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14:52:04
序论:在您撰写对光伏产业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据预测,2050年以后,光伏发电将超过风力发电等其他新能源,成为新能源中占主导地位的能源种类,届时光伏发电成本也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降低成本,技术、产业双推动
据郑方能介绍,当前世界各国对光伏技术的研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国都加大了对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国政府将新能源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培育与扶持。在“十二五”能源科技发展中,太阳能光伏技术是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光伏尚不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优势。主要还是靠政府补贴,如果没有补贴,业主很难承受它高昂的成本。”
“通过政府进行补贴,拉动规模应用,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发电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科技支撑的角度,就是要实现技术突破,提高转化效率和发电寿命,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
据郑方能介绍,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光伏发电和热发电。相对成熟的还是光伏发电。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能应该说是已经很大了,能够完全满足2010年世界总的装机容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的实际出货量超过800万KW,占全球生产总量的50%,而我国光伏电池的95%以上用于出口。就庞大的产能来讲,国内目前的光伏发电装机显得微乎其微,截止去年底累计装机只有80多万KW。
“金太阳”取得了局部成效,未来利好在即
“金太阳示范工程是由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于2009年共同实施的旨在推动我国光伏应用的科技示范工程。我们希望通过金太阳工程的实施,扩大市场,提高技术水平,推进光伏应用。光伏发电的成本构成主要有太阳电池组件、逆变器和支架等平衡系统、安装基础等。硅材料生产本身要耗一定的能量,目前利用成熟的技术,生产每公斤的多晶硅料耗电是上百度级的。目前生产1Wp约需硅料6~7克,光伏系统的能量回收周期只有2年左右,和25年的发电寿命相比,我们获得的能量远远大于生产光伏系统消耗的能量。这几年多晶硅料的价格国际上的波动比较大,每公斤的价格在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之间波动,主要是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多晶硅料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价格的波动,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多晶硅料产能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现在硅材料价格正在逐步回归正常,今后很难再有获得超高额利润的机会了。”
金太阳工程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来,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比预期的还有距离。主要原因是太阳电池成本和电池的供应。2009年当时的国际市场很好,国内电池厂家主要是出口,出口利润高。国内尽管补贴,但也没有出口的利润高。很多国内的业主都买不到电池,这样影响了“金太阳工程”项目的按期完成。“去年,我们对金太阳工程的实施进行了调整:对电池、逆变器、蓄电池等供应商进行了入围招标。业主只能从入围的企业中选择产品,供应商须承诺按时、按质、按承诺的价格提品。应该说,这一措施对降低光伏系统的总体造价,推动批准项目按期实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今年因为国际市场补贴下降,市场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光伏电池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据郑方能介绍,基于新的形势,今年三部门协商对金太阳工程做了一些调整,不再限定光伏组件等只能由入围企业供应产品的规定。
政府需要考虑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进行适时市场调节是必要的。业主可根据需求,向信誉好、质量高、成本低的企业求购产品。主要的目的是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金太阳工程的实施。
“现在虽说是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供应商,其实还是补贴给业主。比如说电池组件本来是每瓦12块钱,业主向供应商付6块,还有6块由国家补给供应商。也就是说业主花了6块钱买了12块钱的东西。
目前,光伏发电还有上网的问题,存在某些政策瓶颈,特别是用户侧并网问题。当然也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光伏国产装备还未成体系发挥作用
“归根结底,要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要实现技术的突破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我们的生产线关键装备基本都是进口的。进口设备非常贵。一套生产线好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考虑到折旧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还有维护、配件更换都是很大的支出。”
郑方能说:“近几年国产的装备也在研发,但总体上还没形成体系,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光伏电池成本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补贴不能是长期的,但国家对产业的扶持不变
问及目前国际补贴降低的原因,郑方能向记者表示,第一、国际上光伏市场发展好的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是实行的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像德国每年光伏上网电价按9~11%的速度递减,以期尽快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光伏并网电价和用户用电电价平衡),每年高出常规电价的部分全民分摊,这几年,光伏安装量连续超过政府预期,补贴额度增加,德国等政府加快降价,有的还限制每年的安装总量。政府补贴不能是长期的,考虑到光伏发电市场的培育有一个过程,政府的补贴只是在某一阶段拉动市场、促进高技术及产品向产业转化,就像小孩刚学走路时,需要大人扶持,待学会走路后,大人就不用扶了;第二、随着技术进步和产量的增大,补贴电价逐年降低符合客观规律。欧盟预计2020年之前,欧盟所有国家都可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到时政府就不用补贴了。今年国际市场总体还是预计快速增长,只不过产能的增加更快,特别是我国光伏产能持续超速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也是一种阶段性的措施,政府不会无止境地拿公共财政的钱去补贴太阳能产业。当然,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国家将来还会出台一些新的激励措施和相关政策。政府补贴太阳光伏产业是基于将来其发电成本完全可以和常规能源竞争,随着常规发电电价的升高和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当光伏发电的成本和常规能源可以竞争时,政府就完全不用补贴了。”
“金太阳示范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补贴500MW以上的光伏发电,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单位KW补贴力度也会逐步减少。三年以后可能还需要继续支持,如何支持及支持多大安装量,我们几个相关部门会再研究。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扶持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这一点是明确的,不会改变”。
降低成本,除规模化应用外,最重要的是技术提升,特别是转化效率的提高。目前,太阳电池的效率晶硅电池,规模生产平均效率也就是15%~17%,非晶薄膜电池5%~7%左右,用全进口生产线有到9%的。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进步,近期晶硅电池发电系统效率达到20%以上,薄膜电池达到10%以上,甚至更高。效率的提高,发电成本自然会降下来。另外,光伏除太阳电池组件的成本持续降低外,平衡系统的成本降低速度更快,我们国家太阳光伏系统的建设成本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
“现在在太阳能资源好的地区一块钱左右的发电成本是可以实现的,也是比较客观的,低于一块钱,比较困难,可能造成企业的亏损。近年来,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成本持续下降,但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出现超低的成本价。当初,我们预计‘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到一块钱以下,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据了解,现在可能已经实现了,但这种实现不完全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包括产业规模扩大、专业分工越来越完善、标准化和规范的应用以及汇率的变化等。所以成本下降的因素不能笼统地说。”
据郑方能介绍,在“十二五”期间,在太阳能方向进行材料、器件、生产装备和系统全产业链整合布局,重点支持三个方向:即:先进的电池技术、先进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接入电网技术以及太阳能电池的装备制造技术。
就近来意大利等国下调光伏发电补贴的事件,郑方能表示,主要是基于市场行为,政府不能干预太多。至于国内的价格战,如果是恶意的降价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样需要政策来规范。现在因为产能的增长大大高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价格回归到合理的价位也是大势所趋。一些小企业原本成本就高了,该淘汰就得淘汰。因为现在太阳能行业相对门槛比较低,什么人都可以进来,有点钱就可以投资,没有技术也可以做,这样的话,成本自然就高。通过价格回归到理性的价格以后,那些价格高的自然就得淘汰了,这是市场调节,是合理的。如果是人为的压价那就是不合理的、不规范的。充分竞争以后才能形成合理的价格。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
【新闻速递】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现状 问题 应用前景
1 光伏发电的发展及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就通过实验发现了“光伏效应”,证实了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在195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制作完成了单晶硅太阳电池,从此进入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发电新时代,而作为最基本光电池材料的晶体硅在光伏发电产业中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工作效率和生产规模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到3美元以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范围内,印度的光伏发电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50多家公司从事与光伏发电技术有关的制造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对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生产在欧、美以及亚洲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目前为止,主要的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规模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其光伏发电市场份额占到了全世界光伏发电总量的五分之四左右。为了成为世界光伏发电市场的领头羊,美国和日本先后出台有关太阳能技术和光伏发电的研究开发计划,如百万屋顶计划和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由此可见,在国际大环境和大市场下,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势头是十分迅猛的。
1959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并于1971年成功应用于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中。1979年我国开始实现单晶硅工厂化,在此之后引进了国外光伏发电产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初步形成了属于我国的光伏产业。而在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国际市场的驱动,我国的光伏产业迎来大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日益增多,光伏发电技术渐渐应用于通信、交通、天气、偏远地区等不同领域.太阳能电池的使用率也逐年提高。尽管我国的光伏发电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同国外比较还有一定距离,但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2 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上游产业污染严重
虽然太阳能源和光伏产业属于绿色无污染的能源产业,但利用太阳能的上游产业和硅材料的相关生产和加工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例如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时会伴随四氯化硅和氯化氢等废气污染物。特别是四氯化硅,如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变成某些酸性物质,从而对土壤带来污染和破坏。我国将大部分目光放到了光伏产业的优点优势上,对太阳能制造引起的相关消极影响却缺乏有效的重视和监管。
2.2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我国拥有众多光伏发电企业,且产业化产品中出口份额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在大部分时间内只重视自身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忽略了同类企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往往无法团结对外,这就导致了当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国际带来的反倾销危机压力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缺乏统一的组织或者协调机制,去管理光伏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仅仅只靠少量的光伏产业协会显然无法满足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3 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尽管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已经减少了数十倍,但同传统发电手段相比价格依旧过高,这也成为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就必须依靠本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我国政府针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仍有所欠缺。在美国,采用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家庭会获得政府一定数额的补助。在法国和印度,使用可再生资源的企业项目都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而在我国,此类针对光伏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手段仍需出台和完善。
2.4 部分群众的认识不足
光伏发电虽然并非近几年的事,但对我国大部分人,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很多人缺少对光伏发电的足够认识,或多或少存在着不信任的态度,这也反映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光伏发电产业缺乏有效宣传与指导,导致消费者认识不足。
3 光伏发电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是人类目前研发的新型能源中最可靠、最有代表性的发电工艺,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必定会代替传统发电方式,成为发电方向的主流。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产值每年能达到40GW,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接近195GW,届时光伏发电的产量会占到全球发电量的1%左右[1]。而到2040年时,光伏发电的比例会快速上涨到21%左右。世界能源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光伏发电为世界总发电带来的贡献呈飞跃式发展,从2000年的0.01%,到2020年的1%,到2040时比例会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急需透过传统的手段,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未来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道路上,我国应采取上网电价均摊方式,通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来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技术成熟后进而过渡到取消法规,使其真正成为切实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太阳能光伏研发中心,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不同的产业基地,例如在我国西部成立硅材料生产基地,而在东部沿海地带建立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在加大光伏发电研究的同时还要积极研发应用光伏的系列产品,包括光伏建材、光伏家电、光伏灯具和文具等。在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和吸收其他新型发电产业优势,通过开展独立光伏电站、城市并网光伏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的建设和示范来大力培育我国光伏发电市场。
4 结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更加主动和高效地利用好光伏发电产业的优势,为光伏发电创造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发展,问题,战略对策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且伴随着大量的环境问题,致使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可再生资源不但能够环节当前人类的能源结构,还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可再生资源,其不但廉价、环保,对环境的污染也小,若是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热量来进行发热的话,能源危机将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1.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提出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就需要对我国当前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1产业融资状况不乐观。为了进行产业相关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进行融资的渠道仅有上市融资、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等几种。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不景气,货币政策收缩,要从银行争取到信贷存在着很大难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上市融资几乎不可能,国内关于风险投资的实践还不十分很充分,当前的融资环境对光伏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将很快被市场所淘汰。
1.2产业对外依赖较强。火力发电会导致CO2排放量增多,光伏产业本来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我国当前的光伏产品去主要用于出口,CO2排放量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国也并没有享受清洁能源,这使得产业发展的目标并未实现,其对于国外市场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若是国外市场的需求量减小或者出口国贸易保护政策实施,我国的光伏行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当前很多对于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都逐渐降温,太阳能电池需求量也逐渐降低。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光伏生产企业,陆续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以维护本国的企业的利益。之所以我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对外依赖性,技术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的百姓享受更多的清洁能源,就需要从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入手。
1.3产能过剩严重。自2006年开始,我国的光伏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诸多企业在海外上市,光伏产业逐渐成为了中央和地方支持的新兴产业,这使得进军光伏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1年底,超过500家光伏企业在进行光伏产品的生产。然而这些产品的结构并不是十分合理,处于光伏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数量占到了大多数,企业重复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产能过剩情况日益突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面临了“寒冬”,很多光伏企业就此夭折。
1.4光伏并网不畅。当前国外市场仍旧是我国光伏企业主要的依赖,为了更好地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将国内市场逐渐打开,为此就需要并网发电向居民出售电力,然而这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其一,技术不是非常成熟,在电网中接入光伏发电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若是鲁莽地进行光伏并网,将会出现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二,太阳能发电受限因素较多。无论是季节、昼夜,还是天气的变化都会对光伏发电造成影响,致使其发电不稳定,若当其出现供电不稳定状况用储备能源发电弥补,则就会造成大量的额外成本的支出。其三,太阳能资源存在区域性,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方是我国的西北部,大量的光伏电当地并不能消耗,需要运输到东部才能实现价值,而长距离的运输成本,也是这一设想的重要的阻碍。其四,补贴政策不完善。光伏电站企业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政策补贴对象,而电网运输企业获得的补贴则比较少,而电网公司为了改善原有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链条容易断裂,若是缺乏相应补贴的话,则很难促进其发展。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我们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来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政策扶持。为了促进光伏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然而这些政策不系统,难以进行有效地落实,为此,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其一,要提升公众对光伏产业的认知度。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看似和公众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只有公众认可和接受这些新兴产业,认识到太阳能资源的重要作用,产业的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用户,采油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群众基础。为了提升公众对光伏产业的认知度,台湾地区采取了相关的政策,通过教育系统的教育、公共系统太阳能的使用来逐渐提升公众的认知。大陆也应该出台相似的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奠定光伏产业的市场基础。其二,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为了更好地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应该对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产业链条,制定系统的光伏行业发展战略,细化产业政策和决策,使产业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三,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为了更好地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制定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这样才能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其四,进行价格激励政策,不断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并逐渐增强传统发电行业的成本,使新能源价格的市场适应性能够得以提升。
2.2解决贸易争端。“双反”调查在欧美等国家发起,由于缺乏在这方面的应对经验,我国的很多光伏企业蒙受了损失,为了更好地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权益,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完善应对机制,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建立预警体系,对行业的相关信息,诸如政策、政治、价格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行业发展的走向进行越策,以便完善相应贸易争端应对手段。其二,提升应诉能力,为了更好地对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进行维护,是国外的贸易环境对我国的贸易自由权进行保障,就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的抗诉能力,以争取应有的权益和保障。其三,加强与国外政府、企业的交流和沟通,为了更好地预防争端的发生,应该建立广泛的交流机制和协商机制,这样才能逐渐改善当前的贸易争端状况。
2.3创新关键技术。巨大的利润是促使光伏企业发展的巨大的动力,然而由于政府引导不到位,我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其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技术能力不强,产品重复竞争压力大,这样就限制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在关键的技术上予以突破,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永恒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促进产学研合作,光伏产业不但需要科研能力、资金实力,还需要技术转化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技术的自主创新,攻破更多的核心技术,就需要推动产学研的合作与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技术转化为产量,促进产业的长远发展。其二,吸取国际经验,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应该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分析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和路径,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光伏产业尽快走出困境。要实现技术的发展,就需要一个系统化的产业平台,国家不但需要建立研发中心、信息中心,还需要建立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只有完善这些企业的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相关的光伏企业能够得到整合,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实现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与长远发展。
2.4规范行业发展。光伏产业本身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若是不顾企业的实际而使这个行业涌入大量的企业的话,只能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的浪费,为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入门槛,使行业的初始发展状况能够更加规范,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在行业组织和检测体系的建设上加强力度。通过行业组织,可以更好地优化我国的行业形象,使其更好地进行自律,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优势;要对行业进行调查和监督,将行业报告进行定期,这样能够保障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相应的重复建设的问题得到改善;整合光伏产业,对于当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要有效地解决,加强对行业的整合,完善中小企业联合经营模式,鼓励优势企业进行兼并、收购,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产能过程的状况。
3.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若是不对这种状况予以改善的话,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但会大幅下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兴产业,如何促进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太阳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可再生资源,其不但廉价、环保,对环境的污染也小,若是能够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热量来进行发热的话,能源危机将能得到很大的缓解。本文分析了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伏产业战略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红波,俞善庆.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发展[J]. 上海电力,2006(04).
[2]吕志新.光伏产业的2008[J]. 阳光能源,2008(01).
目前,我市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在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的组件方面,*的企业已抢得先机,优势较为明显。现已集聚了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鑫美源工贸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光伏设备生产厂家,其中绝大多数厂家分布在海港区。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要设备“层压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他还有一些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如:电池板组框机、玻璃、焊带、电池板接线盒、EVA胶片等多个厂家。
客观说,*光伏产业起始于2000年成立的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市、区的重点扶持下,企业得到了快速提升,产品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陆续向光伏行业提供900多台各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设备,位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中国光伏前30家企业中,有27家使用奥瑞特设备。最近四年,企业每年实现产值翻一番。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我市光伏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以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已在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一定位置,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可以说目前全国光伏产业封装设备的主要基地就在*,并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已具雏形。2008年,全市光伏企业年总产值达2.5亿元,根据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对装备的需求,仅现有品种年递增将超过50%。
二、我市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却也并不尽如人意,整个光伏产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幼稚期”。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把挑战转化成机遇,是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我市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规模不够大,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多数企业散、小、乱,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整体实力不强,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单一,品牌零乱,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光伏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三高”——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是重要的产业特征,稳定的资金链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在国际市场硅料、硅片和组件价格大幅下跌,资本市场骤然变冷时,多数光伏企业资金回笼难、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高度紧张,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腰板不硬”是我市光伏产业的一大弱点。在光伏产业链中,产业结构明显呈现金字塔形,最上游是高纯度硅料生产,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其次才是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越往下游技术和资金门槛越低,利润越薄,竞争力弱,受市场冲击就越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我市既没有上游产品做支撑,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基本也是空白,上、下游产业链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光伏企业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目前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不多,市内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各自为战,为了抢占市场,相互之间不能在技术上沟通,一味在价格或降低设备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各家生产的设备规格不统一,用户在使用、配套消耗品选择、工艺系统配备等方面感到不便,甚至影响到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由于企业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协作与配套体系,使有限资源难以集中使用形成发展合力,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与先发地区比,我市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对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态势及巨大的发展空间缺乏应有认识。在全市范围内认识、了解、研究光伏产业的人不多,既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没有在企业界引起共鸣。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差距明显,在光伏产业的政策、布局、人才和资金等方面还没有配套齐全,形成合力。
五是科技支撑能力弱。虽然我市光伏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像奥瑞特一样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还太少。目前在光伏企业中也只有奥瑞特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大多数企业为近年成立的小型企业,自身处于艰难发展之中,无力投入资金研发,创新能力极其有限。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跟不上,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水平,技术攻关能力上明显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产业链中的“短板”。
六是光伏产业人才短缺。我市有众多的光伏生产企业,显然要求有一大批科技人才支撑,但由于我市尚无太阳能开发应用专业,适用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众多企业基本上是高薪聘请外地专家、高薪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光伏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一些小企业为了生产,甚至相互“挖人”,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频繁“跳槽”的也不在少数。
(二)当前我市光伏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的非理性成长踩了一脚“急刹车”,同时给管理者和投资者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不进行产业规划,不扼制盲目投资,不引导结构调整,不重视技术研发,不加强人才培养,光伏产业就永远“长不大”。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战略布局阶段,主要板块和重点城市都面临洗牌压力,国内34个省市都在抢占光伏产业制高点,明确提出发展光伏产业,大上光伏项目,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今后一段时期,光伏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产业整合趋势将加快,具备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管理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主导市场,而以代工、配套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市场转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另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光伏产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产值已达1600亿元。今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这两个文件被称为“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积极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二是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离网式发电。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贴。4月15日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而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早已启动。同时,在我国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中,节能环保行业占据重要角色,这些投资都为太阳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依据欧美国家的经验,一旦政府出台对商业化太阳能光伏利用的补贴,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将启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每年将呈现100%的爆发式增长。
*是国内光伏设备重要的生产基地,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从近几年国内太阳能光伏设备销售情况看,2006年销售额为5.97亿元;2007年销售额为10.35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17.66亿元;2009年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光伏设备产业的市场需求会依然强劲,也将继续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当前,如果我市能够抢前一步,抓住机遇,以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同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就能逐步跻身光伏产业梯队前列。
三、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启示及思考
通过调研,突出感到,有些光伏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并不占优势,光伏产业起步也不比*早,但他们光伏产业的发展步伐、太阳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加快发展光伏产业有诸多启示。
必须善于抢抓发展先机。可以说,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优势,也不可能自然转化为发展优势,就看是否善于从国家发展全局和宏观政策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我市在光伏装备制造方面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应该敏锐把握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应用步伐对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诸方面的重大意义,感悟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效益,抢抓发展先机,占领发展高地,培育壮大光伏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格局中确立一席之地。
必须注重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较早,但目前全市却没有一个光伏组件生产厂家,值得深思。要真正做大做强我市光伏产业,必须重视和研究产业自身特点,在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就把分散的产业节点联成产业链,使各链条有序衔接,同类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光伏企业的合作交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补链式”专业招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积极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互动是朝阳产业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市光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虽然有些优势,但若政府支持的力度不足,强度不够,也难以在强手如林的光伏产业领域争取到发展先机,也就难有作为。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规划、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给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有效引导市场、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增强企业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信心,形成促进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合力,培育形成优势产业。
我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如若借鉴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给予扶持,以积极的姿态加以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就能在未来国内市场中占得先机。
四、加快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我市光伏产业应坚持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环节实施“适时突破材料、发展电池组件、壮大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依托我市光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强化项目引进,打通产业链,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府推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在海港区建立光伏产业园,为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平台。由于我市80%的光伏生产企业集聚在海港区,要立足海港区现有基础,建立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短期内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有利于抢占国内光伏产业制高点。二是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入驻产业园的光伏企业在投资、用地、税费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目前海港区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基地的若干政策规定》,但由于市、区管理权限不同,在用地、税费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建议在光伏产业政策制定上要实现市、区联动,市、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切实提出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我市光伏产业整体发展。三是设立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市财政从每年增加的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统筹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成立协调机构,强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联动要求高,而且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离不开统一、高效、科学的组织引导。由于我市光伏产业尚无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不足,已经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太阳能光伏这一朝阳产业的加速发展。建议考虑实行由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组织机构“光伏产业发展办公室”,加强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跟踪、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动态;引导市内外投资者来我市对光伏产业进行投资。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有机协调的工作机制,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我市现有光伏企业都在迅速扩大产能,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准备投资光伏领域,企业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但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况,缺乏统一的引导。我市应尽快制定《*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要多听专家和企业意见。重点对光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保障措施作出明确的具有前瞻性的谋划,对太阳能推广应用的重点、目标、步骤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统一各方面的行动,促进部门分工职责的落实。这对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能够引导企业找准定位,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相互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形成发展合力。
——注重产业的有序衔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目前,我市在光伏组件的组装设备(层压机)和组装材料(光伏焊带)方面已形成规模,具有国内知名度。但在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终端应用产品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方面还很薄弱,几乎没有企业在做。当前应着力破解产业链难题,根据我市情况,努力保持住光伏产业中游占据的优势地位,在产业结构上以做强中游为核心,加强与省内上游生产企业合作,在材料方面适时寻求突破,并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可按照“适时突破材料、壮大电池组件、发展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打造更趋合理的光伏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注重把握市内光伏产业的前后衔接及合理配套,引导企业投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作到资源共享,前道扶后道或后道扶前道,实现产能、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恶性竞争。
——培育强势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由于太阳能电池封装设备的制造是集机械、电子、真空、加热系统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生产过程必然形成紧密联结的产业链,其规模化的分工协作,构筑了各资源、技术、成本等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其大规模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先发省市经验看,也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支持,产业带动效果显著。无锡通过扶持尚德新能源、邢台扶持晶龙集团、保定扶持英利新能源等,均在本地形成百亿产值的光伏产业群。在我市现有光伏企业中,奥瑞特、博硕两家企业已在国内光伏能源设备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具备了较强龙头带动能力。所以,我市应积极扶持这两家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发展光伏产业和相关产品,拓展、延长光伏产业链,实现增量推动,提升产业水平,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光伏产业发展优势。
——加大对光伏产业的宣传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要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光伏产业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共识,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意识,创造加速发展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同时,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要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注重成效。结合城市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适当加快我市太阳能路灯、交通指挥灯、广告灯箱、太阳能广场照明、建筑亮化美化工程太阳能源的推广应用,加速新建公用设施和住宅小区太阳能集热采暖建筑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引导对既有建筑实施应用改造,形成太阳能应用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全市城乡太阳能的规模应用,使太阳能应用成为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供应链;战略联盟;光伏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32 —02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日本核泄露危机,世界各国都对核电的发展更谨慎,从而对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的追求都大加强,这无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但伴随着这一两年硅等原材料的大幅瀑跌及各国对光伏政策的从严,光伏企业可谓是正处于严冬。我国光伏企业大量靠出口,更加重了我国的光伏企业的困境。
对中国各地区的光伏产业来讲,可谓"海外市场不稳定,国内市场不确定",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方面也在短期内难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各大豪强企业在规模、技术、资本等竞争力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唯有依靠控制或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得以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各省市地区加强光伏供应链条上的各企业的合作,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科学进行光伏产业供应链整合,成为各省市地区提升光伏产业自身竞争力,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突破方向。
一、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在国外良好的政策的趋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段很好的发展时期,带动了中国大量的光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已成为光伏生产应用大国。但随着今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和对中国光伏组件的限制,以及各国对光伏补贴政策的调整。我国大量光伏企业在国外市场都处于低迷的状态,造成我国多晶硅产能过剩,小企业无法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光伏企业洗牌在即,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中国在中下游的优势强于上游。竞争日趋激烈,光伏产业面临整合,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加快,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购并或倒闭,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将面临过度供给所带来的毛利压力。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光伏企业产业链面临局部调整。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五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随着业内厂商对上游利润的逐渐摊薄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下游。上游厂商和风险投资将会加大诸如太阳能电池片与应用系统等中下游环节的资本投入,产业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二、 中国光伏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2]
我国光伏企业已成为国际新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目前国内已形成包括多晶硅制造、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以及系统应用的产业链,并表成以此为核心的完整供应链。
过去几年光伏市场过度扩张,整个光伏产业格局呈倒置漏斗形状,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较少且扩张速度较慢,原料供应成产业发展瓶颈。产业链上游为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企业。下游企业扩张较快,原料供应不足导致短期产能过剩。原料价格上涨、供应不稳定是国内光伏企业所必须共同面对的困难。因此,对光伏产业供应链进行管理是各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三、供应链战略联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各地区提升竞争力分析[3]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何加强供应链通过供应链战略联盟提升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需要恰当的评价指标和合适的评价方法以检验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否得到提升。已有不少学者开展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但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公认较完善的对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对于各地区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光伏产业竞争力变化的评价研究尤为不足。本文设计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一)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变化综合评价
供应链中实施战略联盟会对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构成要素产生影响,特别是光伏核心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核心企业及整个链条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
决定一个产业是否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四个因素进行分析: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二是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以国外需求为主)。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四是光伏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除了上述四种因素外机会和政府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对是光伏企业来说,由于受各国政府政策的驱动,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设计了包含上述5个方面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三)供应链战略联盟对光伏产业竞争力促进作用评价[5]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供应链战略联盟对光伏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具体的评价过程如下:(1)确定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建立权重集。设定Yi对Y的权重分别为ω1,ω2,ω3,ω4,ω5。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设计专家调查表,由行业内的专家将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以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中两个元素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
关键词:光伏产业 快速扩张 原因 应对之策
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非再生化石能源的需求,转而应用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由于太阳能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可利用的最大能量来源,利用太阳能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由此,催生了光伏产业。光伏产业致力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它包括多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组件和相关生产设备的生产、光伏发电系统等。
欧美国家和日本率先利用太阳能发电,因此,也是最早发展光伏产业的国家。中国光伏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并在2004年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过程。2007年至今,中国的光伏电池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外需,绝大部分光伏产品依赖出口。出口的迅速扩张,加之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欧美光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美欧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双反”调查。
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终裁结果: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关税范围为23.75%—254.66%。9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发展光伏产业,需要我们探究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然后,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最后,本文给出光伏产业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一、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
最近10年,整个世界的太阳能产业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最近3年,更是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中国光伏产业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增长率,2004—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0%。2011年,在中国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企业7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70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就业人数达30万人。2011年,中国的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2GW的光伏企业,连续两年高居市场研究机构IMS Research出货量排行榜之首。光伏组件出货量前五中唯一一家非中国光伏企业是美国的First Solar,排名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张过快,远高于欧美需求的增速,自2008年以来太阳能板批发价格下跌了近四分之三。
二、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在市场经济中,某个产业快速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投资该行业有利可图,而且利润率要高于其他行业。进一步,我们可以将光伏产业高利润的原因分解为三个。
第一,欧盟着力推行太阳能发电支撑了光伏电池需求的增长。欧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者,积极施行各种碳减排措施。近20年来,欧盟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欧盟是世界上光伏发电量最大的地区,2008年,欧盟的光伏发电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预计在2020年,光伏发电量占欧盟总发电量的12%。欧盟对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对光伏电池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外需,尤其是欧洲市场。
第二,中国光伏产业具备快速扩张的供给因素。首先,我国的光伏产业具有加工贸易的性质,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均靠进口。其次,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助于光伏产品在国际上树立价格优势。
第三,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为了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地方政府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从名义上讲,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又由于光伏产业的高额利润,企业愿意投资,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产业。为了发展光伏产业,地方政府在土地价格、贷款等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
三、中国光伏产业的应对之策
第一,政府应鼓励应用光伏发电,创造光伏电池的国内需求。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得益于欧盟市场的扩大,同样,光伏产业的困境也是由于欧债危机导致欧盟需求的下降。严重依赖外需的现状导致中国的光伏产业受制于外国。201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仅为0.1%。中国应用太阳能发电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使得光伏产业稳定发展,致力于创造国内需求是政府下一步的政策方向。
第二,整合现有企业,大力支持研发。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大型光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许多中小光伏企业更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产业整合不可避免。为此,中央政府应该致力于整合现有光伏企业。许多地方政府由于前期对光伏企业的贷款扶持,已经被光伏企业绑架,整合光伏产业的任务应该由中央政府完成。将光伏企业整合成少数具有发展空间的大企业,并把未来的方向确定为突破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改变依赖外国核心技术的局面。
第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为了应对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的“双反”调查,对于没有最后裁定的诉讼,最适宜的解决方法是协商解决争端。首先,说明中国政府并未对光伏企业进行巨额补贴,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优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光伏电池加工贸易的性质。其次,让欧美认识到对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会危及到欧美自身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从欧美进口了相应的设备,为欧美的光伏产业创造了就业。最后,中国可以考虑主动削减对欧美的出口,让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美的出口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光伏产业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第一,要深刻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因此,只有当某个产业确实做到了节能减排才能称得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将发展光伏产业理解为生产光伏电池,而并未利用光伏电池进行发电,这并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生产光伏电池,又重走加工贸易的老路,并没有走自主研发之路。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能集中于某个产品,只有该产业确实做到了节能减排,才能称得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抑制企业盲目扩张,鼓励研发。中国企业起初投资光伏产业,主要是看到了其背后的巨大利润,因此,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然后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各种政策扶持来快速发展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不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盲目扩张,尽管短期内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从长期看,抗击外来风险的能力太弱,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该抑制企业的盲目扩张,并鼓励研发。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6
随着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光伏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识别时间,使得学术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二是新兴产业许多指标没有纳入统计口径,导致研究数据匮乏。
1 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学术界总体上依然看好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具体说来,国内学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发展迈入新阶段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从现实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能源结构优化效应、产业经济效应以及节能减排效应,这些效应都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诉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从战略角度看,抢占新能源高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当顺应大势,居安思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受欧美国家反倾销战略的影响,遭遇了最强“寒冬”。2013年年底,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份额的萎缩,这场“双反之争”也基本落下帷幕。关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国内学者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自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状况开始企稳回升,各大光伏上市公司也逐步扭亏为盈。伴随新兴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众多利好消息昭示着我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1.2 国内市场培育滞后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年增长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光伏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培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光伏需求市场的发展。熊勇清等认为,市场培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背离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基本规律;市场培育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严重背离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两个背离”是造成我国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国内外市场协同培育当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务实之举。
1.3 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过,国内学者在承认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指出光伏产业的产业过剩不同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只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不是绝对的“产能过剩”。王文祥认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是由于需求暂时萎缩与产能迅速扩张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过剩,产业并没有因此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描述的衰退期。
1.4 产业技术创新不足
刘燕认为,国内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科技附加值低,在硅料提纯、生产设备设计开发、光伏组件生产及组装、测试技术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偶有创新也多为工序创新和工艺细节改进。我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创新为驱动,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光伏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自太阳能光伏概念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光伏强国。对于这些光伏强国的发展经验,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刘益君分析了各国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 德国经验
1991年,德国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之后德国主要采用了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二是通过贷款优先鼓励居民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并对贷款贴息。
2.2 美国经验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能源政策法》为法律依据,通过法律上制定光伏产业相关公共政策、税收政策、融资和研发支持政策,采取减免税收、税收抵扣、财政补助、投资科研等手段,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2.3 日本经验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很早就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日本政府在1994―2005年间对住宅建筑用光伏发电系统实行补贴政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且根据初期设置费用的降低逐步减少补助费用。如今,日本政府又开始大力鼓励光伏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以期用先进技术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3 光伏产业激励政策机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鼓励性发展政策得以出台并实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政策在制定或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
3.1 国家级激励政策存在扭曲现象
肖兴志等在观照他国政策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我国现有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励机制存在标准不一的扭曲现象,表现为对光伏产品生产补贴过度而光伏发电补贴不足。激励政策指向不平等,导致了国内光伏发展重生产而轻应用,为此,必须要重构我国光伏发电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光伏上网电价,禁止对光伏生产环节实施不当补贴,完善光伏发电环节补贴和光伏发输电及计量的研发激励。
3.2 地方性激励政策存在缺陷
谭琪等分析了我国地方性的光伏产业激励政策体系,发现现行的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结构性缺陷表现为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内容性缺陷表现为缺乏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配套性缺陷表现为大量综合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沟通性缺陷表现为各级政府政策体系之间存在一定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43-47.
[2]肖翠仙.中国光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3):117-118.
[3]熊勇清,黄健柏.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2013(12):52-57.
[4]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1):87-97.
[5]刘燕,聂思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5(2):58-61.
[6]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221-223.
[7]肖兴志,李少林.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方式、他国观照与机制重构[J].改革,2014(7):75-86.
[8]谭琪,及月如.我国地方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创新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