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18 21:17:59

序论:在您撰写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第1篇

主要运用于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概括、说明文内容的主次及全面准确的说明、议论文中论点的论证分析及内容的拓展等方面。1、记叙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现实中的人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是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容易概括片面"走样"。原因是没有运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所以对于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的文章刻画人物形象是符合现实的"优点+缺点"型;而有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单极性格"。所以,我们分析人物形象时,尽量从两个方面去总结,但不一定在文学作品中求全。更重要的是突出主要方面。2、说明文内容的主次及全面准确的说明说明文内容主次的把握。3、议论文中论点的论证分析及内容的拓展议论文中辨证分析法是每一位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要求。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有正反对比论证,也有文章主驳、主立的主次之分。初步的发问,可以借助以上阅读各种文体的方法,准确而全面的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断章取义、片面概括和语言繁琐的毛病。

二、"为什么"的思考

不同文体的目的各有不同。记叙文是为了以情感人;议论文是为了以理服人;说明文是为了以知教人。阅读文章以后,在弄懂"交代了什么"的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写得这篇文章",这就是思维的进一步思考。

(一)"为什么"在内容上的进一步思索1、记叙文的阅读,在"交代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重点突出对议论段的破译,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表达主题。表达了作者的''''为什''''"的文章主旨就水落石出、水到渠成了。2、议论文以理服人,明确了文章交代了什么,即论题、论点后,作者为什么要论证这个论点呢?很快学生就会明确是为了某一问题或现象,发表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达到晓之以理、弘善抑恶的目的。3、说明文以知教人,目的是把事物或事理说明清楚,同时也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辩证法在文体上分析上的体现辩证法在议论文中体现在议论文章本身论证的全面性(正反对比、主次分明),以及读者对作者观点的辨证分析上。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样是我们思考的有利武器。运用唯物主义思考问题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真实用意。

三、"怎么样"的思考

第2篇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是楚汉之争中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勇猛善战,显赫一时,在灭秦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项羽一生充满了传奇性色彩,从巨鹿之战中勇冠诸侯到建立西楚,再到分封诸侯,楚汉之争兵败最终自刎鸟江,无论是对其功绩的推崇,还是对其失败的惋惜,他所创造的辉煌和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经典素材。从史籍《史记》中项羽的原始形象,再到文学体裁唐宋诗歌、宋元戏曲和平话小说中的项羽形象,最后进入到现代传播视域中,项羽形象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的人物形象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形象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有关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学研究多集中于《史记》、戏曲、诗歌中的单一体裁中的研究,在已有的有关项羽人物形象的硕博士论文中,缺少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研究与考察,对于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缺乏从古到今的纵向梳理及其在网络传播中相关情况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系统性地对项羽这一人物的文学书写加以梳理,结合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背景特点及作家的个体差异性,探究项羽人物形象文学书写的演进规律及其魅力。总之,进一步完善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研究,对以往研究的遗漏和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对已有的浅析问题进行深化,对其中对比鲜明的矛盾进行剖析,对于认识和把握项羽人物形象经久不衰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

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于项羽这一人物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在当代研究中,以1953一2016年3月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的论文为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粗略统计,以项羽为题名的论文共有500多篇,主题为项羽的论文共有2400多篇,学界关于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内容上比较丰富,呈现由点到面的趋势,纵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相关论文,对项羽的整体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史学方面的研究

第一类从特定事件研究项羽形象。这一类的研究主要将项羽放在特定的环境和事件中研究项羽形象,从而在矛盾冲突中彰显出项羽的性格优劣。李张召的《从该下之围谈项羽》。从四面楚歌再到霸王别姬,最后溃围、斩将、自刎鸟江,展示了项羽的勇猛英姿,呈现出一位真英雄形象。连波《论鸿门宴上的项羽一一说霸王并不沽名与其他》是将项羽置于鸿门宴的背景、过程和结局中,深刻分析了项羽在其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和决策失误,虽然项羽最终结局失败了,但是他是实至名归的一位不“沽名”的失意英雄。此外还有张华真、郝富安的《试论<鸿门宴>中项羽的形象特征》、徐李平的《试论<鸿门宴>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论文。

第二类是人物对比研究。这一类研究把项羽和其他《史记》人物进行比较研究,在这些研究中,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将“楚汉之争”对峙两方项羽和刘邦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胡一华、毕英春的《刘邦和项羽》、邓翠萍的《<史记>中项羽、刘邦形象比较》、李营的《<史记>中项羽、刘邦形象比较谈》、王联斌的《刘邦项羽武德人格比较》。除此之外,还有项羽与其他《史记》人物的比较研究,如罗鉴晨的《悲剧英雄陈胜与项羽的比较分析》等论文。

第三类是《史记》中人物写作的艺术手法研究。这一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通过司马迁在塑造项羽形象时所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艺术,彰显出项羽人物形象的鲜活性。主要研究成果有李林军的《烘云托月法的完美运用一一试述<鸿门宴>中项羽形象的刻画》、黄岩的((<史记·项羽本纪>中人物语言的特点》“、魏佳的《<史记>中项羽结局的描写艺术》、张兴彦的《<项羽本纪>的写作特色》、杨丁友的《司马迁的叙述特色与项羽形象》等论文。

(二)各类文学体裁中的项羽形象研究

这一类的作品主要考察某一体裁中项羽形象的发展演变情况,从而丰富了《史记》之外项羽形象的研究。任荣的《霸王戏演变考述》一文中将有关项羽的“霸王戏”的发生和演变共经历五个阶段,对其产生、发展、成熟、达到顶峰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叙述,并且指出明代《千金记》对于霸王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界梳理了霸王戏演变的基本脉络。马宝记的《历代项羽诗颂及其精神意蕴》。系统论述了两千多年来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这种形式对项羽自刎鸟江表达的情感,使我们从历代诗人的诗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项羽之死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所透露出来的不同价值观念。此外还有林怡的《论“霸王戏”的擅变》,将霸王戏发展的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的变化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析。张雅洁、马帅的《项羽题材在诗歌中的擅变》深刻剖析了进入唐代以后项羽这一文学题材的完整发展道路,论证了这一时期出现的项羽题材诗歌主要以“借古言志,渴望中兴”为感情基调进行创作与发展,对后世诗人评述项羽得失争论项羽是否该东渡鸟江的诗歌创作起到了开启性的作用,并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观点。

 (三)多学科交叉研究

从传播学、音乐、美学、社会历史学等交叉学科角度研究项羽形象论文有很多。美学方面的文章有赵伯飞、闰岚、郝府元、闰强的《由项羽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浅析艺术美》、薛从军的《论项羽的悲壮与崇高一<项羽本纪>的美学价值》、传播学方面有岳慧的《影视作品中的项羽形象及其意蕴浅析》、社会历史学方面有杨宁宁的《项羽文化的理论建构与内涵阐释》、王艳丽的《从<史记>中项羽形象的建立论“文史结合”的完美》,音乐方面的有徐文正的《歌剧<楚霸王>的音乐及戏剧呈现》。

 (四)国外同类人物比较研究

这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将项羽和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相似人物进行比较,从而在性格和悲剧性上探究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周文婷的《从项羽与阿喀琉斯的英雄性格比较看<史记>的悲剧艺术》。)将中外两部著作从人物的性格上进行了深刻分析,使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最终得出他们的性格是造成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李秀的《英雄末路的悲哀一一科里奥兰纳斯与项羽之比较》将《史记》中和莎士比亚笔下的两个悲剧结局的人物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认为项羽和科里奥兰纳斯他们的结局是无奈的,但是英雄的精神却光辉动人。此外类似的中外人物比较还有田凡玉的《中西方英雄人物的悲剧人生一一霸王项羽与力士参孙的比较研究》、罗燕玲的《项羽与阿喀琉斯的异同分析》。这些研究都从内容和形式上极大丰富了中西方文学比较研究,突破了对于项羽形象的研究集中于国内作品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项羽形象的研究者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化,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项羽形象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关注的重点。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没有将项羽形象从古代传播演变和现代传播串联起来考察,对其形象演变进行全面的梳理、研究的论文和专著,王亚听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文学中项羽形象寻绎》则是以古代文学中的书写为主分析项羽形象。纵观几十年来项羽形象的研究现状,在研究方法和角度上不断有所创新,但是在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对项羽形象研究大多停留在史学研究,对文学研究尤其是古代文学视野下的纵向研究不够充分。

第二,缺乏系统梳理项羽形象的论文,研究成果系统性有待加强。

第三,对电影电视剧和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下的项羽形象演变缺乏关注,缺少专门性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论文力图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探索项羽形象的演变规律,在研究思路上,试图分三个章节展开:

 (一)历史叙事中的项羽形象生成与传播一以《史记》到《资治通鉴》项羽的原始形象为线索这一章节主要立足于史籍中的项羽形象,重点关注《史记》、《汉书》以及《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项羽的历史形象和特点,同时也梳理出不同朝代的史书对于项羽形象书写存在的差异性。

 (二)项羽形象在古代文学视野下的纵向传播

本章的研究重点是探究项羽形象在文学视野下的传播和演变过程,分为“唐宋诗歌中的项羽形象”、“宋元戏曲舞台上的项羽形象”和“元明小说中项羽形象的精心描绘”三个小节。在第一节中重点探讨唐宋诗歌中项羽形象所蕴含的的文化意蕴,把握由历史叙事进入到文学叙事领域中项羽形象变化的特征。宋元戏曲舞台上的项羽形象则主要关注这一形象的负面化及其原因。最后一节中主要研究在平话及历史演义小说中项羽形象的塑造。

 (三)现代传播方式下项羽形象的传播

探析在现代传播方式中项羽形象传播的新特点,包括以楚汉争雄为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网络游戏中的项羽形象,通过与历史演义小说《西汉演义》中项羽形象的对比,归纳出在新的传播媒介下项羽形象传播的新的内涵和趋势,理解当下对项羽形象的改编和传播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的积极意义。

纵观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文拟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研究:

 (1)文本细读法。精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全唐诗》《全宋诗》《全元戏曲》《西汉演义》等文本,着重关注其中对项羽形象的描写并探究分析每部著作中对项羽形象的塑造特点。

 (2)文献梳理法。项羽形象在《史记》产生后各个时代都有对项羽形象进行书写的文学作品,因此探究项羽形象的演变,搜集、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在此基础上,掌握学界相关的研究动态及进展。

第3篇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论文赏析:

论表演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摘要】人物形象塑造是表演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由理解表演到感悟表演的一段重要过程;演员通过舞台行动诠释角色的情感与灵魂;所以,在表演教学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学生建立正确表演态度的根基。

【关键词】演员态度;角色兴趣;星座分析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46-01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观众对戏剧舞台表演艺术美感的追求也随之提高。受之影响,热愛表演、有演员梦想的学生也随之增多,所以,怎样演好戏、诠释人物形象,是表演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表演态度对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性

“要想演好戏,先要做好人”。从另一个角度讲,“做人”就是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更是一个主观的人物角色。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为诠释《龙须沟》里“程疯子”一角,每天泡茶馆,观察并感同深受地去揣摩每一位茶客,发现许多有价值、有内涵的细节。例如,他发现,很多茶客之间的礼仪并不是一种真的尊重,而是一种提高自身涵养的行为方式。如果没有对角色、对舞台的执着,这种细节是难以被发现的。艺术家从角色的内心出发,感受角色,甚至在特殊的情况下为角色而牺牲自己的性格及生活习惯,这就是表演态度,是后辈要学习并传承的对艺术的执着。所以,在当今物质文化充满了诱惑的时代,“表演态度”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根基。

戏剧表演是一门感受角色、体现角色的艺术,要享受这种艺术带来的,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角色,这是作为演员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之前有学生做片段练习,她饰演一个单身老女人的形象,这个老女人美丽富有,但是渴望爱情,因此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当练习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到学生似乎对这个“老女人”的人物形象产生了“讥讽与嘲笑”,似乎觉得老女人在“勾引”小伙子或者说是有其他目的。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学里,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发生,更不应该用一种低俗的、简单的人物形象去创造角色形象,而应该上升到演员对角色美感的一种认知与探索。

表演是“人”演“人”的艺术,是通过舞台行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所以,作为演员,最高任务是先“塑造”好“本身”这个角色,再去塑造舞台上的角色,它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培养学生对塑造人物角色的“兴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当人们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隐藏在身体里强大的主观力量就会被激发出来。比如,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这个男孩会主动去了解这个女孩的性格、爱好等,了解的过程就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前期工作。兴趣是目的,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行动,所有的行动都是为得到女孩芳心而去努力。所以,让学生对角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积极的一个心理动机。

培养这种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忘我地“爱”上角色。让学生对角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建立这种“初识”的新鲜感后,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角色,加深对角色的喜爱程度,让角色的所做所为感动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与角色的关系就会“升华”。

其次,让学生勇敢地“追求”角色。当今网络发展迅猛,星座性格色彩分析,非常完善地剖析了12种星座的人物属性,笔者认为,根据“角色的所作所为”套入星座的人物性格分析,会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与感知。《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孤傲、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我们暂且把他归为天蝎座。在天蝎座的介绍里,有这样一段注解:“天蝎座的人对互不相同和互不相融的事物有特殊的兴趣,他的神秘性、极端性、好斗性和狂热性,也常常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段注解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天蝎座的人物性格,同时,也符合罗切斯特与简的爱情经历。尤其是“对互不相同的事物有特殊的兴趣”,恰恰印证了罗切斯特对简的一种态度。换句话说,星座人物分析,让学生更轻松地去理解人物性格。而星座人物分析又恰恰是当今学生所信服,或者说比起枯燥无味的人物分析更感兴趣的一种有机学习再创造的教学方式。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思考角色、感悟角色,让学生迫不及待地积极行动起来,去“追求”角色。

最后,让角色与学生成功“相爱”。人物形象塑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解,感受角色;想象,构思角色;呈现,创造角色;但在实际创作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递进的。人是活的,角色也是活的。人会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同样,角色会随着排演过程中所产生的“阅历”,也会改变其性格。人物形象塑造不是单一、刻板的,而是一个再构思、再创造的有机过程,这种有机过程不断延伸,角色的灵魂和思想,以及行为方式也会随之不断丰富,从而变得越来越贴近人物,直至融为一体。

戏剧表演是演“人”的艺术,也是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只有不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不断认知对生命的感悟,才能悟出角色的灵魂以及其存在的精神价值,呈现出精彩、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4篇

1.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培养需要:学生学会文艺鉴赏尤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易引发青少年思辨的方法,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

教学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其蕴含的情感,并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是谁都有份的。”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

二、诊断病文,对症下药

1.明确概念和写作要求:

一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论点),

二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

2.诊断病文:结合《相识数十载伤别离》这篇文章来为这篇病文诊断: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

问题:(1)赏析角度(观点)不明确;(2)观点和具体赏析内容不相符;

(3)赏析评论过程过于笼统,没有深入文本;(4)语言不充实、不完整,表述过于简单。

3.策略总述:观点和鉴赏角度要明确清晰;(审清题意)细节赏析要充实:

三、教授技巧,经典引路

技法一:简洁概括人物形象

ü 抓修饰人物的形容词

ü 抓人物描写进行概括

ü 抓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ü 抓其他人的评价(侧面)

【小试牛刀】

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形象鲜明,请你通过文中有关人物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包括人物描写),赏析总结出人物形象特点,填写表格。

技法二:结合文本分析

......细节体现了........

......语言(神态、心理)传达了......

......事件表明了......

两点法:在具体赏析部分,主要抓住字词句细节或是文章事件来突出人物形象和情感主旨,文章细节抓两点。可选择:字词+字词、字词+事件、事件+事件。

(这个技巧主要针对写作无法、不会下笔的学生,是一个技巧参考,具体赏析过程时细节把握也可选1点、3点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小试牛刀】

根据表格内容将《秋天的怀念》人物描写细节总结成一段赏析性文字。注意语言表述的流畅和完整性。

经典引路:

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出去,她深深理解儿子痛苦,能够包容儿子暴怒,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并没有让“我”看到泪水,她要给我信心,使我坚强;“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是动作描写,表明了了母亲为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而手足无措,传达了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以及她希望“我”走出阴影,勇敢面对生活的急切心情。

技法三:总结人物形象

精炼点出人物给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文章情感的简单总结,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

例:这样一位虽然眼盲,但是心地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母亲,让人为之动容,心生敬佩。

作者受父亲启发,考上大学的感恩与对父亲的敬爱,也字里里行间尽显了。

【文不厌改】

对比之前对《相识数十载伤别离》文章的赏析,结合我们课上的写作技法,对之前的病文进行修改。组内交流展示,选出优秀篇作,班级展示。(教师总结示范)

四、作业:鉴赏经典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地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高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示范基地研究》的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2011171学科分类08)。

【中图分类号】 J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8-1

我国的人物形象设计师的培养起步较晚,这一专业尚属新兴学科。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呈现的明显特征各自为政,导致我国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没有形成可以相互借鉴的资源共享体系,这也正是中国人物形象设计师专业教学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建设专业教学示范基地,是促进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概述

人物形象的设计是一门将人与美结合在一起进行审美设计的项目,既要有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实力,还要具有良好的理解沟通能力。

随着人们对自我形象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生活形象设计、职业形象设计等新兴行业开始蓬勃发展。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既懂形象设计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实际人物造型设计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建立背景及发展现状

淄博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创办于2008年,是山东省首家开办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招生规模逐步增长,软硬件建设也在不断充实。专业处于蓬勃发展期,特别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走在了全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发展的前沿。毕业生活跃在本行业及相关行业,大部分已经成为人物形象设计培训机构、专业化妆机构、发型和美容机构的中坚力量。

三、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地研究内容

(一)从企业视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核心职业能力。

通过与山东名妆化妆品有限公司、淄博芳草婚纱摄影、上海恩雅高级时装定制公司、淄博海达婚纱摄影等企业领导及员工的深度访谈,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与内容,建立典型工作任务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表,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艺术类学科相通但又有鲜明特色,它有很强的时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必须建立有特色的形象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时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1:1;充分考虑本专业各学科课程层次的不同要求;充分考虑本专业各学科课程的特色及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交叉,以培养一专多能、适应性较强的人才;考虑必修与选修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跨专业选修,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协调课堂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增加学生参加真实项目工作全过程的实践,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近几年来,我们在校内建设了化妆造型实训室、影棚实训室和整体人物形象设计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在校外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整体形象设计机构、摄影机构、美容机构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入实际的工作环境,熟悉形象设计机构运作的基本环节,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时,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整体工作的全局出发,全面熟悉形象设计师、化妆师等各个职业,增强适应能力;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进行1~2个专题的社会工作实践调查,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构建合理的毕业生反馈机制。我们一直与毕业生保持信息畅通,并且做定期的信息回馈、回访,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模式。同时,与用人单位保持校企联合、信息共享状态,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有侧重点的定向培养一部分学生,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四、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示范作用

建立山东省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一是起到试验目的,实验新教学理念、方法,实验新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起到示范作用,基地将面向全省的高职、中职院校进行开放,可观摩并参与科研;三是起到辐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基地将对教学方法、经验进行总结,并向全省推广,同时向其他学校派出讲师团,此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示范基地如能取得可持续的成功,将是全省乃至全国此专业的第一个教学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1]齐再前,张红.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2]孙红霞.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0,(08).

[3]熊雯.高职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再教学的探索[J].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案例分析,2011,(3)02.

[4]杨建中,李江云.浅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2011,(6).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人物形象,相似性,同中有异,命运,悲剧意识

 

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之一是成功地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不朽的人物形象。其中,很引人注目的一类是相似性人物形象。对于这类人物形象,本文在这里做一些初步的分析探究。下面具体来谈:

一,相似性人物形象的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相似性人物的形象据相似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初性主、客观条件相似的。可分为两种模式:

⑴ “镜子”式。镜子照物,如实呈现。这类人物关系,就如同照镜子一样,从对方身上可以看见完全一样的自己。出身相似,性格也相似、选择的路也相同。如:贾元春和薛宝钗,赵姨娘和花袭人,王熙凤和贾探春等。以贾元春和薛宝钗为例,他们同是出身很高,非富即贵;品格上同是聪慧贤淑,才华横溢;选择走的路也一样: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而当初薛宝钗上京也是为了要参加选妃。如果不是出了些差错,薛几年之后就是另一个“贾妃”。

⑵ “影子”式。影子和主人的关系有两个特点:①影子和主人,一个是真,一个是幻。②影子和主人原本是一模一样的,影子是主人的完全的类仿。但是由于外界的光线不同,影子会被拉长或者缩短,就和主人有了出入,有了不同。这一类人物关系就是如此。如:妙玉和黛玉,甄宝玉和贾宝玉。他们原初性的出身一样同中有异,地位一样,性情也一样。他们也是真与幻的对立。甄宝玉是真,贾宝玉是幻;妙玉是真,林黛玉是幻。为什么说甄宝玉是真贾宝玉是假?这个问题,学界已有定论,在此不复赘述。至于妙玉和黛玉,笔者要说一点个人看法。学界有说法是:妙玉是黛玉的“影子”。非也!相反,黛玉乃是妙玉影子。为何?众所周知,《红楼梦》普遍运用谐音,那么我们来看,黛玉,黛者,贷也;贷者,借也;黛玉者,借玉也!借的哪个玉?妙玉。为什么说是妙玉?《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黛玉自言自由体弱,三岁时来了个癞头和尚要化其出家。妙玉境况也是这样。不同处在于:妙玉父母允其出家带发修行,而黛玉父母未从。其实,当初把黛玉“舍了”就是妙玉,妙玉就是出了家的黛玉。真是情况是:到贾府的黛玉是幻,修行的妙玉才是真身。

2,主观条件相似,但客观条件不同的。即性格相貌都很相似,但是出身、地位,都不相同的。如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等。

以林黛玉和晴雯为例来说。有下人和晴雯有隙,在王夫人面前挑唆说,晴雯仗着自己娇俏“有几分像林妹妹的样儿”,通过下人之口说出晴雯和黛玉相像的事实。晴雯和黛玉相像处很多:性格也烈,嘴巴也利,也有才气——黛玉之才在诗书,晴雯之才在针线。“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一节,宝玉看他病着不忍让他受累,却也只得由他补去,因为,除了晴雯,“别人也补不得”。若说黛玉是写诗的魁首,那么晴雯就是女红的班头。就连死,两人都是一样的死法:凄凉病死核心期刊。相像至此。写晴雯是为了正衬黛玉。

3,原初性客观条件相似的。即出身相似、地位相似,但是主观条件不同,即性格不同的。如:林黛玉和史湘云,花袭人和晴雯,薛宝钗和夏金桂。这一类的,一般更注重其相异处,而不是其相似处。其实同中有异,他们的相似之处很值得重视,其相异之处就是在相似之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出身,地位,家庭背景都很相似,性格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其个性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所致。其实他们本质上初始是一样的。这可以用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来看,她们一个把本我压抑了,以求达到超我;一个是释放本我,不加压制,任性发展。这样导致不同的性格显现是很容易理解的。

这里说的只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此外相似的人物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写这些相似性人物的时候,不仅注意描写他们的相似处,更注重写其相异处,同中有异,而且是突出“异”,在不同处大力着笔,突出不同,突出个性。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把每一个都写“活”,是独特的“这一个”。读者看了,绝不至混淆,且印象深刻。

二,作者曹雪芹创设这些相似性人物的意图

作者曹雪芹创设这些相似性人物的意图何在,他为什么要创设这么一大批相似性人物形象?

1,完善人物形象。写一个总觉单调,不能尽兴,索性再写几个相似的,一来可以完成一个“类”的支撑,二来可以补充、丰富人物形象,是人物形象更丰满、完善。

2,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并寄予作者自己的态度。有相似,才有对比。相似中的对比,比不同类的对比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对比中,寄予这一类形象更多的象征与蕴涵。也更能突出他的褒贬,表现他的态度。像他创设的这样几组相似性对比形象就显现出他的煞费苦心:甄宝玉—贾宝玉,宝钗—黛玉,袭人麝月—晴雯司棋。这样一组形象,横线前的都是中规中矩的,横线后的都是叛逆的、“不守规矩”的、勇敢的追求自由的。某种程度上说,为了表现后者他创设了前者。

三,相似性人物的创设对《红楼梦》文本的作用

相似性人物的创设对《红楼梦》文本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1,对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完善人物形象;给主要人物形象找到类的支撑;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增加人物形象表现的张力和韧度;给主要人物创设几种可能的人生、命运和结局。

2,对情节发展方面:增加了故事情节,并为一些故事提供了线索和串联,推动了主要故事的发展同中有异,丰富了文本。

3,对主题表达方面:同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服务。不管是类仿者、被仿者或是互仿者;不管是身在主子阶层的、奴仆阶层的、还是“五行外”的(“槛外人”妙玉等出家者),不管是主观条件相似、客观条件相似、还是主客观条件都相似的;不管是选择了循规蹈矩积极向上的、叛逆不驯消极厌世的、还是“跳出三界外”的,最终殊途同归,通通都不得好下场。死的死,丧的丧,出家的出家,下嫁的下嫁,流落他乡的流落他乡。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正是作者悲剧意识的流露。

四,相似性人物的创设从文学史研究角度说有何意义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里创设的相似性人物形象系列有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1,相似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给主要人物创设构造一个“类”的支撑。而且还可补充、丰富人物形象,使之更丰满、完善、立体化。曹雪芹创设的这些相似性人物形象,形象生动,艺术高超,价值不朽。他把文学形象塑造中的对比手法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集大成的表现。

2,在不同的阶层中创设相似性人物,就赋予其更多的深刻含义:相当于把一个人物放到不同的位置上去表现,相当于给一个人物,给他她另一张脸,另外不同的人生,展现其种种可能的命运。这就增加了人物形象意义的深度和广度。这一点,可谓曹雪芹先生的匠心独运、千古独步。

参考文献:《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07版

第7篇

关键词:光,造型,影视艺术

 

一、前言

光线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光的依赖是非常强烈的。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物体能够被人的视觉感受,靠的是光的作用。然而在电影中我们同样依赖于光线。银幕画面上的影像的形状、轮廓、结构、色彩、明暗、情调等,均受光的作用和影响。在电影中光线已经不是现实生活中提供照明服务了,而是最重要的摄影造型手段之一,一般电影的镜头数量为300—500,在每个镜头中,光线的表述与传达,能够使我们从生理上的视觉直观转入形象思维的心理感应。所以,光线是视觉元素的核心和视觉造型的基础。光不仅给予画面上的形象以物质生命,而且赋予了它们艺术生命。

光是影视艺术的生命——有了光,我们的摄像机就能进行正常的拍摄工作;有了光,我们所拍摄的被摄体就能呈现出多面的不同的画面形象;有了光,我们想要表达和表现的主题、思想就能被赋予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可以说,影视艺术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用光在作画,用光在写意。

二、电影艺术与光线运用的发展

影视摄影光线造型观念随着科技工艺的发展、 现代生活审美需求的变化, 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光和影的关系,成为影视艺术不可分割的元素。 要找到现实中光和影的关系, 当今已把这一层面看作是摄影创作往深层领域的、 摄影师表情达意的重要层面。 《日瓦戈医生》 (38届奥斯卡摄影奖) 以后, 奥斯卡得奖摄影师都在研究这一层面。 《克莱默夫妇》 中摄影师阿尔芒都也在考虑深层的东西, 但比起斯图拉罗《现代启示录》 的玩命激情, 摄影的变化则少得多。 斯图拉罗创造了一种幻觉,他对光线造型的把握令人震撼。 “把光作为表现对象”, 使好莱坞摄影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电影创作发展过程中,用光的观念经过了三个阶段:电影发展初期,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用光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多运用自然光源。这一阶段为无光效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戏剧照明的影响,强调人工布光艺术美,形成了第二阶段,以戏剧光效为主导阶段。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开始发展到当代电影,以自然光效为主的探索方向。电影百年来的发展,电影用光经历了从无光效到戏剧用光发展到自然光效的艰辛历程。毕业论文,光。现今电影的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在用光的技法上也是在自然光效的基础上多种照明风格相融合。

三、光线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光是所有视觉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它是视觉艺术可以呈现的物质基础。光作为一种物质具有两大特性,一是,按比较性来分,在拍摄中易于掌握的,亮度、反差、色彩,这三种特质由于记录载体的特性,在暴光后可以改变。二是,从形式上分为扩散、光谱、方向,在表现体积空间,造型,纹理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实际上,在影视艺术中,光线不仅仅只作为视觉呈现的物质基础,而是一种画面造型语言。通过光线的变化可以塑造角色性格特点、心理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形式感,空间关系以及质感。因此光线的功能成为影视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下面结合光的特性,论述光在电影中的作用和造型艺术功能。

(一)影视摄像中光线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摄影艺术是将某决定性瞬间形象凝固下来,可以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毕业论文,光。而电视摄像不同,无论是人物自身、环境气氛、 故事情节等等都会因时空变化而变化, 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影视摄像用光就是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要对光线进行合理的选择、恰当的处理、巧妙的布置、严格的控制等等。电视摄像中用光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清楚色温的变化

我们知道摄像机内的摄像器件总是“敏感而客观”地记录光源成分,不以人眼的感觉为转移。在光线色温发生变化时,摄像人员要时刻谨记对摄像机的白平衡进行调整,以取得正确的彩色还原。那么光源的色温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我们发现有些自然规律和人工或技术因素,会影响光源的色温。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其色温都会受到影响而变化。毕业论文,光。我们都知道自然光在一天的时间内色温就是不断地变化的。一般来说,中午的色温是最高的,日出和日落时分的色温就比较低。毕业论文,光。 而随着气候的变化,色温也会发生变化。毕业论文,光。一般来说阴天的色温比晴天要高些,多云的蓝天时色温也比日光高。另外在人工光的照明情况

下,所使用的不同电压也会使光源的色温变化。一般来说电压偏高,光源的色温也偏高。有时我们也会在人工光源前加上透明的色纸,改变原有的光谱成分,从而改变光色温。如暖色的透明灯光纸,则光源的色温偏低;相反,光源的色温偏高。

2. 要注意光线的变化

如在拍摄人物内心特写时, 前一个镜头是白天人物在办公室开会的场景,下个镜头可能是人物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这一过程就使得光线的多个因素都在变化。即使在同一镜头

中,也会出现前几秒钟还是阴雨连天,后几秒钟就云开雾散、 万里晴空的情况。 电视摄像记录的就是在某段时间内的光色变化。 在这段时间内,光源种类、 光线性质、 光线强烈、

光线角度等都可能会出现不同变化。 而这些不同的变化又会对被摄体的外部特征的表现、画面明暗的分布、对比和层次、画面影调的形式及分布、形成的环境气氛,以及画面色彩的选择、安排和正确还原等产生影响。 对于这些影响摄像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整、弥补,也可以利用。

3. 要设计巧妙的光线

也就是说为了表现人物形象、 塑造场景造型、 营造环境气氛等而制定的有计划的照明方案。设计光线是电视摄像创作中的一部分,也是影响摄像造型、画面影调和基调的重要因素。如通过对人物主光角度、人物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或照度之比的设计,可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如轮廓、大小体积、表面质感等)和性格特征及心理情绪的变化;通过对光线的性质和分布、被摄体亮度的设计,可以再现的时间和季节特点,形成画面的影调明暗对比和反差层次,展现空间范围和空间透视效果;通过对色光、画面亮度反差的设计, 可以构成画面的基调, 营造环境气氛,表现艺术效果。对于这些设计摄像人员应源于生活,要根据生活中原有的光效,以故事情节内容为出发点,并结合被摄人物和场景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真实、理想的光线造型和光线气氛。

(二)光线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人物形象是电影叙事的主体,电影人物形象不同于文学的人物形象,他是活动的视觉化的形象,除了演员的表演和服、化、道造型以外,摄影光线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人物形象的创造离不开摄影光线对角色的塑造,摄影光线不仅应该可以刻画出人物的气质和性格,还应该呈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而这正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动力。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用光线塑造电影叙事中运动变化的人物形象是斯托拉罗感兴趣的领域,具体来说就是人物造型光的整体设计,这里涉及叙事、情节、时空、环境、气氛和角色心理等诸多因素,即需要统一,也需要变化。在影片中,用光对于摄影师刻画人物,塑造人物性格特点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会根据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设计某种特定的光效。毕业论文,光。例如:《公民凯恩》中对角色凯恩的用光,导演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在人物用光上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青年凯恩用光比较温和的高调光,脸部阴影较少;中年凯恩,人物造型光线变得越来越暗,脸部光线反差也较大;老年凯恩,采用了较压抑的暗调,气氛阴暗,隐喻着阴冷痛苦。

斯托拉罗在《末代皇帝》的拍摄中是如何用光的运动反映人物的成长的。基于中国皇帝总是生活在特定的世界——紫禁城城墙之内,总在屋顶、阳伞的阴影下。他将影片的基调确定为半阴影。而光,则体现了一种自由精神。光,对于总被包围在阴影里的小皇帝赙仪,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而且意味着自由、解放,也意味着知识的增长。随着小皇帝的成长,对社会的不断认识,不断超越对他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光线处理中逐渐加入自然光的成分。在满洲国时,阴影部分战胜光的部分;在被改造时,光和阴影不再对立,趋于融合,意味着人物在自我心理分析和接受自我心理运动的过程中,对自我潜意识进行着知识性探索。整个影片光线发展的脉络是:开始小皇帝完全处在阴影的包围中,然后慢慢加入光线,最后产生自我的阴影。通过人物从阴影走向光,再从光与阴影的对立走向平衡,展示出赙仪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人物的变化。

四、总结

总之,光作为视觉元素之一,在影视影像中起到还原物质世界作用,而且是一种贯注了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艺术手段,它创造影片节奏、环境氛围、艺术风格,它也被用来展示和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性格、甚至也可以被用来表达思想主题。光在其中的作用如此之大,但对于光的运用,还是应掌握它自身的属性、特怔、变化规律及变化中的特定形态,捕捉光在影视构图中蕴含的审美要素。

参考文献:

【1】张浩岚《视听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

【2】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