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07:15
序论:在您撰写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Abstract: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lowed down the pace and entered the "bottleneck" period of the status quo, many academics, industry people and causes of their plight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from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ltural advantage, and grasp the "passenger experience "to strengthen the areas of tourism management on measures of the viability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inking.
关键词:乡村旅游 生态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管理
Key words:Rural Tourism,Eco-tourism,Culture an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87-01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起步之初发展迅速。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乡村旅游业整体呈现出了从高速增长到逐渐下滑的态势。如何延长乡村旅游的生命周期,使其真正走上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笔者在此尝试着对乡村旅游业的运作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可持续发展中走生态旅游路线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开发过程,才有可能世世代代健康发展下去。
从生态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对基本生态进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维护协调一致,这可以为项目方确定旅客接待容量提供依据,从而解决了在乡村旅游供给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难题。
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提高人们对其生活的控制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要与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协调,维护和增强社区的个性。
从经济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能取得经济效益,并且要能有效地管理资源,以便造福子孙后代。
二、利用优势,贴近文化旅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应该看到自身长远发展的强大后推力――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深厚文化底蕴。这反映在乡村旅游方面,便是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的环境、氛围。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曾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乡村旅游才有存在的精神意义。
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我们可以衍生出两种旅游地的构建方式:
一种是将民族聚居地建成民族文化村。这样方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是保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这是其形成的根基;同时,旅游业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附加,而不是单一的生产形式,这样的复合经济结构受旅游客源市场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小。
另一种是异地集中保护,即在旅游地集中重建。这种方式的生命力就不及第一种,容易给人一种单纯模仿、再现历史场景,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上的感觉,而没有真正做到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
三、认清本质:注重“游客体验”
游客即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是整个旅游项目兴衰的核心,没有长久的游客吸引力和游客体验管理,再完备的措施也不会为项目带来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乡村旅游地中的游客体验已足够的重视。
首先,要确定游客的体验需求。乡村旅游项目在定位时最需要考虑的,是游客群的定位,即想吸引哪一部分游客。
其次,要完善游客体验的供给平台。游客持着不同的体验需求来到乡村旅游地,旅游项目应能形成有效的体验供给能力,建立多样化的游客体验平台是重要的途径。
四、加强学界理论研究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系统而宏观的,对规律的总结、本质的认识会为实践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为构建乡村旅游理论体系,对乡村旅游概念及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但由于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客源市场定位等的理解不同,对其概念的阐述一直存在着分歧,甚至尚无一个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义。这种学术理论的不稳定性显然是不利于乡村旅游的现实发展的。
今后在加强旅游学界的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尝试:不断发展创新研究方法;重视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以及有选择地吸收、笑话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
五、加强管理,规范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及行业自身的管理和规范。对于乡村旅游更是如此,它面临的许多基础性的制约瓶颈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
第一,党委、政府要对乡村旅游业有足够的重视,结合中心工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旅游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方法,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引擎,是发展旅游业的新亮点,是就地实现非农化和改造农村的新途径。
第二,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保障乡村旅游建设需要。乡村旅游是一项涉及多种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反过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又会促进这些行业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制定、实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社区居民的系统培训计划。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这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农民从自我管理的农业生产转向服务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动上难以平衡心态。
第四,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实现旅游管理规范化。针对目前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进行卫生管理、安全经营管理、价格管理,保证乡村旅游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农村经济,2005,(1).
[2] 万青.乡村旅游探论.许昌学院学报,2004,(6).
[3] 张健华等.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商业研究,2008,(1).
[4] 杜江等.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1).
[5] 邱海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5).
[6] 王旭.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当代贵州,2005,(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逃离钢筋水泥的森林,到青山绿水中畅游,寻找记忆中的田园牧歌,洗去工作的疲累;到广阔天地中探幽访古,开启一段新鲜、有趣的旅程,缓解工作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
一、认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是由旅游者围绕乡村地域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农业农事展开的各项活动构成的。通俗的说,就是看看农村景,住住农家院,走走农村路,做做农家活,吃吃农家饭,聊聊农家事,买买农家物,玩玩农家乐。
二、了解我国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各具特色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地域景观和文化,而丰富多彩的农业资源,也打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为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到乡间旅游是现在最受热捧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在传统的农家体验农村的居家生活,留宿于当地有特色的民居,体验一下当地村民风俗习惯带来的冲击,对于远离自然的城市居民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农村条件的日益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使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农家乐”,以农家生活吸引旅游者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方式,最大特点是自由式、低消费、和谐欢乐、大众化、,最受城市上班族旅游者喜爱。表现形式即“看乡村景、走乡村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做农家活、聊农家事、购农家物、玩农家乐”等。对农民朋友来说,农家乐是投资少、见效快、最简单易行的乡村特色旅游开发样式。2、新型农庄,以农村新风貌吸引旅游者的乡村观光旅游形式,特点是新鲜、兴奋、团队式。3、农艺生态园,以农业生产的丰富性、技艺性、趣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吸引旅游者的乡村旅游形式,特点是回归自然,亲近农业,重在参与性、愉悦性、体验性。4、农村风情园,以独有的村落文化、风土民情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形式,特点是文化性、民间性、娱乐性、古朴性。农村风情园一般为人造景观,当地的风土民情为主题。5、古老村落,以某一古老村寨或村寨的一处或几处特色遗产吸引旅游者,最大特点是天然性、唯一性、历史性、艺术性,其他地方不可复制。6、名(伟)人居,以伟人、名人出生,或者居住、活动过的旧居、旧址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形式,特点是缅怀性、励志性、教育性。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体验美好,愉悦心灵
快节奏的现代化工作方式为城里人带来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他们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渴望舒缓、释放压力,大自然是天然的疗养师,乡村自然环境闲适而宁静,风光优美而恬淡,是他们净化心理、追求宁静的理想之地,
(二)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增加了收入来源
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土特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优化、升级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收入来源,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开展的乡村旅游,为农民的收入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
(三)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村整体文明的提高,乡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做出贡献。
四、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项目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产品档次较低,项目模式雷同,重复建设。有些乡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盲目、重复建设,旅游开发者根本没有考虑到要保持本土特色,只是盲目地效仿其他村落。
(二)缺乏专业人才,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旅游业发展要上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关键是要有专业的素质高的经营管理人才。村民们大部分从传统的农业转向旅游业,跨度很大,缺乏专业知识,并且视野狭窄,缺乏远见,基本没有旅游的经营管理经验,需要加以引导和培训。
(三)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村经济开发的相对滞后,旅游发展的硬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的质量较差,基础设施的薄弱,没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资金、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等,比如对垃圾桶的使用较少;大部分村落内部道路狭窄,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许多游客望而生畏,旅游要有人来,交通是最基本的条件,交通条件不改善,旅游就不可能得到大发展。
(四)发展观念落伍
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旅游管理的经验和能力,甚至有极端的村民误认为搞旅游就是服侍别人的事,不愿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缺乏旅游服务意识,导致旅游服务跟不上,出现“一次性”游客。
五、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设计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一些地方政府对整体规划不够注意,将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发展经济上,总是进行盲目的开发,在旅游的布局上做的不够合理全面,很多地方产生雷同。部分当地的村民比较急于在短期获得更多利益,没有进行前期的调查和规划,造成旅游产品品味低,发展潜力减小等。因此,我们在开发的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不能只看到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旅游吸引力,不能盲目跟风,要以乡村为主题来设计开发旅游线路和项目。要注意将产品设计出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例如条件具备的农民可以在自己家开设家庭旅馆,体验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
(二)加强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
必须加强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有关法令,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条例,让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向管理人员灌输现代先进的旅游管理理论,提高整体文化素质,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三)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对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村落缺乏基本的旅游服务设施,农舍建设比较落后陈旧,卫生条件糟糕,交通条件差,游客很难进入等,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地方农村发展旅游业。因此,要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为游客提供一个恬静、舒适的环境。
(四)提高思想认识
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大多处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都不是太高,特别是开发乡村旅游中缺乏服务意识,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益处认识不够。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不断的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对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对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做到能者上的竞争氛围,让村民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益处,了解相应的旅游服务常识,这是保证乡村旅游的顺利进行的内在因素。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为旅游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006年国家旅游局经确定的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游",2008年重庆的旅游主题为"乡村旅游"。远离城市的喧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以郊游、自然风光游、乡村游为主题的绿色旅游成为风尚。虽然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前景十分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可以满足当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符合我国的旅游扶贫政策;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1世纪发展主题。
2.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2.1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是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问题,促进农民收入,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现在的金融危机使农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开展乡村旅游对当地居民而言能快速脱贫致富,对政府而言,能极好地落实扶贫政策。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也改变了农民落后的意识和观念。农民已经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种资源,只要自己懂得利用周围的资源就能产生经济效益。乡村旅游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焕然一新,它正在逐步使农村旧貌换新颜!
2.2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解决乡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回笼货币。解决好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乡村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保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为转移乡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没有专业技术也没有高学历所以只有依靠传统的农耕来取得经济收入但是由于乡村地区交通信息落后、经济技术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而且种粮食的经济收入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很多年轻的农民都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残看守着大量荒废的土地。而乡村旅游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就业门槛低,可以就地吸引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有很多农民用经营乡村旅游代替了外出打工。乡村旅游以"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为"离土不离乡"的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2.3 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旅游接待是与旅游者接触的过程,农民不断的与旅游者接触就会受到旅游者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城乡互动有助于农民吸收先进的知识、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能够激发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以便农民能更多、更好的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致富门路等信息,提高综合素质。
3.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3.1 开发缺乏区域总体规划。对于任何一个景点景区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规划。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多都是当地居民自行开发建设缺乏总体的大区域规划和规范管理。居民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就地开发只看重局部而没有大局思想,这样各顾各的开发使乡村旅游的开发存在着小、散、乱的问题。
3.2 乡村旅游发展的"变异迎合性"的问题。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需求。
3.3 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服务质量不高。乡村旅游中的经营者和从业者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对于旅游管理和接待知识了解较少,只是用经商的头脑在经营,所以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4.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4.1 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强化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目前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这些从业人员大都是经营者的邻里亲戚,他们在服务意识、接待礼仪及服务技巧等方面都比较的欠缺。而这些内容往往体现出接待地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声誉。所以这些内容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优化乡村旅游软件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当地的职教中心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巧、接待礼仪、旅游知识、安全、外语等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乡村旅游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
4.2 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来讲,对社会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是一个统一的形象。这个地方的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文化品位等,任何局部的印象都会带来游客对整个地区乡村旅游的肯定或否定。所以乡村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关系着景区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经营户一家一户的利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为广大的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旅游地的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
4.3 针对性地开辟市场
4.3.1 工薪阶层周末度假旅游市场。现在大都市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上班族的工作压力大所以在周末的假日里他们大都喜欢以单位组织或同学聚会的方式成群结队到乡村去放松,感受那种宁静的生活氛围。上班族周末走出城市投身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开发这一市场势必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关于发展__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近几年,“乡村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产品迅速成长,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乡村旅游风潮,成为旅游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潮流涌动,顺势而为。这几年,__的乡村旅游也呈快速发展势头。汤池、香泉、中庙、半汤等重点旅游乡镇创建步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涌现了30多个“农家乐”经营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业一个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起步殊为不易,发展任务更重。__乡村旅游才刚刚破题,其总体规模、质量水平、综合效益、社会贡献等还不高。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强化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从哪些方面入手积极寻求突破,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思考。
要认得上:乡村旅游 大有可为
认识决定行动。乡村旅游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品,人们对其认识普遍不足,不少人只把它看作传统旅游产品的一个补充,视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配角。因而,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抓乡村旅游开发劲头(文秘站:)不大,这就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不够显著。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乡村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需要。所谓乡村旅游,就是以广褒的农村为平台,以农村特有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依托,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求知、回归自然等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赏农村景、采农村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乡村旅游。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的时代,那些久居都市的城里人,面对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空间狭小、喧嚣纷乱的生活环境,经常感到身心俱疲。为了放松身心,他们纷纷以旅游的方式,从拥挤的城市抽身而出,来到乡村,回归自然。于是,乡村旅游热应运而生。
当前,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进程不可逆转,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并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相适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起步很早,已有百年历史,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相对来说,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实施较晚,乡村旅游起步也迟,但发展势头却很猛,数年之间已经渐起风潮。国家有关部门顺应这一趋势,及时采取了一些推进措施,如1998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以“华夏城乡游”为主题的旅游年活动,拉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序幕;20__年又确定以“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旅游年;近日,国家旅游局决定20__年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倡导“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这些举措,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
第二,发展乡村旅游是__旅游业发展定位的要求。推动旅游业持续深入发展,需要有精准的目标定位。对此,我们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十一五”前期,我市的旅游发展定位是建成“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我市建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基地”。这一定位,核心在“休闲”,突出的是体验性。
我市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的变化,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__旅游资源优劣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对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准确把握。发展休闲度假型旅游,不仅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而且可以有效克服我市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独占性不强、布局较为零散的劣势。我市濒江抱湖、山水相间的田园风光,地处江淮之间、兼具南北风貌的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湖上渔家、现代农业并存的生产方式,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一湖三泉”,非常适合开发休闲度假项目,十分有利于建设休闲度假基地。
为实现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几年来,我们一手抓“龙头”,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手抓“龙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各地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力度,迅速建成了金孔雀度假中心、香泉湖国际度假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了中庙姥山岛、如山湖国家小球训练基地等一批大型项目;同时,积极开展重点旅游镇创建和农家乐旅游,开创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总书记在年初视察安徽时强调,要“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对此,我们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深刻加以领会。乡村旅游融农业生产和休闲游乐于一体,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地方特色农业品种的挖掘,既发展了第一产业,又推动了第三产业,还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互动。旅游的人流,带来了物流、信息流,使城乡产业发展互为依存,有机融合,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走向文明富裕。可以说,乡村旅游的直接受益者是当地的农村居民,它是提升地方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更是富裕农民的一个希望产业。
第四,发展乡村旅游是持续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对旅游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此次金融危机给国内旅游业的冲击,因产品类型、目标市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长途商务旅游等高端市场受影响最大,对短途观光旅游等低端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受此影响,乡村旅游必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为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必将大大改善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此外,国家旅游局还将实施“国民休闲计划”,这又会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自20__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执行带薪休假制度,城市工薪阶层拥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休闲度假将成为很多城里人的“必修课”,这就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多的客源。同时,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小、门槛低,随着一批有见识、有头脑、有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将有更多的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并迅速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
总之,要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旅游潮不会只是一次大潮,乡村旅游热也不仅仅是一时之热,而是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乡村旅游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一个低端产品,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系列;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而且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要抓得准:突出两个重点 推进两个创建
思路决定出路。对乡村旅游,我们不仅要认得上,更要抓得准。就我市来说,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紧紧抓住“
两个重点”(重点乡镇、重点农家乐项目),不断深化“两个创建”活动(创建重点旅游乡镇、创建星级农家乐),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旅游乃至__大旅游业全面发展。按照这一思路,20__年以来,我们对汤池、香泉、半汤、中庙四个重点旅游镇(街),进行了为期一年多时间的集中整治建设。截止20__年10月份,四个镇(街)共投入整治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改造镇内和通往景区道路30公里,对4790米长的街道两侧建筑立面进行了改造,新增绿化面积3.96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614盏,新铺人行道近6万平方米,实施强弱电下地8120米,整治河渠1030米,改造旅游公厕14座,新建广场2.53万平方米,建成旅馆30余家、餐饮店70多家、旅游购物点14家、旅客接待中心1座。通过大规模的整治建设,目前四个重点镇(街)的镇容镇貌大为改观、服务设施明显完善、旅游氛围更加浓厚,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各地积极鼓励和扶持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近两年全市投资1亿元,使得初具规模的农家乐经营点达30多家,其中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3家,带动5000多农民就业,实现旅游收入、接待游客量均占全市旅游业的10%以上。我市农家乐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如以无为海平山庄为代表的娱乐型农家乐,以含山喜相逢农庄为代表的美食型农家乐,以庐江桦柏山庄为代表的度假型农家乐、以居巢区精华山庄为代表的生态型农家乐等。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重点旅游乡镇的总体规划建设水平还较低,整治建设的标准也不高,旅游服务设施仍不健全,景区功能配套很不完善;农家乐项目也存在规模偏小、档次偏低、内涵不足、特色不显等突出问题。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突出两个重点、开展两个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旅游乡镇创建上,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每次确定1-2个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开发较好、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为创建对象,通过2-3年努力,在全市形成10个左右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备、旅游氛围浓厚、省内知名的旅游乡镇。在农家乐创建上,各县区要选择几个自然生态良好、距离大中城市较近、有一定农家乐基础的区域,作为农家乐创建载体,通过2-3年发展,使每个县区都能形成1-2个特色较为明显、功能较为齐全的农家乐示范区。
在开展“两个创建”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坚持市场导向和强化自身特色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产品的不二法则。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包括“两个创建”工作,都要遵循这一基本法则。但是,具体到一个镇、一个农家乐项目,要防止把“市场导向”简单化、教条化。特色,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号召力。旅游乡镇、农家乐的特色,来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底蕴、民俗风情、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乡村韵味,甚至来自于原住民独特的秉性、经营者独特的个性。我们在“两个创建”中讲市场导向,一定要把以强化自身特色为前提,在市场上众多的旅游产品类型中,找到最能凸显自身特色的那一种,切不可盲目跟风,什么热上什么,掉进“同质化”的陷阱。必须谨记,搞乡村旅游,不要最热,只要最适合。
二要正确处理缩小城乡差距和体现城乡差别的关系。开展“两个创建”,发展乡村旅游,根本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要看到,城乡之间在自然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别,是乡村旅游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土壤。离开这些差别,也就没有乡村旅游。而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大量城市人来到乡村,他们优裕的财富、强势的文化,都会对农村人产生强烈的冲击,使之由羡慕、向往而模仿、靠拢,甚至全面效仿,结果搞出一些“不城不乡、不土不洋”的东西,反而失去对城市旅游者的吸引力。因此,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必须注意体现城乡差别。当然,我们强调体现的城乡差别,决不是保护落后、容忍愚昧,更不是要人为地保留城乡差距,而是要在特定的区域内、具体的项目上,在乡村旅游特别是农家乐的日常经营中,注意把那些具有本地特色、体现城乡差别的东西,有意识地保持好、开发好、利用好,着力打造对都市消费者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三要正确处理保持原始风貌和推动与时俱进的关系。乡村性、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就是为了充分领略乡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满足回归自然、求知、怀旧的需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保持乡村的原始风貌。但“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农村一些传统习惯不仅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也与发展乡村旅游不相适应,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该变则变。比如,环境要变得卫生整洁,饮食要变得营养健康,言行要变得文明礼貌,服务要变得精细周到、厕所要变得清洁环保等。要以“文明、健康”作为主线,来引导农村的“变”,让农村更好更美,更有吸引力。
开展“两个创建”,还要始终把握五个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掌握工作的规律性,认清发展的科学性,是扎实开展创建的首要问题。我们既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为我所用,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创建工作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规划编制上。规划要体现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忌一哄而上、无序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地方特色、挖掘地方文化,打造一镇一品。
第二,坚持典型引导。抓典型,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创建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各种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对汤池镇、香泉镇、中庙街道利用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汤池镇、香泉镇实行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等好的做法,其他旅游乡镇在开展创建时应认真学习借鉴;对海平山庄、桦柏山庄、精华山庄、喜相逢农庄等代表性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也要积极加以总结、提升和推介,以此促进全市星级农家乐创建和农家乐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典型引导、规模发展,使乡村旅游点向乡村旅游区拓展,从乡村旅游产品向乡村旅游产业提升。
第三,坚持以农为本。旅游乡镇和农家乐创建,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必须坚持“农”字当头、以农为本。旅游乡镇创建不是搞城市化建设,不是把农村建成城市,绝不要去雕琢城市模样。农家乐创建也不是搞星级饭店改造,不是把农庄建成宾馆,绝不要去追求豪华气派。开展旅游乡镇和农家乐创建,在更多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家园打理好,呈现给游客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让游客通过参与农事操作、体验农耕文化、认识农村习俗、品尝农家美食等,感受自然造化的神奇和独特的农村生活情趣。一定要避免乡村旅游的城市化倾向。
第四,坚持多元投入。旅游乡镇创建标准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要在立足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坚
持多条脚走路,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农家乐创建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加强规划引导,通过适当的政策鼓励,充分激发农民开展创建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创建热情,让农民真正成为农家乐创建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支持农民创办和经营股份制乡村旅游企业,引导农民筹集资金,对山场、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进行必要的改造,建成旅游项目和相关设施。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两个创建”,努力形成“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创建模式。第五,坚持创建标准。“两个创建”工作,要参照执行省旅游局制定的《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农家乐旅游等级划分与评定》,并全面落实市旅游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制定的细化标准。要以创建为载体,以标准为抓手,不断推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把现代旅游业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理念,向农家乐旅游拓展,努力提升农家乐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接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要落得实:强化领导 明确责任
落实决定成败。要以高效的领导体制、严密的责任机制、过硬的工作措施,确保“两个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不断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步伐。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两个创建”工作,成立由县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各创建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创建合力。各地和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确保创建任务完成。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意识,妥善处理创建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市委、市政府拟将旅游乡镇创建工作纳入对县区的年度目标综合考评,各县区也要加强对乡镇旅游创建工作的考核。
二要明确工作责任。市创建工作指导组要加强对各县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具体开展申报审批、日常调度、监督检查、组织验收、表彰奖励等工作。市旅游局(市乡镇创建工作指导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指导组的日常工作,发挥组织牵头作用。县区创建工作领导组作为创建工作主体,要统筹本地旅游乡镇或农家乐创建活动,做好规划审批、制定方案、组织协调、筹措资金等各项具体工作。乡镇创建工作组要切实承担起创建的实施工作,大力发动群众,搞好组织实施,加强日常管理。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为推动创建工作,市旅游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制定了《__市旅游乡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农家乐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奖励资金、工商注册、技能培训、规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相关部门一定要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把扶持措施执行到位。旅游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积极对上争取旅游发展资金;财政部门要负责筹措奖励资金,加大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力度;交通部门要把创建农家乐的乡村道路列入“村村通”工程,千方百计改善创建旅游乡镇的交通条件;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乡镇和农家乐创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支持创建所在地的市政设施建设;水务、林业、环保、市容等部门要在水利设施建设、绿化美化、镇容镇貌整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他各相关部门都要结合自身职能,尽可能多地为创建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荔波。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起步以来,经历了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尤其是能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统筹城乡发展而受到各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欢迎。它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基础上的提高,是对传统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发展和深化,是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旅游类型。乡村旅游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已经成为推动城乡和谐建设、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3]。
1.荔波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乡村旅游以自然生态、农耕景象、农民生活、农家习俗、民族特色吸引于人。荔波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交通较便利,政府政策良好。近几年来,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荔波旅游以来,我县依托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以“品农家菜、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自然生态游、水上娱乐游和文化休闲游。据旅游部门统计,目前全县农家乐有100 多家,床位800 多张,直接从业人员1000 多人,间接从业者1 万余人。
2.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整体规划。
在荔波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规划意识淡薄,各自为阵,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2 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较差。
乡村卫生观念落后,饮水和厕所的卫生条件都比较差[4];对乡村旅游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系统保障还不够完善, 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医疗设施。
2.3娱乐模式缺少特色。
大多数都是简单的吃喝形式,比如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打打牌、钓钓鱼、吃吃饭,项目较为单调,缺乏新意,民族娱乐文化不完善。
2.4 各种管理人才落后。
乡村旅游景点设施基本上都是村民自己建设管理,缺乏专业的策划、管理经营、营销、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人才,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不规范。
2.5 宣传力度滞后。
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上不够,宣传策略缺乏重点突出,宣传手段没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
3.发展对策。
3.1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政府应该要起主导作用,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具体设施,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需要加强建设。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5]。
3.2 找准发展定位,围绕市场发展需求。
应利用自己的资源打造具有荔波特色的模式,发展一些游客感兴趣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植物园、森林游乐园、渔场、采摘、垂钓、民族特色文化等旅游产品。
3.3 科学合理制定规划。
乡村旅游必须要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指导[6]。既要鼓励发展、又要控制总量,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科学性,要全面分析当地的特色、优势和不足,综合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各区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4 加强人才的培训。
政府应组织相关管理者到外地学习成功的经验,引进专业的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7]。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旅游知识服务、本地风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促进农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3.5 强化宣传推广。
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力度, 建立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合宣传机制。通过制定合作优惠政策,实现与旅行社的联姻,促进旅游景区和企业之间的交流,针对性地拓展客源市场,实现游客结构的合理化。
3.7 建立农户参与机制[8]。
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民,动力在农民。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智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是乡村旅游真正发展起来,这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根本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国文。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之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1(4)179-180[2] 高优仙,刘文静,唐玲娣等。对农家乐的理性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2.
[3] 肖亚波。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3.
[4] 张瑞,杨涟,何磊等。云南省宾川县寺前村农家乐发展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7.
[5] 杜兴翠。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83-18485.
[6] 于艳萍,王西峰,麻应大。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森林旅游活动反思[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16-18.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旅游经济 区域发展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3.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关键词:乡村旅游;营销方式;发展途径
一.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的旅游方式。虽然乡村旅游业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得到大力推广,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由于起步晚,旅游开发不全面,乡村旅游还需要大力改进。我国农村较多,农村旅游资源相对辽阔,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容忽视。为此需要我国大力宣传农村旅游方式,着力开发农村旅游资源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我国乡村旅游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取得了一些局域性的较小成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策的支持及地方政府的配合,以旅游带动乡村地方经济发展。由于当前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其旅游方式的引进让农村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得到较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已具备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资源,同时由于乡村是我国多数人民的生活区域,且长久以来乡村都含有一定地方区域色彩,除优美的自然风景外,还存在一些历史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源及传承民族文化。所以乡村旅游在今后长久时期内必将成为我国新兴的旅游方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二. 我国乡村旅游的营销方式
运用符合地方特色的营销方式能有效刺激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营销整合,借助当地媒体及相关宣传渠道推广,利用网络优势搭建更宽阔的宣传平台,并根据国家政策及政府规划,凸显当地旅游特色,打造富含当地民俗文化、历史传承风俗等乡村品牌旅游文化。
(一)结合旅游地特点制造体验氛围
旅游地的特殊地域文化是乡村当前最核心、最典型的旅游产品方式,是乡村原生态的旅游展现。乡村旅游地的旅游方式应具备满足游客新奇、愉悦、审美的心里体验,这是乡村旅游附加的价值基点。结合旅游地的特殊地域景点可让游客感受不一般的个性体验。如四川明星镇,该镇依靠发现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及历史悠久的硅化木,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旅游景点“明星镇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并评为我国省级自然遗产。
(二)围绕目标游客开发产品
游客旅游需要是乡村旅游主打方式之一,围绕游客需求开发旅游商品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营销手段。乡村旅游更应体现外观与内涵、观赏与参与、开发与营销、赢利与服务相结合,围绕目标顾客开发产品,使其体验和享受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如采摘、捕捞等简单安全的劳动体验,如原始森林探险体验等。如四川大英县的“中国死海”,是形成于1.5亿年前的地下古盐湖。该县通过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后,就让国人不用出国就能感受到死海“漂浮而不沉”的瘾,给予游客难忘的感官体验。
(三)进行全程管理和细节管理
乡村旅游地的全程、细节管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感受。当旅游启程的那一刻,游客就进入了“体验”。为此,乡村旅游地要将能触动游客感官、思想、情感、行为等要素及当地旅游场景要素纳入“管理对象”。如乡村旅游地的交通方式、旅游产品的包装、导游人员的言行举止、旅游地的体验路线、旅游目的地的场景设计及相关吃、住、行的一切管理,都将影响到游客的体验结果。乡村旅游在环节上还要注重细节配合,细节上着重个异性,要做到既符合乡村气氛又符合景点的渲染主题,让游客感受到新奇并产生对乡村旅游地文化价值的认同。在乡村旅游产品上还要注重差异性,表现为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线、旅游体验主题、旅游整体产品的差异,让游客的个人偏好及体验刺激得到充分满足。
三. 发展乡村旅游的系列途径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产业转移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举措。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农家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农业旅游、生活体验、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种活动,以多种多样而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味,树立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强有力的宣传活动
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旅游资源、客源特点对市场进行细分,对旅游进行策划促销。通过报刊、电视、广告、网络等各项传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旅游宣传。在加强城乡互动的基础上,以当地特色文化为主体,办好节庆活动,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同时,还可通过绿色饮食、农作一天、观摩团、特邀考察来体验乡风,进一步刺激扩大客源市场。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和乡村的社会和谐
不要把城市旅游发展中的文化污染和环境污染扩展到文化和环境更加脆弱的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创造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国文.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之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1(4):179-180.
[2]王佼佼.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