠梗阻多由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严重者出现休克。辅助检查有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呕吐物及粪便。粘连性肠梗阻主要确诊依据为病史结合X线平片、钡剂灌肠X线检查、CT平扫等辅助检查,出现典型梗阻表现。
1.3 临床治疗
1.3.1 西医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给予患者半卧位,禁食不禁药,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给予抗生素控制和预防腹腔感染。并辅助给予奥曲肽,泛影葡胺,莪术油,高压氧舱等治疗方法[5,6]。
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治,采取中医中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的病情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中医证型标准。目前主要以通里攻下、活血清热、松解粘连攻补兼施为原则,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区别运用。常采用的方剂及中药有如下:气结型主要用药为玄明粉15 g、莱菔子20 g、乌药15 g、香附15 g、枳壳15 g、桃仁20 g。热结型主要用药为生大黄15 g、芒硝15 g、厚朴20 g、枳实20 g、番泻叶10 g、赤芍15 g、乌药15 g。自拟肠粘连缓解汤方:生大黄10 g、川朴15 g、枳实15 g、芒硝15 g、炒菜菔子20 g、火麻仁15 g、赤芍20 g、桃仁20 g、木香10 g、乌药15 g、延胡索15 g、甘草15 g,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15 g、党参15 g、当归15 g,梗阻时间较长,考虑有肠道细菌移位者,加金银花20 g、蒲公英15 g[4,7]。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文献报道及实际情况制定疗效判断标准如下。
痊愈: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失;②排气排便;③腹部气液平消失;无效:经保守治疗未能治愈,甚至症状进一步加重而转手术治疗。
1.5 统计学检验 采用SPSS 10.0软件,对资料中疗效统计结果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疗效统计结果显示(表1),在痊愈患者中,实验组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高达91.11%,高于总体痊愈率86.79%和对照组痊愈率81.16%。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χ2=41.53;P
表1
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统计(例,%)
组别例数痊愈无效
对照组6956(81.16)13(18.84)
实验组9082(91.11)8(8.89)
合计159138(86.79)21(13.21)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比较,P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粘连性肠梗阻是因腹腔内手术、腹腔内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导致腹腔粘连所致,一般起病急、症状重,后果较为严重。
在临床上,对于非绞窄性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一般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因为手术治疗容易产生新的粘连,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另外,特别是广泛性的粘连,手术一般难以处理的患者,一般都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基本治疗[4,6]。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近几年,又较成功地运用了文所采用的奥曲肽,泛影葡胺、莪术油、高压氧舱等治疗方法治疗该病,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统计结果显示,效果更佳。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缩短肠梗阻时间及康复时间,对粘连性肠梗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对肠道运动可实现双向调节,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激活调整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调动了体内积极因素,从而增加肠道蠕动,改善肠管血运状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起到松解粘连,使炎症水肿消退的作用。
文献报道显示,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正向着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对于手术治疗,虽然腹腔镜、超声刀等微创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引起新粘连的情况,手术中预防出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加入抗粘连药物等方法也在研究与实验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很多疾病方面有独到的效果。就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但对于部分特定的复杂性粘连与急性完全性粘连效果仍不理想[2,5]。因此,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难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讨与发现。
参考文献
[1] 刘东波.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58-1560.
[2] 梁俊丽.泛影葡胺加中药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7-148.
[3] 袁美荣.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所致肠梗阻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2010,9(3):201-202.
[4] 李兴忠.粘连性肠梗阻的综合性防治.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137-138.
[5] 李伟汉,曹青.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河南医药信息,2002,10(3):35-36.
出诊时间:每周星期二、四上午出诊。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癌症患者有着越来越多的渠道在网上问诊, 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作为医生,我们也很愿意通过这一方法帮助更多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接受咨询,我发现患者对于中医治疗癌症需求很强烈,但由于不了解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特点,导致询问时抓不住重点,得不到有价值的帮助。
患者求诊时的特点:大多数是“患了……癌,放化疗不能进行,或放化疗后再次复发,希望中药能延长生命”,然后附上几张报告单。其实,这样的咨询对于中医医生来说,真的很难给出具体答复。
中医治疗的特点
中医治疗是迥异于现代西医方法的,中药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要知道癌症病情、病史之外,更需要知道患者有哪里不舒服,也就是具体的症状,比如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
中医诊疗是个高度个体化的过程,同样是肝癌,一个面色发白乏力的患者和一个面色发红发热的患者,在中医看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病人,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方剂。比如对于乏力没胃口的患者,一般多用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的中药,而对于黄疸发热舌苔厚腻的患者,则以栀子、黄连、黄芩、郁金等药物。因此,再请中医医生看病时,最好见到患者本人,或者至少要知道患者的具体症状。
关于检查报告
肿瘤的治疗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检查和检验结果对于中医医生制定长期的治疗方案有着很大作用。因此患者需要把CT、MR等的片子拍照或扫描上传,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报告。这是因为片子对于医生把握病情范围、制定合适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很重要。
另外,化验单也很重要,比如肝癌的患者必须提供肝功能、血常规等,以利于医生判断。
两点告诫
不要被骗 患者总是希望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能延长生存时间,这是很正常的要求。但对于晚期肿瘤,这一要求并不容易满足,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等。
正如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所说:区别真医生和假医生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假医生会提供给你看似美好的保证,会告诉你中药的奇迹;而真医生则更多的是强调治疗的局限性,无法给你提供所谓保证。
[关键词] 山羊 急性肠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74-01
引言
对山羊养殖而言,急性肠胃炎是十分常见的问题之一,属于山羊的多发病,通常情况下,会导致山羊的体质下降和体弱多病等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其产量的下降或者死亡等,使山羊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造成山羊出现急性肠胃炎的原因主要是饲养不当,例如经常给山羊饲喂冰冻的饲料或者发霉的饲料等都会引发山羊的急性肠胃炎,而且还会伴随着一定的传染病,例如寄生虫病和大肠杆菌病等,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为做好其防治工作做铺垫。
1 临床症状
当山羊患上急性肠胃炎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早期症状,然后便会转变成急性胃肠炎,伴随一些腹痛症状和食欲减退的症状等,严重时山羊出现水泻脱水的症状与稀粪恶臭的症状等,这些都将使山羊的精神萎靡,体型也迅速地消瘦,如果对其的治疗不当,山羊将会全身衰竭致死。所以,一旦确诊山羊患有急性肠炎,我们必须立即加强对其的治疗与观察,做好其病情的控制工作。
2 诊断
当山羊患上急性肠胃炎时,它们会出现消化不良这一早期症状,然后便会迅速地转变成肠炎症状,当山羊出现口腔发臭的症状、体型消瘦的症状以及食欲减退的症状的时候时,我们便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结合其粪便的组织片对其病情进行M一步的诊断,还要区分急性肠胃炎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区别。一般在夏即和秋季的时候,即7-9月份左右,急性细菌性痢疾这一类疾病较为多见,通常情况下,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前的一周时间内,山羊曾经接触过患有痢疾的其它山羊或者曾经饮食不洁等。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时,会导致山羊出现腹泻的情况,会连续拉两天以上的大便而且每天三次以上,粪便没有脓血,左下腹位置的压痛比较明显。对以上的粪便进行连续两次镜检,每个高倍镜视野中的白细胞数量为5个以上,通过粪便来培养其生长或者荧光抗体,进而达到其抗原阳性检测的目的。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治疗
通过中医对其进行治疗,要选择温养脾胃疗效的汤剂,对其进行止痛与散寒。在不同的发病时期,要选择不同的汤剂来对其进行治疗,在发病的早期,应该选用黄岑3 g、白头翁12 g、山枝3 g、黄连2 g、玉金8 g、茯苓5 g和山楂5 g这一药方,用500 m L水来煎煮灌服,连续灌服2~3 d,1次/d,当其症状缓解时,再选用粳米100 g、赤石脂35 g和干姜20 g这一药方,用500 m L水来煎煮灌服,连续灌服2~4 d,1次/d。最后,选择石榴皮散这一中成药进行治疗,在饲料中投入药剂喂食,以达到活血的功效,连续拌食2~4 d,2次/d。
3.2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是结合以上中医治疗进行的,这样可以促进病羊症状的有效改善。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维生素C、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磺胺脒等,要严格地遵循说明书的指示控制好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具体剂量。当病羊的脱水情况比较严重时,要对其进行输液,促进脱水症状的缓解,药液的组成是:葡萄糖溶液(5%)200m L~300 m L+樟脑磺酸钠(10%)5 m L,并且对其进行静脉输注,2次/d,脱水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以后,停止对其的输液。
4 效果评价
为了对以上提到的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及其疗效果进行评价,本次试验主要随机地抽选了在某一养殖基地养殖的、急性肠炎病的山羊,总共26只,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地分为实验组(13只)与对照组(13只),对照组病羊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上文所述的治疗方法,试验组病羊则是在进行西医治疗时配合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2周以后,对两组病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随访,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以后,两组病羊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以及脱水症状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然而,对照组的病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舌面苔黄的症状和食欲不振的症状,其粪便中有少量的血液,死亡的病羊有3例,对其进行剖检,我们发现,其肠系膜的淋巴结出现大量充血的症状,胃肠道存在的出血斑较为明显。实验组病羊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以及脱水症状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在此基础上,其喂食量增加了许多,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症状或者肝肾功能异常的症状。由此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山羊的急性肠炎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它不仅可以促进山羊各种发病症状的有效改善,还能提高山羊的食欲以及消除炎症等,最终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
结束语
从山羊发生急性肠炎原因这一角度来看,对其的饲养不恰当或者是对其的管理不恰当时都将会导致山羊患上急性肠炎这一疾病。因此,在对山羊进行养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对其的饲养工作与管理工作,尽可能地做好勤观察与早发现这两个方面,对于已经患病的羊只,我们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其病情的恶化,使山羊的健康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最终实现对山羊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晓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急性肠炎[J].中国动物保健,2016,18(3):51-52.
[2]姚振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5,35(1):69-70.
[关键词] 山羊 急性肠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75-01
引言
急性肠胃炎是山羊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的问题之一,会导致山羊的体质下降和体弱多病等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其产量的下降或者死亡等,使山羊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造成山羊出现急性肠胃炎的原因主要是饲养不当,例如经常给山羊饲喂冰冻的饲料或者发霉的饲料等都会引发山羊的急性肠胃炎,而且还会伴随着一定的传染病,例如寄生虫病和大肠杆菌病等,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为做好其防治工作做铺垫。
1 临床症状
当山羊患上急性肠胃炎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早期症状,然后便会转变成急性胃肠炎,伴随一些腹痛症状和食欲减退的症状等,严重时山羊出现水泻脱水的症状与稀粪恶臭的症状等,这些都将使山羊的精神萎靡,体型也迅速地消瘦,如果对其的治疗不当,山羊将会全身衰竭致死。所以,一旦确诊山羊患有急性肠炎,我们必须立即加强对其的治疗、观察与控制。
2 疾病诊断
当山羊患上急性肠胃炎时,它们会出现消化不良这一早期症状,然后便会迅速地转变成肠炎症状,当山羊出现口腔发臭的症状、体型消瘦的症状以及食欲减退的症状的时候时,我们便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结合其粪便的组织片对其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还要区分急性肠胃炎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区别。一般在夏即和秋季的时候,即7-9月份左右,急性细菌性痢疾这一类疾病较为多见,通常情况下,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前的一周时间内,山羊曾经接触过患有痢疾的其它山羊或者曾经饮食不洁等。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时,会导致山羊出现腹泻的情况,会连续拉两天以上的大便而且每天三次以上,粪便没有脓血,左下腹位置的压痛比较明显。对以上的粪便进行连续两次镜检,每个高倍镜视野中的白细胞数量为5个以上,通过粪便来培养其生长或者荧光抗体,进而达到其抗原阳性检测的目的。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治疗
通过中医对其进行治疗,要选择温养脾胃疗效的汤剂,对其进行止痛与散寒。在不同的发病时期,要选择不同的汤剂来对其进行治疗,在发病的早期,应该选用黄岑3 g、白头翁12 g、山枝3 g、黄连2 g、玉金8 g、茯苓5 g和山楂5 g这一药方,用500 m L水来煎煮灌服,连续灌服2~3 d,1次/d,当其症状缓解时,再选用粳米100 g、赤石脂35 g和干姜20 g这一药方,用500 m L水来煎煮灌服,连续灌服2~4 d,1次/d。最后,选择石榴皮散这一中成药进行治疗,在饲料中投入药剂喂食,以达到活血的功效,连续拌食2~4 d,2次/d。
3.2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是结合以上中医治疗进行的,可以促进病羊症状的有效改善。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维生素C、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磺胺脒等,要严格地遵循说明书的指示控制好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具体剂量。当病羊的脱水情况比较严重时,要对其进行输液,促进脱水症状的缓解,药液的组成是:葡萄糖溶液(5%)200m L~300 m L+樟脑磺酸钠(10%)5 m L,并且对其进行静脉输注,2次/d,脱水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以后,停止对其的输液。
4 效果评价
本次试验主要随机地抽选了在某一养殖基地养殖的、急性肠炎病的山羊,总共26只,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地分为实验组(13只)与对照组(13只),对照组病羊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上文所述的治疗方法,试验组病羊则是在进行西医治疗时配合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2周以后,对两组病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随访,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以后,两组病羊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以及脱水症状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然而,对照组的病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舌面苔黄的症状和食欲不振的症状,其粪便中有少量的血液,死亡的病羊有3例,对其进行剖检,我们发现,其肠系膜的淋巴结出现大量充血的症状,胃肠道存在的出血斑较为明显。实验组病羊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以及脱水症状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山羊的喂食量增加了许多,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症状或者肝肾功能异常的症状。由此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山羊的急性肠炎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它不仅可以促进山羊各种发病症状的有效改善,还能提高山羊的食欲以及消除炎症等。
结束语
从山羊发生急性肠炎原因这一角度来看,对其的饲养不恰当或者是对其的管理不恰当时都将会导致山羊患上急性肠炎这一疾病。因此,在对山羊进行养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对其的饲养工作与管理工作,尽可能地做好勤观察与早发现这两个方面,对于已经患病的羊只,我们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其病情的恶化,使山羊的健康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最终实现对山羊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晓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急性肠炎[J].中国动物保健,2016,18(3):51-52.
[2]姚振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5,35(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