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税收科研工作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4-01-12 16:04:09

序论:在您撰写税收科研工作的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税收科研工作的思考

第1篇

广泛发动助推科研。万州区税务学会把税收科研工作列为年初工作安排的重点,将税收科研任务下达到各会员小组,在全年学会工作中狠抓落实。他们坚持学会与行政配合抓,将税收科研工作纳入年度学会和行政工作考核,并加强平时的检查、督导和抓落实。为切实搞好学术科研,该学会采取了公开课题立项及审定要求等学术“透明”作法。学会秘书处收到课题立项审批表后,在10日内进行汇总,与区局主管科室及学会片区大组负责人一起审定,然后通知各会员小组,凡经审定立项的课题,并如期保质完成的,学会发给课题费。各会员小组按片区大组提出的时间交稿,然后由片区大组确定交流时间、地点,组织本片区各会员小组交流,并将本片区的优秀论文(不超过论文总数40%)推荐到区学会,参加区国税局与税务学会组织的优秀税收科研论文交流。

通过税务学会在全区税务系统的广泛发动,仅仅在2012年度税收科研论文研讨会上,就收到论文49篇,评出特等奖6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

开展优秀课题申报。为打牢税收科研基础,区税务学会大力开展优秀课题申报。各会员小组按照学会下达的参考课题,结合本单位实际及科研力量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定时报学会立项。根据区税务学会秘书处统一安排,各会员小组可申报立项课题1-2篇。课题论文要求观点、方法新颖,立论清晰,论据充分,逻辑性强,结论准确,具有较强的税收科研转化价值,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同时,学会公开奖励标准,对税收科研论文的立项课题费、用稿稿费、获奖奖励标准等进行公开,增大吸引力,调动写作积极性,使重点税收科研项目出彩。

通过扎实努力,学会2012年主打的6个课题大多已有明显收获:撰写的“对税务机关引导纳税遵从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推进国税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在研讨会上受到好评;撰写的“税务海量数据处理的难点及对策”被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举办的税务系统数据分析应用论文征集评选中获优秀论文奖;撰写的“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助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已被万州区科协评为科普成果,并奖励3000元;撰写的“ 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已获重庆市国际税收研究会论文评选三等奖;撰写的“关于促进收入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税制改革思考”被中国税务学会“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课题研讨会推荐参加中国税务学会年会。

第2篇

关键词:营改增;高校财务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随着高校高校市场地位的确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增多,而且高校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在此基础上“营改增”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就有了源头性的影响,并且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随着高校市场地位的变化以及与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也显示出了不适应于现代财务管理的现象,而“营改增”为高校财务管理方式变化提供了关键策应点,下面就对此践行具体分析。

一、“营改增”对于高校财务收入管理的影响

(一)校办企业收入管理的影响

校办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改增”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服务业和高科技企业的负担,帮助他们搞活资金融通,增加市场活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加市场竞争力,而高校企业大多数属于第三产业或者高科技新兴产业,通过“营改增”改革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有的税负负担,毕竟对于高校校办企业来说营业税意味着从企业开门营业就要承担税负负担,而增值税则是高校科技成果得到市场承认之后在企业取得盈利的税负相应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营改增”之后校办企业后入会更加稳定,对高校来说其资金来源也会有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为高校活动提供更加强大的资金流,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多的资金,但是由于这类资金财务账目的管理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原有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故而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对科研工作的资金管理的影响

高校现在科研的中点大部分集中于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就是市场对于技术的需求以及其革新方向,在“营改增”之前:借:银行存款;贷:科技事业收入;借:科研支出;贷:应交税金―营业税,而在“营改增”之后:借:银行存款;贷:科研事业收入―――科技咨询服务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这样一来原有的收入科目就会改变,对于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来说进行财务管理的科目设置就成为重重之重,尤其是在现在资金融通社会化程度加深的状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与外界资金流的交流与联系也更加紧密,在科研方面应用社会资金进行科研工作的状态也屡见不鲜,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要给资金的提供者一个财务管理的交代,使资金的提供者们相信自己的资金确实被应用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科研上。这也对现在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对应措施

(一)对现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的冲击

现在高校财务管理,大多仍旧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直接模式,当然这也与现在高校首都仍旧以财政拨款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直接的财务管理简单明了,能够对资金来源以及使用一目了然,但是随着“营改增”的实施高校收入认定也将由收付实现制的直接财务支付形式转向责权发生制这种更适应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财务收支形式,这样的形式下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明了资金收治过程还要进行相应的责权明晰化处理,明确资金使用过程以及其中的责任区别,资金使用与责任认定融为一体,这与原来的资金管理中单纯的资金流向管理截然不同。并且高校科研工作复杂,所以在此过程中会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而设备更新过程中尤以高科技设备更新为多,高科技设备多属于税收优惠项目,更重要的是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设备以及技术的更新换代时,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用是允许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金额抵减的。这样一来,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更大,对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从内到位提出了挑战,更严重的是在此基础上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不适应于现在的管理体系的改变,造成相互之间衔接不贯通,进而引发财务管理措施的困境。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适应性研究

首先,是人员素质提升问题,通过技术考核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人员选拔,对于技术与年龄人处于可以培训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对于新技术的适应性,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技术人员,他们也许受的就是相应的教育可以快速实现技术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应该对他们充分信任同时放手使用,并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而对于传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转岗分流,对他们保障待遇的前提可以让他们进行学生工作的管理。

其次,通过整体构建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社会适应,即以学校官方的身份与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协调,达成相应的过渡共识,在此过程中中心就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在这一方面的有效过度,并且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与国税局与地税局的协调工作,高校作为其中的主体也要突出自己的主体性,其典型就是高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互相进行经验交流与制度创新探讨,以此为出发点提升基本的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也是做财务改革的中心点就是建立清晰地账目,实现账目革命,对原本计划经济影响下的垂直管理账目进行改造,提升其对现实状况的适应程度,准确的记录相应的科研与校办企业账目,并且高校也应该经自己的账目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在进行税收过程中保证账目的合理化不受质疑,并以此为基础将高校账目与税务部门的税收依据――发票实现有效的管理。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营改增”对于高校财务收入管理的影响认为 其对对现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的冲击体现在收入制度冲击与管理制度冲击上,而通整体化下部门间、校际间乃至于人员间有效变化高校可以充分适应其中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3篇

最近我们对全区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全区***、***、***共计**所***,问卷调查了***所***。同时在城区、城乡接合部、乡镇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所***,进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深入调查。广泛调查面**%,深入调查面**%。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1.“推广”和“应用”概念模糊。将“推广”和“应用”混为一谈,认为召开了成果交流会就叫开展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其实“推广”只是前提,“应用”才是归属。“推广”是应用的条件,“应用”是“推广”的落实,是“推广”的结果,是“推广”的深化。召开了成果交流会仅仅是开展了成果推广工作,至于推广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应用的情况,所以一定程度上,开展成果应用工作难度大多了。任何成果都可以推广,但不一定所有的成果都可以应用。

2.推广和应用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开展了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的税务机关占**%,而多数税务机关在成果的涉及领域应用面仅占**-**%,应用效果好的全区仅有*%。这说明多数税务机关仅仅是组织了交流学习就算了事,而不追究学习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差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成果应用的反思分析

综合问卷反馈的信息,有以下六条:

1.政策上对税收学术研究成果鼓励不够,导致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没有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推不推广一个样,推广效果好不好一个样,税务机关自然缺少积极性。政策和制度既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导向,它引领着我们的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税务机关积极性不高,从另一种角度看,正是对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政策的召唤。税收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不好,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2.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我区税收科研名列全市前茅,但成果推广应用却是薄弱环节,这跟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课题研究,却忽略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遭到闲置,得不到继承,后来的研究者又重复前者的老路,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样不断地重复研究,前进的步伐自然不会加快。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既需要政策制度的规范和导向,更需要过程性的指导和督评,这是工作落实的保障。

3.税收机关观念转变不到位,自发参与度不高。

认为课题研究已经是额外的负担了,还加上成果推广应用,税收机关就更没有多少时间开展本职工作了。

这种观点把税收科研与科研成果应用对立起来,把税收科研成果推广视为占用时间,干扰工作的因素。其实,从新的科研观来看,推广税收科研,在这样的过程中税务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因此,可以说推广税收科研成果是对自身工作的一次提升。

4.成果在推广运用中效果不明显,税务机关体会不到推广应用带来的好处。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觉得最不可忽视的一条便是———所谓的“科研成果”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①科研成果的价值追问

我们就来反弹琵琶,从科研成果的应用难去反观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去追问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有一个案例:某税务机关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先进单位,可科研室主任调离以后,该税务机关科研工作急剧滑坡,滑到了零,一个课题也没有。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A该税务机关以前的税收科研不是群体科研,而是个体科研;B该税务机关的课题研究不是根植于实践,而是脱离实践,不是“做课题”,而是“写课题”。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必然会造就一批研究型税务人员,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断层现象。

有的课题研究是脱离税收实践需求和税务人员能力实际的“找课题”,在课题的“标新立异”、“人无我有”上大做文章。“做课题”成为“写课题”,总结经验“笔下生花”,有的干脆请高手包装研究成果。这种不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课题断然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生态化”,实践改进的有效性,这种课题所谓的成果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凭空写出来的,必然是推而不广,无法应用,要么操作性不强,要么效果不佳。不是从实践中来,必然无法到实践中去。这样带来的结果是税务机关敬畏、疏远甚至厌恶税收科研。

这样我们必然要追问税收科研的价值取向,是解决税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是追求什么功利目的?过强的功利目的,造成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只追求结果,不考虑过程,至于后续的推广应用,更不在关注之列。而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又导致科研成果缺少应用的价值。

②成果形态的误区分析

多年以来,税收科研的成果形态以研究报告、论文论著居多。这是因为在研究过程中重实证、重思辨而轻人文、轻多元造成的。从研究报告的结构、阐述的内容看,多半是工整的结构性的“理论阐述”,或者是抽象、晦涩,或者是没有个性特色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摘抄或转摘,如果挤去这些严肃、严谨、刻板的理论“水分”,余下的属于个人参与研究的描述实践的鲜活的话语就少得可怜。这样的成果让税务机关怎样去应用?税务人员还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去寻找这个抽象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自然导致成果应用的效果甚微,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5.部分税务人员已经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进行成果推广运用时效果不理想。

这部分税务人员一般是年龄比较大、工龄比较长的人员。这要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新经验、新成果,认为自己工龄长,经验丰富。闭关自守,乐于重复自己的过去。殊不知工龄长不等于经验丰富,不是在研究和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所谓“经验”不叫经验,不过是经历而已,是低层次的循环往复,原地踏步。当然,不可否认,这当中也有堪称为“经验”的东西,但这也不能成为拒绝接受新经验、新成果的理由。

二是主观上愿意接受新东西,但碍于年龄偏大、能力有限,接受起来很困难,甚至效果适得其反。

6.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推广应用。

不切实际地机械模仿,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实践提示我们,任何经验不可复制,不同地区,不同校园文化背景,不同研究主体,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课题,其研究策略决不会相同。因此,对于别人的研究成果,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性策略构建,应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即“适应性”和“生成性”。“适应”自身的实践改进与发展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也是创造性劳动,也是研究活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必然面临诸多可变因素,需要研究者不断分析,不断思考,不断调整操作策略,切忌照抄照搬。研究策略既要科学预设,又要随机生存,才能达到真正的应用效果。

三、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1.立足实际,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区已经出台《**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区税务工作评估已经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列入评估内容,并且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有专门的过程督评指标。对该项工作,区****还将给予税务部门以技术支持和各方面的服务。

2.转变观念,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

让税务科研根植于实践的土壤,让科研成果具有鲜活的生命,让税务人员们便于应用,乐于借鉴,使税务人员们工作着,也学习着,思索着,研究着,收获着,快乐着,共享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有全新的意义。

基于问题解决的税务科研不追求寻找规律,用以推而广之,而主张研究过程中的自我批判、学习、修正、补充、换位、分享、提升。而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科研成果,是税务人员乐于学习,便于学习,并且学有成效的最好成果。

3.找准位置,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闭关自守,不学习继承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别人的老路。这种倾向只注意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注意借鉴别人的成果,视野太窄,其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成果浪费,自己的问题反而得不到有效解决。从事税收研究首先是找准自己的问题,再了解别人有无相同问题的研究成果。如有,研究就着重在学习借鉴别人的成果上,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本土化”改造,即开展应用型研究;如没有,再开展创新型研究。二是不切实际地为推广而推广。特别是《**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出台以后,相关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建立以后,更应该防止这种倾向的产生,否则会推而不广,徒劳无功,还会滋生新的虚荣、浮华的不良之风。

第4篇

最近我们对全区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全区***、***、***共计**所***,问卷调查了***所***。同时在城区、城乡接合部、乡镇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所***,进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深入调查。广泛调查面**%,深入调查面**%。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1.“推广”和“应用”概念模糊。将“推广”和“应用”混为一谈,认为召开了成果交流会就叫开展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其实“推广”只是前提,“应用”才是归属。“推广”是应用的条件,“应用”是“推广”的落实,是“推广”的结果,是“推广”的深化。召开了成果交流会仅仅是开展了成果推广工作,至于推广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应用的情况,所以一定程度上,开展成果应用工作难度大多了。任何成果都可以推广,但不一定所有的成果都可以应用。

2.推广和应用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开展了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的税务机关占**%,而多数税务机关在成果的涉及领域应用面仅占**-**%,应用效果好的全区仅有*%。这说明多数税务机关仅仅是组织了交流学习就算了事,而不追究学习的效果。

教育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差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成果应用的反思分析

综合问卷反馈的信息,有以下六条:

1.政策上对税收学术研究成果鼓励不够,导致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没有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推不推广一个样,推广效果好不好一个样,税务机关自然缺少积极性。政策和制度既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导向,它引领着我们的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税务机关积极性不高,从另一种角度看,正是对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政策的召唤。税收科研成果推而不广,应用效果不好,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2.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

我区税收科研名列全市前茅,但成果推广应用却是薄弱环节,这跟缺少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课题研究,却忽略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遭到闲置,得不到继承,后来的研究者又重复前者的老路,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样不断地重复研究,前进的步伐自然不会加快。税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既需要政策制度的规范和导向,更需要过程性的指导和督评,这是工作落实的保障。

3.税收机关观念转变不到位,自发参与度不高。

认为课题研究已经是额外的负担了,还加上成果推广应用,税收机关就更没有多少时间开展本职工作了。

这种观点把税收科研与科研成果应用对立起来,把税收科研成果推广视为占用时间,干扰工作的因素。其实,从新的科研观来看,推广税收科研,在这样的过程中税务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因此,可以说推广税收科研成果是对自身工作的一次提升。

4.成果在推广运用中效果不明显,税务机关体会不到推广应用带来的好处。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觉得最不可忽视的一条便是———所谓的“科研成果”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①科研成果的价值追问

我们就来反弹琵琶,从科研成果的应用难去反观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去追问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有一个案例:某税务机关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先进单位,可科研室主任调离以后,该税务机关科研工作急剧滑坡,滑到了零,一个课题也没有。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A该税务机关以前的税收科研不是群体科研,而是个体科研;B该税务机关的课题研究不是根植于实践,而是脱离实践,不是“做课题”,而是“写课题”。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必然会造就一批研究型税务人员,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断层现象。

有的课题研究是脱离税收实践需求和税务人员能力实际的“找课题”,在课题的“标新立异”、“人无我有”上大做文章。“做课题”成为“写课题”,总结经验“笔下生花”,有的干脆请高手包装研究成果。这种不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课题断然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生态化”,实践改进的有效性,这种课题所谓的成果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凭空写出来的,必然是推而不广,无法应用,要么操作性不强,要么效果不佳。不是从实践中来,必然无法到实践中去。这样带来的结果是税务机关敬畏、疏远甚至厌恶税收科研。

这样我们必然要追问税收科研的价值取向,是解决税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是追求什么功利目的?过强的功利目的,造成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只追求结果,不考虑过程,至于后续的推广应用,更不在关注之列。而税收科研价值取向的迷失,又导致科研成果缺少应用的价值。

②成果形态的误区分析

多年以来,税收科研的成果形态以研究报告、论文论著居多。这是因为在研究过程中重实证、重思辨而轻人文、轻多元造成的。从研究报告的结构、阐述的内容看,多半是工整的结构性的“理论阐述”,或者是抽象、晦涩,或者是没有个性特色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摘抄或转摘,如果挤去这些严肃、严谨、刻板的理论“水分”,余下的属于个人参与研究的描述实践的鲜活的话语就少得可怜。这样的成果让税务机关怎样去应用?税务人员还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去寻找这个抽象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自然导致成果应用的效果甚微,税务机关的积极性不高。

5.部分税务人员已经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进行成果推广运用时效果不理想。

这部分税务人员一般是年龄比较大、工龄比较长的人员。这要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新经验、新成果,认为自己工龄长,经验丰富。闭关自守,乐于重复自己的过去。殊不知工龄长不等于经验丰富,不是在研究和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所谓“经验”不叫经验,不过是经历而已,是低层次的循环往复,原地踏步。当然,不可否认,这当中也有堪称为“经验”的东西,但这也不能成为拒绝接受新经验、新成果的理由。

二是主观上愿意接受新东西,但碍于年龄偏大、能力有限,接受起来很困难,甚至效果适得其反。

6.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推广应用。

不切实际地机械模仿,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实践提示我们,任何经验不可复制,不同地区,不同校园文化背景,不同研究主体,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课题,其研究策略决不会相同。因此,对于别人的研究成果,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性策略构建,应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即“适应性”和“生成性”。“适应”自身的实践改进与发展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也是创造性劳动,也是研究活动,研究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必然面临诸多可变因素,需要研究者不断分析,不断思考,不断调整操作策略,切忌照抄照搬。研究策略既要科学预设,又要随机生存,才能达到真正的应用效果。

三、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1.立足实际,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区已经出台《**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区税务工作评估已经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列入评估内容,并且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有专门的过程督评指标。对该项工作,区****还将给予税务部门以技术支持和各方面的服务。

2.转变观念,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

让税务科研根植于实践的土壤,让科研成果具有鲜活的生命,让税务人员们便于应用,乐于借鉴,使税务人员们工作着,也学习着,思索着,研究着,收获着,快乐着,共享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有全新的意义。

基于问题解决的税务科研不追求寻找规律,用以推而广之,而主张研究过程中的自我批判、学习、修正、补充、换位、分享、提升。而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科研成果,是税务人员乐于学习,便于学习,并且学有成效的最好成果。

3.找准位置,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闭关自守,不学习继承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别人的老路。这种倾向只注意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注意借鉴别人的成果,视野太窄,其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成果浪费,自己的问题反而得不到有效解决。从事税收研究首先是找准自己的问题,再了解别人有无相同问题的研究成果。如有,研究就着重在学习借鉴别人的成果上,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本土化”改造,即开展应用型研究;如没有,再开展创新型研究。二是不切实际地为推广而推广。特别是《**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奖励办法》出台以后,相关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建立以后,更应该防止这种倾向的产生,否则会推而不广,徒劳无功,还会滋生新的虚荣、浮华的不良之风。

第5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高等学校纳税筹划的意义

高等学校是给社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属于非营利性部门,纳税工作长期没有得到税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具体展现在学校领导受到税收不进校等思想影响,对纳税筹划的关注力度不高;学校财人员对税务了解不全面,学校缺少专业人才支持,纳税筹划水平相对偏低;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对在校职工奖罚不明确,无法调动学校职工工作积极性,制约学校更好发展。只有通过合理编制纳税筹划方案,做好纳税筹划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缓解学校税务压力,提高学校资金应用率,对学校未来发展十分有利。

二、高等学校涉及的主要税务

(一)增值税在高等学校中,增值税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其中涉及的部分横向课题收入,也就是学校科研工作人员在给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提供有偿技术服务过程中,收入相关费用,这些费用应要缴纳增值税。其次,租金收入。针对学校中的公寓,可以向社会群众租赁,在租赁过程中可以收取一定收入,按照国家税法要求进行增值税缴纳。一般情况下,学校以盈利为目标进行房屋出租等收益,都要缴纳增值税。再次,培训费用。高等学校开展各种进修班、培训班而获取的收入,这些收入一般会纳入到学校统一账户中,所有费用都要接受财政部门专户管理,由学校开出具相应发票的进修或者培训费用,无需缴纳增值税。但是学校下属部门自行开户的进修或者培训收入,应该按照收入比例,做好纳税工作。最后,其他收入。对于学校内部实施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或者创建的独立核算食堂,向教师及学校提供就餐服务时收取的相关费用,无需缴纳增值税,但是在向社会群众提供就餐服务收入的费用,需要征收增值税。

(二)企业所得税在高等学校中,部分科研费用、以入学为由获取的资助费用,或者将社会群众租赁学校公寓时收取的相关费用,都要按照国家税法要求进行企业所得税缴纳。

(三)个人所得税当前,我国实施的个人所得税主要以分类所得税制为主,下属设置多个税务项目,在高等学校中,包含的税目重要有工资薪金所得税、劳务所得税等。其中,工资薪金一般采取七级超额累计税率,如学校定期给在校职工方法的基本工资、绩效等,也包含每学期收取的课时费、科研奖励等,这些费用都要按时发放,也可以年终一次性发放。学校在工资薪金方法形式上有所不同,在校职工个人所得税缴纳税额也会存在差异;劳务报酬所得也就是指,个人独立从事一些非雇佣劳务活动而获得的费用,如学校邀请专家讲座、评审等,劳务薪酬所得需要根据劳务数量进行纳税。

三、高等学校纳税筹划的相关对策

(一)缩小税基减小税基作为纳税筹划的主要方式,如在个税在收入固定的情况下增加扣除项目或者费用;或者对在校职工收入进行科学调控,并且为在校职工分担一些费用,这样可以为在校职工降低纳税税额。例如,为职工免除一些教育资料费用,或者在教师采购教育书目,在阅读后,可以将这些书目放在学校图书馆,供他人查阅,并且这些书目学校应给报销。在国家税法政策允许额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费用比例。高等学校也可以对不包含在房产范畴内的出租屋独立签署租赁合同,这样可以降低税务的缴纳。如果学校在租赁房产过程中,同时向群众提供一些物业管理服务,则学校应该同时签署租赁合同及劳务合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减少纳税额。

(二)降低税率将高税率改成低税率是纳税筹划重点思考的内容。例如在增值税相关条例中,年应税服务报销数额低于500万元的纳税人,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根据不含销售额的3%进行税务缴纳;对于年应税服务报销数额大于500万元的纳税人,属于一般纳税人,应该按照税率6%进行增值税缴纳。在税务核算中,由于根据不同科研项目来核算增值税,使得核算难度比较大,并在工作量多,税负比较重,经过和税务部门的交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增值税政策要求,也就是从2016年5月开始,非企业性机构中一般纳税人在提供科研、技术等等资产时,可以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也就是按照税率3%进行增值税缴纳,由于该学校属于一般纳税人资格,可以按照简易方法进行纳税,计算过程便利,学校税负也随之减少。

(三)灵活使用各种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作为我国税制中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的功能在于免税、减税、税收扣除等。学校作为非营利性部门,税法给学校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大部分收入类都可以根据税收优惠政策要求进行减免,例如学校内部创建进修班或者培训班获取的收入,全部归于学校,并且由学校提供的相关发票,他能够给统一管理和出具,能够实现税务免收,在此过程中,要求学校将办培训班权限上缴,各院系制定计划,由学校统一管理和收费。

(四)及时提交减免税证据材料学校应该纠正一个错误理念,也就是把减免税当做税收法律中直接要求的,满足该要求的机构都可以享受改政策,无需经过税务部门的审核。但是在实际中,除了部分法定减免税之外,不管是临时性减免,还是特案性减免,都要提前得到税务部门的审批,学校需要向税务部门提交相应的减免税材料,经过税务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办理相应减免税手续。例如,被列入减免税范畴内的横向科研收入,学校应该向税务部门提供科研合作或者技术转让协议,在得到相关部门提供的技术合同认定报告后,才能实现税务减免。

(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税务部门和学校通常会在是否纳入纳税范畴内、适用税率等方面存在分歧,学校中将会出现的补税、滞纳金等税收负担。为了减少学校税负压力,应及时和税务部门交流,尽可能得到税务部门的指导,保证学校纳税筹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农业科研;问题;对策

农业科研工作有别于其它行业,农作物特殊的生长习性决定了农业科研工作的季节性强、周期性长,为科研经费的科学预算增加了难度。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科研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国家对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性以及农业科研工作者忽视财务管理在项目经费使用中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限制了人们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本质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了近年来农业科研工作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现行农业科研工作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预算不够科学,导致实际执行存在困难

一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观念仍比较淡薄,对财务管理的思路还停留在过去对资金的管理,忽视年初对年度资金预算计划的科学制定,造成实际收支与预算相差较大。尤其是申报科研项目时,大多以课题组为主组织,编制的项目预算与单位科研发展整体需求有偏差,执行过程中单位总控度差,预算与实际需求差距大。

2、挤占挪用成为弥补经费缺口的普遍现象

为了筹集资金,几乎所有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把手伸向科研经费。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但在生存的压力下一些单位还是绞尽脑汁,巧立名目,或以提取管理费的名义改变资金用途,或直接挤占挪用科研经费,想方设法把科研经费变成基本支出经费,使得原本并不复杂的科研经费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棘手,财务问题层出不穷,而且积重难返,不仅使科研项目的执行效果因经费问题大打折扣,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3、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有待规范

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管理制度决定了其经费管理使用的自,但这种自是相对的、有前提的,是相对于过去单位对科研经费管得太多、对科研活动干预过多而言的,是科研经费管理规则框架下的经费使用自主,真正的落脚点是赋予课题负责人组织科研活动的自。实际工作中,部分课题负责人将经费管理使用的自理解成了经费的所有权,将科研经费当成了“私有财产”,要不要花,如何花,一个人说了算;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立项和验收的组织,很少关注预算执行过程。科研人员只专注怎么出成果,如何争取到经费,在他们的理解中,预算是做给立项阶段的评审看的,不是用来约束自己执行。科研圈内甚至流传着“只有申请不来的项目,没有结不了项的课题”。最终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产生认识误区,视科研经费预算为摆设,认为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规范性的担心是杞人忧天,经费使用比较随意,预算与执行存在较大偏差。

4、科研经费使用矛盾较多、效益也较低

科研项目计划实施课题制后,实行全额预算,细化了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实行预算评估制度,这对科研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难更新的要求。首先,科研人员普遍感到预算编制过细过严过紧,编制口径不一,较难应对。第二,农业科研具有周期长、季节性、复杂性等特点,立项时的预算很难全面覆盖农业科研全程中的需求,也很难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第三,争取科研项目“广种薄收”,使得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金额按“广种”编制而预算执行情况却是“薄收”,这就使得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金额与预算执行相差较多,这是预算编制所不允许的,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与争取科研项目的“广种薄收”概率相矛盾。科研项目支出报销问题也较多:从主观上看,科研人员观念与国家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尽适应,部分科研人员,认为拿到科研经费后,只要与科研活动有关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与当前国家有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要求相矛盾。从客观上看,在项目经费划拨和任务管理两条线机制下,科研经费的支出和报销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项目启动时经费与任务不匹配,要么经费下拨迟滞,科研任务无法按计划实施,往往错过最佳时节,延误时机;要么项目任务下达迟滞,经费先到帐但归属不清,无法支出。两种情况都导致科研经费不能及时有效支出,科研工作不能按计划进行,这一状况尤其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影响极大。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部门要求在限期内将预算执行到一定比例,严重脱离科研活动实际。为了完成指标,只能突击花钱,这样势必造成违规报账、财务控制薄弱、科研经费损失浪费等隐患。三是部分切实发生的费用难以报销。如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科研人员谈到,下乡蹲点、调查、试验时支付给农民的费用以及农业软科学研究需要购买的大量数据,往往很难取得正规发票,报销困难。

二、加强农业科研工作中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1、科学编报预算,严格预算执行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作用,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资源配置机制,才能有效利用财务资源。一是建议加强“三建”制度的建设,从源头上抓预算工作。即,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职责(项目组、单位、主管部门),充分考虑单位的发展;建立财务审核制度,确保预算的合理性,提高执行力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制度,提前谋划,按照项目性质充分、综合考虑科研预算。二是建议落实好“三抓”工作,即,抓政策依据,强调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切执行预算制管理,有效避免预算执行“出轨”;抓管理制度,完善报销手续,提高监督力度;抓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奖惩措施。

2、合理增加农业科研单位的事业费

为了保证农业科研人员能够专注农业科研工作,不要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核心工作,或为了维持现状,将科研经费变向支付,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成效。为此,建议财政部门合理保证科研单位正常的事业费,保证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调整农业科技项目立项与管理机制,增列与农业科研工作有关的费用支付名录,便于科研人员的合理支付,保证科研工作正常开展,较好地控制了科研经费使用的“改头换面”。

3、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探索财务人员参与科研过程的管理模式

国家财政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改革举措层出不穷,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科研经费课题制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同时要敢于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科研项目经费是农业科研单位除财政基本支出拨款以外的最主要的经费来源,财务人员应树立为科研服务,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观念,加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仅要丰富财经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也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从专业的角度思考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把握科研工作与财务相关的重点、难点,提高对工作中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通过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赢得科研人员的 理解、信任、尊重与支持。探索财务人员参与科研过程管理的模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过程管理的观点并不新鲜,对此项目主管部门有要求,财务部门认为有必要,科研实施主体总体上也欢迎,但始终落不到实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在于缺少可操作的规则,不单单是对财务人员参与科研全过程的方式、内容以及权利义务作出界定,对科研人员也必须同时具有约束力。建议每个科研项目要吸纳1名财务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课题组,研究讨论项目申报指南,参与经费申报预算编制,跟踪监督经费预算执行,提供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关财务方面问题的咨询服务以及意见建议,协助解决有关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的实际问题,配合整理结题财务验收资料为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验收提供技术支撑,督促项目结题后财务结账手续的办理等等,对项目的财务检查及审计验收提供技术支撑。

4、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环节中的财务管理效益

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要适应国家宏观层面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新要求,形成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要密切配合,满足科研人员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需要。同时,科研人员要及时向财务人员提供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等过程中的所有经费信息,便于财务人员更好地管好科研经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合理使用项目经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另外,开发利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网络,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使用专门管理科研经费的软件,从立项到Y题对每个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全程、实时、程序化管理,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随时查看经费使用状况,了解经费去向,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所列支出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调整,要求便于管理,也便于项目验收,这是确保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合理有效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付小燕.现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1):31-35.

[2]李霞,董合忠,陈兆辉.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3(10):16-18.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横向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15-2

横向科研经费是主要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承接横向课题、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的数量与层次,反映了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整体的研究能力,是高校水平的标志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能够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横向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也有少数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针对当前高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横向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比重大。横向科研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主要包括出租车费、车辆通行费、餐费、通讯费、燃油费、商场购物等业务费。这些费用既有在完成科研项目中实际发生的费用,但也有列支了诸如日用品、文化用品、礼品等大量与科研和教研无关的费用,且支出比例偏高。

(二)科研立项不真实,虚增科研经费收入。一些项目在与委托方串通造假。利用签订虚假合同,先立项打入资金尔后又以购置设备、材料费、赶工费等名义返还,虚立项目。个别高校立项不真实,根本没有实施过科研项目,而是通过资金“账面旅行”的做法虚增科研经费,具体手法是要求下属单位以横向科研项目名义上缴科研基金,作为学校科研事业收入,随后,学校再以“下拨科研项目经费”名义返还。

(三)利用虚列票据套取资金。相对于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在一些高校比较松散,一些项目组负责人没有横向科研经费也是国家经费的公共属性概念,甚至认为横向科研经费都是项目组或个人的资金,于是在报销横向科研经费所中,不能据实列支,出现了大量的虚假票据报销现象,这里的虚假票据,既有票据本身即是假发票票据,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假发票,也有发票为真、但具体业务事项为假的情况。如利用火车票、飞机票、住宿发票、餐费发票、商品销售发票等报销套取现金,直接形成账外账。

(四)虚假编制劳务费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由于一些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劳务费提取比例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严格禁止在职教师领取劳务费,一些项目组为将劳务费的比例范围内的科研经费全部领取出来,以学生勤工助学费或外聘人员劳务费名义提取劳务费,通过虚增人员人数,降低每人领取劳务费的标准,同时为了避免个人所得税,有的甚至每人每次控制在税收起征点800元。但实际上这些劳务费并未付给这些学生,而是套取出来后由项目组统一支配使用,其中部分归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部分分配给科研团队其他人员,未再按照个人实际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横向经费转入关联公司。一些项目组负责人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结题不结账,结余资金用于非科研项目开支科研经费转入与项目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或通过签订“合同”或以购买材料为名变相将科研经费转入自己公司实际上横向项目并无真实科研内容,

(六)用横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控制不严,存在流失隐患。按照有关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但有些学校部分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却未计入学校资产账。些费用并未计入学校资产账,未办理资产登记和领用手续,因此被个人长期占有。

(七)结题不结账,结余资金用于非科研项目开支。科研经费资金长期沉淀。有些科研项目因实际发生的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制作费、差旅费等科研费用要远低于所取得的科研经费,支付给科研人员的人工费又有一定比例限制,因此,一些项目实际已完成,但账上仍有不少经费结余,无法结题。这种情况在一些建筑设计、软件设计、人文研究等以人工成本为主的项目上表现更突出。

二、原因剖析

(一)高校过度行政化。高校行政化的结果是直接影响了“教授治校”“专家治校”目标的实现,最求高校科研经费的“GDP”指标的横向比较、追求大学综合水平的排名,直接导致了一些高校为科研而科研、同行相互攀比,多度指标化。对教师的晋升考评除了教学外,主要是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由于教学是软指标,衡量起来不如科研这个硬指标来的快和显现。因此拿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成为衡量一些学校和老师追求的目标。用脱离实际的指标来引导学校科研工作,本身违背科研工作的规律,是造成横向科研经费混乱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横向科研经费使用混乱,是国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产物。对比较,纵向的科研经费仍然是执行传统计划经济下的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支出也较为单一,相关配套管理法规比较严格,都是在国家财政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较为规范。但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收入的来源结构与支出结构由“单一性”趋向“多元性”的结果,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多元化、名目繁多、评估考量较难,国家相关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出台滞后,一些高校为了给予科研项目组“宽松”环境,防止横向科研经费旁落,至今没有出台本校的横向可样经费管理办法,导致一些横向科研经费套取手段“法无明文不为罪”,一下违规套取方式司空见惯。在制度层面缺乏针对性法规规章约束,产生的“横向科研经费乱象丛生。

(三)管理不够精细化。“重收轻支”是一些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粗放的普遍现象。为了追求科研经费到账额度,有的学校横除了通过采取奖励措施,还采取层层下达学校横向课题任务指标。出现一些“为到账经费而到账经费”的“各显神通”的现象,但是学校作科研收入入账后,一些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在提取管理费和代扣税金后,就不再过问和干涉,科研成果放任自流,造成学校知识产权丧失或流失而无人问津。一些学校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对横向科研合同实质性审查不严、对虚假票据报销、填报劳务费名单真实性缺乏监管,对科研教师加强横向科研经费合同签订、报销培训不足,项目组负责人财务知识掌握不足,主观认为横向科研经费属于自己项目组的理应所得,当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发生较大差异时,不惜明知故犯或寻找临界点,不据实列支,最终导致项目成本失实、项目经费滥用,影响项目绩效评价,甚至违反财经制度,套取横向科研经费占为己有。

(四)监管缺失乏力。当前的横向科研项目大多实行项目组负责制,项目组负责人拥有相当经费支配权。有些课题负责人独断专行,科研经费支出往往由课题负责人自己说了算,适成经费开支混乱。为防止挪用经费现象发生,一些科研院所在财务报销时进行了严格审核。财务部门要求一些科研项目支出要具体细化到项上,发票要求明细,财务报销实行逐级签字制度。高校横向科研经费依托与企业、公司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合同获得。合同一般对经费支付方式、支付时间进行约定,而少见对经费的预算、开支内容、使用进度作出约定。科研人员只要按合同条款提供服务,企业按合同规定及时拨付经费,双方便相安无事。企业无需知晓经费使用情况,高校无需提供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即使税务部门来访也只是走过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综合监督机制。

三、对策建议

高校横向课题经费管理所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大学的政策导向、项目负责人的认识水平以及大学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等因素均造成了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需要通过系统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既涉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涉及学校的管理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的确立,也涉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制度执行力等各个方面。例如一是要从国家管理层面去行政化,真正实行教授治校、专家治校,在体制和机制上给高校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二是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要建立由大学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明确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系室都是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三是进一步完善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措施,明确管理费提取比率、劳务费据实列支、资产设备监管、外协合同实质性审查等条款。四是严格落实科研项目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采购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严格落实责任制;五是加强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强预算和支出管理,严格审批权限,确保支出真实,加强过程控制;加强资产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六是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审计、严肃查处各类科研项目造假、转移挪用科研经费以及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七是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如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横向项目经费的支出更加合理、透明,为项目的财务决算和绩效考核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创新横向科研项目期末管理机制,建立科研成果技术价值的审定机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的管理机制,建立基础保障机制,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辉.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J].会计之友,2011,(6):125-126.

[2]荣晓峰,刘琳.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J].山西财税,2012,(11):42-43.

[3]陈启蕴,王萍.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12,(3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