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09 14:50:50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53-01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反映现代农业进程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工业化农业领域的体现,是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进入城镇化,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的机具形成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的实质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和保护,其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的转化率以及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2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提高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建立现代农业就是要用先进的机械装备农业。目前,吉林省的农业机械作业不平衡,而该种状况不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大力调整和优化配置农业机械资源,高效利用农机装备,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1-2]。

1.3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是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以及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运用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进传统耕作的改革,为生态平衡建设做出贡献。保护性耕作能减少水土流失,减小风沙,培肥地力,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作程序,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农机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多年探索和农艺部门的配合,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二是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农机服务的领域拓宽,使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机械由种植业向运输业及加工领域拓展,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林牧副渔业机械化拓展。农民可以通过经营农业机械致富。新机具的明显改善以及实用新技术、新的机具推广,使农业机械配套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为农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具质量差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存在发展相对落后、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应用范围小等问题。许多方面的机械生产还处于空白状态。农业机械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品质较差,品种不全,与国外的农机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机企业多数相对分散且规模小,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恶性竞争等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的健康发展[3-4]。

2.2 成本偏高,效益低,投入不足,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农业机械化使用成本增加,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机械的价格高于农民的收入水平,燃油价格升高,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农机产品的税收负担较重,中介服务滞后,农机服务组织程度低,农机服务站发展不稳定,信息服务落后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益,加之政府财政对农业机械的投入不足,与农民的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享受补贴的农民只占申请补贴的1/10,同时标准化的农田与农机耕道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机械示范推广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农业机械新技术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

3 发展对策

3.1 推广普及农机具使用

加大财政支持规定,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管理,提高农机产品质量,规范其经营活动,做好农机具售后服务工作。开展农机具使用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财政投入,有效解决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质量差、成本高、效益低、投入不足、示范推广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维护农业机械经营者和农民的利益。

3.2 借鉴先进经验,通过农业机械化环境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利用率,降低生产使用成本,建立高效的经营服务体系,解决人地矛盾等突出问题,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农业机械环境建设和规模经营、先进的农田基本建设等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崔君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吉林农业,2010(3):36-37.

[2] 刘俊茂,李振辉.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5):91.

第2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8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机化强度大、耐力持久的优势,使其成为实施先进农艺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载体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攻克的课题。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

1 农业机械化在互助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生产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先进农艺技术措施和促进粮食增产的载体

作为农业大县,互助县目前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要实现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的目标,促使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科技兴农”的实质是对农业各项技术进行深刻变革,将传统的落后的耕作方式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进行替代。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实行机械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作业的时间,还可减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中所需要的劳动力。

1.2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全县耕地面积中,中低产田占比超过80%,因此互助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然而,要想实现深度、广度地开发土地资源,只有采用农业机械,才能进行精耕细作,才能使预期的目的得到有效实现。只有农业机械的使用,才能保障在最佳的时间内完成先进的耕作技术及栽培措施,有效地缩短种植收获的时间,促使光合作用天数和有效积温的增加,促进光能利用率的快速提高,以改变互助县耕作粗放、无霜期短、晚播等广种薄收的现状。因此,推广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实现抢农时、争积温、抗灾害、降成本等目的,还可以促进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进而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互助县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较大的进步,拥有的各类农业机械的数量也迅猛增长,不断地提高机械化的综合水平。截至2005年底,互助县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到了34.02万kW,拥有32 855台大中小型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15 636台(件)各类农业机具,1 724台各类农副产品加工相关的机械,35 532名农机从业人员。但是目前,该县农业机械化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市场化进程迟缓

尚未形成整套的具有活力的产业化及市场化趋势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农机服务组织的形式和经营体制、经营方式较为单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尚未健全。

2.2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度缓慢

首先,互助县农机相关的驾驶(操作)人员素质较低。全县从事农机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源于广大农民,其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此外,该县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经费不足。多年来,虽然该县农机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农机部门用于推广的事业经费并未增加,为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2.3 地区间农机化发展不协调

互助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 423.9 km2。全县分为川、浅、脑、半浅半脑地区。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自然及经济条件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加上不同地区的农民受到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投入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表现不均衡。对于川水和半浅半脑地区,其具有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很多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对于其他地区,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整体不足,导致机械化作业的水平不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作业项目仍然借助于传统的人力、畜力作业完成,导致农业生产中不仅科技含量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导致作业效果差。

2.4 机具配套比例严重失调

部分农民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对农机市场信息缺乏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农机投资带有盲目的跟随

性和攀比性,至2005年底,各类农具与拖拉机的比例是0.48∶1.00,影响了机具的配套使用效益,很多先进的农艺技术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和运用,不能保证在最佳期限内完成耕地、播种、收获。

2.5 农户分散经营

近年来,互助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因素是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而该县的耕地较为零散,对农业机械的大面积耕作产生制约作用,对推广及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及技术产生了制约作用。

3 发展对策

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3-4]。

3.1 转变观念

首先要转变发展的观念,要具有新的思路,应选择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的主线,创新体制,并进行技术体制创新,并以此为动力,牢固地树立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综合地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是整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5]。其次,应综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及农民的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项目的开发,提高其在市场中的效益。再次,应牢固地树立起创新的意识,突破陈旧保守观念,在农业机械化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及科研推广等方面应大胆创新,以实现生产力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

3.2 培育农机市场,建立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原则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着农业生产,对农机服务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农业机械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即:农机部门有实力、农机服务有活力、农机投入有潜力、农机发展有动力的长效机制。

3.3 总结重点项目实施经验,促进地区之间农机化协调发展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科技兴农”计划、“丰收计划”及“节本增效”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以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加快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地总结经验,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于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农机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以协调各地农机化的发展[6]。

3.4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及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

不断加强对农机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更新,实行考核发证、持证上岗的制度,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机新队伍。同时要按农时季节召开农机现场会,深入基层,给广大农民讲解实用技术,利用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机的宣传力度,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实现农业机械化[7]。

4 参考文献

[1] 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9-40.

[2]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6-17.

[3] 谈志斌,妥文.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88-89.

[4] 李燕,王栋.绿色制造理念为指导的废旧农机具修复再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6):84-86.

[5] 曹晓林,万江华,陈绪红.江西农机信息网络化现状与发展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157-158.

第3篇

1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1.2 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2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2.1 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2 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2.3 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市县两级财政都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级农机科研、基层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第4篇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总之,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项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汪懋华,李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山东农机化,2010(01):20

第5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对策;宁夏南部山区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75-0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建设新农村的引擎。近几年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机事业发展的政策,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逐步提升,但受条件的制约,宁夏南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相当缓慢,相当滞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在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农机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抗灾救灾、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区农机化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中小型适用农机具,引导农民组建农机协会、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合作服务社等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同时要加强农机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1 宁夏南部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宁夏南部山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包括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盐池、同心共8个县。耕地面积93.33万hm2,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73.4%,其中旱地占92%。由于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彻底改变南部山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宁夏自治区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广机耕机收、秸秆还田、覆膜保墒、集雨补灌等一大批机械化增产增收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以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中央和自治区安排宁夏农机购机补贴资金达到4.84亿元,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宁夏农机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农业项目结合,建设农机化示范园区是宁夏的一个创新。几年来,围绕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宁夏在全区建设6个农机化示范县、51个自治区农机化示范园区、80个县级农机化示范园区,与粮食创高产、秸秆调制加工等项目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加快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宁夏南部山区丘陵地块小、农作物品种多、生产规模小、农机化水平低的发展现状。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科技人才缺乏

宁夏南部山区属贫困地区,灌溉、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条件差,致使农业机械在村组和田间转移不方便。农民购买农机的愿望因作业量小、投资回收慢、交通不便等原因而放弃;要买农机也只能选择轻便型和小型农机具,购买后只能用于自家的农作生产,不能用于开展社会化服务作业,造成农机使用率低。农机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落后,农机流通企业人才、大型农业机械操作手和农机维修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2.2 服务体系不健全,数量分布不合理

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处于初始阶段,服务不够完善,维修和营销网点不全,农机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还未形成共识,季节性和爆发式集中供货不足[1]。另外,由于缺少农机龙头物流企业,致使农机物流业发展滞后。农机用于生产领域的少,用于生活领域的多[2]。除数量不多的排灌机械、联合收割机、微耕机械、机动植保机械外,农民购置的中小型机械大多用于运输、人畜饮水、农副产品加工等。

3 加快推进宁夏南部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山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满足机械作业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田块缺少机耕道,农机维修网点少,维修设备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技术落后、安全性能低、技术状态差、能耗高、应淘汰的机械仍在普遍使用,农机安全检测手段严重缺乏,存在“有机无处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好坏无法检”的问题。因此,要重点加强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3.2 因地制宜,做好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山区发展农业机械要在“效益为主、户营为主、小型为主”的基础上[3],重点示范推广农田水利机械、微耕机、高效植保机械、薯类收获机械、小型联合收割机械等,促进农机化领域的新突破。一种新技术、新机具能否顺利地转化为较大规模的生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农民只有获得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好处后,才能对新技术、新机具有所认识,才会有运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积极性。

3.3 多措并举,促进农机发展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二是把适合山区道路、操作简便、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小型多功能实用机具纳入补贴范围,并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同时对电力提灌设备用电采取价格优惠,鼓励农户的投资积极性,使农民想买、敢买、买得起、用得上。

3.4 健全组织,强化服务功能

引导农民组建农机协会、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合作服务社等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4],并依据相关法文和条规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进行规范和完善,建立“农机合作+农户”的服务模式;对种植作物品种多、地块面积小的乡村,重点培育发展耕、种、收及加工等多项作业于一体的农机合作组织或农机经营大户;对种植作物单一、地块面积大的乡村,按耕、种、收及加工等几个不同的作业环节,重点培育发展以单项作业为主的农机合作组织或农机经营大户[5]。

3.5 加强农机管理

继续推进农机免费管理制度,“一救助、四优、五免”是农机免费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救助”即每年从农机免费管理经费中拨出部分资金设立救助基金,用于为农机事故伤者垫付救治费用,对抢险救灾、见义勇为模范予以奖励,对困难家属予以救助。“四优”即对已经纳入农机免费管理并及时参加年度检验的农机户给予燃油补贴、维修、购机的政策优先,信息服务优先,评定经营达标晋级、技术晋级、技术职称优先,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项目优先。“五免”即免年度检审验费、补换牌证费、入户挂牌费、培训考试费、其他农机安全服务费[6]。2009年开展农机免费管理试点工作后,机手持证率、年度检验率、农机上牌率等均大幅提高。

4 参考文献

[1] 尹濯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J].中国农机化,2011(2):49-51.

[2] 王焕章.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J].农机安全监理,2001(12):8.

[3] 章继刚.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11(10):5-6.

[4] 卢修红.浅析加快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0):68-69.

第6篇

一、 我国农机化发展状况

随着农机装备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落后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目前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正向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和生产环节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增强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

二、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1、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1)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发展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新鲜包装等机械设备,延长产业链,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为提高粮食品质服务;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着力推进品种工程、优质饲料工程、疫病防治工程、保鲜贮运工程、质量检测和卫生安全工程的农业机械化及其信息服务网络现代化,为外向型农业服务;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2)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3)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大力促进农机技术进步

发展农机化,必须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需求。要坚持自主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农机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要集中力量解决紧缺农机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保证工作,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和节水农业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把特色农机化项目的试点做强、做大。

3、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首先,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等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其次,粮食主产区要努力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

4、完善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

第7篇

一、存在问题

1 重管理、轻服务

农机管理部门担负着对拖拉机牌证的核发、换证及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等工作,还担负着对全县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产品质量监测、农机销售维修配件质量检测、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服务工作,而整个农机服务工作又是公益性无偿服务,在当前财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农机管理部门只能全力保证一年一次的农机安全性检测及质量监测,其余农机服务性工作则无力顾及或顾及很少,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2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大型农机具少,中小型居多;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机械少,缺乏满足特色农林牧渔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全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主要还是靠人力畜力采完成。

3 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土地分散经营,户均耕地有限,田块小而零散不规则,与农业机械化要求大规模作业存在矛盾,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4 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

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相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作物和规模,要求有不同的农机具与之相适应。

5 推广机构不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县农机化服务体系目前基本上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成立综合站后,乡镇农机站职能弱化,部分乡镇农机站出现有事无人能做和有人不能做事的局面。

6 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

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在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当前的农机具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耕作较粗放,不能满足我县精耕细作的农艺要求。

7 经费不足,知识更新慢,法制观念不强

我县农业机械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机管理人员缺乏接受培训和更新知识的机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不断提高。农机市场法制观念不强,农机产品质量差,存在以次充好现象,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

二、建议

1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产业政策

农业机械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效益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的金融扶持等措施,把加快农机推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基础性工作采抓,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农机推广的法律法规,制定发展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健全和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大力宣传农机推广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农机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即: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安全监理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等。强化和提高县一级、加强完善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建设,通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抓好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队伍,丰富推广手段,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维修及信息服务等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完成时代赋予的各项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3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把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新上农业项目建设中都列入农机化的内容,逐步提高对农机推广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国家用于扶持农机化的专项资金,并引导农民和社会经济组织加大投人,共同促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迅速解决农机推广手段落后的问题,使之与我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促进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

1)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开拓创新,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2)加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领着农民办。

3)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逐步培植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把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与基层联系和服务的重要工作对象。

4)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行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农机管理员及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向管理要质量要成效,加快农机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探索和创新农机推广新方法,加快新机具的推广,促进现有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合理化。①课题拉动。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围绕农艺及农机互相适应的原则争取项目经费,包括适应性农机具的选型推广、农机具的改进、适应农机具要求的新的农艺措施研究推广等方面的项目,将项目课题化,成立课题组,应用于示范办点及其推广活动,使有限的项目经费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②厂站联合互惠。农机站通过农机推广工作及时了解农民对新机具的需求,与厂家合作,由厂家提供样机,联合开展示范演示,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机欲望后,由推广单位代销新机具,使农机站与生产厂家都获得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③探索股份合作。由于农民投资购买农机具的能力有限,可探索农机化干部职工自愿集资人股,同时吸纳其他社会资金人股购买农机具,使推广与经营相结合,从而促进农机具的发展。④借机推广。通过组织跨区作业并为外地跨区作业机手提供服务,组织发动,调解纠纷,吸引和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机型,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等方式介绍先进农机具,宣传农机具的优越性,宣传和发动本地农民购机,达到推广新机具的目的。⑤培植民间经营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生强大的示范推动作用。⑥完善信贷金融服务政策。在实施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建立农机具购置按揭贷款、分期付款和贴息贷款等金融服务政策,降低农民准入门槛,促进农民购买力的提升。

结合我县实际耕作情况及农民购买力,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上应以中小型农机具为主,同时适度发展一定数量的大型农机具。

5 加大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

技术培训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继续做好对农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及时合理更新人员知识结构,以满足新型农机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在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认识使用农机技术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把提高农机化水平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主动参与当前开展的科技人户等培训工程,使农机技术融人农业生产、融人农民群众。

6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化经营,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7 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