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9 16:07:59
序论:在您撰写地理学科教学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一旦走入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2]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04).
关键词: 地理课堂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一旦走入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2]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04)。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2]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04)。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教学 策略创新
一、引言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就是以应试为目的进行教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对高中的地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教学形式下,要求地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与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要求高中的地理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原有教学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可以顺利完成。本文就是针对新课改提出的新的要求,为进行教学制度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的方法
1.转变教学主体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之上,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并且老师教学过程之中也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让学生自主探讨的部分。现在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让学生进行创新互动发言的过程只有10%,这显然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并且随着新的教学技术在高中教学之中普及,老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技巧。同时老师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此外老师也要学会使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才可以使高中的地理教学课堂真正上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2.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理念在高中教学课堂之中的普及,要求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偏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一种平等的教学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将自己的困惑讲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和钻研精神。目前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最常抱怨的就是学生的基础不好,教学过程不顺利,但是如果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同学就会在课堂之上,踊跃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老师就更可以更好地观察到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更好的解决,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也无形的增加学生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来临,要求我们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理念从“文本式”走向“实践式”。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不同的,每个同学的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每个教学主体相结合,达成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例如,老师再讲“长江三峡工程”的时候,可以向同学提问对三峡工程的了解多少。此时同学就会从自己所了解之中进行筛选,得出三峡可以发电和防洪、三峡修建要进行大移民、三峡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等等答案。此时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将问题进行归纳,之后再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之后在进行大讨论,这样完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化解问题的重难点,从而辩证的看待三峡工程,丰富学生对三峡的认识,完成教学目标。
4.将考试难点融入教学之中
在进行高中的地理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在一定的教学之后进行检测,从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但是作为这种传统的考试,我们也要进行转变思路,寻找其他的途径改革。比如老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要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融入考试之中,同时老师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之中体会地理教学的魅力,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与课堂之上不一样的内容,丰富学生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之中体验地理教学的魅力,还可以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掌握相关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才可以进行考试时候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增加自己的信心,老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安排教学。
5.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此时老师要通过教学过程之中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及时的处理,并且老师不能仅仅放在单纯的改错和纠错之上,更多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比如,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热力环流”的知识,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部教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首先要进行动画演示,之后讲解热力环流,这样分析出典型的错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教学难点,还可以通过思维运转,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来临,高中教育呼吁创新。我们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整改,老师要不断的创新,积极地吸取新的思想,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改变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促进教学的发展,实现更好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小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写算(教研版),2014.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地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多年来都没有度过的瓶颈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种问题都表明,高中的基础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亟待改革。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同时需要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上的双重侧重,不能只注重理论,也不能只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2.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当前现状
2.1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1.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倡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来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模式[1]。
2.1.2新课标
新课标是指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最根本的标准,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各方面专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制定出来的,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2]。新课标不仅包括宏观上的教育方针,覆盖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执行,同时也包括微观上的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1.3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在学习西方以及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题,同学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老师摆脱了过去一味“灌学”的现象,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地理学科教育的现状
过去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只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课程设置古板而缺少变化,致使学生经过专业的培养却根本没有掌握实际的能力,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所学习的东西却根本没收到成效,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学素质而与地理无缘。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利用,也根本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上到领导下到老师,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应用上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课堂陷入混乱的弊端。
另一方面,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政策下开展的新课标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反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
3.建议措施
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合乎素质教育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新体系,真正将案例教学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是摆在政府、学校和学生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3.1对于政府来说
首先,在政策上,坚持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动摇,坚持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相结合的总方针不动摇,鼓励高中在大的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发展,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校地理教学呈现与现阶段教学不同的风貌。其次,在资金上,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发展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证。
3.2对于高中自身来说
3.2.1加强实践工作
地理学科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3.2.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教师要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与教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自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3对于学生自身来说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要求,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有的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卓越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4.结语
综观全文所述,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战略性调整,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在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下,这种僵局终会被打破,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终会寻找到融合的途径,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J].地理教学.2013,(01):40
[4]王春禹,常丽.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讨.2012,(12):243
【关键词】高中教学;地理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转变
1.教学内容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创新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考研,将地理课程教学赋予生命力,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生活中善于举一反三,将教学内容活学活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传授。
2.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课标中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学目标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的特点,以自己所在地区作为学生的探索发现的对象,通过对生活环境的了解,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对我们爱国情怀,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3.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探索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鼓励学生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1.创设良好的地理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学生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的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是创新人才的标志之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个性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个性化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精神。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有目标、有计划开展讨论、自主探究。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者,当然这需要教师提醒学生组建时要注意学习成绩。让学生自主组建小组有利于合作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上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要求每个小组要提出一个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争辩;教师要走得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和点拨。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有效地统一地理现象和理论内容,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互动的过程,师生两方都应当对教学知识进行反应。地理课程比较单调和乏味,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的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效地统一生活实际的一部分地理现象和地理学科的理论内容。如此,教师不但可以有效地借助教材内容对生活实际当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掌握教材当中的理论性内容,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区知识的时候,能够划分全球为二十四个时区,其中,这分别是西十二时区和东十二时区,接下来为学生解释美国处在西五区到西十区之间,而我国处在东八区,因此美国和我国的时差是九至十四个小时。如此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事例,学生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握时区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与此同时,这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培养学生地理探究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缩短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为地理课堂增添活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周围去发现地理知识,同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使学生关心现代地理的发展和变化。学生身边的土壤、气候等都可以引进地理课堂。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到位,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获得的地理知识,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明确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一、科学方法教育的界定及功能
1.科学方法的界定
什么是科学方法?不同研究者界定科学方法的角度虽不尽相同,但均认为科学方法是学习者或研究者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手段,而且都强调手段的有效性。周光召院士认为科学方法是在严格的科学条件限制下,通过严谨的观察实验,严格的逻辑推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内部各部分以及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相互作用,确定有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形成规律认识。
2.科学方法的功能
教育家杜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认为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因此,教育主要不是去传授那些现有的知识,而应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促进学科的发展
从物理学的发展史看,伽利略的实验法拉开了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序幕。洪堡和李特尔就指出,使地理科学理论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人们对于地理学方法论的认识水平。洪堡将比较法引入自然科学中带动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2)科学方法构建获得科学知识的桥梁
知识是在一定方法上形成的,而一定方法又是知识发展的产物。较早关注科学方法教育的教育家洛克(J.Locke, 1632―1704)认为良好的方法有助于掌握知识、领会事物。伏尔泰(Voltaire, 1694一1778)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出发,强调感觉和经验,认为观察、实验和实际锻炼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
(3)科学方法培养创新
现代教育家布鲁纳提出:能力=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类比、模型法、假说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国科学教育家阿姆斯特朗(H. E. Armstrong, 1840一1937)指出:“理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使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能力,而培育这些基本能力要靠科学方法的训练”。
(4).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
科学方法是联结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纽带,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是通过科学方法这条纽带来实施。皮尔逊强调:“科学方法是通向绝对知识或真理的唯一入口”和“唯一道路”。在赫特纳看来要揭示地理知识中所蕴涵的辩证法,并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也要通过科学方法这条纽带来实施。
二、我国中学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我国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使得目前关于科学方法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但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科学方法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学科科学方法知识的缺乏
很多地理教师把科学方法等同于学习方法,一些地理教师对除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外的地理学科特殊科学方法了解较少,如区域比较和区域综合分析法、地理实验法、空间定位法等。
2.教育观念未转变
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指导, “双基”教育也几乎成了教育界上下一致的共识。部分教育工作者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割裂,缺乏对科学教育的整体认识,甚至完全抛弃了探求科学知识中运用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得不到体现。
3.科学方法教育目标难把握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的组织不能只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也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美国国家地理程标准根据k一4,5一8,9一12年级三个阶段分别对学生所应知道地理技能做了详细制订标准,对4、8、12年级学生划分了“不达标”、“达标”和 “超标”。和美国相比,a.我国地理科学方法目标过于抽象、笼统。b.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和心理发展特点都不相同,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科学方法进行地理科学方法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认、识地理特点及专门科学方法。
4.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不明确
地理课程标准虽提出“过程与方法”为地理教学三个目标之一,但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培养什么;教育应达到何种层次的目标等都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在实践上也远没有像科学知识教学那样,教学内容具体、明确。在教学实践中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自觉性去把握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因而科学方法教育一直还处于较盲目和随意状
态。
三、中学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领域
1.地理观察法
地理研究主要在野外进行。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了解地理。新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活动题在这方面都有体现。如湘教版地理I中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部分有个活动题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所用的道具是一跟细竹竿和一快空地,学生通过观测不同时期的日影长度,运用相关知识计算得出该学校大概的经度;通过地理观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将书本知识联系到实际中,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
2.区域分析综合法
在地理学中,地理空间定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通过空间定位,根据该地区的相关要素的特征,综合分析该区域的特征。区域分析综合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
如分析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这是一道经典的区域分析综合题,首先确定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为下垫面、降水、气温。
① 区域定位:欧洲西部,位于北大西洋的东岸,北纬40-60之间,地形平坦,南部有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脉。
② 分析:北纬40-60之间且位于北大西洋的东岸,所以降水丰富;北纬40-60为温带气候;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气流可以深入大陆内部。
③ 综合:由以上分析可知,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且深入大陆内部。
3.地理实验法
地理学科的知识及体系本身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通过实验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地理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与现代教育追求的在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致的。实验在设计时应该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如湘教版地理I中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一个活动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该实验设计为自己用土壤堆积成个圆锥状,并在其中一个土堆上覆盖一层草皮,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法(纸片、树叶、麦秆)当无草皮覆盖时,怎样保持水土不被流失,并观察最佳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动手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教育。
四.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模式
在进行地理科学方法教育中,主要有个两个模式,既显形模式和隐性模式。显性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教学明确要进行科学方法及具体的方法,在进行教学前告诉学生关于该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应用该科学方法,并告诉学生应用该方法的步骤。隐性科学方法教育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未明确要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但是教学中,运用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了解该方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蔼乃.思维科学与地理思维研究[J] .地理学报.2001,(3).
2.金姝兰,毛尚俊,毛汉玉.中学地理实验课的开设对中学地理教学目标的影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张郁.浅谈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J] .学科教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