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06:31:42
序论:在您撰写内部审计控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公司治理
一、引言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的实施及其影响力的扩大,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8月20日,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的形式了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新常态”下,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地完善公司的治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其对企业价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价值功效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新修订的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显而易见,内审的目标已从查错防弊转变成了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可分为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两个部分。
(一)显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创造的显性价值为内审人员通过审计技术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与评价,向决策者提示风险,预防与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效率,从而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按照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收益水平相同的公司,风险越小的企业价值越高;占用的资源越少,即效率高者价值高。内审就是通过分析、监督和评价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企业的风险点与低效率点,从而防御风险和提高效率。
(二)隐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隐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随着内审的发展,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实现的,但又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那么增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和作用。因此,如何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大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为组织机构价值增值,这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须考虑的问题,还是当前内计工作人员和内审的理论研究者困惑的关键点。
三、价值增值途径分析
(一)转变内审观念认识,提升内审人员地位
我国内审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内部审计观念落后。因此,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进内审法律法规发展进程,从而明确内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促进内审法规体系的健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治理是依据产权关系建立起的一种权力制衡结构。只有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三权分立,且权力相互制衡,才能对公司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将内审部门设置在监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之下,不仅可以划清监督权与执行权、决策权之间的界线,还能形成与董事会、高管的制衡,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的监督与审查职责。
(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审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审人员不仅需要从财务的合法性角度去看待信息,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深挖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和弊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仅仅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增强内审质量控制,贯彻全程审计模式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除了内审观念的革新,更应该注重内部审计的质量与运行模式。
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控制制度,主要是确定项目负责人、主审以及一般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并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再者,须建立一个既完善又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监控财务信息及会计工作,全程跟踪监控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企业应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和鉴证作用。通过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为奖惩兑现提供合理依据,从而被动地提高各部门的绩效,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
内审绩效评价体系最终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评价和改进公司的治理。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为了提高内审的工作质量,因此要合理地使用评价体系,防止盲目死板地套用。若企业过分追求指标,则不利于内审工作的长期发展。同时,内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展开独立评价,指出其在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分析原因,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和失控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完善,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损失。企业需对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不断地跟踪改进,查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
四、总结
在这高科技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常态”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审计提出了进一步的高要求,故而巧妙利用管理,探求企业增值刻不容缓。企业首先要转变对内部审计的传统观念,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加强对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增强内审质量控制,全程监控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时,作为内审人员,应不断完善自我,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价值增值做贡献。参考文献:
[1]谭丽华.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实现途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9).
(一)内部审计被认为是内部控制中的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在五个要素条件下共同组成整体框架,在这其中的控制环境要素指的是位于企业中的一些核心人员加之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其中包括审计会以及审计委员会、个人能力以及诚心价值观、组织结构、内部审计、管理者的理念与风格以及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程序等。那么显而易见的是,控制环境中将内部审计包含了在内,然而因为环境控制又是内部控制要素里的一个,所以说内部审计也就能被看做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然而内部审计不单单是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还被视为监控内部控制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这个监控就是指在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向内部控制作出全方面的监督与评价,在相关程度上是有着特殊独立性的,一般来说都是由那些独立的职能部门实施内部审计的开展以及实施,此外还可以是向内部控制作出的自我评估。在进行内部审计之后,能够向除了控制环境以外的那些控制要素实施再次的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保证其有效的运行,在对其进行不断的评价与改进的过程中,使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得以促进。
(二)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监控与评价的主要手段
当前,经济责任、经济效益、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对特殊目的进行的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业务的主要内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工作制定的新定义指出,我国内部审计在未来将以价值增值型审计、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审计作为发展的新趋势。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工作,都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执行的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以此将审计的重要与审计的范围确定出来。所以说内部审计能够监督内部控制的简历以及执行的情况,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三)内部审计同内部控制之间能够相互融合与促进
内部控制由内部审计组成,在内部控制里是控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也是企业和单位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评价活动,对于内部审计的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控制。内部审计生成的一个主要产品与对象就是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审查与评价内部控制政策以及程序的有效性与健全性,能够促进建立出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审查与评价内部控制,将组织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隐含的风险点作出分析,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引发出的一些不良影响作出评估,使内部控制能够更加的健全与有效。内部控制能够使内部审计的发展得以促进。如果内部控制能够进行良好的设计与运行,就会使审计工作得到更加顺利的开展,能够将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提升,并且将审计的风险降低,还会帮助审计领域的扩大,令现代审计方法能够加快变革。
二、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单独立项审查组织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很多组织内部的审计工作只是对财务数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查证,并没有进深到经营领域与风险管理上,一般都是在查账的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顺带的审查,不能使内部审计应当在内部控制中具有的作用实时发挥出来。对此,内部审计需要将重要的工作内容置于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单独立项,针对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地域风险能力并健全的有效程度加以衡量,将组织面临的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防范与化解,将组织的管理水平与运营能力提升。
(二)为内部控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经理需要对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进行拟定。通常来说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制定阶段,业务部门往往会以自身的角度与利益为出发点对内部控制的方案进行制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的方案并没有对组织从全局上进行思考,其设计出的方案必定有很大的缺陷存在,甚至还有可能存在一些控制盲点。由于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内审人员了解组织内控情况,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中涵盖了管理咨询服务这部分的内容。在对相关公司起草和构建基本管理制度时应当立即向内审部门提出咨询,拥有丰富经验的内审人员会以统筹考虑组织全局发展的角度给出自己的建议,在由总经理进行审阅、由董事会做出最终的决定,以此来将内部控制的缺陷在构建阶段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使程序与制度的完善性得到了保证,进而发挥出极大的效果。
(三)合理设置并且准确定位内审机构
组织应当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适应,进而建立出更加高效合理的现代化内部审计机构,使审计环境能够更加的良好,使内部审计能够将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关于审计理念需要从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对财务报告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全程审计、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转变为价值增值导向审计、从对经营层的业务导向审计转变为战略层的治理导向审计。将服务作为立足点,将内部审计的预控功能发挥到实处,进而使组织的价值服务得以增强。
(四)对内部审计队伍加强建设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控制 质量
一、内部审计的特点
内部审计是由各单位自身设置的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进行的审计。它是各单位最高管理部门对下属组织的控制与监督,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现代内部审计是20世纪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是企业为满足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一种带有经济监督性质的新兴职业。随着组织规模的逐步扩大,管理层次和经营业务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步复杂化,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业务开展方面有许多特点,例如,内部审计重于检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各种经营管理情况,为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依据除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各项经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程序灵活,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优势。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
二、内部审计失控容易导致的问题
1.评价失误
内部审计的结果涉及到对单位各部门经济财务情况的评价问题,如果内部审计失控,则容易造成审计评价失误。比如对单位各部门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地评价,如果评价不实,就会伤害到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对整个部门的整体绩效造成不良的影响。
2.建议决策失误
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已不仅局限在查错防弊,更多的是为内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建议,因为内审部门接触组织的各种信息,对各管理环节都比较熟悉,因此,内审部门更多地对单位的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如果提供的决策意见失误,就会误导政策的制定,造成隐性损失。
3.审计质量低下
审计质量低下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失实、重大错误和弊端未能有效发现、提出的审计建议无法实施或实施后造成巨大损失等。审计质量低下有内审独立性不强的原因,也有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低的原因,也有审计方法和程序的问题,但不管什么原因,后果均会使广大的教职工特别是领导对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认识降低,影响内审的威信和权威。同时,如内审人员不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和审计风险意识,固步自封,久而久之,也影响其自身的进步。
三、加强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
1.规范审计作业程序
在内部审计前,要做好相关准备:(1)对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2)根据被审单位特点及具体情况,确定选派合适的、能胜任的审计人员,尤其要选派合适的主审人员;(3)制定好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既要详细具体,又要切实可行;(4)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会计人员对其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并就此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和法律责任。
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仔细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另外,要特别关注财务报告的披露问题,以及有争议的会计处理问题,以及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审计报告的编写要做到语言清晰简练、内容全面完整,在出具审计报告前,由审计机构内部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额外的检查,有助于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最终评价和把关,及早发现疏漏。
2.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
首先,要由传统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随着会计操作的电算化、网络化,使得审计人员很难让其在某一特定时间下来接受大规模的测试。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以便获得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其次,要扩大知识性资产的抽样范围。随着单位知识资源、信息等无形资产比重的增长,有针对性地扩大对这部分资产的抽样范围,对于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再次,要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下持续有效运行的。除了被审单位增强对知识资源、信息等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等的控制,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外,审计人员也应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信息予以充分重视,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被审单位经济运行的特点,正确地评价其内控制度。准确地把握审计测试的重点和范围,获取应有的审计证据。
3.尝试内部审计外部化
很多单位随着投资的多元化,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大大扩展,基建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而这类审计需要工程概、预算的专业知识,需要施工现场经验,而一般审计人员对此了解很少。为了降低风险,本着对被审计单位负责的态度,同时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这就需要对具体工程分别对待,对小型修缮工程由内审人员来审或聘请资深工程师严格把关,而对大型基建工程则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审计,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又分散了内部审计风险。此外,在工程审计中,由于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注意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对相关部门提供的审计证据,如施工变更签证等,必须注意审计责任的分解,由此引发的审计风险应由出证的单位或人员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增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和危机管理,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又是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确认者,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有效运行,既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机遇。因此,对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进行研究是我们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内容
(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企业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要素。其中监督(通常就是内部审计)位于顶端的重要位置,是内控系统的特殊构成要素,它独立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一种再控制。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能够保证业务活动按照恰当的授权进行;能够使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进行记录,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有利于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通过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审计。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监督部门,其目的是协调单位人员有效履行责任,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并对其做出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它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并实施内部监督,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它既是企业内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评价和监督企业是否做到资产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对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资料真实性和公允性证明。
2、经济责任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机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以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这里包括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审计重点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序和途径为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
4、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
5、开展明晰产权的审计。审计明晰其产权归属,避免造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或其他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
6、其他审计。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两者在产生渊源、作用和目的、理论基础与假设、发展历程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离不开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围,是单位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及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协助单位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3、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独立于会计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内部审计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协助企业上层管理者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维护内部控制的建设。
4、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内部审计需要内部控制,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基础,审计就无法开展;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会计、财务信息会出现失真,管理人员责任会不明确,管理会出现混乱现象等,不仅会加重内部审计工作量,而且会加大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同理,内部控制需要内部审计,没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的评审和进一步完善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内部控制也只能原地踏步,造成与现实不符,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或因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造成内部控制失控。
5、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讲过,要把内部审计定位为 “管理+效益”,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仅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 内部审计通过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企业风险,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
三、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实践运用
1、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年美国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五个要素。其中“监督”因素也包括内部审计。
2009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了内部审计。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评价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中石化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2000年境外上市,为适应境外上市监管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于2005年正式颁布《内部控制手册》,在公司各部门和下属分(子)公司全面正式实施。公司审计部门提出了“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的服务内向型审计理念,审计工作立足公司经营战略和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抓住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评审成为审计部门一项主要工作。
2、内部审计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重要环节较为了解,容易发现缺陷和舞弊行为,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中石化自2005年正式实施《内部控制手册》以来,审计部门积极参与内部控制设计、修改、补充和完善。2007年中石化审计体制改革以来,审计部门每年对股份公司下属分(子)公司独立进行内部控制评审。审计部门依据《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对股份公司下属分(子)公司进行评审、考核,独立评审单位占被评审单位数量的47%。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成为公司修改、补充和完善《内部控制手册》的重要依据,截至2009年初公司已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了4次修订。通过独立评审,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1、内部审计机构要合理设置和准确定位。内审机构应适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根据企业管理实际,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内部审计要改变单一的财务收支和舞弊审计模式,向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立足服务,做好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和预防性作用,紧紧围绕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为增加企业价值服务。
2、内部审计要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定。内部审计应站在企业内部控制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大限度地克服内部控制建立时可能就有的天然缺陷。改变内部控制在制定阶段主要交由相关业务部门完成的传统做法,使内部控制在建立之时就交由内部审计进行评价。
3、内部审计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单独立项,专门评价。当前我国企业中对内部控制单独立项,专门评价的还是少数,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内部审计应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单独立项,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建设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企业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内部审计要向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内审人员改变过去那种以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历史运营情况而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传统评价模式,把审计的起点和重点放在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为降低风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上,结合企业目标,评价企业现有控制措施能否将其存在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风险评估的结果来主导内部控制评价重点,根据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可接受水平,评价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决定所需要的控制,寻找所有可能降低风险的途径,提出管理、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将审计结果直接与企业经营目标和风险控制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
5、内部审计要配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国内企业要与国际化大公司同台竞争,将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内审人员结构应是多元化的,人员构成既要有财会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律师、IT专家、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专家等,知识结构也要多元化,除具备财会知识外,还要掌握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形成复合型人才结构。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不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运行有效,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关萍.健全内控制度 强化内部审计[J].冶金财会,2007,(7):40-41.
[2]王桂云.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7,(3):102-103.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概述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的机制,它是指组织的内在的控制,是由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进行设计,并且实施人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进行的、目的是在于有效地控制目标所进行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为公司的管理层和投资者,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合法合规,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财务报告及其相关的信息的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进行十分合理的保证;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公司的经营的效率与经营的效果;有效促进其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舞弊。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的发展的情况而进行编制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组织内部设立的用以检查和评价各种行为的服务措施,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对外部审计人员评价控制风险有一定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评价、建议、劝说,以及对各种行为的审查后提供特定的信息来辅助组织中的成员有效地行驶他们的职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内部审计在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企业的目标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所起到的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发展,那么不可避免的内部审计也会进行发展,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将其评价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促使了公司内部各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参考与对比,使组织价值获得提升,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工作中的不足能够正确对待,提高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不断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得到提高,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能力,使公司取得更大的利益。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可以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够良好的进行,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报告在内容的准确性与质量上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另外,为了能够实现公司预期的目标,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进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及各项控制,能够非常及时的探讨和总结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内部控制系统得到应有的完善,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各个部门能够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和规定来进行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了监督。内部控制注重的是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相结合,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账项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审计,需要充分关注企业的财务事项,同时为了使受托人的财务责任得到确认,还需要对企业组织权益的保障情况进行查看。为了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使财务报表得到真实性评价,审计人员需按照有关的规定制度对其控制情况、程序,以及资料进行测试和检查,充分的体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什么使得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财务的审计的发展至建立在管理的控制的基础上的管理审计不断发生变革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而且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断地进行更新与替换。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能够得到完善的修订,并能够有效地对内部控制进行精准的评价是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而整体性是内部控制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中包括很多的内容,例如:文化、程序与制度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根据系统论的相关和有效的观点,来达到监督与系统的持续的改革和进步,以及其运转的效率,因此监督是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重要内容,处于重要的位置。当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活动相融合时,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过程就相当于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为了更好地评价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需将内部控制原有的限制充分地考虑进来,同时为了对企业的、机构的设置、授权其交易、环境的控制,以及会计先关制度的内部控制的内容进行完善的考察,还需要充分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审查内部控制执行的状况表现在: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进行评价、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并且能够提高制度的严谨以达到提升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内部审计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虽然非常的熟悉,但其并未参与企业内部中任何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内部审计发挥着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内部审计可以对公司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还可以对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所以内部控制的系统中的重要的组成的部分是其具有监督职能,执行监督评价活动,能够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控制的环境,属于环境控制要素。对于某一方面来说,控制是包括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是我们未来开展工作可以拿来比对的要素之一,进而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工作的制定的合理的控制目标、方法和程序,并对控制的成果进行评价。而内部控制工作能否得到有效的运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一种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它发挥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不仅能促进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还有助于经营管理目标的达成。是因为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管理层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的情况等而进行的评价,
3.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相互依赖的内在联系,从内部审计工作的属性方面来看,内部控制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要想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那么就要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要想企业运行管理工作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那么一定不能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因为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的主要体现一个经济实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否,与该实体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增加内部审计风险,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的继续进展。公司顺利实施内部管理制度和维持日常经营运转的主要载体是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内部控制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间接参与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所以,内部审计绝不是简单重复其他控制活动,而是进一步有效的再次控制其他内部控制工作,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部审计依存于内部控制,并且二者共同促进。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加,而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相关的,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制定的战略目标,那就一定离不开其内部控制制度。所以目前广大公司普遍关注的重点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各类风险的管理应对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的长久价值,还可以提升管理水平。要想准确而及时的对采购财产物资等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避免财产和资源的损失浪费,就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也决定了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如果我们想要找出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就要通过审计企业的各类资产管理。对于单位来说,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得单位管理层做出更好的决策,还可以有效帮助单位管理层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而且可以让管理层监督运营活动。同时,在这基础上我们还能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美好形象。所以,建立并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寻求企业的发展是必须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状况,及时找出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内部审计可以对评估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并且能够及时预知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并很好地将其避免,进而将经营环节中的薄弱部分更好的控制在自己手中。当今社会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公司强化经营管理、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确保财产安全的重要方法是实行内部控制,通过内部审计,以报告的形式将处理措施向领导反馈,企业的领导层能根据反馈制定企业目标,这样有助于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如今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因为凭证和手续的欠缺,使得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易出现弄虚作假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无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无法在内部控制上面体现,因此就会造成无法控制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如果在整个监督机制中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有着高度的重视,内部控制部门有着较大的权威,就可以使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实施。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客观评价,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使得内部控制的流程得到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得到完善,那么重中之重是制定会计和各部门的制度,以及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生产等部门和企业财务之间的联系得到完善的加强,并且能够合理地促进工作上的配合,进而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作用,帮助企业稳定的发展。所以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相互配合,从而提高集团公司的管理效率。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这两项工作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制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公司面临的风险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规范而采取的措施方法更多,同时从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二者关系上看,他们需要从公司内部制定出相互协调的有效措施,才能有助于通过内部审计的工作,降低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实施风险导向控制
一、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共同的最终目标
(一)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共同的最终目标。
两者同属于委托人理论和信息管理经济学的理论范畴。在委托人理论关系中,投资者和经营者在公司的权、责、利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投资者为了集团利益,对经营者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不足,存在较大地偏差,所以就必须采取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制度而产生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则有利于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化解公司风险管理,实现委托人对人的监督和绩效评价,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是为了降低管理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发展。
(二)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估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前提,监督与评价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及执行好坏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采取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监督与评估,寻找控制薄弱点和失控点,判断风险领域所在,同时确认审计工作重点内容,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前提条件。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不同形式、内在要求和手段。
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则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与改进的监督者。内部审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程度,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帮助高层管理者梳理、健全和完善公司制度,同时针对各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二、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和权限范围,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确保内部审计职责的实现
(一)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和范围,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彰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从事审计业务的专门部门,是由所在部门或单位授权,代表部门或单位的利益开展审计业务,是该部门或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以服务公司内部为其工作目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广泛的审查范围的特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权威性是相关法律的保证,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独立性是权威性的基础。在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下,正是发挥了内部审计特点和职责,实现了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价,才能实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引领作用,才能确保内审人员规范作业程序,控制审计质量,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的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要主动参与评价风险管理全过程,揭示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隐患,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建立恰当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为公司治理作出贡献。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要有全局观念,从控制缺陷和控制盲点等领域,建立有效的风险信息反馈系统,在预防措施、消除风险、转嫁风险等方面,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使公司将面临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责,使得内部审计成为内部控制有效屏障,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在审计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应当准确识别相关风险是来自内部或外部及其影响程度,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保证,最终形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三)随着内部审计服务领域的延伸,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咨询管理服务。
现代公司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査错纠弊”的内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处于事后的、被动的审计。故而要求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转向,针对管理、控制的全过程中的缺陷提供咨询和服务,不断完善改进内部管理过程,使得咨询管理服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流,由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多角度作全局统筹考虑,变事后审计为全过程审计,避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控制盲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公司各成员都能从自身业务的风险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使风险管理成为各级人员的共同承担的责任,提供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耿琴 单位:南京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摘 要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才能顺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目标实现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企业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体系,它既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环节。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门应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法律、管理等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内部审计防止内控失效
(一)建立管理全程递进式的监控措施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线,要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宜采用双签制,所有经营业务要经过复核,防止个人包办,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述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企业内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并对执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对于者及违法乱纪、者,要给予重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企业内部审计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并举,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公司董事会及企业领导者要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高度,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放手让内部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和行使职权,以确保内部审计不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问题逐一解决,决不能姑息迁就。企业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和排查原因。如果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缺陷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制度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内部审计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一)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审机构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或企业领导层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企业管理当局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通过内部审计,能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对外经济业务往来中各种欺诈及舞弊行为,对这些予以及时的制止,从而保护企业财产完整,避免企业发生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这些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内部财务审计可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