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7 16:19:07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第1篇

新《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旧课程当中最缺少的。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现代生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显然,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使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并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及机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列为我们生物教学理念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来倡导,就是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贯彻。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它既是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它来启迪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其次,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这是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几个方面:第一,要结合课标,探究后要求学生阐明问题、方法、对照组、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实验的误差,要求他们对指导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思考和说明。高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最终应该构造出一种解释方案或一个模型,同时要求他们的解释更加精致。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探究目标和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注意一定的梯度和难度。第二,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适合探究的内容才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如: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具有足够的探究资料才采用探究式教学,否则将造成无病的尴尬状态。第三,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一个课堂无法探究较大的题目,我们需要把探究题目变小。为了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准备足够资料和整理有用资料是很必要的。第四,寻找合适的探究点,设计探究问题。教师计划让学生做的探究活动、所探究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渴望知道答案的问题,探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学生基本具备或经过学习可以具备的。在具体实施探究活动中,更要注意“度”的把握,既不能让学生感到无从探究,又不能让活动过分活跃。

最后,作为教师,带领好学生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科学探究也是需要科学方法的,包括哲学层次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内的特殊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在生物课中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取经验材料的方法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现代生物实验教材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但不是孤立地讲授科学方法,而是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具体的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领悟科学方法。同时,要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就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性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的侧重点: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上。因此,一项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仍然有非常切合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而且,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想成功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学会控制好课堂,要会组织、会制造气氛、会导课、会提问、会总结和会评价。

总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就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培养现代公民和创新人才的需要,是生物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我们每一名高中生物教师,要意识到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引路人、促进者、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第2篇

关键词:实验课;兴趣;效率;主体;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41-01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上好实验课是探究生物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能使学生直接接触生物,观察生命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但在个别学校,由于实验条件受限,学生完全依靠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来获取知识。结果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许多非常抽象生物知识无法弄懂,学生只得凭借书面的文字表达和陈述一知半解进行掌握,许多生活现象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缺乏说服力。因此,要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生物知识,就必须借助于实验教学。我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专门开设了中招理化生试验考试.无形中为试验课的开展起到了大力的促进作用.实验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生物实验课的重要性

生物学科又被称为实验科学,是因为它的产生、发展、形成科学的整个过程都是以一定的实验为基础的。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细胞,从而将生物学推到一个崭新的领域。19世纪德国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实验依靠自身丰富的生物知识提出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同一世纪中叶,达尔文在对野生和家养的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学说,孟德尔经过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和重组的假设。前人在许多生物领域取得的科学成就都是在生物的实验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样在生物教学中也离不开生物实验。

2实验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为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所以说,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演示实验,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与否关系重大。演示成功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如关于吸水失水的演示实验,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吸水放水的作用原理,而且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很想自己动手做。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以后的几个实验及教学内容的兴趣。学生最喜欢实验教学尤其是亲自动手做的实验。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微观世界里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和神奇的生命现象深深地打动着学生,只要教师加以合理的引导,学生就会对生物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为今后生物课单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点燃了星星之火。所以开好实验课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解决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认识,更有助于今后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实验课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概念,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原理概念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然而几乎任何一个概念原理都是由生物实验得来的,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识记这些概念和原理,面对目前开放式试题的出现,题型灵活,思维发散,仅靠以前盲目的背诵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是怎样验证的,如何得来的,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这一过程就是靠实验来完成的。新课程学习在实验课中,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器具真实地再现概念原理的发现过程,从而验证相关知识点。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自验证了课本内容,而且动员学生身体的多种感官参与,充分发挥了大脑的记忆能力,可以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实验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其它能力的提高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进行各种实验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就是说教育要成为一种工具,利用这种工具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思考和对待所遇到的问题。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性情,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和机会,让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动脑,想一想相关的知识是从何而来的,用自己的想法去验证课本知识,从而在此过程中掌握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实验课中学生的眼睛、大脑、手等应同时被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必须借助已有知识通过细心的观察、合理的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多是以观察入手,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亲眼看、亲手摸、亲自分析研究。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各种能力的提高。

5实验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

任何一项结论、定理都不是说对就对的,而是通过实验来求证,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样,任何一项结论定理都是经得起实验验证的。实验课就要求学生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做实验,而不是抱着验证的态度去做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数据和结果要正确地进行报告填写,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6实验课要敢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3篇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任务。

    实验是一种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探索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进入 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实验作支撑。因此,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人才,高中生物课程承担着培养具有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未来社会人才的任务。所以,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内容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之一。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较,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内容、数量和类型都有显着地变化。《标准》中必修1模块列有实验5个,探究4个,资料搜集和分析2个,参观1个。《大纲》中列有实验6个,研究性课题1个。《标准》中不仅实验数目多,而且有各种实验类型,通过这些多样的实验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通过《标准》中的《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通过5、6、8和9等实验,接受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通过5和10,培养其实验创新能力;通过11和12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其中实验和探究,一方面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种方法和技能。但是,《大纲》中的6个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在能力培养方面比较单一。

    另外,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必修3“稳态与内环境”的《标准》中包含的实验内容和类型也都明显多于《大纲》,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假说——演绎、理解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取样调查等方法,而且对于学生全面领悟科学方法也十分重要。《标准》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内容全部是实验课,共选择了13项课题,其中包含的具体实验内容,多数将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而《大纲》中选修部分仅列有实验2个,实习1个,形式和能力培养方面都很单一。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重视能力目标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观察所得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慢。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例如,让学生明确实验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掌握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学生在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不了解,总是一开始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高,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视野小。因此,高倍镜只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放大倍数低,但看到的细胞多,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有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低倍镜、高倍镜。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注重强化过程训练。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如显微镜使用、临时装片制作等,还要求学生能使各项实验基本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并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因此,实验教学必须强调过程训练。以探究性实验为例,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增强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第4篇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任务。

实验是一种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探索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进入 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实验作支撑。因此,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人才,高中生物课程承担着培养具有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未来社会人才的任务。所以,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内容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之一。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较,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内容、数量和类型都有显著地变化。《标准》中必修1模块列有实验5个,探究4个,资料搜集和分析2个,参观1个。《大纲》中列有实验6个,研究性课题1个。《标准》中不仅实验数目多,而且有各种实验类型,通过这些多样的实验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通过《标准》中的《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通过5、6、8和9等实验,接受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通过5和10,培养其实验创新能力;通过11和12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其中实验和探究,一方面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种方法和技能。但是,《大纲》中的6个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在能力培养方面比较单一。

另外,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必修3“稳态与内环境”的《标准》中包含的实验内容和类型也都明显多于《大纲》,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假说——演绎、理解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取样调查等方法,而且对于学生全面领悟科学方法也十分重要。《标准》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内容全部是实验课,共选择了13项课题,其中包含的具体实验内容,多数将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而《大纲》中选修部分仅列有实验2个,实习1个,形式和能力培养方面都很单一。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重视能力目标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观察所得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慢。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例如,让学生明确实验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掌握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学生在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不了解,总是一开始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高,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视野小。因此,高倍镜只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放大倍数低,但看到的细胞多,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有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低倍镜、高倍镜。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注重强化过程训练。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如显微镜使用、临时装片制作等,还要求学生能使各项实验基本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并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因此,实验教学必须强调过程训练。以探究性实验为例,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增强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第5篇

关键词:生物;初中学习;中考;知识

这些年来各方面呼吁学生减负,初中的升学考试不再考生物这门学科,生物这门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心中地位下降,生物学科也没有足够的地位。各种考核绩效压的老师喘不过气,学生忙于升学,生物中考不算分数,家长和学生重视不够,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生物安排的时候不合理,这样很明显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制约,学生对生物没有兴趣可言。

生物学不管是对学生的生活还是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时候,我会跟学生讲解清楚什么是光合作用,它的原理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还有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原料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等等,这一部分的知识对初中生学习化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学习酵母菌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酵母菌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拿生活中蒸馒头或者酿造甜面酱酝酿美酒来举例,课前让学生在家里亲自动手尝试下,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添了生活乐趣;还有生物中有一个学生都想回避的课时――生理课,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大大方方地给学生传授,告诉学生不应该害羞,这是科学,这些内容对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来讲很重要,家长容易忘记或者不好意思告诉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很重要,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青春期不注意卫生,影响成长中的健康。

多年从事生物教学,我认为学好生物知识很有作用,下面列举几条供大家参考:

一、生物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好的作用

初中生物课堂以外所需要的科技活动,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以开发科技成果作为目的,显然不实际,换个角度来说,就是课上去了解掌握一些生物知识,课下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或者休息中有兴趣地尝试一些生物方面的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把压在学生心理上感觉科学活动遥不可及的心理抹掉,培养学生从小就树立研究科学的自信心,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学生非智力因素可以发展学生智力

意志、情感、兴趣等方面都是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两方面非智力因素都起推动和调节的重要作用。在人才成长中非智力因素有更大的作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生物界的绚丽多彩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男生偏爱动物,女生偏爱草花,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调动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比如,饲养蚯蚓、种花赏花、帮助学校树木挂牌等活动吸引学生。开展这些活动,学生要付出劳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失败和成功都经历后,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劳动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更好、更高的学习品质也会形成。

三、生物学习可以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 课堂导入

导入不仅仅是宣告一节课的内容,更是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一节课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生物课堂导入方法。

一、利用图片内容直观地导入教学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图片,马上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今天又要学习什么内容了?”由此,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一)通过课本相关图片导入

例如,在学习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这节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艾滋病感染者的图片。通过图片,学生会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病毒对身体的摧残。学生就会产生是什么原因使人的身体受到这样严重的摧残如何预防等等一些疑问。这样,学生一上课就关注患这种疾病的病因,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热点、焦点新闻图片导入

例如,在“人与生物圈”的教学中,要关注大气污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的环境问题,直接告诉学生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造成的,学生印象不深。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我就展示了普通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买什么样的汽车,并问询学生选择汽车的标准是什么。我根据学生的选择做出评价,引导学生根据节能环保的标准购车,同时根据为什么要选择节能环保的车,引出我们关注环境问题,即“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通过图片的引导,发现自己对“温室效应”的认识还不全面,激发学生要认真地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利用影音资料导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影像资料。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这些影像资料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人与生物圈”时,我就利用了一些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的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通过为学生展示 “藏羚羊的迁徙”片段,让学生感受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利用人与藏羚羊的关系导入“人与生物圈”的教学。通过影片的介绍,学生感受到了藏羚羊迁徙的壮观还感受到人类对藏羚羊的影响。看完后,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人与生物的关系上,这时我顺势开展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利用学生实验观察导入教学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这样,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形成一条学习“链条”:实验惊奇兴趣产生学习积极性(学习需要)探索(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能力。

例如,在讲述“渗透吸水”这一知识点时,自己提前一天让一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小实验,实验过程是:准备两个大小相似的马铃薯,并在马铃薯上挖两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30%的蔗糖溶液,标记初始液面高度。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参与实验的学生先介绍操作过程,并展示实验结果。(放清水的液面下降,放蔗糖的则液面上升;放清水的马铃薯硬,放蔗糖的马铃薯软。)再联系日常生活,给蔬菜喷洒清水能保持新鲜,而腌制咸菜时会出现大量的水渗出的现象,使学生建立一个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的基本印象,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半透膜的实验来揭示渗透吸水的实质。

四、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

教师应通过生产、生活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等,启发学生关注生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法

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我提前一个月让三到四名学生在自己的教室养一盆观赏叶类的花,要求他们注意给花及时浇水,不要改变花盆的方向和位置,注意观察茎的生长方向。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直接观察这盆花的茎生长方向,会看到茎是朝向窗户的方向生长的。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我进一步设问:“什么物质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知识能创造财富――生产技术应用导入

在讲授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这节课时,我利用投影展示在一次农业成果展中展出的“番茄树”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这棵“番茄树”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番茄在长势、产量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长得高大,产量高”。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棵‘番茄树’能够在无土的条件下很好生长,下面的培养液为它提供了哪些营养?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分析。最终得到结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是矿质元素和水。学生还结合矿质元素的吸收原理,认识到在生产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五、形象、幽默的语言导入

形象幽默的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与生物教学相关的谚语作为课堂导入。例如,在介绍食物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污泥”导入;在讲解遗传学时可以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谚语导入。又如,讲到保护生物资源,阐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价值时,我推荐了《屎壳郎出国记》和《苍蝇的免疫力》这两篇课外读物。学生极感兴趣,同时明白了不起眼的生物或暂时有害的生物,将来也许就是宝贝。

第7篇

引言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与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包含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基因学、人体学与遗传学等内容,重点与难点都比较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课上讲,让学生们在课下死记硬背,那么教学质量与效率肯定是非常低的。即使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也未必能使学生们理解内涵,这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在生物课程上开展实验课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解开生命的奥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生物开展教学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1]。

1.初中生物教学开展实验课程的重要意义

1.1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因为生物课本都是些静态的缺少生机的图片,也没有优美的文字吸引学生,所以单纯讲述课本的理论知识,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降低生物的枯燥感,并且能慢慢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动物细胞结构的时候,老师首先讲授理论知识,紧接着教会学生们使用显微镜、制作细胞标本、涂片与装片等,学生们对亲手操作实验兴趣度比较高,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

1.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能力

生物理论知识是比较笼统的,有的知识点超出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如果强硬地让学生们记住,那么其效果是不好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剖析重点与难点,从而降低学生们的理解难度,降低学生们的心理负担[3],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植物花的结构”时,可以借助采摘的桃花动手尝试。在放大镜下,能更好地理解桃花雌蕊、雄蕊的形状和组成,同时将花的各个结构与概念相对应,从而将书本上静态的枯燥的知识活化,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理解记忆。

1.3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动手能力普遍偏弱,“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掌握理论知识却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生物实验,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亲自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未知事物的习惯。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观察能力

实施生物实验课程,可以引发与启迪学生们思考。例如,草履虫为什么能够趋利避害呢?它能趋向培养液而不是盐水,是因为它有应激性,所以它才能把好的与坏的区分开来。因此,生物实验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发散思维。再者草履虫非常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细致地观察才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4]。

2.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实验教学必须紧密联系课程

实验教学要与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如果生物课程与教学内容无关,对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就只能适得其反。所以,老师在设计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时,要严格备课,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5]。

2.2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

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明确,方法要适当。例如,在人体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有,让学生掌握物镜、目镜、载玻片等调整方法,使学生学会涂片、装片,使学生知道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液等知识内涵与各自的功能与作用等。通过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学生们知道要学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并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2.3实验演示可视度高,易于学生们观察。

在生物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验器材要求可视度高,以便学生们观察。如果学生们没有观察到实验的详细过程,那么该生物实验课程无疑是失败的。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过程要放慢,如果学生看不清或者没有弄明白,实验就要重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例如,演示“观察叶片结构”实验中的徒手切片,可以通过投影仪放大,老师边操作边讲解,学生们就能更好地观察实验方法和其中要注意的细节处,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4实验教学力求简便,易于学生们理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要太复杂,力求简便易懂,强化实验的实际效果。因为初中生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实验,以便学生们吸收与消化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观察动物细胞”实验中,只要轻轻地用牙签刮下口腔内侧壁,然后把牙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就制成临时装片了。

2.5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们思考。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演示实验,这样的效果是不佳的。要多多与学生们交流,可以采取问答方式,也可以采用互动方式,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与了解。例如,在介绍草履虫的实验时,我会问草履虫细胞内的细胞质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会不停流动呢?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们思考,并得出细胞质流动有利于其进行物质交换的知识点。

2.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生物教学。

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与承受的能力选择教学内容,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青蛙或者鱼类的解剖实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开展动物的解剖实验,已经超出了学生们所能够承受的心理能力。如果选择动物活体实验,就只能选择低等的生物作为标本,而不能选择脊椎动物。

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

3.1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课堂上,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机械地演示实验,如果只是演示则教学效果是非常低的,只有在演示过程中不断地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才能引发学生们思考生命的奥秘与自然的奥秘,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细胞进行形象的比喻,方便学生们理解,同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世界上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不只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3.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模式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现在初中生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弱,要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动手,在开展学生动手实验以前,要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免损毁器材。例如,做细胞实验时,要使学生们掌握安装显微镜,调整目镜、物镜与涂抹玻片等。

3.3逐步培养学生将课堂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在室内实验非常重要,在室外实验也同样重要,因此,有必要将生物实验课堂转移到室外。例如,学习生物的根系,老师吩咐学生们每人拔出一根杂草,分别要学生们指出根尖、根冠等,可以将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帮助学生们吸收与消化笼统的理论的知识。

4.结语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教学实际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积极开展初中生物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树立实验教学的意识,并且注意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我国生物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仁雄.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刘胜刚.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与实验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3]徐世英.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