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双减政策对家长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0 10:54:10

序论:在您撰写双减政策对家长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双减政策对家长的意义

第1篇

人们总喜欢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然而,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这个违反逻辑的常识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或无形的深院高墙;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柳斌认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由此可见,“减负”的意义不言而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虽然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大力贯彻落实“减负”精神,但是,家教、补习班、提高班等仍然存在。上海师范大学燕园村也认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也有称作‘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我以为,称‘课业负担过重’不妥。因为这一名称,意味着‘学生负担过重’仅仅是学校的过错,因而‘减负’也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学习负担过重’与‘减负’不只是学校的过错和责任,也是家庭与社会的过错和责任。我看,‘减负’倒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是办不成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共识、携手合作,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目的。”探讨“减负”中的学校因素的多,探讨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少。

(二)

就业难是社会热点。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亮牌“诚招本科毕业以上人才”,本科毕业以上面谈(面试),本科以下免谈。走进人才市场,碰到博士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稀奇。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说:“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不能把能人经济调动起来。就不是真正搞市场经济。”汪总裁的话不好懂,但“市场经济竞争(现代竞争)是人才竞争”,这是大家认同的。社会何处没有人才竞争?而人炸等国情效应愈使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就业难上加难。就业走后门的歪风邪气更是带来了竞争“硝烟味”。这种人才竞争,对就业、对教育而言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压力。

升学,过关斩将,优胜劣汰,是一个筛选过程,幼儿园入学、小学入学、初中入学、初中升学、高中升学、大学入学,每一阶段家长都不敢大意,其中普通高中最关键;竞争最为激烈,达到,到了高考,竞争白热化了。高中阶段以下为普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要求100%;初中入学率要求100%,巩固率要求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成问题,况且免交学费。因此,学生、家长压力不大。高中以上阶段非属普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不再100%。高中实行缴费上学,既然要家长自己掏腰包,当然要挑好点的学校了——最好是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如果能上重点高中,那么离大学的门槛不远了;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家长便千方百计地争着交高额的择校费,不惜血本,硬是要读重点高中,保证不偏离“已设计好的轨道”。这样,中学阶段就有“普高热”“择校热”“大学热”,而且“高热”不退,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因此,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家长压力特别大。

其实,学生、家长狂热,争的是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优先受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资源,押的是学习成绩和家庭的经济实力以及人情世放,为的是不进薄弱校免“遭罪”,为的是顺利升学,为的是考大学好就业,为的是考博士出人头地、留学光宗耀祖。学生、家长有一百个理由、一百种的追求,每一个要求都不会过分。但教育资源匮乏难以适应人口大国普及九年教育的要求和经济迅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就近入学,划片招生,不允许择校”“机会均等”的初中招生政策,换来了一片蓝天,还给孩子童年,家长、老师、政府也轻松。高中招生情况就不同了。“普高热”持续不退,甚至升温。普通高中门庭若市,班班爆满。中专招生,出档线一降再降,甚至“免试入学”100%升学(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受阻”不前。普职比的调控政策、鼓励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左右不了学生、家长的意愿,难于改变“已设计好的轨道”。升学与否,考上重点高中与否;这里要经过一番拼搏撕杀的,学生乃至家长、老师怎能没有压力、学生怎能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呢?

高招录取率,重点高中独占鳌头,升学率接近100%;普通高中也有“希望之星”,高中数人,但仍有考生宁愿或只能选择走进社会或相约明年高考。高等职校不受他们青睐,总是招不满。同样,升学与否、考上重点大学与否;这里也要经过一番拼搏厮杀的,学生乃至家长、老师又怎能没有压力?学生又怎能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呢?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又是父母的心头肉。看着因学习繁重而日益消瘦的孩子,做父母的心疼,同意“减负”。但走出家门看到激烈的竞争,想到孩子未来就业问题,便又要求补习了。学校不许,便自请家教。学校“减负”了,家长却又请家教,学生课业过重负担还是没减轻。市场经济竞争压力客观存在的,但是学校、家庭、政府、社会不能人为地把压力过早转嫁到了青少年学生身上。学校、家庭应该成为学生在竞争社会生存的“抗压墙”,保证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了解社会,让学生身心得到锻炼,不断成熟,去适应社会。

(三)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突破口。”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普及程度和层次,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大幅度地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地满足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同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这是“减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这应是“减负”中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第2篇

【关键词】辅导班;调查;动机;建议

一、基本情况分析

平时学生在校学习功课压力大,作业多,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培养课余兴趣或对课程进行“补差拔尖”,因此家长们纷纷瞄准了暑期这个黄金档,让孩子在炎炎夏日再次走入暑期辅导这个第二课堂。参加辅导的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各个年龄层都有,补习的科目也是从数理化英到各种乐器五花八门。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和各类夏令营活动,被家长们认为活动目标不明晰效果不显著,而没有成为家长们心目中的首选。

二、调研过程

(1)确定目的阶段:确定调研目的,即分析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热的原因,以及辅导班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影响,同时结合自己做家教的经历,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选择辅导班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建议。

(2)确定思路阶段:针对目的,确定了整体实践调研思路。

(3)问卷调查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群体发放。

(4)问卷结果初步分析阶段:对网络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些相关数据和重要因素,为深入探究其中的因素打好了基础。

(5)走访访谈阶段:对学生、家长和辅导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

(6)数据总体整理汇总阶段:将所有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并制作了此份调研报告。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学生中,极大多数都在参加暑期补习班,而且还是父母为自己报名去的补习班居多,而按自己意愿报名参加补习班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这充分说明现在辅导班的火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假期补习已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考试科目的补习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生的生活更是被假期辅导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更多的学生正处在假期补习的压力下。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42%的学生对假期辅导持否决态度,认为假期就是自己休息整理的自主支配时间,不需要辅导;60%的学生家长对辅导机构的教学成果不是很满意,认为辅导老师没有学校老师负责;55%的家长认为假期辅导经费较高,对普通家庭来说有一定负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的“报班”热情,催生了假期补习班的火爆。不少辅导班的假期班已经人满为患,一些辅导班甚至出现“塞车”现象,为了使孩子在假期能有人教,一些家长早就开始“占坑”。而有的辅导机构抓住这个机会,狠狠地宰割一通,给普通家庭带来了负担。

下面将从学生、家长和辅导机构三个方面对暑期培训班火爆的现象进行分析:

1. 学生的要求

对学生个人来说,成绩好坏往往是他们选择课后补习的重要原因。很多成绩偏差的学生在学校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课后补习一点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想要有个更大的提升,他们补习的往往是学校补习不到的一些能力,使自己的水平有更大的提升;成绩中等的学生也不想在假期里掉队,利用假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这是对于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而言的,而对于大部分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还不够,这部分学生大多对暑期辅导持否定态度。

2. 家长的心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在暑期辅导的热浪之下,别人家的孩子在补习,自己的孩子当然不能落后。而且当今游戏、网络泛滥,放假在家的学生没有了老师和学校的束缚,又缺少家长的管制和陪护,孩子可能因此而沉迷其中。于是,家长争先恐后将孩子送到辅导班学习,并可以以此达到“管住”孩子的目的。

3. 辅导机构的动机

在社会和家长日益重视孩子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老师或教育工作者纷纷开办辅导班。但暑期辅导班的教师队伍质量良莠不齐,其中大多数是放假在家的教师,利用假期这段时间来到暑期培训这块沃土上“淘金”,一些在校大学生也利用假期时间,寻求做家教或到辅导机构兼职的机会。很多在职的老师也经不住高利润的诱惑,甚至在自己家中开办辅导班,往往以自己的学生为对象,假期收入是工资收入的几倍。

辅导班的字面意义来说,主要是帮助提高学生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辅导班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辅导班学习的同时也可以触到其他班、其他学校的学生,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宽交际面。同时暑期辅导班也在起到一个“超级保姆”的角色,减轻了很多上班族家长暑假看管孩子的压力。但是这样的辅导班无疑占用了学生应有的假期时间,不够科学的课程时间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不够专业的教师队伍使得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辅导班的数量在剧增,教学质量却在下降,这与学生和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

四、笔者的一些建议

(1)首先辅导班的类型应该坚持针对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的同时,扩大其他辅导内容的范围以便适应孩子们多方面兴趣的需求。这样孩子们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劳逸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会感到太枯燥。

(2)其次是选择教师的方面。虽然说聘请在校大学生也未尝不可,但是尽管他们学历高,知识丰富,可他们毕竟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也没有通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所以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辅导机构在聘用教师的时候应该更加慎重,尽量选择在职教师,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3)辅导机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课表及作息时间的安排,在“快乐学习”的前提下,使辅导班各方面条件趋向于规范化、正统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让孩子们从小参加一些辅导班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表现。毕竟将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优秀人才。

教育培训市场依然是供需两旺,一方面新生教育培训机构不断诞生,全国大型知名教育机构和上市公司不断涌进;另一方面家长受诸多因素影响送子女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需求依然强劲。只是培训要求更鲜明,学科分类更细致。这就要求培训机构更进一步的细分市场,满足家长及学生的需求。

第3篇

Wang Tao; Zhong Kaixiong; Zhang Jian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梅州 514015)

(School of Life Science,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 514015,China)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如何在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是当前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即从我国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现状出发,探求帮困与育人的有效结合机制。

Abstract: As the reforming of the charge system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enlargement in recruiting in our country, the number of th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is increasing. That how to realize the aim of cultivating people in financial aid and education work is a major iss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student aid in our country's university, will search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student aid and moral education.

关键词:贫困生 帮困育人 机制

Key words: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financial aid and education;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78-02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到制度的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下同)总数为2103.27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58.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3%[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益增多的今天,做好帮困育人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才的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高校帮困育人的重要性,研究它的实现机制,成为当前高校帮困助学育人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1目前高校帮困工作的现状

从1999年开始,在国家的指导下,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等学校逐步建立起一套以奖、贷、助、补、勤、减等多项措施构成的帮困助学体系[2],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目前的帮困助学工作主要是经济层面上的援助,缺乏将帮困和育人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的有效机制。主要体现在:

1.1 重视经济资助,忽略思想引导目前多数高校将帮困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放在经济资助体系的完善上,放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上,与多元化资助体系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却不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其存在的问题已经远不止物质贫乏,还有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和思想,比如攀比、虚荣、自卑等,甚至不少性格内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找不到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变得自卑而不知所措,失去人生追求和目标。

1.2 注重单向给与,忽略双向互动目前,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资助时,只是单向的接受资助,而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少数受资助的同学也想有所回报,但缺少感恩社会与回报社会的平台。长时间后,单向的资助形式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容易使学生失去自身主动性。这样的帮困助学方式容易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养成“等、要、靠”的思想,等待家庭节衣缩食,等待学校的助学金,等待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等。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也给学校和社会的帮困工作造成了被动。

1.3 注重生活帮助,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既要面对学业、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又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期望,相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就更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上的问题,他们不便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甚至是班级活动,长此以往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个别学生会由嫉妒心理转变为仇恨心理。目前,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但缺少根据个人身心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引导。

2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长效机制的构思

高校帮困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是一工程关系到校园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帮困工作是育人工作的有利保障,育人工作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有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建立起帮困育人的长效机制。帮困与育人相结合机制的构思:

2.1 解决思想困惑,培养健康心态大学是学生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正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需要把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引导当作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过程看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注和经济资助放到同等位置。

这需要做到心理上重视和思想上引导。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委主动了解、关心他们,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经济问题和心理问题,情况特别严重的学生,需要心理咨询中心进行重点跟进。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思想,增强感恩社会和回报社会的意识。

2.2 加大诚信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3]。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学生凭借信用,按相关程序就可以贷到学费和住宿费等,等学生毕业后就需要及时还利益和本金。但是部分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能较好地履行合同及时还利益,甚至部分学生恶意拖欠,这不仅影响了银行对学生本人的信用评价,而且还影响着银行对学校的信任度,进而直接影响到未来银行向该校学生贷款的金额。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样不仅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懂得诚信做人,从而促进资助资源的有效使用与合理分配,推动助学育人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此,高校应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诚信系列教育活动:举行助贷签订协议的承诺仪式,组织观看诚信教育电影,组织学习优秀校友的健康成长之路等,从而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意识。

2.3 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引导学生自强自立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劳动中锻炼了能力,获得了经济来源,逐步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励志教育要以典型榜样为旗帜。要加大力度在校园内宣传学习,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自立自强的典型榜样学生,从而在校园中营造一个劳动光荣的氛围。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白勤工助学不是可耻的行为,这不仅可以获得生活支撑,而且更可以培养求真务实的健全人格。这有利于自身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健康发展,也是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4]。

2.4 注重感恩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个别学生都不知国家助学金是怎么会事,只是单向地去索取。因此,加强对接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通过感恩教育可以把这种被动的接受上升为精神动力[5]。

知而行远,这就需要首先要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要让他们明白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成长是高度关心与支持,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充满殷切的期望。

树立感恩典型,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典型人物的事例来教育和引导接受资助的学生,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习成才、感恩社会。开展感恩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救灾捐助、敬老助残和给父母一封信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并培养感恩之心。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只是帮困工作的基本目标,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使他们能够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成才,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应将育人工作与帮困工作有机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是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08年全国普高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人民网:.

[2]崔小璐,陈小琼.我国高校帮困育人的主体和实现机制[J].教育与人才,2009.2.

[3]戴双兴.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发展[J].实事求是,2004.2.

[4]刘国锋.勤工助学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J].山西离等学校杜会科学学报,2000,7.

[5]郑婷婷.应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12.

――――――――――――

第4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中,家长工作计划已是重要内容。共同教育好幼儿,使幼儿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这不只是幼儿老师的责任。想要达到家园互动,共同教育。那么幼儿老师个人述职报告该怎样写呢?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1

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教师的灵魂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就是普通的公民也有公民基本道德,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因其质的规定性(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对其实施者——教师更是有特殊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简言之就是师德。幼儿教师又因其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一群少不更事的孩子,就更决定了幼儿教师师德要求的特殊性,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而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应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幼儿教师师德体现的灵魂所在。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多人疼爱的温馨家庭,正式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生活环境的改变、接触的倚赖对象的转换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十分突出,这时教师的爱对于幼儿新生活的适应起关键作用,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易于将对父母的依恋,转化为对爱他的教师的信赖和依恋,因此师爱对于幼儿生活的适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可谓是幼儿生活有效的转化剂、滋润剂。所以爱是幼儿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有爱心的教师能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爱孩子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幼儿相对于学龄儿童,更需要用加倍的爱心滋润幼小的心灵。我们常见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出现"追人现象",总要跟着一位特定的教师。这是由于幼儿人园后,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迁移到幼儿园的教师身上,反映了年幼儿童对爱的需要和追求。这时如果教师能用自己的师爱感化、滋润幼儿,他们就很容易适应新生活,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相反,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幼儿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在各种平时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与教师的和蔼程度和对幼儿的喜爱程度呈高度的正相关,幼儿的回答一般是,"因为她喜欢我","因为她总是对我们笑"。事实表明,幼儿最喜欢有爱心的老师,而且越是年幼的孩子越突出。老师的爱使孩子感到欢快,满足了他们精神的需要。其次幼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能创设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环境,幼儿应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固然很重要,然而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爱是最有效的形式。

年幼的幼儿园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教师为他们创设的爱的环境,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情感的给予,而体会不到知识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这些的获得是以爱心为基础,以师爱为媒介获得的,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品质,因此借助师爱创设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实施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我从事幼教工作将近二十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作为从幼儿教师到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应具备哪些师德,心中基本上也有个底。

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幼儿教育开始,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幼儿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

在幼儿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本人结合自己的情况,下决心就以下三方面提高修养。

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充分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幼儿园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幼儿的内在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2)音乐既能帮助人们解除烦恼郁闷,又能使人振奋精神,因此增进自己的音乐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融音乐与教学为一体,让幼儿多感受乐曲中的美感,让其身心不断得到陶冶。

(3)为了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幼儿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化的教学系统,教师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由此,可拓宽幼儿的视野。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幼儿教师的称号,为有一个健全的灵魂而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需靠人格来塑造。教育是事业,需要我们献身;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求真;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创新。总之,良好的师德,对于教育发展、国家振兴是一种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力。所以,每个教师都要认真领会师德内涵,紧紧把握师德灵魂,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纯洁儿童的赤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岁末年初,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不能用碌碌无为总结,但并非硕果累累。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思想品德

本人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学习、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教研活动,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力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后学期,我带的是____班,在各方面比较特殊点:孩子们层次不齐,开学初我就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及发展情况,对孩子们进行了解,首先抓孩子们的常规教育,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认真领会了新《纲要》精神。

三、保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强化幼儿健康意识,避免抓伤的安全事故发生。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破坏性行为,给予及时的制止,并进行随机教育。

四、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每一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中声呼救。

2、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了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班务日志内容。

五、家长工作

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我充分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随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并制定了适宜的教育措施,更好地做到家园同步教育。与家长进行了密切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保教任务和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社会对幼教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配合幼儿园做好保教工作。

总之本学期非常忙也非常累,收获当然也不校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及业务素质,中胆地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学习教学经验。对幼儿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幼儿常规教育,注重幼儿自身能力的培养。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实现家园同步。与配班教师团结协作,共同确定教育活动主题。

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及业务素质,积极地进行课题研究,积极地参与各种竞赛学习活动,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述职人:______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3

一年来,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园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泉州市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管理细则(试行)》精神,围绕上级的各项教育工作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开拓进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办园理念,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一、师德为先,岗位尽职;注重学习,提升自我。

幼儿园的很多工作都是烦琐而细小的,但当你凭着一颗敬业之心去从事你的工作时,你就觉得责任远大。重视每一件小事,能折射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和敬业心。看过《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很多企业或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每一件小事的重视,失败可能也是从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开始。在工作中我敬业爱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严于律己,深入群众不放松,真诚待人,凝聚人心。不了解的就虚心请教,不急于表态,遇事共同商量,集体决策。在处理事务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注意营造一种融洽、舒心的氛围。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全体人员是一个坦诚合作,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大集体。

为了让教职工了解政治时事,学习幼教政策法规,把握幼教改革方向。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真正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组织学习《守住心灵宁静》、《好教师是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的》、《距离》等文章,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形成良好的师德风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

部分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自考提高学历,给知识充电。教师经常上教育网,不断吸收新信息。开展周执行校长、轮值组长日反馈制度,具体项目由具体责任人进行策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开展教师教育技能的竞赛,如:开展教学大检阅活动、六项基本功技能比赛、自制教玩具竞赛、活动案例设计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送教下园”为载体,加强保教人员的专业培训,扎实有效地提高保教队伍素质。有论文、作品在驾云报发表,积极组织教师、幼儿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教师参加基本功技能比赛获县级综合奖一等奖和二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单项奖,教师获校级三等奖2人次,幼儿获校级三等奖1人次。

二、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1、加强班级工作的管理力度,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管理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各班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班级计划和一日活动常规,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并把重大节假日、德育工作与一日生活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和一日常规,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对班级常规及教学常规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工作。

2、在制定周、半日活动时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把领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准备材料、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做好观察记录分析。采取抽签式听教师的随堂课,检查教材的使用情况,随机检查教师的备课、教学活动准备情况及半日活动组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在元旦之际开展以“庆元旦童心展风采》的现场绘画比赛活动,提高幼儿绘画能力和审美情趣,在4-5月开展朗诵、讲故事比赛。在1月、5月分别开展自制户外体育器械、区域活动教玩具制作评比,充分发挥教师利用本地资源自制玩具,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玩具。“六一”举行表彰活动,表彰先进班集体、班级获奖、教师、幼儿竞赛获奖,“好宝宝”等。

3、强化内部管理。组织教师学习《浔中中心小学管理章程》、《浔中中心小学____—____学年工作计划》并撰写心得,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等,完善各岗人员的岗位职责、一岗双责,营造民主、宽松的工作氛围,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创设环境、注重熏陶。开学初,进行走廊、楼梯、班级主墙饰、家长园地环境的创设,做到美观新颖,突出主题。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力求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和儿童化,并遵循让孩子选择环境,创设环境的原则,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环境中来,从中受到教育。并4月开展自然角评比,在5月份进行环境创设、家教栏评比,在参加文明处(室)评比中园长室获得三等奖。

5、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我园的区域优势,挖掘社区自然教育资源,把本土资源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贯穿于游戏、教育活动之中,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整合,结合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在教学过程教师努力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合理制定区域活动计划,根据主题及季节性的变换投放区角材料,加强组织与指导,进一步拓宽区角活动的内涵。

6、进行个案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的兴趣、情感、行为的表现,并对研究对象行为记录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改进教育行为。在记录的过程之中,教师能深入接近孩子,走入孩子的生活,融入孩子的世界,加入他们。全面、客观、公正、平等的对待班内的每一个孩子。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积极构建园本课程。

1、围绕园本课题《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开展园本培训学习,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知识,鼓励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勇于尝试,形成科研的氛围,反思教学行为。如《幼儿合作学习的意义、内涵及特点》、《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等文章和案例,通过业务学习、专题研讨等,让教师分享、反省与评价,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增强教师专业能力,使课程理念更能有效的得到贯彻实施。

2、在科研活动中,主要采用集中研讨、年段研讨、小组研讨等的方式,以体育活动展示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进行。科研活动呈现良好的局面,教育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组织形式丰富多彩。如大三班林玉树组织的体育活动《玩沙包》、中一班林秀明组织的《玩绳》等能够利充分用本土资源开展教学。教师听课后有什么困惑及时反馈,共同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教育教学大检阅,随机抽查的形式,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及幼儿的学习常规、学习习惯、发展情况等。提高了教师了解儿童、设计课程、创设环境、支持活动、实践反思、合作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定期交流教改经验,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在11月份县级“教坛新秀”赖金树老师向全县公、村民办幼儿展示了语言活动—《有趣的线条》,受到了同行的好评,5月份围绕课题由林秀明组织县级教学研讨活动《玩草盘》,受到一致好。在4月份开展体育活动方案设计评比活动。

四、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规范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健全完善卫生保健制度。做好新生幼儿和插班生的体检工作,严防传染病的传入。幼儿的毛巾、杯子、碗筷等日用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保持园内整洁,室内通风,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做好每天晨检制度,把好门口关,教师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幼儿入、离园护导工作。

2、严格执行《浔中中心小学幼儿园食品物品采购及验收管理实施办法》合理开支,加强膳食管理,合理制定幼儿食谱,每天做好食品采购并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三人验收签名。开展食品进行校园活动,严格执行当日食用的当日采购及留样记录。厨具、餐具等每天消毒,厨房、用餐地点每天打扫卫生。定期对活动室、寝室、物品消毒,做好幼儿被褥不定期让家长带回清洗、曝晒工作,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

3、安全建设保障有力。加大安全工作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各项制度落实、执行的检查力度。将安全工作纳入常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当中,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恶性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一是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技能。9月份组织全体教职工围绕《幼儿园的火灾危险性》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预案,开展各类安全演练,11月9日开展火灾疏散演练活动,3月15日开展防震减灾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在“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中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有专题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如:

重大节假日、法制教育、防火、交通安全、预防拥挤挤踏事故等,并在节假日致家长一封书。

二是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建立排查整治台帐。

三是对照学校安全管理目标责任考评标准,落实各项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责明确,氛围浓厚,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工作格局。

四是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防控工作。

五、强化财务管理。

一是根据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中的需求,及时购买教育、教学用品,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每学期除付代课资金外,还留部分资金用于期末教师的绩效考评。二是规范校产的管理如物品入库,借用登记。三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多方筹措资金,投入教育教学当中:添置一台电脑、必须的教学设备、搭建两间储藏室、洗衣机、音响等共投入资金一万多元。

六、加强家园联系,实行家园互动。

9月8日、3月30日召开家长会,1月8日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六一”举行游园活动,不定期更新家教栏,认真撰写幼儿评估手册,期末进行全面家访,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社区提供早期教育讲座及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拓宽育儿知识面、相互传递育儿经验。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这学年即将结束,我们工作中有很多收获,但也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刻苦努力,努力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4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时间是一为永不知疲倦的老人,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忙碌而又愉快。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下,我认真做好各项本职工作,积极完成园里布置的各项任务。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看着孩子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提高,我感到极大的快乐。为了使今后的工作有所进步,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现将本学期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小结:

一、政治思想

本来在政治思想方面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爱岗敬业,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接受领导和年级组长分配的各项任务。对幼儿有爱心,对家长主动热情,与同事友好相处,时时处处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二、业务学习

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珍惜外出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老师专家的组织教学活动和讲座,并作记录,写听课评析,吸取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来。

我还认真阅读<早期教育>等幼教专业书籍,游览幼教网站,领略其中的精华,吸取别人的经验。

本人在本学期报名参加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远程教育学习,利用双休日和晚上休息的时间在网上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教育保育

开学初,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认真制定了本班的班务计划,设计好每月的主题活动,精心安排好每周活动,组织好每日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整合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同时,保证的幼儿的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每月根据制定好的游戏计划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在班级中开展了图书角、手工角、医院、棋苑等区域游戏,并不段的更新丰富游戏材料。

为了配合主题教育活动和节日活动的开展,我积极创设环境条件,布置装饰室内外的空间和墙面。每月撰写说课稿和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的保教水平。

在保育工作中,每天安要求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并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午睡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在班级中开展了值日生工作,以提高幼儿的集体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坚持每天让幼儿记录天气,学习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

四、家长工作

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与家长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认真听取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和意见。

利用各种机会将家长请到幼儿园来与幼儿共同活动:“三八”妇女节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同放风筝;“端午节”请家长来远与幼儿共同包粽子;“六一”儿童节请家长观看幼儿的体操表演;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时,请家长来园开家长会,听取小学教师有关入小学事宜的讲解。这样通过各种与家长的联谊活动既增进了家长与幼儿、老师的感情,又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欢迎。

五、不足与努力方向

一学期下来收获自然不小。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在教学创新方面有待提高和加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态,活动设计以及与幼儿的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在班级常规管理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增进幼儿安全知识,努力做到幼儿在园的人身安全,使家长满意。

谢谢大家!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5

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严格遵守师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并尊重

《幼儿园教师述职报告》正文开始>> 幼儿园教师述职报告

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严格遵守师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孩子。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够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中相处,许多事情也迎刃而解。我们要尊重和信任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活泼、顽皮、或胆怯、安静,我都会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幼儿,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我班的翟志明,刚来幼儿园自己坐在一角,不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每次我都会把他叫过来和孩子们一起玩。引导他和孩子们慢慢熟悉,慢慢融和,喜欢小朋友,喜欢老师,更喜欢幼儿园。不能冷落任何一个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对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则会提供适合他们的展示和表现空间。每天上午或下午我们会播放节凑感较强的音乐,让孩子们跳舞表现,展示自己的风采,不受任何压抑,同时还能带动一些比较安静的幼儿一起唱一起跳。人的感觉是相互的,老师的真诚,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坚持热爱、尊重每一位幼儿,与之平等相处,让幼儿接受了你,就会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二、本学期我和阚老师、陈老师共同担任“尼莫

(二)班”的教学、保育工作。我班共有15名幼儿,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我们组成了一个温馨、其乐融融的小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气和个性特点。每次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许多烦恼的事情也会随之烟消云散了。

三、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初来新环境,很多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我们每次都会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爱好、不良习惯,认真填写一日观察表,与家长及时交流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们互相认识,互相培养和增进感情,孩子们也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学期里,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了,从“哭哭闹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变/__uesheng/成了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小哥哥、小姐姐。这些小哥哥、小姐姐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她)们变的自信了、有想法了。他们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渐渐喜欢探索一些新鲜事物了。我们班的宝贝,在整合课程上动手能力非常强,孩子们愿意贴一些小贴画,基本上都能正确的贴上。也愿意做一些小手工,例如:“《给妈妈做项链》自己动手团成小球然后贴上,孩子们非常喜欢爱惜自己的作品,每次做完后我都会给他们贴在“我的作品”栏里展示。孩子们很高兴的指着: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有的会对别的小朋友说,我做的漂亮吧。还有一些像画十字线,添窗户在涂在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还有在美术方面,孩子们对颜色的认知基本上都能掌握!在涂色的时候,我们美术课本上的纸张较大,有的孩子涂了一半就不愿涂了。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让这些图画形象,生动起来运用角色进行教育。例如:涂西红柿时,有许多西红柿,我就把他们分为:“西红柿爸爸,妈妈。宝宝。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积极的去涂色。在涂色的时候,我会随时提问:你涂的西红柿宝宝是什么颜色”宝贝会回答:“我涂的是红色”这样又加深了对颜色的认知。

四、善于与家长沟通。在幼儿园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的班里还有一个孩子是坐宝宝车的,我们与家长们面对面交

流的机会比较少,于是我们采取电访和写宝宝本的方法,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听取家长们的想法和建议。如果有孩子发生突况,我们也会及时与家长电话交流或上门家访。一学期来,我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做到家园共育。

第5篇

史学界惯常以“唐宋变革”来描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剧烈变动,然而,真正发生变革与转型的应是宋代。比如钱穆就认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实际上,唐宋相连仅具有统绪相承之意义,恰如傅斯年所言:“就统绪相承以为言,则唐宋为一贯,就风气同异而立论,则唐宋有殊别。”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亦认识到唐宋差异之处在于:“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代的开始。”。具体而言,与汉唐相较,两宋时期的封建私有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北宋首都东京“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两宋政府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替代了魏晋隋唐以来的均田制,致使作为商品的土地交易频繁并由此引发大量田讼,史称南宋“人户交易田地,投买契书,交争讼界至,无日无之”。漆侠认为:“宋代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继续衰落,而土地私有制则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与私有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宋代功利主义思想极度勃兴,宋人一反重义轻利的传统,不再讳言财利,而是争财竞产、争言财利,反对空谈义理。如南宋陈傅良概括功利主义者陈亮的事功思想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卷三十六答陈同甫’南宋叶适则说:‘‘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在上述变革与转型的宏观历史背景下,与汉唐相较,宋代家庭中个体拥有私有财产成分明显增多。如北宋仁宗景占四年春正月乙未颁布诏令明确规定:“应祖父母、父母服阕后,不以同居、异居,非因祖父母(父母)财及因官自置财产,不在论分之限。”蛇。这条诏令可堪称宋代家庭成员拥有私有财产权的革命性宣言。宋代家庭成员在实际生活中的私有财产权利意识大为提升。史载,北宋有处女“蒙首执牒,自讦于府庭,以争嫁资”卷。实际上,随着财产私有权意识的增强,宋代妇女拥有了奁产所有权,宋代“别籍异财”成为社会时尚,而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则变得十分淡薄,儒家宗法伦理在现实家产利益纷争面前变得苍白无力而难以收拾人心,亲属间财产争讼如火如荼。北宋天台县令郑至道曾言及宗族内部弱肉强食与剥削压迫:“凌犯宗族,五服之亲,问以服纪,全然不知。我富而族贫,则耕田佃地,荷车负担之役,皆其族人,岂择尊长也?财足以养之,斯役之矣。此皆风俗薄恶,人伦之深害。”"南宋刘宰在谈到当时宗族内部的关系淡薄与财产兼并问题时亦说:“近世礼教不明,民俗日坏,固有幸宗族之衰而启兼并之心,羞宗族之贫且贱,厌恶鄙薄而斥远之,不啻若路人者;有区分丘垄,人自为守,非己分所及,虽耕锄不顾者。’’卷二十三‘洮湖陈氏义庄记’南宋法官吴恕斋在“宗族欺孤占产”判词中痛斥族人、家人全无恩义:“死者之肉未寒,为兄弟、为女婿、为亲戚者,其于丧葬之事,一不暇问,但知欺陵孤寡,或偷搬其财物,或收藏其契书,或盗卖其田地,或强割其禾稻,或以无分为有分,或以有子为无子,贪图继立,为利忘义,全无人心,此风最为薄恶。非特小人,如梁万三、阿曹等之讼而已,甚至儒衣儒冠,亦有此讼,太守甚窃愧之。””实际上,宋代宗亲、姻亲成员间围绕着墓祭族田、私有田宅交易中的亲邻权、家庭财产继承权、妇女奁产权等引发的各种共财、私财之争多如牛毛,令人怵目惊心!宋代家族亲戚、父子兄弟姊妹之间血缘亲情淡薄的一面彰显无疑。对此,宋代文献多有记载。如《琴堂谕俗编》称:“每阅讼牒,见有讼其父族者焉,有讼其母族者焉,又有讼其妻族者焉。”卷上睦宗族《宋会要辑稿》称:“兄弟启交争之患,父子有相怨之家。”。《名公书判清明集》亦称:“近世浇薄,兄弟姊妹相视如路人。”北宋理学家程颐对宋代亲属间的财产争讼根源曾一语道破玄机:“后世骨肉之间,多至仇怨、忿争,其实为争财。”。笔者曾对《名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卷四至卷九统计,查明州县自理的户婚田土债负等民事讼案共计185个,其中涉及亲属间财产争讼的案件就高达109个”。换言之,亲属间财产争讼案件的比例占到所有户婚田土债负案件的近59%。那么,面对亲属间的财产争讼,“文学法理,咸精其能”9的宋代士大夫法官们,在亲属间财产诉讼实践中,是如何展现其司法艺术风格与精神呢?

二、宋代亲属间财产争讼的司法艺术风格与精神

面对因亲属问财产争讼而导致的家庭、家族脱序、失序局面,以正名分、厚风俗为己任的宋代法官们,首先采取的是促使财产争讼的当事人接受调处以息讼的办法;其次注重证据定谳事实而依法判决。

(一)宋代法官以儒家人伦情理来调处亲属间的财产争讼

宋代法官饱受儒家礼义经典的长期熏陶,故而主张调解优先,并特别重视儒家血缘人伦道德在调处亲属争讼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宋代法官常常把法庭作为教谕子民、宣布德化、启迪人心的场所,力图构建一个“家家孝友,人人雍和,息事省争,安分循理”20的和谐无讼社会。如南宋建康府上元县县令冷世修对于民有互讼者谕日:“骨肉争斗,非美事也。今以律绳汝,汝终身不可复聚,委曲化以恩义,民感泣,愿息争。””㈣再如,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知潭州时宣称:亲属间财产争讼,“亏廉耻之节,甚则忘骨肉之恩,又甚则犯尊卑之分”,因此劝谕:“族姻所宜亲睦,或有小忿,宜各深思,更且委曲调和。”卷一百劝谕榜再如,南宋法官胡石壁亦擅长寓儒家人伦道德于亲属问财产争讼的调处之中,并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厚人伦,美教化”的社会效果。他说:“当职承乏于兹,唯以厚人伦,美教化为第一义。每遇听讼,于父子之间,则劝以孝慈,于兄弟之间,则劝以爱友,于亲戚、邻里之间,则劝以睦姻任恤。委曲开辟,至再至三,不敢少有一毫忿嫉于顽之意。剽闻道路之论,咸谓士民颇知感悟,隐然有迁善远罪之风,虽素来狠傲无知,不孝不友者,亦复为改心易虑。”具体而言,宋代法官利用儒家血缘情理来调处亲属间财产争讼的司法艺术风格与精神,可概括为如下两个层面。

1.宋代法官通过唤起财产争讼者的宗族认同感和让卑幼拜谢尊长等人伦方法、策略与技术来调处亲属间财产争讼由于作为争讼主体的亲属之间往往具有血缘或姻缘关系,故对于此类亲情案件,宋代法官往往以宗族之恩、血脉之情来感化当事人,激发其宗族认同感,从而达到调处息讼的目的。如南宋李焘在知双•流县时曾处理过一件“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讼案,李焘以其祖宗的“先训”劝谕张氏的儿子们,并让他们回家反思:“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结果双方冷静了三天后便要求和解息讼:“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本案中的祖宗“先训”无疑激起了财产争讼者根源于同宗同祖之感情共鸣与心理认同,使讼案得以顺利调处。再如南宋法官胡石壁在处理奉璇、奉琮两族兄弟之间侵夺财产讼案时,在长达1200多字的判词里引经据典,大讲天理人伦、兄弟之爱与宗族和睦之道,宣称“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宅”,“所谓爱者如何?出入相友,有无相资,患难相救,疾病相扶持,锥刀小利,务相推逊,唇吻细故,务为涵容,此之为爱”;开晓两位族兄弟“皆是祖先之孙,血气骨脉,自呼一源”,应以祖先为念,摒弃利欲,以共保家业、共立门户;劝谕两兄弟“在前如果有侵夺,私下各相偿还,自今以后,辑睦如初,不宜再又纷争,以伤风教”,在经过一番兄弟之爱的人伦阐l58释和同出一源的宗族教谕之后,最终调处结案,使这两位族兄弟“感悟息争,同居如初”。对于涉及尊卑亲属间的财产争讼,法官则往往通过让晚辈向长辈“伏辜谢过”、“拜谢”、“悔过”等赔礼道歉方式,以挽回长辈的颜面,从而达到调处息讼、以全人伦之目的。如南宋法官胡石壁在处理一叔母讼其侄的财产讼案中,首先“面谕”争讼双方,谆谆教诲以人伦,为全“叔侄兄弟之谊”,让侄子奉秋十一“伏辜谢过”其叔母阿刘,“以平息叔母之忿”如虬;在“因争财而悖其母与兄姑从恕如不悛即追断”判词中,胡石壁让悖其母与兄的李三“拜谢外婆与母及李三十二夫妇,仍仰邻里相与劝和”。再如,在“命继子”阳梦龙、阳攀鳞与叔叔阳锐的立继争产讼案中,法官在依法作出保护命继子合法财产继承权的同时,又考虑到争讼者双方毕竟为叔侄关系,为日后家族的长久和睦计,法官又劝谕胜诉的两“命继子”阳梦龙、阳攀鳞在回家之后,“仰请集宗族、亲戚,卑词尽礼,拜谢祖母、祖父,遵依教训,以坚悔过自新之意”刮。该案法官欲通过晚辈向长辈“悔过”的方式,来取得尊长的心理平衡和谅解,从而固化已经作出的判决。可见,宋代法官主持的调解贯穿于整个诉讼始终,体现了宋代法官推崇并执著于以儒家人伦礼义来调处亲属间财产争讼的司法理念。

2.宋代法官通过躬行儒家人伦情理来感化财产争讼的亲属接受调处以息讼两宋时期,皇帝与士大夫深知士风的好坏最关庶民风化,北宋仁宗嘉袼三年(1058)五月乙酉颁布诏书,希冀为政的父母官们能够率先垂范于小民,其诏日:“朕常患民之好争,而风俗渐靡于薄也,思有以革正之。非吾士大夫躬率以义,而导之于善,则何以哉?使吾细民,何所视效?”。。m“南宋名公真德秀亦认为:若法官“正己之道未至,爱人之意不孚,则虽有教告而民未必从。’’卷十谭州谕同官咨所以,在宋代史料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极为有趣但绝非装腔作势的司法策略与方法:即当职司法官员常因自己治下有太多亲属争讼而自责、懊悔与愧疚,展现了宋代法官以儒家人伦“亲和力”来化解亲属间财产争讼的司法艺术风格与精神。南宋法官胡石壁在“叔侄争业令禀听学职教诲”的判词中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职德薄望浅,不足以宣明德化,表率士风,而使乖争陵犯之习见于吾党,有愧于古人多矣!”南宋赵与欢知安吉州时曾调处一寡妇诉其子不孝的争财讼案,赵与欢“留之郡听,给馔,俾亲馈,晨昏以礼,未周月,母子如初”。。赵与欢以自己亲身对儒家“孝”道品行的践行,使不孝子心灵顿悟而息讼。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法官刘公珙在建康审理一起叔侄争财案:“民有与犹子讼至庭者,公占辞自责剖析天理,民至感以泣,争心两绝,由是家传户诵,闾阎兴辑睦之风。”由此可见,刘公珙之所以能够化讼于衅隙之后,重复血脉骨肉之情,靠的就是常常自责以砥砺自己,以儒家人伦礼义化解骨肉亲戚之争。由上可见,宋代法官将儒家的礼义人伦融会贯通于亲属间财产争讼的调处之中,修复了断裂的亲情关系,最终取得了不菲的社会效果。正所谓:“郡守职在宣化,每欲以道理开导人心,间阎小人,无不翻然悔悟,近来亲戚骨肉之讼,十减七八。”

(二)宋代法官注重证据定谳事实,注重以法说理、以法促调与依法判决

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在中国古代亲属间的财产争讼解纷中,法官无证据意识和法律规则精神,往往不注重查清事实、不辨是非曲直,全以儒家宗法人伦情理来调处,法律则无存在的空间。如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眼里,中国古代亲属间财产司法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身份或个案而定的“卡迪司法”,完全“依赖于一种实在的个体化与恣意专断”,故而毫无确定性、客观性和可预测性可言,认为:“中国法官——典型的家产制法官——以彻底家长制的方式判案,也就是说,只要是在神圣传统所允许的活动范围内,他绝对不会根据形式的律令和‘一视同仁’来进行审判。情况恰恰根本相反,他会根据被审者的实际身份以及实际的情况,或根据实际结果的公正与适当来判决。”心。日本滋贺秀三将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特别是将古代亲属间发生的财产诉讼解读为“父母官诉讼”。易言之,就是中国古代法官只是情理教谕的调停者,完全依靠儒家人伦血缘情理来解决纠纷,亲属间的财产诉讼毫无确定性、预期性。如他所言:“如果同欧洲诉讼这种内在的性质相对照而探索中国诉讼的原型,也许可以从父母申斥子女的不良行为,调停兄弟姐妹间的争执这种家庭的作为中来寻求。为政者如父母,人民是赤子,这样的譬喻从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国的传统中。想给个名称的话可称之为‘父母官诉讼’。法律史学家瞿同祖亦认为,中国古代“家族成员之间的纠纷,是根据当事人在家族中的身份而裁决的。古代的法律可说全为儒家的伦理思想和礼教所支配”。具体到宋代亲属间的财产争讼而言,学界同样存在着无视宋代亲属间财产解纷传统中礼法并重的时代变革特色,以至于忽略了宋代亲属间财产争讼解纷中的事实与法律之维,过分夸大了人伦情理的功效。如郭东旭认为,在宋代亲属问的财产司法中,法官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作为区分是非,判决曲直的标准”。高楠亦认为,宋代的官方调解不是建立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其调解依据的是“人情天理”,“更接近于儒家的理想制度”。王志强同样认为,宋代书判是“以情理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宋代司法“官员们常常绕开法律,直接以情理大义剖判是非”。笔者认为上述学人的观点过于偏激与偏颇,存在着对中国古代亲属间财产司法的误读、误解之处,难以切中古代亲属问财产争讼解纷的丰富而真实的面相;究其原因在于把中国古代社会看成了千年不变的一潭死水,未能注意到宋代社会巨变对亲属间财产诉讼场域的深刻改铸与影响。实际上,法律必须来源于社会现实且须随社会变动而变动,乃是亘古不变的法律哲理。北宋苏轼就已认识到:“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n∞Et本宫崎市定亦剀切指出:“到宋代,近代的个人主义开始兴起。在形式上表现为中世纪法律的古代之礼,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时代了。””。职是之故,在亲属间财产司法中,当人伦情理不能化解财产争讼时,宋代法官能够高扬证据定谳事实和依法解纷的司法理念大旗,以“母子兄弟之讼当平心处断”之心态,“推究情实,断之以法”,对尊卑长幼的财产权利一体保护。

1.宋代亲属间财产诉讼中的事实之维实际上,大量宋代史料显示:宋代亲属问财产争讼中的诉讼,无论调解还是判决,都主要建立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之上,并非以往学界所谓的葫芦僧判葫芦案。实际上,在宋代讼学昌盛、讼师活跃的社会变动情势下,即使宋代普通老百姓亦有很高的证据收集、保存意识。如北宋欧阳修曾谈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隐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为避免析产之后发生财产争讼,南宋士大夫袁采建议宋人保存分家阄书作为证据:“凡析户之家宜即印阄书,以杜后患。’’卷一析宜早印阐书实际上,宋代民户保存分家支书的意识非常强烈。如南宋庆元二年(1196),湘潭昌山一民户“家藏建隆二年(961)上世祖关分析田产”H。屈指算来,该分家文书已经保存了236年之久。反过来,庶民若无保存、收集证据的意识,一旦诉之于法庭,将因不能提供证据而败诉。如南宋吴汝求诉继母王氏改嫁时所携带的四十七种妆奁田,实系其父吴贡士生前所置,但因提供不出证据而被法官天水判决败诉:“然官凭文书,索出契照,既作王氏名成契,尚复何说。”。职是之故,面对家庭、家族成员个体高涨的证据意识、财产权利意识以及频繁激烈的亲属间财产争讼风潮,宋代法官已认识到要依法以证据定谳事实,方可息讼,若“不以条法以剖判曲直矣。然则何以息讼哉如北宋贵池主簿沈君在调解亲属问财产争讼时能够“辨其曲直”,查清事实。史称沈君:“尝摄铜陵县事,县人有兄弟争财者,先君能为辨其曲直,而卒使之感寤让财,相与同居。”。南宋《名公书判清明集》则真实地记录了宋代法官利用契约等书面证据来定谳亲属间财产讼案事实的大量判词,如“大凡田婚之讼,惟以干照为主”,“交易有争,官司定夺,止凭契约”,“官司岂可视契照关约为文具”纠”’,“察推谓予夺田地之讼,所据在契照,所供在众证,此说极是””等。其中,南宋法官吴恕斋的判词还特别强调辨别契书证据真伪的重要性,称:“切惟官司理断典卖田地之讼,法当以契书为主,而所执契书又当明辨其真伪,则无遁情。惟本县但以契书为可凭,而不知契之真伪尤当辨。”在涉及宋代家族中墓祭族田争讼时,南宋法官吴恕斋亦强调法官应做到:“是非别白,予夺分明,乡村小人,各安其分,不致嚣讼,重伤亲谊。”实际上,宋代官府审理有关墓祭田的争讼案件,通常的处理办法是:“未免亲行定验,然后照两家于照。”因此往往派遣官员亲到墓地考察,然后仔细比对书证:“当职亲到地头,唤集邻保、两词,同登山究实。””在比对、鉴定书证真伪时,有时还要借助宋代官府承认的民间公正机构书铺作出专业鉴定。如南宋法官翁浩堂在审理的“揩擦关书包占山地”家族墓田讼案中,就将徐应辰涂改的关书送交当地书铺鉴别:“当厅令书铺辨验,揩擦改写,字迹晓然,又且外段园山四字,与薄上土名全不相应。’’。实际上,宋代法官在处理亲属问财产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检验、辨析和运用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与勘验证据的方法、策略与技巧。就亲属间财产司法中所辨验与运用的书面书证形式与名称而言,宋代文献中至少有如下称呼:户帖、朱钞、户抄、税籍、招税凭由、契书、契约、契照、契券、契要、文书、砧基簿、砧基白契、上手契、上手赤契、上手干照、上手、断由、断凭、干照、婚书、定亲帖子、订婚私约、关书、分书、支书、阄书、赡茔关约、墓域图、墓志铭、族谱、丁籍、地图、家书、遗嘱等等,不一而足。余英时曾指出中国乾嘉以来缜密细致的考据之法,就是受到宋代司法传统中法官重视证据定谳事实之司法判决风格的深刻影响。他说:“中国的考证法系l2世纪以来从法律体系中发展起来的。‘证据’、‘断案’、‘佐证’这类术语借自听讼折狱。文人出任地方父母官时必须料理民间诉讼。”此处的12世纪显然是指宋代。

2.宋代亲属问财产诉讼中的法律之维在证据定谳亲属问财产讼案事实基础上,与汉唐相较,宋代法官还意识到疏阔的宗法人伦情理在界定亲属间利益纷争时的空洞性与有限性,故而非常重视法律在化解亲属间财产争讼时的重要作用。如南宋法官范应玲就指出官府若不依据条令,就会导致户婚田土等亲属问财产讼案的长期积压以及争讼者的不服与嚣讼:“乡民持讼,或至更历年深,屡断不从,故多顽嚣,意图终讼,亦有失在官府,适以起争。如事涉户昏,不照田令,不合人情,偏经诸司,乃情不获已,未可以一概论。””。故而,宋代法官在重视儒家情理解纷的同时,加强了以法说理、以法调解或以法判决。南宋官箴《州县提纲》卷二《示无理者以法》中总结了州县法官向财产争讼当事人以法说理、以法辨析曲直、以法教育疏导,从而寻求官民双方视域上的融合,最终达到调处息讼、化干戈为玉帛的司法过程。称:“亲揭法帙以示之,且析句为之解说,又从而告之日:‘法既若是,汝虽诉于朝廷,俱不出是耳!使今日曲法庇汝,异时终于受罪,汝果知悔,当从宽贷;不知悔则禁勘汝矣。’稍有知者,往往翻然自悔,或顿首感泣以诉日:‘某之所争,盖人谓某有理耳,今法果如是,某复何言?’故有誓愿退逊而不复竞者,前后用此策以弭讼者颇多。如顽然不知悔,始真之囹圊,尽法而行,自后往往不从劝谏者盖寡。如不先委曲示之以法而骤刑之,彼犹以为无辜而被罪,宜其争愈力而不知止。”宋代还有一些法官善于以法律作为成功调解亲属间财产争讼的后盾和底线。如南宋刘后村所审理的“建昌县刘氏诉立嗣事”这一亲属间争财讼案中,便以在室女应继财产的法律条文警告田通仕:若不接受官府正当性、合理性的诉讼调解方案,即不照“前日合议”而“更纷挈,止得引用尽给在室女之文,全给与二女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汉唐法官不同,当儒家人伦道德在调处亲属间财产争讼显得苍白无力甚或无效时,宋代法官会转而依法判决。实际上,相当多的宋代法官已经意识到伦理教谕在化解亲属间财产争讼时的局限性。如南宋法官蔡久轩说:“官司按法而行,若要如此委屈劝谕,几时是了?”还有法官慨叹日:“诲之非不谆谆,听者终于藐藐,教之不从,继之以怨。”宋代法官莆阳在审理曾氏兄弟争产案中亦说:“劝之以理,则彼有所不从。”叫职是之故,宋代法官在处理亲属间的财产讼案时,有调解和判决的明确区分意识,认识到调解并非是解决亲属间财产争讼的唯一途径,若调解不成,就会依法而断。换言之,宋代法官一般不会反复纠缠于劝谕、调解的漩涡之中而不能自拔。对此,南宋法官胡石壁说:“户婚之法,不断则词不绝。”南宋法官刘后村在“已嫁妻欲据前夫物业”的亲属间财产争讼判词中亦说:“昨来官司未欲遽行定断,谕令对定,亦欲顾全两家情好耳。而词说日见支蔓,祗已烦紊。今据下笔,唯知有理法耳。””南宋法官真德秀在处理“卑幼诉分产不平”讼案时,“常以正名分,厚风俗为先”,故而往往“先谕尊长,自行从公均分”,即劝谕尊长公正调处,但若尊长“坚持不从,然后当官监析”,“当以法断”引。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在知荆门军时,对于涉及父子兄弟争财之讼,常常晓之以儒家的“纲常伦理”,使其“自毁其状,以厚风俗”,但不可训者必“置之法”。南宋法官蔡杭在审理黄居易兄弟三人分家析产讼案时,“欲俾息讼,以全人伦”,劝谕他们“当思同气连枝之意”,试图调处息讼,但由于兄弟三人“嗜利,顽不可化”,蔡杭毅然“从条断遣”。南宋法官韩似斋在审理阿郑夺取其亲女良子“嫁资田业而自为嫁资”一案中说:“当此之事,为官司者,便当据条任理而行之。”实际上,面对纷繁复杂的亲属间财产争讼现实,宋代法官已经从传统纯粹的伦理说教式的无讼理想,逐渐走向了依法息讼的社会现实。宋代法官认为:“事至有司,敬之以法,是盖挽回颓俗之一端也。””。南宋法官吴恕斋说:“宗族有争,所合审处。”宋代的户绝争讼与亲邻田讼,多为依法而断。正如南宋法官范西堂所言:“户绝之家,自有专条,官司处置,一从条令,非谓绝讼,死者可慰舐犊之念,生者可远兼并之嫌,纵有健讼,奚所容喙。”。“且如田讼,自有专条,引条定断,一言可决。”由上述判词中不难看出,宋代法官对依法化解亲属问财产争讼充满了信心。他们不再顽固地坚持以儒家伦理教谕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和调处息讼的唯一依据,而是认为通过依法审断、界定利益纷争,争讼财产的亲属亦能服判。这充分地说明了在宋代亲属间财产讼案的司法判决中,在法理与伦理的博弈中,法律的作用渐凸显;法律作为一种理性规则知识的观念,逐渐融入到宋代法官的司法理念及司法实践中。正如一位宋代法官在立继争产的判词中所言:“法令昭然,有如日星,此州县之所当奉行者。”宋代法官在亲属间财产争讼的司法过程中重视调处,甚或调处优先,但又能够兼顾法律、崇尚法律、依法而断的司法风格与精神,无疑契合了宋代近世化转型、变迁的时代特点,昭示了在宋代亲属间财产争讼中司法渐趋确定性、预测性的时代风貌。

三、宋代亲属财产争讼司法艺术风格与精神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