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推动数字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22 15:07:18

序论:在您撰写推动数字化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推动数字化发展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成长;农村;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4-0113-04

“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吹响了我国农村向城镇化发展全面进军的冲锋号。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将信息化作为其主体内涵,推进它的途径抉择也必须是信息化发展的路子。由此在当前我国城乡间存在严重数字鸿沟的情况下,通过数字化成长引领农村城镇化发展就成了必然的战略抉择,非如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在各方面相对落后的面貌。

一、当今时代城镇化的本质内涵是信息化,推进城镇化的目标是构建信息化的城镇

在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大环境下,所谓城镇化就是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本质内涵的城市化。正如美国著名经济与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信息时代引入了一种新都市形式,即信息化城市。”按照他的信息经济理论,信息时代的城市和城镇的特性应该是:其一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其二是围绕网络组织起来,其三是部分地由流动的空间组成的。他所说的这样的城市、城镇,不是以往概念上的仅以一种形式而存在,而主要表现为一个社会经济运作的信息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流动空间取代了原来的城市地域空间。由此,推进城镇化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以知识经济为内涵、围绕网络形式组织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亦即信息化的城市结构模式。具体到当前我国农村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就是除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工作而转为大中城市的居民外,大部分农民要就地向县城或附近城镇聚集,来建设以上所说以信息化为主体支撑的,并与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起来的小型化的城镇群体。例如江苏省张家港那样的城镇群体,除其结构规模小于大中城市外,其构成模式基本是按照信息化的小城市样式,以知识、数字、科技为内在支撑、围绕数字网络形式组织起来的。又如河南省新乡县的刘庄、龙泉镇和小冀镇京华社区,它们在通过数字化成长之路使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为我国广大农村面向城镇化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鸿沟”阻碍农村面向城镇化发展,数字化成长是跨越它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城乡间存在严重阻碍农村面向城镇化发展的数字鸿沟

城乡数字鸿沟是指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间在拥有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的差距。根据国家有关信息部门在四年前的调查,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综合指数仅为城市的35%,其中城市居民固定电话普及率是农村居民的162%,移动电话普及率是农村的2.5倍,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是农村的16倍,城市网民普及率是农村网民普及率的6.5倍。这种城乡数字鸿沟,是城乡间在技术、知识、经济、社会等多层面上存在信息差异的综合反映。从技术层面看,它是信息通信技术不均衡扩散在城乡间引发的技术鸿沟;从知识层面上看,它是城乡间在获取和利用信息、知识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而表现的知识鸿沟;从经济层面看,它是城乡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在网络经济发展中所反映出的经济鸿沟,并能够导致城乡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种由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的差异引发的城乡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所形成的多层面的“鸿沟”,在很大程度上隔断和割裂开了城乡间的信息沟通和经济联系,显示出了乡村与城市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及其形成差距的根本动因,严重阻碍了农村面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二)数字化成长是农村跨越“鸿沟”、面向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作为不同主体之间信息差异的数字鸿沟的填补、消除,必然要求通过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含量的繁衍增殖来实现,即必然要求通过数字化成长的方式来实现。而数字化作为信息化的内涵体现,实现它的技术与量能的增长又必须建立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这就是说,只有通过信息化发展搭建数字化成长之桥,才能够使农村得以用之来跨越城乡间的数字鸿沟而实现城镇化发展。另从信息化作为城镇化本质内涵的界定看,它也必然导致农村推进城镇化的途径抉择也只能是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的差异,信息化的差异只能通过信息化发展的方式来消除;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这种信息差异又是造成整个城乡间一切差距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由于城乡间对信息、知识获取和利用条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对称,就造成了其在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以至人们的收入、消费上的巨大差距。因此,从根源上消除整个城乡差别也就必须通过信息化发展的途径。

三、推进农村数字化成长、跨越城乡数字鸿沟应采取的战略举措

(一)要把信息化发展放在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来抓

信息化发展作为数字化成长的先决条件和根本推动力,只有在它大力推进的情况下,才能够大幅度地提升整个农村经济的知识化、数字化水平,使农村从根本上快速拉近与城市之间的现代化水平差距。因而,当前必须将信息化发展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要尽最大努力、采用多方面措施尽快推进它的发展。为此而要在农村的经济建设中做到,建设其信息高速公路要更重于建设一般的公路、铁路,推进其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要更重于推广机械化农器具的使用,建设其信息数据库、知识库、智能库要更重于建设粮仓、水库,开发利用其信息资源要更重于开发利用其地上地下的物质资源。

第2篇

一、更新观念,增强学校教师数字化意识

“数字化校园”是以学校网络为背景,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因此,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更新观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各部门及相关领域的实际出发,围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建设模式的探索而展开,并以此增强学校教师数字化意识。同时,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数字化教育组织和管理制度,必须由学校主要领导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要落实好学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深层次地全面提高学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在这一基础上,让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学校。

二、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

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数字化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着这一数字化教育的观念,学校应不断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教室内的计算机除拥有普通计算机的常规功能外,还应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等多项功能。此外,还要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校园服务器的数量,保证学校电脑和因特网的数据交换,同时提供相当数量的服务器用于校园网的各种功能的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自主学习平台、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需要不断完善。

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能将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档案管理、课题管理等各管理系统相对集成,有通用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应做到每个处室、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信息、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展示平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通过校园邮件系统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在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完备的教师人事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进修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毕业升学、转学插班及德育评价等进行管理;在教务管理方面,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管理功能,可以对教师课表的编排,网上备课、电子教案、课件管理、论文管理、试题库、学生成绩管理等实现网上管理;校产管理方面,可以实现校产的编目、入库、领用、查询等功能,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在财务管理方面,按财务管理的要求,能对学校账务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图书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图书的入库、借阅、催还、挂失、查询、统计等功能。

三、重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的建设,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资源的生命力在于运用。课程改革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渴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我们发现“书本教材再现式”、“灌输辅助式”、“板书替代式”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导致多媒体教学进入这种误区的主要因素就是资源太少,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为一节课去准备大量的资源。资源一直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通过联合教育网站建立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注重自身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城域网的作用,对这些资源进行“再加工”,形成服务教师的宝贵资源。

学校应把资源建设定位为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中心工作,搭建起共享资源库的架构,分门别类的存储,建立科学有效的检索系统和应用系统,做到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实现网上实时传输,并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资源进行筛选、加工、转化并进行再利用,以此来加大校本资源的建设。同时,教师使用信息化与校园网不仅仅是参与使用,还参与校园网络资源的充实、网络信息的提供、制作,参与对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这样一来,数字化教育的作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是数字化教育实际应用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能使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进行,并为数字化校园使用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制订好每学期的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对学校教师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数字化教育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数字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论,努力把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实现数字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指导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使教师普遍具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网上资料查询、演示文稿制作等应用能力,为学校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研究,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

积极推行网上电子备课制度,要求同年级教研组分工合作备好一册教材,共同分享教案资料,其流程为:整体理解――合理分工――集体讨论――分开备课――结果共享,既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又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劳动。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按时下课、放学,推行教师“学习时空”,保证教师在学生放学离校后有自主的理论学习时间。

五、利用数字化平台,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借助创建数字化校园大力推动全体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全校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上好信息技术课,同时结合兴趣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特色化教育。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整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并定期开展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比赛,把学生平时所做的作品及心得体会发送到网站上去发表,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课在校园网络上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中来,以此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不仅提高了数字化校园的使用效益,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少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慢慢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网络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数字图书馆随之诞生,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以新的模式和功能为人们服务。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时间、地点及方式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点击互联网获取信息。

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自从1995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关注国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随后,各个地区纷纷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逐步完善,并且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给我们图书馆少儿部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2011年由财政部、文化部共同推出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不仅推动了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也打造了新媒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气象。2013年9月我省开展了“网络书香・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宣传推广项目,此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数字阅读体验、展览以及问卷调查等,其中调查和培训对象为我省各县图书馆的馆长以及业务骨干,这次的活动不仅推动了全国数字图书馆的实施,同时也提高了县级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拓展了县级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同时也认识到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对推动县级图书馆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的推进,虽然促进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是县级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对少儿服务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点便是服务平台不统一,少儿服务的缺乏。

伴随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信息的需要程度也逐步提升,所以,图书馆必须顺应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另外,数字图书馆作为新型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方式,能够向全社会提供信息与知识服务,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提升数字图书馆背景下的少儿服务

2.1加大对于数字特点少儿图书的宣传力度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少儿文学作品发生了巨大变化。县级图书馆应该鼓励工作服务人员建立博客,论坛,贴吧等,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的方式向少儿介绍图书,讨论图书,定期专门向社会展示少儿文学作品的变化方向和趋势。例如一些非文学类的作品《神奇校车》系列,还有文学类的作品《老鼠记者》系列等,这些儿童读物都具有数字媒体的特点;还有一些儿童读物,例如《洞》等,情节编排复杂、内容深刻曲折,都属于优秀的读物,深受儿童喜爱。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宣传时,可以偏向于选择这些类型的书籍[2]。这样在向学生进行介绍时,可以增加图书馆藏书知识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通过网上冲浪的技巧,帮助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整合、观察以及判断,帮助学生进行动态的选择阅读的图书。

2.2强化各界对于儿童图书的认识,建立少儿文学研究团队

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的最新性和及时性。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图书的发展是在不停的变化过程之中,为了保证教育者以及学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儿童图书的变化,紧抓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数字图书馆可以定期编制相关的简讯类宣传材料,及时向家长以及老师推出最新的儿童作品。另外,数字图书馆也应当结合自身的相关资源,和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定期的开展数字特点儿童图书阅读会,参与学校或者班级的读书会等,及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的优秀少儿文学作品,促进老师以及家长对于儿童图书的了解和认识,尊重少儿阅读。

图书馆少儿服务工作要积极的利用其它的社会资源,积极推广,走出馆外。少儿文学作为文学领域中的一个专门的版块,它包含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众多观点。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服务工作,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图书馆少儿部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专门的少儿文学研究团队,对于团队成员组成上面不仅要有本部门的人员,还有积极发展其它部门或者是社会上的对于少儿文学具有兴趣的人员进行参与,主动听取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汲取经验,创新读者活动。

2.3寻求少儿读者的帮助,开展馆内图书阅读活动

关于少儿文学的变化,除了创作者具有灵敏的感知能力之外,少儿读者的感知同样值得珍视。在少儿读者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感知和领悟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十分强,因此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他们是最好的合作者。服务人员要及时追踪他们对于少儿文学的变化看法以及选择方向的变化,同时听取他们对于推荐儿童读物或者是开展阅读活动的建议,对于提升少儿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媒体和文化相互交融,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共同进行。对于数字设计的非文学类少儿作品,例如生物、百科、数学等图书,少儿部工作人员可以把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各项信息的网址等统一进行纸本图书的记录,然后通过和网络部门相互合作进行图书阅读活动。这样就有效的利用了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图书互换的内容[3]。一方面保证了读者对于信息知识的及时阅读,另一方面丰富了读者的信息查询技巧,让他们同时浏览了丰富的相关知识,在体验中获取更多知识和本领。例如,《查理九世》就是利用的“全媒体阅读”出版方式,利用纸质媒介、手持阅读器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全面的展示故事内容。关于这类少儿小说的阅读活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线上和离线两种形式,这时也可以让读者参与书评活动。

3小结

综上所述,在数字图书馆的背景之下,少年儿童作为我国的未来,他们对于各项信息技术以及知识文化的学多都来自于图书馆,因此。重视少儿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断增加投入和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各种形式为少儿读者建立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数字作品的无限性和开放性,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公益性和知识性,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成华.论少儿图书馆的数字化功能拓展[J].中国科技博览,2009(3):104-105.

第4篇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 适应朝阳教育发展新需要

朝阳区从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数字化校园,截至目前,已经建设完成41所,基本实现了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三个主要业务需求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覆盖,形成了包括教育教学、德育管理、行政办公管理、资源平台四大类业务模块。数字化校园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校与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达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此外,数字化校园还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分析工具,使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直观、便捷地反映到管理者面前,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最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提升社会影响力。

随着朝阳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愈加强烈,广大基层学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愿望普遍增强。如何在短期内扩大数字化校园的覆盖面,满足区域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需求呢?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主任肖志良指出:“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将研究新技术、普及新应用、促进新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云服务模式在短期内,以低成本批量建设高水平数字化校园的优势恰好符合当前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领导班子果断决策,于2012年9月在区域内建成第一批23所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并整合改造了部分传统模式的数字校园系统,下一步将逐步向全区中小学校推广。

云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校园最大特点就是节省资金、提升服务质量,“在资金相同的情况下,云服务模式能够建设更多的数字化校园。朝阳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在原有19所数字校园基础上建成100所数字校园。根据预测,利用云服务数字校园平台将提前两年完成朝阳区‘十二五’规划中‘建设100所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可节省资金3000万元。”肖志良这样告诉记者。同时,利用云服务数字校园可以大幅度减少应用系统对学校服务器等基础环境和管理人员的依赖,通过集中部署、集中管理与统一服务,大幅度提升服务的可靠性和质量。

云服务模式还有利于统一区域层面数字化校园的数据标准和基础平台,科学、准确地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区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云服务模式对全面快速推进朝阳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基础性的技术保障,肖志良认为,数字化校园云服务模式不仅回应了当前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也将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应用推向了新阶段。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 推动朝阳教育信息化应用三大变革

“云计算”是指整合单个服务器剩余计算能力组成计算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需要的计算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能够上网的设备,比如笔记本或者手机,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服务。这意味着人们使用计算机的需求就像使用煤气、水电一样,实现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云服务数字化校园也让朝阳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这种贴心关怀。

“在引进云服务之前,当我接到应用系统故障无法提供服务,影响到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电话时,必须半夜三更地来到学校机房,查找原因,保障应用系统正常工作。自从云技术引进之后,实现了信息化应用的云服务,当学校服务器停止服务后,可以在‘云’中找到相应的应用服务,支持教师和学生使用,我终于能安心休息到天亮了。”陈经纶中学的一位网管教师如是说。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带动了基层学校的应用,也在信息化管理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实现变革。

第一,对于数字化校园的使用者——学校来说,云服务数字化校园实现了以设备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变革。基层学校不再需要设备的购买、维护、更新换代等烦琐工作,显著降低了运维以及人力成本,成功突破了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学校除了应用,还是应用”。其创新开放的网络教学、管理架构,能更轻松地对教学环境进行管理,从而进行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教学,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更强劲的推动作用。

第二,对教育信息化的主管机构——信息网络中心来说,实现了功能从过去“行政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正在研究采取改革措施,来适应云服务模式下的信息化工作。面对云技术的不断应用,肖志良认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要实现以下三个改变:(1)充分利用云服务,转变过去一切都靠自己开发的小生产队模式;(2)将本地资源转化为云服务,将原来仅仅为本校、本区域服务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成为更多师生提供服务的“云”资源;(3)构建“云—地”中介服务,即一方面充分利用“云服务”的软件和资源,另一方面为本地学校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圈,成为区域教育的“云计算教学资源中心”。

第三,对云服务数字化校园所提供的学习方式来说,实现了从单向学习向互动学习的转变。教育资源建设也将充分体现“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真正成为师生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云服务数字化校园还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显著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任何位置和设备访问托管的桌面,上课不用固定在教室里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校的桌面系统,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有效提高教学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有力推动区域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 助推朝阳教育均衡发展

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朝阳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云”之上能够建设大规模共享的教育资源库,构建新型图书馆,打造教学科研“云”环境,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教育资源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提供给用户,可以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资源的聚类、共享、升级、推送,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5篇

要载体,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艺术设计等多重特性的数字媒体正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前进的中坚力量。在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之下,本文旨在通过对规划所提出的重点领域中数字媒体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阐明数字媒体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字媒体 文化产业 影视制作 数字出版 动漫游戏

数字媒体,又被称为“新媒体”,其概念的提出是与以传统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旧媒体”相对的。数字媒体不同于以往的媒体形式,其将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涵盖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艺术设计、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媒体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媒体的发展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新纪元。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数字媒体由于其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殊性,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代表了数字化环境中产生的信息与传播的所有形式,它势必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和直接动力。

规划中明确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一方面为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又成为了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本文旨在对文化产业中数字媒体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探究数字媒体对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1 数字媒体技术为影视制作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数字化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字技术所改变的不仅仅是电影画面,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电影制作的全部方式。计算机技术对电影图像和音频的拍摄录制手法有了颠覆性的创新,电影更注重后期制作,大量商业电影越来越依靠特殊视觉效果赢得观众,数字镜头比例越来越高。数字中间片等技术的出现,通过对整部影片进行高分辨率数字化,电影人坐在视频监视器前,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编辑、视觉特效、颜色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大幅提高了制作效率,为电影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数字电视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演播室到电视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克服了传统模拟信号传输损失大、清晰度差的缺点,悄然改变着家庭日常观视质量,进一步推动了电视剧制作的创新。数字媒体技术令电影场面制作精良的电视剧画面成为可能,电视剧的题材选择更加广泛,内容更具个性,人物塑造更加真实。同时,数字媒体技术所催生的网络电视、手机电视、3D电视等多种形式,促进整个行业细分趋于明确,市场爆发力不可忽视。

2 数字出版发行终结纸上谈兵进入实际运营阶段

早在规划推出之前,2008年4月,中国出版传媒集团投资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已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数字化出版战略不再停留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迈出了实际运营的第一步。数字出版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可以方便阅读群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多种介质获取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阅读形式包括PC、手机、平板电脑、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等等,这些新介质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尤其是手机,随着3G网络的发展,手机阅读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00%。

然而对于出版产业而言,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全面普及、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并不是简单地宣告印刷时代的终结、数字时代的开启,而是伴随着一个相当长的纸质与电子、印刷与数字共生的过渡时期。因此,如何找准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和创新机制,如何提供增值服务,将是数字出版能否主导市场的关键所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发行并非局限于文学作品、报刊与期刊等领域,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的数字发行(付费播放模式)也以其发行成本低廉、易于传播的优势,迅速成为传媒公司竞相追逐的营销模式。

3 数字媒体成为广告投放的新方向

报纸、户外、广播、电视是传统的四大广告媒体,数字媒体的变革同时也给全球的广告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站视窗、网络视频、电子杂志、电梯电视、手机电视和楼宇电视等,为广告投放搭建了无可比拟的宽广平台。尤其在广电总局出台“限广令”后――电视剧播放中间禁止插播广告,广告主纷纷将目光投向各类数字媒体,更高的成本效益和受众触点使得数字媒体的广告收入迅速增长。上海社科院所编写的《2012上海传媒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数据调查的研究中,2012年我国仅网络视频广告获利已接近20亿人民币,而接触网络视频的人数增至到3亿人左右,这一数字使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视频用户的国家。

4 数字媒体技术为舞台与展会设计注入新灵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幅震撼的水墨长卷《千里江山图》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数字媒体艺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可谓大放异彩,中国馆展出百米长卷巨型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图中有超过1000个古代人物形象,在日夜景交替中,举止各异、栩栩如生,展示效果之精妙绝伦,参观者无不惊呼赞叹。数字媒体的普及给了传统展示设计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带动展示设计在表现风格和展示内容上更加丰富,展示效果不断得到提升,好的展示设计效果将留给受众群体极好的视觉、听觉感受,加深参观者记忆,增加受众群体总人数,而参展人数在一定意义上就决定了展会的经济利润空间大小。展会是反映人类科技、生活进步的窗口,它能迅速捕捉市场动态,是世界各国与地区各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的展示行业日趋庞大,数字视觉创意――将数字技术运用于舞台与展会设计,这种将文化和科技结合再创造的新思路已成为展示设计的重要标志和主流倾向。

5 数字媒体技术为动画、游戏等娱乐产业带来巨大变革

早在1995年,诞生了全球首部完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自此颠覆了传统的动画制作方式,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更加逼真的表现动画师的设想与意图,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与震撼的动画观看效果。MAYA、ANIMO、ToonBoom等动画软件制作平台使不同类型的技术在动画之中被尝试性、探索性的运用,令创作流程日趋精细化,创作效率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动画市场大多被日本与美国动画占领,除了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形象以外,本土动画缺乏全面的影响力。打破这一局面,数字媒体平台是最佳的方式,网络动画传播广泛,制作成本低,市场回馈快速,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为有才华的动画爱好者搭建无障碍的展示平台,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我国巨大的游戏消费已成为业界共识,2011年数据统计,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超370亿,大型网络游戏、智能手机游戏、以及近期方兴未艾的人机互动游戏等大批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下所诞生的新娱乐形式都真实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游戏周边产品也拥有着巨大市场,游戏衍生的电影、电视剧、音乐、玩具、图书等等将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游戏品牌,将助推我国文化产业大步伐前进。

根据以上对各行业的分析不难看出,文化产业的振兴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更离不开数字媒体平台的传播。虽然我们还面临着诸如技术瓶颈、版权归属模糊、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但数字媒体作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力军这一趋势已毋庸置疑。因此,在市场竞争和政策扶持双重动力的驱动下,数字媒体应整合各类渠道,加强各环节有机配合,形成产业链,从而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05).

[2]吴妮.探析新媒体技术带给动画产业的发展机遇[J].电影评介,2012(19).

[3]朱觉.电影数字化发展与展望[J].现代电影技术,2008(02).

[4]蓝兰.浅谈新媒体的视觉表达[J].科技资讯,2011(05).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发展;自动化

电力企业的生产需要利用多项技术,很多电力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很快,人们用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推动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电力企业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完善,变电站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改变,而且其各个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1 电力企业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电力企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进入信息时代后,电力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电力知识,还需要了解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设备,其在电力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一开始,在电力企业中主要应用的是晶体管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成本比较低,而且也促进了小规模电路的发展,为电力企业自动化监测提供了基础的条件。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中也涌现了大量的电力设备,比如开关信号检测、自动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等等。电力企业很多的自动化装置都是以布线逻辑进行设计的,设计人员还采用了电路模拟的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这些自动化装置,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但是由于设计技术不够先进,这些自动化装置的功能比较单一,而且不具备通讯联络功能,在自动运行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故障自检。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项高性能的服务器、信息处理技术被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这也使得电力变电站的监控系统更加完善,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还使电力企业中一些配电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电力设备种类的增多,使得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也出现了变化,其逐渐演变成了分布式、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提升模式,这项技术不但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还减少了对电线电缆的使用频率,降低了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还提升了电力设备的各项性能。在一些电力企业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嵌入式产品,这对电力系统性能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影响

想要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必须利用多项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下面笔者对这些常用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

电力系统综合性比较强,其包含多个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而且这两种设备的安装地点有着一定要求,其安装的距离要保持在10m左右,对于特殊的设计条件与要求,还可以调整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安装距离,有时二者的距离可达数百米。很多电力设备都是用电缆进行连接的,而且这些电缆包含的电流比较大,在设计电力一次设备时,为了保证效率与质量,一般都以智能化为原则。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实现全部的功能省却大量电力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通常简述为一次设备自带测量和保护功能。如常见的“智能化开关”、“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等。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主要问题是,电子部件经常受到现场大电流开断而引起的高强度电磁场干扰,关键技术是电磁兼容、电子部件的供电电源以及与外部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等技术问题。

2.2 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发电机、汽轮机、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设备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不仅可以监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而且还能分析各种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有无存在故障的先兆从而延长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电力设备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度。提供保障近年来电力部门投入了很大力量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或引进技术,开展在线状态检测技术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检测环境条件恶劣,要开发出满意的产品还需一定时日。

2.3 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电力互感器是输电线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按一定比例关系,将输电线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数值降到可以用仪表直接测量的标准数值,以便用仪表直接测量其缺点,是随电压等级的升高绝缘难度越大,设备体积和质量也越大;信号动态范围小,导致电流互感器会出现饱和现象,或发生信号畸变;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微机化计量及保护设备接口。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研究出新型光电式和电子式互感器,国际电工协会已了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标准。

2.4 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

电力系统采用光电互感器技术后,与之相关的二次设备加测控设备,如测控设备、继电保护等装置的结构与内部功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省去了装置内部的隔离互感器、A/D转换电路及部分信号处理电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需要解决的重要关键技术是为满足数值计算需要对相关的来自不同互感器的数据如何实现同步采样。其次是高效快速的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的设计。电力行业中的大量技术都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提升,无论是用电稳定性还是安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电力企业中,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电能的需求,电力企业必须不断的完善电力系统,引进先进的电力技术,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其主要是为社会生产大量的电能,而且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其可以减轻员工的工作量,还可以简化电力设备的操作,避免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电力企业的生产系统将会不断的进步,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陈学利,李宏毅.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5).

第7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

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中,自动化技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从研究到普及使用的时间还不到十年,我国供电需求不断提高,这也使得我国变电站的电压也在持续的走高,很多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动化系统,在最近几年,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又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为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带动,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就不会进步如此迅速。

1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步

自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技术在世界上都十分的普遍和流行,同时该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制造和生产的成本也就开始不断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规模的电路也在不断的普及和发展,这给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检测设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运行保障。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其他的设备也不断的被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在这一时期,电力自动化设备都是以逻辑布线的方式进行设置的。还有一部分以电路模拟为主要的手段,这些自动化设备出现以后,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工人的工作强度也有了很大的缩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但是这类电力自动化装置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功能上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在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单一性,各个设备之间不能很好的进行连接和沟通,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无法完成设备的自检工作。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很多高性能的服务器、软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这一阶段的电厂控制、自动化系统等技术都有了很好的发展,而且也向开放式和智能化的方向在发展,在技术上的改进也很好的减少了电缆的使用,设备自身的重量和占用的空间也在不断的减小,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嵌入式的产品和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得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比较依赖于IT技术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当前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主要有:首先是电力一次性设备的智能化,其次就是电力一次性设备的检修技术,再次是光电式电力感应器的发展和建设,第四是适应光感器技术和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最后就是特高压电网的二次设备开发。

主要开设电路理论、电机学、电子学、电力系统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继电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课程。根据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等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在本专业范围内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1)学科性:方向正对国家定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科。(2)专业面宽:专业既涉及电力系统高压技术,网络分析,设备运行与选择,又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通讯、综合自动化等弱电自动控制的内容,做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控制运行与管理相结合。强调技术基础,注意能力培养。

2.1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相关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如果有需要,还要将距离控制在几百米以内,设备和设备之间还要使用很大的电流来对电缆进行有效的连接和控制,在电力一次性设备设计中,应该将设计的主要重点放在智能化的实现上,这一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一次性设备和二次性设备的有效使用。电力智能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设备经常会因为大电流的干扰而影响其运行效果,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电力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发电机、汽轮机、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设备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不仅可以监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而且还能分析各种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有无存在故障的先兆,从而延长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电力设备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度提供保障。近年来电力部门投入了很大力量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或引进技术,开展在线状态检测技术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检测环境条件恶劣,要开发出满意的产品还需一定时日。

2.3 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电力互感器是输电线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按一定比例关系将输电线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数值降到可以用仪表直接测量的标准数值,以便用仪表直接测量。其缺点是随电压等级的升高绝缘难度越大,设备体积和质量也越大;信号动态范围小,导致电流互感器会出现饱和现象,或发生信号畸变;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微机化计量及保护设备接口。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研究出新型光电式和电子式互感器,国际电工协会已了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标准。

2.4 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

电力系统采用光电互感器技术后,与之相关的二次设备,如测控设备,继电保等装置的结构与内部功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省去了装置内部的隔离互感器、A/D 转换电路及部分信号处理电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需要解决的重要关键技术是为满足数值计算需要对相关的来自不同互感器的数据如何实现同步采样,其次是高效快速的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的设计。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形势下,电力系统在诸多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在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而这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所以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该技术也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完善和进步,为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