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时间:2024-01-08 11:24:59

序论:在您撰写微创手术的益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微创手术的益处

第1篇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1.前言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外科新技术,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以微创、出血量少、患者恢复迅速等优点著称。最近几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对疾病予以治疗。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一共对486例患者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现将该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作如下报告。

2.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6例,患者年龄在17~63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约36.2岁。其中异位妊娠患者127例、子宫肌瘤患者113例、卵巢囊肿患者148例、其他患者98例。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并建立人工气腹,置入手术操作器械开始操作。腹腔镜手术结束后对切口进行缝合,视患者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重视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出院做好院外随访工作,486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顺利,平均住院时间约4天即康复出院[1]。

3.术前术后护理

3.1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目前,患者及其家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认识比较片面,难免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在术前和患者住院期间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患者入院时,热情礼貌接待,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建立医患信任关系。②帮助患者了解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微创、出血量少等,让患者对腹腔镜手术有基本认识、积极配合手术。③部分患者可能在术中转为开腹手术,在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医疗纠纷。④向患者介绍术前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室环境,减少其紧张焦虑感、⑤部分患者在术中可能会切除卵巢、输卵管,导致其减少和丧失受孕机会,护理人员在沟通时应避免涉及敏感问题;部分患者对该手术存在认识误区,医护人员应向其解释术后并不会对夫妻生活产生影响,并提供有关术后性生活资料。

3.2 患者术后常规护理

3.2.1全身麻醉术后护理

首先对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再进行腹腔镜手术,待手术结束患者麻醉完全清醒拔管之后,由医护人员将病人送回至病房,严格执行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使患者去枕平躺8小时,患者头部保持侧偏,目的是为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3.2.2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腹腔镜手术结束后,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变化、脉搏、血压等情况,呼吸为每30分钟1次,一共四次,确定无异常者后改为1小时1次,一共四次;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应加强心电监护,待其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水平才可撤除[2]。

3.2.3患者术后活动护理

患者在腹腔镜手术结束之后,卧床休息8小时左右即可翻身活动,因为腹腔镜手术不同于开腹手术那样剧烈疼痛,这样能减轻患者腹胀等不良症状。鼓励患者尽快自行活动,向患者说明尽快自行活动的重要性,有助于肠道蠕动、减少腹腔肠粘连发生。

3.3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3.1腹腔引流管护理

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需要放置引流管,便于将盆腔内的残留血液、冲洗液等引流至体外,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内出血;将引流管加以固定,放置扭曲、受压和脱落,确保引流管畅通。患者麻醉完全苏醒后,使其保持半卧姿势,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等,并做好记录。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如发现引流袋内部无液体引出时,应在24小时~48小时之后拔除。如发现患者血压持续下降,引流液颜色鲜红等不良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置[3]。

3.3.2 脏器损伤护理

对患者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可能会对脏器造成一定损伤,且多为膀胱、肠管及输尿管的损伤,一般在进行病灶分离时会出现上述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在腹腔镜手术结束后应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耐心倾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各项生理指标,观察脉搏、血压等,诊断有无腹膜刺激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实施抢救。膀胱及输尿管损伤:一般症状是术后尿出血等,可能还伴有发热、腹痛等,需进一步检查,加以确定;肠管损伤:一般症状是持续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肌紧张等,应考虑是否为肠管损伤[4]。

4.小结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解决了以往创伤大、出血多、恢复周期长等难题,减轻患者痛苦、节省医疗成本,此外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腹腔镜手术能尽量减少对内环境的影响,减少术后腹腔粘连。腹腔镜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总结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做好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忠秀、黄勇.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4-317.

[2]邹春华.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3):256-258.

第2篇

【关键词】围手术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视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64―01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视功能甚至致盲的晶状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白内障仍然是致盲的首要原因,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惟一有效方法。主要的手术方式有:囊外摘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吸除术等,这类手术时间较短,多采用局麻的手术方式,手术本身是一个低风险的过程。但是在基层医院因为条件限制多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的方式,我们发现很多老年患者即使进行了成功地手术,有些病例视力恢复往往也不满意。我们认为除了手术时机、方法、晶体选择等因素外,围手术期对患者正确的处理,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8月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 年1 月~ 202 年8 月完成40 例40 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Ⅰ期植入术, 年龄60 岁~ 90 岁, 平均75 岁。男24 例( 24眼) , 女16 例( 16 眼) 。全身一般状况较好者28 例, 伴有其他疾病者12 例。术前常规心电图、胸透、血尿常规、血糖、出凝血时间及肝功能及表面抗原检查未见异常。

1.2 对象 病人术前1 d 住院, 手术时间15分钟, 术后住院2~3 d, 病例随诊3 个月至1 年, 病人手术前后视功能见表1

1.3 方法

1.3.1 集中讲授与个体化指导相结合。集中讲授:入院后集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前知识的学习及指导,对个别理解有问题的患者进行单独辅导。

1.3.2 量化指导与随机指导相结合。量化指导: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完一定的健康教育内容;随机指导:医生根据经验和体会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围手术期指导内容

1.3.2.1 健康教育 通过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年龄相关性被内帐的病因、病理、及手术治疗等基本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有难度的患者可反复多次讲解直到患者及家属掌握了解。

1.3.2.2 心理指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特别是一些文化较低的老年患者往往心理障碍比较重,对手术预后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术前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经常请一些已经做过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与即将手术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手术。

1.3.2.3技能指导 ( 1) 指导病人正确的滴眼药 ( 2) 控制咳嗽或打喷嚏 ( 3) 训练眼球转动

1.3.2.4 饮食指导 术前合理饮食, 防止术后大便干燥, 以免用力排便造成术眼出血或晶体移位等。

1.3.2.5 休息活动 术后避免弯腰低头, 防止咳嗽打喷嚏,以免引起眼内压升高, 致使人工晶体移位。

1.3.2.7视功能训练 弱视训练尤为重要, 术后验光配镜是关键一步, 老年患者一般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屈光不正,特别是手术导致的术原性散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所以说应建议患者佩戴框架眼镜, 矫正残余屈光不正,改善患者视功能。

1.3.3 围手术期管理流程:(1)术前严格筛查(2)术眼清洁(3)术后常规用药及复查,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主要在基层医院开展,因此也使眼内炎的高发成为可能,因此,围手术期管理主要为眼内炎的管理。有研究发现造成眼内感染的致病菌80% 来自患者自身结膜囊及睑缘[1]。术前结膜囊涂片及前房抽取液中最常见的细菌种类为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2] 。Heaven 等[3] 对32 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眼内炎患者的回顾总结中发现,55% 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可见,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来自患者自身结膜囊及睑缘致病菌可进入眼内导致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我们采取的方案是:术眼清洁:在手术前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0min 一次,点术眼,保证术前点药不低于6 次,在进行术前处置过程中给予20g/ L 聚维酮碘溶液(聚维酮碘原液为4. 5 ~5. 5g/ L 有效碘含量)擦洗睑缘并冲洗结膜囊,经严格术前准备可手术者,术前30min 内再次用20g/ L 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及泪道,在手术准备间用聚维酮碘原液术眼手术区消毒[4]3 遍,进入手术间后再消毒3 遍,手术无菌贴膜严密覆盖睑缘及睫毛,手术开始前用20g/ L 碘伏溶液再次冲洗结膜囊。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术眼

2 讨论:

2.1 围手术期指导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是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手术相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手术治疗既是治疗的手段也是一个给患者带来创伤的过程。因此很多老年患者惧怕手术,因此应激反应也会相应增强。所以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指导,对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组病人的结果来看,围手术期指导对病人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如何强调围手术期指导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2.2 基层地区老年患者的卫生意识较差,术前彻底的眼部清洁及术后的正确用药至关重要。因此针对该患者群术后宣教,保持眼部清洁,按时用药极为重要。聚维酮碘对大多数微生物有快速杀灭能力,国外有报道[5]50g/ L 聚维酮碘清洁结膜囊,可以有效地减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复明手术,我们制定严格的围手术期指导与管理流程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病人安全,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Speaker MG,Menikoff JA. Prophylaxis of endophthalmitis with topical povidone-iodine. Ophthalmology 1991;98(12): 1769-1775

[2] Chitkara DK, Manners T, Chapman F, et al. Lack of effect of preoperative norfloxacin on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anterior chamber aspirate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Br J Ophthalmol 1994;78(10): 772-774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19-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小量出血(10ml以内)可经保守治疗痊愈,当出血量大于30ml时,我院神经外科采用了钻颅穿刺引流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并缩短了住院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治疗脑出血患者7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0-70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60例,脑血管畸形6例,颅内动脉瘤4例。

1.2 穿刺方法 经CT定位后,剃除头发,测量定好头皮穿刺点,以龙胆紫棉签作标记,用特制骨钻垂直颅骨钻孔,在特制穿刺针芯引导下插入置管,见有血性液体流出,再注入尿激酶1万U,生理盐水2ml溶解血块,接引流瓶于床头。

2 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20例,偏瘫48例,死亡2例。

3 病情观察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15-30min测1次P,R,BP。若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脉迟且有力,应采取降压措施,以防再出血。每4h测体温1次,并准确记录,如有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3.2 神志的观察 患者神志清醒与否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标志,当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时,则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观察神志的方法有呼唤患者的姓名、针刺皮肤、压迫眶上神经等。

3.3 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若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颅内再出血,有脑疝形成的趋势,若双侧瞳孔缩小多变,对光反射消失,提示有脑干出血,观察瞳孔时,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后立即照射另一侧,并应反复比较。

4 护理

4.1 血压的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脑出血患者多由于血压升高,而颅内压增高,应加压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15-30min滴完效果最好,其他药物应40-60滴/min为宜。并给予高流量吸氧2-4L/min,以改善脑缺氧症状。

4.2 穿刺针及引流管的护理 穿刺部2-3d常规换药1次,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与量的变化。引流瓶平放床头,床头抬高15-30°,注入尿激酶1万U,生理盐水2ml,2次/d,保留4-6h,以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引流管的保留时间一般为3-5d,待复查CT血肿明显减小时即可拔管。

4.3 呼吸道的护理 ①③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差,肺部感染的机会比较多,要重视空气消毒,用84消毒液进行空气喷洒法和紫外线照射消毒法,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并减少陪护人员的探视,必须坚持2次/d的通风换气。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液,昏迷患者应头偏向一侧,有舌后坠现象时应及时将舌拉出,吸痰时先翻身扣背以松动痰液,操作动作应轻柔,适当控制负压,以免损伤气管黏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在吸痰前提高吸氧量,以免缺氧窒息,吸痰要定时彻底,有痰鸣音时随时吸痰,若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或不易吸出时,可用生理盐水10ml,a-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氟美松5mg雾化吸入2次/d,并刺激患者咳嗽,有利于肺膨胀,使P(O2)达到90%以上。吸痰管每次1根,并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4.4 饮食的护理 当患者神志清醒后,应鼓励其早进食,若起病24-48h仍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患者插鼻饲管,每次鼻饲量≤200ml,间隔时间≥2h。每日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饮食,如奶粉、米汤、鸡汤、骨头汤,增强抵抗力,切忌酸、辣、生、冷食物,多食蔬菜。

4.5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①预防口腔感染: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及时消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及痰液,以消除口臭、口垢,促进食欲。②协助翻身、拍背,每2h1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床褥干燥、平整、无皱折,应用充气床垫,并按摩骶尾部,防止糜烂,预防褥疮的发生。③对小便困难者,应持续导尿,鼓励多饮水,应加强会的护理,尿道口周围不应有血迹和分泌物,每日用0.5碘伏棉球从尿道口向外擦洗2次,每次大便后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以免粪便中的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留置尿管3h以上的患者要间断,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如出现脓尿时,应用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膀胱冲洗2次d。

4.6 出院指导 ①恢复期的治疗主要是要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也可以配合针灸、理疗,以促进功能的恢复。②继续控制高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③应定期行体格检查,了解血压情况。

参考文献

[1] 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4.

第4篇

[关键词] 胃癌;胃全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9(b)-0038-03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prognosis of gastric stomach difference resection surgery and part of the stomach after surgery patient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will be in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in 132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partial resection group (76 cases) and resection group (56 cases), partial resection patients taking part of the stomach resection, subtotal resection patients take treatment of gastric resection, and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ventilation,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immunity as well as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Partial resection group ventilation tim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CD4 + / CD8 + and serum albumin were (3.0 ± 0.6) d, (1.3 ± 0.4)d, (6.0 ± 1.1) d, ( 1.5 ± 0.3), (3.1 ± 0.2) g / L, respectively resection patients (3.9 ± 1.2) d, (2.6 ± 1.3)d, (7.9 ± 2.5) d, (1.0 ± 0.1), (3.8 ± 0.4) g/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Gastric resection; Gastrectomy; Prognosis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中国胃癌患者的人数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胃癌治疗的常见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然而采取何种手术术式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争论。Schlatter于1987年首次提出胃癌全切除术,并获得成功,到1943年全世界共有303例患者采取胃癌全切除术,但死亡率达到了40%。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术前术后护理的改善,全胃癌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全胃切除术依然会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体重减退、营养不良等[1]。该院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时的76例胃癌患者实施胃癌部分切除术治疗,同时与采用胃癌全切除术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胃癌部分切除术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住院时实施胃癌部分切除术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作为部分切除组,同时选取采用胃癌全切除术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作为全切除组,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明确,具有手术治疗指征,且入院时生活基本自理,无明显系统性疾病和神经障碍性疾病。部分切除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分布在30~78岁,平均年龄为(55.0±1.7)岁,病程时长为1~12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2.0±1.7)个月,平均肿瘤直径为(4.1±1.0)cm;全切除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分布在25~80岁,平均年龄为(54.8±1.9)岁,病程时长为1~10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2.2±1.9)个月,平均肿瘤直径为(4.3±1.1)cm。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该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在该文研究包括的时间范围内,所有行胃切除术的人员以及技术均未有显著变化。全切除组患者采用根治术胃全切除术治疗,胃切除范围包括全胃以及食管和空肠吻合,同时对邻近淋巴结进行清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实施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胃壁切线离胃癌肿瘤体5 cm位置以及胃癌肿瘤本身,同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以下3种:①手术情况比较,手术情况包括患者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免疫功能,主要是考察患者术后常规实验室检查数据,如T细胞亚群分布和血清白蛋白;③比较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感染、肠梗阻、腹腔感染[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免疫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处理,上述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部分切除组和全切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部分切除组患者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情况均显著优于全切除组(P

2.2 部分切除组和全切除组患者术后胃肠的免疫功能比较

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CD4+/CD8+和血清白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全切除组(P

2.3 部分切除组和全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感染1例、肠梗阻0例、腹腔感染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全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腹腔感染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切除组(χ2=4.5113,P=0.033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在获得及时有效处理后均康复。

3 讨论

胃癌是中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随着大众生活结构的不断改变,胃癌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对胃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无法清楚地阐述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然而多篇文献报道胃癌与遗传因素、癌前病变和地域情况等密切相关[4-6]。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胃癌,患者早期一般情况下未表现出明显症状,一旦因病就诊常常已经发展为中晚期,因此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较差[7]。虽然目前胃癌治疗的常见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然而采取何种手术术式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争论。对胃癌手术治疗术式进行选取时,科室临床医生需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考虑其临床治疗效果,考虑手术本身会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损害以及经济卫生学等。

该院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时的76例胃癌患者实施胃癌部分切除术治疗,同时与采用胃癌全切除术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部分切除组患者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情况均显著优于全切除组(P

综上所述,与胃癌患者实施胃全切除术相比,胃部分切除术有助于减轻患者手术损伤,保证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敬,李若彤,赵智成,等. 胃癌根治切除联合胆囊切除的可行性研究[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1): 40-42.

[2] 曾丽霞,马韵,龙喜带.532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 1465-1467.

[3] 陈凛,马连港,郗洪庆. 不可切除胃癌的转化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16, 54(3): 169-171.

[4] 张斌,姬社青,花亚伟,等. 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近端胃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 28(6): 477-478.

[5] 周晓刚,陈力. 脾脏切除对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研究[J]. 重庆医学,2014,43(11): 1281-1283.

[6] 刘权溢,阮荻行,林灼怡.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手术的对比研究[J]. 现代医院,2011,11(7): 30-32.

[7] 薛英威,于雪峰.近端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29(5): 424-426.

第5篇

关键词:脑肿瘤;抑肽酶;围术期;出血;脑水肿

脑肿瘤切除术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及水肿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据文献报道[1],脑肿瘤手术术后因出血、脑水肿需再次进行开路手术的患者约为4.5%,且死亡率高达20%~32%。目前,临床上对脑肿瘤手术时不仅要求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同时需要尽量减轻脑水肿的发生率。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抑肽酶对减少脑出血及脑水肿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行脑肿瘤手术的84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2.3±8.7)岁;其中垂体瘤11例、胶质瘤30例、脑膜瘤4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抽血化验结果显示血小板功能正常,且术前2w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阿司匹林。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者、造血系统疾病以及合并肝、肾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肿瘤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CT、MRI检查情况给予合适的手术操作方式。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给予林格氏液(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037)静脉滴注,补充血容量。观察组术前12h至术后24h给予林格氏液连续静脉滴注,并在其中加入7×103KIU/kg抑肽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027)。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同肿瘤术中出血情况,出血量计算方法:采用吸收器瓶收集术中出血,术中主要出血量=瓶内液体血红蛋白浓度×总量÷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然后加上吸血纱布的血量即为术中总出血量[2]。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肿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出血量、道格拉斯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肿瘤术中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以及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不同肿瘤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 观察组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及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大部分起源于颅内组织原发性肿瘤。目前,颅内肿瘤治疗的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方案是通过手术切除,但由于脑肿瘤所处的位置具有特殊性,即肿瘤的颅内外具有双重血液供应,同时肿瘤周围容易形成密集环形血管网,导致手术过程中具有较大出血量,且止血较为困难。同时术后由于颅内压力降低引起脑灌注压力增高,大量血液会注入周围低灌注区域,血管由于被麻痹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反应性收缩,导致正常灌注压力下因过度灌注以及血流突破毛细血管床,而发生出血[3]。

抑肽酶是以动物脏器提取的碱性多肽结晶,其能够对多种蛋白酶起到抑制作用,也是纤溶酶原活化素竞争抑制剂,能够直接抑制纤溶酶;并且抑肽酶还能够有效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物及组织溶解酶,舒张血管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保护微循环。抑肽酶对降低脑水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分泌产物及舒血管素活性,使血管扩张及渗出有效坚强;通过抑制组织溶解酶活性,使脑水肿得到有效减轻;通过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而有效减轻血性因素所致的脑血管痉挛,而使得继发性脑水肿得以降低;通过抑制血肿细胞及其有形成分的崩解速度及崩解释放物活性,使得术后脑水肿程度得以间接性减轻[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以及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及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抑肽酶对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脑水肿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脑水肿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简新革.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减少脑肿瘤手术出血及脑水肿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3, 1(34):205.

[2]焦文峰.浅析抑肽酶对脑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19-120.

第6篇

关键词:手脑并用 合作交流 启发点拨

现行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增设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等数学活动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数学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思考、猜测、合作与交流,在学生学习活动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和点拨,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开展数学活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手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案例1】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材,在“图形与证明(二)”一章的最后有一个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活动内容有三项:1.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一个正方形;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等边三角形;3.用纸条折一个正五边形。活动前,让每位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若干张、剪刀、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先按教材上提供的视图折叠、剪裁纸片,再验证它们是否是正方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由于教材分别给出了每种折纸方案的步骤和视图,所以学生操作起来并不困难,难在说理与证明。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在活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手脑并用”,既要动手折叠,同时又要动脑思考;既要动手测量,同时还要动脑验证,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操作,同时理解操作的合理性,才能克服了说理证明的困难。“手脑并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新的发现。

陶行知先生说:“手和脑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要让学生走向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活动课上,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验证。手脑并用,使学生的“外”与“内”和谐,“力”与“心”和谐,“力”能唤“心”,“心”能动“力”,心力合一,才能激发潜能、灵动思维,萌发创造。本活动中,学生创造性地提出与教材不同的5种剪拼方案,说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很快进入一个较佳的学习活动状态,从而学生的潜力被激活,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说“手脑并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合作交流”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案例2】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课的教学中,有两个剪拼活动:(1)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两部分,并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并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要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剪拼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如在活动(1)中,(如图2-l)折痕DE是怎样得到的?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学生也不知道怎样折,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领悟到:要折出中位线DE,就要先折出高AH,再折叠使A与H重合,才能得到折痕DE(如图2-2);在活动(2)中,教材上已经给出了剪拼的视图,学生在活动(1)的基础上,按视图的方法不难得到一种通过剪拼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案(如图2-3);

但是,还有另一种设计方案学生就不容易想到了,此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能否剪拼出一个与中位线和高等边的矩形昵?让学生继续“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又得到了另一种剪拼的方案(如图2-4),同样可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接下来的例1是证明“梯形的中位线性质”,仍然可以用剪拼的方法证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2)的经验基础上,利用手中现成的工具和在活动(1)中剪得的梯形纸片,很快得到另一种证明“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方法(如图2-5)。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根据活动(1)的经验,得到另外一种剪拼的方案(如图2-6),只是证明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合作交流”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较好方式。在本课中,教师把“合作交流”贯穿在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发现、新思想,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讨论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是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个体,按新课程理念,学生应在相互沟通与合作学习中,交流、碰撞、互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共同体产生的学习效果比个体更加丰富而深刻,一个人对知识的感觉和体验是不够的,经过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构建的知识,才有可能趋于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相得益彰,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因此“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总之,在探索性学习活动中,每当学生的思维产生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畅通,为学生的思维走近创新阶段铺平道路。同时“启发点拨”使教师本身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这样,师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就产生了默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异常的灵动、活跃,因此“启发点拨”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

相关医学文献报道,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急腹症,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临床中以积累一定经验及抢救技术,临床效果满意【1】。本研究对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从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50例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也均经临床查体,经过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中年龄为22岁~40岁,患者平均年龄在(21.3±3.8)岁;然后,可以依据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1.3±3.8),患者病程在1-3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1.3±3.8)岁,患者临床病程也为1-3个月,其两组资料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保持呼吸道畅通、输血等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取下腹正中纵形切口,找到异位妊娠病灶切除止血,吸净腹腔积血,并按照常规的要求缝合患者切口,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血等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应用腹腔镜诊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脐缘中长约1cm的纵切口,气腹针穿刺充气,充入CO2气体,使压力维持在12~13mm Hg,气腹形成后,插入腹腔镜,于下腹麦氏点及其左侧相应部位分别置入5mm,5mm的Trocar。可更清晰观察腹腔内出血、粘连等情况,找到异位妊娠病灶,双极电凝并切除止血,吸净腹腔内积血,分离粘连,恢复盆腔正常解剖位置,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用标本袋经脐部取出胚胎组织,术毕。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治疗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满意:对临床治疗满意;一般:患者对治疗基本上满意;不满意: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

分析临床两组患者疗效,对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针对其术中出血量、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进行分析对比,评定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SP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涉及到的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且以P<0.05表示有差异,意义“显著”;P>0.05,差异无意义。

2结果

2.1术后患者临床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很大改善,满意率达到92.0%;对照组满意率68.0%;两组对比存在差异,且(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如下表1所示:

表2两组患者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术后满意度对比

2.2术后治疗效果对比

对于研究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患者在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对比无差异,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数据如下表2中所示:

表2两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效果对比

3讨论

据悉,在临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并且容易造成术后粘连,术后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而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将会取得满意疗效。

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可以降低临床中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2】。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不仅住院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较少,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应用腹腔镜不仅观察到微小病灶,还可以彻底清除患者异位妊娠,在诊断疾病的同时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

腹腔镜手术治疗失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有临床价值【3】。休克型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疗效显著【4】。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盆腹腔干扰小、创伤小、出血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还可以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中副作用较轻,改善临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疗效,提高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治愈率。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临床中发挥有效性,手术视野清晰,及时处理病灶,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手术安全性【5】。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对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成功率,大大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症机率,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明显优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效减轻腹痛,改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治病疗效。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对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可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机体损伤,值得在实际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小川.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05), 392-395

[2]李易美.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108例临床分析 [J].中外医疗, 2011, (30), 25-27

[3]田红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09),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