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6 17:04:05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媒体的好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这剧情颇有“墙倒众人推”的味道了,在高举“保护版权”大旗的论者看来,算是罪有应得吧。但事实上,放在新旧媒体多年博弈的大背景下,今日头条的面目,并非是那么黑白分明的。
版权之争
关于今日头条侵权与否的争论,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十多年前新媒体(门户网站)与传统媒体之争。那一次的焦点也是版权,最后结局是传统媒体稍微让步,新媒体给了一些大型传统媒体集团一点微不足道的版权费,其他则是以一纸“战略合作协议”免费获得授权。一边是日活跃用户数千万的新传播渠道,另一边是大大小小难以形成合力的纸媒,前者的谈判优势是明显的。
今日头条与当年的门户网站一样,也是顺应了技术进步的潮流,它以“个性化新闻推荐”为卖点搭建了新传播渠道,而传播渠道似乎比内容生产更具商业价值。这个逻辑,跟十多年前是差不多的,所以今日头条的形象也是一体两面,既是“侵权者”,又是“革新者”。它在竞争中的优势在于,以互联网的便利性吸引大量用户,既节约了成本,又可吸引广告商。对于用户导向型的媒体行业而言,今日头条的做法是创新性的。这种模式下,今日头条吸引了1.2亿激活用户,4000万月活跃用户,广告收入迅猛增长(尚不足以覆盖成本)。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被维权”的门户网站,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维权方。发展壮大之后,门户网站已经开始生产原创内容,比如前几个月的“文章出轨”事件,就是由搜狐娱乐曝出的独家视频。由于原创内容成本很高,所以,面对“转码媒体的内容”而不付钱的今日头条时,他们与传统媒体站在同一阵营。而且门户网站和许多传统媒体一样,也搭建了各自的新闻客户端,在流量为王的游戏里,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早已是竞争关系。
生命周期
至于为传统媒体抱打不平的小伙伴,也是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毕竟原创内容的成本很高,包括人力、物力的支出等,况且传统媒体已遭到新媒体的冲击,发行量锐减是普遍情况,关门大吉的也不在话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今日头条耍了点小滑头,借传统媒体的原创内容过桥,吸引大量用户抢走流量不止,还估价5亿美元,折回来可是裸的30多亿人民币,这让作为原料提供者的传统媒体情何以堪。简而言之,就是今日头条拿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获得了比原有主人更大的盈利,却未分摊给内容生产者任何好处。就算今日头条的渠道再怎么牛,还是得依靠内容吸引用户,用户得关心这原创内容,才会使用你。
那么今日头条的产品质量如何?创始人张一鸣一再强调:今日头条是“机器抓取”,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消息。可是有群众反映,“精准”推荐并不十分精准。一位典型的互联网相关微博的用户王斌用自己微博登录后,发现推送的惊人是明星、八卦、内容。张一鸣也曾表示,要精准推送,用户得使用40天,才能够分析出喜恶,这样的时间或许会太久而导致用户卸载应用。可见,传说中的独家精准推荐页没有那么神。
另外,今日头条有着明显的可替代性和对平台的过分依赖性。今日头条号称“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一款不生产内容的应用,可替代性实在强,因为转载大家都会,没有独家性价值。今日头条没想过版权成本,规避官司,折衷寻求合作。这不是第一家企图依靠自己的庞大用户量吸引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了,四大门户已经在做这样的事,而且他们的用户群体更趋向稳定,还有大量独家内容,比如说前几个月的“文章出轨”事件,就是首先由腾讯率先曝光独家视频。
亡羊补牢
然而,网络信息这种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强势,也不免导致传统媒体不适当地对微博上的一些琐屑信息做出回应。
比如2012年11月16日南方都市报社论版上“街谈”栏目,发表《垂绳购物的好处》就是对一则流传颇广的视频《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女生用长绳取外卖》及其在网上引发的争议做出“亦庄亦谐”的回应。
按作者的说法,“说实在,我觉得此事挺无聊的,特别是不待见(对)这些女生创意购外卖的批评,游移在毫无娱乐精神和娱乐过度两端。也就是说,闲言碎语太晃悠,我根本拿不准。”
——这其实正是这类社交网络的一个特点,本来无关宏旨,严肃媒体不一定要跟着议论这种事。但是,作者提笔写文的理由竟然是:“忽然记起先贤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考虑到无益之事中似乎也可包括无聊,同时,毕竟闲着也就闲着,化无聊为有聊倒也无妨。”
这就让笔者觉得有点问题了:难道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言论版这种资源有限的公共意见平台,竟然已经“宽敞”到可以发表“无聊”的闲文了吗?
南方都市报的社论版上的“街谈”栏目,我一直比较欣赏,因为其文笔生动有趣,尤其是与主题严肃的两篇社论放在一个版面上,在阅读上起到一种调节作用。但我更是因为其与社论版相适应的强烈的批判精神而欣赏它。它不仅有着生动的“民间语态”(其实更多的是“网络语态”),而且有着民间的(也是网络的)批判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上一个世纪80年代的杂文精神在网络时代的重生,那个时代由少数文人写作的杂文,在被“时评”的兴盛挤出传统报纸版面之后,又在“全民写作网文”的时代重新回来了。比如,2009年12月2日的《二百个受伤城管VS两三个被打小贩》——辛辣嘲讽广州市城管委一位官员关于“广州每年超过200名城管被打伤,是被打商贩的100倍”的说法;2012年4月20日的《谁说政府英文网站是给洋人看的》——尖锐地批评有些政府网站长年不更新内容;2012年10月31日的《飞机的那些事,都还当回事》,对于一家航空公司居然设计出了一条从南京出发经海口到天津的绕远航线而无情地讽刺挖苦。
但是,从这篇《垂绳购物的好处》来看,它显然有着选题琐屑化的倾向。它对笔者的启示是:有一些在生活中本来琐屑的“事件”,由于网络的传播,而被无理由地放大,而参与放大的传播者之中,就有一些严肃的传统媒体。在这个意义上,传统媒体严肃的品格,正在被这样一种“细大不捐”的接受态度所悄然侵蚀。
其实,与传统的大众媒体不一样,发自于千千万万个体传播者的网络的传播行为本身,并不一定总是严肃认真的价值判断。而大众传播,则应当有,也一直有着严肃认真的价值判断。传统媒体“严肃”的“报格”,并不是意味着板着面孔说话,而正是对其传播内容严肃的价值判断。
网络,尤其是微博,作为一种人类从未出现过的广泛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力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传统媒体积极回应网络信息和网络舆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但是,网络,尤其是个人媒体的微博,也会把一些琐屑的、本来中止于人际之间或较小范围内的信息广泛传播。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言论,应当保持原有的价值判断,而不应照单全收。
事实上,如果仔细审视这些已经做新媒体的传统媒体,除了少数如《周末画报》尚且算是成功外,大多数表现平平,受制于内容平台、推广渠道等原因,依然在转型之路上苦苦挣扎。
在移动媒体开发和运营商天智通达CEO李极冰看来,传统媒体之所以面临困境,主要是版权、运营和产品三个问题逃不开。在新媒体运营上,通过类淘宝的媒体平台模式,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可能把公司做活。
为何传统媒体总是被动?
李极冰,曾任中国联通(微博)总经济师、UT斯达康公司首席经济学家。2009年,3G牌照发放之后,他创办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Vc阅读”是一款类淘宝的阅读商城类应用,旨在为网民提供一站式阅读体验。
之所以创业,一方面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体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新世界时无法逃脱的困境。
版权、运营和产品问题是传统媒体绕不过去的坎儿。“这三方面致使传统媒体陷入到整体的被动,一个战略性的总体被动,这个态势不可逆转,给他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天智通达CEO李极冰说。
在李极冰看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让自身失去版权控制,版权纠纷层出不穷。另一个问题来自运营,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服务平台,没法独立运营,只好把自己的内容交给互联网的运营商SP,或者把它交给电信运营商,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者CP,实际上是把自己就给贬级。
另一个问题来自于产品。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时间碎片化,人们更需要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东西成为消费趋向,这种消费趋向要求必须得做出一些更适合精准分类的一些人的消费需求。包括他的媒体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媒体并没有这种能力做出这种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这种产品。
“失去对版权的控制,失去对终端用户行为的控制,失去对流量计费的控制,失去对品牌的控制,失去这四个重要的控制以后,实际上不再是一个媒体运营商了。”李极冰说。
类淘宝式移动媒体运营
在转型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有三条道路可选。第一条是自己研发平台,在自己平台上运营,属于自运营;第二种,就是把内容交给互联网运营商代运营,自己实际上没有运营权;第三种是将内容放到公共平台,由第三方提供运营平台。
天智通达想做的是移动媒体的淘宝网。“我们提供平台,大家都能在上面开店运营,大平台上有一个微平台的概念。”
这种公共平台的好处可以解决单个媒体App的流量太少和推广运营不利的问题。在VC阅读平台,每一家媒体App的用户流量聚合成总体流量,总流量再回归到每个媒体App。除了常规的手机预装、线上线下等推广方式,平台还可通过产业联盟的模式,在这个平台下运营的媒体通过统一的格式,加一些链接进行互推。
目前,天智通达的媒体客户已经超过500家,如《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最体育》、《瑞丽》、《看天下》、《新民周刊》等都在VC阅读平台上运营。
这种模式如何实现盈利?
李极冰认为,资讯已经去中心化了,内容失去垄断性,单纯的资讯并没有太大价值,单纯运营内容将是死路一条。如果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才能做活。
转型是大势所趋
媒体融合的“大传媒时代”呼之欲出。一方面,随着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三网融合”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不同媒介之间以及传媒业和信息产业的界限将日趋模糊,融合趋势日渐明显,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的产业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国家目前大力支持优势媒体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大传媒时代”呼之欲出。作为传统媒体,以“大传媒时代”为契机,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首要问题。
新媒体的挑战。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用户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新媒体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5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03亿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8.59亿户。新媒体依靠它庞大的用户群,这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国传媒业市场也逐步从传统的报刊、广电、户外“三分天下”的发展格局转变为报刊、广电、户外和渠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五强竞争”的新格局,因此传统媒体必须居安思危,大力发展新媒体,实现自身的转型。
传统媒体将日渐衰落。根据美国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报纸广告营收从2000年的最高点487.6亿美元降为2009年的275.6亿美元(其中印刷广告营收只有248.2亿美元),几乎腰斩。而且在美国,网络媒体的广告营收已经超过报纸的广告营收。此外,日本的网络广告也已经超越了报纸广告。在部分发达国家,报纸则已然成为日落西山的夕阳产业。
在我国,尤其是中心城市,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来看,2010年我国报纸的广告营收增长率在15%到20%之间,而新媒体包括百度、淘宝等的广告营收增长率均在30%以上。
此外,网络视频业的快速发展,将给传统电视业带来巨大冲击。目前,传统媒体中受新媒体冲击最大的是报业,而电视业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主要原因在于之前带宽成本和技术给视频网站带来的成本制约。但是最近两年随着技术的大幅进步和带宽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视频网站已呈高速发展,逐步开始对传统电视业带来实质性影响。研究公司易观国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总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至人民币6.21亿元(约合9300万美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酷6、优酷和乐视网等视频网站已经成功上市,其融资能力将有助于网站实现快速扩张,进而给传统电视业带来实质性冲击,可以说,前10年,新媒体主要冲击的是报业,但2011年新媒体将明显冲击传统电视业。
传统媒体的黄金发展期带来新的机遇。我国传统媒体尚有一段黄金发展期,为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首先,我国传媒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广告市场虽然从1981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041.03亿元,增加了1700多倍,但是仍然呈现小、散、弱的局面,和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悬殊,潜力巨大。
其次,我国传媒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我国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传媒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我国传媒业市场目前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这几个地区,占全国广告市场的70%左右,而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很落后。因此,当中心城市的传统媒体市场受到新媒体越来越大的挑战时,次中心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传统媒体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由于我国次中心和三四线城市占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这些地区的传统媒体业还会有5~10年的黄金发展期。
第三,媒介形态的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在市场规模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将快速成长,并且将成为市场规模最大的市场;广电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增速放缓,仍将保持第二大广告市场;报纸仍将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将最低,而且其市场份额将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在市场化能力方面,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市场化能力最强、市场化运营手段最多,报纸次之,而广电媒体的大部分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能力最弱、市场化运作能力最贫乏。从目前看,受到新媒体冲击最大的是纸质媒体,而电视受到的冲击相对小,因此,电视等传统媒体尚有相对长的发展时期。
传统媒体转型的难点
理念陈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方向。当前,传统媒体在转型方面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抱残守缺,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博客和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对传统媒体组织和传统媒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而且是融合内容、渠道、营销和运营的系统层面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
当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新技术给传媒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仍幻想通过细节的、修修补补的改良来应对新媒体。新媒体带来的是颠覆性的革命,无论是观念、技术、经营策略,还是体制、机制等都需要彻底改变,才能实现传统媒体的顺利转型。目前,我国传统媒体的转型主要体现在报网互动和创办区域性门户网站。而这些媒体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依然采取传统媒体的采编理念和新闻思路,具体表现在网站多是区域性新闻门户,内容以新闻为主。
体制禁锢。当前很多传统媒体还是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也导致转型的一些配套制度难以建立。首先是很多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虽然成立了相应的公司,但是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更谈不上“公司化”运作。其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层激励约束制度,“无激励无约束”、“有激励无约束”等现象普遍存在于传统媒体,而真正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未能建立。这导致现有人员想既占有体制的好处,又同时获得市场化的好处,而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规则行事。第三,在依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业和利润源的现有架构下培育新媒体,当给予尚未盈利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以较高待遇时,这必将受到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质疑和阻止。但是如果不给稀缺的新媒体高级人才以市场化水平的高薪酬待遇,又难以吸引真正的高水平人才,这就形成一个难以破解的悖论。而企业发展史也一再雄辩地证明:在衰落的行业里培育新兴的行业很难成功!
人才结构缺陷。传统媒体培养了大量的传统采编人才,但是在转型尤其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大的人才缺陷,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媒体人才多,新媒体人才少;二是传统采编人才多,现代经营人才少;三是采编人才多,技术人才少。
媒体最重要的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尤其是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更是媒体发展繁荣的立身之本。但目前传统媒体的人才结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令人忧心的是,传统媒体的人才不断被新媒体吸收和分流。更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很多优秀的传统媒体人士可以离开传统的传媒组织,成立自媒体组织,当自媒体组织蔚然成风的时候,传统媒体将遭遇更为严重的人才外流潮。
技术落后。从最新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谷歌、微软、雅虎,还是国内的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其本质上都是新技术公司,可以说,技术和媒体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例如苹果公司整合技术,打造了iPhone、iPad等产品,使得产品和信息实现了良好的融合,有效地激活了用户对媒体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和用户需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技术进步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而用户的需求又成为技术发展的目标,时刻引领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技术理念、技术实力和技术配套等方面和新媒体公司相比,都极其落后,相差悬殊。尤其是有效利用外部技术来为传统媒体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系统集成能力很差,不能满足传统媒体转型的技术要求。
资金匮乏。由于传统媒体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且由于奉行的是自我积累的内源式发展模式,导致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金较为匮乏。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尤其是向新媒体的转型更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这一点,考察一下新媒体公司从创始到盈利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就可以明了。如何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成为传统媒体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媒体转型对策
目前,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在区域性的深度覆盖和区域性广告经营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和优势,因此,其转型时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能力,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转型道路。
实现体制转型。通过规范的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真正的市场主体。
转型的关键是要以新媒体为目标。新媒体给媒体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代表着媒体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传统媒体业必须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以新媒体为目标来实现转型,可以说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必须以新媒体为目标。在以新媒体为目标进行转型时,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转型必须时刻以用户和市场为先导。当前,用户高度重视体验,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以用户和市场为先导,在用户体验方面,新媒体能够利用其技术实现媒体和用户的互动,较好地提升用户体验能力。其次,转型必须以技术为驱动。新媒体都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无论是谷歌、微软、雅虎、Facebook,还是新浪、腾讯、百度、搜狐、网易,它们无不是新技术公司。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并以技术为驱动。第三,转型必须以平台为基础。网络经济具有“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显著特点,因此,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经济的这个特点,打造巨型的传播平台,并采取“免费+收费”的盈利模式实现发展。
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来说,其关键要建立起大型平台,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来实现信息服务和用户的有效匹配。
亟须转型为信息服务商。传统报业一直有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而报纸就是“内容提供商”,因此其理念就是“内容为王”。随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出现和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传媒业与信息业融合的步伐加快,而二者的进一步融合将出现信息传媒业的新“蓝海”。因此,未来的媒体必须建立起“信息服务为王”的理念,媒体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信息服务商”,而不是“内容提供商”。成为“信息服务商”,就必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还要采取合适的渠道来有效到达。作为信息服务商,主要为用户搜集、采写、编辑、分类和深层次加工信息,这需要以读者和市场为导向,对媒体进行精准定位,确定良好的编辑方针,选择合适的传播技术,并前置经营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打造成功的区域性新媒体。区域性传统媒体的转型点在于打造成功的区域性新媒体,成为生活服务类资讯提供者。首先,在市场定位方面要深深根植于本地市场。其次,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流量和受众群,读者要定位于全部读者和受众。第三,由于区域性网络媒体的“区域性”这个天然缺点,导致其很难获得大流量,这就要求网络媒体必须从黏度出发。第四,在内容设置上,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流量和增强黏度,必须提供各类生活服务类资讯。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用户吸引到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而可以获得大流量,另一方面由于给用户提供了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服务,更能够增强黏度。第五,区域性网络媒体要想取得大发展,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型:从采编理念转变为用户理念;从新闻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从新闻价值转变为商业价值;从新闻为主转变为信息为主。第六,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媒体操作手法相对单一,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媒体的经营手法和营销策略,而网络媒体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线上和线下活动互动,实现精准营销。第七,区域性网络媒体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当前,传统媒体创办的区域性网络媒体多采取传统媒体附属品的方式,体制和机制上存在诸多严重的制约问题,而且在经营机制上很多采取的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经营方式。
一,到新媒体,只会被当成“人手”,学不到东西,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在认真做新闻中累积经验和江湖地位;
二,新媒体还是一个空洞概念,容易滋长和感染虚浮之气,传统媒体则严谨很多。
我在微博上发了这条话题后,一个叫@Gilbert属斯凯的网友跟帖表达了认同,他说:看过一些新媒体的招聘广告,要求必须“90后”,必须“想法新颖脑洞大开”。人总会老,如果一家单位只强调一时的“新颖想法”而不去积累经验,实践摸索,那被录取的“90后”没过两年又会被“00后”取代,这样的工作,不做也罢。
我遇到过几个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去新媒体的年轻人,浑身“江湖气”。在学校时就作为实习生替人经营微信公号,没去传统媒体实习。虽然短期获得了一些利益,比如分得的收入、一些公号被转到了10万+以及主页群的虚荣,但这些算什么“新闻经验值”呢?身上沾染了新媒体的很多毛病:标题党思维、段子手习惯、抄来抄去、绞尽脑汁迎合低级趣味寻找点。
做学术需要坐冷板凳,同样,新闻系学生实习和就业,也需要这种“冷板凳意识”。即使刚开始进去没有太多机会,即使开始只是跑会议新闻稿,但坚持做新闻,总会受益。
有人说传统媒体难进,现在传统媒体似乎已经饱和了,但大大小小那么多媒体,努力还是有机会的,不要眼高手低非得挤那几个大城市的几家大媒体。在传统媒体做新闻,虽然受到一些约束。但好处是养成严谨做新闻的习惯,核实信息源,严格把关,推敲措辞,多采访几个人。多数新媒体并无新闻采访资质,也无意于认真做新闻,只是复制、整合和标题党,需要的只是“人手”。在里面混几年,混过了大好青春,混出了一身毛病,淹没了“人才”,也无法混成“人物”。
别跟我说传统媒体也有毛病,我说的是“第一份工作选新媒体带来的问题”。传统媒体的病根深蒂固,但对做新闻的人来说,其宝贵财富和资源足够汲取了。
我记得以前发过一条微博,是这样写的:新媒体拯救了大学新闻系,也拯救并抬高了实习生身价。
萎缩的传统媒体对人力需求本呈下降趋势,新闻系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但传统媒体在冲击下被迫转型,转型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人,做新媒体尤其耗人于。
不少媒体现在大量招实习生,抢能玩新媒体的实习生。过去是实习生求媒体,现在不少媒体是求实习生。――有人说,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是不是当“人手”?虽然也是如此,但传统媒体转型中多是跑新闻多年的资深记者管着带着新媒体,跟着这样的记者,也会学到很多。比如中国青年报负责官微运营的叶铁桥,就是资深记者,做过很多影响巨大的报道,媒体新人跟着他做新媒体,能汲取到不少新闻从业经验。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的业务氛围中也能“熏”出来,而且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会更多地做原创内容,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整合。
前几天还发了另一条微博:提醒防范假性因果的标题党诱惑。
我看一条新闻说:“司机高速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12分。”这个标题完全是误读读者,实际上不是“摆剪刀手调戏监控被扣l2分”,而是“遮挡号牌的违法行为”。
想起之前另一条类似的新闻:“一游客看风景眼球转动太快致视网膜脱落”,这也是标题中的假性因果误导受众。前几年一条“爬树偷窥女邻居洗澡被判罪”的新闻,就是以这种标题党的方式来误导公众的。看到一条荒庸的新闻时,首先要想想,是小是某个关键环节被记者屏蔽和省略了。
瞧,新闻系学生第一份工作如果选择新媒体,也许就会累积这样的毛病。
转型是大势所趋
媒体融合的“大传媒时代”呼之欲出。一方面,随着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三网融合”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不同媒介之间以及传媒业和信息产业的界限将日趋模糊,融合趋势日渐明显,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的产业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国家目前大力支持优势媒体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大传媒时代”呼之欲出。作为传统媒体,以“大传媒时代”为契机,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首要问题。
新媒体的挑战。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用户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新媒体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5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03亿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8.59亿户。新媒体依靠它庞大的用户群,这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国传媒业市场也逐步从传统的报刊、广电、户外“三分天下”的发展格局转变为报刊、广电、户外和渠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五强竞争”的新格局,因此传统媒体必须居安思危,大力发展新媒体,实现自身的转型。
传统媒体将日渐衰落。根据美国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报纸广告营收从2000年的最高点487.6亿美元降为2009年的275.6亿美元(其中印刷广告营收只有248.2亿美元),几乎腰斩。而且在美国,网络媒体的广告营收已经超过报纸的广告营收。此外,日本的网络广告也已经超越了报纸广告。在部分发达国家,报纸则已然成为日落西山的夕阳产业。
在我国,尤其是中心城市,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来看,2010年我国报纸的广告营收增长率在15%到20%之间,而新媒体包括百度、淘宝等的广告营收增长率均在30%以上。
此外,网络视频业的快速发展,将给传统电视业带来巨大冲击。目前,传统媒体中受新媒体冲击最大的是报业,而电视业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主要原因在于之前带宽成本和技术给视频网站带来的成本制约。但是最近两年随着技术的大幅进步和带宽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视频网站已呈高速发展,逐步开始对传统电视业带来实质性影响。研究公司易观国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总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至人民币6.21亿元(约合9300万美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酷6、优酷和乐视网等视频网站已经成功上市,其融资能力将有助于网站实现快速扩张,进而给传统电视业带来实质性冲击,可以说,前10年,新媒体主要冲击的是报业,但2011年新媒体将明显冲击传统电视业。
传统媒体的黄金发展期带来新的机遇。我国传统媒体尚有一段黄金发展期,为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首先,我国传媒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广告市场虽然从1981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041.03亿元,增加了1700多倍,但是仍然呈现小、散、弱的局面,和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悬殊,潜力巨大。
其次,我国传媒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我国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传媒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我国传媒业市场目前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这几个地区,占全国广告市场的70%左右,而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很落后。因此,当中心城市的传统媒体市场受到新媒体越来越大的挑战时,次中心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传统媒体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由于我国次中心和三四线城市占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这些地区的传统媒体业还会有5~10年的黄金发展期。
第三,媒介形态的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在市场规模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将快速成长,并且将成为市场规模最大的市场;广电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增速放缓,仍将保持第二大广告市场;报纸仍将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将最低,而且其市场份额将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在市场化能力方面,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市场化能力最强、市场化运营手段最多,报纸次之,而广电媒体的大部分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能力最弱、市场化运作能力最贫乏。从目前看,受到新媒体冲击最大的是纸质媒体,而电视受到的冲击相对小,因此,电视等传统媒体尚有相对长的发展时期。
传统媒体转型的难点
理念陈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方向。当前,传统媒体在转型方面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抱残守缺,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博客和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对传统媒体组织和传统媒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内容层面的竞争,而且是融合内容、渠道、营销和运营的系统层面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
当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新技术给传媒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仍幻想通过细节的、修修补补的改良来应对新媒体。新媒体带来的是颠覆性的革命,无论是观念、技术、经营策略,还是体制、机制等都需要彻底改变,才能实现传统媒体的顺利转型。目前,我国传统媒体的转型主要体现在报网互动和创办区域性门户网站。而这些媒体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依然采取传统媒体的采编理念和新闻思路,具体表现在网站多是区域性新闻门户,内容以新闻为主。
体制禁锢。当前很多传统媒体还是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也导致转型的一些配套制度难以建立。首先是很多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虽然成立了相应的公司,但是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更谈不上“公司化”运作。其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层激励约束制度,“无激励无约束”、“有激励无约束”等现象普遍存在于传统媒体,而真正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未能建立。这导致现有人员想既占有体制的好处,又同时获得市场化的好处,而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规则行事。第三,在依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业和利润源的现有架构下培育新媒体,当给予尚未盈利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以较高待遇时,这必将受到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质疑和阻止。但是如果不给稀缺的新媒体高级人才以市场化水平的高薪酬待遇,又难以吸引真正的高水平人才,这就形成一个难以破解的悖论。而企业发展史也一再雄辩地证明:在衰落的行业里培育新兴的行业很难成功!
人才结构缺陷。传统媒体培养了大量的传统采编人才,但是在转型尤其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大的人才缺陷,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媒体人才多,新媒体人才少;二是传统采编人才多,现代经营人才少;三是采编人才多,技术人才少。
媒体最重要的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尤其是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更是媒体发展繁荣的立身之本。但目前传统媒体的人才结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令人忧心的是,传统媒体的人才不断被新媒体吸收和分流。更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很多优秀的传统媒体人士可以离开传统的传媒组织,成立自媒体组织,当自媒体组织蔚然成风的时候,传统媒体将遭遇更为严重的人才外流潮。
技术落后。从最新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谷歌、微软、雅虎,还是国内的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其本质上都是新技术公司,可以说,技术和媒体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例如苹果公司整合技术,打造了iPhone、iPad等产品,使得产品和信息实现了良好的融合,有效地激活了用户对媒体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和用户需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技术进步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而用户的需求又成为技术发展的目标,时刻引领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技术理念、技术实力和技术配套等方面和新媒体公司相比,都极其落后,相差悬殊。尤其是有效利用外部技术来为传统媒体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系统集成能力很差,不能满足传统媒体转型的技术要求。
资金匮乏。由于传统媒体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且由于奉行的是自我积累的内源式发展模式,导致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金较为匮乏。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尤其是向新媒体的转型更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这一点,考察一下新媒体公司从创始到盈利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就可以明了。如何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成为传统媒体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媒体转型对策
目前,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在区域性的深度覆盖和区域性广告经营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和优势,因此,其转型时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能力,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转型道路。
实现体制转型。通过规范的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真正的市场主体。
转型的关键是要以新媒体为目标。新媒体给媒体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代表着媒体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传统媒体业必须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以新媒体为目标来实现转型,可以说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必须以新媒体为目标。在以新媒体为目标进行转型时,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转型必须时刻以用户和市场为先导。当前,用户高度重视体验,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以用户和市场为先导,在用户体验方面,新媒体能够利用其技术实现媒体和用户的互动,较好地提升用户体验能力。其次,转型必须以技术为驱动。新媒体都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无论是谷歌、微软、雅虎、Facebook,还是新浪、腾讯、百度、搜狐、网易,它们无不是新技术公司。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并以技术为驱动。第三,转型必须以平台为基础。网络经济具有“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显著特点,因此,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经济的这个特点,打造巨型的传播平台,并采取“免费+收费”的盈利模式实现发展。
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来说,其关键要建立起大型平台,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来实现信息服务和用户的有效匹配。
亟须转型为信息服务商。传统报业一直有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而报纸就是“内容提供商”,因此其理念就是“内容为王”。随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出现和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传媒业与信息业融合的步伐加快,而二者的进一步融合将出现信息传媒业的新“蓝海”。因此,未来的媒体必须建立起“信息服务为王”的理念,媒体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信息服务商”,而不是“内容提供商”。成为“信息服务商”,就必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还要采取合适的渠道来有效到达。作为信息服务商,主要为用户搜集、采写、编辑、分类和深层次加工信息,这需要以读者和市场为导向,对媒体进行精准定位,确定良好的编辑方针,选择合适的传播技术,并前置经营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打造成功的区域性新媒体。区域性传统媒体的转型点在于打造成功的区域性新媒体,成为生活服务类资讯提供者。首先,在市场定位方面要深深根植于本地市场。其次,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流量和受众群,读者要定位于全部读者和受众。第三,由于区域性网络媒体的“区域性”这个天然缺点,导致其很难获得大流量,这就要求网络媒体必须从黏度出发。第四,在内容设置上,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流量和增强黏度,必须提供各类生活服务类资讯。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用户吸引到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而可以获得大流量,另一方面由于给用户提供了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服务,更能够增强黏度。第五,区域性网络媒体要想取得大发展,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型:从采编理念转变为用户理念;从新闻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从新闻价值转变为商业价值;从新闻为主转变为信息为主。第六,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媒体操作手法相对单一,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媒体的经营手法和营销策略,而网络媒体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线上和线下活动互动,实现精准营销。第七,区域性网络媒体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当前,传统媒体创办的区域性网络媒体多采取传统媒体附属品的方式,体制和机制上存在诸多严重的制约问题,而且在经营机制上很多采取的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经营方式。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且充满较大的风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区域性传统媒体必须采取全新的体制、机制来发展网络媒体。一方面,要在企业制度选择上,采取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独立的子公司,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于网络媒体等新媒体风险大,未来收益也可能高,采取子公司制度能够充分激发整个公司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在激励约束制度上,实施管理层持股制度。网络媒体等新媒体自身风险大,又属于初创的前景看好的行业,因此,只有实施了管理层持股制度,才能使得管理层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融媒时代;传统媒体;改革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我们称之为融媒体。融媒时代,新兴的新媒体风起云涌,自媒体的自我营销、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新受众逼退旧传播,新媒体正在改变政治生态、市场生态。那么融媒体时代如何“叙事”、如何进行营销革命,是传统媒体必须直面的问题。可以说,在传统媒体面临严重挑战的关口,通过融媒体,我们就是要努力实现用一样东西换更多的钱,用更多的方法营销我们的产品,尤其是具有传统优势的新闻产品。
一、做加法,多加互联元素
掌握增量,留住存量,新老媒体必须要在融合中求创新,增强多元性。融媒体实际上是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
媒体深度融合,对于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而言,都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契机。尤其是传统媒体要着重在增强灵动性上下功夫,通过汲取网络媒体的优势,打造多元化、动态化内容,实现在表现形式上的灵动和在传播途径上的多元化。同时,还要在媒体融合中坚守核心,确保竞争性。
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但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
再以传统媒体最熟悉的报纸编采业务来说,记者的稿件在报纸上实现不了24小时滚动,可是报纸手机终端却能够轻而易举实现。比如黑龙江日报手机党报APP就把党报的声音实现了网上滚动。再比如广播新闻。广播的劣势之一在于其线性传播的单一性,只有声音,没在文字和图像,听众对广播信息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传播效果稍纵即逝,耳过不留,信息的储存性差,难以查询和记录,听众受节目顺序限制,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内容,选择性差。但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龙江客户端、龙广听友网将电台节目搬到互联网、搬到手机终端,实现受众的菜单式点播,并有视听的多元加工,进一步提传统媒体优势。
二、做减法,让传统媒体轻装上阵
我们做新媒体,目的不是做工具,而是利用工具贩卖我们的产品。我们知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机遇是新闻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以及多次贩卖。那么贩卖的过程中,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精兵简政”是轻松闯市场的关键。
融媒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就要减少一些不适应环节。比如传统媒体的内容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在内容口径标准协调上面临挑战。因此要重点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要在管理体系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切实优化调整采编流程,减少不适应媒体融合的环节,实现“一种原料,各自加工,同步推广”,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率。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媒体融合日渐加深,传统媒体纷纷打造全媒战舰,但不少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还是“两张皮”,互不相融。
而在具体的编采业务中,减法作为分解动作更有利于传统媒体新闻产品营销。互联时代,碎片化是重要特征。媒体产品的碎片化也是现实。但碎片化的意义不在于切碎,而在于重组,通过重组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传统媒体生产的新闻产品价值最大化。
比如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内容,只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一次消费,浪费了产品的价值。我们可以把优质报道内容拆分打包,转换成文字版、音频版、视频版投放在APP、网站等平台。尤其是可以通过信息池的集中打造,然后一次生成、多次,让新闻产品能共享,能切割,也能重新锻造。因此,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要敢于刀刃向内,要不断创新、不断自我革命,有善做减法,才能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三、做互动,加强媒体合作与用户体验
媒体竞争越激烈,越要加强其他媒体的合作。融媒体时代尤其要侧重在向下、向上、横向三个层次谋求联动发展。
向下,即本土化,体现在精耕细作,加强与省内各地市媒体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的聚合力度;向上,即去区域化,借梯登高,在内容、品牌、活动上找机会、找渠道和中央级媒体开展合作;横向,即进一步加深和全国报业的合作,加强内容资源的宽度和广度。
同时,传统媒体必须增加用户黏性,增强互动。特别是要关注用户留存,让这些用户持续使用,作出口碑。这需要传统媒体与受众更好的互动。
凯迪拉克的官方微信包含了可以支撑公众号持续运营的几个强大元素:互动、产品、体验。不但有品牌活动维系与粉丝的互动,并且有新产品功能带给粉丝而且是精准的目标粉丝直达心灵的产品交互体验。媒体做的是文化产品,在这中间也大有可为。
就新闻产品制作而言,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微信时代、app时代的特质,做到即时新闻及时推送,重大报道深刻阅读,吸引优质客户的关注。就媒体品牌推广而言,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而且,互动除了增加传统媒体影响力,增加用户体验与黏性外,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数据库的建立。在信息时代,手中掌握的数据库大小将直接彰显一个企业的实力。因此传统媒体充分重视用户信息的保留与沉淀,建设用户数据库,让积极参与互动的受众成为未来众多新媒体形态的核心用户层,都将是融媒时代重要的财富。
参考文献: