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11:15:30
序论:在您撰写互联网信息安全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网络实名制 信息安全互联网
一、网络实名制的政府立法
许多国家政府也在筹划或正在推动网络实名制活动,实现网络实名制立法。韩国互联网在2007年7月实施实名制。美国参议院于2006年审议的一项游说改革法案规定,拥有500个以上读者的博客必须进行注册,并且要每个季度向国会做一次报告,否则将面临监禁。2008年,法国政府开始准备确立网络签名制度,推行网络用户实名制,执行新的严格立法以全面净化网络环境。2007年,德国政府通过了一项关于档案保管及互联网监管的法例,要求邮件服务提供商必须保存每个邮箱用户的个人身份确认资料。
网络实名制已在很多国家开始实施并立法,为中国逐步推行实名制开启了可供参考的先例。
二、网络匿名与网络实名制的对比
网络匿名为一些不法用户的活动提供了方便,也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如开设假银行网站骗取帐号密码、利用黑客木马盗取个人信息、入侵电脑肆意破坏等“匿名”弊端逐渐显现。虽然每台上网电脑对应一个IP,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要查到对应的住址及姓名有较大的难度,并且会耗费管理部门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另外,一些网民在非实名状态下常会一些不理智不恰当的言论,传播不负责任的谣言,造成不良的舆论导向,对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
而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可以让这些不法网民的言论有所收敛,对自己的非法行为进行约束,网络文明也就会随之得到大幅提高。最重要的是一旦实现诚信网络,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就会大大的减少,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显得意义非凡。
但是实行网名实名制,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有调查发现,已推行实名制的企业机关网站,网友的评论几乎没有,有的也只是歌功颂德的套话。调查结果表明,在实名制的环境下,很多人有所顾忌,一种受监督性的潜意识形态会给网民带来较大的压力,不会畅所欲言。降低了互联网自身的媒体功能及作为交流平台的效用。
更重要的是实施实名制后,个人信息安全是个棘手的问题。姓名、电话、身份证号,被看为用户最私密的信息,而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意味着网民需要如实的填写这些信息才能进入网络并发表言论,这样就使得用户真实个人信息的泄漏成为可能,这种现象是网络安全的一种隐患,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难以避免。
毋庸置疑,网络实名制确实有利于减少网上不良信息,促进网民对网络行为负责。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是大势所趋,但是从保护网民个人信息的角度出发,实施实名制后,相关科学技术及信息安全意识还需提高。
三、网络实名制隐患解决研究方案
基于国内外的各种现状,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探讨网络实名制实施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从用户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实施实名制后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研究方法将结合多种综合手段:
案例分析
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网站,对其实名制实施的过程及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的网站归类研究,总结归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网民的年龄、学历、职位,了解各个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面的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网民是否自愿主动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上传自己的照片),是否愿意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其他网民进行信息交流,网民对网络实名制的态度、观点、看法等;通过这些问卷调查,可以对我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的步骤、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研究
为了对实施网络实名制后的具体效果能够做一个预期的评估,可以采取实验研究的手段。搭建相关的实验环境,录入一些测试数据,通过模拟网络用户的操作,测试用户信息安全,并设计相关保护措施,为网络实名制提供手段参考。
四、网络实名制下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用户信息安全的保障性,本文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技术观点。
1、有限实名制
有限实名制,也就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当用户注册网络帐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必要的证件和真实姓名等。而在前台,用户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名称,而不是真实姓名。网民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利益、违法国家法律的事,真实姓名属于隐私。
2、立法保障
由政府建立具有监管体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对网络使用者的统一身份认证;在网络使用费用、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实名制者更多激励措施。
3、全网统一实施
网络实名制将在全网内实施,最终实现诚信网络。建立规范存储方法
使用规范的存储方法,提升存储的安全性。
5、加强网站安全建设和防护水平
不仅要加强主机和终端数据安全性,还要加强通信途中数据安全性。整个网络的数据保护有三种保护方法:一是网络管理中心集中管理;二是各主计算机分散管理;三是网络内的交换机分散管理。
五、结束语
笔者认为网络管理是集社会、经济、伦理、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题,相关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不是某个时期或阶段的权宜之计,而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基础。面对无边界、扁平化的网络社会,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法制建立是一项需要持续研究的重大社会课题。
参考文献:
[1]陈远,邹静.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山东社会科学,2009,(1).
【 关键词 】 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它主要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方面包含了互联网不受传统现实社会约束限制的个性,强调自由、平等的特性;另一方面在隐私性、攻击性等方面相比传统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威胁。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显著:其一,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成本低,它可以凭借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接入;其二,移动互联网对接入地点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是有移动网络信号,就可以接入。
移动互联网信息主要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存取、访问的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具有几个特点:其一,保密性,主要是指信息不被未授权解析与使用的特性;其二,完整性,主要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会遭到任何篡改;其三,可用性,主要是指不论处于何种情况下,信息与信息系统都能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被使用;其四,真实性,主要是指信息系统在交互运行的过程中,信息的来源与信息的者是真实可靠的。
2 制约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因素
2.1 移动互联网运行的全民性
移动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互联网自产生起就带有公开性、全民共享性。目前,这一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加显著,但是随着全民广泛参与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这就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控制权被分散。由于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利益、目标以及价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对移动互联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也就容易产生分歧,促使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问题变得更加广泛、复杂。
2.2 移动互联网监管不严
我们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界定不明晰、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比如对移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不良信息的划分不明确,这就导致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管时,没有可以依据的规则,进而导致监管过度或不力。
2.3 缺乏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自主性的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这就导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运行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则与标准。此外,由于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主要是源自他国,这就导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常常会处于被窃听、干扰以及欺诈等信息威胁的状态之下,造成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极为脆弱。
2.4 缺乏制度化的移动互联网保障机制
我国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保障制度,同时也没有建立有效地安全检查制度与安全保护制度。此外,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当今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护还存在着大量的立法空白。
3 建立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措施
3.1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
政府在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引导整个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首先,政府应发挥应急事件指挥者的角色。政府对控制一般网络公共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危机事件肩负巨大责任,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使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其次,政府应对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进行监管。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是否安全运行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应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中薄弱环节的法律法规制度。
3.2 加强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法律建设
建立手机实名制法律。手机实名制对预防手机犯罪、净化手机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手机实名制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制定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对手机实名制就进行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若想让手机实名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加强公民隐私权益方面的建设。
完善公共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首先,应重点建立信息安全的基本法,保障信息安全的各项问题有法可依;其次,可以在专门信息安全基本法出台之前,建立必要的、急需的单行法;最后,在建立信息安全法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采用制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方法代替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
3.3 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网管制机构时,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管制机构建立的独立性原则。建立的管制机构不仅要独立于电信运营企业,同时还应该独立于任何行政部门,这样才能够保障管制机构办事的公正性。其次,管制机构建立的依法设立原则。在建立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管制机构时,应以《电信法》或专门管制机构法对所建立的管制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最后,管制机构建立的融合性原则。管制机构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管制机构,它所监管的范围应该包括整个信息通信领域。
3.4 加强终端安全保障技术研发
(1)重视病毒防御。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基本上都是职能设备,采用的都是专门的移动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对常见的病毒、木马等的防范功能,同时也应不断降低应用软件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
(2)实施软件签名。软件签名的实现能够保障软件的完整性,从而避免用户的信息被篡改。此外,当应用程序发现信息被篡改后,能够及时向用户发出报警信息。
(3)采用软件防火墙。在终端设备上应用软件防火墙,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白名单与黑名单对设备上传入与传出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保障信息安全。
(4)采用加密存储。用户对设备上的重要信息应在加密之后再将其存储到终端设备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非法窃取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用户在加密与解密的时候,一定要快速的完成,以防信息被窃取。
(5)统一管理。对安全设备应该进行统一管理,即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能够对全部的安全设备都进行相应的管理,并对网络中的实时信息进行及时反映,然后可以对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分析以及处理,从而提升终端对安全风险的反应能力,降低设备受到攻击的机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共信息安全日益成为突出问题。保障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不仅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与国家安全也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政府、法律、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及终端安全保障技术研发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只有大力保障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移动互联网更加健康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满代军.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 毛晓娟.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 陈奇毅.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108-109.
[4] 范渊.移动互联网警钟长鸣信息安全保障迫在眉睫[J].杭州(周刊),2015,05:15-16.
网络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应当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许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既快捷又方便。互联网传播信息量大,而且内容及其复杂,有些内容极为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所以对中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也刻不容缓。
【关键词】
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1.对中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能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一种通识教育。由于现在中学生运用互联网数量的迅速增长,其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中学生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其中一些信息的影响,而且中学生思想意识薄弱,辨别是非和真假的能力差,就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当互联网上这些不良信息被中学生所接受以后,他们的思想意识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就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让中学生接触不到这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就避免了中学生受到不良信息诱惑的情况出出现。加强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是规范网络文化环境的需要。网络文化环境当中,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网络信息的安全是网络文化环境的基础。没有网络信息的安全,各项其他的内容都无从谈起。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很大的用户群,他们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网络文化环境的水平。因此,对他们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网络文化环境的水平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适量和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所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加强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我们现在实行教育政策就是实行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更加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将来工作以后,都会把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作为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准。青少年时期是对一个人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使之切实达到教育的要求。互联网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学生的网络安全信息教育,是进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没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文化环境,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无从谈起。
2.对中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
对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主要有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种途径。在这两种方法和途径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方法。
2.1理论教育。
第一,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政府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教育进行总体规划,并确定由某个政府部门整体负责,也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对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进行教育。第二,通过在校的学习进行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理所应当是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地方。学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设不同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通过学生系统的学习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因对网络信息的能力。学校的老师还要不断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研讨会。学生要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自发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以比赛的形式鼓励他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学校之间还可以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不定期的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知识。第三,通过媒体的力量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各媒体可以推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各种期刊杂志,校刊和广播,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来传播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例如,让学生利用出黑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这样的方式既方便,又有效率,同时也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2.2实践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开展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理论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的水平高。任何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未必简单。学到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未必就真正能够在运用互联网的时候使用。因此,需要组织学生对运用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进行模拟,让他们动手操作,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真正的掌握。
3.对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
3.1法律规范
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世界,没有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到的事物。然而它和现实世界一样需要法律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在我国,有多部法律对互联网都进行了规定,所以,学习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就变得很重要了。这些法律法规对网民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有些人能做什么事,有些人不能做什么事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学习这些知识对于自己健康的利用互联网友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有利于网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2伦理道德
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滞后性,因此只靠法律来规范网络信息安全显然还不够,还要依靠广大网民的自律,这就需要对网民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还比较薄弱,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上的这一方面教育就变得更为迫切。由于网络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网络道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道德的建立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特别是国家颁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来,网络道德大有所好转。《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制定是规范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文件,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必将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3.3防范技术
如果说伦理道德教育是让中学生自觉地不去接近不良的网络环境的话,那么进行防范技术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让中学生不能接触到不良的网络信息。毕竟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是比较差,只是让他们自己抵制这种诱惑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在技术上让他们接触不到不良的信息,这是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重要的一环。
作者:赵尚毅 单位:衡水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丹.新课程环境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J].新课程学习(中),2011(09).
为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营造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网络办公环境,县统计局精心组织,通过集中学习、有奖竞答和出外宣传等方式,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宣传活动。
一是专题学习了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在干部例会中集中学习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对于文明上网、信息安全的认识。
二是及时组织了网络安全知识有奖竞答。9月19日至21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市委、市政府微信公众号“汉中”上的网络安全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活动参与度和竞答过关率达到“双高”,满分者占据全局答题人数的90%。
三是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宣传成效。统计数据是网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排查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隐患,防止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被误用、滥用,9月20日,结合“中国统计开放日”专题活动的开展,由局办公室牵头,批量印制了数据信息与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单,在政府门口进行了发放和宣传,向过往群众大力普及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68-01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加快了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立和运行的完善,使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方便、简单和快捷,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信息文化交流。但是,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在日趋成熟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即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等。如在现当代计算机网络较容易出现的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病毒等问题。我国在计算机互联网络这方面属于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具有起点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提高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对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安全、稳定运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我国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1 我国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客观上加快了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中国已成为计算机互联网络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2003年中国计算机及互联网用户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网计算机总台数近3000万,互联网用户也已达到近7000万;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预计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11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4.61亿,这标志着移动终端将超过PC成为用户访问互联网时使用最多的终端,互联网络也将更加深入的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动中。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过程中,频繁遭受到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的侵害,并且网络犯罪率也明显提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的发展与完善。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总结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就是我国广大互联网用户严重缺乏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健康、安全、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急需得到解决。在互联网用户中,存在这样一些用户,他们有极其盲目的乐观情绪,他们在对待网络安全问题时会这样认为,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没有必要担心和防范网络安全问题。但是,事实发展表明,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我们整个社会信息安全的基础与前提,因此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及管理部门大力宣传来提高社会广大人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并且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与切身实际利益相关的事情。
2)网络用户严重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从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整体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全国大范围普及,电子商务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学校校园网络已经大范围投入运行,但是,大部分网络应用系统还处于不设防状态,或者是所采取的防范网络安全遭到侵害的措施还不是很有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除了以上两种较为严重的现象外,还有计算机网络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信息安全立法还不完善、缺少相关的专业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等问题。
2 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与对策
1)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广大公众的信息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因为,在当前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过程中,公众的信息安全知识及意识淡薄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当前提高广大公众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意识已成为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公众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对其重视起来才能使各种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真正发挥作用,起到保护信息安全的作用,也可以说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2)我国应该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安全专门的领导机构。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相对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与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并通过该部门研究制定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统一领导各个部门的网络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同时,各个地方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术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警察队伍及管理队伍,以此来提高和防范对高技术犯罪的预防和侦破能力,保护我国网络运行的安全及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
3)尽快出台互联网安全立法,继续完善现有针对网络中流动内容的信息安全监管支撑技术手段,同时转变现在单纯以信息内容为核心管理对象的方式,逐步将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作为信息安全监管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构建以应用为中心的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海,袁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03).
[2]吴大炜.通信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情报学报,2010(06).
[3]李明海,张伟,李强.当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2010(06).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计算机应用
0引言
目前,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危及信息安全的问题和故障,给用户带来损失和麻烦,新时期用户对于计算机应用环境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期用户对于安全的计算机应用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相关部门结合现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问题,探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1目前危及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1.1互联网自身的风险因素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虚拟空间形态,内容众多,涉及面广,覆盖范围大,其中还涉及各类硬件、软件、设备、数据和信息等资源,这一复杂的网络系统能够同时接收不同渠道传递的数据信息,而不同渠道的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还有很多信息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或者是携带病毒,这些都会带来互联网系统的安全问题,这是互联网自身存在的风险和漏洞,也是造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1.2病毒威胁和黑客攻击的风险因素
互联网平台包含大量的硬软件,这些硬软件是互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或者商家通过在相关软件和硬件中插入病毒,以达到对不同计算机设备进行破坏的目的,甚至存在一些高技术水准的网络黑客恶意攻击其他用户计算机系统,窃取重要信息和数据,篡改程序、文件信息等,造成对方计算机用户的计算机系统瘫痪,信息丢失和被篡改,后果十分严重。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现状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来保障他们各项网络活动和交易的完成。但是就目前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全面的一体化的安全管理规划,导致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和指导,管理成效不理想;其次,在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防范技术的宣传和教育上,相关企业和部门也没有做好预防和宣传工作,计算机用户虽然知道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是缺乏相应的防范知识和能力,导致他们在计算机应用中依然无法做好安全防范准备,在应对安全侵袭问题时束手无策;再次,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掌握上,计算机用户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不能有效运用相应的技术管理手段来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安全威胁;最后,相关硬软件的安全防护措施上也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导致安全漏洞出现。
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现一体化安全管理
为大力推进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推进网络信息高效运转,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相关企业和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健全工作制度。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息系统账号和权限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第二,不断完善防病毒体系。更换一批老化的安全设备,更新防毒墙、病毒库和系统漏洞补丁;常态化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和政府网站安全自查、检查等工作;第三,强化日常监测。采用“人工+自动监测”方式,坚持每日读网,对门户网站等重要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网络不连通、链接失效等问题,杜绝“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发生;第四,加快建立应急队伍。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技术服务单位中选择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与信息技术应用人员组成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并保持紧密联系,建立长效沟通协调机制,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合力解决问题。相关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网络安全管控协调机制,涉事部门必须无条件支持网络信息处置相关安排。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和不实信息内容,形成一盘棋思想,做到守土有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各应急联动部门要做到24小时在线监测,并统一处置流程,统一上报渠道,做到不漏报、不搁置、不走形式,违规必追责,追责必惩处。要有担当,讲政治,顾大局,担负起网络信息内容线上处置的主责和线下处置的监督责任。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到教育疏导到位,认真解决到位。
3.2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安全不仅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网民的切身利益。要精心组织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深入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局面。地区要定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在网络与信息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师生,网络安全靠师生”为主题,开展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等新媒体宣传媒介,以及专题网站、广播、电子屏幕、宣传海报和横幅等方式宣传活动方案内容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还可举办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讲座教职工专场、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讲座学生专场、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视频培训、知识问答等活动,发放网络安全法宣传册等材料。通过专题网站国家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为了更好地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活动期间学校和企业与各部门、院(系)签订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书。通过活动宣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普及基本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技能。
3.3强化技术防范,促进安全应用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防范措施,强化专管员履职能力。制定办公设备信息安全定期检查考核制度,专管员每周不定期对设备涉密信息及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员工使用办公机具和生产客户端、信息管理、外来U盘、中转申请使用及审批、机具感染病毒等多方面进行监测,发现问题按照考核办法处理,落实好激励制度。重视信息安全硬件设施的规范使用。在畅通数据传输通道的同时,注重信息安全硬件设施的规范使用,定期更新维护防毒软件,大力降低安全风险,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患于未然。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数据保护。梳理包括三级网元、DNS等在内的23个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并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工作。此外,还要加强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建设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和处置系统、僵木蠕监测和处置系统、异常流量监测和处置系统,对各类恶意程序进行监测处置。还要加强治理,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从业务源头和技术防范方面加强治理,切实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加强重要信息系统监控和管理工作。严格内外网使用规定,禁止内外网混用,严格病毒防范,禁止随意使用各类数据传输媒介,规范税务网络信息安全行为。加强网络终端监管,建立安全监控和管理机制,实时对违规使用网络的行为和计算机病毒进行监控,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和计算机病毒及时进行处理,并通知使用单位进行整改。及时升级管理系统。对已经运行的财务软件系统做好硬件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修补漏洞,更新系统。同时,在财政业务内、外网统一安装防火墙和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通过这样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确保网络运营的安全高效进行。
3.4完善网络硬软件建设,强化软件维护和管理
要促进计算机的高效应用,还需要不断加强网络软、硬件安全建设。做到日常与新态并重,软、硬件建设相结合,硬件上下功夫,软件上重管理,在做好网络日常管理的同时,定期检查网络节点,定时进行漏洞扫描,落实网络安全域边界的访问措施和策略。购置新一代应用防火墙、防病毒网关、上网行为管理网关和关键网络核心路由、交换硬件和网络审计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和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确保内外网络出口安全运维。针对网络运营中存在的漏洞,必须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为强化网络安全漏洞管理,首先要建立漏洞管理全流程监督处罚制度,及时发现未修复漏洞的行为,并追究相关责任;然后要强制执行重要信息系统上线前漏洞检测,尽量在源头堵住漏洞;最后对存在严重网络安全漏洞,可能导致大规模用户隐私泄露、人身伤害或者影响民生服务、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软硬件产品,应实施强制召回,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结论
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其中涉及的人员众多,覆盖面较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是确保计算机应用的关键要素,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固有问题,相关硬软件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等都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防护和管理措施,针对突出的网络信息安全漏洞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为计算机的高效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雨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探究——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J].新闻与写作,2016(9):125.
[2]谢剑.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4):63-64.
[3]高山山.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下的计算机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106.
[4]马民虎,张敏.信息安全与网络社会法律治理:空间、战略、权利、能力——第五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会议综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92-97.
关键词:信息安全;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计算机教学中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明显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大的信息库,为人们提供诸多信息便利,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充斥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个人信息的泄露、黑客的攻击及计算机病毒等。基于这个角度,对于非机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甚至比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更重要,可是很多在校学生甚至还缺乏起码的安全认识。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安全知识非常必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信息安全教学的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与安全技术,而实用技术则是指上述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账户安全、系统还原、安全中心、PGP加密、恶意软件的防范、常见网络诈骗的防范等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基本知识部分只需讲清楚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即可,不要涉及太深入的专业知识。这一部分是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第二,法律层面,互联网络同样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的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其网络行为的自律性,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三,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制性的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滞后性,所以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从道德层面加以约束。当然,现行的中职教材中上述内容介绍的很少,而这些确实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失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老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
三、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
目前为止,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有以下几种:第一,金山密保,这是一款启动很快的防护软件,安装后可以自动添加,在启动过程中不显示扫描程序,无延迟,支持手动与拖动添加功能;软件中包括安全桌面功能、木马速杀功能等,能够将常见木马及时清除;可以设置查杀时间频率,有隔离区功能。第二,江民密保,这是一款收费软件,提供网游、聊天、网银以及股票证券四个类别的保护;支持手动添加、自动识别;具有密码保存以及密码安全输入功能;自定义规则,指定监控或者扫描的模块;支持黑白名单,不过该软件需要收费。第三,360保险箱,该软件有较好的易用性,支持较多的保护工具,提供向导添加模式以及安装桌面选项,保护对象的修改或者添加比较方便;可以通过正在保护、保护历史功能查看软件的保护效果;提供云查杀引擎,对安全级别进行调整;包括硬盘还原保护器还原软件;如果提交的游戏无法识别,会默认添加360手机支付;第四,巨盾,一款多功能的防盗号软件,其功能包括五大项,即体检、查杀、密保、监控以及安全桌面等;默认密码保护功有几款网页游戏,可以手动添加;对保护对象设定单独保护策略,不支持自动添加;具备密保卡功能,选项中还包括文件粉碎、进程管理、文件修复以及一键清理等功能。第五,超级巡警保险箱,一款绿色软件,自动搜索功能将需要保护的软件添加进去,支持拖动添加,简洁的软件界面,对防护级别、交互模式可以设定,支持黑、白名单。
四、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预先设定好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求达到的标准,可以说选择教学行为与教学内容均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可以参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实践以及情感三个领域。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按照实际的课程特点以及非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来设计教学目标,在相关课程中融合信息安全教育。学生通过信息安全课程的学习,可以在认知领域了解、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而在实践方面,则可以熟练的应用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或者保护工具等;在情感领域则树立起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技术的使用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将信息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即是课堂教学内容,老师正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活动。对于信息安全来说,其包括两个层面,即技术知识以及道德法规。上文中也提到,信息安全技术涉及到非常广泛的知识面,而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所讲授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相结合,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防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机的融入其中。比如在讲解操作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介绍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等基础知识,然后介绍如何下载、安装补丁程序,如何使用防毒软件与杀毒软件;在学习数据库时则将数据的备份与加密等知识点穿插在内;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插入安全口令的设置方法、如何防止垃圾邮件、防火墙的基础知识与安装应用方法等,利用这些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此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还要注意对信息安全知识的优化处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与计算机课程的衔接性,保证二者联系紧密,实现信息安全知识与计算机教学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第二,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益,相应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而教材是几年才换一次,因此老师要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最新类型安全事件,结合实用性强的信息安全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介绍最新公布的病毒特征,讲解这些病毒的防范措施及查杀方法等,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信息安全知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三,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对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实际的接受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再以此为基础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第四,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比如教学设备以及机房实验设备等,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将信息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去,可以利用引导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其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例如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时,讲解文件的保存方法,就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假如所保存的文件带有一定的机密性,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只有作者本人、相关授权用户才能打开文件呢?学生立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所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利用密码保护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甚至会举一反三,提出“如何为文件夹加密”的问题。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讲解信息安全知识时要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主要的目标重心仍是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不可主次不分;在课时安排方面,则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以原教学内容课时为基础,将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穿插其中。也可以分层次教学,或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有兴趣或有知识需求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四)法律道德教育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中,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往往都是被忽略的内容,很多人都存在信息安全单纯属于技术层面的错误认识。其实这种认识带有强烈的片面性,信息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就是人的行为,人们缺乏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网络道德行为存在严重缺失。现在我国已经制订了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要信息安全课程中融入这些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犯罪需要承担的责任,做到自觉守法。此外,信息安全课程中还要融入法律的道德教育,构建一道有效的法律道德屏障。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目前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信息安全内容的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国华,于佳.计算机类专业信息安全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1,5
[2]王乐平.融信息安全教育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J].职业教育苗研究,2009,5
[3]杨建强,李学锋.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探讨[J].襄樊学院学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