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站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4-01-23 15:41:52

序论:在您撰写电站设计规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电站设计规范

第1篇

关键词:燃气 加气站 规范 体会

引言:随着全社会对环护和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燃气汽车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可并逐步开始推广使用。经比较燃气汽车的CO排放量比汽油车减少90%以上,碳氢化合物排放减少70%以上,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35%以上,是目前较为实用的低排放能源。2008年全球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754000亿立,对于这种新型能源的来发利用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燃气资源供应链终端的加气站,从建站之初就要用科学的标准规划、用严格的规范保障、有严密的计划约束,力求为全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稳定的燃气资源,让这个及环保又节能又相对经济的能源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捷。对于燃气加气站建设规范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近年来随着燃气车辆的不断增加,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标准从气源选择、主体设备的确定、设备间安全距离、配套设施等几个主要方面对燃气建站提出了指导意见,遵循标准都基于石油行业标准SY/T7514-88和国标GB50156-92。下面我结合标准对建站规范浅谈一下在建站中的几点体会:

一、系统规划,统筹布局,气站建设不能留尾巴

加气站的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规划,统筹布局,优化工艺设计和设施配置,避免建设中反复修改布局和计划外预算。要依据所需供气的汽车属性和加气特点确定压缩机的基本参数和加气岛布局;要以气源质量、当地气候条件、压缩机的技术参数为基础,对系统工作压力,气体流量、流速、管径、接口状态等参数进行规划布局,优化和合理的控制加气站容量,对将来加气情况的预期也要适当考虑,在进行工艺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的运行安全施工的方便和维修维护简单细节因素。

二、主体设备选择要高标准,力求先进适用

无论何种燃气的加气站,压缩设备都是整个气站的核心设备,选型应结合整个加气站的工艺流程、气源情况、自然条件、业务量、目标客户、投资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哪个公司的产品或那种型式产品的好坏,每一压缩机产品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总是相对的,不同的加气站要区别选择。如何选择一台性能优越的压缩机是加气站所有设备中的关键,加气站的压缩机种类很多,D型、L型、W型、V型、T型、立式都有对应的优缺点。对于压缩机的可靠性问题,关键取决于生产厂的制造质量,与结构型式没有太大关系。但从其工作状态可分为无油和有油两种形式。我个人推荐使用美国或德国进口的压缩机,由于这两个国家对燃气加气站的研究时间长、实践经验足,其产品的性能稳定程度全球领先。

三、配套设备选择要本着经济耐用原则,力求质量过关更要互换性好

辅机设备在加气站中使用频次高,维修维护是规划阶段要着重考虑的。如:燃气加气机,我国已有多年的生产制造经验,与国外知名企业的质量差距已经不明显,近年来国产的加气机有相当一部分出口欧美发达国家,所以,国产设备完全能够满足燃气加气站的运行需要和技术要求,而价格却比进口设备低40%左右,因此在满足设备标准参数的前提下,应首选择国产设备。国产设备的更大优势是:零部件供应及时、部件价格低、售后服务便捷同时国内几个品牌的机器零件互换性较高,不存在急用件更换困难的现象。

四、储气容积要合理,不能一味求大

燃气加气站的存储系统通常有:储气瓶组、储气井、储气罐三钟类型,要根据地区加气市场来规划选择,不能一味求大。储气系统既要考虑所处位置的加气量,又要考虑加气汽车台次及加气高峰,要结合压缩机的排量匹配,过小的储气容量,会造成压缩机的启动频繁增加磨损,影响压缩机工作寿命,耗能也会很大。过大的存储容量,更往会造成储气容积的浪费,并成倍的增加建设成本和日后维护费用,因此储气系统的容积必须是仔细测算后合理确定,以免造成储气不足或投资浪费。

五、结合气候条件,选好冷却系统和保温系统

我国南方地区无霜期较长,冷却系统应选择水冷方式。北方地区冬季节时间长,在安装天然气工艺管线和冷却水管线应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可采用风冷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少了冷却水循环系统。北方寒带地区的加气站要适当安装保温系统,建议给压缩机房提供采暖,撬装式压缩机放在露天安装时应在撬装内安装取暖保温装置,一定要坚持保持温度在标准范围,否者不建议压缩机开机运行。

六、交款方式尽量选择准确便捷的IC卡方式

由于压缩燃气存储钢瓶容积有限,正常情况下一只钢瓶一次只能加10至15立方米,单次加气金额比较少,同时,加气站面对的多数用户为城市出租车、公交车。每次加气量少、加气次数多,不但加大了加气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加气时间,收款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很难保证,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出租车、公交车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我建议加气机使用IC卡收费系统,不但减少现金交款的诸多弊病,。

七、贯穿始终绷紧“安全弦”,建设之初要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安全企业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对于加气站这种高危作业环境,安全生产显得格外重要。任何未达到安全规范而造成的事故,不仅会导致设备损坏并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加气站的安全性主要诱因在于天然气的活跃属性和气体被压缩后的高压力。在安全预防措施中,日常最重要的条件是良好的通风,和消除静电危害。所以,在固定式加气站的机房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形成天然气积聚区,压缩机机房不宜采用吊顶层结构。撬装结构应有专门的排风扇,保证不能形成天然气可能积聚的死角,并且无论压缩机是否运行,排风扇应始终保持工作状态。为防止静电危害引发事故,加气站一切工具应为铜质。俗话说:凡事防患于未然。作为加气站这一高风险作业环境,建站投产前势必要经过反复调试以适应投产后的生产经营,为了防止燃气泄露、爆炸、火灾等突发事件,在筹划建站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个环节的危险点源,结合其他成熟的气站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意外,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能按照预案处置,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束语:以上是我在生产实际中学结的几点关于燃气加气站建设体会,希望能成为同行们的引玉砖、敲门石。大家共同努力,使燃气这一新的替代能源为更多的用户服务,从每个加气站筹建开始,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科学合理规范施工,保证每个燃气加气站在投入使用后都能够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资料:

《燃气汽车及加气站技术》冯幸福 吴同起 电子工业出版 2001年2月

第2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规范建设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国家电力市场庞大,随着大量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智能变电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已不可忽视。目前,我们实践智能变电站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关注点仍是各种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而对变电站的运维检修模式却研究甚少。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我们常规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需求。因此,开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的规范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完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的规范化建设,才能保障其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一、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1.基本结构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结构是“三层两网”,其中“三层”分为:站控层、过程层、间隔层;“两网”分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

过程层网络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跨间隔信息的共享都是在过程层网络实现的,智能变电站内几乎所有的电气量信息都可以从过程层网络中获得。过程层设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各种智能组件则是组成过程层网络的硬件设备。

2.主要回路

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主要采用“直采”、“直跳”方式。所谓直采,就是合并单元通过光纤将采样到的模拟量电流、电压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直接传递给保护装置(线路保护、主变保护、母差保护);所谓直跳,就是保护装置的跳合闸命令通过光纤直接传递给对应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再将跳合闸命令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作用于跳合闸线圈。而其他所有信息则集成到过程层网络中。过程层网络取代了传统变电站复杂的电缆接线,每一台智能设备只需要用一组尾纤连接至过程层网络交换机,便可以采集和传输相关信息。

3.压板

智能变电站的每一台智能设备(主要是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和保护装置)均配有“投检修态”硬压板,其他主要采用软压板形式。这样,保护屏的压板布置更加简单明了,也为智能变电站的“顺序控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智能设备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后,装置发送的所有GOOSE报文均带有“检修”标识,使其他所有未投入“投检修态”硬压板的设备不再处理该装置发出的GOOSE报文;同样,该装置也不再处理接收到的不带“检修”标识的报文。“投检修态”硬压板可以将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从逻辑上进行隔离,是智能变电站“防三误”最为简洁、有效的手段。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的具体方法

现阶段继电保护安全措施在实行人工安插施工标识、操作监护、误碰防范措施及防触电等操作变动不大。然而在二次回路上的操作防备事项,由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架构的变化,使其继电保护安全措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线路保护装置

线路保护装置例检时,待一次设备停电后,首先应退出相应母线保护装置中该间隔SV接收软压板和GOOSE(包括跳合闸信号和开入量信号)接收软压板。退出该间隔SV接收软压板是为了使母线保护装置在进行差流计算时不把该间隔电流计算在内,以避免检修人员在对合并单元加入电流模拟量时引起差流不平衡而导致母差误动;退出该间隔GOOSE接收软压板是为了使母差保护装置不接收线路保护装置发出的启动失灵GOOSE信号,以避免检修人员在对线路保护装置进行逻辑校验时误启动母线保护装置的失灵保护。然后将该间隔所有的智能设备: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和保护装置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

2.主变保护装置例检的安全措施

主变保护装置例检时,与线路保护装置一样,应首先将所有母差保护装置中涉及主变间隔的SV接收软压板和GOOSE(包括跳合闸信号和开入量信号)接收软压板退出。然后将主变间隔的所有智能设备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继电保护装置厂商生产的主变保护装置都只提供了4对直跳光纤接口,而在我们的大多数220kV变电站中,除了主变三侧的断路器外,一般情况下高、中、低三侧可能还有分段或母联断路器,这样就必然导致部分断路器不能由主变保护装置“直跳”,而只能通过GOOSE网络进行“网跳”。这种情况下,最妥善的做法是拔掉主变保护装置的组网尾纤,使主变保护装置从物理上与GOOSE网络隔离,从而确保不误跳运行设备。

3.母差保护装置例检时的安全措施

母差保护装置进行例检时,通常情况下,一次设备均处于运行状态。因此,在做安全措施时,一定要理清楚顺序,否则就会导致母差保护装置误动。首先,应将母差保护装置的“投检修态”硬压板投入;其次应将保护装置的功能软压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全部退出;最后按直跳、组网和直采的顺序拔掉母差保护装置的所有尾纤。与线路保护装置和主变保护装置不同,检修人员在对母差保护进行逻辑校验时,只能通过继电保护试验仪向母差保护装置加入电流、电压量和开入量(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位置)信号;由于不能进行带开关整租试验,要验证母差保护动作的正确性,也只能通过继电保护试验仪采集保护装置的直跳开出量。因此,需要拔掉母差保护装置的所有尾纤。

三、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措施规范化的建议

1.“投检修态”硬压板

在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中“投检修态”硬压板非常重要,它是实现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逻辑隔离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检修过程中,很多检修人员为了方便,都是采用直接拔出光纤的方法来做安全措施。这种方法虽然是最简洁、有效的,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下文将详细说明)。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厂家的继电保护试验仪设置检修态的操作过程烦琐,导致检修人员对使用这种方法非常抵触。我们希望继电保护试验仪的生产厂家改善程序,尤其是对于检修态的设置,最好是在主界面设置一个明确的检修态选项,且不需要重复设置。当检修人员选定为检修态时,使得每一次从SCD文件中导出的任何CID文件都自动带有检修态标识。这样,才能使“投检修态”硬压板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2.拔除光纤

在智能变电站中,由于GOOSE网络的建立,使得我们如果不拔出光纤,就不能实现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的物理隔离。而为了使安全措施更加可靠,我们必然会频繁拔出和插入光纤。由于尾纤接头和设备光口十分脆弱,反复的插拔光纤必然会增大光衰甚至使光回路中断,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隐患。所以,如非必要就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法。

3.各软压板的投退

投退各项软压板能够为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之间提供逻辑断开点。到目前为止,各软压板的功能、定义和命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不同厂家的设备在软压板的设置上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软压板的命名笼统,导致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操作极为不便。由于不能准确掌握每一个软压板的功能和作用而导致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某220kV变电站220kV母差保护装置在例检完成后,投入软压板的过程中,由于运维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母差误动。在此,我们建议各厂家将软压板的名称及功能进行统一规范,尤其是重要的软压板要特别标注,从而防止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个人理解的偏差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和检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不同厂家的设备对软压板命各不相同,导致运维人员和检修人员操作困难;(2)运维和检修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设计、制造、施工及运维、检修方面统一标准,从而形成标准的安全措施作业规范。只有标准的作业规范形成后,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检修和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这也是保证智能变电站运维和检修工作安全,推进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智能变电站是电网改造的大势所趋,其继电保护的安全措施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排除一切障碍,使其不断完善,从而推动智能变电站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蓝海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规范化的建议[J].智能电网,2014(1):33-34.

[2]戎俊康.浅析智能变电站建设对继电保护工作的新要求[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77-78.

[3]叶刚进,戴世强.智能变电站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J].智能网,2014(2):133-134.

第3篇

关键词:新规范;市政雨水泵站;设计;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所谓雨水泵站主要是指在城市的低洼地带或者城市的雨水管道系统中,设置的用于城市雨水排除的泵站。雨水泵站的设置避免了城市内涝灾害,有效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形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城市而言,由于其雨水管渠的埋深相对较大,且起点与河道的距离相隔较远,从而使洪水的水位高于城市雨水管渠的水位,增加了施工难度,加之海潮的影响,雨水泵站就成为平原地区城市防止内涝灾害的必然选择。雨水泵站在城市排水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规划、布置雨水泵站对整个排水区域及时迅速排除雨水,防止内涝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人类虽然兴建了大量的防洪设施,防洪标准有所提高,但是洪水灾害 仍然是对人类的主要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后如再发生同样的淹没范围,其洪灾损失将越来越大。非工程防洪措施和工程性防洪措施将更多为人重视,人口和财富的不断集中,城市防洪日益重要: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和水涝灾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何把排洪减涝、雨洪利用与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和城市其它一些社会功能更好地结合,高效率地利用城市宝贵土地资源的城市治水和雨洪利用设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减少洪峰对周边或下游重要区域的水涝灾害。

设计雨水管渠时,应尽可能重力排除雨水,但在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雨水管渠起点距河道较远,管渠埋深较大,施工困难,雨水排出口管渠的水位较洪水水位低,或受海潮影响,不得不修建雨水泵站。雨水泵站设计的好坏对泵站今后长期正常运转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且雨水泵站的设计比较复杂,其投资在整个雨水工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浪费是无法补救的。

1雨水泵站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1良好的进水条件

前池进水如果有条件应尽量采用正向进水;如有条件限制采用侧向进水时要设置分水导流设施以保证良好的进水条件。为水泵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

1.2设计水位

雨水泵站的最低水位高程,对及时有效的排除内涝。降低泵站建设的费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雨水泵站的最低水位一般略低于来水干管的管底,而对于流量较大的泵站,为了避免泵房太深,施工困难,也可以略高于来水管管底,使最低水位与该泵流量下的来水管渠中的水面标高齐平。

泵站最高设计水位是来水管渠满流(管渠水位)时,而泵站的最高设计水位(设计来水量水位)应选取在低于来水管渠内顶0.2~0.3m为宜,因为泵站内多台水泵依次启动需要3~5min,在管渠水位达到设计来水量水位前3~5min启动第一台水泵工作,依次启动各水泵。当水位上升到设计来水量水位时,泵站水泵已全部参加工作,此时与汇水区排水系统同步工作,使整个系统的排水设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1.3起重设备

根据泵站的大小和设备的重量,考虑起重设备的选择。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时代,大中型泵站一定要采用电动双轨桥式吊车,吊车起重量一定考虑设备整台组装的总重计算吊车容量。大型泵站的的泵台数比较多,一定要注意考虑最边上两台泵的起吊的方便畅通,不受泵房上面的走廊结构的阻挡影响起吊。

2工艺流程

目前我国城市雨水泵站流程一般都采用以下方式:

雨水干管格栅间进水管雨水调节池雨水泵站水泵压力出水管出流井(或缓冲池) 排水管(渠) 出口翼墙(有时还设有防洪阀门)水渠河流或海洋。

以上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合并或减少。如格栅间、雨水调节池均可设在雨水泵站内,合并成一个构筑物。如遇位及洪水位时,可设计成岔道,当中低潮位(中低洪水位)时自流排入水体,而在位(高洪水位)时,用水泵将雨水排入水体。

一般雨水泵站的平面布置比较紧凑,排水量大,故多采用轴流泵。这样一来,设置格栅时,除了要考虑便于清理外,还应使进水稳定,不要造成漩涡,保证水泵在高效段运行稳定。

3雨水量的计算

进行雨水泵站设计时,需要对雨水量进行精确的计算,以保证泵站的排水量与雨水量之间相互符合,雨水量计算的准确性对于投资的成本及事故的发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雨水量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城市雨水管网的设计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设计水量的准确性。在设计时还需要对于城市地形、短时间内积水、降雨量变化、生产废水量等进行全面的考虑。

4设备选型

4.1进水闸门

进水闸门是截断进水,为机组的安装检修、集水池的清池挖泥提供方便。当发生事故和停电时,也可以保证泵站不受淹泡。进水闸门一定选用手电两用启闭机械,在停电时,可以及时截断进水,保护泵站的核心设备立式轴流泵,提高泵站的安全性。另外丝杆一定要为实心圆钢,满足强度要求。

4.2格栅

格栅拦截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及杂质,起到净化水质、保护水泵的作用。大中型雨水及合流泵站的格栅宽度大,为了提高清污效果,要将格栅分成窄跨,采用多台固定式清污机。栅条断面应根据跨度、格栅前后水位差和拦污量计算决定。栅条宽度宜采用15mm,栅条强度一定要满足埋深较大的泵站强度要求。格栅井的埋深在7.5~12m范围内,最好采用反捞式格栅除污机,齿耙由后向前运行,捞渣彻底,当底部沉积物(泥砂、碎石)较多时,不会堵耙,避免造成事故。

4.3泵的选型

选泵首先要要根据泵站的性质、设计水量,根据水泵的数量(中小型泵站一般不超过4台,大型泵站不超过8台)来确定单台水泵的设计水量,根据对泵站进出水的水位分析和管道水头损失决定水泵的设计扬程,使在最高和最低扬程之间运行时,处于高效率区的范围。而且无论在单台运行还是多台组合运行时都有较高的运行和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在泵的特征参数选定后,泵型应根据水质、水量和提升高度来确定,要采用高效率、低能耗,易于检修和耐用的水泵。排水泵站常选用轴流泵、混流泵、离心泵和潜水泵。由于雨水泵站的特点是流量大,扬程小,因此常用轴流泵。

采用立式轴流泵,是比较合适的,立式轴流泵不仅建筑面积小,而且使用管理方便。直联式污水泵的特点有大通道叶轮,具有抗塞能力强、效率高;采用直联式结构,泵的结构紧,体积小、安装高度低,具有更好的运行平衡性,机械传动损失更小,运行平稳;泵的轴封采用双道机械密封串联安装,密封可靠性高,轴材质采用不锈钢,可保证在泵的整个服务时间内无需更换。采用立式结构,后开门,不必拆下泵体就能对泵进行检修,使泵的维修变得十分方便。

5集水池水位的确定

最高水位,一般指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进水达到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中对于雨水泵站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定义:最高水位是指雨水按进水干管满管流的水位,因而最高设计水位应与进水管管顶相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fT 50014-2006)指出,我国的雨水泵站运行时,部分受压情况较多,因此设计最高水位可高于进水管管顶,但不得使管道上游地面冒水。最低水位是指一般雨水按相当于最小一台水泵流量时进水干管充满度的水位。

6泵站运行

雨水泵站控制系统利用PLC的逻辑控制功能,提供设备的自动控制及关联设备的联动、联锁控制。泵站控制系统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运行模式。在自动运行模式下,泵站控制系统根据液位和泵组状态等参数自动启动适当数量的泵组,根据格栅前后液位差自动启动格栅机及输送机,随时检测和处理各泵组及机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在故障或事故发生时发出报警。在手动运行模式下,检修、调试人员可通过泵站控制柜的操作面板,手动操作工艺设备。

(1)水泵的运行以水位的高低选择水泵的开停台数。水泵开车为闭闸启动,要逐台开启,逐台关闭。当发生超高或超低水位时,PLC则发出报警信号,自动调整进水闸门的开启高度和关闭运行水泵。

(2)移动式格栅清污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平时定时开停;二是根据格栅前后的液位差值来控制格栅清污机的运行,探头分别安装于格栅前后,检测格栅前后的液位差,当达到一定水位值时,开启格栅清污机。

7结语

近年来,各个城市“洪灾”严重,时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城市处于洪涝灾害中,雨水泵站的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雨水泵站使用功能的发挥,关系着城市人民生活和财产的安全,所以在设计实施时需要层层把关,控制好各个环节的质量,从而将雨水泵站打造成一项民心工程,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余热电站 室外管线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总结出以下要求,从而将室外管线的设计更加规范化。

室外管线设计成品文件主要包括:

① 外管线设计说明;

② ②室外管线系统图;

③ ③室外管线管架平面布置图;

④ ④室外管线管道布置图;

⑤ ⑤室外管线制做图。下面我们一一做以说明。

一、室外管线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我们主要依据业主提供的全厂总平面图等资料和各装备提供的接管点条件等进行设计。

2、 管道施工及验收应执行的标准、规范等

DL5031-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DL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范

3、 施工要求

A、对固定、滑动、导向支架的说明

如:固定架要求管托与管架满焊;滑动架要求管托与管架平滑接触,不应被卡住。

B、对Π型补偿器安装要求(冷紧等)。

C、对于DN25以下小管道与大管共敷要求。

D、低点排液、高点排气的要求。

E、在原有厂房处设支架的有关问题说明。

F、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要求。

G、防腐的要求。

H、保温的要求。

I、其他有关问题的说明。

二、外管系统图

需要表示出全部管道、管道名称(代号)、管道规格和介质流向。

三、室外管线管架平面布置图

需要绘制出一下内容:

1、 全部管道支架的表示(含在原厂房设置的支架)。

2、 全部支架编号。

3、 绘制出管架柱腿,标注管廊中心线。

4、 绘出管架的间距;绘出与各装置(窑头锅炉、窑尾锅炉、汽机房)建筑轴线的定位尺寸。

5、 绘出各管架的架顶标高(绝对标高或相对标高均可)或以列表的形式:管架号、管架型式、标高、备注等。

四、室外管线布置图

1、 分段绘制管道布置图(全部采用单线绘制各管道),以及各拐点处的详图和各Π型补偿器的布置详图。

2、为表示清楚,宜将多层管道进行分层绘制,如上层、下层或上层、中层、底层等。

3、管道平面图中管长(纵向)方向和管间距(横向)方向可采用不同比例:一般纵向为1:100或1:50;横向为1:50或1:25,断面图或局部剖视图1:25。整套图的比例应统一。

4、管道间距的标注应以管廊中心线为基准向两侧标注。

5、为清楚表示管道在管架上的排列,应按比例画出管廊断面图,并给出管托高度。

6、对与各装置相连的接管点处,均应绘制详图。与各装置的接管点一 般在装置的外轴线1米(汽机房)处或2~3米(窑头锅炉、窑尾锅炉)处。管廊上若有较复杂的转弯、分支等处,也应分别给出详图。

7、各管道均应给出坡度。

8、DN25以下(包括DN25)的管道不设高点排气。其余管道均在管廊高点(桁架处)设置DN15的排气,可选用单阀。阀门在保温层外即可。

9、各管道设置DN20的低点排液,单阀即可。设置在管廊两交点之间,蒸汽管道安装在管道上升之前处,热水管道安装在坡向最低处,间隔在50米左右均可。

五、管架制做图

1、桁架管道跨马路敷设时,一般采用桁架敷设。

A、桁架设计宜请土建结构工程师协助设计。

B、桁架上敷设管道一般分在桁架内部和上部两排布置。

C、桁架上若设置固定架,其桁架支腿应两边分别用四腿立柱支撑桁架。若无固定架或桁架上管道荷载较小时,也可用双腿立柱支撑。

D、桁架跨度一般在9~12米即可。

E、桁架高度不宜小于1米。

2、固定支架

管廊上的固定支架均应采用四腿落地的型式。

3、滑动支架及其他

管廊上的滑动支架可采用双腿单架的型式。

4、新建管廊的管道不应采用建筑物支撑式(如利用汽机房柱梁)。按规范,管架与建筑物墙外缘3米,无门窗的建筑物墙外缘1.5米。

5、钢结构管架宜选用[20对扣焊接做立柱支腿及横架等。推荐管廊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结实耐用,造价低廉,固定架也可采用双腿型式。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虚回自动布线;配置一体化;光缆清册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02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0.010

1 设计配置一体化原理

常规的变电类二次回路等的设计方案是由设计院来完成制作蓝图的,全部现场进行的施工都必须完全依据所拟定出来的蓝图来对二次电缆进行连接,通过万用表也可以使其他的特定仪器来连接设备以及检测。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也会造成以下三个问题的出现:第一,怎么出这些虚端子的联系图或者是表?第二,怎么来保障这些虚端子能够正确连接?第三,怎么来校对这些SCD类文件中的虚回路?以上的三个问题联合体现出了一些重要的需求,比如配置以及设计一致性的相关需求,同时也还有效率方面的需求。设计图纸经过各个拥有不同输入以及输出接口的相关配置图等一同组成,然而配置就是要求在那些智能装置的ICD模型的工程实例化的基础之上,经过输出和输入的变量映射,以便使它们能够在所有系统的内部装置内可以顺利地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其实对于配置以及设计一体化来说,这一技术的重要基础就是要做到图模一体化。然而在对图纸做出设计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要按照图模的建立同时还要安排不一样的图模输出和输入变量来进行命名的,而且其定义也要求能够和标准化的那类设计的一些有关规定是相符合的。另外,所有的装置图元的拓扑关系都必须要求是使用在建设所有装置的虚端子的相应的映射表之上的。

1.1 图模一体化技术

对于那些常规多见的变电站设计来说,这些装置图元虽然没有被许多模型文件大力支持,但是各种各样的装置已经对许多定义进行了标准化,而且各个应用也必须提供相应的输出、输入端子的定义。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对于继电保护发出了“六统一”的标准。导入装置所用的界面控制文件以及建立图模的过程是完全一样的,要是出现不满足标准的那类定义就必须做出提示以及警告。把压板作为一个例子来说,其标准的具体条件就是:保护类装置必须含有特定模型,TR(HTML语言标签)是经过一些特殊的操作之后而出现的一种跳闸信号。举一个例子来说,那些一样型号的装置要求不能在相同的电压等级下进行使用,会有部分的输出以及输入虚端子等的中文描述出现部分的不同,在这种条件之下,大部分厂家的装置提供了同一种接口控制文件。这种做法是非常不规范的,而且也带来许多不便之处。

1.2 拓扑邻接表

拓扑邻接表是经过手工布线来产生的,通过拓扑的连接线的复制以及虚端子表的映射关系,就能够自动地描绘出所有必要的连接线,从而达到人工检查可视化这一重要目标。在交换机连接这些装置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要求,首先进行画线工作,其次依据这些连接线所产生的拓扑连接表这一特殊的办法。各个装置之间所有的连接线一般情况下都含有组播地址这类属性,这些特殊的属性完全都是可以进行配置的,所输出的这类SCD文件一般情况下也要包含这些特定的属性内容。

1.3 一致性问题的解决

维护工作最为重要的一项参考资料就是虚回路的图纸,运用以及维护工作必须能够导进图纸以及虚回路,从而能够达到虚回路的完全可视化,况且是不按照设计的图纸来完成重新的配置以及绘制相应的虚回路。当系统的集成商进行集成以及调试的这一过程中,一般都是对局部进行维修以及改进的,并且在设计院把改动过的新的结果做出备案手续。当前,许多集成商一般情况下,都是运用自己具有的工具对配置进行改动,然后再把改动出来的新情况保存在特定的文件之中。然而通过虚端子这种自动布线的功能通常就可以显现出虚回路图,以方便设计人员的监察。

2 智能辅助的设计

2.1 虚回路的自动布线

通常情况下,虚端子的映射表是涵盖了全部装置之间的所有虚端子的联系,这种联系现在已经被看作是虚回路的可视化的一项重要基础。通常是在图纸画布上面来进行虚回路的可视化的装置配置,还要对两个相应的布线路径做出具体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在做二次拓扑图的过程中,只需要两个装置中的一个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示出这之间是具有相互的通讯联系设备的,只不过这两个装置中都是通过一个通信线来进行所有相关的映射,在虚回路布线中所定义出来的那条路径,其实也就是要求来描绘出所需的通信线。

描绘虚回路的可视化的回路也就是重复描绘几个通讯线,运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虚回路的自动布线这一功能。更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通过筛选虚回路所显示的各种各样的类型种类,能够有效地减少一些相应的线路,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繁杂以及零乱。

2.2 自动生成光缆清册

对光缆清册进行计算,就必须清楚两个条件:第一,装置之间以及交换机和配置之间所使用的通讯线;第二,屏柜内具有什么样的装置。在拓扑图中,要求对相关的通信线做出相应的定义,只要存在了这两个方面,生产所需的所有光缆清册就可以在自动条件下来完成。一般情况下所需要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2.3 对典型设计的支持

使用一些经典的设计图样和一些经典的工程配置,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操作(如间隔复制等),就能够达到这一功能所要的效果。当然它的主要要求就是完整性,因为在处理相同种类的间隔时,这种设计方式一般会运用一些特殊的办法,然而虚端子的映射表却无法表示出,必须要做到输出是完整的,这样才能够方便检测这些SCD文件。所以该工具也就为其提供了所需的另外一种功能,从而缩小手工的工作量。虚回路的布线功能可以自身检测出映射的正确性。

3 设计配置信息的共享

在对系统做出维护的时候,必须要仔细地查看一下相应的通信类的参数,比如IP地址等。然而进行故障分析或者是在调试时,必须要查询检测虚回路。其实在对环境进行预测和设计的时候,有些工作量的一大部分已经是完成的。那么怎样来共同分享这些重要信息呢?虽然在SCD的文件中也涵盖部分这类信息,但是在利用维护的时候,更应该做出清晰明白的图示,这也就是对可视化运行的维护。有些格式的虚端子的变量名(比如IEC格式),再结合一些其他文件的拓扑信息(比如DXF类文件的),就可以做到相关信息分享。

4 结语

本文中,智能变电站在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按照这种特有的一体化思路,最终达到配置以及设计的统一,这不单单是对一致性的问题做出了解决,而且还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了设计的工作量。如今许多设计院也正在使用设计配置的一体化工具,这给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建设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道徐,沃建栋.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变电站虚回路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7).

第6篇

本次活动将在在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各确定一个街道、一个乡镇劳动保障所,作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将试点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成立组织,制定试点方案和统一、规范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建设标准。第二阶段是根据建设标准,督促、指导试点单位加强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到统一硬件建设,统一网络建设,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招聘人员,统一经费标准,统一工作考核。第三阶段是组织检查评估,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全面推开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的全覆盖。

市劳动保障局制定了七项措施,全力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全市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京口、润州、镇江新区三区劳动保障局局长为副组长。

2、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一是召开由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和试点街道(乡镇)分管领导、劳动保障所所长参加的座谈会,征求试点意见。二是召开局有关处室、单位会议,征求有关部门延伸劳动保障办事项目,并由各职能部门对延伸办事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操作程序、考核标准、激励措施、资金来源和拨付方式等。三是召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基层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3、制定标准,统一建设。一是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和建设标准,制订基层平台业务工作操作手册。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评估标准。二是强化硬件建设,督促试点单位在场地、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并争取市财政和有关处室、单位根据延伸下移项目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三是在目前所有街道和部分社区实现就业信息系统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将“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全面延伸到街道和所有社区。

4、增配人员,明确分工。根据目前街道(乡镇)、社区人员配备情况,结合劳动保障功能全覆盖要求,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配备4-5人,社区劳动保障配备3名工作人员,增配人员逐步招聘到位。街道增配人员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待遇工资参照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工资水平,社会保险缴纳标准参照公益性岗位,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安排。乡镇增配人员由各辖市、区自行招聘。增配人员为网格化管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实行统一分工,主要从事社保扩面、劳动监察和维权等工作。

5、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加强对现有街道、社区平台工作人员和新增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全覆盖要求,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开展新增延伸项目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计算机操作培训。

6、星级评比,创建品牌。制定统一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展街道(乡镇)、社区星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评比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7篇

关键词:小型水电站压力前池设计结构尺寸

中图分类号:TV7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人设计了四个小型水电站的压力前池,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参考相关资料,总结了小型水电站压力前池结构尺寸的计算。

1 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设计依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DL/T 5079—1997)、《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071—2002)、《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SD 303—88)。

(2)参考资料:《水电站建筑物》(王树人董毓新主编)、《水电站》(成都水力发电学校主编)

2 设计基本资料

机组台数 ……………………………………n1

单机容量…………………………………… N

引水渠设计引用流量 ………………………Qp

单机引用流量……………………………… Q设

引渠末端渠底高程………………………… 1

引渠末段渠底宽度…………………………b

引渠末段渠道边坡…………………………m

引渠末端渠道设计水深……………………h

引渠末端渠道设计流速 ………………… v0

压力钢管根数 …………………………… n2

压力钢管内径……………………………D

进水室隔墩厚度………………………………d

进水室拦污栅的允许最大流速 ………………v进

堰顶与过境水流水面的高差………………… h

侧堰类型正堰的流量系数 ……………………m0

3 侧堰布置及水力计算

3.1 侧堰堰顶高程的确定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4.5.3条的规定,侧堰的堰顶高程应高于设计流量下水电站正常

运行时的过境水流水面高程h(0.1~0.2m)

过境水流水面高程2=渠末渠底高程 + 渠道正常水深

侧堰堰顶高程3=2 + h

3.2 侧堰堰顶长度、堰上平均水头的确定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A.0.3条,对于设一道侧堰的布置,当水电站在设计流量下正常运行,侧堰不溢水;当水电站突然甩全部负荷待水流稳定后全部流量从侧堰溢出,为控制工况。此时,侧堰下游引水渠道流量为零,侧堰泄流能力按公式A3确定。

(A3)

流量系数mL宜取(0.9~0.95)m0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4.5.3条,侧堰的堰顶长度,堰上平均水头,需经计算比较确定。溢流堰长度与溢流堰顶水深有关,溢流水深过大,则单宽流量大,消能工程量大,但溢流水深小,则溢流堰长度就长,影响前池平面布置,所以在计算时两者应统筹兼顾。根据上述原则,经试算确定堰顶长度和堰上平均水头。

4 压力前池各部分平面尺寸的拟定

4.1 前池池身平面尺寸的拟定

对于中小型电站进水室长度L进=3~5m

单管的进水室宽度b进=1.8D

进水室宽度B进=n2b进+(n2-1)d

前池池身宽度B前=1.5B进

前池池身长度L前=3.0B前

5 压力前池特征水位的拟定

5.1 进水室入口处的水深h进(m)应满足下列条件:

即:

5.2 前池正常水位Z正常: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7.0.4条,应以设计流量下水电站正常运行时的水位作为前池的正常水位。

Z正常=渠末渠底高程 + 渠道正常水深

5.3 前池最高水位Z最高: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7.0.5条,前池和引水渠道内的最高水位,应按照设计流量下正常运行时,水电站突然甩全部负荷时的最高涌波水位确定。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D.0.5条,侧堰作为控制泄流建筑物,对涌波起到控制作用,即对引水道系统来说,控制工况是:电站甩满负荷待水流稳定后(涌波已消失),全部流量从侧堰侧堰溢出时,将恒定流时的堰上水头乘以1.1~1.2的系数,把这时的水位定为最高涌波水位。

即Z最高=堰顶高程3+1.2H堰

5.4 前池最低水位Z最低: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7.0.6条,前池最低水位可根据水电站运行要求确定。一般前池最低水位为电站突然增加负荷前前池的起始水位Z0减去突然增荷时的最低涌波hmax。

对于非自动调节渠道,起始水位Z0可取溢流堰顶高程3,最低涌波hmax按一台机组运行突增到两台机组即发电流量由8.1m3/s突然增加到16.2m3/s时的前池水位降落。

引水渠道中产生落波时,波的传播速度c0和波高h0可按一下两式联立求解:

负荷变化前的流量Q0

负荷变化后的流量Q'

下面试算求解波速c0、起始断面波高h0:

假设h0

波流量Q

B'0=b+2m(h-h0/2)

负荷变化前的过水面积W0=Q0/v0

计算波速c0

得起始断面波高h0

hmax=Kh0=2h0

Z最低=Z正常 - hmax

6 压力前池各部位高程的拟定

6.1 进水室淹没深度S的确定

根据《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第6.1.9条规定,水电站进水口上缘淹没于最低水位以下的深度,应

按SD303确定。淹没深度按戈登公式确定:

式中:

C—系数,对于对称进水口,C=0.55

d—进水口闸门高度,

V—进水口闸门断面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