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11:24:58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计算机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已经运用到了每一个角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大力提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今天,电化教育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艺术设计学科中充分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切实“减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方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1 Photoshop在艺术设计教学上的妙用
我们在Photoshop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它除了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外,对艺术设计教学还具有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它进行迅速有效的示范、讲解、演示,使设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老师用好Photoshop,会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1.1 使艺术设计知识具体化
艺术设计教学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于刚接触美术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以前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加以模仿,远不能适应美术教学的要求。如果用Photoshop进行美术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Photoshop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通过演示,学生了解了绘画的过程顺序,同时也理解了“图层”、“选区”、“三原色光”、“笔触”、“样式”等知识的含义,理解了点、线、面、体的概念,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图库中的一些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在制作的过程中,只要是能想到的,Photoshop都能很好地制作,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使学习知识趣味化
欣赏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传统的艺术设计、现代的艺术设计等,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有了Photoshop,教师就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作品时,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景物,根据讲解需要,打开滤境,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1.3 使学习知识直观化
艺术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好Photoshop,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徒手演示速度慢、效果差的特点,可以使很多设计知识直观而迅速地显现于学生的面前。如一些结构、材料等,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就可以非常直观地利用Photoshop提供的功能把这些知识讲清楚,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2 PowerPoint辅助教学增强艺术设计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总是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采用了PowerPoint辅助教学,为学生酿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使视、听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及悦目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感知活动,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接受信息。例如:在教学《设计动物园门票》这一课时,可以出示大量的各种形态的动物以及对照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了解到设计无处不在。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较好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释疑克难。
3 CAI软件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必要的,所以现代教学模式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最明显和最容易达到这个效果。在教学中,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讲解知识、技能,而往往并不完全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有了多媒体电脑,无论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从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莲花的制作》一课,按备课思路,利用电脑设计了一个CAI软件,制作成动画的过程,充分展示莲花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及画面处理进行定镜显示,连贯运作,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加速了知识技能的掌握。缩短了演示时间,扩充了练习的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概预算;教学
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但是很多毕业的学生无法胜任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工作也是事实。学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专业课的技术应用能力,文章从我校《工程概预算》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出发,通过BIM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1.课程教学现状
《工程概预算》课程知识面广。对学生的建筑构造和图纸的识读能力都要求较高,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由于在校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随时去工地进行实地学习,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空间想象力差,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现状,学校急切希望出现一些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2.BIM技术在我校《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自BIM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以来,大量的BIM软件也得到了推广应用,Autodesk公司、广联达公司、鲁班公司、斯维尔公司也正积极的推出了系列BIM软件,我校自2010年引进了梦龙、英特、广联达、品茗等系列软件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并建立了多个BIM技术实训室。也把BIM技术应用到了辅助教学中。
例如在教师利用教材甚至辅助大量的图片也很难描述马牙槎的形象,但是利用广联达公司开发的BIM土建算量软件打开一个工程就能够很直观的让学生看清楚(如图1)c
在《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中,比如GB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对有柱雨篷的计算规则是“有柱雨篷应按其结构板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建筑面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解释清楚,应用BIM土建算量软件则能够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看到计算范围,如图2中所示雨篷板因为有柱子支危因此雨篷板的建筑面积是1/2雨篷板的面积。
再比如讲到梁的钢筋的计算时,梁的钢筋有左支座钢筋、上部筋、右支座钢筋、和下部筋,应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只能在黑板上画,很难有一个直观的形象,利用BIM钢筋算量软件就能够轻松的让学生看到梁钢筋的排布(如图3)c并且能够根据公式描述(如图4)加深对平法图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平法;钢筋算量
1 引言
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职业院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课程的安排也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规范的出台而迅速调整。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它强调通过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平法,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各设计院也普遍采用了这一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而开设平法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的院校甚少,有些院校也只是在施工技术课程和建筑识图课程中顺便简单介绍,这样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根本看不懂结构施工图,施工、造价、管理就无从下手了,因此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刻不容缓。
2 平法的概述
2.1 平法的概念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 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2.2 平法的优点
通过平面布置图把所有构件整体地一次表达清楚,使结构设计方便、表达准确、全面、数值唯一、易随机修正,提高设计效率;使施工看图、记忆、查找方便,表达顺序与施工一致,利于质检,利于编制预、决算。运用平法制图规则,通过施工人员的识图会审,对平法设计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结构层面构件与标准构造部分翻样,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与数据以及加工大样。
2.3 平法图集的种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用与推广,平法理论已逐步完善,应用也已经普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也已经先后出版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的标准图集,包括: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G101-3(伐形基础)、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必要性
3.1 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钢筋翻样人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结构不断出现,各种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不断出台,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比比皆是,复杂结构十分常见。钢筋涉及的构造知识理论不断丰富,平法规则基本普及,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淘汰,识图、计算和操作难度也不断提高,钢筋工程越来越呈现出相对独立性、复杂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没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和专业训练是不能胜任钢筋翻样工作的。传统的钢筋翻样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行业对钢筋人才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建筑业精细化分工的需要。要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看懂施工图纸,必须开设平法识图的相关课程。
3.2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预算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程量的计算,又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钢筋是一种在工程上用量多,价格高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开设钢筋算量的相关课程,才能使学生胜任岗位工作。
3.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特点与关系所决定
平法,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与传统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相比,读图更困难,平法图集包含的内容多,蕴含的结构设计思想深刻,钢筋的使用部位和种类多,识图、计算复杂。让学生自学或者以讲座培训的方式,是很难达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并且平法识图主要就是要看懂钢筋的布置规则,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又是拿着平法结构施工图去算的,所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关系密切,合二为一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是作者是根据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总结,通过和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交流,结合所从教的陕西省理工学校的实际,同时参考了部分兄弟院校的一般情况所写,旨在把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尽快加入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四单元第二课
笔算乘法
同步练习
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用简便方法计算
61×49=(
)
A
.
2989
B
.
1025
C
.
1566
D
.
9875
2.
(2分)
(2020四上·官渡期末)
每本书35元,小明买了24本。用竖式计算买书花的钱数,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
)。
A
.
买20本的钱数是70元
B
.
买20本书的钱数是700元
C
.
买2本书的钱数是70元
3.
(2分)
大华超市平均每天要用电60度,三月份一共要用电(
)度。
A
.
180
B
.
1800
C
.
1860
4.
(2分)
36×42表示(
)。
A
.
42个36连加的和
B
.
42个36相乘的积
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
5.
(1分)
50×40的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6.
(1分)
锦绣苑小区有12块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都是45平方米.草坪的面积一共是________平方米?
7.
(4分)
直接写得数
300×6=________
4000×2=________
500×2=________
400×9=________
8.
(1分)
一辆自行车要384元,5辆这样的自行车要________元.
三、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8四上·山东月考)
竖式计算
276×15=________ 19×502=________ 860×30=________
612÷36=________ 712÷48=________ 594÷27=________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0.
(5分)
(2018四下·云南月考)
1千克黄豆可出油0.38千克,100千克黄豆可出油多少千克?1000千克黄豆呢?
11.
(5分)
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20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车7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12.
(5分)
一个书架有三层,平均每层有11本书。图书馆里有12个这样的书架,可以放多少本书?
13.
(5分)
看图回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
5-1、
6-1、
7-1、
8-1、
三、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9-1、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0-1、
11-1、
例:一年级有名称为11、12、13的3个班,班级人数不定,全年级共135人。现需对期末数学成绩进行统计,要求:输入学生姓名、班级和成绩;输出年级平均分,并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输出班级平均分,再输出全年级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和平均分,最后输出年级最高分的学生信息。
算法分析:
1.变量b、m、x分别为学生班级、姓名和成绩。
2.变量i为输入次数;变量i1、i2、i3、i4为各班级和90分以上人数;s为年级总分,s1、s2、s3为各班和90分以上总分s4,平均分和总分使用同一变量;变量p和f用于排序。
3.最高分学生信息:分数z1、班级b1、姓名m1。
4.算法设计:
第一步,i=0,i1=0,i2=0,i3=0,i4=0,s1=0,s2=0,s3=0,s4=0,z1,f=0;
第二步,输入班级、姓名、成绩:b、m、x;
第三步,判断变量b,
如b=11,则i1=i1+1,s1=s1+x;否则判断b=12;
如b=12,则i2=i2+1,s2=s2+x;否则确定b=13;
i3=i3+1,s3=s3+x;
第四步,判断x>z1,是则z1=x、b1=13、m1=m,否则执行下步;
第五步,判断x≥90分,是则i4=i4+1,s0=s4+x,否则执行下步
第六步,i=i+1;
第七步,判断i≥135,是则执行下步,否则返回第二步;
第八步,计算均分:s=(s1+s2+s3)/135、s1=s1/i1、s2=s2/i2、s3=s3/i3、s4=s4/i4;
第九步,s1、s2、s3排序:如果s1>s2,则f=0、执行下步;否则p=s1、s1=s2、s2=p、f=1(相邻两个数字交换位置);
第十步,如果s2>s3,执行下步,否则p= s2、s2=s3、s3=p、f=1;
第十一步,检查f=0(f=0时均分按要求顺序排列),是则执行下步,否则返回第九步;
第十二步,输出年级均分s、班级均分s1、s2、s3、90分以上均分s4和人数i4;
第十三步,输出最高分学生信息:z1、m1、b1。
程序代码如下:
i=0: i1=0: i2=0: i3=0: i4=0: z1=0:
s=0: s1=0: s2=0: s3=0: s4=0: f=0
WHILEi
INPUT “b,m,x=”; b,m,x
IF b=“11” THEN
i1=i1+1:s1=s1+x:s=s+x
ELSE
IF b=“12” THEN
i2=i2+1:s2=s2+x:s=s+x
ELSE
i3=i3+1: s3=s3+x: s=s+x
ENDIF
ENDIF
IF x>z1 THEN
z1=x:b1=b:m1=m
ENDIF
IF x>=90 THEN
i4=i4+1:s4=s4+x
ENDIF
i=i+1
WEND
s=(s1+s2+s3)/135:s1=s1/i1:s2=s2/i2:s3=s3/i3:s4=s4/i4
DO
IF s1>s2 THEN
f=0
ELSE
p=s1:s1=s2:s2=p:f=1
ENDIF
IF s2
p=s2:s2=s3:s3=p:f=1
ENDIF
LOOP UNTILL f=0
PRINT“年级均分”,s;“11班”,s1;“12班”,s2;“13班”,s3;“90分以上人数”,i4;“均分”,s4
PRINT最高分学生:“班级”,b1;“姓名”,m1;“成绩”,z1
END
程序框图如下:
结语:
本题有3个难点,一是计算平均成绩的同时,还要统计最高分等数据,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循环结构、条件结构的嵌套等算法设计技巧和最大值、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二是要对平均分排序,这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处用一个直到型循环实现排序,循环结构比顺序结构的排序算法有诸多优点,如算法通用性好,程序逻辑更清晰、代码更简练、可读性更强,同学们可通过一个5、6个数字的排序算法设计体会其思想,尤其是体会其中变量f的应用;三是本题算法层次多、逻辑较复杂,如何通过程序框图清晰体现算法思想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全班口答):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做,4名同学板演.
(二)指导探究:
1.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一位数乘法)
2.师生共探讨的算理算法.
(1)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算式,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样计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
a.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还有可能得612……等等,让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把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b.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先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讨论得92或612的同学答案对不对,然后让得72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可能)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60加上12得72.所以.
教师板书过程:
(可能)生2:,,所以(教师板书)因为
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的积.
(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师板书:
(可能)生4: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千位上的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
教师板书:
c.这时4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4种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时大家把共同的学习目标转向笔算竖式.
d.操作演示:
师:那么个位满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呢?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出示小棒图。
师:现在图中应该有几捆?为什么是7捆?
生:因为原来有6捆小棒,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进上来的1捆,共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来的1.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粉笔写)
3.尝试练习.
教师出示,同座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
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
4.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1)教师出示例4,
(2)全班动手试做:
(3)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重点提问:90乘4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4)反馈练习:
(5)观察对比:
师问:例4与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
反馈共同归纳:
相同点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都从个位乘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不同点:例3被乘数是两位,例4被乘数是3位;例3在计算时是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4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6)师生共同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先由学生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总结出: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2.改错练习: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法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笔算乘法(一)
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5分)
1.
(4分)
(2018三下·云南期中)
120的4倍是________ 120是________的4倍
120是4的________倍
________是4的15倍
2.
(6分)
(2019三上·兴化期中)
在横线里填“>”“
206×5________1000 6千克________6000克
102×7________201×7
13×5________31×5 700克________7千克
110×3×3________9×110
3.
(3分)
计算下面各题。
57×7=________ 69×5= ________ 78×9=________
4.
(2分)
97名学生去公园,每张门票3元,老师带300元钱够吗?________(填“够”或“不够”).400元最多可以买________张这个公园的门票.
二、判断题。
(共4题;共12分)
5.
(6分)
判断对错:
(1)
(2)
(3)
6.
(2分)
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只能是两位数。
7.
(2分)
(2019三上·潍坊期中)
因数中间有0,积的末尾一定有0。(
)
8.
(2分)
(2018三上·九台期中)
24×3就是3个20加上3个4.(
)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
(2019三上·龙华)
笑笑每月能攒零花钱120元,一台学习机580元,笑笑至少要攒(
)个月的零花钱才够买一台学习机。
A
.
4
B
.
5
C
.
6
10.
(2分)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从(
)乘起。
A
.
十位
B
.
个位
C
.
百位
11.
(2分)
18×4=(
)
A
.
43
B
.
72
C
.
900
D
.
240
12.
(2分)
38×7=(
)
A
.
276
B
.
266
C
.
366
D
.
176
四、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
13.
(5分)
387加上528与7的积,和是多少?
14.
(5分)
412的2倍是多少?
15.
(10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某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平均有42人。
(1)
该校一共有多少人?
(2)
三年级的同学要去春游,租4辆准乘45人的客车,够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5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12分)
5-1、
6-1、
7-1、
8-1、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1、
10-1、
11-1、
12-1、
四、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
13-1、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