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5:12:34
序论:在您撰写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今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
一时之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严重负债问题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纵观这些公司的融资策略大多以短期债务为主,面临着较高的违约风险。在如今外有欧美“双反”政策和欧债危机,内有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光伏企业的资金链无法承受其严重的债务压力,融资已成为最致命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同样身处负债经营及融资困境的上市公司——赛维LDK的探讨,试图对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不能承受之轻的负债
2008年后我国的光伏行业持续增长,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2011年欧债危机、2012年欧盟及美国对华的“双反”调查及中国经济的放缓、行业产能过剩,光伏行业的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全产业链业绩下滑。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巨头”们如今面临着三大不利因素:政策转向、债务危机、融资受限,光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寒冬”的考验。
据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统计,截至2012年6月,中国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折合大约1110亿元人民币,平均负债率高达70%以上。即将到期的债务引发的财务危机和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融资问题是中国在海外上市的10大光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赛维LDK是继无锡尚德之后的又一个中国太阳能产业巨头,是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现如今负债率居海外上市光伏企业的榜首,糟糕的经营业绩透射出目前光伏行业的“寒冬”已透骨至深。对于这样一个光伏龙头企业,曾经风光无限,为何如今却泥足深陷财务危机和融资困境中无法自救,甚至接近破产边缘?
赛维LDK的负债及融资现状
2007年赛维LDK在纽交所上市,公司的总资产逐年增长,资产负债率也随之急剧上升,从2007年的47.08%急速增长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94.01%,赛维LDK处于过度负债经营状态,资产结构已经严重失衡,股东权益降到历史最低点,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不稳定。赛维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激进型筹资政策。公司的营运资本长期处于负数状态,大部分长期资产由流动负债提供资金来源。现金及短期投资额虽然逐年增长,但增长额不能平衡其短期负债高额增长所带来的债务压力。如今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至生产成本以下,产品销量、价格均大幅度下降,大量积压的存货不仅使价值降低而且受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导致其变现能力差。公司流动资产质量差,此时不应大幅度增加负债而应减少负债,但投资于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金额仍然是不断攀升,即便是2011年市场行情较差,赛维LDK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较上年增加了8.87亿美元,2011年的权益资本/固定资产的比重不足21%。企业产能扩张所需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负债,债务的偿还能力又差,企业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和违约风险。
(2)负债结构不合理。赛维LDK的负债期限结构在2007年上市时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最高,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发行长期债券或借入长期负债使得负债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长期负债的减少或逐渐到期和短期借款的大额增长,流动负债比重加大,但2010年市场需求达到顶峰,带动销售额的大幅提高掩盖了公司过度依靠负债经营的危机。2011年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减弱,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上升,经营出现问题的同时遇上高额的利息,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根据2012年赛维LDK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出企业的资本大幅度缩水,权益资本降到历史最低,负债率却达到顶峰,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适合光伏行业的资产负债率限额有待探索。
(3)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欠妥。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偏高,显然赛维LDK的融资策略是以短期融资为主,长期债券为辅,股权融资比重较低。尽管2011年年报上首次出现优先股,公司开始对以负债为主的融资结构进行改善,但由于不断滚动产生的短期负债和借入的债款使得其作用微乎其微。在市场需求狂热时期,对影响资本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影响企业的风险应变能力。对影响资本结构的外部因素忽视或过度看好,急于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而忽视市场风险,影响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企业未全面考虑应以何种方式融资及其所带来的风险是否在公司的承受范围之内。
(4)再融资受限,投资者对公司信心降低。由于赛维LDK目前不仅经营业绩下降而且面临严峻的债务危机和信誉危机,加上近期的退市风波,投资者对赛维LDK的信心大打折扣。基于赛维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企业要重新融入大量资金解决现已存在的财务困境、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很困难,再融资成为企业能否走出困境、渡过这段危险期成功存活下来的关键。
融资困境的四大原因
赛维LDK对于目前存在的财务危机也积极实施了一系列策略来解决公司面临的种种危机。其一是通过出售、抵押部分资产用于偿还相关采购款项,如转让太阳能电站项目、产品抵押等偿还账款或获得资金,解除退市危机并降低合并资产负债率;其二与同行合作,降低行业内部竞争,如与易成新材、新大新材重大项目紧密合作,与奥克股份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等;其三改组董事会,引入新股东和国资,缓解短期资金压力。赛维LDK采取上述三种方法来改善企业的危机,有一定的效果但筹集的资金额度均很少,仅仅只能缓解短期压力,总体上对于其数以亿计的负债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远远解决不了存在的问题。赛维LDK没有从根本上寻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也无法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改善公司状况。
一个公司的发展受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外部市场需求、政策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还通过内部融资结构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赛维LDK为何从与无锡尚德并驾齐驱的光伏巨头沦落到濒临破产的局面,与其自身的战略失策及公司治理不无关系。经过上述对赛维LDK负债状况和融资现状的分析,对赛维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如下:
(1)资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低,创造内部现金流能力严重不足,资金链存在问题。应收账款、存货占企业流动资产比率大,特别是存货占有大量比重。存货管理不善,过度依赖国家政策,未考虑市场需求,大量生产,周转率低下,不仅占用资金还要因此付出大额仓管费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低,流动资产质量低下,资金回笼时间过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市场需求下降,行业产能过剩。光伏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导致产能过剩、同业竞争,现如今又遇到市场需求下降及政策转向,使得公司的销售额下降,经营业绩十分糟糕。不仅产品滞销,成本也得不到政府补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光伏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普遍偏低,加上信用政策的宽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导致存货滞销,企业大部分的销售额需要靠大量的赊销和宽松的信用政策来支撑。
(3)公司监督机制不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监督机构对管理层的监管不力。企业的关联方交易混乱,部分高管控制企业向关联方输送利益,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非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投资者与高管之间信息不对称,无法真正了解公司情况也无法对管理层进行约束。
(4)公司管理层战略失策。其一是企业对外部市场过度看好,在不考虑市场产能过剩情况下盲目扩张,如今经营业绩下滑,大量扩张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停产,不仅占用的资金无法收回而且对品牌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企业的投资战略失策;其二,融资策略不合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融资策略过度偏向负债融资,追求低成本而忽略其潜在的高风险。按照融资的啄序理论,先内源后外源,先债务融资后股权融资,赛维LDK显然对内源融资未予以足够的考虑,尽管在外源融资中贯彻落实了债务融资,但过度的负债经营也是企业现状的因由,企业应考虑如何加重股权融资比例来稳定公司的财务结构。
融资优化对策
产能扩张及成本、价格等的下降带来新的需求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尽管现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步入低谷,但这同时也是新一轮发展的开始。从长远来看,光伏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前景依然是十分广阔的。赛维LDK只要能成功摆脱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并重新回到正轨,就能再一次走上快速崛起的资本道路。建议先解决资金及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再逐步对融资结构进行调整,归纳如下:
(1)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首先是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占用资金问题,企业可以对存货采用诸如及时制供应(JIT)等这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的反馈,控制存货,减少库存,节约成本;其次是大量的应收账款,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等减少账款或者对账款进行追回,企业也可以通过转让应收账款,既可以实现融资又可以改善流动资产质量;最后是对于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投资可以维持企业现如今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出售部分资产归还欠款,一方面可以与同行合作共同开发。合作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减少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
(2)注重行业创新,进行技术革新。光伏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创新来吸引消费者、产品跨领域合作等,重新引发新的市场需求,如三星的一款新型的笔记本可以通过太阳能进行充电等。企业可以拿出部分用于扩张构建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金投放到创新产品的研发上,把握住商机,差异化竞争产品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还能强化品牌力度,有助于赛维LDK重获投资者亲睐。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使融资能够多元化发展。面对又一次的“寒冬”降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及横向“抱团取暖”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发行股票方面,企业可以考虑向同业定向增发获得股权,既可以避免同业竞争又可以共进退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发行债券方面,如果可行可以考虑发行可转换债券,前提是要向公众释放企业未来发展良好的信号,企业也可以考虑根据公司的情况创新债券的品种来吸引投资者。光伏企业的主要债权方是银行,企业应主动与银行积极协商,争取贷款到期后能够续贷,既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经营又可以避免违约导致企业信誉下降。
一、近二年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以及2015年发展展望
(一)近二年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产量来看,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达40GW,同比增长9%,其中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国如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组件产量分别为3.5 GW、2.8 GW和1.2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从安装量来看,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太阳能安装量达37GW,其中:中国11.3GW、日本6.9GW、美国4.8GW、德国3.3GW、希腊1.04GW、意大利1.1-1.4GW、英国1-1.2GW、罗马尼亚1.1GW、法国613MW。
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将达到43GW,其中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有望超过28GW。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行业也将承受供需压力。
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安装量来看,国家能源局了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根据其统计,2013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2.92GW(与上述数据比较有所差距,主要是以前年度开工在2013年度完工部分),其中:光伏电站12.12 GW,分布式光伏0.8 GW。这一数字是去年数据的几近3倍(201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4.5GW)。至此,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 GW,其中光伏电站16.32 GW,分布式光伏3.10 GW,2013年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度。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3年底,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分别达到4.32 GW、3.10 GW和2.57 GW,三省(区)之和超过全国光伏电站总量的60%。分布式光伏项目则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东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省,并网容量分别达到0.16 GW、0.11 GW和0.07 GW。
国家能源局于年初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自2014年起,光伏发电实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2014年光伏装机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 GW,其中分布式8 GW,光伏电站6 GW。各地的指标分配为,浙江、江苏、山东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均为1.2 GW,并列全国首位,其中分布式光伏规模均为1 GW。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光伏安装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有实质性发展;二是总体安装量完成年度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2015年光伏行业发展展望
从各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来看:欧洲市场热点转移,开始向英国、中东欧等国家转移,总体将保持稳定;北美市场预计将延续近二年良好发展态势;日本市场将在后续二年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市场将总体保持稳定。全球总体安装量将可达到50GW。
二、光伏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自国务院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各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稳定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14年初,人民银行、银监会均明确提出促进银行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14年度国家工信部开始对光伏行业客户按《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名单制管理。
2.行业。如前所述,光伏行业目前进入弱增长周期阶段,国际市场相对稳定,我国市场近二年快速增长。但前几年闲置产能有快速释放趋势,预计,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增长,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将在2015年后逐步显现,进而步入“行业波动期”(但不会如2012年的行业动荡期那么激烈),光伏行业从而进入“弱者被兼并重组,强者进一步集中产能且稳步发展”阶段。
3.外部市场。在经历了美国二次“双反”和欧盟的“价格承诺”后,国内光伏生产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且光伏应用市场从传统欧美市场开始向其他新兴市场转移,尤其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南亚国家等市场发展较快。但上述国家(加上日本)均传出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消息,以及目前美国出台的“二次双反”,为我国光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4、国内市场。如“政策”所述,内外政策均对光伏行业给予积极支持的政策,但在快速发展中,2014年国内市场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宏观来看,光伏行业进入弱增长周期,但产能过剩(行业又进入又一轮扩产周期)、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由过度依赖欧洲转为过度依赖国内、并网难、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等问题仍需在后续较长时间逐渐消化。从微观来看,光伏生产企业虽然市场、盈利、资金等压力有所缓解,但还远没到实质性好转阶段。
5.技术。国内企业虽已掌握光伏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但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演进使原有投资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目前进入平台期。但应注意:光伏行业从第一代的晶硅电池技术,到第二代的薄膜电池技术,再到将来的高效聚光、光热电池等第三代技术,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光伏企业均投资于第一代技术,但第二、第三代技术如有重大突破,尤其是第三代技术,则我国光伏企业投资和生存状态将面临较大问题;另外,我国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在我看来,未来5年光伏产业平均增长会在20%~30%,2015到2020年增幅在百分之十几,基本呈平滑的下降趋势,但总的来看,还是处在一个成长期。至于说政府补贴的持续下降,这是两码事儿。德国自2004年开始,补贴每年都在下降。补贴下降不是去年开始的,而是整个光伏行业必然趋势。
未来发展光伏太阳能有什么危机或者挑战?首先是耗能污染的问题,我希望业界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关于能耗,整个太阳能晶体硅产业链,从石英矿的开采,到太阳能电站安装的完毕,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中间、装完电站所有的能耗加进去都是有限的。像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两年半时间就可把太阳能发电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如电站安装等所有能耗全部收回,电站的发电寿命年限是25~30年。
从能源的角度看,是一分的投入10倍的产出,所以说高耗能是种误读。
另外,今年我们已经在公司的屋顶上建立了一个两兆瓦的太阳能电站,希望逐步地使用太阳能发的电来生产我们的产品。我想随着未来条件的许可和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用更多的太阳能发电来生产我们的太阳能,我相信有一天当然包括储能电池技术的成熟,全部用太阳能生产太阳能,这个都可以实现。严格讲,太阳能是高耗能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2008年,因为个别厂家急于求成,在价格很贵的情况下,清洁项目还没上马就开始做,结果被《纽约时报》报道其有一定的污染排放。这是个别厂家的阶段,实际上多晶硅可以做到污染接近于零排放的情况。
多晶硅在中国没有兴起以前,主要在美国、日本、德国生产,这三个国家是一个污染企业容易存在的国家吗?肯定不是。另外,2008年以后,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调,外国管制的环境以及企业本身的质量要求,我相信绝大多数企业已经能够达到对环境无污染的情况。从硅片到电池组件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本身都非常好,所以整体来讲,高耗能污染的概念应该给它重新正名。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要是跟不上的话,它的发展将会受阻。所以在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储能技术的发展,这样太阳能发电才能在第一阶段成为能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储能电池的发展,并不是汽车锂电池的概念,它是更大容量电池的发展,势必将影响太阳能的持续发展。当然,影响时间可能在2020年左右。2020年后首先必须解决储能的问题,如果有储能的话,光伏产业还可以继续往前走。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发展,问题,战略对策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且伴随着大量的环境问题,致使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可再生资源不但能够环节当前人类的能源结构,还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可再生资源,其不但廉价、环保,对环境的污染也小,若是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热量来进行发热的话,能源危机将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1.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提出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就需要对我国当前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1产业融资状况不乐观。为了进行产业相关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进行融资的渠道仅有上市融资、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等几种。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不景气,货币政策收缩,要从银行争取到信贷存在着很大难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上市融资几乎不可能,国内关于风险投资的实践还不十分很充分,当前的融资环境对光伏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将很快被市场所淘汰。
1.2产业对外依赖较强。火力发电会导致CO2排放量增多,光伏产业本来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我国当前的光伏产品去主要用于出口,CO2排放量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国也并没有享受清洁能源,这使得产业发展的目标并未实现,其对于国外市场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若是国外市场的需求量减小或者出口国贸易保护政策实施,我国的光伏行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当前很多对于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都逐渐降温,太阳能电池需求量也逐渐降低。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光伏生产企业,陆续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以维护本国的企业的利益。之所以我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对外依赖性,技术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的百姓享受更多的清洁能源,就需要从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入手。
1.3产能过剩严重。自2006年开始,我国的光伏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诸多企业在海外上市,光伏产业逐渐成为了中央和地方支持的新兴产业,这使得进军光伏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1年底,超过500家光伏企业在进行光伏产品的生产。然而这些产品的结构并不是十分合理,处于光伏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数量占到了大多数,企业重复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产能过剩情况日益突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面临了“寒冬”,很多光伏企业就此夭折。
1.4光伏并网不畅。当前国外市场仍旧是我国光伏企业主要的依赖,为了更好地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将国内市场逐渐打开,为此就需要并网发电向居民出售电力,然而这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其一,技术不是非常成熟,在电网中接入光伏发电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若是鲁莽地进行光伏并网,将会出现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二,太阳能发电受限因素较多。无论是季节、昼夜,还是天气的变化都会对光伏发电造成影响,致使其发电不稳定,若当其出现供电不稳定状况用储备能源发电弥补,则就会造成大量的额外成本的支出。其三,太阳能资源存在区域性,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方是我国的西北部,大量的光伏电当地并不能消耗,需要运输到东部才能实现价值,而长距离的运输成本,也是这一设想的重要的阻碍。其四,补贴政策不完善。光伏电站企业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政策补贴对象,而电网运输企业获得的补贴则比较少,而电网公司为了改善原有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链条容易断裂,若是缺乏相应补贴的话,则很难促进其发展。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我们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来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政策扶持。为了促进光伏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然而这些政策不系统,难以进行有效地落实,为此,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其一,要提升公众对光伏产业的认知度。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看似和公众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只有公众认可和接受这些新兴产业,认识到太阳能资源的重要作用,产业的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用户,采油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群众基础。为了提升公众对光伏产业的认知度,台湾地区采取了相关的政策,通过教育系统的教育、公共系统太阳能的使用来逐渐提升公众的认知。大陆也应该出台相似的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奠定光伏产业的市场基础。其二,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为了更好地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应该对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产业链条,制定系统的光伏行业发展战略,细化产业政策和决策,使产业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三,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为了更好地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制定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这样才能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其四,进行价格激励政策,不断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并逐渐增强传统发电行业的成本,使新能源价格的市场适应性能够得以提升。
2.2解决贸易争端。“双反”调查在欧美等国家发起,由于缺乏在这方面的应对经验,我国的很多光伏企业蒙受了损失,为了更好地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权益,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完善应对机制,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建立预警体系,对行业的相关信息,诸如政策、政治、价格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行业发展的走向进行越策,以便完善相应贸易争端应对手段。其二,提升应诉能力,为了更好地对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进行维护,是国外的贸易环境对我国的贸易自由权进行保障,就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的抗诉能力,以争取应有的权益和保障。其三,加强与国外政府、企业的交流和沟通,为了更好地预防争端的发生,应该建立广泛的交流机制和协商机制,这样才能逐渐改善当前的贸易争端状况。
2.3创新关键技术。巨大的利润是促使光伏企业发展的巨大的动力,然而由于政府引导不到位,我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其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技术能力不强,产品重复竞争压力大,这样就限制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在关键的技术上予以突破,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永恒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促进产学研合作,光伏产业不但需要科研能力、资金实力,还需要技术转化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技术的自主创新,攻破更多的核心技术,就需要推动产学研的合作与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技术转化为产量,促进产业的长远发展。其二,吸取国际经验,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应该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分析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和路径,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光伏产业尽快走出困境。要实现技术的发展,就需要一个系统化的产业平台,国家不但需要建立研发中心、信息中心,还需要建立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只有完善这些企业的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相关的光伏企业能够得到整合,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实现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与长远发展。
2.4规范行业发展。光伏产业本身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若是不顾企业的实际而使这个行业涌入大量的企业的话,只能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的浪费,为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入门槛,使行业的初始发展状况能够更加规范,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在行业组织和检测体系的建设上加强力度。通过行业组织,可以更好地优化我国的行业形象,使其更好地进行自律,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优势;要对行业进行调查和监督,将行业报告进行定期,这样能够保障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相应的重复建设的问题得到改善;整合光伏产业,对于当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要有效地解决,加强对行业的整合,完善中小企业联合经营模式,鼓励优势企业进行兼并、收购,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产能过程的状况。
3.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若是不对这种状况予以改善的话,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但会大幅下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兴产业,如何促进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太阳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可再生资源,其不但廉价、环保,对环境的污染也小,若是能够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热量来进行发热的话,能源危机将能得到很大的缓解。本文分析了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伏产业战略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红波,俞善庆.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发展[J]. 上海电力,2006(04).
[2]吕志新.光伏产业的2008[J]. 阳光能源,2008(01).
去年1O月,美国SolarWorld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的一纸“双反”调查申请,将我国的光伏产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时,光伏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开始映入公众视线。
先是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接着又挨了美国“双反”的大棒,产品80%出口欧美的我国光伏业遭遇重挫,纷纷进入调整的阵痛期。
梦魇并未结束。今年5月17日,经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认为我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及组件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过程中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达31.14%-249.96%。有消息称,欧盟也将于6月底启动对进口中国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至此,这个贴着新能源标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年少轻狂后,开始步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
粗略估算,我国光伏产业从真正兴起也只有五年时间,5年里一个行业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超的地步,发展的速度之快着实让人震惊。
近几年,除了太阳能光热企业纷纷上马光伏项目,连做毛巾等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企业也不断介入,以期攫取新能源产业的一桶金。
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预计今年产能过剩将上升到惊人的22GW。
出口的受阻,过剩的压力,让这个只有5、6岁的产业像一个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而挨打的孩子,孤独无助。
其实,光伏行业发展到今天,出现诸多问题并怪不得别人,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山东省商务厅的一份调查报告为该省的光伏产业做了深刻剖析,也点在了全国光伏产业的相同要害之处。
报告分析认为,该省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的哑铃型,市场在外,原料在外。其中,90%的市场在外,以欧洲市场为主,美国市场大约在10%。近年来,欧洲主要市场下调光伏发电补贴,令需求增长放缓,光伏组件价格降幅达四成,是对光伏企业利润造成重创的主要原因。
而美国的“双反”,无疑又给身受重创的光伏行业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样一个两头受制于人的哑铃型产业,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得不让人深思。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近期也发出预警,提出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避免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做财经新闻十余年,笔者已经看多了跟风上马的产业现象,多数从业者也都领教了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魔力”,但跟风仍在进行。
光伏的跟风更是盲目的,没有建立在提高技术、降低成本的角度,不仅要靠政府补贴来发展,成本更是传统发电成本的数倍。
最近在长沙召开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传出消息,到2015年,我国光伏企业的发电成本将下降到0.8元一度。即使到了2015年我们达到这个成本,仍然是目前民用电价的1.5倍左右。
【关键词】光伏发电;问题;技术措施;研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位于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以10(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资源分散、项目容量小、用户类型多样、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
目前国家明确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共13个方案。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点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共8个方案,分布式光伏发电组合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共5个方案。
1.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促进光伏产业发展,10千伏(20千伏)、380伏(220伏)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陆续在全国建成并网运行。虽然这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配置了相应的安全保护自动装置,但是相应的运维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为有源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埋下隐患。
(1)作为新兴产业,受检测设备、检测水平及光伏发电特有的波动性、间隙性特征和部分电能质量超标指标等多方面条件制约,光伏发电项目入网前的测试与评估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2)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规定,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孤岛运行时存在向系统倒送电的安全风险提出了相关技术要求。但是,对投运后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维护责任没有进行具体明确,对由于安全自动装置运维不到位、不能发挥应有功能而引起各类事故的安全责任没有进行具体明确规定。
(3)由于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不可预知性,孤岛运行的电网严重威胁电网设施运维人员已经用户的人身安全;同时,由于主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从而导致孤岛运行电网损坏供电范围内的公共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
(4)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出台,分布式光伏电源发电项目将越来越多,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点将越来越多,尤其是380伏接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该项目具有接入方式简单、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但大多数一线配电运维人员受专业知识限制,对该项目不太熟悉,对广大一线配电生产人员在日常运维、抢修工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2.改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技术措施
(1)修订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规定》,将管理职责章节中明确各级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重点体现在出台各类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参与审查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方案,对接入方案中的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方案和功能等进行审查等。
(2)明确对接入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配电网停电检修施工涉及的停电申请办理流程,特别是涉及380V分布式光伏电站产权分界点开关设备停电操作停电申请办理流程,重点是是否要在停电申请书上反映停电范围内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接入情况。另外,在各类设备操作流程及权限、安全措施设置要求等方面需进行明确。
(3)完善、改进现有防孤岛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及其控制策略,提高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可靠性,降低非计划性孤岛发生几率。分析、研究非计划性孤岛电网运行可能给人身、电网、设备造成的危害以及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根据各类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应对措施、危机处理措施或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4)供电企业和光伏电站均应加强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与光伏项目有关的国家、行业或企业规章制度、方案、标准等知识,学习与光伏设备有关的现场运维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调度管理等知识,取得国家、行业或电力企业颁发的有效工作证件。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贸易摩擦 技术创新
我国光伏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各国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对象。美国于2011年10月率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立案调查,于2012年10月双反终判成立,裁定的反倾销税率高达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欧盟于2012年9月针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由于欧盟占我国光伏出口比例达60%,影响程度大过于美国双反。根据欧盟委员会草案内容,欧盟对我国反倾销临时平均税率可能达47.6%。贸易摩擦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巨大,只有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掌握核心技术、探索新的产品市场,我国光伏产业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及问题
1、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光伏产业刚起步,相关研究尚未深入,因此光伏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这一时期的特点呈现为技术落后、产量小、应用不足。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光伏产业的进步时期。这一时期企业数量增多、电池产量增加、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光伏电池生产和组件加工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大规模的光伏产品远销海外。具体来说,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2007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制造国。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GW,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持续位居全球首位。2010年和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出口产品占其总产量的比值分别为98%和90%,仅有极少部分应用于国内市场。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光伏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极大地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产品需求。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美欧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能、投资过剩的局面敲响了警钟。贸易摩擦带来的沉重打击深刻地揭示出反思光伏产业存在问题的必要性,暴露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
(1)对外依赖性高,国内应用市场狭小。借助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巨大的需求下快速发展壮大。中国光伏产品2011年的出口额为358.21亿美元,其中对欧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6.95%,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共占比达到63%。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额为298.5亿美元,由于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5%。可见,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光伏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重视。2012年中国多晶硅年产能为15.8x104t,约占全球市场当年总供给量的73.28%;光伏组件产能为37GW,占全球市场当年总供给量的90.81%。如此巨大的产能无法全部释放,光伏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据硅业分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6.4x104t,产能利用率仅为40.50%;而光伏组件产量为23GW,产能利用率为62.16%。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我国光伏产业还存在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同质化”。在众多光伏企业中真正拥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2%~3%,缺乏创新力的企业只能采取低价销售策略,从而拉低了行业整体的利润率。
(3)偿债能力差,财务风险高。光伏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稳定、持续的资金供给是产业做强做大的后盾。近年来随着全球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快速下降,光伏产业进入产能扩张期。我国主要的光伏企业,如英利、尚德等纷纷大举扩充产能,以期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在此过程中,这些企业为了快速释放产能,纷纷大规模借贷融资。然而,由于银行业银根收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上市融资困难等因素,光伏行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问题,纷纷出现了债务危机。
二、美欧与中国光伏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1、光伏贸易摩擦的原因
(1)经济原因。欧盟本身也在新能源光伏产业进行补贴,2009年欧盟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国家行动计划”模版,将能效目标和可再生能源落实到各个成员国。在“可再生能源指令”的指导下,欧盟各成员国纷纷以本国法律的形式制定各自的支持性政策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诉讼显然有失公正。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欧洲经济还未摆脱债务危机的影响。为了挽救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欧盟不得不对威胁本联盟产业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加以限制,首先是保证本经济体的产业得以发展,就业得以扩大,经济得以恢复,再来谈贸易自由化。
(2)政治原因。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是各个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能实现能源供应结构调整,确保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就业岗位。新兴能源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双反能够对中国崛起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可见,欧美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护才是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根本原因。
2、贸易摩擦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1)加剧光伏产能过剩。2012年底,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1GW,相对于2011年的27.9GW增长了11%。从近几年来较大的增长波幅来看,光伏应用市场主要在政策驱动下发展,全球装机规模已接近100GW。2012年中国光伏制造的产能/安装量比值为10.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2015年,全球和中国的此数值降到1.7和7.7。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光伏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在价格、利润已经濒临冰点的时候,发生了中欧双方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无疑是对中国光伏产业最致命的一击。
(2)缩窄出口市场。首先,从数量上看,2010年和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分别为1082KW和2100KW,两年的出口量分别为1030KW和1820KW,分别占产量的95.4%和86.7%。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品极大依赖国外市场的事实。其次,从出口额上看,2011年光伏产品出口额358.21亿元中,56.95%为对欧出口,5.7%为对美出口,两者共占出口额的63%。由上述两方面的事实可以得出,欧美市场消化了一半以上的中国光伏产品。因此,贸易摩擦将严重打击支撑中国光伏经济发展的出口市场。
(3)打击就业市场。近年来,在大量民间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光伏企业,同时逐渐吸收了相当规模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问题。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然而,美欧发动的双反调查导致大量中国光伏企业停工停产,数十万工人失业,若该问题解决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则有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4)加速产业整合。产能过剩、行业增速迅速下滑导致众多光伏企业资金链紧张,濒临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倒闭的危险。美欧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自双反调查以来,众多光伏企业难以抵挡压力纷纷停产或倒闭。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有8家企业尚在开工运行,由于大量库存积累,多数企业处在亏损运行的状态。这样严峻的形势势必会加速中国光伏产业的重新整合。
三、中国光伏产业规避对华贸易摩擦的对策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对外部市场依赖、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偿债风险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短期、中期、长期等三个主体层面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规避对华贸易摩擦的对策,以期被相关主体采纳,达到实现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短期积极应诉,积极斡旋
作为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两大贸易经济体,美欧也担心对中国的贸易调查会引发相互之间的贸易大战,从而进一步影响其他领域的贸易活动,对双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为了快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各方都不愿意看到贸易纠纷持续扩散的结果,因此中方应积极与美欧方面谈判,从劳动力和规模经济两方面进行抗辩,证明海外光伏贸易并不存在倾销的事实。
2、中期大力扶持,推进整合
以“双反”案为契机,加速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光伏产业整合。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兼并整合期,应让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发生作用,推动光伏产业的合并重组,从而形成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高效率生产的光伏企业。同时国家要在技术创新上给予支持,做好核心技术的保护工作,提升中国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长期提升技术,扩大规模
缺乏核心技术是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屡遭国外“双反”的根本原因,政府应加大对光伏产业链上游环节的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加强对企业研发工作的支持。企业也应努力改变当前核心技术由国外掌控的局面,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光伏产品大多出口海外,国内市场尚未打开,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仅国内市场就足以消化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增长。因此,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结语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与市场已融为一体,未来将是一个大市场。光伏产业出现的贸易壁垒对各国都不利,合作才能共赢。中欧、中美贸易量之大,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之大,应该容得下双方各自的定位。现如今,贸易摩擦不但搅乱了双方的战略定位,更带来切实的经济损失。美欧需要冷静审视自己的战略意图,及时调整行为方式,重回合作与协商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 刘勇:WTO反倾销协定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辉:中欧贸易摩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李岗、李惠瑛:后危机时代中欧经贸关系[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1.
[4] 郝洁:欧债危机下的中欧贸易摩擦新动向、趋势及应对[J].国际贸易,2012(11).
[5] 邓宗豪:中欧贸易摩擦及其发展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3).
[6] 任丽华: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