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生德育活动范文

时间:2024-01-15 15:12:31
小学生德育活动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教育活动 渗透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1身教重于言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教师要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2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3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笔者现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别顽皮的男学生,一直以来教过他的教师没一个是称赞他的,甚至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批评,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同学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来教师改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错都耐心引导他、鼓励他,慢慢的他开始接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近一个月的转化教育,他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更认真了。

4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学生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教师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5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第2篇

【关键词】游戏精神 德育活动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88-02

在我国,小学生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失范现象令人担忧,小到调皮捣蛋、骂人、说谎、不尊敬老人,大到打架斗殴、偷窃、赌博、抽烟等,反映出当前一部分小学生的道德现状存在着不良现象。这些事实不仅表明当前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忽视,而且也反映出我国小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或是一些班会、校会等活动,而这些方式只是将德育学科知识一味地灌输,只是停留在表面,完全忽视了小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自然缺乏对道德情感的认同,这种道德教育看似离“道德”很近,却离学生“很远”。近年来,游戏和游戏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是自己所参与或所组织的游戏活动的主体,游戏与道德教育活动都是具有参与性、实践性的活动,我们在学校道德教育的道路上应培养游戏精神。不过,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强调实际成效的同时,却严重忽略了游戏精神。因此,我们要明确游戏精神与小学生道德教育的联系,并尝试通过游戏活动去改进小学生道德教育。

一 游戏与游戏精神的概述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对游戏的描述性界定:“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愿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游戏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它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更是小学生展现其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另一方面游戏精神与德育实质有惊人的契合。游戏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游戏不仅是学生的自由天性和完整人格充分体现的方式与路径,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在潜移默化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认为,“游戏世界是一个神圣的领域,游戏具有自身特有的基本精神: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说明游戏精神能够实现自主参与、平等和谐的价值观,不仅在工作中得以体现,而且游戏精神在道德教育中也可以充分展现,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种愉悦的体验。

二 游戏精神与小学生道德教育

1.游戏精神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强调实践性对于游戏和德育活动来说非常重要。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主动组织与参与游戏。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创造某些生活场景与细节,积极地、能动性地体验生活。当然,德育活动也注重实践性。通过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与锻炼,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增长经验,获得道德成长,从而培养实践精神并锻炼了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游戏活动正是一种恰当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在道德游戏活动中体现实践性,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游戏精神要体现道德教育的自由性

“儿童参加游戏都是完全主动自愿的,是发自内心的渴望,而并非是迫于外部压力或要求。这是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标志。”没有自由的学习是不快乐的,而游戏化的学习则能改变这一点。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他们共同创造一种自由自在地游戏的氛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全身心地投入到道德教育的游戏之中,共同享受当下的愉悦心境,感受着德育活动中的轻松活泼、自由自在。德育活动的实质,就在于活动主体积极自由地活动,培养主体自由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能力。

3.游戏精神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平等性

当道德教育过程成为一种游戏时,只要进入游戏中,教师和学生应当是一种平等的游戏者的角色,表明道德教育活动也是一个平等和谐的过程,这是学生最热衷的模式。在这个意义上,具有游戏性质和游戏精神的德育活动是一种平等性的活动。这种游戏精神,有助于维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游戏活动中积极投入、交流互动,共同培养游戏精神。

4.游戏精神要体现道德教育的生活性

道德游戏活动反映了学生真实的生活现状和内心的真实感受,是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写照。回归生活是当前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更是学生形成主体德性的源泉,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道德游戏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小学生的特征,体现了生活

德育的原则,将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在小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保留学生天生的游戏权利和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释放游戏精神,让学生在道德游戏活动中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真正地过上“有道德的生活”。

5.游戏精神要体现道德教育的探究性

游戏是一个探究未知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游戏的魅力在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这种好奇心是游戏对游戏者的一种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对探究活动的高度热情。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教育过程作为一种“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究性,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新的认识,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过程中。

6.游戏精神要体现道德教育的竞争性

“竞争”意味着压力和动力,而在道德游戏活动中这种压力和动力的完美转化,使得学生在游戏中的“竞争”呈现出兴奋的状态,它激发了学生在德育游戏中的成就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成功体验。游戏具有一种不断竞争、不断创新的精神,这种游戏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这种成就感。

7.游戏精神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合作性

“合作”也是游戏的重要手段,合作的游戏比独自打斗的游戏有更好的成绩,不仅是因为合作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而且合作能激发人的智慧。在游戏中,学生能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能在轻松活泼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与其他同学之间的配合与合作,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完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并能通过在游戏中的得失,意识到合作、团队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成穷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34~35

[2]万劲.新课程与游戏精神[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S1):51~53

第3篇

(一)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道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自身教育。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灌输思想,注重教师的外力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内化过程,造成学生的知行不一。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改善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说,德育工作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45分钟来完成,而且借助45分钟的学习激发学生更多地自我学习。例如围绕某一道德主题,教师可以推荐更多的书籍或者组织辩论会等,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使得道德认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认同。当然,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外力的影响,但是外力的影响不能局限于德育思想的传播,更要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处于模仿阶段,成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小学教师,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保证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文明礼貌、尊重关爱、爱护环境等,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学生自身教育的有效结合点,使德育工作充满活力。

(二)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依赖于具体事物和具体现象,小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具体事件是德育工作最好的素材和教育资料。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阶段,明确让学生知道作为小学生应该具有什么品德,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工作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什么,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而小学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范例。同时,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够形成思想上的共识,这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推动学生的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教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自己的道德行为展开思考,通过观看和讨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来确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德育教学就将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密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高尚的品德不仅要是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

相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道德行为,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要将德育教学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小学德育教学是以德育主题的方式呈现的,教师通过德育主题向学生传递一定的德育思想,促进高尚道德思想的渗透,这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需要教师改变的是,结合德育主题为学生制定每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主题实践活动是道德行为实践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避免了个人道德实践的分散性和无序性,同时也以同伴的监督促进学生知行转化。班主任应组织班级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确定本周的主题实践活动,并由学生选取道德主题实践监督员,负责记录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监督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例如,在文明中国人的德育课教学后,学生讨论确定本周的主题活动是“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学生讨论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第一,作文明自我,包括不浪费水、不浪费粮食、尊敬教师、爱护同学、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乱画等;第二,及时纠正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提醒,并督促改正。

(四)优化德育环境

开展间接教育环境是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对学生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德育环境的建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合理进行教室的文化建设。每一个小学班级都有学生的展示墙,教师可以围绕本周道德主题引导学生设计一些道德行为的板画、道德行为的宣传语或者一些名人的道德故事,通过环境的创设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要注意根据道德主题的改变及时改进内容,并增加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展示栏。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的师生和生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平等对话的师生、生生交流,而交流是基于文化环境下师生发展状况的。在小学德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安排班级活动,给每一个学生发表观点和活动建议的机会,这个班级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里,都能通过制作一些小的手工,开展主题演讲,写祝福卡片来纪念,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关爱的班级文化是最好的德育,学生在友善的环境中自然会养成关爱、相信、舍己为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德育环境的塑造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要注重班级精神环境的创设。

二、总结

第4篇

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并不是一个只是由老师的教组成的简单的育人的行为,更是由学生参与到其中的一项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这种形式,学生从内心深处把各种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作为一种完善自身的要求,并且通过德育这种形式得到满足。在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德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内在需要保持高度的统一,进行德育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全面塑造人才,发展优秀的人才。

二、学校的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德育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们的德育成果进行检验,与此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完善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的激励制度有待于提高。通常情况下,在校园里这种评价体系过于笼统,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完善,还缺乏对学生们的个性的合理把握,无论对任何程度的学生们都采取同一种标准,并且这种评价体系还很不科学。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这个标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由于老师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会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考核学生,这种做法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学生们的成绩都是一样的。很多愿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学生都没有更多的机会,这一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他们失去探索知识的热情。

三、学生没有充分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小学生们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课业压力,加上很多学校对社会实践这种活动并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即使是部分小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也会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都不高,学生们对待实践都是采取一种游玩的态度。假如在社会实践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很容易出现打退堂鼓的现象,并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面对社会实践,就导致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也并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初衷。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被动的事情,应该是学生这种个体自觉主动的追求目标。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需要把内在的品德转化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社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新,实践的项目总是一年年地重复着,并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社会实践的形式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社会实践的考核形式都是以学生们的实践报告为主要的标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并不能与学生们的学习知识有效联系起来。

四、应对策略

第5篇

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两部委联合在学校里开展的第一个运动项目,它不仅是校园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肩负着我国足球运动复兴的重要使命。足球进校园后,不仅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特色更加突出,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和谐,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而且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的面貌、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不是为了踢足球而踢足球,除了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和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生足球活动中急迫突出德育,保障学生运动安全

随着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落实,也带来了学生运动安全的担忧。现代化的塑胶草坪场地对学生的运动安全保障终究是有限的,小学生足球活动中训练中教练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足球运动的危险性,除了正确认识场地的安全性,更主要的是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德育,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地伤害对方和被对方伤害。

1.技术训练中的合作和纪律的德育

足球作为集体运动项目的代表,它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训练的要求和运动器材的摆放运用,都要严格遵守要求、严明纪律。跑动线路传接配合一定要充分合作、谦让爱护,避免混了,造成冲撞伤害。

2.运动竞赛中的竞赛精神和遵守规则的德育

比赛中,由于足球运动身体对抗激烈,常有学生在比赛中摔倒的情况,此时有学生上前拉他一把,教练应该及时给学生表扬,这样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具有巨大的作用。足球比赛中,身体接触频繁,常有由于动作过大,而造成的相互摩擦和争吵,此时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指出要害,并给学生适当批评教育。对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对待,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典型事例对其进行德育。

二、小学生足球活动中的德育功能要素突出足球运动的德育特点

小学生足球运动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知识的载体中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足球的特点,如:足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精神,并通过比赛规则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增强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德育的渗透在足球训练中,并不需要占太多的时间,几分钟、几句话,日积月累定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

1.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足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可以有效地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2.促进心理健康,强化心理承受能力

足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比赛中,面对对手的紧逼,在观众关注的目光下,参赛者内心自然会有些紧张,有时同伴的叫喊会让队员更加慌乱,平时在训练中能很好完成的技术在比赛中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出现失误。平时教练在训练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一些科学的心理训练,或在比赛中同伴之间互相鼓励加油,能够强化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完善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第6篇

关键词:足球教学;德育;团队意识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开展校园足球,计划3年将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数量增加到2万所。

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两部委联合在学校里开展的第一个运动项目,它不仅是校园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肩负着我国足球运动复兴的重要使命。足球进校园后,不仅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特色更加突出,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和谐,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而且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的面貌、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不是为了踢足球而踢足球,除了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和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生足球活动中急迫突出德育,保障学生运动安全

随着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落实,也带来了学生运动安全的担忧。现代化的塑胶草坪场地对学生的运动安全保障终究是有限的,小学生足球活动中训练中教练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足球运动的危险性,除了正确认识场地的安全性,更主要的是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德育,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地伤害对方和被对方伤害。

1.技术训练中的合作和纪律的德育

足球作为集体运动项目的代表,它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训练的要求和运动器材的摆放运用,都要严格遵守要求、严明纪律。跑动线路传接配合一定要充分合作、谦让爱护,避免混了,造成冲撞伤害。

2.运动竞赛中的竞赛精神和遵守规则的德育

比赛中,由于足球运动身体对抗激烈,常有学生在比赛中摔倒的情况,此时有学生上前拉他一把,教练应该及时给学生表扬,这样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具有巨大的作用。足球比赛中,身体接触频繁,常有由于动作过大,而造成的相互摩擦和争吵,此时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指出要害,并给学生适当批评教育。对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对待,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典型事例对其进行德育。

二、小学生足球活动中的德育功能要素突出足球运动的德育特点

小学生足球运动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知识的载体中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足球的特点,如:足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精神,并通过比赛规则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增强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德育的渗透在足球训练中,并不需要占太多的时间,几分钟、几句话,日积月累定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

1.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足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可以有效地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2.促进心理健康,强化心理承受能力

足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比赛中,面对对手的紧逼,在观众关注的目光下,参赛者内心自然会有些紧张,有时同伴的叫喊会让队员更加慌乱,平时在训练中能很好完成的技术在比赛中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出现失误。平时教练在训练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一些科学的心理训练,或在比赛中同伴之间互相鼓励加油,能够强化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完善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足球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体育教师自身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切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而且是别的因素(如教学条件等)无法取代的。教师自身的思想品质,本身就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工作、社会的态度,个人的理想、信仰、追求等,总是要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从而影响全体学生。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更重要的是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

总之,在小学生足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除运用上述的各种途径外,还有其他途径。随着教学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足球教学中德育功能将进一步体现,渗透功能和途径将越来越丰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学习,又应努力创新,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方.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87-88.

第7篇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 以身立教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09-01

作为新世纪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有新的育人理念。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我认为学生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的确不容忽视。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德育实践活动的做法:

一、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和生动活泼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特性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他们在接受思想教育时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板说教,也不喜欢单调的理论学习。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以丰多采的活动为载体,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将严肃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培养融入到轻松愉快、有趣有益活动之中。

二、校内外实践活动

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校情,大胆尝试,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我们经常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经常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品质。

1、 进行环保教育,加大绿色环境的育人力度

环境保护关系子孙后代。我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组织学生擦洗栏杆、标牌,消除草坪内杂草、垃圾等。2、 采取讲座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一天新似一天。”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我们老师通过实例提高了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性活动

为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变知为行”,我组织学生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引导他们为伤残、贫困学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和学习用品,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奉献。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调查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还引导他们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家务劳动竞赛”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当家长,做家务,如收拾房间、洗衣、洗涮餐具、做饭、擦地等,让他们在体验劳动中感受父母的辛劳。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社会活动,学生从中领悟了寻找生活中的德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了社会公德意识,养成了文明习惯。

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德育基地

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无时无刻的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既有利于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又寓教于乐,使师生在娱乐和观赏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益。校内楼道墙壁通过增设宣传标语、宣传画,来加大育人力度,学校形成了“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的优美环境。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剧,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五、把电教手段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利用电教媒体摹拟情景,把已过的时间和客观事实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将影视片纳入学校的生活,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制作,涵盖面广,兼容量大,这种多维化、多样化的媒体环境,可以移情入境,把学生置于时时、事事、处处的教育氛围。优化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结构,增强了德育的密度,拓宽了德育的范围,加快了德育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利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2、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4、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以上这些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做法,请同仁们斧正。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左传》中说:“德,国家之基地也”,同志也曾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这些都说明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我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积极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之中,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