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交通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23 15:05:22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交通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智慧交通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交通伤;特点;急救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事故致伤在急诊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交通事故中重伤、严重伤容易导致死亡,必须进行必要的院前抢救,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1]。交通事故的致伤机制及患者损伤情况和形态非常复杂,但特点较为明显,为进一步探讨交通事故致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特对我院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2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2例,女280例;年龄5~80岁,平均年龄(39.21±1.85)岁;汽车与汽车相撞而伤的患者215例,汽车与摩托车相撞的患者321例,其他交通伤因146例;根据Baker SP创伤严重度评分法,682例患者中属于轻伤的患者有390例(57.18%),重伤患者188例(27.57%),严重伤患者104例(15.25%)。

1.2方法 建立患者基本情况统计表,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分布、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伤发生部位及急救措施、救治结果。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双录入法输入Excel表格,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表示,用χ2检验,若P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 682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以18~39岁青壮年人数最多,占53.9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P

2.2 救治情况 本组682例患者中死亡67例,救治成功615例,救治成功率90.18%(615/682);390轻伤患者中64例实施院前急救,所有轻伤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390/390);188例重伤患者中92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对急救的患者进行早期生命支持,并建立静脉通道、输送氧气等必要的急救措施,经过一些列的急救,死亡5例,治愈率为94.57%(87/92);其余96例未行院前急救的患者,急救时间>30 min,死亡15例,治愈率84.38%(81/96);104例严重伤患者中有84例患者进行院前抢救,给予严重伤患者CPR,并建立静脉通道、氧气输送等急救措施,死亡31例,治愈率为63.10%(53/84);其他没有实施院前急救的严重伤患者的救治时间均在30 min以上,20例患者中死亡16例,治愈率为20.0%(4/20)。重伤、严重伤患者共计292例,其中204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有2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4例患者中脑挫伤并发颅内血肿,并发脑疝,7例血气胸,严重多发伤10例。

3讨论

交通创伤被称为是社会通病,在疾病谱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多,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3]。具有有关调查显示,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为18~45岁的青年或中年人,从我院研究结果来看,以18~3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类人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行驶者,出行率比较高,所以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比较高。从事故发生时间来看,发生于18∶00~24∶00的事故最多,占44.43%,这可能与夜间司机精力疲惫、车辆超载、行人过多、酒后驾驶以及人们的交通意识淡薄等因素有关。交通事故伤中以多发伤较多,多发伤伤情严重、变化快、死亡率及休克率高,且伤情较为复杂,容易漏诊,易造成患者死亡,尤其是严重多发伤,是当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5],因此,加强交通事故伤的急诊救治十分重要。

第2篇

关键词:智慧交通;智能交通;发展现状;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07-3

0 引言

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交通的发展程度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体现。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活、工作效率。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持续繁荣,使得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这对原有的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前全国大、中、小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生存环境不断考验着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如何缓解并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成为关注热点。

1998年原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从而引发了将其概念应用到“数字城市”的社会信息化运动,2008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引发了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

1 智慧交通的特点

智慧交通是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通信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有效集成,并运用到交通系统中,以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效率、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为目的,以更精确的信息在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构建的智能化、人性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1 高效省时

智慧交通通过实时跨网络交通数据分析和预测,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能源等浪费,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使交通流量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1.2 安全便捷

智慧交通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向各交通行驶主体及相关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使其避免产生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力图做到安全出行。通过移动通信提供最佳路线信息和车辆实时运行信息,以及一次性支付各种交通费用,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增强旅客体验。

1.3 以人为本

智慧交通面世以来即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需求引导、开放创新的理念,“智慧”落脚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得到高水平满足。

1.4 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 智慧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里程来看,各国交通发展均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大力增加公路通车/通航里程;提高公路/航道等级;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优化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由于智慧交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概念,是智能交通在新时期的趋势和最终目标,因此本文主要以智能交通的发展为主要论述对象。

1995年,日本的通产省、运输省、邮政省、建设省和警察厅五部门制定道路、交通、车辆的信息化方针,拉开了ITS系统研究开发和实施的序幕。日本心交通系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关键之一,在“日本ITS框架体系”的指导下,该系统有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核心性综合交通控制中心和10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包括:公交优先系统、交通信息提供系统、综合智能图像系统、安全驾车辅助系统、行人信息通信系统、紧急车辆优先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动态车辆导航系统、车辆行驶管理系统等。

英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其拥有世界最多用户的SCOOT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英国交通信息高速公路(Travel Information Highway,TIH)和视频信息高速公路(Video Information Highway ,VIH)是世界领先的交通信息网络平台系统。

2.2 国内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及自动控制技术,并在全国主要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使用单点定周期交通信号控制器和线协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如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等。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趋于饱和,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大城市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成为各地智力交通问题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结合了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需求,实施了国家综合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示范等重大项目,并且围绕国家高速公路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与战略物资运送在线智能检测系统五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科技引领是我国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十一五”开始,“863计划”将现代交通技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开展研究;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研发包括智能车载终端设备、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监测于服务、运营监管和应急保障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2012年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将智能交通提高国家战略地位,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政府文件形式的智能交通战略。另据“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08年至2013年期间,城市智能交通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2%,而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预计未来10年内智能交通的资金投入将超过1700亿元。

从整体上而言,我国智慧交通未来的发展呈现三大态势: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智慧交通产业创造巨大空间;二是世界智慧交通系统将进入一个创造新一代移动社会的崭新阶段;三是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方面,利用智慧交通技术来减少交通污染,发展低碳和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3 智慧交通总体构架

传统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公交信息系统、车辆管理系统、泊车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六大子系统,其核心在于控制,即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融入交通领域,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人的智慧,实施及时、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控制。智慧交通的核心在“智慧”,即给交通安装大脑,使之能够及时看到、听到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难以实时控制事态等难题,使城市交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智慧交通系统是将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车辆以及机械等技术融于一体,应用于交通领域,并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交通状况,使交通发挥最大效能的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型系统,由许多关系密切的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综合集成。其中,人、车、路和环境是交通的四大基本要素;管理者、行人与驾驶员构成交通中人的要素;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自行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等构成交通工具要素;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轨道、航线、公交站、停车场、综合交通枢纽等构成交通基础设施要素;自然灾害、天气状况等构成交通中的环境要素。这几者之间依靠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构成以车联网为中心的交通信息广泛采集、即时传输的网络,将交通流信息和气象信息等输送到城市交通云中心,利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对交通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将结果输出给公众,向管理者、出行者提供随需而变的服务。最终形成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于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涵盖交通管理系统、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智能车辆、自动公路、综合运输、紧急事件与安全以及车联网等系统。

4 智慧交通建设内容

智慧交通将先进的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和交通工程集成,形成各项建设内容,加强人、车、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各种设施单元(车载设备、路侧单元、控制中心)、交通管理部门和出行者集成到一起,为提高运输系统的总体运输效率和安全水平提供基础和手段。

4.1 交通规划与管理

智慧交通在交通管理与规划领域的建设包括三方面,分别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系统、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其中,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是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是基础,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则属于长期宏观类型的应用。

4.2 出行者信息服务

出行者信息服务领域包含的内容及分类方法较多,从系统建设独立性的角度分析,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三方面:智能车流诱导系统、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和多渠道信息服务系统。

4.3 车辆运营管理

智慧交通在车辆运营管理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公交系统、快速公交运营管理系统、轨道交通运营调度系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智能商用车辆管理系统以及特种车辆运输智能监控系统等。

4.4 电子收费

智能交通在电子收费领域的建设主要体现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和智能停车系统。其中,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建设内容。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短程物物通信技术的进步,还将衍生出多种其他基于便携终端的自动收费系统。

4.5 智能车辆

智慧交通在智能车辆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防撞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先进的车载电子系统、车载传感系统以及车程无线短程通信系统,实现全方位的车辆避撞功能,包括:纵向防撞、横向防撞、交叉路口防撞以及碰撞前的车辆乘员保护等。

4.6 紧急事件与安全

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其中,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包括事件的预防、事件的检测与确认、事件的鉴别、事件的响应、事后管理、事件的记录等功能。紧急救援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机动车驾驶员、行人、摩托车驾驶员以及非机动车驾驶员等。

4.7 综合运输

智慧交通在综合运输领域的建设内容主要体现为智能客货综合联运系统。该系统利用部署在货物、车辆上的各种传感与识别技术以及旅客的便携智能终端的能力,结合运输路径所在范围内的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客货运信息资源的交换,大幅提升旅客联运服务和货物联运服务中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4.8 自动公路

自动公路系统是智慧交通中最先进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在公路系统上铺设路面磁钉车道,控制中心可直接对每辆智能汽车发出指令,调整其行驶工况。该系统通过与智能车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来检测周围行驶环境的变化情况,达到行车安全和增强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4.9 汽车移动物联网

汽车移动物联网,简称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的技术背景下,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灯组成要素的感知能力将逐渐实现。相当于提供了覆盖率极高的海量信息采集终端和信息终端。在物联网的环境中,以汽车移动计算平台为核心,利用泛在感知能力可以对现有的几乎所有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升级强化,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等。

5 结语

在信息化浪潮与数据科学崛起的共同推动下,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下一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及基础支撑。智慧交通的实现依赖于技术与理念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是交通朝纵深、智能的方向发展;技术和理念的提升给交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延伸拓展空间,不但连通了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参与主体,使交通更加高效,而且将交通系统的末端渗透到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通过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客流、物流、资金流,给城市医疗、旅游、教育、安防、商业等领域带来巨大活力,极大地开拓城市的发展潜力,而城市的发展也会带来交通领域更大的繁荣,激发出交通领域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18-429.

[2] 孙怀义,王东强,刘斌.智慧交通的体系架构与发展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1,10:61-62.

[3] 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6:224-227.

[4] 张新,杨建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目标及框架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5,4:150-152.

[5] 苑宇坤,张宇,魏坦勇,等.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及应用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8):9-12.

[6] 尹方平.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71-173.

第3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所谓智能交通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共同产物,其融入了大量高端科技,如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将这些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运用于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的交通体系优势明显,实现了全方位、精准、有效、即时的管理。不但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意识,尽量避免了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现象的发生,便捷了出行,间接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内在需求与动力

智慧城市概念首先由IBM公司提出,引入中国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响应。目前,住建部已经推出两批试点城市,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些省、市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和重要抓手。

1、提高城镇化质量,治疗“城市病”

我国目前还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过去我国城镇化所走的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冲击的发展道路,与之而来的是结构性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快速城镇化客观上加剧了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对于我国而言,如何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来妥善解决交通、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2、 聚集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能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软件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很多城市都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新名片和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武汉等多个省市已相继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3、 均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保障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民生为导向,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着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以技术革新倒推政府职能转变。而智慧城市时代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新思路。

二、智能交通在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需求中的作用

1、智能交通的发展目标与智慧城市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

交通拥堵、交通污染无疑是城市病里面最突出的表象之一。智能交通正是起源于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迫切要求。我国数十年的智能交通发展历程,也正是交通治理与再拥堵的历程。而今,智能交通日益成为化解城市交通治理难题的突破口。

由于智能交通突出的现实压力和需求,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已经自发的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来。而以这两大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所在,从这个意义来说,智能交通早已成为智慧城市的先行系统,智能交通对新一代移动互联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在智慧城市框架之外早已显现。

2、智能交通系统已经作为智慧城市先行者出现

近几年来,智能交通的建设思路逐步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先前大规模投资所建的基础设施获取的大量数据,整合成对市民出行有用的一系列数据,为出行者提供信息、智能诱导等服务。智能交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如智能公交、智能停车、慢行信息服务等领域,是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智能交通不仅对构建智慧城市具有重大的作用,更是已经以先行者的身份在整个智慧城市框架体系中出现。

三、智慧城市视角下智能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智慧城市这个更高的视角来看,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期投入使用和后期投入使用的城市,其系统功能差异不大,少有创新型的应用成果展现,一般后期建设的城市大都是照搬先期投入使用的系统功能和做法,很少有针对本城市特点的应用或有更有效的功能扩展,因而很难真正做到智能交通本地化。

(2)总体来看,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化应用程度较低,应用相对单一,系统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智能交通涉及面很广,单就信息采集而言,既有通过线圈的信息采集,也有通过视频等技术手段的信息采集,更有通过手机、浮动车、GPS等获取的信息。从各地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情况看,一般都是按条线投入资金分开建设。

(3)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大量获取的文字、图片和图像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分析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欠缺。智能交通所采集到的数据与相应的数据应用研究都还集中在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面,而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乃至结构化数据与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挖掘分析,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更少见应用成果。有了充足的基础数据,还需要有先进的大数据应用,只有这样,智能交通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化”。

(4)受现有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限制,在深度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发挥出智能交通的全部功效。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和交通规划,运输管理和交通管理,静态交通管理和动态交通管理等归属多个部门,各部门均按自己的需求和标准建设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和系统关联远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科学与和谐。

(5)交通信息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还缺乏多样化,尤其在如何应用位置信息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比较有限,在实现多样化的同时较少考虑实用、好用和方便。

(6)智能交通技术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应用还很不够,公共交通并没有达到舒适、便捷的要求,而这个要求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被人们认知和谈论,并一直期待,却至今未能够得到解决。而公共交通领域正是均化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方面,智能交通理应在这方面更有突破。

四、城市智能交通发展关注重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概念的兴起,城市智能交通作为这些概念的落地者,未来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目前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这个方面将是后续市场的热点。以下从4个方面对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进行展望。

1、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持续火热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当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线城市在继续加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外,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上线的轨道线路越来越多。相信随着轨道系统的发展,系统包括的综合监控、综合安防、乘客资讯、自动售票、通信及信号等系统产品,都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2、公共交通的发展迫在眉睫

智能公交概念的提出,让民众对公共交通又多了几份期待。公交智能化系统除了要解决公交数量、公交到站时间可查询等日常要求外,公交的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行业监管与服务都是隐藏在后面的深层次需求,如何利用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将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服务做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是值得企业去尝试的地方。

3、更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是可期待的热点

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实时路面场景,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系统会立即反馈,协助管理员排查问题,将异常事件的监测与发现由“事后”转为“实时”。数据采集是智能交通应用大数据的第一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较稚嫩,面对炙手可热的大数据,路走得并不顺畅:震惊全国的长春市两岁婴儿被盗事件,案件发生26小时之后,直到发现被遗弃的车辆,警方也未能明确车辆行驶动向线索。无论是何种原因,未能及时查到车辆轨迹,显然说明了我们对视频监控系统采集来的原始视频数据未能及时分析利用。当然,大数据的意义还远不止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除了关注居民的安全感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去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比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给居民提示出安全风险比较高的路段或区域,甚至可以根据路况分析帮助居民调整出行的时间段或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等。随着通信技术、GIS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再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在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4、针对行业市场,开发简单、实用的功能

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因素还是占据较多份量,客户很关心智能化的前端和中心平台会不会给使用、维护带来麻烦。确实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前端的使用,目前基本上只能交给厂家的技术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原因就是很多的功能在使用方面还是不易于理解和操作。有鉴于此如果针对行业市场能开发出更加简单、实用的功能,相信会受到客户的欢迎。

结束语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也带来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交通运输高安全、高效能、高品质服务的挑战,使得交通系统智能化、综合化、协同化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交通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斌.解析智能交通对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M].北京出版社,2013.

[2]徐天琪.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M].北京出版社,2013.

第4篇

摘 要:智能交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不能满足我国当今社会严重的交通难题,为了进一步改善交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由于物联网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因此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为现代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在物联网和智慧交通理解的基础上,研究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体系架构。

 

关键词:智慧交通;物联网;体系架构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带来的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智慧交通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安全性、快捷性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物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各组成部分的有效结合,是交通运输行业向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可见发展智慧交通已成为大势所趋。

 

1.物联网与智慧交通

1.1物联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物联网(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传感网、射频识别(RFID)、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技术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识别、信息互联以及智能化处理等。在物联网中,物体可以无需人的干预直接就行彼此“交流”,通过RFID、传感器等的全面感知和存储信息,通过传感网、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网融合技术把它们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信息交换和共享、物品的“透明”管理以及智能化的加工、处理与管理。

 

1.2 智慧交通

我国交通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出现,人们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都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产物,二者在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应用方向等方面拥有共同点。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智能交通主要侧重于各类交通应用的信息化,而智慧交通则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有效集成运用,侧重于追求系统功能的自动化和决策的智能化[2]。

 

智慧交通是将自动控制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集成运用到交通系统的各个节点,形成高效利用交通设施、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尽力减小环境污染的智能化交通新格局,可见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新方向。

 

智慧交通系统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建成"髙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大幅度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高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

 

2.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

将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到整个交通系统,是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个网络中,各要素能彼此进行交流,实现所有交通信息的综合处理,并为各要素提供所需的要素信息,将汽车、驾驶员、出行者、道路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使整个交通体系智能化。

 

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1、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智慧交通的重要领域,可以建立城市交通“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多种城市交通消费一体化;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利用GPS、RFID、人像识别、车内视频监控等技术掌握实时信息;站台车辆信息平台建设,方便乘客查询相关乘车信息,合理制定乘车方式。

 

2、物流信息化: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通过道路运输GIS系统定位跟踪与运输导航、RFID、3G网络提供广域移动车载通信手段实现货物状态位置实时管理;通过电子标签及识别自动收集货物信息,从而缩短作业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3、电子收费: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它可以加快路桥收费站车辆通车速度,加快效率、减轻或避免车辆在收费用站口拥堵问题。

 

4、电子证照:IC卡电子证件嵌入了RFID逻辑加密芯片,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等特点,使得IC卡电子证件成为一张智能卡;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汽车电子牌照等对于防止假牌假证具有积极作用。

 

5、设施监测:在智能交通物联网中,道路基础设施被赋予电子标签,并有特定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对象实体的状态信息,并将有强大的后台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及丰富的展示平台,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

 

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架构

智能交通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分析和利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技术难题渐渐显现出来,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形成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交通整体框架

智慧交通系统从整体架构上可以从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四个层次来进行划分。

(1)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运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和实时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收集,及时、准确监测交通信息。

(2) 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网络、无线网络、Internet、卫星等通信设施将感知层所采集信息运输到数据中心,供支撑层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支撑层

支撑层是在智能处理、云计算、管理系统及数据库等资源下,实现海量信息并行处理和优化以及存储资源动态配置和部署。

(4) 应用层

第5篇

关键字:智慧交通系统;镇江市;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目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球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我国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5年汽车数量的7.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车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造成运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又带来了中国城市大气质量持续恶化。在我国,交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推进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智慧交通系统概述

智慧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TS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综合应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慧交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交通理念。智慧交通的发展模式更加着重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知的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式决策信息和高效精准的管理信息。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是智慧交通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基石,构建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而造成错误决策。智慧交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提供各种综合通方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控制更及时、方便、高效和安全。

二、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

中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研究围绕交通流理论、城市路口自动控制数学模型等工作展开;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车辆动态识别等;到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原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状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使得智慧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建设智慧交通,各方面专家学者积极致力于智慧交通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研究中。例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动下,智慧交通系统将会进入全新快速度发展时代,而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的构思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行驶路线的优化,让交通更加畅捷。

三、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近几年,镇江市城市人口已达311万,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34万,交通流量以每年9%的幅度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的交通拥堵、运输困难等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从表1可以看出镇江交通流量年年增长,为缓解交通压力,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智能公交项目。智能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将智慧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的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出行者也可根据公交车站的站牌信息,准确掌握公交车到站距离。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1000多台公交车GPS设备和车内监控设施安装,完成100多条线路的地理信息采集和车辆、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完成200多座智能公交站台的改建任务,智能公交已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公交线路。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镇江市智慧水运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水上ETL系统(不停航缴费系统)免去船员上岸来回奔波,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另外水上应急系统通过智慧海事电子动态监管中心的实时监控,全面提升水上安全应急能力,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虽然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初具成效,但根据调查显示镇江市目前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交通管理智慧化,合理规划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二)镇江市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相互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低。我市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重叠,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造成相关的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阻碍了交通信息准确及时的。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不全面。镇江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专用道缺乏和站点设施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随意停靠、挤占公交站点,扰乱了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有序停靠,造成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相关交通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应实时的交通形态,交通网络各个节点的接收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3. 技术水平较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当前,由于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时间限制,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累积量少,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分析能力较弱。镇江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采集的融合、云计算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4. 数据源质量不高,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数据质量不高,导致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等需要实时准确交通流量数据的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智慧交通具有移动特性和无线通信两方面特点,但当前对于智慧交通的研究只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

四、对于镇江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政府需要从上而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成立专门的智慧交通管理部门,建立适应镇江城市发展、“一城两翼”市区空间布局的交通管理体制,对影响交通信息资源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实现智慧交通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二)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保障镇江交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构建智慧交通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比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分析,建立交通动态信息处理和管理控制平台,使海量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帮助交管部门更加宏观调控包括陆路、水路等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体系。

1. 公路建设。镇江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高架桥路面易结冰,可以利用智能化自动除冰系统,当桥面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自动保温,避免结冰,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安装监控,与公路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2. 公交建设。4G网络的发展让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集调度、视频监控、信息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安装在公交车内,及时记录车辆信息传回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同时便于公众出行信息及时变更。利用车内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抓拍、调用历史视频,为智能公交调度和公交车内纷争等案件提供有利的图像信息。

3. 水运建设。镇江位于长江之滨,水路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加快构建船舶与航道运行环境的感知平台,在提高水运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生态城市号召,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公众参与系统,作为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的平台,例如“实时路况”、“公交线路查询”、“出行导向”等信息。另一方面,“掌上公交”、“智慧镇江”等相关系统可以与QQ、微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扩大适用范围,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加强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感知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五、结语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与交通的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推进智慧交通系统进步,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的必要手段。镇江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航,柴琳.浙江省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13(11).

[2]王维民.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2010(07).

[3]涂晓晖.未来城市交通的智能中枢[DB/OL].义乌新闻网,2014-06-21.

[4]张叶.浅谈我国智能交通及问题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

[5]镇江市交通运输局.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DB/OL].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网站,2012-10-31.

[6]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交通工程,2013(06).

[7]王谦,代佳欣.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第6篇

增强分析和控制能力是“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现实目标。现有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统采用相对简单、固定的控制模式,灵活性不足,且由于难以实现最优控制而造成“无效照明”、“过度照明”的现象尤为突出,电能浪费极其严重。“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基于大量有效的感知信息,设计先进科学的控制算法,判断是否达到某些预先设定的控制条件,进而通过执行器(照明控制器)发出控制命令,或在紧急情况下直接向公路隧道管理者发送报警信息,从而实现对照明系统的精确控制。此外,通过对照明系统电力消耗数据和交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能够实现对公路隧道照明系统长期性节能监测与评估,从而持续提升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效果。展现层应用控制层设计的控制算法,实现某些典型服务功能,如任何公路隧道管理者(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智能终端APP,均可实时获取所关注的信息,如隧道洞外亮度L20(S)、隧道洞内路面亮度、隧道照明用电量、交通量、车辆行驶速度、交通事件(火灾、事故)、故障报警等,并可在某些突况下通过智能终端APP实现对照明系统的紧急控制(例如在突发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时,开启所有照明设施,以便于人员逃生与现场救援)。

2公路隧道智慧照明系统特点

与传统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相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动态感知。对物理对象状态的感知,是“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基础,其特点是具有广泛的空间分布与持续的时间需求。正是由于感知数据的动态变化(如交通量、车辆平均速度、洞外亮度L20(S)等),才引起照明需求的变化,从而为实现照明系统的最优控制奠定基础。(2)有效反馈。感知的物理对象状态必须进入信息系统处理,照明系统运行事关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当出现交通事件和故障报警时,将突显信息实时反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深度融合。通过对各类感知信息进行深度融合,达到以下目标:①使信息世界能够准确分析物理世界的状况,并及时做出控制决策;②控制决策通过网络化的控制系统协同实施,实时、科学地控制物理世界行为。(4)准确认知。通过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达到对公路隧道照明特点的准确认知,为科学掌握照明需求变化规律和评估照明节能效果奠定基础。如通过对比分析单位车•km电能消耗来评估同(环)比节能减排效益,通过分析照明亮度指标和交通事故率来分析照明对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的影响,通过分析灯具的光衰制定照明设施养护方案。(5)可靠控制。信息系统对物理系统进行动态控制,而物理系统对信息系统具有反馈作用,即物理系统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信息系统的控制效果。如“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道路中车辆分布、洞口光环境等情况,进行可靠的动态控制(无级调光、分级调光),避免出现“无效照明”、“过度照明”等现象。(6)高效管理。在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管理人员工作量,节约照明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

3公路隧道智慧照明系统控制

3.1控制流程

“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主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系统初始化各个模块,启动各处感知设备,采集隧道洞外亮度L20(S)、隧道洞内路面亮度、交通量、车辆行驶速度,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判断系统的控制状态,如果处于人工控制状态(设备故障或检修维护),则程序结束,由现场照明控制器来调节隧道照明。若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则检测隧道运行情况;如果运行异常,则进行报警,并调用特殊状态程序进行处理;如果通信网络正常,则与照明控制工作站进行远程通信,否则由现场照明控制器进行调光控制。最后,系统在网络正常状态下将隧道照明状态信息集中反馈给远程照明控制工作站。

3.2控制算法

正常状态控制算法(1)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将公路隧道照明段划分为加强照明段和基本照明段,加强照明包括入口段、过渡段1、过渡段2和出口段。(2)根据洞外亮度L20(S)(采样周期为10min)、交通量Q和车辆平均行驶速度v(采样周期为5min)确定公路隧道入口照明段亮度Lth,Lth=k×L20(S)。入口照明段亮度折减系数k见表1。

4结语

第7篇

随着“互联网+交通”与网络新技术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某些应用正在突破。但现实交通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智慧交通来予以破解。

要仔细体察现有“智慧交通”的语义内涵

“治堵”与“治污”、“治霾”已成为公众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全世界多个城市都希望通过网络新技术,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的智慧运行,以解决面临的挑战。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新科技革命发展,智慧交通正处于由IT服务向DT服务转变的阶段。智慧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是对原有初级水平的继承、补充与提升,所以要对这些不同语义内涵的“智慧交通”加以细心区别、正确理解,以便找到痛点与完善和升级的主攻方向。

智慧(城市)交通:其语义内涵指的是对一个城市为边界,开展交通的网络与大数据服务。

智慧(城际)的交通:其语义内涵指的是以城市与城市之间为边界,开展交通的网络与大数据服务。

智能(装备)交通:其语义内涵有二个:一是指汽车的自动驾驶,主要是指智能车辆之间能够相互通讯与安全避让,若干台智能车辆在共同行驶环境下可以自动驾驶服务;二是指对智能车辆服务的城市交通网与云平台。

车联网:这亦是智慧(装备)交通的另一种类型的表达。其语义内涵是指对智能与可联网的汽车,通过先进的网络互联,使之在交通大数据云平台服务下开展高效的运作或有机运营。说到底车联网本质是“集智能汽车制造与智能汽车在线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型制造”的体现。城市车联网与云平台是智慧交通的另一个契入口与重要平台。

制造+服务型的车联网最终必然会与城区或城际的智慧交通合二为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未合二为一前,还会有一个相向而行的过程。在这个相向而行的过程中,根据云、管、端三者升级的框架,要注意的工作有三点:一是城区或城际的智慧交通的大数据云平台,要努力担当起“车联网”云平台的功能。二是城区或城际的智能交通通信网要提质升级扩能,以满足智能汽车大数据通信的需求。三是要加快智能汽车的推广与覆盖工作,积极提高智能汽车在全部车辆中的占比。同时,还要加快提升智能汽车与非智能汽车在运营中的协同水平。

综合型的智慧交通: 它有三种类型:其一是指覆盖各种交通工具的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其二是指覆盖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其三是指覆盖城际+城区的全部交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大数据为依托服务的智慧交通。它把各种交通的供给与需求都加以数字化,并予以高效的匹配。比如,它会根据积累交通大数据流动的特点与规律,通过计算与建模,再根据每天的高铁、飞机、船运航班的到站时间、下客量、客流方向等客运需求的大数据,可让所需的运力、规模、所经行城区道路、车场等大数据进行供需有效匹配。二是为城市提供精准的智慧交通协同服务。通过订票大数据的联网,全面智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可以事先清楚地了解城市出行与到站的旅客数量、起讫地点、经由路线与时间等大数据,使不同类别的交通之间能事先进行精准对接与优化安排,从而提高不同交通之间的协同水平与出行客户的体验。三是为客户提升精准的出行推送服务。C合型的大数据智慧交通服务,可以凭借大数据,对明确目的地的出行客户提供“精准推送服务”,促进客户与约车等精准对接,并对其履约情况与守信水平进行监督。

对上述不同语义内涵的智慧交通进行区别与分析、定位,目的是在细分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内在关系与特色,厘清各自的完善与升级重点、目标、路径与举措,并使之相互促进。

找准智能交通完善升级的突破方向

智慧交通将会有1.0,2.0,3.0等多个完善版与升级版。那么,其突破方向在哪里呢?突破方向要根据痛点与问题导向来选择。当前主攻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智慧城市汽车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城镇化的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有的地区已达60%以上,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已成为突出矛盾。目前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有的是刚破题、有的还没破题,做得好的亦仅仅是“初级版”。

从人、车、路、场、客五要素的信息化逐个进行分析,大多数仅仅提供了车辆出行地图服务、一般信息服务,车辆的信息化服务还很“初级”;

道路的信息化服务亦才刚起步,除了多装了几个探头显示屏与优化改装了一些“红绿灯”之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停车场的信息化服务改进得快一些,但基本上是停留在少数规模与新建的停车场上,大多数停车场还停留在无信息化服务阶段;

对旅客个人的网约车服务有突破,但使城区居住与工作区域结构与规模性出行客流的匹配服务还未有突破;

人、车、路、场等综合的信息化有进步,但整体整合尚未完成,碎片化状况还较严重;

城市交通资源的调度使用与监管的信息化有进展,但基本上停留在IT时代,尚未进入大数据时代。城市交通的大数据还未完全打通,为交通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平台、实用模式与监管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

因此,民众出行的难点痛点,就是智慧(城区)交通完善与升级版应解决的难点、痛点与重点。推动智慧(城区)交通的完善与升级,既有扩大现实供给的重大价值,又有长远发展的巨大空间。

智慧城际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中等收入阶层的迅速扩大,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结构、公共服务的结构与民生的需求结构。据有关机构统计,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2015年已比2000年初增长近7倍。

中等收入阶层的增加,带来“有车族”的扩张。据浙江省公安部门统计,我省汽车拥有量已从2010年的543.57万辆,增加到2015年的1121.63万辆,增长了1.06倍;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012年为47.9辆,2014年为62辆。

一方面是车辆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路通行供给做不到同步增长。因此,就出现了城际之间交通拥堵的加剧。据浙江省公安部门统计,2010年全省高速拥堵路段为6处。尽管是2010年至2015年高速公路建设投入了1277.8亿元,但仍然跟不上车辆通行的增速。尤其是周末、清明、国庆、元旦、春节的拥堵路段更是在持续的跃升。

解决我省城际交通的出路,既要抓建设,又要抓挖潜,要在挖掘非高速交通道路的潜力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改变“城际出行只靠高速公路”的状况,通过“智慧(城际)交通”的升级,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作为“城际交通的大路网”来整体开发。

要以“开发城际高速公路与非高速道路相结合的大路网”作为“智慧(城际)交通”的扩展版与升级版。在高速拥堵路段,智慧(城际)交通要把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县道等一体化组合开发利用起来,用以破解“周末、小长假出行难”。至2016年4月,浙江省已建高速公路3917公里,有国道4356公里,省道6382公里,县道29413公里。国道、省道、县道的通勤总里程达40151公里,相当于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0.25倍。同时,由于国道、省道、县道有专门的养护资金,养护队伍、养护体制比较健全,这些年道路的改造及路面硬化成绩斐然,道路的通行质量亦比^去大为改观,通勤潜力巨大。因此,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干、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为一体的智慧(城际)交通发展扩展版,打造升级版,大有可为。

以智慧城市为龙头的交通与城际交通无缝链接形成的智慧综合交通升级版

要解决城区各类方式交通的互相干扰、效率低下问题,出路只有开发集各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实行大数据的精准交通服务。这就是智慧城区综合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开发智慧城区综合交通的升级版,重点是开发人(驾驶人)、车、路、场、客、货的大数据服务。通过大数据对各类交通方式的有效服务,使客运零换乘、使货运无缝链接,使城区的综合交通与城际的交通能有效对接。重点是建设城市交通大数据库、为综合交通服务的云平台,把汽车、地铁、飞机、高铁、航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采集贯通起来,把大数据的交通服务与监管综合集成起来。通过对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服务,强化供需的精准对接,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减少相互不合理的影响与干扰,着力疏解拥堵路段,疏导并防范新的拥堵路段的形成,提高城市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的保障服务水平。

要补上基础性的“短板”

任何工作要做好,基础工作必须做扎实。我国的工业化因为忽视了基础,包括质量标准等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与关键和核心部件的开发,现在还得回过头来补上“工业强基工程”这一课,这是值得我们深省的。智慧交通同样不能忽视基础性的工作与基础性建设。

大数据的实时路况服务,尤其是车流量服务,是智慧高速的基础工作与基本建设,这一“短板”必须补上。

道路路况服务主要内容有“路段车流量服务”、“事故状况服务”与“恶劣天气路况服务”三项。通常状况下,客户最需要的是“路段实时车流量”的最基础最基本的服务;因为恶劣天气与事故路况服务属于特殊状况,可通过另行开发“特殊路况推送服务”来解决。

路段实时车流量路况服务,是智慧交通的基础。对出行路段拥堵程度的路况大数据服务,是关系智慧交通关键环节与基础性的“短板”。

要集成开发道路断面的智能化车流量计量技术

在交通路段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这个道路断面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车辆流量计量的,在非收费站的断面上的车辆流量的大数据计量服务,尤其是城区道路的断面车辆流量的计量服务,基本仍处于空白状态。要开发智能化道路断面车辆自动计量技术,以保证在非收费站点的路段上亦能有效使用,并实现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要集成利用各种方式的现代检测计量技术,以保障计量方式的创新性、精准性、实时性与有效性;并保证道路断面车流计量检测活动不影响道路的通行。要充分集成并利用智能的检测仪器以及文字与视频大数据的检测方式等高效的计量技术、采取不停车的检测方法。

要开发“精准的在线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服务模式”

开发既定客户出行路段的“在线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服务”,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

举个例子:按照上述要求,如我今天从杭州区宁波,上午8点10分出发前,我查看到的“杭州至宁波的交通全程车流量截图”为:

再举个分路段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例子:这种在线实时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可按车行速度滚动推送。如我在杭州至宁波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至萧山时,智慧高速服务就按半小时后到达的路段提供截图服务。

在提供“全程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同时,根据行车的速度与需要,智慧交通的云平台还可以不断推送“前方路段的分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分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一是路段的长度长短应以“稳定的车流量路段”作为单位;二是必须满足行车客户知晓路情与车流量的需求;三是可以根据客户查询需求提供,亦可以主动进行智能推送。

要开发“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模式”

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宜以高速公路以两个相邻收费站之间路段,城区道路以两个相邻的红绿灯之间为路段“单元”。

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应进行多断面检测、并以多断面检测数据来进行校核才能确定。其计量检测方式、校核方式应按规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

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的结果,根据上述工作基础形成的“实时计量检测模式”,统一按前面介绍的“XX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方式进行公布。

要参考城际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模式,根据城市的出行要求,开发城市出行“精准推送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

要开发“城区潮涌路段智能调控使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