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0:30:05
序论:在您撰写急救方面的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言:
在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施工技术有混凝土施工技术、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和框架柱纵筋搭接技术等。在房屋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把握这几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然后加强各个阶段的房屋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本文将重点论述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和如何控制房屋建筑施工过程质量,从而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
1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1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中,都非常普遍地运用到了混凝土。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避免房屋漏水等。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不平衡、结构混乱、脆性和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当然一些外界的原因,比如模板变形等,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底板的混凝土要掺入缓凝型的高效减水剂和UEA膨胀剂,从而补偿收缩的混凝土。如果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水灰比、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浇筑段进行合理地划分,对于底板浇筑的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先用长刮尺将混凝土表面刮平,然后等混凝土收水沉实,再用木抹子抹平,使得混凝土表面的干缩裂缝闭合。为了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保持混凝土外部的温度,在底板内需要埋设冷却水管两层,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同时,在板外边,覆盖保温材料和密闭空间,保持混凝土外部的温度。并且对混凝土的温度加强监测,从而保持混凝土的湿度。
此外,为了防止出现现浇框架的根部混凝土出现漏浆现象,要在框架柱接头规格相同的方框,然后从板面起,继续往上浇筑前支横膜,铺一层厚度为25到30毫米、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然后再在上面浇筑混凝土。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烂根或者夹渣,使得框架柱密实自然。
1.2 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
梁柱节点施工是指在安装完侧模板和所有的梁板模板之后,再安装整体沉梁和梁板钢筋。在进行梁柱节点施工时,可能会遇到节点的箍筋少放或者箍筋之间的间距太短等问题。所以,在进行梁柱节点施工时,要注意先在焊接柱的节点区进行箍筋,使纵向的短筋形成一个整体的骨架,然后将骨架套入柱纵筋里,再放到楼板的模板面上,最后进行绑扎和穿梁钢筋。在施工的时候,要注意使附加的纵向短筋与箍筋角部保持50毫米的距离,从而防止柱的纵筋和附加的纵向短筋的位置发生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的现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拉开柱节点箍筋之间的间距,保证节点柱箍筋的数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结构较简单的情况,当结构较复杂时,会比较难施工。
1.3 框架柱纵筋搭接施工技术
在异形柱纵筋中,可以用机械进行连接或者采用对接焊技术,这样的话,效果会比较好。然而,有的时候,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常常采用搭接的方法。在搭接框架柱纵筋时,可能会使得框架柱早纵筋的搭接部位截面积太小,该部位的箍筋没有发生尺寸变化,从而使得框架柱的纵筋不能紧靠箍筋。
对于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地延伸下部的框架柱纵筋搭接的部位末端,使之向外弯折,因此,上部的框架柱纵筋可以通过弯折段和下面的框架柱纵筋的轴线对齐,从而满足框架柱纵筋搭接的要求。
1.4 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时,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保护层的厚度既不能够太薄,也不能够太厚。当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太大时,那么就会减小截面的有效高度,使得正截面的受弯承载力下降,导致构件的表面开裂。所以,当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偏大时,可以在偏大的一向的梁端铺上一层钢丝网,从而防止构件的表面出现开裂的情况。在对梁箍筋进行下料时,高度可以减小20到30毫米,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一向框架梁穿过另一向框架梁的面筋时,面筋无法直接地绑扎在箍筋上面。且减小梁箍筋的下料高度还可以消除梁骨架受力不良现象。
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1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承包单位往往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不符合规范的建筑施工材料,使得房屋的施工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材料质量,必须在购买进焊条、砖、水泥和钢材等材料时,严格检查厂家的情况,看是否是正规的生产厂家,检查厂家施工材料的检验单和出厂证明。对于砂浆、防水材料和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必须做好配合比设计,然后进行试块检验。对于购买的预应力混凝土的构件和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必须进行抽样检查。对于新买的材料和构件等,必须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还有对于加工厂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要查看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明,有时还可以进行抽样调查,从而保证房屋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
2.2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做好了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之后,要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施工工序受机械、施工人员、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的综合作用。控制好每一道施工工序,能够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保证实现施工技术的质量职能。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就要加强对工序中每一个因素的控制,尤其是加强对主导因素的质量控制,这样就可以稳定整道工序。总之,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就是要加强对每一个因素和过程的管理。具体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步骤:①施工人员应该遵守房屋建筑的工艺规程,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的具体规范来进行施工,这是保证工序施工质量的前提。②要加强对工序主要因素的控制,及时地检验施工工序的活动效果,避免出现系统性因素变异,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保证每道工序的投入材料的质量。③要设置施工工序的重要部分的质量控制点,加强对控制点的质量控制,并且加强对施工控制点的有效管理,使得每道工序都处于控制之中,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④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验,对工序的质量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统计,及时地掌握工序的施工质量动态。在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加强各方面的配合和监督。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施工人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将质量意识贯穿到底,还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和规范来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3 结束语
房屋建筑技术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施工技术、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和框架柱纵筋搭接技术等,按照要求进行合理地施工,并且注意这些技术的施工要点,防止出现因施工技术不当而出现的质量问题。除了施工技术之外,还要加强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控制建筑的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序的质量,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亚润.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4).
[2] 吴薇. 论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 价值工程, 2011(07).
关键词:楼面裂缝 措施 技术
楼面裂缝,是在建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通病,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所以分析和控制楼面裂缝显得尤为重要。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0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常见的两类:
(1)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
(2)施工中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防治楼面裂缝:
(一)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但是,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而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上面又有大量人员走动、踩踏,这就造成了上层钢筋容易弯曲、变形。所以,这些原因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绑扎完板底钢筋后,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板面钢筋的重要性,必须行走时,尽量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
3.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4.在楼梯、施工缝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二)预埋管线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管线的集中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消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部位。尤其是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管线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裂缝。所以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1.增设垂直于管线的短钢筋网加强,φ6-φ8,间距≤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2.管线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处可以采用线盒。并且当管线数量很多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三)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由于目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质量和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楼层施工速度过快,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时间,上面就已经开始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工作,这就使大开间的楼面非常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而引起受力裂缝,而且这种裂缝一旦形成就是永久裂缝。对于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施工速度方面不能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定要保证(不宜小于24小时),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之内,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并且在吊运少量的材料时做到轻卸、轻放。两、三天以后方可进行正常支模等施工。在模板安装时,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应做到分散就位,以减少楼面集中荷载。
3.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面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四)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要求
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砼的表面质量,施工中由于模板的缘故也易导致楼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选择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支撑体系,不得随意改变技术人员确定的施工方案,避免模板变形、支撑下沉。
2.模板接缝应严密,严禁模板漏浆。
3.由于施工进度加快。而施工单位又不愿意过多的在模板上投入,这就造成模板周转不足、顶板支撑过早拆模。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制度,只有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的情况下才允许拆模。
(五)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还易造成表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克服表面裂缝:
1.商品混凝土中严禁私自加水,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2.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导致内部振捣不足。
3.混凝土表面抹平要得当,合理掌握抹平时间和遍数,抹平不宜少于2遍。
(六)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早期保湿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浇水养护的时间,那么必须坚持覆盖麻袋进行一周左右的保湿养护或采用养护液进行养护。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处理
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震动小、噪音低、行车平稳舒适,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但是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以及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类别的病害,例如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给行人行车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为了提高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裂缝的认识和防治工作。
1.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形成原因
1.1泛油
泛油大多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等原因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低温季节施工致使表面嵌缝料失散过多,待气温变暖后,在行车作用下矿料下挤,沥青上泛,表面形成油层而引起泛油。
1.2裂缝
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
1.2.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外形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轻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地基原因。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路基施工原因。假如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会造成纵向裂缝水的渗透破坏。中心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
1.2.2横向裂缝
沥青砼路面的横向裂缝基本都是由于半刚性水泥稳定基层收缩扩散至沥青表层。它的特点是间距规则,横向贯穿公路全幅路面,深度方向贯通全部结构层,并且缝隙宽随季节及气温变化而收缩。
1.2.3网裂与龟裂
路表局部网裂、龟裂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下,成因为:纵横裂缝出现后,继续扩展,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经过冰冻水的侵入发展而成;结构不合理:沥青混凝土面层直接铺在块石上,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容易出现松动,引起路面裂缝;沥青混合料工作性差,拌和时间不足或过长,导致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或提前老化,混合料抗变形能力降低而易产生的裂缝;沥青的含蜡量偏高,低温抗变形能力过低;沥青混合料级配不合理,矿粉加入量不足,压实密实度不够,水分侵入。
1.3桥头跳车
高速公路桥头处路基沉陷。路面出现凹陷,车辆行驶到桥头处时发生明显的颠簸。其主要原因:一是路桥结构刚度相差很大;二是路基施工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台后压实度达不到标准,高填土路堤本身出现压缩变形;三是路面水渗入路基,使路基软化,水土流失造成桥头路基下沉;四是桥头路堤及锥坡范围内地基填筑前清理不彻底,尤其是软土路基处理不好;五是台后填土材料采用不当,或填土含水量过大。
1.4松散与沉陷
松散是路面材料逐渐从路面脱开并散失。它主要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偏少(油石比不合理),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差(石料呈酸性),或者由于沥青老化而变硬造成的。沉陷是路表面的局部凹陷。沉陷属于路基沉降所引起,或者由于局部开挖后回填土压实不足而造成。
1.5车辙
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竖向永久变形的积累。这在很多站牌及大型车辆经常经过的路段车辙现象尤为明显。造成车辙的原因主要有:①在选用沥青混合料时,由于现今高标号沥青的普及,造成盲目使用,而高标号沥青会加大沥青混合料的不稳定性,导致路面车辙。②对材料控制不严,沥青砼在加工过程中配合比达不到要求,骨料太少或过量的矿粉都会影响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在拌和时间、拌和温度上不符合要求,拌和温度也比规范要求偏低,这就导致了沥青混合料有可能拌和不均匀,产生一部分游离沥青,导致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降低,从而埋下了出现车辙的隐患。③面层厚度也是影响路面车辙的一个因素之一,固在施工中针对不同的道路要求经相关实验来定施工厚度。④施工中压实度满足不了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组合、工艺控制等因素,沥青路面的压实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特别是中、下面层的压实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机械设备老化,达不到现代施工的要求。
1.6坑槽
坑槽是龟裂、松散等其它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水从面层损坏处渗入滞留在基层,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面层与基层脱离,继而基层结构破坏,一些面层料或基层料被车轮带走,而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扩大最后发展为坑槽。
1.7拥包
在行车水平下,当沥青面材料的抗剪强度不足时,易产生推挤拥包。这类病害大多是由于所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多,或因混合料中矿料分配不好、细料偏多而产生。此外,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也易产生推挤、拥包。
2.病害处理措施研究
2.1泛油的处理措施
(1)对于路表轻微泛油,表面石子仍外露的路段可不作处理。
(2)对于局部施工质量差引起水损坏且出现坑槽破坏的,宜按坑槽修补方法处治。
(3)对于大段泛油严重,磨擦系数降低较多,影响行车安全的可采用碎石压入法处治或铣刨原路面重新摊铺面层。
2.2裂缝的防治措施
(1)改进施工方法。路基施工过程中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均匀性,并保证压实度要求。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
关键词:楼面裂缝成因防治措施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73+.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对住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楼面裂缝不仅会使房屋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其美观。所以,应克服一些质量通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设住户满意的、高质量的、更加美观的住房。
一、裂缝的成因分析
1、从设计方面看。
(1)楼板刚度不足: 部分楼板设计板厚不够,楼板跨高比偏大,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此外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
(2)楼板配筋设计考虑不周: 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且间距比较大;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3)楼板内布线欠合理: 由于公用专业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D25; 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 15% - 40%) 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 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4)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剪力墙刚度大,约束了剪力墙间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造成板开裂。
2、从施工方面看。
(1)空载养护期不足: 为赶工期,从楼面混凝土浇完、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平均空载养护期大为缩短,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
(2)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 管位置过高或过低; 位置过高时,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 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
(3)项目部一般较重视混凝土浇筑后1 - 2 天的养护工作,当上部主体施工开始,无法覆盖养护,只能让板面上部暴露在空气中,间断浇水养护,无法按规范要求保证良好的养护,造成商品混凝土有效补偿混凝土的收缩的性能降低。
3、从材料方面看。
(1)目前砼构件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混凝土质量不能保证,结果直接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
(2)由于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普遍比现场搅拌的普通砼大,其收缩变形值也比同标号的现场搅拌的普通砼大20 - 30%,施工过程中其中部分水在振捣时被游离出来,部分水与水泥结合成凝胶,相当大一部分为自由水仍留在混凝土孔隙中,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楼板拆模后,板面和板底长期在大气中,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正是这种环境效应和尺寸效应的共同影响,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
二、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1、设计中的措施
(1)加强楼面四周阳角处的楼面板配筋,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 改为沿房间( 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 全长配置, 并适当加密加粗。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凡按上述要求设计的房屋基本上没有发生45度斜角裂缝, 效果显著。
(2)在板角增加辐射筋。在设计上现浇板的四周都已配置负筋, 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 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 即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根据以往发生的裂缝距板角的距离, 辐射筋的长度应为1. 5 m 左右, 同时注意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
(3)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凹凸现象, 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多, 其薄弱部位就越多, 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也必然多。
2、施工中的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要根椐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 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少空隙率和砂率, 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如采用商品混凝土, 应加强对其进行塌落度的检查, 以保证施工质量。
(2)在混凝土浇筑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在浇筑过程中, 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 对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 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并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 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荷载和拆模。在楼板浇筑过程中, 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
(5)后浇带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制定施工方案,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以及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 要杜绝在未浇筑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支柱模板拆除, 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产生变形。
(6)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应与梁筋绑扎在一起。应采用钢筋网架或混凝土垫块等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 从而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大于1. 5 cm。
3、材料中的措施
控制好原材料质量, 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 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 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 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 其施工顺序为: 清洗板缝后用1B 2或1B 1水泥砂浆抹缝, 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B 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 裂缝宽度大于13 mm 的, 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总而言之,楼板裂缝的防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及组织措施加以综合预控,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进川.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2)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原因;防治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water damage of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forms,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Water destruction; Reas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5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筑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以其不同的特点被广泛地用于铺筑各级公路路面,使路面使用品质有了很大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害较为普遍,如路面沉陷、桥头跳车、车辙、泛油、坑洞等,造成这些病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破坏。
2、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表现类型
2.1 坑洞、网裂及变形
在路面设计中,沥青表面层多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由于密实型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不够,均匀性不好,在雨季,雨水侵蚀到路面,水很快进入表面层,滞留于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重型车辆的反复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使沥青从粒料表面逐渐剥落下来,所以沥青混凝土就失去应有的强度,面层将产生网裂和变形。
2.2唧浆、网裂
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大量高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面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灰浆还可能通过水渗入沥青砼的局部小面积或个别通道被压唧到路表面,使路面产生网裂和变形。
2.3辙槽
自由水侵入沥青面层后,使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减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下部的水使矿料、特别是粗粒粹石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使沥青砼的强度逐渐减小,直到安全松散。在行车轮迹下向两侧(特别是向外侧)挤出,使轮迹带下陷,同时使其两侧鼓起,形成严重的辙槽。
3、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分析
水害常以两种形式出现:软化和剥落。软化常以粘聚力的降低为特征,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刚度降低;剥落指的是在水分的作用下,粘结力丧失导致沥青胶结料和集料分离。
3.1 作用机理
第一,水在沥青路面表面聚积后,水通过面层进入基层,基层的强度或水稳性稍差时,基层被侵蚀,基层表面颗粒变得松软,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水被挤压,通过原孔喷回路面,并带走被水侵蚀掉的基层表面颗粒,形成唧泥现象。如此反复,由于基层的部分颗粒被带走,局部形成凹陷,沥青面层在短时间内托空,导致面层混合料的强度和劲度减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此处的面层产生较大的变形,沥青混合料内部的弯拉应力增大,当其拉应力大于其抗力时,沥青面层产生裂缝。同时由于泥桨进入沥青面层孔隙,阻碍了沥青混合料的二次结合,使沥青路面产生松散。
第二,水能进入沥青薄膜和集料之间,阻断沥青与集料的相互粘结,由于集料表面对水比沥青有更强的吸附力,致使沥青与集料表面的接触面减小,结果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孔隙后,在外力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产生弹性压缩变形,空隙瞬间变小,水被压从而形成强的压力流,对表面的沥青膜产生强的冲刷作用,造成集料与沥青膜剥离,导致沥青面层松散型破坏。
3.2粘附理论
水稳性破坏的作用机理,主要依据粘附理论。粘附指的是一种物体与另一种物体粘附时的物理作用或分子力,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粘结力的因素有:a.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界面张力;b.沥青与集料的成分;c.沥青的粘度;d.集料的表面构造;e.集料的孔隙率;f.集料的含水量和集料与沥青拌合时的温度。
3.3沥青混合料的性质
3.3.1集料性质的影响
集料对水吸附能力的大小对剥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酸性集料对水的吸附能力比沥青大减性好的石灰石及附能力相对较小,因此选用集料时应选用抗剥落性能好的石灰石及其他碳质岩石。
3.3.2沥青性质
粘附性高的沥青对低抗水分的置换比粘性低的沥青好,这是由于在粘性高的沥青中有较多的极性物质,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3.3.3混合料级配
混合料的级配对沥青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滑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合理调配集料
配合比,提高沥青路的密实度,减小孔隙率可以减少对路面的侵害程度。
4、减小水破坏的防治措施
水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侵害无处不在,减小水侵害关键在预防。就目前我国已建成通车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雨水透入沥青混凝土面层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从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诸多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道路的水破坏。所以有效防治水破坏发生,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4.1设计阶段,
早期修建的道路排水设计不够完善,较为突出的是中央分隔带没有设计相应的防排水设施,致使雨水通过中央分隔带渗入路面结构层内导致路面水破坏的增加。在挖方路段,由于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不够完善,造成路面破损状况较为普遍。在各层间设置粘油层,基层顶面设置封层,以利于层面间粘结和防水,在中央分隔带处设置防水建材和纵横向排水沟渗沟,在土路肩处采用等粒径碎石填料进行填筑,在挖方路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水设计,以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破坏。
4.2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 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粘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据国外有关试验数据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低于90℃,实际上已不可能再被进一步压实。再者,尽量通过使用高效配套的碾压设备、增加碾压遍数等提高压实度以减小孔隙率,孔隙率大的位置越多水破坏现象越严重。
4.3注重压实质量
需要注重的环节有:沥青混凝土拌和厂必须整齐规范: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和合理;路面压实度试验必须精确,并确保压实度;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进一步提高;摊铺工艺应局部调整和改进;路面的层间粘结能力应设法加强。
4.4应用路面防水材料,减少路面水破坏
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须有一定的孔隙率存在,如在沥青混凝土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中因降雨而集聚的水份基本没有或大为减少,从而基本消除沥青面层产生水破坏的外因,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养护费用。
4.5加强超限、超载运输管理
采取严格检查的办法,通过强制卸载等手段,加强对超限车辆行驶的管理,减少道路的损坏。
1 引言
在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经常发生。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 近几年来, 由于地质灾害(泥石流、 崩塌、 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引起的公路损坏路段的长度已经超过400k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几十亿元。 由此可见, 加强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公路地质灾害的治理是减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 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的迫切需要, 保持公路的安全畅通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广大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经验, 建立了以加固、 护面、拦挡等为主, 以排水、 土石体改良、 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各种工程防治措施, 并尤以浆砌片石和喷射混凝土护坡、 锚固、 浆砌片石、 拦石墙和简易钢结构栅栏等最为常见。
2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的缺陷
目前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一般存在以下缺陷:
a) 公路沿线发生崩塌的地段, 路堑边坡均不稳定, 且未设置山坡挡土墙或设置方式不合理;b)处理崩塌灾害主要采用的是以削坡为主的防治方式, 应该结合支顶和锚固等措施共同对崩塌体进行防治, 且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进行施工;c)对汇水面积和降雨强度较大的边坡上方未设置截水沟, 以及未进行植被防护;d) 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段, 或有过泥石流发生历史的地段, 未采取拦挡、 导流等措施;e)治理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应该遵循“及时、 快速、 准确”的方针, 预防就是在线路必须经过地质不良地段时, 事先修建防治工程, 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 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很多, 主要包括崩塌灾害、 滑坡灾害、 泥石流、 公路坍陷。 下面就针对这四种病害的治理措施作一探讨。
3.1 崩塌灾害防治措施
3.1.1 削坡
在较稳定的岩体斜坡上, 将危险斜坡岩体按照一定的设计坡度进行爆破开挖, 目的是减小斜坡体的重量, 同时也是为了清除表面较松散的岩体, 露出新鲜岩体表面, 使斜坡坡度达到理想的稳定坡度。 但削坡不宜在岩体破碎强烈、 开挖影响较大的岩体上进行。
3.1.2 锚固
对可确定的危石进行加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其结构简单,对环境改变不明显。 但是, 要完全查清坡面危石事实上是很难的, 在采用锚固措施来加固危石时, 必须在危石上进行大量的钻孔锚固作业, 其振动作用将可能导致危石滚落, 施工的风险大。
3.1.3 喷射混凝土
该方法技术成熟, 机械化程度高, 施工速度快, 对地形适应能力强, 也比较经济。 同时该方法本身能通过添加纤维来提高强度和韧性, 并常与锚杆、 钢筋网或钢丝格栅结合使用, 从力学性能上人们通常把它当作钢筋混凝土结构, 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此外, 基于水是边坡地质灾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发因素这一认识, 喷射混凝土对坡面的封闭作用, 非常好地隔绝了地表水下渗, 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但喷射混凝土对环境和自然景观具有破坏性, 由于喷射混凝土的封闭作用, 将毁灭坡面既有植被及其生长发育条件。
3.2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公路沿线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防治措施的选用一定要结合滑坡的类型、 规模、地形地貌等具体工程条件, 有针对性地实施。 根据防治目的的不同, 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和改变滑带土的性质两种。
3.2.1 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
设置各种抗滑工程, 如抗滑片石垛、 抗滑挡墙、 抗滑墩、 预应力锚固、 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抗滑桩、 预应力锚固抗滑桩、 钢架抗滑桩、 拦砂坝工程等。
近年来抗滑桩在公路滑坡治理中被广泛采用, 多是人工挖孔灌注桩, 一般在滑坡上布设2~3排, 适用于浅层处于蠕动挤压阶段的滑坡。
3.2.2 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可采用灌浆处理(灌注石灰浆、 石灰砂浆、 水泥浆、 粘土浆等)、 焙烧处理(在滑坡前部利用导洞焙烧滑带土)、 电渗排水( 利用电极作用排除滑带土的水)、 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增加滑带土的强度)等方法来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3.3泥石流防治措施
通常对公路泥石流防治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做好公路选择方案, 如在堆积区或谷口流通区通过时, 应采取控制泥石流堆积和流通的措施, 将泥石流按设计意图排出, 不让其堆积、 冲刷、 冲击、 爬高成灾。 当上述措施不能保证公路安全或不经济时, 则应采取控制泥石流形成的措施, 以减少灾害或从根本上消除泥石流危害。在公路遭受泥石流危害时,采取补救措施一般难度都很大,耗资也大。 但公路运营主管部门在治理泥石流方面仍然做了大量工作,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图1 泥石流防治措施
3.3.1 引水措施
当泥石流沟谷上游或支沟汇水区的汇水能通过截流坝和引水渠道引出主沟, 导向其他地方进入主河时, 可将沟谷上游或支沟的水流引走, 从而减少主沟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数量, 以削减泥石流的规模, 控制泥石流的危害。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开阔、 地势高差小、 易于向主河疏导的泥石流沟。
3.3.2 排导措施
排导是通过一定的工程让泥石流顺畅通过公路, 进入主河和预定地点, 而又不给公路造成危害的一种措施。 一般采用的排导工程主要有两种类型: 急流槽和明洞渡槽。
3.3.3 林业措施
林业措施是泥石流生物防治措施的主体部分, 也是山区建设立足和发展的基础, 可以说, 林业措施是山区建设的生命线。 一般泥石流沟谷流域的不同地貌单元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根据生态条件配置不同的林种将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泥石流沟谷流域的集流区(包括分水岭区及沟源区), 是泥石流动力条件的水源地, 应营造水源涵养林, 适宜种植如油松、 刺槐、 华北落叶松、 刺楸等树种。
3.3.4 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不仅是一项技术措施, 而且是一项对社会经济管理依赖性很强的措施。 离开当地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支持, 生物措施要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这不仅因为生物措施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问题, 还要切实解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如生活能源、 粮食问题等, 而且这项工程不是一劳永逸的, 需要长期管护, 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组织和法规, 使森林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3.4公路塌陷防治措施
公路塌陷防治主要是对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治理, 因此应首先考虑公路沿线矿区及采空区的特征、 公路不同地段构筑物的特点及其施工条件等, 以便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法。 目前, 对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治理方法具体如下。
3.4.1 开挖回填法
开挖回填法是先将塌陷区全部或部分开挖, 然后进行人工回填的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煤层开采规模较小、 开采深度较浅、 对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和采空体积均不易探明的采空区。 此法取材方便、 施工简单, 且在回填处理过程中还可采用反复强夯的办法,利用重锤自高处落下产生的冲击能夯实地基土, 提高土体强度,增加抗塌能力, 还可以减少地表水入渗。 同时在塌陷区回填稳定后, 在路基两侧一定范围内要做好防排水处理, 一般可采用修建浆砌片石槽引流地表水, 以防雨水下渗, 引发二次塌陷。
3.4.2 桥跨法
以架桥的型式跨越采空区不稳定的路段, 桥的墩台应设在稳定的岩体中, 以保证路基稳定安全。
3.4.3 注浆法
注浆法实质上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 通过注浆管把一些能固化地基土的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基土裂隙或孔隙中, 浆液以充填、 渗透和挤密等方式,将土颗粒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排除后占据其位置, 经一定时间后, 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 形成一个结构新、 强度大、 防水性能强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阻止上覆岩土层进一步塌陷冒落, 以保证公路路基的稳定。
4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建议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如何充分发挥优点, 克服缺点, 是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强调“建设绿色通道”、 “美化环境”、“以人为本”等建设理念的今天,在建设和改造地质环境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护环境。 过去一般都是采用大量喷射混凝土、 浆砌片石等施工工艺, 这会对公路两旁坡面植被的生长条件造成永久性的封闭式毁灭, 是与环保和美化极不相称的。 因此, 建议今后对公路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 应全面考虑以下方面。
4.1可靠性与整体性相统一
所采用的防护材料要具有现时易得性, 在产品结构上, 实现“局部受载, 整体作用” 的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追求环保与美观的效果
与传统的防护措施比较而言, 新的防护技术要在“人性化”和“环保性”方面多加考虑, 使得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边坡能够实现植被的自然生长发育, 并保持进行后期人工绿化的既有条件,对既有地貌进行良好的保护。
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3―0063―03
失眠,中医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现代中医多称之为“不寐”,也称之为“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长期失眠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甚至加重或诱发身心疾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症多为对症治疗,常用的催眠镇静类药物多为化学药(如苯二氮卓类),大多易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甚至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停药后又易出现戒断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对而言,中医方剂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标本兼顾,个体针对性强,所用中药多为纯天然药物,临床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安全而无副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试就中医方剂治疗失眠症发展的历史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古代研究
1.1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内经》中把失眠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明确指出“阳不入阴”是失眠症的总病机,“气血虚弱”是失眠症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导致失眠的外部条件;“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是治疗失眠的总则;《灵枢・邪客》篇列半夏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即是这一原则的充分体现。
1.2 汉隋唐时期 东汉末年,张仲景将失眠称为“不得眠”、“不得卧”,并创立了多首延用至今的名方,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的黄连阿胶汤、《金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酸枣仁汤等。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失眠症和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的关系作了论述,并创立温胆汤等方剂。
1.3 宋金元时期 祖国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治疗方剂日渐增多。如南宋严用和在《严氏济生方・五脏门》篇云“胆气实热不得睡,神思不安”并立酸枣仁丸;在《严氏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定立化痰清热、化痰镇惊、养心安神等治法,药用温胆汤、益荣汤、心丹、寿星丸等治疗。
金代刘河间在《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懊虚烦不得眠》篇中指出“懊烦心,反复颠倒不得眠者,烦热怫郁于内而气于内而气不能宣通也,或胸满结痛,或烦、微汗出、虚烦者,栀子汤主之;或气少者,加甘草一钱;或呕者及初误以丸药下者,加生姜半两……汗后烦躁不得眠,五苓散或凉膈散;口躁,错语不得眠,五苓散、黄连解毒汤;烦心者凉膈散”。
元代朱震亨在《丹溪手镜・不得眠卧三十七》篇说“胃虚则不得眠。心虚则不得卧。汗吐下后不得眠。栀豉主之。日烦夜静。姜、附主之……不眠。少阴病,心烦不得眠,宜黄连阿胶汤。大热错语不眠,宜黄连解毒汤。下利而渴不眠,宜猪苓汤利其水。吐下后,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导其热”;在《丹溪心法》卷三“发热四十七”篇云“治烦不得眠,六一散加牛黄”。
1.4 明清时代 中医发展达到高峰,名医辈出,百家争鸣,各家医著更是数不胜数,这一时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失眠症的方剂治疗开始系统化,如明代戴元礼在《证治要诀》中独设“不寐”篇云:“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虚者六君子汤加炒酸枣仁,炙黄芪各半钱。痰者,宜温胆汤,减竹茹一半加南星炒酸枣仁各半钱下青灵丹,伤寒不寐,当于活人书中自惊悸以后诸证,亦可用温胆汤加或同金银煎竹茹,则随其寒热虚实而去取之,导痰汤加石菖蒲半钱尤治,大抵惊悸健忘,若用凉心之剂,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病愈不减,惟当以理痰气为第一义”。楼英在《医学纲目》设“不得卧”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治胆虚不得眠,四肢无力,鳖甲丸……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兼治惊悸……烦不得眠,六乙散加牛黄服之”。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不寐》篇指出不寐分为“无邪而不寐者”和“有邪而不寐者”,并提出以“养营养气”和“去其邪”为主治,随证采用“半夏汤、三阴煎、补中益气汤、五福饮、七福饮、天王补心丹、归脾汤、寿脾煎、《金》肾气丸、理中汤、理阴煎、十味温胆汤、养心汤、排气饮、竹叶石膏汤、安神丸、四磨饮、五君子汤、六安煎、温胆汤、大和中饮、平胃散、导痰汤、酸枣仁汤、五苓散、滚痰丸、《秘传》酸枣仁汤、五皮散、大补元煎”等方治疗,辨证论治尤其详尽。
清代林佩清在《类证治裁,不寐》篇对失眠症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阴虚故目不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其卧立至。盖不寐多由思虑劳神,惊忧怒火,气郁生涎,用半夏汤……胃不和则卧不安,盖胃气主降,若痰火阻痹,则烦扰不寐也,宜橘红、茯苓、石斛、半夏、炙甘草、枳实、山楂肉、神曲之属。又曰: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此水停心下,不得眠,宜茯苓甘草汤。若夫心血不足,或神不守舍,宜归脾汤、琥珀养心丹。由肝虚受邪,梦中惊悸,魂不守舍,先服独活汤,后服珍珠母丸”等。张璐于《张氏医通》中云“不寐有二。有病后虚弱,有年高人血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人不寐。虚者,六君子加枣仁。痰者,灵枢半夏汤,虚劳烦热不得眠,酸枣汤,或酸枣仁一两炒研,水煎绞取汁,下米二合煮糜,以生地五钱捣汁人,更煮过,时时服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竹叶石膏汤,水停心下不得眠,茯苓甘草汤。妇人肥盛多郁不得眠者吐之,从郁结痰火治。大抵胆气宜静,浊气痰火扰之则不眠,温胆汤,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三钱,炒枣仁一钱五分,立效,盖惊悸健忘失志心风不寐,皆是痰涎沃心,以致心气不足。若凉心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惟以理痰顺气为第一义,导痰汤加石菖蒲,有寐中觉魂魄飞荡惊悸,通夕不得安眠,是肝虚受邪也,其人易怒,魂不归肝,是以飞扬,独活汤、珍珠母丸次第服之。喘不得卧,以喘法治之,苏子、橘红、甘草、桔梗、竹茹,厥不得卧,以香港脚法治之,牛膝、丹皮、木通、沉香、官桂,虚劳咳嗽,形脱不得卧,不可治,烦不得卧,诸药不效者,栀子豉汤下朱砂安神丸,不应,用益元散加牛黄,更不应。虚火用事也,补中益气汤下朱砂安神丸,间进六味丸,恒服方效,有病久余热不止,久不得卧者,六味丸滋其真阴,自然热止安卧矣。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心下硬闷,属宿滞,半夏、白术、茯苓、川黄连、枳实。病后及汗下后与溃疡不得眠,屑胆虚。人参、茯苓、炒枣仁、陈皮、麦冬、龙眼肉为主。有火,脉数,口千,加知母、川连、竹茹,心烦,用炒黑山栀”。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血瘀失眠的理论并创立了活血化瘀法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症,进一步丰富了失眠症的理论与治疗内容。
2 中国近现代研究
2.1 辨证论治理论研究 刘仕昌将本病分为4型:心脾两
虚型,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常用归脾汤加减;痰浊阻滞型,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连毅在临床上将失眠症分为5型:肝郁化火型,治则疏肝清热、佐以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痰浊内扰型,治则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味;阴虚火旺型,治则滋阴清心安神,用酸枣仁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则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心胆气虚型,治则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周静媛等主张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早期患者应用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法治疗,中、重症患者则加用活血化瘀药(水蛭、桃仁等)。张志浩认为失眠多由肝肾阴虚、心肝火旺、心肾不交引起,为虚实互杂的疾病,治疗应以滋补肝肾、清心肝火、交通心肾为原则。自拟经验方安神汤(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女贞子、炒枣仁、远志、沙苑子、丹参、五味子)治疗,赵冠英认为失眠症常见有3型:气阴两虚型,宜益气养阴、安神导眠法,药用生脉散合百麦安神汤加减;胃脘疼痛相伴型,宜和胃健脾、调中利眠法,偏于心脾两虚者以归脾汤加减治疗,偏于胆胃痰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之;肝郁火旺型,宜疏肝清热、泻心安眠法,治以丹栀逍遥散合朱砂安神丸化裁。
2.2 临床用药疗效研究 魏相玲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47例,总有效率为91.5%,李宝玲等在治疗失眠的同时兼顾女子更年期身体、情绪和心理的变化,采用疏肝养血活血、排毒宁神的治疗方法,自拟解郁宁神汤(柴胡、白芍、当归、酸枣仁、川芎、三棱、莪术、土茯苓、甘草)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症65例,总有效率为89.2%。戴子辰应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若心中烦躁不宁加焦栀子、淡豆豉;心悸、健忘加酸枣仁、炙远志;多梦加丹参、琥珀末;胃纳欠佳减石膏,加陈皮、六神米曲)治疗顽固性不寐58例,总有效率为93%。黄宁以归芍天地煎加味(当归、白芍、熟地黄、天门冬、黄柏、知母、广陈皮、黄连、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为主方,若潮热盗汗加鳖甲、秦艽,心悸心烦加茯神、合欢皮;头晕耳鸣加石决明、钩藤;急躁易怒加栀子、黄芩,心情郁闷加柴胡、郁金,共治疗更年期失眠症36例,总有效率为91.7%。黄韬等以柴胡清骨散和黄芩清肺饮加减治疗血郁阴络、气化不利型失眠症105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48%。周晓波以逍遥丸加减治疗失眠症50例,总有效率为94%。范文东等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56例,总有效率为92.9%。韩会玲以甲乙归藏汤加减治疗失眠症70例,总有效率达90%,丁茂文以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32例,总有效率为93,75%。袁运硕,以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56例,总有效率达89.28%,刘连尊等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失眠患者50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安定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同时发现治疗组在引起药物依赖及药物副作用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2.3 实验研究 刘彬等通过建立失眠大鼠模型,予保神开郁冲剂高、低剂量组及各对照组灌胃治疗,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中脑、桥脑、延脑等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分析保神开郁冲剂增加深睡,提高睡眠质量的机理,结果发现保神开郁冲剂高、低剂量组能够使5-HT含量增加,NA、DA的含量降低,并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综上所述,失眠症的方剂治疗理论和内容及实践研究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而逐渐完善、日益丰富、不断深化的。发展至今,虽然历代医家对失眠症的具体辨证分型及所用方药各不相同,但其辨证分型多与五脏相关,大多数医家认为不寐的发生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基本病因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主要在心、脑;其发病机理多为邪热、痰火、情志、劳倦等因素伤及脏腑,影响心、脑的功能,治疗上多采用历代的经方验方(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温胆汤、半夏秫米汤、黄连阿胶汤、归脾汤、血府逐瘀汤、酸枣仁汤、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等)加减变化,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与治疗失眠有关的方剂的实验研究也有所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