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7 16:31:51
序论:在您撰写对学校管理的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建议
一、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教育规模急剧扩大。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57万人,是2001年的2.5倍,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问题学生比例增多,许多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日益增多的诱惑时,表现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很少主动关心,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这就使得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改变原来简单化的规制管理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的规则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管理人员来承担学生管理事务。当今,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到来,学校管理更加专业化,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将成为学校管理阶层的主体。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呼唤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现状
(一)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严重
高等学校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在这一理念影响下,高校对从事教学与科研的人员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引进人才的学历要求。由于包括学生管理人员在内的行政管理队伍从事的工作专业技术性较弱,导致对人才引进的要求及日常培训和管理都明显落后于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只要求他们能按时完成各项事务性工作,按章办事即可。
(二)人员流动频繁使学生管理岗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由于高校对学生管理人员重视不够,而学生管理工作又确实繁杂,加上薪资待遇较低,并在学生口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明显受到限制,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转向教学岗位或其他行政岗位或离职,很难长期做下去;一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对学生管理工作热情不高,时刻想着以学生管理工作为跳板进入其他行政管理岗位或教学岗位,不能深入钻研本职工作,在工作时即不能保证工作质量,也造成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高流动性;由于没有建立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工作仍只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升迁机会少,出口小,导致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今后发展前景不乐观,不能在岗位上稳定下去。
(三)盲目追求高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扩大,高校相对稳定的工作也吸引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充实学生管理队伍。很多学校在招收辅导员时也开始要求研究生学历,并在第一学历等方面进行限制,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学历层次。但是,学生管理工作与一般技术性工作不同,它要求管理者在思想政治素质、人际关系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和长期历练。一些高学历学生管理人员由于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甚至没有做过学生干部工作,在工作中难以有效处理好相关问题。
(四)培训机制不完善
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门培训。由于每天忙碌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只是凭着良好愿望和有限经验进行管理,甚至采取古老的师傅带徒弟办法进行“传、帮、带”。而由于对学生工作管理认识不到位,学校也缺少这方面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或者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他们不能及时接触与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五)缺乏激励机制
由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软性指标,很难具体考核,加之其他日常工作琐碎、复杂,很难量化考察。这种缺乏全面、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情况,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工作质量逐渐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推进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几点建议
(一)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
针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当前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的途径有:一是加强学生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化建设,二是确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道德,三是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体制,四是严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包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职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和监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新酬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等一整套高校形式工作管理制度。
(二)创新人才选用机制
高校应通过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建立以公平竞争、择优支持、动态调整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深化学生管理人员的任用制度改革,形成以推进学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为重点,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对不能胜任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校内转岗、待岗培训或解除聘用合同,同时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市场取向,拓宽选人视野,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人才的力度,努力创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流动、开放的选聘机制。
用科学的态度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分析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努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与人才结构的改善,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为和谐校园建设及高校的整体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保障学校教学、行政办公、生活后勤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全面规范和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对于维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学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相关人员职责不清、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极大影响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亟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如何管好、用好、用活固定资产已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是基建资产游离大账。目前,对中小学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是以办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手续为时间点。但由于基本建设周期较长、工程手续复杂等多种原因,导致项目建成使用与资产入账时间不一致。不少已进入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手续。因此,形成了事实上的账外资产,使得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负债不清,监管不力。
二是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实务操作中,不少学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长期保持不变,未计提折旧。按一般常识,一项固定资产购入后,其价值会随着使用、磨损、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逐渐磨损、减损。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历史成本早已不相对称。因而,固定资产账面值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及现值。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是固定资产划分有误。目前在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财产物资与固定资产两不分的状况。有的是不应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列入,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如将部分低值易耗品纳入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有的则是把应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不列入,如学校房舍的装修、改造,投入多,已超维修工程界线,按规定应增加为固定资产,学校去将此视作维修工程直接列支。
二、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要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建议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参照政府采购目录,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把学校固定资产分类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采用权责发生制,按照相关要求,分资产类别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计提累计折旧,确保固定资产的净值真实、准确;固定资产折旧采用按照不同类别资产对应的折旧年限进行会计处理;基建账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单位“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是要严格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在实务操作中,要具体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划分标准。凡是使用时间不到一年或容易损耗(如玻璃制品)的物品都为低值易耗品。凡是以学校名义购置的、自制的、接受捐赠的、接受调拨的财物,符合固定资产计价要求的,都应列为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建议增加“低值易耗品”和“教学用品”两个科目,“低值易耗品”科目主要用以核算中小学校的各种材料物资,如燃料、大宗办公用品等各种低值易耗品;“教学用品”科目主要用以专门核算教学用品等消耗物资。
三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关制度。对于中小学学校资产管理,应以实现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为目标,以“政府统筹谋划,财政精细管理,部门有效使用”的思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流程,明确责任、考核评价,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校管理制度,构建起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管理的资产管理体系。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和责任人。中小学校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单位,单位负责人承担主体责体。中小学校分管后勤的领导承担具体责任,中小学校财务人员承担监督责任,中小学校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绩效管理考核考评之中。要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入库、交接、清理等制度,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报废处理制度等。要从严把关,从严程管理,从严监督,切实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重复购置、闲置浪费。要把好“三关”,即采购关、验收关、保管关。固定资产入库必须由采购员、保管员、使用单位三方当场验收,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以劣当优,以假当真,确保入库的是优质固定资产。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总之,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稳健保值增值也是值得中小学资产负责人深思的课题,学校资产管理牵涉面大,使用者的特殊性导致管理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我相信,只要大家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工作上进一步创新,行动上进一步务实,一定能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这篇大文章,确保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性,活力性。建立健全并执行资产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损失赔偿和资产统计的报告制度,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通过资产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逐步将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12-01
一、现行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目前大都实行“三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地方高校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办学经验不足,与部署、省属重点大学等差距还很大,学校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校―院―系三级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模式。目前学校实行的一般是校―院或系二级管理模式,系、部的教学工作主要由教研室完成。学校的运作效率不高,大量工作主要依靠教研室来完成,对系、部作用意义认识不够,积极性调动不足。
二、目前地方高校管理工作的现状
(1)高等学校在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下,内部一般存在四种管理工作,即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目前地方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育教学,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教学质量是其发展的生命线, 良好有序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也是地方高师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所在,所以目前学校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其他管理工作都为教学服务。
(2)地方高校当前一般都能认真开展教研室的组织建设及制度建设,推动教学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按照本部门专业、课程、学科的现状及相关规定,积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促进课程的优化。配合教务部门做好本部门重点学科、专业、课程的申报、建设。同时,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依据相关条例、法令、文件、决定以及校、系(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材料按时间先后、分门类、整理装订、保存,为教学改革或总结和评估提供依据和参考。
(3)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地方高校特别重视学风建设,在目前实行的校、系(部)二级管理制度下,采取“校、系(部)共同抓,教师人人管”,责任到单位、到人的做法,并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同时组织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学情况汇报交流会、教学管理座谈会、教学工作现场会等来推动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学校的学习风气比较好。
三、管理难点
(1)高校的内部管理应依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来安排,同时如何利用好管理职能和管理策略是地方高校的办学难点。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地方高校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在短期内很难向三级管理模式过渡。所以,地方高校必须正视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适时采取对策,加强和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寻找一种适合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
(2)地方高校一般地处非中心城市,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还不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建立起兼顾效益、效率与质量的管理体系。此外,学校管理秩序的不具体性所表现出的区域和时效性等差异,使得新的管理模式和学校实际运行秩序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三级管理模式在地方高校实际管理中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3)近几年来,面对高校办学资源紧张等问题,财政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高校办学的实际需求,这就严重威胁到一些规模小,教学环境与资源薄弱的高校。对于一些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例如地方高校,这些问题都给教学管理的改革增加了难度。
四、建议
(一)管理要注重方法,同时也要兼顾利弊
采用适宜的管理方案是高校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这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与办学效率的切实提高。此外,好的方法可以促进发展,但是也要依据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追求。既然实行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那么就应在此基础上改进教研室的工作职能,提高教研室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并积极配合好学校和系部的工作,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改革方案。
(二)准确把握定位,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也是知识创新的场所,要克服盲目竞争和急功近利的倾向,把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与教育质量统一起来,把好新生入学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检查课堂教学效果,促使教师互相学习,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管理向科学化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学教育要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制度结合,教育与育人结合。
(三)树立“以人为本”和“理念变革”的管理思想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高校“三级管理”的建设与创新,做到服务好教师队伍、保持教育方法的先进性和前沿性,以及重视学校管理体系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校管理 奖罚制度 思考
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学校管理必须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但从制度本身及执行情况上看,不尽如人意,甚至给学校的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奖惩制度的制定与管理者认识之间存在着差距;奖惩制度的严肃性与执行不力之间的矛盾;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层工作时效的不同步。
鉴于此,我对学校内部管理和奖惩制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纠正认识,以人为本,调查研究,确立制度。
教师是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情感的群体,绝大多数都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尽职尽责。教师的荣辱感普遍较强,地位的低下与维护其人格的完整性之间常产生矛盾,促使其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尤其渴望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心理上处在一种下意识的亢奋和敏感状态,个别教师甚至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极容易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在外人看来,就是“书生气太浓”,心理学上叫反常的“孩童心理”。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从全体着眼,充分认识教师的人格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制定各类制度的时候,本着约束少数,惩罚个别,鼓励大多数的原则,绝不能把制度当作“紧箍咒”,打算套在每个教师头上,然后不分邪正,只顾去念“咒”,这样做,便是人为地把自己和教师摆在了对立的位置。
学校管理者还必须认识到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不是机关公务员,干满点就能完事,他们在下班后仍想着或干着其分内的工作;教师也不是工人,完成工件,验收合格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学生的差异,评价的偏倾,往往使他们的劳动得不到显示,得不到认可,更别说等量的报酬了。在两难的境地中,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管理的根本也正在“知心”,所以,管理者必须及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制定和完善各类奖惩制度的必备的主要依据。
二.抓大放小,理顺关系,改变作风,落实制度。
提倡领导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不是说事无巨细,样样过手。在具体事务上,必须权责分明,即使是校级领导,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侵权”行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须则事不成。”学校上层者如果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都要过堂定案反倒把事情弄得棘手,甚至因为权责不明而引起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推诿怨忿。校长是设计师,不是修鞋匠,要注重人、财、物的宏观调控,抓大放小,多给以指导,做好思想工作,注意消除磨擦,化解矛盾,理顺工作关系。关系顺畅,制度才能顺利地落实。
三.统一尺度,公正合理,以奖为主,完善制度。
完善制度,一要精简其类型和数量,二要使制度本身条目清楚、科学规范、易于操作。而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或验收工作时,很多学校便搬出数目不少的新旧制度,并把它作为“实绩”对照汇报工作;一个小小的学校,制度文件多达几十上百种,厚达尺余,并为之而沾沾自喜,不是很可笑吗?如果旧的不忍丢,新的又连连出台,那学校不就成了生产制度的工厂了吗?整个学校滥在制度里边,连执行者也搞不清楚的时候,这么多的制度还不是一纸空文吗?其实,好些学校的不少制度已是名存实亡,不是与实不符,就是执行不下去。再加上有些制度条目繁复、细则累赘、软项目太多、很难避免的交叉重复或冲突,以致往往正在操作中,却又只好停下来修改,越涂越黑,重蹈覆辙,犯了对人对事的错误。学校制度的这些特点与弊端,致使在操作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公正合理,随意性、主观性在有时是显而易见的。在有些时候,依据制度评判的结果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一线的走下线,二线的走中线,领导走上线;班主任干得多,“失误”多,受重罚,只代课的扣质量,受轻罚,不代课的吃软(项目)不吃硬(项目),平安无事,一不小心还捞个先进当一当;其结果只能是“促进”了少数,挫伤了大多数的积极性。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而处罚制度只能是学校管理的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学校管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管理,决不能简单套用其它行业的管理办法。这制度必须要科学规范、简便易行,要符合法规,着眼实际,切实保护、鼓励教师的合法行为,不管是制定,还是修定完善,必须要围绕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中心;力求使其公正合理,以奖为主,鼓励大多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高付出的年轻教师。
四.“敢”字当头,率先示范,发扬民主,维护制度。
【关键词】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一方面,随着职业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积极改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以适应扩招政策;另外一方面,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势,就需要不断的迎合市场人才需求,而这也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来讲,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势在必行。
一、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概况
1.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含义
不同于其他同类高等教育一样,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是指在遵循职业高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对于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应该尊重自身职业高校的特点,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高校教育的职业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二,高职教学生源质量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比较薄弱,这是高职教学的基础;其三,职业高校教学体制落后,教材老化,管理严重落后,教学环境不完善。
二、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1.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于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的调查发现,很多职业高校在此方面存在大量的漏洞。具体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对于教学活动干预过多,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造成教学管理质量不断下降;其二,职业高校各个系别和专业教学管理人员难以依据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去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去;其三,教学管理一味的发号施令,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难以形成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2.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过关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学管理人员去进行统筹规划,以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效用。但是实际上,很多的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者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以更加强硬的手段去实现管控,而不是如何以服务的观念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其一,不懂得教学管理是一个关联的过程,需要各个部分,各个成员相互沟通合作;其二,不懂得教学管理是服务的过程,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其三,不懂得教学管理是创新的过程,需要积极进行探索和阐释。
3.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其在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的失误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二,过于重视理论基础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也就是说,高职教学培养目标在于实现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高校在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难以结合市场需求培养理论和技术兼备的人才。
4.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职业性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很大困扰的同时,也使得职业高校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其二,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不足,难以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的不协调的情况;其三,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缺失,难以处理好旧知识体系和新技术动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多课程僵化的情况。
三、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从校,系,专业,班级四个层次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为开展各项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打下组织基础;其次,以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为主体,形成权威的教学改革小组,针对于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自身职业高校的现实情况,制定有效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再者,积极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去促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2.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才的素质
首先,严格控制教学管理人才的选拔和聘用过程,以便保证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其资质,经验,技能尽心全方面的考核之后,才能够进行聘用;其次,积极组织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技巧学习培训,以考察,留学的方式去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以最大化的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最后,注重强化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得其在教学管理方面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进取,实现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确定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企业在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确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所设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其二,不断提高自身研究市场的能力,实时的依据市场对于相关专业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善,以保证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时性;其三,切实在教学管理过程各种,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保证以培养理论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4.科学设置职高课程教学体系
其一,始终以职业性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引导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开展全面的技能学习,为其未来的职业做好打算;其二,切实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健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综合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三,积极鼓励教学主体去接触最先进的行业信息,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融合,以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束语
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好与坏,将关系到职业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以切实的措施去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l0(1):58-59
[2]秦彩宁.浅析知识管理对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的促进[J].交通职业教育,2009(4):24-27
关键词: 大学生; 管理; 时间;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14-01
一、在校大学生管理时间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有超过九成的同学早上是在学校规定的起床时间以后起床,甚至这其中一小部分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会在午饭时间或更晚起床,而晚上没课选择去主动晚自习的人仅为三成。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进入大学以来的时间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安排。早上容易睡懒觉,不仅没有充分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反而养成了少吃或没吃早饭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身体健康。进入大学,学校、老师的外在压力逐渐减少,很少学校设有固定的晚自习时间或强制晚自习的规定。这给了大家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时机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却更像脱缰之马,对自己的时间没有很好的安排,浪费宝贵的青春,人生资本最重要的积累阶段竟成了颓废的开端。高达七成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还不如高中时代充实,其实主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安排。
二、大学生如何合理管理时间
(一)结合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1. 确立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工具,它是意义和行动之间的桥梁,使理想能扎根于实际之中。而学业的最终目标是由一个个短期目标而成的。有很多学生经常是“放眼于未来”而不“着手于现在”。当然,广泛的学业目标也有用,因为它有整体的观点,可以解放想象力,帮助我们探究所有可能的选择。所以,要将二者合理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2. 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依特定目标而不是依程序和规定来思考。制定特定的目标,以及支配时间去做最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活动,是求得高效率的要诀。对于所制定的目标可以用稳定的进度进行,而不必在最后时刻拼命地赶工。对于自己所制定的完成目标的期限,要持尊重态度,如果养成了拖延限期的习惯,期限就会失去功效。所以,当目标活动被影响时,一定要抵制外界因素的“诱惑”。每一天,认真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按照既定目标开始行动,会发现自己开始有目的,而不是毫无目标地四处瞎摸。
(二)结合目标制定计划表
1. 有效制定计划表。既然合理地利用时间可以增进学习效率,就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制订一个可行的、适宜自己的待办计划表。
(1)在睡觉之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好办法,可以安稳入睡,不会满脑子胡思乱想。第二天做起事情就不会毫无头绪。(2)适时检查计划表,有助于计划的安排和完成。(3)限定计划数目。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地调整,使自己处于一个协调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既可完成既定计划,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2. 推进计划。(1)合理分配精力。先用心做计划中最重要的事情,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那些较不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自我控制时间,并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让你的有效时间为琐事所占据。另外,要对每天、每周、每月的时间进行分配,以便能够巧妙地处理许多同时进行的计划。(2)“一鼓作气”。心智的持续专注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如果无法一次完成一件事情,那么最好毫无间断地把大部分的事情做好,并把剩下的事情集中在一起,直到做完为止。(3)排除干扰。这是很多同学难以做到的。在娱乐与学习冲突时会很矛盾。选择你应该做的主要事情,有第一次的克服,就会有第二次的胜利,以后就会毫不犹豫。这就是所谓的自制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中积累的。(4)密切注意计划的进展情况。越密切地关注自己的进展,进展就越大。建议同学们最好把每天做的事情最好能罗列在本子上,这样以后就会注意减少没必要的事情,从而“挤”出更多的时间。
(三)立即行动
把握住今天,就要抓紧现在。“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起点。“现在”的重要性还在于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加珍贵。对于时间,只能从现在去掌握它。认真地去完成每天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计划在今天做的事放在明天,不要拖延到最后一刻,及早动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资料,提早打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合理管理时间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条理与节奏
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行动,养成快速的节奏,不仅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印象,而且也是健康的表现。对于时间过剩,关键在于控制时间过剩并及时使它向有利方面转化。并且在生活规律上应该养成有系统的习惯。在适合自己的时间里处理好事情,那就需要掌握自己最有效的时间。状态在巅峰时,做些主要的事情;处于低潮时,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但要尽量避免生活步调混乱,那样脑筋就会变得不灵活。
(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效益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学会利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效率高者,便是竞争中的强者、胜者。反之,则是弱者、败者。古语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学会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时间利用率,是自己学有所长的一个重要方法。另外要注意把握和利用零碎时间。在短期内也许没有明显的感觉,但经年累日,将会有惊人的收获。同时,使时间增加效益要有坚守的原则,做事情的方法应因时因地而变,防止计划被经常性打断;充分利用好黄金时间,根据实际灵活改变已定的计划;制定一个日常学习的定额,不要翻来覆去地检查每一件事情,舍弃不必要的个人外事活动,妥善安排好时间。
(三)学会休息
不要忘记休息。不论面对如何要紧的事情,一旦发现自己疲倦了,就应该停止,进行必要的休息,让紧绷的身心得到喘息的机会,因为,若明知自己的体力极限已至,却还勉强自己继续工作,除了会陷入工作的低潮之外,对自己也无益处。但是休息也绝不是要你放肆的放松自己,建议可以在走廊散步,做些简单的身体运动等,如果环境不允许,不如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讯息,最好停下来,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功能,这是明智之举。
四、结语
大学生合理的管理时间归根结底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性格的塑造,习惯和性格是人们稳定品格的外在表现,一个良好的习惯是你一生中最可贵的财富,一种品格决定一种命运。同学们应该明白的是,行动才能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惟一保障。当火车在静止不动时,在它的驱动轮前面放一块小小的木头,就使它永远停滞在铁轨之上,而同样的火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前进时,却能洞穿近两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这就是“动力”,请现在就拿出行动的勇气,冲破介于你与目标之间的种种阻碍与难关吧。
参考文献:
[1] 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9).
一、县、乡学校校医室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学校是各种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干预的重点场所,也是进行国民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可是,现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医室建设和校医队伍的配备,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不少学校既无校医室又无校医;有的学校虽有校医,但无工作室;有的学校有人有室,但建设与管理滞后,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县、乡学校校医室的建设与管理是目前现代学校建设中比较薄弱的一项。
以笔者所在的武定县为例,该县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27万余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在校学生4万多人,教职员工近3 000人,规模在6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有19所。但是,目前配备有校医并建有校医室的只有武定一中、武定民族中学和县幼儿园,而包括县直属的近城小学和县职业中学在内的其他学校都没有配备校医。位于农村乡镇的13所规模在6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从未配备过专职校医,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多半由总务处或德育室负责。
已配备有校医的3所学校校医室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武定民族中学拥有2 700多名在校学生,在世界宣明会的资助下,于2008年才建起了现有的3间砖混结构的校医室,但里面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配备少而简单,全校也只有一名校医。而武定一中的校医室还是由上世纪50年代就建盖的教室改造而成的。并且,两所学校的校医在传染病监控、学生常见病的应急处理等校园卫生及保健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等现象。
二、加强县、乡学校校医室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要加强县乡学校校医室建设与管理,必须做到政策落实到位、管理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
1 政策落实到位
(1)国务院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学生人数的600:1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保健教师”。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各级人民政府争取校医专职人员编制。各级人事编制机构部门要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对规模在600人以上的农村中小学配足配齐专职校医,不足600人规模的个别特殊学校至少也要配备保健人员。
(2)学校校医室也是一个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要求,须经当地县级卫生行政机构登记,并核发医疗机构许可证,由具备医师资格的校医在本机构注册登记后,开展相应的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学校校医室核办医疗机构许可证,为专职校医的培训、进修以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晋升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3)各级发改、财政、住建和教育等部门要把校医室硬件建设列入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和现代学校建设内容之一。
(4)学校校医室的医疗器械设备等的配置应列为教育发展规划项目,并按规范化、标准化配置。
2 管理措施到位
(1)学校校医室是学校的一个部门,应当把它纳入学校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使校医不仅有岗位,还要有事可做。不能把学校校医室当做是摆设,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甚至把校医当做学校勤杂工来使用。学校校医室主要是为学生服务,在开展医疗卫生救治和保健业务时,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2)卫生主管部门要把学校校医室和校医的管理纳入正常的业务管理范围,经常深入学校加强对校医室的督查和指导,加强对专职校医人员的培训、进修提高和职称晋升的管理和服务,使专职校医人员有盼头有奔头,不要使校医功能逐步萎缩。
(3)健全校医工作和管理体制,使之成为学校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校医的主要职责除了承担学校日常的寻医问药职能外,更重要的是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登记,做好因患传染病休退学学生的记录和档案。校医室每年都要为在校学生建立完整的《学校卫生档案》,并上交卫生、教育部门,还要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