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16 16:11:46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德育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浅谈德育教育

第1篇

大庆杜蒙胡吉吐莫蒙古族中学  包全 褚文秀

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在学校教育链中处于关键环节,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作用。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工作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往往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楷模和启迪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的素质和水平如何,是提升优质教育,是实现班级德育工作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看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指导者,还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新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者。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真正要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把学生当作德育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环境和条件允许下,多为他们提供一些道德体验的机会.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将道德修养的教育从中学生做起,学校是学习、接受德育的主要渠道,而我们班主任便是孩子们道德修养的引导者,但是我们的德育又不像是一门学科,如数学或地理,以一种既成的逻辑方式来实现。德育一般体现在一个小小的故事中,体现在最细微的一言一行中。因此,德育需要通过活生生的实例来使学生受到启发,道德教育需要在日常实践的细节中得到升华。

 一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教育工作者本身也是活生生的道德模范,甚至是孩子们心中崇拜的英雄。有人说:“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都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将德育意识潜藏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比如有些同学的环保意识不很明显,喜欢浪费水资源,乱丢垃圾,我不仅在平时的生活教育中教导学生,还通过自己的举动来给孩子们做好示范,如勤关水龙头,看到垃圾就弯腰捡起来等,孩子们受到老师的影响,慢慢改变了之前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和引路人。

二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班主任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班主任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能和谐.

三 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要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我设制了值日班长轮流制.这样每位学生每天都承担一定的工作,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的服务和管理.在服务和管理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使整个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事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培养和人格完善的过程.

四 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要启发和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达到内心的升华与净化,面对现代社会丰富多彩,人心浮躁,外界影响多种多样下我们的学生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必然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根据初中生易激动兴奋,易受客观外界影响的特点我有计划地实施读一些名言警句来启发他们的心灵.而且我始终坚持带领学生学习经典名篇,让学生获得间接的道德体验及追求光明,要求进步的成功体验.

五  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过丰富班集体的文化实践,给学生多提供展示自我,演示自我的机会.班级的文体活动是学生参与实践的最好机会.认真组织会使学生有很大收益.为此我班组织召开了大型主题班会<<为中华复兴努力学习>>

第2篇

曾几何时,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曾渴求关爱,呼唤尊重,高喊“理解万岁”。但当我们身份变化了,成为教育者是,面对受教育者,却又忽视了这些儿时的渴望。而学生也和我们一样,有同样的渴望,有渴望尊重、关爱和理解等心理需要。虽然许多学生随着年龄增长,个头变高了,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增强了,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仍会经常犯错误,也许之前还有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犯错后就像气球泄了气,需要我们的教育开导、关怀和帮助,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尊重和理解,需要我们的“爱。” 它可以给孩子带来温暖,消除心灵的障碍,减少隔阂。“爱”的范围是广泛的,不仅仅局限于恋人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人之间,当然更应该存在于师生之间。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多点关爱,多点理解,寒冰也会融化,何况师生间的小误会;多点尊重,才会换来别人的尊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到“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我也常教育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师生间的尊重更不能少,

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前提。这样才能做到既不违反法律,也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当学生礼貌地叫一声“老师好”,我们也该回应一句“你好”,而非淡漠的走过。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去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即使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有失望,但是我们不气馁、不放弃。当我们真的把学生作为朋友、孩子,会觉得一次次严厉的批评比不上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一次次的勃然大怒比不上一次心平气和的晓之以理;一次次自己跑上跑下的处理班上焦头烂额的一件件事,不如亲自登门拜访与家长一起与科任教师一起防范于未然!……,当然其中可能还会有失败、有失望。但是我们如能坚持不懈呢?以热情和希望加正确方式与方法,我们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所以我在任教的政治课中,把尊重落到实处。在尊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我生病时,学生会马上询问原因并给以安慰,看到学生如此可爱,内心无比宽慰。

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理解自己的行为目的、状况和困难。有了理解,才能得到道义和行动上的默契和配合,更加有利于形成合力、减少压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所以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学生面对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多给予关心和帮助,但注意方式,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免伤其自尊;当学生面对成长中的困惑时,多些理解和关爱,及时加以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顺利度过青春期,笑迎生活的挑战。曾经有位学生几次在课堂上表现异常,言行不礼貌,专门和老师过不去,我没有当众责备,也没有对他发脾气,下来总是找机会心平气和与他交谈,询问原因,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他都保持沉默,我也从自身找原因但没结果。几天后,他在课前递给我一封信,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他向我诚恳地道歉,我也采用同样方式回信,安慰、劝说他,并帮他分析原因。从此,他没再捣乱,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关系也非常和谐。正因为我的关爱、理解和尊重换来了他的主动认错,赢得了他的尊重和信任。

常说“成材先成人”,现代的素质教育更加提倡培育德智兼备,能自理自立,心理和道德素质皆好的“金苹果”,而非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不能仅凭分数评价学生。所以,老师应因材施教,不可因为某些原因就歧视学生,应该全心全意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位学生因为我们的失误和差别对待而伤害其幼小心灵,伤害其自尊,甚至糊涂结束自己的花样年华,这是绝对不可以。“爱”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悲剧上演,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当然对学生的“爱”仅是温柔的爱是不够的,还要加上正确方法和严厉的爱。仅有温柔的爱,容易让其养成坏习惯,随心所欲,任性而为,难以管教,那爱就变成溺爱,这不是爱反而变成了害;仅有严厉也不行,现在学生个性很强,只有责骂,会让师生间缺乏沟通,而没有交流,学生的逆反之心容易上涨,做出反叛的行为。所以,我们应既是“慈母”又要是“严师”才行,爱不等于放纵,严不等于专横,应该刚柔结合,宽严相济才行。

第3篇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 “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 至于德育,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 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1.3明理导行,落实德育渗透点

明理导行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例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志士,了解他当年的处境,体谅他的远行,体会他的心情。文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第一次是一种“离别泪”,第二次是一种“爱乡情”,第三次则是“报国志”。这里的明理和导行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

转贴于

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大鹿》、《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3.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第4篇

关键词:品德教育 道德意识 情感 良好习惯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基时期,我们更要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如在幼儿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针对这一特点和实际,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对话、故事表演、观看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每时每刻都应对他们进行教育。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先学会的幼儿帮助不会的幼儿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幼儿互相挣抢玩具,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可以通过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提供机会让幼儿去了解其他孩子的优点,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学习中的共同兴趣,建立友谊,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在开展《娃娃家》中,“妈妈”既要与“爸爸”“孩子”“客人”合作交往,又要与“商店”中的“服务员”“收款员”合作,缺少哪个角色都不利于游戏的开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交往的对象、情景、目的、内容的多样化,为发展幼儿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每年有不少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时机,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取得家长的配合。俗话说的好:“独龙下不了雨!”以上各类情况的教育,还必须有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的教育和培养。还是那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的儿童,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5篇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并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认为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立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经验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都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重要性;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4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o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时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责无旁贷。在新课标视野下,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提高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体牢施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并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德育的效果。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如进行各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的形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做好集体的一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可以养成学生公正评判、守规则、相互协作等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可实施的途径,而且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3.1组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进行有效地组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有效组织和使用,可以使学生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去是适应此时此刻的现实状况,并在成功克服困难或者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后实现价值感和满足感的享受。比如通过组织学生高喊口号,锻炼学生阳光朝气的性格和敢于演说的勇气;坚持课外活动,经于风吹日晒,锻炼学生坚强的性格。这些锻炼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德育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3.2在游戏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程一直是所有学生心中较为喜爱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灵活性更好,更具有趣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游戏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捕鱼”游戏,首先将同学分为两组,一组是以自由活动的鱼儿,另一组则需要手拉手连成渔网,对鱼儿进“抓捕”活动。游戏中学生会发现渔网只有团结才能够抓到道鱼儿,游戏非常灵活,既不能落单也不能太过聚集。游戏后教师以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自然可以将游戏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引导,那么一堂体育与德育结合的课程就成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印第安人跑”的游戏,让学生在赛道上设定一些例如体操垫、双杆、跳马障碍物,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比赛,最终团队用时最短的为胜利者。通过这样的游戏比赛,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赛道就如人生的跑道,总免不了障碍与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合作精神,最后都一定会取得胜利。

3.3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榜样示范教育

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起表率的作用,成为学生最好、最明显的榜样,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向学生科普体育界榜样事迹,告诉学生运动员英勇拼搏、不怕苦、不怕难,艰苦训练的事例以及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对运动员产生钦佩之情,从而在体育课堂上能够认真学习,努力锻炼,时刻以运动健儿为榜样。当然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自身言行的把控,做到举止大方、谈吐得当,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说话和动作感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化身榜样,以自身行动带动学生共演锻炼,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教育。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配合关系,与学生做到平等交流,在体育课堂中积极给学生陪练,帮助学生完成体育技能学习,在学生进行训练之前,对体育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解释,学生练习时要及时指导并亲身示范,从而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4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

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提高德育素养,重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3.5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事、团队合作的方式方法,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和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闫建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风,2014,24:220.

[2]殷洁森.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2014,06:32+35.

[3]钱科研.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03:28-29.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便要求语文教学人员将品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当中具备着显著的优势,无论是语文课外阅读还是作文教学,只要语文教师巧妙的加以利用,那么便能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实现,那么就应当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突破点和重要手段,强化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生人格和道德的熏陶作用。

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以身作则及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面的渗透德育教育,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语文教师首先接受教学中思想内容的教育,并且将其化作切身的思想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够乐于效仿教师的优秀行为。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做到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积极工作、热爱学生,通过教师自己的身教和言教来影响学生,通过教师自身的岗位精神和道德修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便会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形成。

(二)在古诗词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诗词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发挥出这些教育因素的巨大教育潜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思想性与意识性统一、形神俱佳的古代文人骚客的优秀作品,每首古诗词都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这些古诗词的作者都是闪光的情操、理想、人伦以及信念的寄托者,为高中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名句及精品进行赏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并且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内在美的气质,同时也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典型文章,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与课文教学中的内容加以结合,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切实的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深入的对教材进行钻研,全面的挖掘出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能够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得以不断渗透,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高中语文课文中最能打动人、最能感染人的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主要事迹、语言、细节以及动作等诸多方面来对人物进行分析,能够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得以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的对人物的思想情感加以理解,进而与文章的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终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

(四)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便是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具备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高中学习时期,正是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真假、是非能力成长的重要而又关键的阶段,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当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及历史使命。在当今的高中语文教材当中,语文作文训练越来越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正可谓言为心声,学生思想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理想追求以及道德情操的一面镜子就是作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写出看法全面、格调高尚以及观点正确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渗透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将作文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高中学习时期又是青少年步入社会极为重要的准备阶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人员,更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语言文字的教育作用以及育人功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深入的渗透德育教育,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完善,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文修养的形成,以便于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因此,让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积极的对“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加以秉承,为学生健康及全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阁.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华章,2011(7).

[2]李彩云.高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