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4 15:06:51
序论:在您撰写对植物保护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
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到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明确保护的目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要理清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不片面追求经济价值, 不在没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才不会造成开发一个破坏一个的恶果。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传统文化的宝贵记忆,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它值得我们珍惜、呵护。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几千年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是民族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
二、如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下去
(一)建立健全法制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这一渠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法律的保护范围内,不断完善当前法律法规,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立法者可以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遣产和知识产权属性的基本结构特征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规范。明确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主体、客体及内容,并将它们法律化和规范化,这样才方便对它们的管理和开发。对即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要严格要求申请程序,并将之规范化、法定化,明确拥有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特殊的菲物凄文化遗产,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进行保护。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权,包括法定许可制度、一般许可制度、特殊许可制度二类,并且对使用者应当承担的相应的义务微出明确规定,只制定法律法规而不实行是远远不够的,执法者要行动起来,运用法律武器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增强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各级行政部门应当各尽其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展开保护行动,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行政部门的保护圈内得到很好静传承和发扬。重要的是,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行动
尽管现在国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进行归属人管理,但是广大人民群众也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保护者。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没有入民群众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政府要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全民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种人民世代相承的,是群众生活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族土壤中,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三)认真做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加强宣传,营造保护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开设专栏,不定期刊登、在人口密集处发放宣传单、举办展演、展览、培训班等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晓面,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种类及保护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相关“搜遗”活动,有效的提高了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保护意识。
三、深入研究,加大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是传承和发展,而传承和发展的前提,是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研究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在研究方面却相对薄弱和滞后,使保护缺少科学和理性的观照,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不足和失误。各级政府要加大研究方面的投入,成立研究机构,整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非遗保护单位、社会民间团体的专家学者资源,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以便他们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和科学保护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和专业指导。同时要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分类,以利于对一些重要的保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延伸和深化保护工作。
四、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保护,需要我们列入常规并长期坚持保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从保护、传承、培训、宣传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将继续精心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搜集工作,抓理论调研,做好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抓辅导培训,更好的做实做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以下简称“两湖一库”),是***市及周边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同时也是近郊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市及周边地区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两湖一库”均为***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着手建设的三座大中型水库。其主要的功能定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由过去的蓄水发电和农业灌溉向今天的保障周边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方向转变。近年来,随着流域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不断加剧,“两湖一库”及周边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日益加深,水体水质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不良趋势。***湖除泵房和出水口两个监测点外,其余均为五类或劣五类水质。百花湖也是这个情况,水质基本停留在五类或五类以下。阿哈水库因受污染相对较少并与松柏山水库和花溪水库连通,水体循环和自身净化能力较强,目前水质基本为三类,但也同样面临逐年下降的现实威胁。
水污染与缺水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的两个方面,近年来,太湖、巢湖和阳宗海等相继爆发的大规模污染事件,以及中国今年北方遭受的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旱,都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水问题的日趋严峻,中国水资源仅为世界各国人均量的25%,节约用水和保护洁净水源已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就总的情况看,“两湖一库”污染加重、水质恶化的严峻形势与我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已属中度污染的整体状况基本上是一致的,从遭受污染的原因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湖一库”周边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2、“两湖一库”流域农业生产常年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形成的面源污染。
3、“两湖一库”周边区域较大规模的水产、畜禽养殖所投放的饲料和养殖物排泄的粪便。
4、“两湖一库”观光旅游和环湖“农家乐”、“乡村游”等休闲度假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5、“两湖一库”常年水量补给严重不足,水体置换缓慢,自身净化能力减退。
6、“两湖一库”水体固有的相对静止性,其水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
上述原因中,危害最大的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所析出的氮、磷、氨、汞、镉等多种化合物,它对“两湖一库”水质所造成的污染和影响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治理起来也相当困难。“两湖一库”水体污染从物理表相上看,主要表现为水质不清、水色渐绿、粘稠度增大、有害蓝藻繁殖较快。就化学分析而言,主要体现为水体中氮、磷、氨、汞、镉等多种化合物含量不断增高,水质富营养化,使得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净化措施和手段都难以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言,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复杂领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
***市“两湖一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的问题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和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以尽快扭转“两湖一库”水质恶化的不良趋势,争取水体水质逐年有所好转。***市委、市政府从政治的高度极端重视“两湖一库”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一是迅速组建成立了***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严格实行政企分开,依法履行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的管理、监督、执法职能;二是大幅度提高排污成本,让排污者排不起污,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三是筹备成立环境保护法庭,负责统一审理和执行涉及“两湖一库”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解决长期以来“两湖一库”污染因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同而难以治理的根本问题;四是建立“两湖一库”治理和保护基金会,在全社会广泛筹集治理“两湖一库”所需的庞大资金;五是拟定“两湖一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规划,拟投资17亿元用于治污;六是制定了《***市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调动了水源保护地、森林资源保护地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七是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唤起全社会“依法治污”的自觉性,把“两湖一库”污染治理纳入广大群众的监督。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两湖一库”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当前,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经验出发,应该坚持不懈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把“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一、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源常清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要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迅速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当前我们在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最大的决心,采取最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两湖一库”乃至整个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尤其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湖是百花湖的上游,阿哈水库与松柏山水库和花溪水库又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而言之,我们周围的水系构成的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如果“两湖一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那么,水资源受到污染的范围就会很快扩展到整个水系,我们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仅单纯依靠湖区、库区范围内的治理就能收到实际效果的。它涉及整个流域、尤其是上游广大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相当权威性、类似“长江流域规划和管理办公室”这样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以彻底理顺“两湖一库”饮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行政关系,真正落实“两湖一库”污染防治所需巨额资金的来源和筹措,建立健全流域行政区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流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科学谋划黔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流域行政区划各自为政、各负其责的传统方式极易导致相互掣肘、相互扯皮,最终的结果是谁都难以负责、谁也负不起这个责。
三、要把“两湖一库”上游地区和补给水系的污染防治和生态重建作为重点,从源头上遏制住“两湖一库”水质不断恶化的不良趋势。要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和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完善城乡污水处理和收集的系统工程,认真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组织实施。要把“两湖一库”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实质污染物的有效控制结合起来,重点强化对实质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对现有排污口和污染源进行详细的排查和监控,坚决杜绝新的排污口和污染源的出现。要按照新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确立的精神和原则,依法加重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使随意排污不再成为一种不受重罚和有利可图的无良行为。要加快“两湖一库”周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现有的工业企业要扎实抓好节能减排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妥善处理好“两湖一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和旅游风景区在功能定位上的相互重叠。从根本意义上说,饮用水源保护地和旅游风景区二者之间是难于统一在一个空间尺度内的,但现阶段又只能设法寻求二者之间的科学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活动对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力保持区域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严格禁止“两湖一库”水面旅游,科学控制周边“农家乐”和“乡村游”的经营规模,并对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的集中处理。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更多意义上是可以通过“看”来赏心悦目的,不一定非要身临其中零距离的去“玩”。管理科学既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兼顾饮用水源区的环境保护。
五、在“两湖一库”周边设置水体净化带,恢复原始湿地,科学指导流域内农业生产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大力推行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努力减轻农业生产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取消“两湖一库”水产养殖,严格控制周边畜禽养殖规模,在流域范围内着手限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严格约束“两湖一库”电厂的发电,并在现阶段按照市场规律作出适当的补偿。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客观形势下,储水保源和放水发电是一个难于统筹兼顾的两难选择,需要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出取舍,着手谋划“两湖一库”周边电厂的整体搬迁,清晰界定“两湖一库”城乡居民饮用水源的功能定位。因为从现实情况看,电力供给尚有选择的余地,而饮水资源却无更大的回旋空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放弃发电来确保饮用水资源的保持。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方法】石斛粉末经乙醇提取、降膜浓缩、酸化、盐析、萃取后,水洗、回收提取分离不同极性生物碱。HLEC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石斛生物碱的保护作用实验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低极性生物碱、弱极性生物碱高、低剂量组,剂量均分别为250、125μg/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极性生物碱对HLEC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了影响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提取率的关键因素,均为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3次,提取3h时提取率最高;模型组HLEC增殖被H2O2明显抑制,低剂量脂溶性生物碱组细胞抑制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石斛/分离与提纯;石斛/药理学;晶状体上皮细胞/病理学;细胞培养
石斛为兰科石斛属附生草本植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药上品。《本草纲目》记载:金钗石斛可“强阴益精,厚肠胃,壮筋骨,暖水脏,补肾益力,轻身延年”。生物碱是石斛重要的有效化学成分之一[1-4]。研究表明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抑制心血管和胃肠道的作用且能止痛退热[5-6]。前期研究表明石斛生物碱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作用[7-9]。但生物碱的成分复杂[5],为进一步确定其有效成分,本研究提取分离了不同极性的生物碱并比较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对石斛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各个关键步骤进行了探索,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条件,收率和含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细胞株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HLEC)由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提供。
12药材、试剂及仪器金钗石斛(贵州赤水信天石斛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李薇教授鉴定),新生小牛血清及DMEM培养基(Gibco公司),二甲基甲砜(DMSO,广州市康洋化工有限公司),M193863MTT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胰蛋白酶(美国Difco公司,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薄层层析硅胶GF245(上海江莱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PM6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ELx800型酶标仪(美国Bio Tek公司),E52A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河南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BP221S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表有限公司)。
13不同极性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131醇提与浓缩将无杂质的金钗石斛茎用清水洗净,然后烘干、粉碎,使其长约05cm;将打好粉的石斛放入10L的圆底烧瓶内,加入8倍体积的8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上接冷凝管,水浴锅保持在85℃,回流提取3次,每次3h;合并提取液进行降膜浓缩,浓缩至小体积后,用旋转蒸发仪在65℃时继续浓缩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水液。
132酸化与盐析取1/3浓缩水液,用旋转蒸发仪在90℃时继续浓缩,将剩余的水分蒸干,得到黑色浸膏,将配好的体积分数5%盐酸溶液溶解浸膏进行酸化,边加边搅拌直至浸膏全部溶解,过滤酸水液。加入NaCl晶体,边加边观察,直至饱和,此时有黑色黏稠状物质析出,过滤保存黑色黏稠状物质。
133氯仿萃取、水洗与回收过滤后的酸水液用氯仿萃取,萃取比例为3∶1即酸水液∶氯仿(3∶1,体积比,下同),萃取10次。合并氯仿层,在旋转蒸发仪上回收氯仿至小体积。将回收至小体积的氯仿层用纯净水洗至中性,水洗比例即氯仿∶水(3∶1),水洗20次。合并水洗后的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在50℃时回收氯仿,可得脂溶性生物碱。取2/3浓缩水液,用氯仿萃取,萃取比例为3∶1即酸水液∶氯仿(3∶1)萃取10次。合并氯仿层,在旋转蒸发仪上回收氯仿至浸膏,得弱极性生物碱。
134碱化将酸化并用氯仿萃取后的酸水层用浓氨水调节pH在9~10之间进行碱化。氯仿萃取碱水层,萃取比例为3∶1,即碱水层∶氯仿为3∶1,萃取10次。合并氯仿层,在旋转蒸发仪上回收氯仿至小体积。水洗至中性,即得低极性生物碱。
135正丁醇萃取、水洗与回收将碱化并用氯仿萃取后的碱水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比例为3∶1,即碱水液∶正丁醇为3∶1,萃取10次,合并正丁醇层,在旋转蒸发仪上回收正丁醇至小体积。用纯净水萃取正丁醇,萃取比例3∶1,即正丁醇∶水为3∶1,合并被正丁醇萃取后的水溶液(正丁醇饱和水)。用正丁醇饱和水萃取正丁醇层,萃取比例为3∶1,即正丁醇层∶正丁醇饱和水为3∶1,萃取10次。用旋转蒸发仪在65℃时回收正丁醇,即得水溶性生物碱。
136不同极性生物碱的检识分别将上述各极性生物碱浓缩至浸膏状,取不同极性生物碱浸膏各1mg,分别用1mL的水、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溶解。结果表明4种物质均溶于乙醇和乙酸乙酯,其中极性最大者易溶于水,弱极性生物碱和脂溶性生物碱易溶于石油醚,低极性生物碱溶于乙醇和乙酸乙酯。生物碱提取率的计算公式为:p提取(%)=m生物碱/m干粗分×100%。
14不同极性生物碱对HLEC增殖的影响
141培养试剂的配制用乙醇配制一定浓度的各极性生物碱储存液,使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使乙醇终浓度不高于01%(体积分数,下同),此浓度对细胞无影响。体积分数30% H2O2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42HLEC的培养HLEC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置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内培养,细胞形态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3~4d可融合。融合成片的细胞,中央部分细胞呈六边形,大小较一致。细胞生长接近融合时及时传代或冻存,按1∶3或1∶4分瓶传代。
143分组与给药实验分为10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HLEC+DMEM;模型组:正常对照组+500μmol/LH2O2;水溶性生物碱高剂量组:模型组+250μg/L水溶性生物碱;水溶性生物碱低剂量组:模型组+125μg/L水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高剂量组:模型组+250μg/L脂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低剂量组:模型组+125μg/L脂溶性生物碱;低极性生物碱高剂量组:模型组+250μg/L低极性生物碱;低极性生物碱低剂量组:模型组+125μg/L低极性生物碱;弱极性生物碱高剂量组:模型组+250μg/L弱极性生物碱;弱极性生物碱低剂量组:模型组+125μg/L弱极性生物碱。
144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极性生物碱对HLEC存活率的影响消化并收集生长良好、呈对数生长期的HLEC,以含有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培养板中,每孔200μL,细胞浓度为8×103个/mL,置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弃去培养液,加入无血清的DMEM液,继续培养24h,使细胞同步化,24h后按143项下方法分组与给药。继续培养24h后,弃去培养液,在各组培养板分别加入200μLMTT试剂(终浓度为05mg/mL)。继续培养4h,吸去MTT溶液,加入150μLDMSO溶液,轻轻振荡10min后,于全自动酶标仪上490nm波长处测各组的吸光度(D)值,计算抑制率:p抑制(%)=(D正常对照组-D药物组)/ D正常对照组×100%。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两组间采用t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F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21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提取分离的单因素分析
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而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因此,选用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
211乙醇浓度的影响由图1可见金钗石斛各极性生物碱提取效果以80%为最佳,70%和90%浓度的乙醇生物碱提取率均低于80%。
图1乙醇浓度对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
Figure 1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extracting rate of different polar HD alkaloids
212提取次数的影响图2可见,金钗石斛各极性生物碱提取率在提取1次时提取率较低,提取3次时提取率较高。而水溶性生物碱此种增长趋势不显著。
图2提取次数对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
Figure 2Effect of extracting times on extracting rate of different polar HD alkaloids
213提取时间的影响从图3可知,金钗石斛各极性生物碱提取率在提取1h时较低,提取3h时提取率较高。
综合上述因素,不同极性的溶剂均能有效地将不同极性的生物碱提取分离,提取率分别受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的影响。其中各极性生物碱均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3次,提取3h时提取率最高。
图3提取时间对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
Figure 3Effect of extracting time on extracting rate of different polar HD alkaloids
22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干预对HLEC生长情况的影响图4(彩图见第437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HLEC为克隆性贴附生长,细胞形态为扁平的多角形或星形。其生长特点为细胞之间紧密相靠、互相衔接,呈“铺路石”状连接成片。细胞多为单层,一般互不重叠,细胞透亮,胞浆丰富,胞膜清晰,且具有接触抑制和密度抑制现象,形成内密外疏的细胞群落(图4-a),增殖明显且部分呈现跳跃式生长,与文献[10]报道一致。
各处理组HLEC培育24h后,模型组的细胞形态表现多样,不规则细胞增多,渐渐变得肿胀,出现空泡和颗粒,逐渐死亡,细胞变得稀疏(图4-b);高、低浓度的水溶性、低极性、弱极性生物碱及高浓度脂溶性石斛生物碱组均表现一定细胞变形、肿胀、稀疏、死亡等(图4-c~j),对HLEC生长的抑制率较高。在低剂量脂溶性石斛生物碱组的培养基中,HLEC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细胞形态,细胞之间紧密相靠,互相衔接,排列规则,较少出现肿胀、空泡和颗粒等,细胞未见稀疏(图4-d)。因此,从细胞形态上来看,较低剂量的脂溶性石斛生物碱能较好地抑制H2O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表1结果显示:各组HLEC培育24h后,加入MTT再培养4h,模型组HLEC的增殖被H2O2抑制,高、低剂量的水溶性、低极性、弱极性生物碱及高剂量脂溶性石斛生物碱组对HLEC增殖的抑制率均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低剂量脂溶性石斛生物碱组中,细胞抑制率为4093%,存活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是常见并发症,其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实验研究表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是糖尿病高血糖损伤的主要靶位,氧化应激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11]。由于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蛋白质过度糖基化以及触发氧化应激性损伤,白内障病人和模型动物在晶状体出现混浊之前,LEC先出现凋亡[12-13]。H2O2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和晶状体内升高,干扰细胞结构蛋白质和高活性酶的DNA功能,致LEC的细胞核和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损伤,从而触发凋亡机制,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14]。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利用H2O2模拟机体氧化损伤病理生理特点复制模型,24hHLEC出现形态和数量的异常改变,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形态逐渐丧失原有特征,变得不规则、不均一、肿胀直至死亡,生长受到抑制,传代后容易老化,说明体外H2O2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类似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晶状体细胞改变[15]。
生物碱是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前期研究表明石斛生物碱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作用,并与抗氧化有关[9]。本实验中,经125μg/L脂溶性生物碱干预的氧化损伤的HLEC较好地保持了上皮细胞的特征,细胞之间紧密相靠,排列规则,呈“铺路石”状连接成片,细胞死亡率明显下降,传代未见老化,从而证明较低浓度的脂溶性石斛生物碱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脂溶性石斛生物碱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任何一个部位,激活细胞内氧化防御系统,干预LEC氧化应激损伤,防止LEC凋亡有关。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吉占和.中国石斛属植物的初步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9,18(4):427.
[2]黄小燕,乙引.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钗石斛中生物碱的含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92.
[3]李亚芳,张晓华,孙国明.石斛中总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事,2002,7:426.
[4]金蓉鸾,孙继军,张远名,等.11种石斛的总生物碱的测定[J].南京药学院学报,1981,1:9.
[5]叶庆华,赵维民,秦国伟.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药物化学进展,2004(3):113.
[6]陈照荣,来平凡,林巧,等.不同炮制方法对石斛中石斛碱和多糖溶出率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 (4):79.
[7]魏小勇,龙艳.金钗石斛生物碱对糖性白内障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调控[J].解剖学研究,2008,30(3):177.
[8]魏小勇,龙艳.金钗石斛生物碱抗糖性白内障作用及蛋白质组学效应的实验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617.
[9]魏小勇,龙艳.金钗石斛提取物抗白内障的体外实验研究[J].现在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2):27.
[10]彭瑞萍,吴明星,叶少碧.盖玻片辅助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法[J].眼科学报,2008,24(1):23.
[11]解孝锋,毕宏生,吴建峰,等.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3):131.
[12]林媛,黎秉富,吕俊华.氨基胍对D半乳糖致大鼠眼晶状体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5):1004.
[13]Goswami S, Sheets N L, Zavadil J, et al. Spectrum and range of oxidativestress responses of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to H2O2 insult[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3,44(5):2084.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粮食总产量也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人们对植物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在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植物损失,降低粮食损失,同时加强植物保护还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积极的发挥植物保护的作用,从而为农业生产安全和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的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植物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植物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持续增产,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2.1 坚持综合防治
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植物病虫害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要对病虫害问题进行综合防治,并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植物保护。
2.2 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
很多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农作物产量,会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从而对生态环境和植物保护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农民没有正确认识到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让每一个农民认识到只有做好植物保护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农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学习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农民对植物保护的认知,为植物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3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
植物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不同,只要防治措施得力,就能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甚至能避免,例如一些说检疫性病虫害,通过严格的检测,能尽早根除,防止病虫害侵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准确的掌握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多层次的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控,从而确保农业发展的良好推进。在建立病虫害预测体系时要注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预测水平,建设预测网络,加强预测信息管理,确保预测体系的准确性。
2.4 加强抗性育种过程
加强抗性育种的培育对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平抗病性育种和持久抗病性育种需要从育种的方法、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通过对育种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不同生态区域多种品种的最优配置,从而延长垂直抗性品种。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抗病虫害监测区,对害虫物种及病菌进行检测,从而为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5 加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农业生产中加强植物保护的重要方法,采用生物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农药污染,降低植物保护成本。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到达植物保护的目的,生物防治的前提是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生长的环境,确保害虫天敌资源的充足。生物防治能有效地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6 加强病虫抗药性检测及治理
建立病虫抗药性检测系统能分析出病虫对常用农药抗药性的发展趋势,从而对病虫抗药性进行跟踪治理,因此,要将病虫抗药性防治当做植物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病虫抗性治理体系,定期对病虫防治效果进行检验,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用药,从而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7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生产;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86年我国举办的第2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会议上就对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植物工作的持续性与长期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尽量将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
1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也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不断的高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对植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植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病虫防治面积不断降低,挽回的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不断下降。全民大力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来,农田灭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减低了百万吨的粮食损失,化学除草的面积也快速增加,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提高,使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生产在农民收入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加强植物保护的策略
在农业的快速过程中,植物保护工作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及长期性,需要制定新的植物保护策略,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环境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平衡。
2.1 坚持综合防治
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综合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配套技术。今后植物保护工作的重心应该是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来保证植物保护综合防治的顺利进行。在现有的农村形势下,各村镇领导要要带领大家有效解决每家每户的防治困难问题,并且要尽量减少植物保护防治成本以及农药污染,从而增强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随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使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断降低。
2.2 建设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将变化频繁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准确预测,把握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只有建立起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农业发展才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预测网络的建设;提高预测的水平;加强预测信息的服务建设。
2.3 加速抗性育种过程
加强对抗性育种的研究力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持久抗病性及水平抗病性育种的研究,需要从育种方法、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品种的宏观管理,使不同生态区内的多系品种、不同基因型品种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使垂直抗性品种的服务年限得到一定的延长。相关部门还应该在不同生态区内建立抗病虫的检测圃,检测不同的病菌以及害虫新生物型种群,从而为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后背品种的选择与培育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2.4 加强生物防治
对农田植物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前提是要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大环境,从而保证当地现有的天敌资源,协调好保护天敌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保证有益生物有效控制有害生物。
2.5 加强病虫的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通过建立病虫及其抗药性检测系统,可以对农作物病虫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且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抗药性跟踪以及治理。将病虫的抗药性防治作为植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相关部门要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检验,建立起规范的药物抗性治理体系,把对农药的使用控制由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给当地的农民,做到真正的合理科学用药,保证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
2.6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相关部门要定时定点地对各村镇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一方面保证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让农民认识到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植物保护示范基地,带动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转化率,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培训出更多具有相关技术的农民,建立起一套完善植物保护应用体系,将上述的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只有这样,植物保护技术才可以更多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才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庞树楷.提高学生的植保意识,为农业生产服务——浅谈“植物保护知识”课教学的体会[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6).
[2]柴玉花.谈当前我国在植物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02(18).
[3]肖国学,冯跃华,易勇.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7) .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措施
1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
1.1对害虫实施诱杀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依托害虫喜好的光线、颜色以及光波,促使其集中至设定的区域内,随后将其消灭。这种方式属物理处理手段,省去药物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黏虫黄板。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属性,属于物理防治手段。在使用中,需要将其置于田间,设定一定高度,多为东西走向,以便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诱杀剂。需要保障使用时间准确,一般选择在害虫性成熟阶段释放性激素,发挥诱惑害虫、搅乱其性激素信息接收状态的作用,以便有效减少幼虫出生率。这种方式立竿见影,操作便捷,负面影响较小。
1.2结合害虫类型,合理应用防虫网阻隔技术
结合农作物生长区域,在其外部设置防虫网,在害虫进入农作物种植区域之后,就能够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属物理杀虫手段。采用这种方式可使害虫规模减小,农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此时可对区域内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这与生态农业理念相一致。具体在应用过程中,防虫网一般设置为22目规格,如果遇到特殊害虫,如烟粉虱,也可适当增大,以30目为最佳。
2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管理措施
2.1改变传统植物保护措施,全面实施综合防治模式
传统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与化肥不可缺少,而且使用量较大,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但是也会出现植物病虫害问题加剧的情况,从而降低农产品安全性。为此,对于新时期农业生产,要综合使用多种治理手段,有效降低农药与化学药品使用量,应用更加安全与科学的植物保护技术。
2.2加强植物保护宣传,做好农民培训与教育工作
在农业生产中,产量是根本,但更多农业工作者将其归功于化肥与农药,这在根本上会污染环境,对植物造成危害,同时也无法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且在时间的影响下会形成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到位,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对植物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对植物保护的重视,提升农民的植物保护观念,并形成理念。此外,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障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需要重视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充分研究。
2.3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预测系统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很难绝对避免,但是,针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进行有效预防,使病虫害数量大幅降低。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托技术检测手段实施。因此,为了达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精准化控制,需要因地制宜,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预防系统,依托多种手段,强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控。
3生态农业思维以及植物保护价值分析
3.1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生态农业倡导的理念是绿色与环保的经济观念,即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前提下,维护生态均衡,实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从理论上探讨,生态农业主要依托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来促进农业生态化进程,从而获取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从结构上分析,生态农业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综合农业内部多个产业的具体情况,实现优化与整合,以便获得生态效益。只有落实生态农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构建更加科学与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
3.2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价值
随着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要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实施要与植物生长发育周期规律相一致,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强化对营养物质的掌控,保障各个生长环节都有序进行,大幅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率。在传统植物保护中,农药化肥是基本操作方式,能够强化人们对土壤类型、酸碱性、温湿度以及渗透指标的控制。但这种方式会埋下食品安全质量隐患,且威胁性较大,势必与生态农业发展相背离。在现代植物保护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可持续、绿色发展,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维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
全书包含14个实验,其中实验1~4是针对植物保护数据的总体分布、计量资料、分类资料和回归方程进行分析,为后期数据处理奠定重要基础;实验5~6主要根据微观领域的信息网络需求,对植物病虫害生物进行鉴定、分类及生物信息分析;实验7~8以加强植保技术信息传播为核心;实验9采用电子表格来建立系统模型,模拟不同治理方案下植物病虫害生物的种群变动规律及其经济生态效益;实验10~11重点阐述了在宏观植物保护中尤为重要的全球定位系统使用方法以及网络植物保护信息技术。
为了顺应信息时代变化趋势,该书的实验12~14要求学生以制作视频、网页或公众号的方式完成结果展示,以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实验是学习植物保护信息技术的重要过程,通过以技术原理为核心的实操训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规律、发现问题,从中理解技术应用的本质,不但有利于学生吸收复杂的原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该书希望学生通过书本的指导,深刻认识到当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网络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未来发展前景,同时学习理论技术与专业操作,提高对植物保护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专业的广泛应用打下夯实基础。通读全书,可以看出《现代植物保护信息技术实验》是一本优秀的实验指导教材,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内容丰富,注重基础学习
全书根据“现代植物保护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在实验中体现出植物保护数据和处理,生物信息分析,数据库技术与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络植物保护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等多项信息技术的应用。其中前三项实验主要包含最基本的植物保护数据和数据库技术,为后期的信息分类、传递和处理起到关键作用。在植物保护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地实现数据资料保护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还是对于其发生规律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逻辑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全书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展开,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框架。首先,在开篇概括地对“现代植物保护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要求及学时分配进行阐述,让学生快速对此课程产生一定认识,并了解其学习要点。继而通过14个实验,全面地展现出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在附录中,准备了部分课程论文参考选题,不但是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系统性总结,还为学生深入研究植物保护信息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与探索思路。
指导性强,强化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