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1 16:56:10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的发展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的发展现状

第1篇

新疆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货源优势,但其农村与其他省份农村区别在于地域辽阔,其极大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研究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现状对新疆本土化电子商务发展及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不断壮大

阿里巴巴、京东、新疆电子商务科技园等区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开拓新疆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已在部分县市开始农村项目试点,供销社、邮政和各地电信运营商对原有县乡村网点升级改造,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服务。

(二)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不断优化

2015年,新疆7个县市被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共获得中央扶持资金1.295亿元,13个县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同时举办了新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推介会暨新疆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自治区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会议暨电子商务进农村现场会。

(三)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在不断扩大

2015年,自治区近50%涉农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超过20%涉农企业深入到交易环节,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特色农产品网销增速居全国前列。农产品网销额超过2.3亿元,同比增长48%,仅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网购额就达7191万元,同比增长45.8%。

(四)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

新疆各级政府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阿克苏市发挥对口援疆优势形成援疆帮扶带动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特克斯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出“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农产品+农村消费”的模式;尉犁县围绕“智慧达西、电商先行”战略形成红色“淘宝村”示范带动型模式;沙湾县依托“阿里巴巴?沙湾产业带”电商平台形成电商服务引领带动型模式;民丰县深化与“1号店”电商平台合作关系探索出特色资源电商扶贫示范型模式;和静县依托丰富有机农牧业特色产品形成农牧业资源电商带动型模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探索出“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农村消费”的电商发展模式,促进了民族旅游文化、特色产品资源与农村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三、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主体分散,农村电商人才稀缺

农户组织程度低,存在众多不规范、不正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导致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散。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接受和理解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有限;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及电商专业化培训。虽部分地区已实施农村淘宝合伙人项目,帮助农户应用共享服务完成与平台对接,但合伙人需求较大,严重缺乏电商方面的人才。

(二)物流成本高、周期长、基础设施滞后

电子商务进农村下行主要问题是农民消费需求分散、小批次、多品种,少量多频次配送成本高,多数农村与城市间距离较远,物流周期长,仓储利用效率低下。农新疆整体地域限制,镇与乡、乡与村之间距离较大,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滞产品上行主要问题是渠道不通,与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仓储物流弱,严重制约线上发展。后,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的运行和进展。

(三)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化、标准化不足

随着农村电商的逐渐发展,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激烈的竞争使利润下降,农民没有按照合理的要求提高产量,以降低质量来削减成本,从而获得更大利润,造成了声誉差、外销少的局面。虽然新疆本地特色农产品早已形成品牌化,但品牌建设不足,标准化缺失,严重阻碍农产品上行。

(四)农产品供应链、产业链不健全

新疆农产品供应链不健全是真正问题所在。缺乏加工能力、信息流通不畅、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供应链成员间缺乏信任和合作,这些导致了供应链加工、流通等过程不完整,信任体系、产品追溯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冷链标准化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生鲜电商成本高、保鲜难,盈利困难,阻碍了新疆农产品的外销。

(五)跟踪模仿电商模式,缺乏电商龙头企业

新疆特色产品众多,旅游产品、手工艺品、畜产品、小种特色农产品等特色产品的电商发展得较慢,网上销售比例较低,其一味地跟踪模仿其他省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导致本土货源优势和价值未得到挖掘和体现。农村电商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直接影响信息的输出,信息滞后,严重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

四、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培训本地农民的电商知识,引进电商人才

抓住本地农民电商从业者及其家庭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关键,本地农民是带动本地农村电商发展的主力军,重视并组织对当地农民进行关于电商知识的培训,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再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进行。高福利引进电商人才,利用援疆优势,培训高端电商人才,鼓励当地大学生毕业回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地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可使一些原有运输工具投入物流运输,并建立相关服务站点。农村电商下行应建立大规模、分类分批次运送体系,提高物流仓储利用率,上行应就近满足,先和社区电子商务融合,再和内地市场特色电子商务融合。尽可能在原有车货站、批发市场等站点进行改造,实现一站多用、资源共享。以“农业公司+当地文化建设”为基础,建设农村临近服务站点,整合或整编原来农资服务等体系的县――乡――村三级网点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加大信息进村入户的力度,强化农产品品牌化、个性化

为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在农村设立信息站,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农商行、中信、宜信等农村金融机构可结合村级网点或小超市实现金融业务入村,并进一步合作开发贷款、保险、农业供应链等金融服务,引导政府投资。严格控制农产品品质是根本,对农产品做到品类、品质、品控,围绕品牌规划,引入电商平台,新媒体、自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及电视媒体节目策划,打造一乡一品的品牌故事、新农人故事与农产品包装,突出品牌化、个性化,真正形成品牌,然后传播出去。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升级三农产业链

建立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可追溯、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信用体系、服务体系。针对声誉差、外销少现象,加紧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与监管体系。将健全冷链体系作为重点,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以三农产业链升级为核心,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和信息传播的领域,完善流通渠道,围绕农村电商和精准扶贫展开“互联网+农业”的模式。

(五)探索创新独特的农村电商模式,扩大各领域运用广度

第2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农村人均收入程度及发展将对整体国民经济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了把农村经济管理落实的更好,就要对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一个国家发展要想稳定,离不开农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概述

农村经济管理指的是农村参照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等主动地、有计划的进行的宏观管理行为。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借助完善的管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完成对农业生产、消费过程的优化分配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具体来说农村经济管理就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市场优势等,设置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并且对设置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操作过程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

(二)农村经济管理现状概述

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土地流转、承包;其次是农村财务账目管理;第三是农村合作组织管理;最后是农民的管理监督责任。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要本着增加农村各户经济收入这一前提,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条件下,大力促进农村的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在我国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下,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模式。 现如今,我国依然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持续的创新和摸索,努力创造出一条拥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干部没有认知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来说,在某些区域,一些农村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认识不够,以为农村经济管理对其发展没什么影响,构建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既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还会引发很多麻烦。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认识,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在整个农村建设中不能体现应有的效能,长期下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阻力。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

在大多数农村经济管理过程里,工作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不够,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同,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管理没有切实的了解,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很难实施,换句话说,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农民要求,这样的后果就是,农村经济管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展现其效能,甚至会出现反面的糟糕情况。

(三)农业资金投人不够

我国现在已步入市场经济的阶段,农村的产业结构对农业的融资有直接影响,融资有难度,很难出现经济效益,使农业机构对农村基础设施构建的投资亦步亦趋。这对于市场经济来说,不具有融资的吸引力,而农业的投资上有很大的限制性。经营分散的农户因为资金不足实现不了这种基础设施的投资。农业投资的效益又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这都使农业的投资收益遭受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对农村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人很薄弱,这些都是直接阻碍农业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难以实行,不能得到发展进步的原因。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干部应该认知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中领导干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知到农村经济管理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农民更好的实施土地经营、土地管理。从根本上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育

为了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更好的发展,就要增强对其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育,努力建成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精英团队。只有加强了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比如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以及其他的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都能够很好的解决。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建立农村村级干部培训制度,对村委人员定期实施道德培育,对财务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实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形成高素质,同时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财务水平。关于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领导职务,能够进行公平公开的竞选,从而能够保障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都有较高的素质。为了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还要注意对工作人员的的经济待遇要相应的提高,还要建立养老帮扶制度,这样能让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更尽心的安于工作。

(三)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管理要合理

为了处理好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资金不足的发展现状,一定要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实行合理的管理。农村经济资金的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最直接的管理者,要很明确的把握财务的经济状况,对清算的资金的总额度要记录清楚,同时关于资金的使用方向要记录明确,及时实施审计,这样才可以保障每一笔农村经济中的资金有效利用,从而也能防止一部分腐败贪污的现象发生。有关农村经济的资金管理中,一定要把资金盘活,这样才可以更合理更科学的使用资金,让农村经济资金体现其最大的效用。只有做到了农村经济管理中资金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有关的法规法律

农村经济管理法规法律的完善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完善同农村经济管理有关的法规法律是迫在眉睫的。在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之前,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先下到农村,调研一下农村实际的经济情况还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参照考察结果去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有关的法规法律。借助这种方式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法规法律的实用性能才比较高。当然,完善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规法律,有很多的好处,就比如:农民承包土地有了保证等等。因此一定要高效的参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去管理农村。

四、结论

农村经济建设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提高有关工作者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技能。针对有条件的区域及农村经济管理机构,能够实行管理人员的培育及管理,让他们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参照自身发展需要,构建符合本身发展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实施分析调研,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经济管理的了解与把握,对农村经济目前发展状况给出合理化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整体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希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农牧业经济,2011

[2]刘瑾.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外资.2013(11)

第3篇

【关键词】农村 集体经济 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的重点问题,在农村集体经济中首先要立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其次是实现农村剩余价值的优化转型,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目标。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三大问题:政府对集体经济的引导缺陷、农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根据具体的问题笔者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加强农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府对集体经济的引导缺陷

相关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所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比较少,对农业进行约束的措施没有一定的时效性与前瞻性,严重缺乏引导力度,导致农业输出工作的难度加大,在农村农民流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加大。此外,基础性建设比较差,而且自身力量也比较薄弱,以及基层输出单位的多头管理制度,无法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作用。

(二)农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有限

外出务工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或者是有着健康体魄的年轻人,这就导致留在农村的人员以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居多,所以,养殖技术以及科学种植就很难推广,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农业发展没有后劲。其次,因为农村土地不能买卖与自由转让,也因为土地是农民的保障与归宿,因此,一般农民都不会将土地抛弃,而且继续开垦与种植。但是,这些农民通常都不会将主要财力、精力以及体力置于土地上,对于土地增收问题,他们并不在乎,因为土地收入最大化不是他们对土地予以经营的目标,而是当成对未来投资与占有的一种保障。因此,这就使农业出现空壳化现象。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

根据调查发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只有24%的人员属于有组织输出,很多都是自发组织、亲邻相带以及零散外出,属于“地缘、血缘以及亲缘”自发带队输出。还有些农村劳动力基于准确信息的缺乏,再加上混乱的中介管理造成一些农民徒劳往返、盲目流动,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不完善的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以及服务平台的严重缺乏,这些都会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化程度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

要想大力发展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先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稳定发展主导产品的粮食产业,如优质小米、专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按照国家对农产品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优势产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要重点提高品质,将生产目标定位以深加工原料为主。建设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计划,玉米振兴计划等。种植技术要不断标准化,品种结构要调整优化,以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其次,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综合开发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容量可以得到扩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二)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就是深化改革各种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机制体制。一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税费的体制改革,让农民没有负担地去发展经济和生产,增加收入。国家曾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取消农业税,新兴农村合作社,新农保和粮食直补”等,都是为了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优惠。二是为农民提供实用和先进的技术,使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在创业期间遇到的资金问题,政府可建立一系列的乡镇银行来解决农民资金问题,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四是配套深化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将补偿机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进一步完善。通过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尽力方便农民的生产,尽力让农民获得重要的生产资料,尽力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三)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

要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所谓农业产业化,其实就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元化以及多形式的优化组合来主导农业产业,密切连接生产、流通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最终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以及企业化管理。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有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对打破工农商业与城乡阻隔的差距非常有利,实现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四)加强农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

首先,要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教育培训制度,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工作技能培训与输出的活动中。就农村工作技能培训的方式而言,将定点培训、订单培训、企业自主培训以及流动培训等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场地、设备、教材资源以及师资的共享与有效利用机制。对高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发展,对中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壮大,对初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提升,以此保证初中高三级队伍结构得以尽快形成。其次,要将市场和培训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坚持“技能促进就业,市场引导培训”的原则,全面实现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以及技能鉴定服务。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代表着我国民生经济的具体发展现状,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一些全面的调控实现我国农村经济间的不断发展,将我国的国民经济大力的增长,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的亿万农民创造发展生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蒋光峰.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06).

[2]刘兴琼.关于新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6).

[3]韩忻文.太原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0(01).

第4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 现状 发展

农村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其教学环境相对城市还是有待发展,在教育资源方面还是欠缺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让农村教育在整体水平上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针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也开始不断专注该方面。

一、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农村教育对于农村文化和农村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启迪着农村人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说,对农村的生活、经济、政治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的开展促进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进步

农村教育主要是是针对农村孩子的发展现状,实施专业的知识传授,除以之外还会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环境,通过教授知识,能够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乡土环境形成一个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对乡土社会的一个认同感,增加学生的一种归属性。可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是对农村的一种新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进步,有利于农村文化的传承。

(二)农村教育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未来

农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未来,教师向孩子传授基础知识,能够让孩子透过书本更好的开阔视角,了解外界的世界,以此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农村孩子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本身所处的环境还是相对劣势的,农村孩子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可以借助教育这个途径,从而改变自身。农村教育影响着农村孩子的发展,让农村孩子能够通过教育获得社会流动的机会,以此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农村教育能够提升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农村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通过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以此为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思想认识,在教育中感受知识的力量,不断充实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二、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

农村教育在近年的教育改革中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其教育资源在不断的增多,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农村教育也在不断的引入新型的教师人才,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主要有:

(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教育在吸引教师方面相对的欠缺,因为环境和职位规划的考],有些教师不愿扎根农村从事教育,再加上农村教师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导致目前开展农村教育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是因为常年扎根农村,具有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而有些教师是从本地直接招聘上来的教师,其本身的知识程度还是有待提高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接受先进的知识,通过教师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导,开阔视野。但是教师水平的高低不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挖掘自身的潜能,不能有效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农村孩子数量锐减,合并学生现象增多

近年来,农村学校中的学生越来越少,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化的进城中,越来越的家乡安排孩子去城镇就学,以接受更为先进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学生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量。由于学校学生的减少,为了让教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学校出现了邻村学校合并学生的情况。几个就近的学校互相协商,把附近村落的学生合并到一个班级上课,这样虽然提高了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空间,但相应面临的一个问题则是,学生要离开本地去附近的学校上课,中间的安全和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是不利于其更好的展开学习的。

(三)农村教育氛围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的知识水平相对于城市来说欠缺,其村民对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待提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还认识不清,有时候没有保持一种长远的眼光,过多的沉浸在金钱方面,甚至有时候会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认识,这样的文化氛围都是不利于农村教育开展的,可以说,目前农村教育氛围还是有待提高,只有村民对教育充分的重视,才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产生很大的支持,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相关对策

农村教育在农村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农村的文化建设,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更好的在农村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一)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教师人才,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推动者为教师,为了更好的留住教师资源,让更多优秀的教师走进农村,在教师岗位上发挥工作热情,农村在建设的时候,针对教育这个环节,可以不断改善教育环境,优化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教师人才,可以在薪酬上、教师福利上、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进,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让更多的教师走进农村,从事教师工作。农村教育在吸引教师资源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一些政策上的方法,政策的提出,例如特岗教师这样的途径,让更多的教师人才参与到农村教育中,以此在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学生

农村教育的发展,针对目前合并的现象,要正确的处理好资源的整合,积极的整合教育资源,让几个学校的教师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要保证学校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能够方便快捷的接受教育,学校在配置学生的时候,可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学生能够在近距离接受教育,从而减少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不仅需要农村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给予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农村知识宣传教育,提升教育氛围

农村的知识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农村要积极的加强有关农村知识的宣传,可以采用小册子或者活动等形式,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对当地农村文化思想建设的意义,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农村教育氛围的营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的思想认识,影响村民对教育的态度,让农民能够对农村的教育保持很大的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农业生产方式支撑的,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农村,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农业改革,而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当前农村主要是需要各种人才,例如农村的综合性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农村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掌握熟练的技术,增强其学习、钻研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从而促进农村技术的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发现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让农村教育在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当地村民的思想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此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映兰.论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06):94- 101.

[2]刘晓峰.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及相关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4,(01):66-71.

[3]李乾,李玲,刘鹏凌.有光农村教育的几点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52-8454.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9-0170-02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硬件设施较落后

从农村教育整体上来看,教育资源依旧缺乏,教育设施仍旧处于落后的状态,甚至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有限,学校配置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比较老化,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配备。教学设备缺乏,导致农村的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认识过少,只能通过教师来了解,对于电视里出现的事物,只能“望洋兴叹”。

(二)留守儿童难教育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孩子自然就成了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更存在难度。在农村,这些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祖辈或者亲戚照顾,而有的家长即使在家也无暇顾及孩子,由于缺少关爱和家庭教育,有些孩子逐渐出现了好吃懒做、沉迷网络、打架斗殴等问题,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家长不尊重、不服管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手机带来的危害

在农村学校,课外活动较少,艺体设施不够健全,小学生除了学习就是在家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孩子也接触到了手机这些新事物,并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对孩子的身心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孩子以上网课为由,长时间玩手机,这不仅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还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尤其近视已经是普遍现象。

(四)假富二代现象严重

在农村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都喜欢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方式弥补孩子缺失的爱,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就无条件宠溺。在这种情况下,假富二代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导致许多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性,如攀比、享乐心理。可以说现在的小学班主任不仅仅是孩子的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孩子的生活保姆。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农村学校设施建设

在农村小学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很难依靠自身的運营获得发展,对于国家和政府财政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当地政府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针对性进行扶助,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小学的投资建设,完善这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另外,除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还要为贫困的学生提供一些补助,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设置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为乡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育人”,这个“育人”有两种含义,一是为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成才;二是做好文化的传递工作,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所以,在农村小学中,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学校则要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帮助小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性。在学校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导向、传承、凝聚、激励、约束、教育、发展等功能。因此,学校就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组织适当的文化活动,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教师要关心这些学生,了解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爱的教育感化这些学生,使他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这些不良习惯。

(三)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几乎人手一机,农村人也不例外。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对外面的世界本就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手机这种新鲜的事物,也非常着迷。往往一拿到手机就开始玩游戏、看小说,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有耐心地向学生讲清楚手机的危害,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念,关键家长要与孩子约定,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进行约束。

(四)优化农村师资队伍结构

在教育发展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具备良好的品性修养。所以,只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够更好地留住优质师资。因此,当地政府需要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乡村教师提供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农村 商业保险 发展现状

1 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1.1 营销网点逐步增多,营销规模持续扩大。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趋势的增强,区域经济异军突起,保险公司瞅准区域市场,将分支机构延伸至各个县域,营销规模辐射大部分农村地区,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1.2 险种增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保险公司拓展业务的过程中,瞅准市场动向,针对不同消费人群,推出了多个险种,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需求。

1.3 县域人身保险快速普及,财产保险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1.4 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参保意愿强烈。近年来,随着三农政策的提出,各种惠农政策纷纷出台,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或进行特色种植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逐渐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一项关于保险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都有参与社会保险的意向,在养老问题上,62.65%的调研对象期望通过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如果财政有补贴,愿意参加农保的占被调查人员的87.84%。

2 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一是农业保险缺乏经营主体;二是农业对自然的过分依赖,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潜在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商业保险公司无力独立承担农业风险;三是保险费率偏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四是农业保险缺乏政府有力的支持;五是宣传不到位;六是各保险公司“三农”服务的意识不强,制约了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据调查,农民对保险有五盼,一盼雹灾保险,二盼种植业灾害保险,三盼牲畜保险,四盼养老保险,五盼医疗保险。

3 制约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3.1 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设了服务农村生产的农业保险科,入保范围涵盖了果蔬种植、特色养殖以及麦收等项目,但随着商业保险时代的到来,单设的农业保险科以及相应的保险服务被取消,只开设了农作物火灾、冰雹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公司所有的险种服务中,真正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项目还不及所有财险种类的十分之一,而且已有农险种类少,份额有限。农业保险之所以无法在农村地区普及,主要是因为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现后事故鉴定困难,赔付率高,而保险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这与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因此保险公司很少参与农村险种的开发和经营。

3.2 保险产品设计存在缺陷,与农民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现阶段,大多数保险公司基于上述因素的考量,只将经营规模定位在城镇地区,但是在推出新险种之前,大多数都未针对农村市场进行调研,致使保险产品趋同性较强,有的与农村生产特点不符。

4 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4.1 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笔者建议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针对农、林、牧等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保险服务。当前,为积极响应我党关于三农建设的号召,提高商业保险公司服务农业的积极性,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可增进政府与保险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对致力于农村保险事业的商业保险公司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重点加强入保环节和出险后理赔环节的政策扶持:在入保环节,根据农户入保比例给予相应的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根据保险公司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

4.2 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方针的提出,增强了保险业业务向农村地区辐射的可能性,并为其业务规模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商业保险公司应瞅准市场先机,乘势而上,首先,加速农村保险产品的研发。针对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加速新险种的开发,根据农村地区生产特点,尽量减少保费比例,扩大保险辐射范围,从而惠及更多农民;其次,加速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优化农村保险机构网点布局,尽量将营业网点延伸至偏远地区,扩大业务规模,活跃农村保险市场;第三,加强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保险营销人员是公司的“门面”,营销人员的行为和气质直接影响广大农民对保险公司的评价,公司应定期针对营销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职业操守。此外,公司应该建立一套员工考评机制,不仅要重视保费收入增量,还应该维护好保户资源。

开发农村商业保险,可有效防范化解被保险人因疾病、意外等因素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体伤害,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天灾人祸往往会加剧其贫困程度,政府扶持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可以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农村的保险发展问题不仅是保险业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全国所有农民的事业,是我国政治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文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振宇,黄华丽.我国农村商业保险现状及发展简析[J].经营管理者,2009(15).

第7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问题对策 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3.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4.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改革仍不彻底。

二、中国农村金融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1.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主要力量,应当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一是分拆机构,形成集团控股模式,巩固和稳定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构,以资本为纽带发挥系统优势,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二是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四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一是经营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二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四是继续引进经营农业险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专业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

3.建立农村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增强担保公司资金实力,要在财政支出中按比例提取启动资金,建立市、县、乡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银行、企业、社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力发展企业间互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覆盖面,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探索贷款抵押新方式,可以试行农村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方式,以缓解贷款抵押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颖.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2009(4):27-30.

[2]周正庆.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