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4-01-11 16:05:10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产业发展情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第1篇

[关键词]现状 发展方向 对策建议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高等院校是体育人口密集的场所,具有消费群体稳定、场地设施配套、项目分布合理、知识与技能水平高、信息丰富灵敏等优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物质、信息和时间等重要基础。内蒙古高校在市场经营理念以及管理等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内蒙古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探索其发展的方向、途径和对策,对促进内蒙古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一、内蒙古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的较快增长,为本地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体育事业的转轨,体育经济的迅猛发展,则要求高校体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形势,树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的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在教育、科研、训练与培训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发展的意识,努力实现高校体育的综合发展。通过对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实际访查发现,由于经营的意识、思路、手段、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规模、方向、效益等反映出如下特点:

1.经营内容丰富、形式繁杂,而发展模式封闭,缺乏规模效应。师资技术力量雄厚、专项内容丰富多样、场地设施器材完备等特点,为内蒙古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体育主体市场所需求的产品,高校体育产业几乎都可提供。在所调查了解的20所高校中,学校体育师资队伍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布局齐全,且学历结构明显较高,具有专业水平特点。因此,在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布局上可谓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然而,反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则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组织行为,至今仍寓于校园之内,组织形式分散、项目开展单纯化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对象则主要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意识,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远未得到挖掘和发挥,根本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基本处于小儿散和自我封闭发展的状态。

2.消费对象稳定,场地设施配套,但发展目标单一,管理措施乏力。高校体育市场的消费对象,主要是相对稳定、人数集中的师生员工,且主要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年大学生为主体。随着健康休闲意识逐步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普遍推崇的消费时尚,对呼和浩特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总体平均每人为5%~6%,最高的达8%以上;以本校为体育消费地点的占97%,而主要消费目的为娱乐和健身(81%);消费形式以个体消费(64%)和参加培训(21.2%)居多。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条件,价低质高的有偿服务,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但调查中也发现,当前内蒙古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开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如:各类体育项目在经营与开发管理上多属松散型,缺乏相应的经营责任制度,没有必要的服务质量监督体制,随意性大,因此,在项目管理、收费标准、培训质量、时间安排、场地器材使用等方面,造成了组织管理工作的混乱。

3.科研型体育专门人才优势突出,而市场开拓型人才匮乏。内蒙古高校的体育师资力量,在全国都是相对较强的。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以上学历占被访查总体的31.8%,运动技能较为全面,是本地区体育群体中高学历、高智能、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与开发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然而,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历来注重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在高等体育学历教育中不进行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教育体制和目标任务的约束,在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懂经营善管理的市场开拓人才严重缺乏,造成高校体育的各方面优势难以充分开发,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不同程度地闲置和浪费。

二、内蒙古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1.发展方向的分析。内蒙古高校在实施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应立足学校办出特色,面向社会积极开拓,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实施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联系和经营合作,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责任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2.发展考察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情况,结合内蒙古高校体育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高校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经营开发,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在发展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扩大经营创收,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

(2)发挥体育信息与科研能力优势,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沟通与协作,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

(3)在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体育市场发展信息,结合自身优势,以体育主体产业经营为重点,灵活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服务项目。

(4)积极倡导和扶持社区体育活动,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有偿服务。以创办社区体育俱乐部及实行会员制为开发重点,吸引和发展体育人口,培育社会体育市场。

三、内蒙古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1.加强市场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或聘用、引用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开发进入正常轨道并顺利运行。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才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高校体育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决定着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市场服务的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

2.注重对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关键是把市场培育好,拓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新领域,关键是要把发展项目选择好。第一,要着力把体育教育市场、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核心来培育。第二,要不断开展新体育项目。只要群众喜欢,有发展潜力、有市场需求的项目,都应积极开展,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第三,要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抓好经济人队伍建设,引进或组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中的作用。第四,要抓好“黄金周”的假日体育消费。在研究市场需求和假日群众消费心理的基础上,积极把假日的人们吸引到健身、娱乐、休闲体育活动中来。第五,要开展全方位的群体活动。要发挥高校体育人才和技术优势,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要。开办适合各种层次需要的俱乐部、协会和培训班。引导体育消费,提高健身技能。第六,要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业。针对校内外的体育用品的需求,开展租赁和销售活动。

3.完善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措施,合法经营,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政府主管部门应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长远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则,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还应理顺各门类、各层次相应的产业关系,以及与其他各主管部门的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结构,对体育产业进行有力、有效、有序的调控和监管。

4.强化市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校体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领导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体育工作部门也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那种自我封闭,不求发展的思想。既不能将高校体育产业等同于高校体育,所有体育活动都以盈利为目的;也不能没有高校体育产业观念和市场意识。凡属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和教职工业余体育活动等范畴的体育活动,坚决不能收费。除此之外,其他的体育活动则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和产业运作规律进行商业运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现状;发展方向;对策建议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高等院校是体育人口密集的场所,具有消费群体稳定、场地设施配套、项目分布合理、知识与技能水平高、信息丰富灵敏等优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物质、信息和时间等重要基础。河北省高校在市场经营理念以及管理等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探索其发展的方向、途径和对策,对促进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一、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的较快增长,为本地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体育事业的转轨,体育经济的迅猛发展,则要求高校体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形势,树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的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在教育、科研、训练与培训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发展的意识,努力实现高校体育的综合发展。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实际访查发现,由于经营的意识、思路、手段、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规模、方向、效益等反映出如下特点:

1.经营内容丰富、形式繁杂,而发展模式封闭,缺乏规模效应

师资技术力量雄厚、专项内容丰富多样、场地设施器材完备等特点,为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体育主体市场所需求的产品,高校体育产业几乎都可提供。在所调查了解的20所高校中,学校体育师资队伍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布局齐全,且学历结构明显较高,具有专业水平特点。因此,在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布局上可谓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然而,反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则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组织行为,至今仍寓于校园之内,组织形式分散、项目开展单纯化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对象则主要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意识,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远未得到挖掘和发挥,根本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基本处于小儿散和自我封闭发展的状态。

2.消费对象稳定,场地设施配套,但发展目标单一,管理措施乏力

高校体育市场的消费对象,主要是相对稳定、人数集中的师生员工,且主要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年大学生为主体。随着健康休闲意识逐步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普遍推崇的消费时尚,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比例,总体平均每人为5%~6%,最高的达8%以上;以本校为体育消费地点的占97%,而主要消费目的为娱乐和健身(81%);消费形式以个体消费(64%)和参加培训(21.2%)居多。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条件,价低质高的有偿服务,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但调查中也发现,当前河北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开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如:各类体育项目在经营与开发管理上多属松散型,缺乏相应的经营责任制度,没有必要的服务质量监督体制,随意性大,因此,在项目管理、收费标准、培训质量、时间安排、场地器材使用等方面,造成了组织管理工作的混乱。

3.科研型体育专门人才优势突出,而市场开拓型人才匮乏

河北省高校的体育师资力量,在全国都是相对较强的。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以上学历占被访查总体的31.8%,运动技能较为全面,是本地区体育群体中高学历、高智能、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与开发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然而,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历来注重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在高等体育学历教育中不进行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教育体制和目标任务的约束,在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懂经营善管理的市场开拓人才严重缺乏,造成高校体育的各方面优势难以充分开发,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不同程度地闲置和浪费。

4.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人才、物质、信息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但资源浪费普遍存在

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相关产业与市场的信息必然地成为重要因素之一。高等院校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开发经营,同样要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进行营销决策,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市场信息搜查、整理和分析之上。河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在获取、分析和体育产业与市场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是被动的、缺乏超前性的,这无疑使其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高等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只能在充分保证完成高校体育各项工作前提下,利用场地设施及师资的空闲时间进行,但每年的假期与课余空闲时间,为开发体育产业与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证,而此大好机会未被充分利用。人才、物质、信息及时间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优势,是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所特有的有利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都有管理、经济、工程、广告等完全可以和体育联姻的学科,但是高校体育部并未将其优势转化成经济收入,许多有能力开发的体育经营项目基本属于空白,诸如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广告设计、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与运动保健咨询,体育活动策划等。部分场馆设施由于功能单一而得不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这些现象都是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1.发展方向的分析

河北省高校在实施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应立足学校办出特色,面向社会积极开拓,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实施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联系和经营合作,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责任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2.发展考察河北省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情况,结合我省高校体育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高校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经营开发,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在发展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扩大经营创收,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

(2)发挥体育信息与科研能力优势,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沟通与协作,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高科技体育成果向产品与应用的转换。

(3)在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体育市场发展信息,结合自身优势,以体育主体产业经营为重点,灵活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服务项目。

(4)积极倡导和扶持社区体育活动,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有偿服务。以创办社区体育俱乐部及实行会员制为开发重点,吸引和发展体育人口,培育社会体育市场。

三、河北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1)加强市场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或聘用、引用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开发进入正常轨道并顺利运行。

(2)注重对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

(3)完善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措施,合法经营,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4)强化市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校体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领导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体育工作部门也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5)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规模效应,加强校企之间的横向联合和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经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

(6)优化配置,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高校体育产业应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各方面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达到互惠互利,一举两得的双赢的结果,进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杨松年.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及其相互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2]刘宗伟.论高校体育与高校体育产业的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63-65.

[3]许定珍.对发展我国地方高校体育产业政策问题的理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5):19-21.

第3篇

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群众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2010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和曹卫星副省长在全省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东县结合本县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和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现将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出台了一系列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文件

如东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2011年如东县召开了全县社会事业工作推进大会,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事业发展文件,县政府印发了《如东县社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如东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如东县社会事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指南》,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引发了《2011年度全县社会事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如东县体育产业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东县体育局、县健身器材业商会也分别召开了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曹卫星副省长的讲话精神,结合实际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二、分解落实《实施意见》,积极引导资金落实

如东县社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诠释:加速体育产业量和质的全面提升,以体育健身俱乐部为重点,开发洋口港地区体育旅游业。逐步形成多业并举、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体育彩票管理制度,加强政策监督,确保运营安全,促使体育彩票健康发展。加紧开发体育竞赛市场,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加大政策引导,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逐步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式多样的竞赛管理体系。积极申办影响大、市场前景好的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力创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的精品赛事,2011年如东成功承办了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中国如东第十二届国际风筝赛暨江苏省2011风筝精英赛。

第4篇

通红甸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民8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农业。近五年来,乡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工作,全面实施了“生态立乡、产业活乡、科技兴乡”三大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乡域优势产业为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使通红甸农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体系培育建设日趋完善。现将通红甸乡农业发展情况与服务体系培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通红甸乡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通红甸乡农业产业取得的成效

1、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调结构,依据乡情建产业”,重点抓好烟、畜、菜、果四大产业,探索发展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702万元,比2013年的11555万元增长2147万元,增18.58%。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35元,比2013年末5026元增加2209元,增长44.95%。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3.6:24.9:21.5,农业在我乡产业支柱地位突出。

2、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成效明显。2017年,粮经比例调整为37.7:62.3,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保护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全乡柑桔种植面积累计2.25万亩,比2013年的1.13万亩,增长49.78﹪,产量3.1万吨,产值1.2亿元;蔬菜发展势头强劲,蔬菜种植面积达2.28万亩,比2013年1.05万亩增长117.14%,实现产值3205万元;累计种植核桃33298亩,比2013年的15489亩增长114.91﹪,产量1695吨,比2013年的63.2吨增长2500.81%。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成效明显,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3、畜牧产业持续发展。2017年畜牧产业持续发展,畜牧生产总值3103万元,其中:肉牛产值130万元,肉羊产值282万元,生猪出栏收入2398万元,家禽等其它出栏收入293万元。建立了长麦地肉牛养殖示范村和么波冲肉羊养殖示范村,养殖带领作用逐渐增强。

4、中药材种植效益凸显。2017年,全乡示范种植中药材686亩,比2013年647亩增长6.02%,产值达411.6万元,比2013年323.5万元增长27.23%。中药材种植效益凸显得益于近年来引进华宁永强中药材种植等龙头中药材企业,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5、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以龙树柑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玉溪华冠柑桔有限公司和华宁老区柑桔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柑桔千亩连片种植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6、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通红甸山地柑桔以早熟、优质、果型好、果皮细腻而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通过龙树柑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红山橘(通红甸山地柑桔)柑桔品牌,通红甸山地柑桔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越来越多,平均销售单价比盘溪高0.8-1.0元,比华溪高0.4-0.6元。

7、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小得勒、山羊母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通红甸柑橘批发市场建设正全力实施。贯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个村委会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正有序推进。成功打造1个柑橘千亩提质增效示范点和6个百亩以上连片蔬菜核心区;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00亩;发展组建核桃、柑橘种植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成立柑橘协会1个,为提高种植、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

通红甸乡生态庄园建设项目总投资430万元,于2017年12月3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生态庄园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科普基地、培训基地等多位一体的示范基地,对宣传通红甸、打造通红甸山地柑桔品牌将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乡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工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派驻保存工作组,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2、加大基础实施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以“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为契机,强力推进公路网络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修复水毁灾损农业设施和水利工程,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提质增效。

3、继续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抓好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发展的优势品种,淘汰劣势品种,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红甸乡产业发展正处于从小规模分散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种植的关键时期,加快开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发展,促进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园区采摘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发展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5、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产品从量到质的提升。进一步降低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使用密度和强度,促进土地肥沃度的提高和综合地力水平的提升,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等通过现代技术转化为生物能源,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通过柑桔、核桃、蔬菜、养殖等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种养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单产和质量,促进效益提高。

7、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和条件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高农业产业服务质量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应用效果。

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乡土人才。

(三)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5篇

一、平阴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价格稳定,效益较好

近年来,平阴县蔬菜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度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同比增长3.1%,其中:叶菜类面积3.3万亩,同比增长2.4%,根茎类4.7万亩,同比增长4.2%,茄果类1.9万亩,同比增长5.4%,食用菌土洞总数达到6000余个;2013年蔬菜总产量达到60.7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叶菜类18.3万吨,同比增长3.8%,根茎类14.8万吨,同比增长8.1%,茄果类9.9万吨,同比增长7.4%,食用菌年产量达到6.9万吨,同比增长6.0%。

2013年,平阴县蔬菜价格基本稳定,菜农收益较好。据调查:2013年度白菜最高价格1.75元/公斤,最低0.7元/公斤,全年平均价格1.36元/公斤,同比增长21.4%;土豆最高价格4.5元/公斤,最低2.8元/公斤,全年平均价格3.34元/公斤,同比增长9.9%;食用菌(鸡腿菇)最高价格10.2元/公斤,最低6元/公斤,全年平均价格8.7元/公斤,总体与同期价格持平。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平阴县汇东蔬菜种植区为例,该蔬菜种植区推行马铃薯―玉米―大白菜三作三收种植模式,亩均年纯收入可达5000余元,经济效益是单纯种植粮食作物的4-5倍。

2.平阴县蔬菜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品牌效应凸显

2.1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近年来,平阴县不断调整蔬菜种植的产业布局,突出精准、特色、生态、高效四大原则,不断完善蔬菜产业化链条,全力打造了蔬菜三区四园:三区即沿黄设施瓜菜区、沿汇无公害蔬菜区、中部食用菌生产区;四园即孔村食用菌观赏采摘园、东阿有机韭菜园、仙乐鱼藕混养示范园、望口山设施瓜菜园,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蔬菜产业格局。

2.2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品牌效应凸显。目前平阴县已经形成了沿黄瓜菜、孝直马铃薯、孔村食用菌、东阿出口蔬菜四大市级重点扶持特色品牌基地,高标准建设了锦水设施蔬菜、仙乐鱼藕混养两个示范园,2013年全县特色品牌蔬菜基地面积已超过9万亩。着力打造了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名的孝直马铃薯、孔村食用菌、老东阿有机韭菜、玫瑰富硒芹菜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产蔬菜,靠品牌叫响平阴蔬菜,使平阴县的蔬菜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亮点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显著。

3.龙头企业增多,平阴县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平阴县大力培植了一批蔬菜产业旗舰式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如发展济南远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华源菌业有限公司、平阴民乐享蔬菜配送公司、仙乐蔬菜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及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拉高、拉长、拉粗链条上下功夫,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龙头企业及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信息灵通、抗风险能力强,与各类蔬菜加工企业及大型农贸市场、超市联系密切,包揽了平阴县95%以上的蔬菜销售份额,从而带动了平阴县2万余户菜农增收。

4. 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平阴县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食用菌是平阴县的特色蔬菜产业,仅2013年就重点引进了鸡腿菇1号、鸡腿菇2号等食用菌新品种5个,大面积推广了珍稀食用菌土洞周年栽培,引进了食用菌推进菌渣高效利用技术、新菌种应用技术、三膜覆盖高效栽培等新技术,形成了动物―植物―食用菌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针对汇东、沿黄等蔬菜生产区的地理生产条件引进了荷兰十五、鲁引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4个、伟利系列等瓜菜新品种3个,形成了全市独具特色的蔬菜生产模式。

二、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蔬菜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蔬菜生产保险机制及最低价格收购制度等,如遭遇特殊的气候灾害、价格过低等情况,菜农的利益则无法保障。

2.虽然2013年度平阴县蔬菜价格较为稳定,但是蔬菜价格受种植面积、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菜农见蔬菜种植收益较好,容易出现一哄而上进行大规模种植的情况,进而使蔬菜市场出现饱和,导致蔬菜价格大跌大落,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引导。

3.近年来平阴县蔬菜的知名度有较大提高,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平阴蔬菜的品牌还不响,宣传过程中存在宣传半径小(目前仅限于济南及周边地区)的问题,宣传效果不够明显。

三、促进平阴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1.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及蔬菜最低收购价机制。借鉴蔬菜生产发达地区的蔬菜保险经验,积极探索开展蔬菜价格保险机制,对常年蔬菜生产进行投保;在抓好“菜篮子”工作的过程中,既要防止“价贵伤民”,又要防止“价贱伤农”。积极研究制订平阴县蔬菜的最低保护价政策,切实保障更多农民利益,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保障菜农的经济利益。

第6篇

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畜牧业生产动态,指导和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20__年5月3日至20日,__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全体畜牧技术推广员和防检人员对全县的畜牧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畜牧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1,龙头企业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已建成了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3家、县级2家。这些企业分别以种畜禽生产、畜禽产品购销加工和饲料加工销售业等。带动当地畜禽养殖业发展,全县7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725户,其中养猪户2045户、养禽户680户,促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湖北神地公司是我县的一家省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紧紧围绕“种鸡—孵化—规模化养殖—饲料加工—蛋品粗加工和精细加工—产品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建立和延伸做文章,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蛋鸡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司与农户建立核心联系户130户,紧密联系户260余户,松散联系户460户。20__年,该公司共孵化供应种苗250万羽,生产供应饲料1.25万吨,培训养殖户550户,清洗加工、销售“咯家果佳”、“神地”品牌鲜蛋5500吨,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__特色畜牧产业化的路子。

2,规模养殖蓬勃兴起 。__县采取措施,通过政策激励、典型带动、服务促动、效益驱动等方式,在市场有利和政策有力的双重作用下,全县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小区31个,其中养猪小区11个,蛋鸡小区18个,养鸭小区1个,养羊小区1个。钱场镇建立了白马、舒岭、茶场等13个蛋鸡小区,现有养鸡专业户1073户,存笼蛋鸡448.4万只,日产鲜蛋202吨,年创产值3.9亿元。目前钱场镇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小区集群。

全县规模化养殖户总的特点是:分散养殖户出栏(笼)比重下降;规模养殖场(户),出栏(笼)比重大幅度上升。据调查,20__年底,全县规模养殖户3901户。其中,生猪规模户1694户,出栏生猪42.81万头;肉牛养殖规模户93户,出栏614头;肉羊规模户93户,出栏肉羊10261只;肉禽规模户25户,出笼肉禽34.2万只;蛋禽规模户1996户,出笼781.64万只。从生猪养殖的结构上来看,出栏生猪50-99头的户848户,占规模户的50%,出栏生猪5.67万头,出栏占规模户出栏总量的13.2%;出栏100-499头的规模户699户,占规模户的41.3%,出栏生猪12.53万,占出栏总量的29.2%;出栏500-10000头以上规模户147户数,占规模户的8.7%,出栏生猪24.61万头,占规模户出栏总量的57.6%。从以上数据比较分析:规模养殖以生猪养殖量100头为分界线,50-99头的养猪户数占一半,出栏量只占一成三;以养殖量500头为分界线,养殖在50-499头之间户数占总数的91.3%,养了规模总量的42.4%的生猪;而养殖量达到500头以上规模户户数占总数的8.7%,出栏了57.6%的生猪。从蛋禽的规模养殖结构来看,存笼500-4999只规模户,户数1491户,占规模户的97.6%,出笼285.9万只,占出笼总数的37%;5000-50000只以上规模中,户数505户,出笼495.7万只,占63%。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情况说明了我县规模养殖中,养殖户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扩大规模,规模养殖户中的大户出栏(笼)量占了半壁江山。预计规模养禽场全年可生产禽蛋12.5万吨。全县规模养殖畜规模户出栏总量禽出栏(笼)数占总出栏数的比例已超过50.4%,规模养殖禽蛋产量占全县禽蛋总产量的比例达到80%以上 。

另外,20__年,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105栋,是全县规模化养殖中出现的亮点。

3,中介组织已经起步。近年来,在县畜牧部门的推动下,先后成立了 29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其中有11家生猪专业合作社 、9个家禽专业合作社、6个家禽养殖协会和2个其它养殖中介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均已在民政和工商部门办理了登记和注册,建立了办公场地,完善了和规章制度,管理有序,运转正常。29个中介组织网络养殖户485户,带动农户3658户,发展生猪、家禽和蛋品运销大户24户,上年为全县运销生猪32万头、家禽85万只,禽蛋1.2万吨。

4,畜牧业地位明显提升。

20__年,全县累计出栏生猪85.01万头,出笼家禽710万只,生产禽蛋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3%、3.6%和30%;出栏肉牛1.39万头,出栏肉羊6.6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8%和1.4%。其中,规模养殖占出栏总量的50%以上。20__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6.086亿元,比去年增长60.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畜牧业养殖效益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畜牧业贡献增加320元。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继劳务经济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畜牧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畜牧业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最大的实际是生产水平仍处于传统的分散小农户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阶段,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还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的问题:

1,畜牧产业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畜牧产业化已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对畜牧产业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有的人误把畜牧产业化当成“筐”,包罗万象,什么都往里面装,使发展畜牧产业化成为口号,流于形式。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的同时,传统养殖业、养殖观念、方式和方法还是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良法和好的运营方式仍然运用的不是很充分,特别是少数散养户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参与意识。

2,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目前全县的养殖户中大的规模户懂技术、善管理者居多,而散户中畜牧业劳动力老年化比例上升,文盲半文盲占20%,小学

文化约占45%,懂技术、善管理者比例不到30%。因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一部分养殖者还缺乏认识和把握能力,对调整结构,推进畜牧产业化缺乏参与意识。具体表现有三:1、盲目性。不考虑市场需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会做什么,按自身意愿从事养殖业。2、盲从性。不少农户自主经营的能力差,养什么主要看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养什么怎么养自己照搬。对经营活动陌生,没有市场经济意识。3、现实性。多数农户在调整结构、推广畜牧新技术方面缺乏分析决策能力,必须亲眼看到别人养殖获得效益后才相信,致使产业化发展缓慢。

3,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生猪屠宰企业和2家蛋品初加工企业,牛羊等产品加工企业、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偏少,而且生产能力不足。加工企业仅限于加工生产初级产品,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除神地公司蛋品形成品牌以外,其他产业没有形成品牌产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带动农户能力较弱,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大。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国内仍有发生,病原污染面较大,外来疫病威胁日益严重,养殖风险加大。

5,规模养殖环境污染需要改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由于畜禽所排泄的粪便较多,而且一部分是直接排到圈舍外面,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成本过高,养殖业主难以承受,大多数业主选择牺牲环境赚取利润,这种跟地方和环境保护者的冲突必然反过来影响畜牧产业化的进程。6,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当前,我县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会不断提高。去年的猪肉市场风波,说明畜牧业具有鲜明的“四性”,即:食品的安全性、产业发展周期性、应对风险脆弱性、产品供给敏感性的特点。随着畜产品市场化、信息化的推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采取多种措施抵御市场风险的要求越来越紧迫。

三、思路与对策

(一) 思路

畜牧产业化是畜牧业一体化的简称。它是畜牧市场化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包含畜牧生产中“产供销一条龙”的各个环节市场化。近年来,我县一直坚持不懈地抓创建全省畜牧大县的工作,积极引导畜牧业家庭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传统畜牧业走向市场,全县畜牧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县畜牧工作总体思路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增加总量,确保安全,创新机制,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化”。生产方式上,坚持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上,坚持面向省内外两个市场,走外向型畜牧经济之路;产业结构上,坚持南北发展战略,以生猪、家禽生产为主体,加快发展草食牲畜;坚持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加快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积极构筑具有__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二,对策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畜牧业的重点,作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产业化领导小组,确定领导专管,业务部门专抓,负责产业化工作的协调、组织、检查、经费的落实和使用,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各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畜牧业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一是在规划上要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城镇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建设规划的需要,把养殖区域划为三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区域养殖用地。对适养区开展环境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建设养殖小区。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发展养殖小区和推进一村一品的建设,这样既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又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畜牧产业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处理技术和种草养畜,充分发挥草食畜禽污染少的优势,来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压力。三是种养结合,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径,实现农牧双赢。在农业生产区和基地进行种植的同时配备适度规模的养殖业,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来源,有利于种植业减少化肥投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同时农作物作为青绿饲料可以补充养殖业,降低养殖成本。四是多种形式消纳养殖场的排泄物。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形成猪 —沼 —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畜禽养殖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已经由生产性、技术性问题演变成为社会性、政治性问题甚至是全球性问题。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动物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监测和预防;既要做好季节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建立长效防控机制。长效机制的建设首先要解决队伍的问题,__县率先进行兽医体制改革,“ 防治分离,以检促防”的改革思路得到赞同,“以钱养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人员的待遇大幅度提高,解决了机制中“人”的问题。另外,优良小区优质畜舍的建设也是重要环节。要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新模式。养殖小区建设要大力推广 “六统一分 ”(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圈舍建设、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污水处理,分户饲养)。积极建设生态环保型养殖场,使畜舍设计合理的养殖小区成为全县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彰显优质畜舍(如养猪150模式)防制动物疫病,抵御养殖风险的作用 。

3,要把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要与工业强县战略有机结合,以畜禽产品加工增值增效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为着力点,重点扶持神地科贸、绿丹禽业、龙王畜牧、县人工授精中心站、弘源饲料等企业做大

做强,在基地建设、原料供给、资金扶持、市场服务、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形成供种、饲料加工、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按照县委“项目至上,招商为先 ”要求,立足我县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国家级或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我县种源、饲料、兽药生产和畜牧食品加工业,形成完整的畜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快速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专业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要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畜牧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

4,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行规模化养殖的提档升级。在技术推广上,要加大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的力度,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切实抓好科技示范户建设,加大培训的力度,不断地更新培训的方法,使课堂上讲授的新知识、新技术落实到养殖实践之中,并迅速获得成效。要加强对公益性事业畜牧技术推广员的考核力度,考核既要细化到考核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又要细化到考核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个人,细化到“推广员为他们做了什么事,他们取得了多大的收益”这个点上。对个人素质较低的养殖户,推广员要结成帮扶对子,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在推广的目标上,要把规模养殖的提档升级作为总体目标。我们在生产调查中发现规模化养殖有6大好处: 1,从投入成本上说,购进的饲料原料量大、价低,每头猪可降低成本50元左右。 2,从安全卫生上看,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确保人畜安全。3,从产品质量上来说,推行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4,从生产效率上讲,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5,从产业结构上说,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6,从抗风险能力上看,规模化养殖,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可以对产品进行及时地调配供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所以在现有规模养殖户、养殖小区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促进提档升级;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传统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5,逐步推行畜禽期货,规避市场风险。近年来,社会各界提出了一系列运用畜禽期货手段规避肉食品市场资源风险的建议。畜禽期货实行“先卖后养”,既能实现畜禽套期保值,又可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去年“猪价风波”以来,一些养猪户和企业对生猪期货的期盼溢于言表,他们呼吁,国家应尽快推动生猪期货上市交易,给新农村增添致富的平台,稳定生猪市场,改变困扰政府多年的“农民养猪难”、“卖猪难”的尴尬问题。__县是全国253个生猪调出大县之一,畜禽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畜禽期货进行试点,用金融的手段为农户和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保驾护航,规避市场风险。

第7篇

>> 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新视点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体育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研究 广义经济学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新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体育营销发展战略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及动力培育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之我见 浅谈体育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我国体育产业视角下浅谈体育经纪人未来的发展 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3] 智研咨询.2016―2022年中国体育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EB/OL]. (2016-04-29)[2016-10-28].

.

[24] 周爱光.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 体育学刊,2009,16(11):1-4.

[25]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6-05-05)[2016-10-28]. .

[26]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2016-07-13)[2016-10-28]. .

[27]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EB/OL].

(2015-09-18)[2016-10-28]. .

[28] 胡祖才. “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26.

[29] 杜德军,杨越.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 调研世界,2016(2):36-40.

[30] 张林,黄海燕.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83.

[31] 搜狐财经. 健身行业市场研究报告[EB/OL]. (2016-01-06)[2016-10-28]. .

[34]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6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发展情况预测[EB/OL]. (2016-04-12)[2016-10-28]. .

[36] 周爱光. 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 体育科学,2012,32(5):64-70.

[37] 李博.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2):52-58.

[38]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 (2016-10-28) [2016-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