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6:04:07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创业的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困境 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研究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利用各种资源,成立活动组织,提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随着全球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大学生创业也成为现代大学生的热门的话题与热门活动之一。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群体组成,现今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1、改变传统就业方式
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倡大学生创业、举办创业比赛竞赛,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精神。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对于一部分大学生而言,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就业机会。
2、创业是一条很好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理论水平与技术优势。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另外,大学生创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范围内,展示个人所学专长,把理论转化实践、把个人专长很好的发挥出来。
3、创业带来更多的财富
大学生创业,相比就业的大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创造出更多的个人与社会财富。大学生创业毕竟是相对较高水平的、融合团队智慧的结果。即便部分大学生创业失败,给大学生带来的是人生经历的宝贵财富,为以后的工作或者再次创业同样是积累一笔宝贵财富。
二、大学生创业的困境
1、资金缺乏
资金缺乏与资金风险在创业初期会一直伴随在创业者的左右,大学生也不例外。能否有足够的资金创办企业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好的创业思路能否有效的按照预先设定的思路发展,资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创办后,更应该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于初期创业的个人或者企业来说,期初的现金流压力是非常大的。笔者走访过创业的老师,他们创业初期考虑的不是这个月盈利多少,而是这个月的员工工资与公司日常开销的钱从哪里来!如果连续几个月入不敷出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现金流中断,会给企业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与非常好的资金回笼项目的话,对于大部分创业大学生而言,创业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
2、项目可行性论证不足
现代很多企业或者是其他单位会举行一些创业计划书的设计比赛。有些大学生参加获奖后,一时冲动,很想把创业计划的内容转换成现实。笔者身边的一个学生团队创业项目是做服装零售,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学生的回答着实有意思,她说自己喜欢。创业不是创业计划书,计划书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错了可以改,项目不行可以换;创业是真枪实干,错失了或者失败了,会给学生本人或者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很多大学生创业初期不进行认真的机会与环境分析,缺乏必要的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进行创业项目的决定,其后果是很难预料的,不确定的因素会明显加剧。
3、缺乏实际运营经验
由于各高校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对于工作的实际经历相对来说比较少,更谈不上工作经验积累了。即便是有些同学参加了各类社团,平时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一个企业的正常工作开展运行,为公司的某些方面决策掌舵来说,积累的经验相差甚远。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在理论方面没问题,甚至是成绩优异者,但对于实际的公司理财、经营销售、沟通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普遍欠缺。对于市场与外界环境的判断都缺乏一定的经验。
4、缺乏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撑
中国有两句句俗话说一人赚钱几人花,一个好汉几个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必备要素之一,其运行与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这个环境是开放的,企业的创建、市场的开拓、产品推介、工作人员的招聘等工作都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撑。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面对企业所处的纷繁环境应对起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三、大学生创业的几点建议
1、利用好国家政策
近年来,我国对于大学生的创业非常重视。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如创业贷款、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注册登记程序简化、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利率优惠、员工聘请和培训享受减免费优惠、人事档案管理免2年费用、社会保险参保有单独渠道等优惠与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合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为企业初期的运行与发展降低阻力与难度。
2、学生自身创业条件准备
加大创业调研力度。市场调研有利于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有利于准确的市场定位,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增强竞争力、有利于为企业的决策和调整策略提供客观依据、利于企业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经营。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这样成功的几率相对要大一些。
创业初期,量力而行。一般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建议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大学生可以借小本经营努力锻炼个人能力,可以很好地体会到企I的管理与经营,为日后更好的项目奠定良好经验基础。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必需技术、经营、沟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可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从虚拟店铺开始,锻炼创业能力,也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运作。小本经营即便创业失败,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影响不大。另外,资金不多的大学生可以借小本经营进行资本积累。
加大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外界资源的支持。资源的交换是平等的,要得到别人的资源或其他更好的资源,自己需要拥有支配资源的实力与别人愿意交换资源的诱惑力。大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与业务素质,平时还要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与人脉。
争取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大学生创业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很重要;大学生创业需要家人的鼓励与支持,需要家人精神上的慰藉。
创业初期,设定亏损界限。创业是一朵美丽的带刺的玫瑰,稍有不慎会被刺伤。创业初期由于诸多因素亏损是常有的,初期需要设立亏损的界限,突破某一界限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突破另一界限需要终止,以避免给自己与家人生活上带硌沽Α
加强创业前的体验生活。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也可以在校期间进行一些勤工俭学活动,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增加实际操作经验。也希望大学生在实践的时候带着谦虚与挑剔的眼光进行,认真学习好经验与做法,也认真反思更好的做法,为未来的创业管理积累一定的基础。
3、学校提供一定帮助与后续跟踪培养机制
目前,大部分学校有自己的实践实习基地、实训室或者实践合作单位。学校对于本校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校大学生提供给一定孵化机制。学生创业初期,作为学校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提供一定金额的资金资助甚至是经营场所的支持。学校老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比较学生而言,要丰富得多,对于学生的初期创业可以提供一定指导意见,也可以适当的参与其中。如某学校对于其毕业学生创业初期提供的免费经营场所是很值得提倡的。从笔者身边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初期,由于学生的项目在短期内比较新颖,竞争不是很激烈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学生离开学校独立开展企业管理后,学生由于经验不足,有点成功后沾沾自喜,盲目决策,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其实,学生离开学校后,学生可以向学校要求或者学校主动关注提供相关的指导服务,对于学校的经验积累与学生的创业发展都是有益处的。因此,学校对于学生创业的培养要延续到学校外,要有对应的跟踪机制。
四、结束语
俗话说,打铁还靠自身硬。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创业,不仅需要个人能力、胆识与魄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创业做事要量力而行。相信在政府及相关政策的关注下,学校的重视下,大学生的努力下,大学生创业一定会是一个美丽而现实的神话。
参考文献:
[1]林燕.浅析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重要意义.华章,2013(16).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女大学生
自从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女生比例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同时,大学生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不单单是高等教育行业关注的难点,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女大学生由于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就业尤其难,随之在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措施中,创业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突破点。
一、女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1.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考入高校接受国家的高等教育培养,无非是想学有所成、成为所用,就业是实践的过程,是检验学有所成的效果,也是检验是否成为所用。而创业也是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与其坐以等待各个企事业的挑选,甚至干脆连被挑选的机会都没有,倒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利用自己的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去自我创业。
2.挑战自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业虽然也是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但相对就业而言有更多的难度。就业之初无非是按各个单位的计划安排和自主意识去实现计划内的单一任务指标,远没有创业复杂。而创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结合才会出成效,比如资金整合能力、长期创业的热情和坚持创业的毅力、综合的企业管理能力、财务常识、法律法规常识以及人员管理能力等要面面俱到,面面想到。所以,选择创业的同时也是选择了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具备这些能力,这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有利于健全女大学生的人格
面对就业难的形势,尤其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情况下,一些女学生完全靠等过日子,等待家人和朋友为自己奔波忙碌,一副小女人弱不禁风的态势;也有的女大学生心存抱怨,一味地抱怨社会不公、男女不平等的旧社会观念,不曾记得巾帼也能不让须眉。所以说就业和创业本来就没有男女之分,主要在自己,在于自己的自信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感。而创业会使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也会锻炼她们更突出的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摈弃主动放弃、怯懦、退缩的不良情绪,从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
二、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业资金
资金是启动创业最基本的条件,部分创业者正是由于缺乏必需的资金而放弃了创业之路,从创业的实际过程看,资金也是制约创业规模的重要因素[1]。女大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家庭甚至连支付上学费用都很艰难,更别提资助她们就业和创业了。
2.社会对男女的社会角色期待不同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植于人心,使得人们总是把女性定位于贤妻良母,社会对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这种影响制约了女大学生创业的动机。
3.创业政策问题
目前各地政府对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行为的有效支持和帮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尤其在对于女性创业方面,几乎没有倾斜政策,鼓励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还不到位[2]。大部分高校只是开展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活动,培养创业意识,并在就业指导课上讲授一些创业理论知识和一些创业成功的例子。
三、女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
1.在大学期间培养创业意识
想要创业,必须树立创业意识,只有提前加强意识和清楚地认识,才能有意识地去刻意培养自己和锻炼自己,提前培养创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创业经验的积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培养和锻炼自己。比如在大学期间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挑战杯活动、听取关于创业的各种报告等来启发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创业知识的储备
在自己有创业意识的前提下,就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创业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因为创业知识是学生创业的基本要素[3]。而创业知识又包含着方方面面,比如创业的专业知识、职业知识,职业知识包括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创业前必须把这些知识通过书本学习、其他人言传身教等方式储备起来,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才能有备无患。
3.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
在前期的创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广泛的积累情况下,如何能够使创业成功几率增大,是很重要的。而创业成功很关键的因素又在于创业项目,只要创业项目有好的市场前景,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说女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首先条件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目前女大学生创业多从事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以及以高新技术为工具的现代服务、知识服务业等。利用自己的前期创业积累和对创业的自身优势及特长,选择合适的符合自身及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创业项目,会使创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例如笔者所带的一个学生就抓住大学生需求较多的打印、复印和网购业务,自己组织几个学弟学妹开了一个复印社和一家网店,利用在校期间课余时间既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同时也靠这种创业解决了自己学习生活所需费用,使父母减轻了经济负担,自己不仅感觉自我价值有了体现,也对未来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关注创业政策,合理利用周边资源
大学生创业要经常关注创业政策,因为国家或当地政府都有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这些政策,会使自己的创业借东风之力,更易进入正轨。另外,也要合理地利用自身的周边资源,比如寻找亲朋好友的帮助以及成功创业者的丰富经验等周边资源,也是使创业之路走向成功的有利因素。
总之,女大学生创业虽然是就业的另辟蹊径,但创业的道路仍很艰难曲折,这就要求大学生自己在大学期间就要培养创业意识,进行创业知识储备,并能寻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依靠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的精神,才会既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又能在创业中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惠.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教育,2008,(10):9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力;创业教育;提升路径
在近年来,国家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颁布各项优惠政策,呈现出政府推动创业的一种强劲态势。受到自上而下的外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2009届、2010届、2011届、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1.2%、1.5%、1.6%、2.0%。
但是大学生创业状况并未出现预期效应。概言之,我国大学生创业呈现出创业人数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差强人意的状态。许多学者把这一症结归结于将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大学毕业生经验不足等原因。笔者认为,上述因素固然重要,但其根结在于:源于政府外源性变革和襁褓式的带动,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过于倚重政府的政策支持,并未具备了真正创业力,大学生内在的创业需求不强烈,创业竞争力并未形成,一旦失去外援,就难以应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危机,容易夭折,仅是昙花一现。因此提升大学生创业力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大学生创业力及构成要素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里,创业者产生机制主要有生存需求(20世纪80年代),积累需求(20世纪90年代),自我实现(21世纪初)三种机制。作为新生代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生存力毋庸置疑,对就业状况不满意是他们放弃就业而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诱因素。因为他们需要实现自我价值。
“成功创业的能力或力量”这是MBA智库对创业力的释义。根据行为学和心理学理论,动机决定行为。创业行为源于创业需求。笔者认为创业力是创业者源于自我本体的发展需求、在实现创业理想过程中滋长的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内部驱动力。是由创业理念、创业能力、创业资源三元有机构成的综合体现。
(一)创业理念是大学生创业力的动力源。
创业理念涵盖创业理想、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三方面。首先,创业理想是创业者意图通过改变自我生活继而达到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望或抱负或宏伟的目标。创业需求的产生、创业动机的形成及创业行为的产生,内在的影响因素就是创业者本身的创业理想,赋予创业者创新精神、成功欲望、冒风险的勇气。这种创业理想越清晰,创业的欲望和动机就越强烈。比如:比尔·盖茨辍学创设了互联网,乔布斯创办的苹果电脑公司,马云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创建了电子商务平台。李彦宏放弃国外的舒适悠闲生活回国创立世界最大的百度中文搜索平台。创业理想所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创业者前行,他们怀着对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带着一群人在改变这个世界,让新的创业想法融入生活,给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众不同的东西,使社会生活变得美好。其二,创业精神是创业者的主观认知中,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的集合。创业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它赋予创业者的事业鲜活的生命力。正如台湾学者刘常勇教授认为:创业在精神层面上代表一种“一创新为基础的做事和思考方式”;在物质层面上“将新事物带入现存的市场活动中”。其三,创业知识是自主创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创业过程中,知识正在成为各种生产要素中最突出的要素,而大学生创业的原始积累主要是知识积累。不仅是简单的仓储式堆积而是形成一种交叉和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建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运用自身知识逐步形成一种市场理念,逐渐树立求真务实的经营理念,寻找变通求新的创业途径,实现竞合共赢的社会效应。
(二)创业能力是创业力的内核素。
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发现和捕捉市场机遇以创造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能力。它包含了资源运作力、创业风险管理能力及创业企业运作的制度与文化环境等方面,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众多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告诉人们,大学生或许并不缺少专业能力,更多的是缺少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管理能力。第一种情况是大学生的决策能力不强,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极快地发现市场机会,但他们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受制于他们对社会的市场缺乏深度分析和了解。不能准确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市场机会。容易产生盲动和盲从创业,复制别人的做过的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行竞争、产品替代、资金短缺的麻烦中,无法生存。第二种情况是大学生社会能力不足,也即常人所言的情商不高。这与政府襁褓式扶持、高校被动式创业教育不无关联。许多大学生片面认为只要愿意创业,政府就会给资金、给场地、对创业风险估计不足,忧患意识淡薄。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的本位意识较重,角色难以转换。不善沟通、不懂谈判、不知变通等等诸多能力缺陷致使创业步履艰难。第三种情况大学生创业管理能力不高,大学生创业中必然遇到的两大问题一是管人二是管钱。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不能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当团队出现意见分歧时,不能冷静对待积极沟通,对资金使用的管理无计划,容易出现资金缺口,资金链断裂造成创业休克死亡。
(三)创业资源是大学生创立力的营养液。
创业需要资源,从外部资源而言,包括政策、法律、技术、资本、信息、市场、社会环境;从内部资源来看,创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没有这些创业资源,创业犹如汽车没有汽油难以起步,农作物没有土壤难以存活。创业资源大学生创业力度营养液,都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大学生创业难,难在拥有或获取创业资源较少,无从起步。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力之路径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到如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高校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创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比较低,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也仅有2%的比例,而有影响的成功实例更是很少。
针对这一状况,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觉预测变化并积极应对变化的能力和素质为价值取向,提升大学生创业力为核心目标指向,从以下路径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一)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加强创业文化建设。让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形成一种文化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一种精神、意识、观念的状态和氛围。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在大时代中审时度势,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抓住机会,自觉创业。
二是设置完整的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创业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等众多学科。从初始的识别机会到企业的成长管理,其间所涉及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繁杂多样。开设系统的创业学系列课程,并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完成创业的知识积累,以自身的知识和智力资源为主体资源,以供给创新(产品换代、服务创新)作为创业基本手段,实现创业价值的倍增效应。
三是引入SYB培训项目(Start Your Business),SYB培训是由国家人社部将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引入了高校,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组建多元化创业培训师资队伍,侧重引导大学生了解一些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工商税务、创业资源的利用等各方面知识;掌握创业实务及技能。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对创业的自觉认知,完成大学生创业的知识积累,在创业中以知识见长,一改生存创业的局面,以智力、技术开发型创业为主流。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支撑体系
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政策惠及面较窄,仅是极少数人,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和创业资源缺乏的现象仍未改观。这暴露出我国现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制度的不成熟。其因有二:一是创业扶持政策被部门肢解,割裂,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导致人们放弃创业的初衷而追逐政策利益,淡化了创业氛围,二是申报程序繁杂,评审时间较长,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获得政府创业扶持资金的渠道不顺畅。
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支撑体系是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深度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为此,第一,搭建创业政策信息平台,施行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政府相关政策及各类信息,实现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对称,正确使用公共权力,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第二,构建全方位的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原来的管制转为服务,加大政策、信息、市场、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三,构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合作洽谈”平台,积极向社会各界推介大学生创业项目(产品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开辟高速通道。
(三)打造开放式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成效十分显著,尤其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创业教育体系,为世界推崇。MIT的校友在美国成立了25800多家公司,提供330万个职位,每年的收益高达20000亿美元。
美国MIT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的自身优势,着重开启和挖掘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潜质,并通过社区联盟成功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资本。举办大学衍生型科技企业。削弱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短板效应。培养了一批批可以传承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形成独特高校创业文化和创业效应。对我国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力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第一,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全国高校固化的常规性赛事,这两项全国性竞赛活动的发展,极大地带动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之风,产生上万个科技发明和科技创新项目。除了有部分成果转让外,大部分成果因诸多原因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因此高校要为科技竞赛获奖作品搭建一个成果宣传和转化的媒介平台,让大学生乐于科技创业,在技术转让中体验创业滋味。
第二,开辟学生社会兼职空间,设立大学生校外兼职平台,有组织地推荐大学生去各用人单位兼职,在兼职中深度认识社会,了解市场,公司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增强,为自身的职业角色转化奠定基础。
第三,设立创业体验园,设有创业沙龙、创业实施区,从创业“好点子”开始,到创业导师讲座、创业疑惑咨询、创业项目设计竞赛。从学生中选出一批实践性强的创业项目,引入创业体验园,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对有意经营的学生发放经营许可证,每半年评估审核一次。通过互动性强的“实战模拟经营+创业导师辅导”模式,帮助有志创业者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缺失的创业能力,认识市场,分析、评估和完善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感悟创业之道,积累行业经验,提升创业力。
第四,突出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指导功能,营造公平和宽松的创业环境。在提供硬件服务基础上,高校可以从学生中招募志愿者组建创业管理团队,成立创业孵化基地学生自治管理机构,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制度管理、学会沟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0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以及大学生毕业分配市场化制度的实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客观事实。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迫切呼唤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人才,才能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
1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在大学生创业阶段应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质。但在这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在创业道路上还存在阻碍创业成功的瓶颈。
1.1 内因――大学生创业素质分析
创业素质是指创业者创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素质。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关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念、创业能力、创业特质和创业知识技能等[2]。大学生创业意向性强,但创业准备不足,创业实践者少。目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已达到较高的层次。但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选择坚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或做创业准备,绝大部分学生认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肯定会先就业,等待经验丰富和条件成熟时再创业。他们的创业知识不能满足创业需要,缺乏必要的创业特质,在创业特质的认知和创业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3]。对社会责任和分享合作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
1.2 外因――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握机遇的能力、领导管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创业欲望等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滞后,创业政策不完善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因素。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还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的要求,亟待改革教育模式,增加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可行性。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不过,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还只是部分高校的零星之举[4]。当前,大学教育主管部门价值评价、社会舆论导向、学生和家长的期盼等方面都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方面。这种价值导向和我国大学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局限,使得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感性的直觉层面,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理念与理论高度上[4,5]。
政策不配套,政策执行力不强。虽然国家再三强调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地贯彻执行。缺乏有效的创业资金政策支持,资金条件是限制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6]。
2 大学生创业成功经验
2.1 国外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有三层目标:分别为:了解创业、通过学习成为具备创业能力的人、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家这三个层次。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围绕着创业教育的这三层目标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7]。首先,开设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将大量的创业成功案例引进创业课堂教育中。如美国亚马逊书店的案例,微软公司的盖茨、艾伦案例,都被大量地引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创业知识、学到了一定的创业经验,而且这些案例的成功人士也成为大学生们创业的典范。其次,设置极具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各大学纷纷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且各具特色。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通过创业生态系统推动创业教育。他们利用和整合大学的教育资源,积极吸引外部力量参与,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构建了一个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创业生态系统。最后,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目前,美国已经有包括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十几所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
2.2 国内大学生创业经验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早在1998年,清华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一是依托企业资源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二是依托培训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三是依托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4]。近年来,校企合作、创业园和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8]。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奥林匹克”。
3 大学生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乃民富之源。要积极鼓励并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这不仅作为就业策略重要内容的一步,也是扩大就业的一项长效机制,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1 构筑多元化的创业培训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高校在创业就业中的先导作用,明确“弘扬创业精神、打造创新素质、培养创造能力、推动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内涵,结合学分制、休学制、转学制等弹性学制与创业教育配套的教育政策,解决好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孵化基地与经济实体的联系,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模式,建立人才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职业型向社会型、从传承型向创新型、从从业型向创业型转换的培养渠道,从创新基地建设、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创业组织、创业实践等方面为大学生建立创业基地,提供创业条件,形成一条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体系。
健全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建立创业教育评估机制,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健全社会化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各高校、各部门专家及成功创业者组成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创业培训,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大学生信用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
3.2 构筑规范化的税费减免体系
人事部门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登记,享受有关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的所有优惠政策。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相关税收收费,减轻创业负担和成本。
3.3 构筑强有力的资金扶持体系
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扶持体系,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投资体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融资服务力度。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担保资金”;加强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吸纳民间和社会资金,支持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
3.4 构筑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服务体系
建立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成立专门的窗口,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小额担保贷款、跟踪引导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3.5 建立先进的科技项目创新扶持体系
提供创业项目推介服务。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适合各类人员的创业项目,编制和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适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资源库,使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能找到适合个人条件的创业项目。
3.6 选好方向并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要以冷静理性的心态面对创业机会与项目,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落脚点”,才能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大学生创业必须积累管理和营销经验,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面对市场的多端变化和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压力,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完善创业人格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欢,李奇.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沈阳干部学刊,2012(5):44-46.
[2] 陈文娟,姚冠新,徐占东.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86-90.
[3] 李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途径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5):37-41.
[4] 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2年回顾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83-88.
[5] 钟春果,李晶晶.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5-117.
[6] 蒋欣,徐文琴.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经济观察,2012(8):24-26.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平台 建设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开创性人才的教育。创业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很多潜在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将所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结合并学以致用,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体现自我价值,增加实践经验,通过创业活动,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自身缺点与不足,通过向他人请教,深入学习研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这部分学生走上岗位,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都有望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综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态势,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动回应,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举措。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不开各种实践教育平台。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建设各类大学生创业平台,促进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是在国家不实行统分,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只有十多年。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自身因素上看:(1)缺乏经验。很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技术但缺乏东西市场变幻的能力,及从市场中猎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无法全面的掌握市场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适应瞬息变化的市场,创业者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磨练。创业的最终结果是胜者继续生存,败者淘汰出局。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缺乏事物的应变能力,市场的变化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不能经受住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一旦经历多次的失败和挫折,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知道该如何改进,从而失去创业的信心,甚至会放弃创业。(2)心态不成熟。创业刚刚起步,很多学生往往会表现盲目乐观,过分自大或以自我为中心。在判断失误的观点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思想和盲目性,对行业要有深度的审视,对市场更需要深刻的了解,大学生创业除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知识,更需要具备好的创业心态,不可视野狭窄、过于自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3)缺乏综合能力。大学里的课程安排是以专业划分的,除了公共课程,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差别明显,大部分学生熟悉的课程只停留在本专业,对其它专业课程较生疏或知之甚少,且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注重能力的培养。如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大学生不熟悉经营“游戏规则”,技术上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创业获得成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从外在因素看:(1)资金问题。缺乏资金往往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头等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但当前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而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这样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由于大学生自身没有资金储备,创业很难进行,即使有了资金来源,但对资金的利用往往没有很好的规划,使用不合理产生的后果将会打击投资者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2)缺乏专业培训。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课程,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但由于教师创业的实战经验不足,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不容易得到正确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3)缺乏实践机会。学校创造很多的学习机会,但都停留在表面知识学习阶段,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所起的效果不明显。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对于公司来说,学生只是一个观摩者,公司只会提供一些表面的东西或干一些苦力活,不可能了解公司的内部运行机制。
二、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与思考搭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平台,努力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提出对当前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和思考。1.教育平台转变传统观念影响,提高大学生创业思想认识。当前大学生多数人形成安于现状、缺乏开创、拼搏的精神。要把创业意识早进大学生头脑、进课堂、进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建立健全课程体系,适应市场需求,不断的创新;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总经理到学校举行讲座,他们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洞察力、精湛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真实有趣、深入浅出的演讲,提供给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为学生做“创业教育”的报告,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入校开始抓起,新生入学就进行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优秀毕业生的交流和传授经验,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树立创业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创业教育的效果。2.咨询平台依托多种咨询平台交流学习。招生就业处提供政策、访谈和创业故事、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等咨询信息和网络交流;也可通过创业刊物和教材等交流;充分利用网络的时代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和交流咨询学习平台。3.培训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不缺乏创业激情,但创业能力普遍缺乏,如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培训、专利和考证培训等。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和指导,使产、学、研有机结合。聘请企业老总为指导团队,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校企联合支持学生创业,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些特色的创业培训内容,学生结合创业培训内容和专业特点,各自提出创业计划,企业对创业计划进行评审,通过的同学可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或者提供物资供应,企业老总定时对创业项目进行检验,并适时给予指导。4.项目平台开发、整合大学生创业,通过大学生去创业实践体验赚钱乐趣。目前,学校创业项目少,创业服务机构少。学校需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一方面,以开展创业项目征集,优秀展示推介活动。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创业项目的收集与展示,让毕业生了解本专业创业前景。同时对在校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征集,并利用就业服务场所开展常态化的创业项目展示推介,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是创业项目与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学校每年有10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资助项目,学生可以自行申报。学院结合专业与昆明正大有限公司和云南神农农牧集团积极探索,成立“昆明正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神农集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每年共支持50项,学生对项目申报和顺利结题,受资助者不仅在其中得到了锻炼和实践,并从中获得较大收获,取得了良好的效益。5.资金平台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自筹资金、私人的投资和非正式投资等。为了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担保贷款服务是最重要的一环。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涵盖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贴、创业培训等多方面,基本形成了引导扶持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并调动多方积极性,多渠道拓展大学生融资渠道,从而使大学生创业资金有渠道,有保障。6.孵化平台成立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系统服务。依靠政府和学校,企业创建“准就业”实习机制。努力为所有的大四毕业生提供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方向的实习基地。现在实习基地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缩短了毕业生与社会的差距,弥补了毕业生就业时工作经验的严重不足,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加强预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训。我院联系多家用人单位,设立预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生产实习等到企业实践。请企业单位安排每个大学生到各部门滚动学习,了解公司运作流程。7.活动平台每年暑假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完善校企联合“三下乡”。为更多学生提供和社会接轨机会。学院加强与更多企事业单位往来,开创一些新的活动,加大“三下乡”规模,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学校内就积累更多社会经验,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市场行业情况。“模拟公司”提升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模拟公司”创业活动,可经历企业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体会创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相互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风险。在虚拟环境中,创业大学生可以验证创业项目,经营管理创办的企业,完善企业运营规划。一旦模拟成功,就可以照搬到现实中来,从而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这种活动,对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增强工作经验,提升创业素质和能力,形成“我要创业――我能创业――我能成功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8.大赛平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模拟沙盘、模拟招聘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创业辩论赛和各种“挑战杯”计划大赛等,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关注创业,并参与到其中。多组织新颖的、实际的创业比赛,给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形成大学生在校创业氛围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9.服务平台搭建服务平台,促使大学生创业有助力。依托学校、教育厅和政府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融资、商务等服务,扶助大学生创业发展。法律咨询及市场开发等方面提供跟踪服务。创业这条路是很艰辛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从现在做好准备,创业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机遇与风险并存,充满挑战,要因人而异的指导。高校搭建各类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创业“切入点”,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就能促进就业和创业成功的机率,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轩.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影响因素;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85-03
创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为各类创业者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就业群体中最具创业优势的大学生。应正视目前的社会现实以及面临的机遇,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实现人生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活动,对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据最近一项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有80.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有55.4%的在校大学生有毕业后创业打算,但实际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大学毕业生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比例仅为15.8%,有3.3%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干啥”,1.4%的学生选择“其他”。而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成功创业的仅为2%-3%。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在20%以上,并且成功率较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的相对薄弱,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是创业的先导,广泛的认同和扎实的基础是创业不断前行的重要条件。就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基本满意的仅有37.9%,不了解的占30.8%,不满意的占19.7%。可见,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不高,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创业资源仍未得到合理的配置。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大多还不够清晰,多数高校没有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大纲和固定的教材,开设的创业类课程不系统,与专业结合度低,并且课程的随意性较大,用创业活动代替创业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高校往往较看重少数学生的创业竞赛成绩和学生创办公司的数量,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系统的创业精神的培养。因为,在校创业并且能获得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带有功利性就不足为奇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还没能很好地落到实处,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本身也处于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由于学科地位的不确定,导致资金投入受限,影响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也存在诸多问题,专职教师少或根本就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并且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既有创业教育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难以满足学生创业的求知需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甚至会误导学生。在这种格局下,学生的创业往往比较盲目,中途夭折或误入歧途(传销、灰色中介、倒卖车票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应该引起高校及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思想启蒙和文化引领者的高校来说,其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更显得任重道远。
(二)创业氛围与创业机制的缺失,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在我国来说,仍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其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文化传统相对保守的国度来说,我国的国民创新创业意识还亟待提升。创业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既满怀憧憬又饱含艰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风险投入。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另一方面,很可能会顾此失彼,除了留下经验和教训,其他方面输得很惨。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就不看好在校大学生创业,这其中主要的压力来自大学生家长和亲友。在他们看来,花钱甚至是借钱让子女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的,要“创业”也未必要上大学,更何况创业风险较大,即使要创业那也是以后的事情。同样,大学生创业也会有来自学校的压力。近年来,政府和高校都在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主要是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就业率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出发的,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虽有一些鼓励政策,但雷声大雨点小,大多停留在允许学生停学创业、提供办公场所上,还缺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实质性利好措施,如抵算学分、担保融资、校内孵化等,其真实想法还是希望大学生毕业后创业,而非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大多处在自生自灭状态。由于大学生创业起点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还可能与所学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在不少人眼里仍属于不务正业的“瞎折腾”。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自然是困难重重,捉襟见肘。特别是在创业与学业发生冲突时,领导、教师、同学就会出来做工作,使创业的学生处在一种不利的舆论氛围和压力之中,进而使创业更加艰难。机制的缺失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分散在各个地区和部门的文件中,并且主要是针对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而且政府部门主动地宣传、服务还不够,有些政策的主体和职责不明确,可操作性差,有将近70%大学生几乎不了解这些政策,即使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也很少清楚和很少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对在校大学生就更难得到其实惠了。
(三)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对大学生是一个全面的挑战和艰难的考验,它对创业者(团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敏锐的眼光、过人的胆识、新颖的理念、独特的项目、优秀的团队等。然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所拥有的主要是书本知识,还缺乏实践锻炼,社会阅历浅,人脉关系少,管理能力弱,对创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等,是创业大学生存在的通病。好的项目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创业项目选择的着眼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运作能力,如有出其不意的好点子,有拥有知识产权的好项目等,然而这一块目前还是创业大学生的软肋。不少大学生的创业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不能做大做强的原因就在于此。团队是影响和制约创业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团队成员追求的一致性、气质和性格的相容性、知识结构互补性都直接影响团队合作的效果,这对身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此外,社会认可程度低,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艰难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使得不少单位和个人对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它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持怀疑态度,因而,大多数不愿意和学生公司打交道,认为可信度低、风险大,学生公司(学生创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诚信意识的缺失,殃及大学生创业,再加上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大学生创业鲜有成功的先例,大学生创业难以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也使得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创业教育、创办企业及其运作、政策导向等重要环节有着直接的联系,梳理并反思这些环节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说创业的本质是创新,那么,创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其定位和作用决定了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创业教育应该注重两个结合:一是点面结合,既要注重精英的培养、典型的打造,以发挥其示范及辐射作用,更要注重面上的广泛受益,培养创新创业扎实的群众基础。不能只进行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潜质学生的技能性教育,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忽视系统的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的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创新创业学科地位的形成;而缺乏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势必影响创业教育的效果,延缓有创业欲望学生积极创业的步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和方向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多赢格局的大好事,它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产物。因此,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首先,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不断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并初步掌握创业技能的人才为重点,以培养更多的、潜在的创新创业者为目标,来开展系统的、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其重点在于转变观念,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倡导和鼓励大学生毕业离校就去创办企业,而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一旦时机成熟,就能脱颖而出。其次,高校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尽快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科,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本土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创新创业课程尽快纳入正式课程序列。同时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与水平。
(三)大学生创业的切入点
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充满激情,也会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一定程度的呵护和支持,但创业者一定要清醒地明白,激情会退去,呵护和支持也会衰减,作为创业者最终要回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实中来。“高起点、高技术、大资金、大规模”的创业模式固然好,但目前显然还不适合大学生创业。因此,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应该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立足现实,紧紧依靠母校的指导和社会的支持,积极寻找和打造适合自己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少许资金启动的特色项目,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并发展下去。只有发展起来了,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支持,拓展更大的成长空间,使创业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及导向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生态及质量,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第一,政府可以通过明确的导向和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来进_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如制定全民的中长期创新创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创业典型,形成全民崇尚创业、勇于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积极支持高校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科,适时出台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政策,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第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建立“一站式”服务,明确各“节点”职责,增加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建议、信息、指导、孵化的可能性。第三,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以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优化创业投资结构,重点应加快创业投资的发展,从而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第四,政府应积极建立并完善创业失败人员救助机制,设立创业失败人员救助基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障创业失败人员的基本生活。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中41%属于生存型创业,这部分人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比较弱,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以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防范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创业 实践活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2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就业结构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高校不断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式。尽管政府和学校均给予大学生创业大力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仍然很低。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研究能够体现创业教育的成果,也能够对创业教育进行检验,并促进创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为此,本课题组从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入手,分别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失败或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正在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相联系,对比总结他们共同的特点,并对学校以及学生如何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正在实施的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大学生在创业时并没有创业理论的基本知识,这就使他们在创业时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始实践活动,也导致了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如团队管理制度、市场拓展方案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即根据大学生的创业需要,明确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还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敢于创新,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并实施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才能形成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实现以构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打破了原先的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设置体系,创新了课程内容,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业知识的获得能够很好的融合,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创业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其创业创新素质与创业创新能力。我们在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拓宽,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在注重创业知识获得的同时也注重了课程设置的柔韧性及灵活性。
三、组建适应创业创新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指导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训练
课题组的全体教师组成了创业指导团队,分别在11、12、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进行试点,我们选择了有意创业的同学成立了创业小组。创业指导团队的全体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的同时,同时对创业小组进行创业理论的讲授、分析创业案例、指导学生市场调研、指导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学生参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并作为创业导师直接参与之后的创业活动;同时我们也聘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由他们给予创业大学生实践和政策方面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的指导和传授,我们向创业小组的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原创业小组部分成员现已成功自主创业。
四、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学校应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场地,如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商业中心等。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场地,可以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不断积累。对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学校应为其提供将创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如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根据学生需求,由学校出资为学生成立的书报亭,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同时也为他们将所学创业内容应用于实践提供了方便。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并最终走向成熟。
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其团队意识
从我们的创业实践及其他高校的创业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创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拥有良好创业能力及素质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当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与人沟通能力、和平相处的能力、互相帮助与协作的精神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学校创业教育,学生自己更是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创业小组的学生几乎都乐于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或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积累与人沟通的能力、协作的能力,并逐步树立了自己做事时的团队意识。通过上述的案例研究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那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很注重团队的作用,很懂得与团队成员的合作。
六、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提升其创业创新能力
我们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到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可以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创业小组成员的了解及创业实践案例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经验,对社会需求及自己所要创业的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他们敢尝试别人所不敢尝试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半复制别人成功的模式,他们几乎都是在资金和技术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做到成功创业。他们能够做到在把握好自身学习的情况下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七、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创业自信心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去实践,究其原因,缺乏自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树立自主创业的想法,并且通过日常学习中的不断积累,明确自身的创业方向与优势,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创业自信心自然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柳雪梅,徐立青,大学生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市场周刊,2011,(3)
[2]张伟东,何智聪,高职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探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