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4 17:04:47
序论:在您撰写竞技体育的地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都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对体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体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现地更加鲜明。发展体育经济不仅能够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甚至对于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大众体育与职业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因此,体育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经济的效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 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
体育经济的表现形式一般被分为两种。第一,直接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被称为有形形式。第二,通过体育锻炼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被称为无形形式,这也是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扩大市场、拉动体育经济或相关产业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就体育经济效益来说,它与体育在国民经济的表现形式极为类似,也被分为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种。直接经济效益指的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获得门票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以及其他体育用品收入等较为直接从体育本身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则指体育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国家知名度与国家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等一系列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看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这成为了我国申办北京奥运的基础。而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的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就我国目前的体育经济发展看来,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产值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体育产业创造价值所占GDP来看,我国仅为0.6%,而美国却高达5%。而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经济产值较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我国体育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下,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率较低,相关产业尚未有效配合,体育市场没有获得良好的发育。在新的时期,要使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获得提升,发挥体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如扩大政府部门在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使促使体育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体育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升,还未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体育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体育经济与 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不仅是体育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更是体育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计划经济时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往往取决于国家的统一部署安排,不管是从资金的来源和体育的总发展方向都由国家进行统一调控,体育经济高度集中,这时期的体育经济更多被认为是福利性事业。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转变了传统体育产业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体育的看法,体育不仅具有公益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性。
体育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期更加多元化,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国家对体育在经济与政策方面给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如今,体育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体育产业更具备持久发展的潜力,在经济较为低迷的时期,通过举办奥运会等体育赛事能够对国内的旅游业,酒店服务业,商业等多个相关产业起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使得国家尽快的摆脱发展的颓势。而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吸纳劳动力,提高全国就业水平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业与很多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些相关产业不仅包含了制造业、服装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业,甚至包含了金融业、广告业等多方面的内容,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生产总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看,体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还将展现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我国应该提高对体育产业的关注与扶持。
四、发展体育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体育已经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扩大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能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体育经济并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就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验,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举办前,韩国的国际形象十分微弱,战争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举办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影响深远,政府在申办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环境、体育馆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造,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法同时,大量游客和参赛队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业,酒店业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体育的发展壮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就要调整利益关系,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
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国,有着较高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新的时期,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紧紧抓住体育产业这一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通过政策,经济相关的扶持,发挥体育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体育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晶.论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 黄捷荣.论体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7,03:6-9+5.
关键词:田径;教学;质量
1.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对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设置和教学方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称作是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之母,可见其基础作用和地位,田径运动具有的健身和教育功能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可替代的,它对于青年学生的作用和价值及其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较其他项目具有先天的优越性,这种功能和作用是由田径运动本身的属性和教学对象自身即大学生自身所处的心智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因此,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都将田径项目作为必修的课程予以颁布和统一测评考核,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显现。
田径运动的本质功能是其健身功能,即进行田径项目的学习具有明显特殊的锻炼价值。走、跑、跳、投项目可以有效的增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传统体育训练的基础和常规手段。另外田径运动对于学校硬件设施投入的依赖性也比较小,再加上其简单易学的性质,因此其不受年龄、人数、性别、场地和器材的影响,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理想的健身项目。鉴于田径运动的这种优势和特点,成为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和项目。根据一项对比研究分析显示,大学田径体育教学开展的水平和质量高低对于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相关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若干个样本的抽样分析及其相关的课程成绩显示,这些数据都有力地佐证了田径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水平都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
2.加强和提高高校田径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根据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高校田径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关于田径运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提高目前大学体育田径项目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2.1高校田径项目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田径项目中的趣味性,把现代娱乐性题目项目的合理因素和屙陛引进并有机地导入到田径体育项目中,以改变目前田径项目体育教学的形式简单和内容枯燥的局面,以此来适当地调节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田径教学中,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激发人做好某件事情的动力,并使人克服困难向指定目标奋进,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气氛,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示范要准确优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方法要经常变革,切忌单一,应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选用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通过互帮互学积极参与到学、练活动之中。在田径项目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论和鼓励能够有效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从而调动其内在的动力和学习热情。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商业性
中图分类号:F014.35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55-02
体育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指的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一经济部门的综合。体育产业既从国民经济发展中受益,同时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表现形式
就表现形式而言,体育产业以不同面貌呈现于国民经济之中。具体来说,其形式主要包括:第一,借助于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创汇,联动产业发展等。第二,促进我国居民体质和素质的提高,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活质量,间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概括言之,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表现形式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有形形式即直接的、可见的经济价值,无形形式即间接的、潜在的社会价值。
从效益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可产生两种类型的效益,一种是直接经济效益,另一种是间接社会效益。一方面,通过开展体育活动直接获得的经济收益是直接经济效益,如体育馆使用费收入、体育赛事门票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体育训练用品收入、体育广告费收入等;另一方面,因体育活动及其社会影响力而使其他部门与行业获得的效益即是体育产业的间接社会效益,如体育的广告效益、旅游业收入、促进文化交流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产业的有形表现形式与直接的经济效益之间不能画等号,相应地,无形表现形式也不等同于间接社会效益。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形与无形主要以表现形式分类的,指能否能看得见、摸得到。譬如举办冬奥会、网球公开赛、体育研讨会等,无形则不可触摸、不可见、无实体。但不能忽视冬奥会的举办对于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网球公开赛对于网球产品商誉价值的提升、各类运动会给我国居民带来的精神愉悦、体育研讨会对于我国居民身体素质增强的积极意义。
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此基础便是经济。在经济的大蛋糕中,体育产业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一方面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与相关产业相联系,可带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并从相关产业发展中获益。从大的方面来说,体育产业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从较小的方面来看,体育社团、组织、协会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即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其参与体育和运动的能力和水平将会受到个人经济状况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并突出表现在所参与的体育运动的选择范围上。
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面貌,而且我国体育产业也从中获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与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密不可分。近10年来,多个大型国际赛事在我国圆满举办,如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等,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发展都极为重视,对体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重大赛事的举办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扩大体育市场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并有效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然而,在认识到体育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内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最近几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体育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仅占到0.57%,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1%―3%。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是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其体育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尚处于由起步到成熟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市场发育失衡、总体水平不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特点,尤其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具体包括体育资源分配问题、体育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体育资源流转问题以及体育资源再生能力有限这一问题。除此之外,在实践中,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其他不足,包括产权关系不明确,市场发育不成熟,经纪人才队伍较小,资产管理不顺和主体投入不足,管理质量较差等问题。就体育产业所创造经济增加值而言,在我国,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后者通常能够达到4%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发展的产业化水平较低。
三、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一)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
在过去的近40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国内生产总值维持总体较快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2001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5 933亿元(同比提高7.3%),在世界各大经济体排名中上升一位,居第六名的位置;次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达到10万亿元,为102 398亿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7 390.2亿元,同比提高9.5%,是1997年后提高最多的一年,与此同时,当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达到1 000美元;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 875.9亿元,比2003年提高9.5%,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大任务。按照十报告中的数据,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3万亿元,并成功跃居世界第二位,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体育产业发展的功不可没,与此同时,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会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体育与市场融合的产物,也是融合最容易也较快的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体育产业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体育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福利型事业,其发展水平要由国家财政投入来决定。而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体育产业与之有很大不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位置有所改变,获得了应有的发展地位和正确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保留了其国有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应有的商业性,两种性质合二为一,使体育产业发展走在正确的轨道上。1995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55―2010年)正式,体育产业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政策等得到明确,要求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发展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培育体育健身休闲市场、竞技表演市场,促进体育用品生产经营,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此后,《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出台,也在政策层面指导体育产业发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产业占有特殊位置,并具备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体育产业可谓是“朝阳产业”,尤其在国际经济局势不明朗的大背景下,与其他产业相比较而言,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大、发展动力足,市场需求广阔,同时也能够对国民经济产生更大、更有益的影响。
(二)体育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体育产业能够对其他产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这其中以商业、旅游业、运输业、服务业、广告业、通讯业、金融业等行业的收益最大。例如,体育用品业是我国体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量较高,特别是排球、篮球、足球的出口近年来达到了每年上亿美元的贸易额。体育产业无疑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很大。以举办奥运会为例,洛杉矾奥运会为当地增加2.5万就业岗位,汉城奥运会创造了3.4万个就业机会,亚特兰大因举办奥运会而新增7.7 万个就业岗位;在我国,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10万人有了工作。
(三)体育产业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体育产业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产业能够产生“安全阀”效应,随着其不断发展,社会健康度会有所提升,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意义深远。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这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可能性的增加,人们的心态容易失衡并产生过激行为,这对社会长期稳定与发展来说十分不利。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十分有益。体育心理学认为,体育锻炼是个体释放压力的有效手段,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个体摆脱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与此同时,在观看激烈的大型比赛的过程中,个体会出现欢呼、吼叫、手舞足蹈等行为举止,这些行为举止可以削弱个体的攻击心理,对于健康心理的保持十分重要。毫无疑问,个体心理的健康必会促进社会心理的健康,体育产业发展的“安全阀”效应由此形成。如前所述,这是体育a业社会效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体育产业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这将会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研究表明,是否具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影响极大,有该习惯者比没有该习惯者的劳动生产率要高0.6%―1%。因此,要想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除了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可借助于经常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来实现。
结语
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比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最具潜力与活力的增长点,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相关行业的带动能够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在吸引外资、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潜力巨大,同时也可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全民体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体育产业对于国民紧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要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10):44-45.
一、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
体育经济的表现形式一般被分为两种。第一,直接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被称为有形形式。第二,通过体育锻炼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被称为无形形式,这也是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扩大市场、拉动体育经济或相关产业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就体育经济效益来说,它与体育在国民经济的表现形式极为类似,也被分为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种。直接经济效益指的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获得门票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以及其他体育用品收入等较为直接从体育本身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则指体育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国家知名度与国家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等一系列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看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这成为了我国申办北京奥运的基础。而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的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就我国目前的体育经济发展看来,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产值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体育产业创造价值所占GDP来看,我国仅为0.6%,而美国却高达5%。而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经济产值较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我国体育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下,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率较低,相关产业尚未有效配合,体育市场没有获得良好的发育。在新的时期,要使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获得提升,发挥体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如扩大政府部门在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使促使体育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体育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升,还未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体育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体育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不仅是体育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更是体育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计划经济时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往往取决于国家的统一部署安排,不管是从资金的来源和体育的总发展方向都由国家进行统一调控,体育经济高度集中,这时期的体育经济更多被认为是福利性事业。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转变了传统体育产业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体育的看法,体育不仅具有公益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性。体育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期更加多元化,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国家对体育在经济与政策方面给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如今,体育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体育产业更具备持久发展的潜力,在经济较为低迷的时期,通过举办奥运会等体育赛事能够对国内的旅游业,酒店服务业,商业等多个相关产业起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使得国家尽快的摆脱发展的颓势。而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吸纳劳动力,提高全国就业水平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业与很多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些相关产业不仅包含了制造业、服装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业,甚至包含了金融业、广告业等多方面的内容,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生产总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看,体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还将展现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我国应该提高对体育产业的关注与扶持。
四、发展体育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体育已经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扩大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能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体育经济并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就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验,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举办前,韩国的国际形象十分微弱,战争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举办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影响深远,政府在申办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环境、体育馆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造,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法同时,大量游客和参赛队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业,酒店业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体育的发展壮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就要调整利益关系,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
结束语:
关键词:体育经济 国民经济 发展 地位 分析
一、前言
我国国民的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亦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人们亦逐渐重视体育所蕴含的经济功能以及价值,尤其为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亦有更清晰的认识。我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而体育行业因此被我国民众比喻为朝阳产业,其在我国国民的生产总值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具有的地位分析
我国近三十年来不断改革经济与政治,社会与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而国内的生产总值亦逐步提升,直到2011年中国经济在世界占据第二位。而体育产业所贡献的极大经济价值亦包含在里面。
1、在经济的增长中体育极具区域优势,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大力的支持是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而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与成熟亦可对其他产业不断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朝阳企业之一,尤其为世界经济的整体处在低迷的阶段,但同其他行业相较而言,体育产业持久发展潜力更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产业。此外,体育产业对于其它产业所具有的联动的作用更强,一定条件下其的高速发展对于金融业、信息业、通讯业、服务业、制造业、广告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且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体育可将较多劳动力有效容纳。例如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具有较大的出口,在1998年的时候通过海关进行直接出口体育用品高达45.98亿元左右,仅排球、篮球以及足球三大球类出口额亦达到8011万美元左右。国外的情况亦如此,英国在1990年的时候有差不多50万人从事于体育产业以及体育运动行业,将农业从业人口大大超过;而在德国有300万人从事休闲的服务业,4000亿马克是该国年营业额;美国洛杉矶的奥运会为该座城市2.5万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韩国汉城的奥运会将就业机会提供给3.4万人;美国亚特兰大的奥运会将7.7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该州人员;我国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将差不多10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北京市[1]。
2、我国体育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社会和谐的促进方面有利。在体育经济不断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可有效缓解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健康,亦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经济进入往前发展关键的阶段,不仅为关键发展的阶段,而且为社会矛盾的爆发阶段,人们在这个时期亦更易具有过激行为发生,不断激化社会的矛盾,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社会学以及体育的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显示,多参加体育的活动可将压力有效缓解,利于将烦躁、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消除。而同时,当人们对大型的体育比赛进行观赏,尤其为观赏大型的比赛时,其手舞足蹈、吼叫、欢呼的同时缓解了心理压力,将民众的心理削弱。而上述这些为体育经济当中社会效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3、体育主要的作用之一为将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参加体育运动可将劳动者的素质有效改善,将其劳动的生产率提升。据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劳动者经常的参与体育劳动,那么同那些较少参与体育活动者相比较,前者劳动的生产率较后者平均高出1%左右[2]。生产力中首要的要素为劳动者,而其智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提升之后,可提高其劳动的生产率,而这是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可达到的功效。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占有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研究时均一致表明,当九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生通货紧缩现象,整体处于投资需求以及消费需求均较弱的经济环境当中,然而体育消费亦出现持续火爆现象,体育产业中整个效益、质量、结构以及规模均取得飞速提升。由此可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国民经济当中极具活力且新的一个增长点为体育经济。其次,我国体育经济近年来在对国家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带动方面作用显著提升。再次,在拉动社会的就业、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外资,我国体育经济的作用较大。最后,我国体育经济亦为将国民生活质量与素质提升、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的社会重要的行业之一。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的国家,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且在网络的社会化、信息的时代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等各方面均飞速变革的今天,我国在各族人员均得到发展的背景之下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体育经济,重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而体育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之下一定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起更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地位
在我国新形势下,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具备的经济价值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在社会中也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具备借鉴意义。在文章中,根据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下的体现、组成部分进行思考,研究其在发展中的地位,以保证认识到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展现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在逐渐进步和发展下,体育产业的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在总体发展趋势上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形的表现形式,该形式主要是基于体育产业发展形成的增值产品、体育服务等,在当前的竞争市场下,不仅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也能增加就业量,维护整体进步。第二,无形的表现方式。该方式下的体育经济价值不仅是社会效益的展现,也是国民经济下的直接效益,它不仅能提高公民素质,也能维护国民的整体水平。具体形势下,直接效益是体育产业、从事体育的各个行业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如:体育广告、体育产品等,这些收入都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体育产业下的社会效益,是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展现的影响力,在积极发展下,也能带动其他行业的进步,使其他行业也能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在整体上展现出社会效益。例如:在某旅游地点举行比赛,使该地区获得一些经济收入,也在整体上增强了国民体质。
二、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部分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下,其最为核心动力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体育经济为其中的主要部分,在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经济为其中的基础条件,国民经济的积极进步,也是体育经济的有力提升。基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产业为内部的从属产业,在逐渐进步下,能在体育活动中增加公民消费。当前,社会进入到大背景时代,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逐渐增长,其占有的GDP为0.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我国的体育产业和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经济价值进行比较。比如:美国的体育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为3%。在美国,体育产业发展效果最好,每年的体育经济GDP都在逐渐上升。所以说,根据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和分析,我国还处于明显的落后状态。主要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在配置工作中以及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方式下,还存在较大不足。同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体育产业下的产权关系不够明确,其投入主体也不够。对于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不够清晰,也无法保证工作的规范性。体育市场发育也不够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其带来较大限制条件。所以,根据我国在当前面对的各项问题,为了对其改进,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保证能为其投入更大动力,加大力度实现体育产品、体育设施以及体育精神的宣传,保证人们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三、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体育产业的积极发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价值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经济具备强大动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受各个因素的限制,在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所以,为了凸显出体育产业的巨大价值,不仅要明确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促进工作的整体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
(一)体育经济促进了当地的经济
体育经济促进当地的经济,是地区体育产业优势的发挥。体育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和相关产业的支持,与其他产业的也存在较大关系。所以说,体育产业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发展。体育产业为当前的新兴产业,其发展能促进地区旅游、运输以及服务通信行业的进步。同时,体育产业能容纳较多劳动力,解决了当前的就业问题。如: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旅游行业,也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体育产业能提高劳动力素质
体育活动的开展,能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也能保证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劳动力存在紧密联系,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需要积极参与到体育产业中,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对国民经济中的体育经济发展地位进行分析过程中,当处于投资需求不够理想的环境下,体育经济也能得以发展。所以说,体育产业不仅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维护我国国民经济水平。
四、总结
总之,我国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地位。基于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促使其积极发展,能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成云.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3(04):101-105.
[2]王浩恺.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J].劳动保障世界,2013(20):176.
[3]杨大铭.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2):62.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行为;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78-0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还很低,发展的速度还比较慢,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和冲突。在现有的行政体制内,每一个行政区划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实体和地方利益主体,这样就势必构成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影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区域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打破行政区经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必须优化地方政府的行为。
1 发展行政区经济给区域经济一体化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妨碍统一、竞争、有序市场的建立。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行政分隔,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当前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搞地方主义,大力发展行政区经济直接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行政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市场经济下的分权使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地方财政的责任,成为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推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但同时各地方政府纷纷采取地方保护的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会以政府行为介入市场竞争,运用行政手段防止资源流出,从而限制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关部门发现,目前地方保护行为已经由过去禁止本地资源外流主要转变为限制外地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为主;保护手段则由直接下发“红头文件”为主转变为制定一些当地产品才具备的所谓的技术、质量、环保和安全标准,达到限制外地产品的目的;保护范围从产品扩大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各自制定所辖区的经济政策,为了自身利益封锁市场,导致“行政区经济”现象愈加突出,区域经济格局难以形成。
(2)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造成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决于拥有实际决策权的地方政府官员,他们追求的是政绩的最大化。而行政性分权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加强把地方政府培育成强有力的投资主体,同时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于是,在政绩最大化而又缺乏约束的条件下,各地方政府掀起了“投资热”、纷纷上项目、搞形象工程。各地方政府在效果上急功近利,热衷于周期短、效益快的项目投资,而农业、交通设施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就必然造成了重复建设、结构趋同和效益低下。
(3)地方政府的“反宏观调控”行为阻碍区域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如果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横向上对区域市场分割的话,那么,反宏观调控行为则是在纵观上对经济权限的限制。为了保证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统一发展,中央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如产业布局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在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弥补市场缺陷,促进市场体制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自己能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对中央的政策予以“变通”,实行有利于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政策。地方政府这种经济行为严重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的有效贯彻实施,不利于区域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地方政府以行政区划为界发展“行政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的障碍。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异化。
2 打破“行政区经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对策
(1)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有自己准确的角色定位,使地方政府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权力政府”到“责任政府”。当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弱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职能。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框架下推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增进当地居民的利益。地方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各种公共物品,间接地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必须摆脱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的做法,尽快退出经营、竞争性的投资领域,建立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社会事务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必须迅速、有效地增加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
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上,地方政府不应该对企业进行直接的管理与控制,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游戏规则”和公平的竞争机制。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经济指标的、重大竞争性项目的落实来对企业进行宏观的指导。地方政府还应该督促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有效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契约机制来确立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委托-关系,努力克服自身的“准市场行为”,减少各地行政力量对企业的控制。
地方政府应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治理和服务社会。第三部门的发展使转变政府精简和职能转变变得容易。由于社会的复杂化,地方政府必须缩小职能范围,做好自己的应做的基础性工作,而第三部门的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愿性等特点成为地方政府理想的合作者以及地方政府分离出去的职能的承担者,可以代替地方政府对企业活动进行监督和提供服务等。地方政府要加快向社会组织转化政府的一部分职能,将政府目前所承担的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职能转交给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合理地界定政府和社会的功能“边界”。这样就使地方政府摆脱了很多具体事务,提高宏观调控的和监督管理的能力和效率,还能协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由此,地方政府要在给予第三部门适当的资助和进行必要监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治理社会和服务社会。
(2)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刚性约束。在当前市场作用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本地区内做出一些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大力发展行政区经济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原因除了一些制度性的因素外,还和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不力有关。为了规范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行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地方政府的刚性约束机制。
①法律约束。即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对地方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当前,随着地方政府职能的扩张,地方政府具有在现有的制度体系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力和手段,如果不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极易导致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非理。当前,造成我国地区垄断的主要原因则是缺乏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有效的法律约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尽快制定出若干针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
②风险约束。在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一般不必承担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成本。我国地方政府的官员作为中观决策者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机构的决策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负责,企业的利润关系着决策者的前途,而地方政府官员的不必负担经济上的盈亏责任,个人的升降奖惩也不是依靠市场来评定,这就助长了地方政府在处中央和地方关系、地方与地方关系中的博弈心理。于是在发展区域经济中,各地方政府总是选择自认为对本地区最有益的经济行为,而不顾区域经济的整合发展。因此,在当前的体制转轨时期,必须构建一种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防止地方政府因风险约束不力而采取的博弈行为。
③组织约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建立跨行政区的行政组织,避免各地区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当前,由于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并不到位,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必要组建由地方政府组成的跨行政区的经济协调管理机构,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其职责和权限,使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向经济协调管理机构转移。比如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市场规划、重大项目决策方面的协调统一;统一规划和管理区域公共资源;统一进行开发项目融资和投资管理,统一规划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和生产环境保护与建设等。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在过宽的政府职能下形成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地方政府发展行政区经济的原因。因此,要在“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下,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进现有的政绩考核机制,打破行政区经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形成。
以往我国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考核中过分注重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办法,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过分追求任期内直接的、看得见的短期经济效益,大力发展“行政区经济”,而忽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要关注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更应该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社会效益、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应该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减少地区之间矛盾和冲突列为对地方政府官员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以避免地方政府短期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地方行政的着力点和政绩考核的侧重点,唯有如此,政府才能取信于民,巩固自身存在的民意基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会有所转移,因此,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评的具体内容必须作及时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杨龙.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统一市场建设”课题组.中国国内地方保护的调查报告-基于企业抽样调查的分析[J].经济研究资料.2004,(6).
[3]姜德波.地区本位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