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工降雨的害处范文

时间:2024-01-17 14:54:45

序论:在您撰写人工降雨的害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第1篇

雨――我们知道,云是离散形式的液态水(小水滴)或固态水(小冰晶)形成的.其形成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冷气流时放出热量,以尘埃为核心凝结(凝华)成数目巨大、直径很小的小水滴(小冰晶).可见,无论是朵朵白云还是满天乌云,均不是水蒸气的集合,而是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或者凝华后的产物,由液态水滴为主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由小冰晶为主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

在一定的温度、气压的条件下,水成云内小水滴由于水蒸气的不断液化而逐渐增大,当增大到不能在空中悬浮时就会下落到地面,这就成了雨.而对冰成云和混合云来说,是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凝华使冰成云或混合云中的小冰晶不断增大,从而形成冰晶或雪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较高温度的气流后又熔化为水滴下落到地面,从而形成降雨.

雨滴的直径在0.1~7mm之间,按其大小和降落缓急可分为毛毛雨、小雨、中雨、大雨、阵雨、暴雨.适时适量的降雨能够解除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降雨过程称为“天降甘霖”、“及时喜雨”,并把“风调雨顺”与“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联系起来,可见雨水在人们心目中多么重要.

了解了雨滴的成因,就可以实施人工降雨以解除干旱,其方法是利用高射炮、小火箭或飞机把食盐、碘化银或干冰(故态二氧化碳)粉末播撒到云层中,作为凝结核和降温剂,促使水蒸气液化为小雨滴以及加速小雨滴变大直至下落为雨.

露――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露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以上罢了.

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较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霜――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熔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熔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么,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等.

霜本身对植物本没有害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时产生的“冻害”.

雾――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km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一般来说,秋冬早晨雾特别多,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m3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g;而气温在20℃时,1m3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g.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并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悬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雾.

第2篇

关键词:误区原因 草坪功能 合理应用 草坪问题 草坪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37-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旅游业的发展,到城市绿化美化;从体育事业的发展,到城市环保、水土保持、公路护坡等,我国曾刮起一股草坪热。但20世纪末期以来,草坪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暴露无疑。而这样就使得人们对草坪的了解产生了模糊,故而,中国内的草坪业也相继进入低谷期,同时社会也对草坪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与误区,其表现在以下方面:(1)草坪易产生病虫的害处多;(2)草坪在耗水耗养料上的成本较高;(3)草坪的生态功能上不全面,较小;(4)草坪没有灌木与大乔木绿量。

1 误区产生的原因

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主要有很多种造成的,既有传统方面的原因,也存在国内在草坪科研上的滞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一,国内对草种的研发缺乏积极性,同时草坪在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得到较好的转化;第二,国内各地在草坪管理技术发展上没有形成一套很好的规范,例如:草坪的灌溉、施肥、修建的频率和高度、生长调节手段、病虫害以及杂草的防治等,在管理上滞后,并且有不管理额现象,使得草坪的质量不佳,甚至产生死亡;第三,草种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导致了洋草种的当道,而洋草种是比较的耗水耗养料的,而这样人们就对草坪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不仅生态功能不大,还很耗水耗养料。此外,在园林的建设中,种草不如种植乔木与灌木带来的价值高,赚的钱多,同时也不利于草的发展。

2 科学定位草坪功能

克服认识误区,科学定位草坪功能,国内草坪要想健康发展,首先克服的就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要夸大草坪的作用,也不要贬低其功效,要给其科学的功能定位。现就乔灌木相比,除去相同的生态作用外,草坪的不可替代性是其它植物无可比拟的。

2.1 文明生活的象征

一片开阔的大草坪清新宜人,天高云淡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是说翠绿如茵的草坪,能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能开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志趣。绿色毯状的草坪上,开放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掩映于红墙、黄瓦、白屋之间,显示出欣欣向荣的城市田园风貌,能让人忘记工作的疲劳、生活的忧伤,从而精神饱满,奋发向上。

2.2 游览休闲的乐园

均匀一致的绿色草坪,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娱乐活动和休息场所。“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先生笔下描写的青草就是真实的写照。

2.3 保持水土的卫士

草坪因具致密的地表覆盖和在表土中有絮结的草根层,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止土壤侵蚀作用。据试验,在30°坡,200 mm/每时的人工降雨强度下,当覆盖度为100%、91%、60%、31%时,土壤的侵蚀度相应为0、11%、49%、100%,土壤的侵蚀度根据草坪密度的增加而锐减。据研究,不同土地的表层20 cm厚的土层,被雨水冲刷净尽所需要的时间,草地为3.2万年,而裸地仅为18年。

2.4 草坪的覆盖功能

现代绿化要求黄土不露天,有地必见绿,草坪覆盖面积是现代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常被誉为“有生命的地毯”。进行草坪覆盖要因地制宜,根据立地条件,选用合适的品种,切忌盲目地引用外国草种。

3 借势美丽中国,合理应用和开发草坪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覆盖度极强的草类在城乡绿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草坪也应迎头赶上,借势全方位进行开发。

3.1 公园绿地

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绿色基底的草坪是其他植物不可替代的,它不仅是人们游憩的场地,更关系到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发挥。结合公园的性质和功能都要建造一定面积的草坪,但一定要掌握好度,避免只有一块单调的草坪。在潞城市南华公园,栽植有早熟禾、石竹、麦冬等草种。

3.2 广场绿地

广场绿地一般位于道路交叉口,主要起扩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形象的作用。在环境设计时,应以开阔、简明的景观为主,采用乔木加矮灌木或草花加草坪植物组成。要正确区分杂草和可利用资源。例如潞城市的府前广场,在人工布置的花坛中,长出了几株刺儿菜或狗尾草,就应视为杂草而将其拔除,但是,在较大的广场绿地里,80%以上都是单一的草坪,其中星星点点很自然地长出和草坪一样高的开着小黄花的小、很受小朋友喜爱的蒲公英等等,在色调单一的草坪中,平添了几分情趣,应该加以利用。

3.3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营造定位于以防护为主,观赏为辅。这类绿地以针叶阔叶混交,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复层植物种植方式为主,以便于更有效地发挥阻尘、削减风力、吸收有害物质等功能。草坪应以耐荫的乡土草种或野草为主,尽量不要人工种植草坪。潞城市在城西环城林带布置了三叶草;在城南铁路北侧的林带种植了乡土草种白茅根,一年就修剪3次,只靠老天下的雨就够了,既覆盖了黄土,又有生态效益,且养护成本很低。

3.4 居住区绿地

由于我国居住区多为行列式排列,故居住区绿地多为楼间绿地或中心绿地。绿地的分散与独立为居住区创造风格迥异、类型丰富的绿地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根据居民楼外形统一、数量众多的特点,利用植物材料不同组成不同的景观来辨别方向,更是绿地功能的拓展。

4 理性看待草坪问题

4.1 草坪根系浅,耗水量大,生产成本高

4.1.1 可以选择抗旱品种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草坪草以及同一种中的不同品种对水的需求存在差异,所以使用节水草坪品种对草坪节水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4.1.2 节水管理和科学灌溉

草坪的节水灌溉关键之一在于把握草坪的经济灌溉量。经济灌溉量是保证正常生长的最小灌溉量,既维持草坪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又避免过量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目前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有管灌、喷灌、微灌和渗灌4种。实践证明,使用喷灌是草坪草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另外,使用草坪矮化剂,可以节约用水50%以上。

4.2 草坪病虫害严重,制约其发展

据调查,国内草坪病虫害防治的费用约占草坪养护总成本的31.6%,据北京、天津、青岛等11个试点草坪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分析,每年在草坪病虫害防治用药方面有约46%的浪费。究其原因有4个方面:一是草坪病虫害误诊率高达70%以上;二是没有“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缺乏预测预报专职人员,常常是见病、看虫用药;三是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淡薄,措施单一,用药单一,无法标本兼治;四是用新药,配高浓度药,结果是用药效果差,成本高,污染严重。通过对93家用药单位现场抽查,草坪病虫害防治用药浓度一般超过致死浓度的36%~51%。所谓的新品种农药使用占86%,效果较好的传统农药只占14%左右。

4.3 草坪施肥

据调查,在我国华中、华南地区,每年草坪施肥1~2次,667 m2施用量30~40 kg;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施肥用量为30~35 kg。科学施肥氮磷钾比例为5∶4∶3,并配以微肥,同时施肥与浇水一并进行,杜绝雨天施肥的现象。

5 结语

综上所述,草坪是现代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在阐述草坪不可替代的同时,从合理应用草坪,理性看待草坪问题,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赵洪章.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

[2] 刘杰,杨恒友.野生花卉资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8(3).

[3] 陶琳.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析[J].华章,2010(5).

第3篇

关键词 二氧化碳;教学实践;启示

乐学――引导学生求知欲望

二氧化碳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气体之一,形态多样,用途广泛。我开始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首先将一

个有趣的问题给学生:“人吸进氧气,吐出的是什么呢?”顿时,学生像炸开了锅一样,纷纷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吐出的是二氧化碳!”。接下来,我又问了个问题:“人吸进氧气,吐出的是二氧化碳,但为什么人能保证不会吸进二氧化碳呢?”这下学生安静多了,吸引他们去考虑问题。“其实人的呼吸也是需要二氧化碳辅助的,没有也是不行的。就像氮气(占空气的78%),吸进去了。氮气既没营养,也没害处。当然会原封不动地呼出来!不过如果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人就会发生呼吸困难。”学生一听这样解释后,若有所思,哈哈笑开了。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刚好与人相反的东西呢?吸进的是二氧化碳,吐出的是氧气?”这时,很多学生举手回答:“有的,有的,是树!”我回答说:“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因此, 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二氧化碳究竟有几种形态呢?究竟有什么性质呢?究竟有哪些用途呢?”这样设问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精炼――倡导学生精益求精

精炼,顾名思义,就是将物质进行提纯的过程,主要是指对自然资源中可用的部分进行纯化,使其能更好地被利用。在精炼过程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杂质。因此,用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倡导学生精益求精,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精心掌握基本知识和运用技能。如讲解二氧化碳用途时,当处于气态、液态、固态情况下二氧化碳的真正用途。

气态情况。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灭火方法,但Mg燃烧时不能用CO2来灭火,因为:2Mg+CO2=2MgO+C(点燃)。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能使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用途。

液态情况。气态二氧化碳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有利于减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能源、工业及运输业领域所造成的温室废气排放。

固态情况。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二氧化碳球棍模型等。

众议――督导学生参与互动

二氧化碳用途广泛,益处颇多。那么究竟该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产品主要是从合成氨制氢气过程气、发酵气、石灰窑气、酸中和气、乙烯氧化副反应气和烟道气等气体中提取和回收。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CaCO3)、石灰石、白云石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我教学如何提取二氧化碳时,我把学生分成二个小组,设计了二个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一是为什么不能用碳燃烧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二是为什么不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

经过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虽然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比较方便,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物氧气混合在一起,导致很难分离出纯净的二氧化碳。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碳酸钠跟盐酸反应速率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

第4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1~2分钟。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4、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

【展开】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

根据学校条件不同,采取不同方案。

方案一: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而后又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实验,边实验边填表分析每个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二:学生以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教师讲一个实验学生做一个实验,总结一个实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三:学生边讲边实验。

方案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

实验1: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2:溶解性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4: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观察。

实验5: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试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7: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总结: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灯火试验)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碳酸饮料)

3.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抹墙)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Na2CO3+2HCl===2NaCl+H2O+CO2­

2.化工产品的原料

3.制冷剂

4.植物光合作用

四、石灰是的用途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

主要用途:

1.建筑材料

2.制生石灰:CaCO3=====CaO+CO2­

3.制水泥

结束: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氢氧化钙)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炭火盆是为了生成CO2

C+O2====CO2

CO2+Ca(OH)2===CaCO3¯+H2O

生成的CaCO3会比较坚硬。但引有水生成,反而开始墙壁会潮湿。

探究活动

1.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2.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03%,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4%。怎样用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3.调查报告: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

4.讨论:二氧化碳是如何造成温室效应的?

提示:

第5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第6篇

关键词:播种;撒播;插穗;苗期管理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forestry, afforestation seedling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eedlings,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level of forestry production,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forestry seedling breeding of, hope to help the forestry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ff in the actual growth.

Keywords: sowing; seeding; cuttings; seedl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一、 播种育苗

1.种子处理。种子消毒: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也可用敌克松粉剂拌种;发芽促进: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种子,给种子创造利于发芽条件的处理。但并未使种子达到发芽的程度。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冷水浸种:经过干藏的种实,在播种前要浸种。浸种时间长短因贮藏期长短和树种而异。浸种能刺激种子增强新代谢作用,提高种子活力,播种后出苗快而且齐壮,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热水浸种:水温为40℃~60℃。不耐高温的种子宜低,而种皮厚耐高温的种子宜高些。刺槐、紫穗槐、合欢、皂荚、山楂。

高温浸种:水温70℃~90℃。可用于种皮坚硬、致密、透水性很差的种子。刺槐、皂角、樟树等。

碱性溶液浸种:有蜡质的种子如乌桕和漆树等的种子。用1%的碱或洗衣粉溶液浸种也有效。

2.催芽。以人为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并使种子出芽的处理。催芽是为了缩短出苗期并使幼芽出土整齐,提高场圃发芽率,以达到提高苗木产量的目的。如红松、椴树、水曲柳等。

3.土壤处理。目的消灭在土壤中残存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虫。主要方法有两种:烧土法和药剂处理法。

二、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三种。条播:是按一定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播到播种沟里,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优点:苗木有一定的行间距离,便于土壤管理、抚育保护和机械化作业;比撒播省种子;行距较大,使苗木受光均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质量较好;起苗工作比撒播方便,适用于一切树种;点播:按一定的株行距将种子播于播种沟内。一般只适用于大粒种子,如核桃、板栗、山桃;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到育苗地上(杨、柳、桉、桑、泡桐、马尾松)主要优点:苗木产量较高缺点:不便于土壤管理等工作;苗木密度大,易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使苗木生长不良,有时会降低苗木抗性,甚至使苗木质量下降;撒播的用种量较大。除极小粒种子外一般不采用该方法。

2.播种技术要点。播种时要使播种的深度一致,分布均匀,下实上虚,覆土适当。

3.插条育苗

(1)插条育苗法。截取树木枝条或苗干的一部分做繁殖材料进行育苗的方法。经过截制的繁殖材料叫做插穗。用插条法培育的苗木叫插条苗。

插穗的长短对成活率和苗木生长情况也有明显影响。一般落叶树种,插穗长度以14~25厘米为宜。常绿树种一般以10~35cm为宜。插穗的粗细与营养物质的多少和充实度有关。插穗粗,积累的营养物质多,成活率高,苗木生长较好。多数树种的插穗粗度以0.3~2厘米之间为宜;针叶树种细0.3~1.0,阔叶树种较粗1.5厘米左右较为理想;插穗必须有最上面的两个芽;用水浸插穗不仅增加了插穗的水分,还能减少抑制物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树种有提高成活率的效果。干旱区造林尤为必要;插穗的第一芽和其他侧芽要保护好(尤其是阔叶树种和萌芽力弱的树种)。落叶树的插穗上切口要平,下切口易生根的要平,不易生根的要斜,并且防止切口劈裂,为防止扦插失水过多,可将插穗下部枝叶剪掉,剪掉数量占插穗全长的1/3~2/5。

(2)扦插技术要点。一般春季进行插条,插条密度当今向大株行距发展,因树种和环境而异。插条深度要适宜。根据地类、环境等因子而定,过深,地温低,氧气供应不足;过浅,水分不足。插条一般采用直插法和穿孔法。

三、育苗地的管理

主要指从播种开始,到幼苗出土后为止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

1.播种地的管理。覆盖:保蓄土壤水分,减少灌溉量,防止因土壤水分蒸发而造成土壤板结现象,减少幼芽出土的阻力;提高土温,因而使出苗期缩短。塑料薄膜覆盖效果最好;灌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是发芽的两个主要条件。播种地在幼芽未出土前有时需要灌溉。是否要灌溉,灌溉的次数,主要决定于种粒的大小,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覆土厚度和覆盖与否;松土:播种地土壤板结,应立即进行松土;沙地播种育苗要设风障。防止风吹覆土,砂打幼苗。

2.降温措施。高温常使某些树种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大量死亡。降温的有效方法是遮阴和喷灌。

遮阴:主要在幼苗期进行,要适宜,遮阴过重,影响苗木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苗木质量;喷灌降温:高温时期既能降温又能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

3.灌溉。现用的灌溉方法有:侧方灌溉、漫灌和喷灌等。

侧方灌溉:高床或高垄作业;漫灌:上方灌溉方法之一。低床育苗和大田育苗的常用方法。费水、效率低、易土壤板结;喷灌:又称人工降雨。省水,便于控制,不破坏土壤结构,效率高。

4.中耕。中耕作业主要包括作物行间锄草、松土、培土和间苗等内容。及时中耕,可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使有机物的分解,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5.间苗、幼苗移植。间苗:苗木过密影响苗木生长质量,易引起病虫害。间苗宜早不宜迟。一般分为2~3次进行。间苗对象:受病虫害的、机械损伤的、生长不良和不正常(霸王苗)的幼苗;幼苗移植:一般用于种子很少的珍贵树种,也可用于生长特别迅速要在幼苗期进行移植的树种。有时为调节苗木密度而补苗也用幼苗移植。掌握苗木移植最佳时期,因树种而异。一般选在阴雨天,且移植后要及时浇灌,必要时进行遮阴;苗木的越冬及防霜冻:苗木越冬死亡的原因:生理干旱(最严重,一般发生在早春因干旱风的吹袭,苗木地上部分失水太多,地下部分土壤冻结,根系不能供应水分,苗木体内失去水分平衡而致死)、地裂伤根、冻死。越冬保苗一般采用土埋法、盖草、设防风障和架暖棚等措施。

四、落实育苗技术,抓好苗期管理

在选定采用何种容器育苗具体方法之后,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恰当的管理方法则能够有效促进育苗工作质量和水平。在种子播放之前,要对容器内的土壤进行肥力施放,消毒和平等,保证土壤成分和营养适合种子发芽发育,为苗木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苗木在破土之前,如果出土率超过三成,则要对苗木进行第一次消毒防虫害处理,采用退菌特、多菌灵等农药进行处理。消毒之后,每一周都要做一次消毒,以防止任何虫害对苗木健康的影响。追肥方法以沟施法为主。留床苗的追肥时间,应在开始生长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的追肥时间,以生长初期和速生期的前半期为主。苗木出圃宜在苗木落叶至土壤封冻前或翌春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出圃。起苗前应浇透水,起苗时保证苗木不受伤,主、侧根系完好。临时假植,应在背阴干燥处挖假植沟,将苗木根部埋入湿土中进行假植;越冬假植,将苗木全部埋入湿沙中,及时检查温湿度,防止霉烂。外运苗木每50株一捆,根部蘸泥浆,并进行包装,苗捆应挂标签,注明品种、等级和数量。远途运输应遮盖帆布,中途洒水保湿。

五、结束语

科学的育苗技术提高了林业育苗的效率,但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把容器摆放在苗床上便于管理,要保证苗木不缺水、保持苗木的根系湿润,保证容器内基质的填满并保持湿润状态,基质采用较为肥沃的森林土等等需要注意的内容,选择了较好的育苗技术也要配合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苗木的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林业育苗技术的改善,改变了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缺陷,促使我国林业育苗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

[1]张博.东北地区苗木培育技术研究[J].中国林业,2008(7)

[2]魏红亮,周晓光.浅谈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

第7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既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1~2分钟。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4、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

【展开】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

根据学校条件不同,采取不同方案。

方案一: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而后又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实验,边实验边填表分析每个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二:学生以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教师讲一个实验学生做一个实验,总结一个实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方案三:学生边讲边实验。

方案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

实验1: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2:溶解性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4: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观察。

实验5: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试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7: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学案表实验名称

实验步骤

结论

实验1

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2

溶解性试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

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4

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

实验5

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

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

实验7

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总结: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

溶解性

熔沸点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1.5倍)

能溶于水(1:1)

无色液体、雪状固体“干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灯火试验)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碳酸饮料)

3.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抹墙)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Na2CO3+2HCl===2NaCl+H2O+CO2­

2.化工产品的原料

3.制冷剂

4.植物光合作用

四、石灰是的用途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

主要用途:

1.建筑材料

2.制生石灰:CaCO3=====CaO+CO2­

3.制水泥

结束: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氢氧化钙)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炭火盆是为了生成CO2

C+O2====CO2

CO2+Ca(OH)2===CaCO3¯+H2O

生成的CaCO3会比较坚硬。但引有水生成,反而开始墙壁会潮湿。

探究活动

1.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2.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03%,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4%。怎样用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3.调查报告: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

4.讨论:二氧化碳是如何造成温室效应的?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